国外信息资源管理(IRM)理论综述

国外信息资源管理(IRM)理论综述
国外信息资源管理(IRM)理论综述

国外信息资源管理(IRM)理论综述

国外信息资源管理(IRM)理论综述

前言

信息资源管理源起于70年代后期的美国,1980年美国国会通过的“文书削减法”可谓信息资源管理的里程碑,它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信息资源管理在联邦政府机构中的地位与作用。整个80年代是美国信息资源管理理论迅速发展的时期,80年代中期,信息资源管理理论开始传入欧洲并在那里逐渐演化为“信息管理”理论。90年代初,中国学者孟广均和卢泰宏等人系统地引入了信息资源管理理论,它为处于低潮中的图书情报学注入了活力,并在90年代中期形成了一个小的研究高潮。一、国外信息资源管理理论国外信息资源管理理论研究有两个中心,一是美国,二是英国;除此之外,德国和日本也非常重视信息资源管理理论研究。就已出版的专著或教材而言,美国学者多用“信息资源管理”概念,欧洲学者则多用“信息管理”概念,但它们的内容结构没有本质的区别。在此,我们依出版时间为序对欧美的集中主要的信息资源管理理论加以评述,以期大家对信息资源管理理论有一个轮廓性的了解。1、胡塞因的信息资源管理理论

美国新墨西哥州立大学的D·胡赛因(D·Hussain)和

K·M·胡赛因(K·M·Hussain)在1984年出版了“Information Re source Management”[24]一书,这是为管理学专业本科高年级学生和硕士生所写的一部教材。该书共分7单元22章,内容如下:计算机资源[(1)导论;(2)计算机处理器;(3)软件;(4)外围设备;(5)数据]、计算机资源的获取[(6)选择供应商;(7)财务与合同]、系统发展[(8)信息系统的规划;(9)信息系统的发展;(10)项目管理]、资源控制[(11)性能评价;(12)质量控制;(13)隐私与安权;(14)计算机系统的审计]、处理与管理[(15)处理与系统改造;(16)计算机处理的预算;(17)标准;(18)变化的管理阻力]、资源组织[(19)计算机部门的组织;(20)分布式数据的处理;(21)计算机中心的监控;(22)计算机部门的用人;(23)计算机服务]、计算机处理的环境[(24)计算机产业;(25)计算机在管理中的影响;(26)计算机与法律;(27)系统为什么成功或失败]。

胡赛因的信息资源管理理论准确地说是一种“计算机资源管理理论”,其核心是信息系统的开发、管理和计算机在工商企业领域的应用问题,因此它又称为“管理中的信息系统理论。”在该书第一部分的开篇,作者基于自己对计算机资源的理解,设计了信息资源管理的框架结构(见图2.3),其中,第一部分为没有计算机知识的读者提供背景知识,其余六个部分则是计算机资源管理的展开。

综观胡赛因的信息资源管理理论,可以归纳出这样一些特点:①注重计算机信息系统理论和管理理论的结合。如质量控制、计算机系统的审计、计算机处理的预算、变化的管理阻力、计算机部门的组织与用人、计算机在管理中的影响等章节标题就直观而充分地体现了这种结合;②强调应用性。一方面通过案例研究强调信息资源管理理论在工商企业管

理中的应用,另一方面通过附在每章后的关键词、思考题、参考书目和附在书末的若干分考卷,强调其在教学中的应用;

③突出实用性。通过大量图表、数据、事例,不仅详细地剖析了计算机和相关技术构成,而且还具体地介绍了如何选择供应商、如何评价计算机的性能、如何保证数据的安全、如何节省每一分钱等经验性知识;④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该书以流畅的大众化语言讲述计算机信息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即使毫无计算机背景知识,也可得其门径而入,诚如作者所云,本课程“不需要先行课”;⑤计算机资源管理不等于

信息资源管理,他充其量只是信息资源管理的一个子集,也就是说,该书存在名不符实的问题。

任何理论都有其特定的时代背景和适合的生存空间,若将胡赛因的信息资源管理理论置于80年代中期的美国,以

管理和其他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和爱好者为对象,它无疑是非常受欢迎的能反映计算机发展前沿知识的热门理论,事实上,即便在因特网迅速发展的今天,它仍不失为有价值的参

考书。但是,胡赛因的信息资源管理理论也有基础明显的缺陷:①它未对信息资源和信息资源管理等概念做任何解释,简单地以计算机资源取代信息资源,这种做法未免有赶时髦之嫌;②它是根据美国数据处理管理协会(Data Processing Management Association,DPMA)所推荐的CIS(computer information system)15号课程的要求所构建的理论体系,面向本科高年级学生和硕士生,但书中却大量地讲述计算机基础知识,这不能不导致重复问题;③信息资源管理理论从产生伊始就以战略层次的管理为主要内容,但该书却停留在信息系统管理的层次上,按霍顿等人的时期划分,这只是信息资源管理初级阶段的理论。当然,作为早期的信息资源管理理论之一,胡赛因在理论方面的缺陷是可以理解的,从某种意义上讲,他们的理论也是对信息资源管理的一种诠释。

2、里克斯和高的信息资源管理理论

里克斯和高都是美国弗吉尼亚州的信息资源管理研究人员,里克斯在该州老自治领大学做管理学教授,高则是记录管理和办公自动化系统方面的顾问,他们于1984年联合推出的《信息资源管理》(Information Resource Management)[3]代表了美国信息资源管理理论的另一种传统,这是一种类似我国文献信息学的信息资源管理理论。该书共分5单元20章,内容如下:导论[(1)记录管理系统]、系统规划[(2)

功能规划;(3)记录处理规划;(4)设施规划;(5)分类系统的选择;(6)存贮设备与用品;(7)缩微记录学]、系统组织[(8)记录管理手册;(9)系统操作于检索;(10)集成信息系统;(11)应用特例]、系统人事[(12)记录管理者;(13)发展职员;(14)记录管理职业]、系统控制[(15)控制功能;(16)函件与复本控制;(17)文件指令控制;(18)表格和报告控制;(19)缩微记录控制;(20)记录安全与保障]。

如前所述,美国联邦政府历来有重视记录管理的传统,早在1942年国会就通过了“联邦报告法”以控制联邦各机构的文书工作,此后又推出一系列有关记录管理的法案,1980年通过的“文书削减法”更明确地提出了信息资源管理的问题。里克斯和高的信息资源管理理论就是上述记录管理实践发

展的直接产物,因此,实际上是一种记录管理理论。作者在“序言”中曾谈及信息资源和信息资源管理两个概念,但也仅此而已。“信息资源包括所有与信息的创造、采集、存储、检索、分配、利用、维护和控制有关的系统、程序、人力资源、组织结构、设备、用品和设施。信息资源管理则是为了有效地利用这一重要的组织资源而实施规划、组织、用人、指挥、控制的系统办法”。通观全书,里克斯和高的信息资源管理理论的核心概念是记录和记录管理系统,其体系结构大致由两部分构成,第一单元即导论部分是记录管理理论的浓缩,后

四个单元即主体部分则是记录系统管理过程的理论展开。

记录(record)是里克斯和高的记录管理理论的逻辑起点,它可以是记录在任何媒体上的信息。记录从形式上包括所有书籍、论文、图片、地图、信函、回忆录、文件、报告、表格、缩微胶卷、计算机磁盘、文字处理软盘、视盘、光盘乃至手稿等,从内容上则包括能够反映一个组织结构的功能、政策、决策、程序、操作和其它活动的资源。记录是一个组织结构的共同记忆,它既是一种组织资源又是一种组织财富;作为资源,它主要指记录所包含的信息内容本身;作为财富,它主要指记录信息的文献资料。比较而言,里克斯和高所理解的“记录”更接近于我国学者所理解的“文献信息”。

记录管理系统(RMS)是里克斯和高的记录管理理论的有

一核心概念,它是针对一定的目标,由输入、处理和输出三大板块所构成的有机体(见图2.4)。在图中,“处理板块”所包含的记录的创造、分配、利用、维护(包括整理和检索)、存储与删除过程也称为记录的生命周期,这是记录管理所依持的规律,是从记录角度展开的记录管理过程。

记录系统管理的核心则是围绕记录系统的计划、组织、用人、控制而形成的理论,这可以看作是从管理角度展开的记录管理过程。计划取决于实现预期结果的方法而又决定着组织期望达到的目标,其对象包括记录管理系统本身及相关设施、设备及用品等;组织是实现计划的过程,内容包括编写记录

管理手册、建立检索系统、整合信息技术、记录管理系统在不同领域的应用等;用人是一种人力资源规划,内容包括制订当前和未来的用人计划、招聘和安置新职员、培训和发展专门人才、对职员的表现进行评价等;控制是一种对照目标来衡量结果的功能,内容包括指挥、评估、提供反馈信息等。里克斯和高的记录管理理论主要是依据管理过程展开的,就此而言,它可以说是记录管理与管理理论的一种结合。

里克斯和高的理论是产生于文献信息领域的信息资源管理理论,作为一种教材,它具有结构流畅、叙述简洁、内容丰富、案例生动、编排灵活、体例规范等优点,此外,该书末尾所附的档案管理、记录管理史、归档规则及考题等也颇有参考价值。然而,记录管理理论也为更多的涉及图书馆与情报服务等方面的内容,因此,记录管理理论只是一种扩大化的档案管理理论,其局限性是不言而喻的。

3、霍顿的信息资源管理理论

霍顿是美国著名的信息资源管理学家,曾在联邦文书委员会做信息管理方面的负责人,并且是许多外国政府和跨国公司(如IBM公司等)的信息管理顾问。霍顿在1985年出版的《信息资源管理》(Information Resources Management)[6]中构建了一种面向应用的信息资源管理理论,这也是第一部

真正以信息资源为逻辑起点的信息资源管理专著。该书共分5单元14章,内容如下:生产率与信息资源管理[(1)生产率;(2)企事业单位中信息资源和财产的界定]、办公室的信息资源和财产的管理[(3)办公室信息流概述;(4)案例分析;(5)信息技术与产品在办公室的应用]、工厂信息资源和财产的管理[(6)工厂信息流概述;(7)关键工具与信息工程师的角色;(8)信息技术与产品在工厂的应用]、实验室信息资源与财产的管理[(9)实验室信息流概述;(10)案例分析;(11)信息技术与产品在实验室的应用]、信息资源管理的方法论[(12)信息资源管理方法论概述及其起点的确立;(13)信息资源和财产的成本估算与定价;(14)信息资源和财产的分析与综合]。

霍顿的信息资源管理理论是以如何提高生产率这一命题为

出发点的。他认为,适合于农业时代和工业时代的生产率概念——产业除以投入——已不能适应信息时代的需要,必须植入信息资源和财产概念以重新定义和测度生产率。他进一步区分了作为单数和复数的信息资源概念和信息财产该:作为单数的信息资源(resource)指信息内容本身,作为复数的信息资源(resources)指各种信息工具包括信息设备、信息用品、信息设施、信息工作者和其他信息处理工具,信息财产则指记录在任何媒体上的信息内容(诸如文献、书籍、数据库等)。信息是一种具有生命周期的资源,信息生命周

期是信息运动的自然规律,它一般由信息需求的确定和信息资源的生产、采集、传递、处理、储存、传播与利用等阶段组成;信息资源管理就是基于信息生命周期的一种人类管理活动,是对信息资源实施规划、指导、预算、决策、审计和评估的过程。从信息资源管理产生的角度考察,信息资源管理是不同的信息技术和学科正和发展的产物,这些技术与学科包括管理信息系统、记录管理、自动化数据处理、电子通信网络等。

霍顿信息资源管理理论的核心是办公室、工厂、实验室环境中信息资源和财产的管理问题。霍顿之所以选择这三种工作环境是因为许多大型机构都必须对付这三类问题,诸如大型跨国公司、联邦级或州级政府机构、大医院、大学、专业学会或协会等大都同时拥有办公室、工厂和实验室。九三种不同环境中的信息资源管理而言,其过程与方法大致是相同的细微之处,办公室管理更强调办公自动化、总裁工作站、无纸办公室、终端计算机利用等方面的活动,工厂管理更强调信息流对生产过程的导向与控制作用和信息工程师的核心

作用,实验室管理则更注重研究与发展管理、信息产品管理和计算机信息系统的管理。在此,霍顿收集了许多实例以证实、展开和帮助人们理解不同环境中的信息资源管理问题,这些实例客观上也丰富和激活了其理论体系。

霍顿信息资源管理理论的最后一个单元是关于信息资源管

理方法论的论述,这些论述既是三种不同环境中信息资源管理理论的升华,,又是人们理解和运用信息资源管理理论的工具,还是信息资源管理理论逐步走向成熟的标志。霍顿的方法论是围绕信息资源管理过程的五个步骤展开的:①认识本单位的信息资源与财产;②估算所利用的信息资源的价值以准确地了解信息技术和辅助资源的成本;③根据信息资源在问题解答或决策制订过程中的重要程度确定信息资源的

价格;④分析测度信息流和信息财产中的重迭与重复现象和信息资源不能满足信息需求的脱节现象;⑤综合上述要素,重建信息系统,更好地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

霍顿在1986年与马尔项合作出版的《信息趋势:从信息资源中获利》(Information: Profiting From Your Information Resources)[25]一书中进一步发展了自己的信息资源管理理论,该书强调每一个企业都必须将信息资源作为一种战略财产进行管理,必须将信息资源管理与企业的战略规划联系起来,在企业的每个层面上是识别信息资源和获利机会,并借以构筑新的竞争优势。该书还提出了一个发人深省的命题——work smarter, not just harder(精明地工作,而不仅仅是努力地工作),从而指明了信息经济时代智力资源的重要性和从信息资源中获利的关键所在。

霍顿的信息资源管理理论是美国乃至全世界范围内最有影

响的信息资源管理理论之一,他以其独到的理论视野与魅力

征服了许多国家的政府官员和企事业巨头,从而极大地促进了信息资源管理理论的传播、应用和发展。究其所著的《信息资源管理》而论,主要优点包括理论体系严谨,概念术语规范,应用色彩浓重,案例授举得当,针对性强,注重规律性和方法论研究等,其不足之处在于没有充分认识到信息资源大户图书馆、档案馆和情报中心等在信息资源管理中的重要性,没有在更大的范围内展开信息资源管理理论。但就其所达到的理论高度而言,该书完全可称为信息资源管理的经典之作。

4、史密斯和梅德利的信息资源管理理论

史密斯和梅德利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学者,史密斯是大西洋·里奇费尔德公司的信息系统主管,梅德利是加利福尼亚州立理工大学信息系统系主任,他们联手于1987年出版的《信息资源管理》[2]可以说是继霍顿《信息资源管理》之后的有一部经典著作。该书共分4单元12章,内容如下:导论[(1)管理环境;(2)信息、知识与管理的关系;(3)信息资源管理的演化]、信息资源管理的原则[(4)信息资源管理的角色与社会学;(5)组织;(6)计划与控制;(7)信息资源管理的行为科学领域]、信息资源管理过程[(8)系统发展;(9)信息资源管理内部的安全与整合;(10)信息资源管理思想的交流;(11)信息资源管理中的人力资源管理]、信息资源

管理的发展方向[(12)进展与趋势]。

该书也是根据美国数据处理管理协会规定的“计算机信息系统本科教学计划模型”中CIS-15号课程(即“信息资源管理”)的要求编写的一种教材,与此相关,它非常注重系统性、完整性、理论性和可读性,在每一章开篇都给出文摘,末尾则列出思考题,深合教学之所需。与胡赛因的《信息资源管理》相比,史密斯和梅德利的理论有着长足的进步,它已不再是一种计算机资源管理,它将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建设等有机地融入了管理理论与实践的框架中,从而使“已拥有计算机知识和技能的人可借以把握一般管理的概念和职责,使一般管理学家可借以获取计算机专业知识,从而在整合的过程中形成真正的信息资源管理理论体系”。

史密斯和梅德利的信息资源管理理论是从管理思想演变史的角度切入的。他们从最早的人类管理活动谈起,简略地追述了管理学思想的演变过程,剖析了现代管理所面临的新形势,并指明了信息资源管理出现的必然性[8]。随后,他们又从数据、信息、知识等基本概念入手,探讨了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对管理活动的影响[26],并由此转入信息资源管理及其演化过程的论述。作者认为,信息资源管理还是一个发展中的概念,它至少有两层含义:其一,信息资源管理将一个组织机构所拥有的信息等价于资本和人力资源,其实质是一种指导性的管理哲学;其二,信息资源管理将传统意义

上的信息服务形式如通讯、办公系统、记录管理、图书馆功能和技术规划等整合起来,形成统一的管理过程,其实质是一种新的管理理论与实践;目前,信息资源管理正由管理哲学向管理过程理论发展。就信息资源管理本身的演化而言,它主要经历了五个阶段:数据处理(DP)阶段→信息系统(IS)阶段→管理信息系统(MIS)阶段→终端用户(end-user)阶段→信息资源管理(IRM)阶段;再次,信息资源管理体现

了适合组织机构需求的多种技术的功能整合,它既包括信息技术的管理也包括信息内容的管理,已演变为与战略规划相对应的新型管理理论。

史密斯和梅德利的信息资源管理理论非常注重管理理论与

计算机信息系统理论的结合,这种结合似一根红线贯穿始终,形成了其理论体系的主旋律。首先,这种结合在实践部门产生了一种新的职位——首席信息官员或信息主管(CIO),这是企事业单位中仅次于总经理(chief executive officer, CEO)的新职位,信息主管的任务是全面负责一个单位的信息资源管理,为本单位的战略规划服务。其次,这种结合产生了信息资源管理的过程管理理论,其内核是管理过程理论在信息资源管理中的应用,内容包括信息资源管理的组织、规划、控制、行为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再次,这中结合信息系统理论注入了新的活力,使信息系统的发展融入信息资源管理的框架之中,这样就形成了包括信息系统的发展、信息资源

管理的安全与控制、信息资源管理思想的交流等内容的信息资源系统管理理论。

史密斯和梅德利信息资源管理理论的最后篇章是关于信息

资源管理发展趋势的描述,其论述范围涉及计算机产业及其发展趋势、信息技术发展趋势、社会环境和组织机构的发展趋势等。作者最后指出,“信息资源管理能力已成为组织之间乃至国家之间竞争的关键,信息资源管理专业人员理应珍惜时代所提供的机会”。这里可引用伟大运动员佩奇(S.Paige)的忠告,“永远不要向后看,有人可能正在逼近尼(Never look back,someone may be gaining on you)”。

史密斯和梅德利的信息资源管理理论是面向教学、侧重理论探讨的信息资源管理理论体系,它较好地处理了信息系统理论和管理理论的关系与融合问题,使基于信息与信息资源概念并按信息资源管理的逻辑结构展开的一体化信息资源管

理理论。但它同样为能超越管理信息系统的约束,未能真正体现“通讯、办公系统、记录管理、图书馆功能、技术规划等”多功能整合的理论思维。与霍顿的理论体系相比较,使密斯和梅德利的体系更富于理论的完整性,他们可以说是美国信息资源管理理论领域的粮多奇葩。

5、马丁(W.J.Martin)的信息管理理论

马丁在英国昆士大学任教,它1988年出版的专著《信息社会》(The Information Society)[4]中专门辟有“信息管理”

(Information Management)一章。需要说明,马丁的信息管理理论虽只有一章的篇幅,但作为一种理论框架,它浓缩了马丁对信息管理的认识,足以使我们了解信息资源管理理论传入英国后所发生的变化。马丁的信息管理理论主要涉及一下内容:信息管理的内涵与意义、信息管理的要素、信息管理的原则、信息管理的认知、信息管理的制约因素、信息管理的实施与信息管理过程等。

马丁的信息管理理论受美国信息资源管理理论的影响非常大,它在文中多次引证霍顿和马尔香的论著,但其理论有不完全是信息资源管理理论的翻版。马丁是图书情报领域的学者,在谈及信息管理产生的背景时,他认为,信息管理可以从两个层次上理解:其一,信息管理是图书情报领域久已熟知的挑战的更为复杂的变体,他设计信息扩散、信息载体的异致性、信息爆炸等问题;其二,这些问题的复杂化又是社会内部变化的结果,这些变化源于信息的机构化和人们对信息认知的深化——信息是竞争优势和利润之源。

马丁认为,信息管理是使有价值的资源隶属于标准的管理和控制过程以实现其价值的活动,它必须超越程式化的信息收集、储存和传播工作,必须致力于使信息利用为组织机构的目标服务。信息管理不同于管理信息系统,后者是为特定的管理层次提供特定类型信息的方法,前者则是为整个组织机构的所有层次包括战略层次、战术层次、操作层次等服务的。

但信息管理与信息资源管理没有什么区别,“因为它们从根本上讲是一回事。信息管理和信息资源管理难以区分。鉴于这两个术语中‘信息管理’比较短,人们多倾向于使用它——这种操作性的定义将形成信息资源管理领域最初使用的定义的

一种变体”*。马丁的解释有助于澄清我国学术界对信息管理

和信息资源管理的认识分歧,因为我们的学者虽然也认为信息管理就是信息资源管理,但他们所构建的信息管理体系却全然不同于信息资源管理[2],与国际共识的信息管理理论相违,无助于与国际接轨。

信息管理是一种特殊形式的管理活动,其范围广及数据处理、文字处理、电子通信、文书和纪录管理、图书馆和情报中心、办公系统、外向型信息服务、所有与信息有关的经费控制活动等领域,其构成要素则包括技术、专家、可利用的资源和系统等。信息管理建立在这些原则的基础上:其一,作为资源的信息的利用对于所有其它资源的开发都是至关重要的;其二,信息管理首先关心的是信息资源,它需要区分方法与结果和传递信息的方法与信息本身;其三,信息管理是对所有资源的集成管理;其四,信息管理的每一个领域都应由受过严格的专门化训练的个人来负责。信息管理不是孤立地发展的,置身于社会大环境之中,信息管理的发展不可避免地要受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包括理论因素、方法论因素、组织机构因素、人的因素、法律因素、财政因素和政

治因素等。

信息管理也是一种管理过程,是对信息资源进行规划、预算和决算的过程。马丁认为,信息管理建立在作为资源的信息概念的基础上,好的信息管理常常意味着用较少的信息来实现预定的目标,这就需要削减信息采集、储存和传播活动的成本,需要对目标、方法、预期结果、信息资源、信息需求与利用、限制条件等因素进行规划,需要对信息的投入和产出进行预算,需要对照计划成本和实际成本进行决算和评估,需要对信息管理全过程实施成本控制。总之,信息管理是利用信息来支持组织目标的活动,是战略层次的管理活动。

马丁的信息管理理论是一种英国化了的信息资源管理理论,其基本概念与理论框架虽直接承继霍顿和马尔香的理论,但又有所不同。将信息管理置于信息社会中论述表明了作者对信息管理重要性的认识程度,重视投入——产出理论的应用则体现了信息与资源的内在关联,但遗憾的是,作者虽几次谈到图书馆与情报服务和记录管理,但却没有将图书馆与情报服务纳入信息管理的框架。我们认为,图书馆与情报学是信息资源管理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意无意地忽略其存在都将导致信息资源管理论的不完整。

6、克罗宁(B.Cronin)和达文波特(E.Davenport)的信息管理理论

克罗宁与达文波特于1991年合作出版的《信息管理的要素》(Elements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28]开拓了信息资源管理理论研究的新领域。克罗宁供职于美国印地安纳大学图书馆和情报学院,达文波特执教于苏格兰斯特拉斯克莱德大学情报科学系,他们不满足于现有的理论思维和探索,试图从直觉入手,运用模型、隐喻和相关的方法论,剖析信息管理的深刻内涵,并使之上升到一般理论的层次。该书仅分5章,内容包括:模型、隐喻与转喻;激活财产;价值分析;竞争优势;商品与市场。

克罗宁和达文波特认为,迄今为止的信息资源管理理论多少都带有形式主义的特征,为了克服这种理论通病,他们放弃运用观察和统计解释方法而代之以直觉和模型方法,他们强调隐喻这一造模要素在信息管理理论中的重要性,更关心认知和概念层次的信息管理和信息本身。在他们看来,大家都是信息管理者,“当你储存、归档和参考那些构成你的公民和法律身份的纪录(如保险号码,医疗卡片,出生,婚姻与死亡证明,抵押文献,地契等)时,你就在扮演信息管理者的角色。”而信息之所以能够被管理是因为它可以模型化。他们进一步归纳了信息管理中的三种模型:隐喻模型是根据源事物描述目标事物的方法,常见的隐喻包括资源、武器、资产、

财产、商品等;转喻模型是以部分代表整体的方法,常用的转喻包括肖像、关键词、文摘、概要、屏幕菜单等;分类模型基于共同的明显的因素来约束分离的实体,常用的分类方法包括等级分类、综合分类、语义网、图形理论、结群分类等。模型方法能够帮助我们理解周围的世界,有助于我们把握各个学科领域的概念结构。究其实,克罗宁和达文波特的模型和隐喻方法是从已有概念所蕴含的丰富的语义内容来

推知、建立理论模型的方法,这是一种需要想象和创见的方法。

信息财产是信息管理的一个重要概念,套用上述模型,它属于隐喻式模型。作者认为,信息财产是在特定情境中实现模型化的,具体的情境有很多种,但他们主要考察了企业、政府、大学和图书馆四种情境,,并运用2×2矩阵表逐一分析了这四种情境中信息财产的表现形式、类型和如何激活这些财产的方法。以图书馆为例,其信息财产可以概括为藏书、不动产、职业技术、信誉、技术基础和继承物六种主要类型,这些财产有可归入财产矩阵模型中进行分析(见图2.5);作者认为,由于缺乏生产、包装、分配、营销等有效手段,图书馆的财产只是一种静态的财产,我们必须运用财产管理战略才能激活这些财产,这些战略包括转让、出租、特许经营、合同承包、重新估价和开发等。

信息价值是与信息财产相关的概念,从某种意义上说,价值

是财产的内涵,没有价值的事物不可能成为财产。作者认为,信息只有在适合当前任务或出境时才有价值。信息价值有实际价值和符号价值之分,例如,商标和产品就分别对应着信息的符号价值和实际价值。在现有信息资源管理理论中,测度信息价值的常用方法是研究信息与生产率的关系,但其结果往往缺乏说服力,为此,作者发展了情境——模式——焦点相结合的信息价值三维研究模型,这可看作是信息价值分析方法的一种突破。

因为信息可转换为一种有价值的财产,所以它能帮助以个人、一个组织乃至一个国家确立竞争优势。从一般意义上讲,竞争优势源于超人的力量、神经和健康,源于对竞争对手优势和不足的洞察,源于对竞争意图的理解和追随,源于为取胜而又不犯规的小动作,源于联盟。从信息管理的角度而言,竞争优势主要源于对内、外部信息的分析、综合和管理。如果说竞争是一个游戏的过程,那么这种游戏是在战略层次上进行的,信息有助于竞争者理解自己自己扮演的角色,了解游戏规则和仲裁者,了解游戏本身和游戏工具等,而这些都是集聚竞争优势并确保竞争获胜的重要前提。

竞争本身为信息商品的出现创造了前提,“信息商品是直接或间接地在信息市场中买卖的信息财产、价值和竞争的统一体。”信息产品(书籍、杂志、软件包等)、信息服务(联机检索、信息咨询和分析、图书馆服务等)、信息软产品(专

CRM客户关系管理系统文献综述

CRM 客户关系管理系统文献综述 1 毕业设计材料:文献综述 课题名称:CRM 客户关系管理系统 专业:软件开发与测试 学生姓名:李祥坤 班级:0813113 学号:30 指导教师:卢正洪 完成日期:2011-10-23 CRM 客户关系管理系统文献综述 摘要: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网络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以及公司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 客户己经成为企业与公司争夺的焦点。客户关系管理(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 ,CRM) 系统作为一种新型的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应运而生。本文简要介绍了CRM 系统的结构和分类,以及CRM 的发展,同时对CRM 系统的设计原理和基本功能作出了描述,在此基础上详细分析了客户关系管理应用系统设计的模式。 关键词:客户关系管理、管理系统、CRM 系统、客户 一、CRM 概述 1、CRM 的体系结构

CRM 是一种旨在改善企业与客户之间关系的管理机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在企业和客户之间建立一种数字、实时、互动的交流管理系统[1 ] 。从逻辑模型角度来讲,一个完整的CRM 系统分为三个层次:界面层、功能层和支持层。其中,界面层是用户与系统之间进行交互、获取或输入信息的接口。通过直观的、简便易用的前台界面,为各项用户操作提供方便。功能层是由各种功能模块构成包括销售自动化、营销自动化、客户支持与服务、呼叫中心、电子商务以及辅助决策等功能模块,执行CRM 的各项基本功能。支持层是保证整个系统正常运行的基础,通常包括数据库管理系统、网络通信协议等。 2、CRM 分类 通常,CRM 系统分为操作型、分析型和协作型三类。 (1)运营型CRM 。运营型CRM 为分析和客户的服务支持提供依据。运营型CRM 收集大量的客户信息、市场活动信息和客户服务的信息,使得销售、市场、服务一体化、规范化和流程化,主要包括销售、市场和服务三个过程的流程化、规范化、自动化和一体化。在销售方面, 包括销售信息管理、销售过程定制、销售过程监控等。在市场营销方面,提供从市场营销活动信息管理、计划预算、项目追踪等功能。 (2)分析型CRM 。分析型CRM 主要是将大容量的销售、服务、市场以及业务数据进行整合,使用决策支持技术,将完整的和可靠的数据转化为有价值的、感兴趣的、可靠的信息,并将信息转化为知识,对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必要而有意义的预测,为整个企业提供战略和战术上的商业决策,为客户服务和新产品的研发提供准确依据,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 (3)协作型CRM 。协作型CRM 是为了实现全方位地为客户提供交互服务与

文献综述怎么才能写好 如何读外国文献

为什么读文献? 但最重要的自己总结概括这篇文献到底说了什么,否则就是白读,读的时候好像什么都明白,一合上就什么都不知道,这是读文献的大忌,既浪费时间,最重要的是,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导致以后不愿意读文献。 1. 每次读完文献 (不管是细读还是粗读),合上文献后,想想看,文章最重要的关键信息(take home message)是什么,如果不知道,就从abstract,conclusion里找,并且从discuss论述里最好确认一下。这样一来,一篇文章就过关了。take home message其实都不会很多,基本上是一些concepts,如果你发现你需要记得很多,那往往是没有读到重点。 2. 扩充知识面的读法,重点读introduction,看人家提出的问题,以及目前的进展类似的文章,每天读一两篇,一个月内就基本上对这个领域的某个方向有个大概的了解。 3. 为了写文章的读法,读文章的时候,尤其是看discussion 的时候,看到好的英文句型, 最好有意识的记一下,看一下作者是谁,哪篇文章,哪个期刊,这样以后照猫画虎写的时候,效率高些。比自己在那里半天琢磨出一个句子强的多。当然,读的多,写的多,你需要记得句型就越少。其实很简单,有意识的去总结和记亿, 就不容易忘记。 怎么看文献,怎么写论文 一、先看综述 先读综述,可以更好地认识课题,知道已经做出什么,自己要做什么,,还有什么问题没有解决。对于国内文献一般批评的声音很多.但它是你迅速了解你的研究领域的入口,在此之后,你再看外文文献会比一开始直接看外文文献理解的快得多。而国外的综述多为本学科的资深人士撰写,涉及范围广,可以让人事半功倍。 二、有针对地选择文献 针对你自己的方向,找相近的论文来读,从中理解文章中回答什么问题,通过哪些技术手段来证明,有哪些结论?从这些文章中,了解研究思路,逻辑推论,学习技术方法。 1.关键词、主题词检索: 关键词、主题词一定要选好,这样,才能保证你所要的内容的全面。因为,换个主题词,可以有新的内容出现。 2. 检索某个学者: 查SCI,知道了某个在这个领域有建树的学者,找他近期发表的文章。 3. 参考综述检索: 如果有与自己课题相关或有切入点的综述,可以根据相应的参考文献找到那些原始的研究论文。 4. 注意文章的参考价值: 刊物的影响因子、文章的被引次数能反映文章的参考价值。但要注意引用这篇文章的其它文章是如何评价这篇文章的。 三、如何阅读文献 1.注重摘要:摘要可以说是一个论文的窗口。多数文章看摘要,少数文章看全文。真正有用的全文并不多,过分追求全文是浪费,不可走极端。当然只看摘要也是不对的。多数文章题目、摘要简单浏览后,直接把几个Figure 及Title 与legend 一看,一般能掌握大部分。 2.通读全文:读第一遍的时候一定要认真,争取明白每句的大意,能不查字典最好先不查字典。因为

管理信息系统文献综述

管理信息系统文献综述 班级:信管11302 姓名:王丽健学号:201306609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管理信息系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将世界带人了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技术越来越成为新生产力的代表,建立一个优良的信息系统,有利于信息的处理。管理信息系统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企业信息化人才。随着当前信息化人才的分工细化,在专业培养方案中可以采取大专业中的不同培养方向。这既符合企业的不同需求,也符合因材施教的原则。 关键词: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培养方案建设的思考 引言 为了适应社会对信息技术人才的需求,我校于2006年起开办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本科专业。目前国内大多数院校都开设了该专业。为了提高所培养的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应用能力,我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研究。在美国大学的本科专业设置中,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是信息科学专业下的分支方向。作为一门交叉学科,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既要求学生学习管理类知识,又需要与信息技术有机的融合,因而对专业建设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 一、专业培养方案更新的建设意见和思路 培养目标的细分和完善根据目前的培养方案,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企业信息化人才。在培养方向上可有以下三个方向。 l、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方向培养目标是培养可以担当企业信息化中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和维护工作。目前大中型企业特别是在中外合资企业和外商独资企业中,管理信息系统被广泛使用。企业资源规划(ERP)的概念已经被广泛所接受。该方向应该以管理信息系统和企业资源规划为培养重点。利用目前管理学院与国内知名的企业管理软件制

造企业金蝶所共同建立的企业资源规划(ERP)的实验室,开展符合企业生产、经营实际的案例教学,特别是重视企业资源规划(ERP)的课程设计,要求学生在校期间要熟练掌握ERP的使用,了解企业运作的业务流程,并对其中的某个流程如产品生产、供应链管理等相当熟悉。 2、网络安全和网络管理培养目标是培养可以担当企业中或专业汀服务机构的网络安全和网络管理工作的人才。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运用网络技术开展生产经营活动。而来自企业内外部的信息安全威胁已经为企业的正常运作埋下了隐患。大部分建立了自身网站的企业缺乏网络人侵防御机制,没有响应的安全策略和措施,一旦遭到黑客的人侵,企业的重要信息将泄漏,并给企业造成巨大的损失。另一方面企业的内部网络(D扛RENET)也需要进行严格管理,对网络的运行进行维护和管理。作为企业中的网络管理员,应合理调配资源,控制企业中的不良访问。伴随着企业信息化的进程,不少企业开始采用远程分销体系,例如温州的美特斯·邦威集团公司采用了远程分销体系给企业带来了明显的经济效益。总部远程调控,实时掌握各门店的销售信息、库存信息、财务信息等,并加以综合分析。而这一切都归功于企业虚拟网(VrN)因而在该方向的培养中应该以计算机网络、企业网络应用和网络安全为重点。建设相应配套的先进网络技术和网络安全实验室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这将有利于学生在实验室中就可以直接以企业的实际运作方式进行网络管理的模拟,以及网络信息安全的实践学习。 3、多媒体技术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管理专业的培养不能拘泥于既定的课程体系,也要适应当前形势发展的需要。网络传输技术飞速发展,目前正处nN4向正佰的过渡中,因此多媒体技术在新的网络条件下又有了新的发展动向。流媒体点播已成为当前的热点并成为一种新的网络盈利模式。而月少6H动画的风靡更证明多媒体技术成为了网络经济的新动力,并形成了产业。应充分考虑社会的需求而进行调整,在教学中应把最新的技术发展趋势介绍给学生,并引导学生从事多媒

培训与开发的文献综述

培训与开发文献综述 摘要:在现代社会外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情况下,中国各大小企业都在不断发掘生存之道,但他们的目的不仅仅是找一小片栖息之地那样简单,更有寻求于长久道之说,所以人道主义应运而生,人力资源发展的地位也自然日益加强,人才的竞争自古以来就是企业竞争的主要力量。可见,人才制高点是企业运营成败的关键。培训虽然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其在培育和加强企业能力的过程中扮演了核心角色,是获得人力资本增值的最直接的途径。为了更好的促进企业发展,本篇论文结合大量国内外知名专家的相关资料,希望能给广大需要培训的机构和将来计划走此路径的人员以借鉴价值。 关键词:人员培训人力资源管理培训专家理论文献 1国内外人员培训与开发定义 1.1国内人员培训与开发定义 1.1.1张石森,欧阳云在《哈佛MBA培训与激励全书》一书中提出:人力资 源的培训与开发是指为了提高员工技能和知识,增进员工的能力,从而促进员工现在和未来工作业绩所做的努力。其中,培训集中于现在的工作,而开发则是雇员们对未来工作的准备。一个组织的培训和开发实践能够提高员工的能力和减少不希望的流动可能性来对竞争优势作贡献,在整个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1] 1.1.2张俊娟,韩伟静在《企业培训体系设计全案》一书中指出:初级培训 是对具体工作内容,工作对象和工作事项而设计,基于“缺什么,补什么”的要求,从解决实际问题和具体问题出发。常见的有只是,技能,态度的培训。深层次的培训是解决如何实现可持续创新,可持续变革,可持续良性发展,怎样获得面对问题的思路,如何思考才有效等问题。其内容包括潜能挖掘,思维培训,问题解决等,针对的不是一次或一时的问题解决,而是侧重于获得无数次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掌握高效思考的技能。[2] 1.1.3华敏在《培训管理工具箱》一书中指出:从狭义上讲,培训是指为提 高人们实际工作能力而实施的有组织,有计划,形式多样的教育与学习行为。从广义上讲,培训是创造智力资本的途径。智力资本包括基本技能,高级技能,对客户和生产系统的了解以及自我激发的创造力。完整意义上的培训包括两方面:

国内外企业信息资源管理理论的文献综述(精)

国内外企业信息资源管理理论的文献综述随着企业信息资源管理实践的发展,其理论研究也丰富起来。企业信息资源管理研究属于微观层次范畴,通过研究信息资源的规律,以科学地指导企业信息资源的组织、规划、协调和调控。本文拟梳理企业信息资源管理的理论流派、发展历程、体系结构、管理模式等方面的研究状况。 1理论派别企业信息资源管理的论述可以概括为以下派别: 1.1信息学研究流派信息学研究流派是现代信息管理学的开创者,它集成和发展了几千年来文献管理思想。霍顿的《信息资源管理》是一部以信息资源为逻辑起点的信息资源管理专著。[1]霍顿认为信息资源管理是对信息资源实施规划、指导、预算、决算、审计和评估的过程。在克里斯和高、怀特、伍德、莱维坦等学者的共同努力下,信息资源研究发展迅速。国内,霍国庆教授在企业信息资源的集成管理、战略管理研究方面成果突出。北京大学秦铁辉教授从企业文献、网络、实物和人际等信息资源的特点、获取途径和利用方法角度研究了企业信息资源管理。[2]信息学研究流派主要研究企业各种类型信息资源的采集、分类、组织、检索与传递。该流派逐步建立独立的理论体系,研究的深度与广度较高,引领着信息资源管理学科发展的脉搏。 1.2管理信息系统研究流派管理信息系统研究流派以计算机技术特别是管理信息系统技术为代表。早在20世纪30年代,柏纳德强调决策在组织管理中的作用时就已提出信息资源管理系统的思想,而计算机应用于管理是管理信息系统的最早形态。美国新墨西哥州立大学的D.胡塞因和K·M·胡塞因的理论是计算机资源管理理论,[3]其核心是信息系统的开发、管理和计算机在工商企业领域的应用问题,它又被称为“管理中的信息系统理论”。为促进研究,国外有专门的管理信息系统的杂志如管理信息系统杂志,管理信息系统季刊等。国内的研究成果也比较多。如郑继芳从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建立过程及社会功效等入手研究企业信息资源管理。[4]管理信息系统流派主要研究如何采用信息技术促进信息管理。不过该流派局限于技术角度,应该弥补人文、社会视角的盲点,其基础理论问题还有待深化。 1.3商业管理研究流派商业管理研究流派源于经管界,将信息视为最重要的生产力要素,从经济效益方面进行管理。1983年,美经济学家保罗·罗默提出,应把信息看作与劳动力和资金一样重要的生产要素。罗伯特、巴罗和英经济学家莫里斯也认为信息和知识与一般的有形资产不同,应特别重

高校信息管理系统文献综述

高校信息管理系统文献综述 徐振兴 摘要:随着现代高校的学生日益增多,高校的信息管理越来越复杂。以前 的管理模式很快就适应不了现在庞大的数据信息量。基于此,开发一个针对高校的信息管理系统变得有必要,此系统可以让所有的管理学校信息的工作人员从繁重的工作中解脱出来,提高工作效率。 关键词:高校,信息管理,工作效率 一.前言 高校信息管理系统是典型的信息管理系统(MIS), 是一个由管理人员和计算机组成的用以进行信息的收集、传输、加工、存储、维护和使用的系统。它代替传统的人工模式,提高学生信息管理的效率,也是学校的科学化、正规化管理,与世界接轨的重要条件。对于推动我国管理信息处理的现代化起了重要的作用。其开发主要包括后台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以及前端应用程序的开发两个方面。对于前者要求建立起数据一致性和完整性强、数据安全性好的库。而对于后者则要求应用程序功能完备,易使用等特点。 二.国内相关研究及现状 高校信息管理是教学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成绩管理是一项工作量大、时间性强、易于出错且具有一定保密性的业务。特别是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进入高校的大学生越来越多,高校信息管理工作量将大幅度增加,如果全由手工完成,耗时巨大,效率却很低。在信息时代的今天,数据库技术在数据处理方面的应用已经非常广泛,作为高校教育工作一部分的高校信息信息管理更应赶上时代的步伐。因此,开发一套适合学校专业设置的计算机化高校信息管理系统,不仅可以提高学校的管理效率,而且可以使我们的教学管理水平更上一层楼。系统的开发主要包括后台数据库的建立、维护以及前端应用程序的开发两个方面。对于前者要求建立数据一致性和完整性强、数据安全性好的数据库。而对于后者则要求应用程序以尽可能的方便用户使用为宗旨,还要尽可能的实用。纵观目前国内研究现状,在数据安全性和信息更新化方面仍存在有一定的不足,各现有系统资料单独建立,共享性差;在以管理者为主体的方式中,信息取舍依赖管理者对于信息的认知与喜好,较不容易掌握用户真正的需求,也因此无法完全满足用户的需求。例如,在现已开发设计的高校信息管理系统中,有些系统仍需较多的人工干预及用户操作,有些系统的人机界面不是很好,有些系统则出现了各个独立的子系统能够较好地运行,而子系统之间却不能很好地“协同”工作,数据共享性差的情况。另外,各个子系统之间在界面风格上也相差甚远。这样,给软件系统的

员工培训中文文献综述

目录 1、企业员工培训的概述 (2) 2.关于员工培训相关理论的阐述 (3) 2.1强化理论 (3) 2.2社会学习理论及自我效能理论 (3) 2.3目标设定理论 (4) 2.4期望理论 (4) 2.5学习型组织理论 (4) 3.结论 (6) 参考文献 (7)

中文文献综述 国际经济界普遍认为,中小民营企业将是21世纪经济发展的主角。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营企业迅速崛起,并不断发展壮大,中小型民营企业具有活力强、发展迅速、见效快等特点,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后将在国民经济发展、解决就业问题、增加财政税收、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但是当前,民营企业员工培训还相当原始,主要方式仍然是会议学习和师带徒形式,主要内容是创业史、岗位基本技能、安全意识和质量意识,培训期也较为短。而随着民营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很多企业也越来越重视员工的培训工作,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及财力搞培训,结果员工参训的积极性不高,培训对促进员工工作绩效的提高作用不明显,培训的整体效果并不理想。究其原因在于国内许多民营企业的培训往往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具有被动性、临时性和片面性,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缺乏培训体系的规划,培训手段落后,培训形式单调,培训者专业化素质不高,培训资料和教材缺乏,培训政策不到位等等,导致培训目标并没有与岗位相联系,培训并未与员工个人发展和工作绩效的提高相联系。 因此,对于企业员工培训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指导意义,目前国内在这方面的研究涉及诸多方面,在此笔者就查阅到的与民营企业员工培训相关的国内文献综述如下: 1、企业员工培训的概述 员工培训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环节,它指一定组织为开展业务及培育人才的需要,采用各种方式使员工获得或改进与工作有关的知识、技能、动机、态度和行为的管理活动,其目标是充分发挥员工的潜能,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增强员工对组织认同度、向心力和归属感,使员工更好的胜任现职工作或担负更高级别的职务,从而提高员工的工作绩效,增强企业经济效益。有效的员工培训,其实就是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的过程。 关于员工培训体系的定义,目前国内外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但谈到员工培训体系的构成,很多学者的观点却都不致相同。谌新民和徐汪奇在《员工培训方案》一书中认为,一个有效的员工培训体系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培训规划体系:承接公司战略目标,并对公司业务发展提供必需的人才梯队规划与发展储备,保障企业在未来发展中不会出现人才断层,包括培训目标、培训对象和培训需求三方面。 (2)培训课程体系:公司战略发展需要培养不同类别的人才,与人才发展相匹配的课程体系是必需的,包括企业文化培训、入职培训、岗位培训、专业知识和专业技术培训、营销培训、管理和领导技能培训等一系列具有本企业特色的培训课程。

基于Java的人事管理系统文献综述

学校代码:11517 学号:201011002240 HENAN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文献综述 题目基于Java 的人事管理系统 的设计与实现 学生姓名许耀辉 专业班级信息与计算科学1042班 学号201011002240 系(部)理学院 指导教师(职称)董西广(讲师) 完成时间2014年3月4日

基于Java的人事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摘要:随着计算机的发展,科技的发展,现阶段的人事管理系统越来越不能满足企业的需要,特别是对于一些企业仍然采用人工管理的方式,这种方式不仅增加了企业的成本,而且极其容易出错,设计一种基于Java的人事管理系统就应运而生了,人事管理系统基本实现了企业人事管理的基本应用,包括人事信息管理的增、删、改、查,考勤信息管理的增、删、改、查,个人简历信息管理等基本应用,设计的人事管理涉及MySQL数据库的操作,Eclipse以及jdbc数据库的连接等相关知识。 关键词:Java/MySQL/Eclipse/人事管理 1 引言 21世纪最激烈的竞争当属人才的竞争,一个具有多学科知识的复合性人才或许是一个企业发展壮大所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因此人力资源已逐步成为企业最重要的资源,人力资源管理(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HRM)也成为现代企业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之一。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计算机的应用在社会各领域中都得到了普及,越来越多的人都感受到利用计算机进行各类管理的科学和便捷;认识到管理信息系统对于管理工作的重要性[1]。 本次论文创作的主要目的是设计一款简单、易操作的现代人事管理系统,在论文创作的过程中,我借助学校和个人收集的相关资料,利用图书馆和网络等渠道,广泛查阅相关资料,分析前人成果的基础上,明确系统设计思路。 2 人事管理系统的发展 2.1人事管理系统的国外的发展 人事管理系统的发展经过三个阶段的发展。 人事管理系统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末期。由于当时计算机技术已经进入实用阶段,同时大型企业用手工来计算和发放薪资既费时费力又容

医院药品管理系统文献综述参考

1.引言 药品是医院流动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占到平均物资库存量的80%以上。医院单位的药品信息和数据纷乱复杂,整理统计费力费时。而且药品又是一种特殊的物资,既要满足医疗一线的正常需要,又要做好急救用药、社会特殊需要的药品储备,药品的临床用药又具有不可缺和用量不稳定的特点,因此药品的库存管理不能使用企业的库存物资管理模式进行简单管理,要探索适合医院具体情况的管理模式。 使用药品库存管理信息系统对药库进行信息管理,具有检索迅速、查找方便、数据处理快捷、保密性好等优点,能够极大地提高医院药品流动及库存管理的效率,也是医院的科学化、正规化管理与世界接轨的重要条件。医院药库管理系统是医院日常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实现医院药库的有效管理和数据信息的安全存放已成为医院药库管理系统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 2.国内研究现状 在医药行业中,医药经营企业的物流管理以及相应的财务处理、信息处理长期以来一直采用手工操作,但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全新的市场竞争环境、企业管理和运营效率已经成为了关键所在,手工方式的弊端可以通过医药管理信息系统来充分满足药品管理的各环节对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进行统一的、系统的管理。 现今,医院的药品库存管理信息系统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三方面: 2.1药品库存信息管理方式落后,效率低下 潘志浩、李莉、胡勇军在2011年提出,从整个社会角度来看,医院处于药品供应链的最末端,医院巨大的药品库存量造成了整个医药供应链上各个环节更加巨大的库存量,大量的药品处在储备状态,这对缺乏卫生资源的我国来说本身就是一个更加巨大的浪费[1]。医院药品的库存管理是一门实践性的管理科学,与企业存货管理类似,是在满足医院临床用药需要的前提下,研究如何以最佳库存实现最低成本。运用设计科学合理的药品库存信息管理系统可以有效的解决这个问题,从而提医生,部门以及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同时也能大幅度的提高工作效率。 陈海文,杜憬生在2011年提出,信息化管理后,通过库存预警机制,自动生成缺货单.大大减小了查仓的时间,提高了领药的合理性.提高了工作效率[2]。从而使药师有更多的时间去进行其他方面工作的研究,开展更好的临床药学服务。因为药品停留在医院的时间越长,库存量越大,资金利用率越低。而医院由于其预的限制,医护人员的数量也是有限的,合理控制药品的库存,即在保证供应的前提下,利用最少的人力、资金及最少的库存发挥最大的效益。 2.2医院各环节沟通不畅造成库存管理混乱,导致患者满意度降低 杨玉玲,陈忠东在2008年提出,通过进行有效的库存管理,加快了药品的周转,大幅度地降低药品过期失效的风险.保证了药品安全质量,可以有效地防范医疗安全隐患[3]。目前,医院中的药品库存控制管理人员对现代化的存货控制思想和方法缺乏必要的认识;同时,与操作信息网络技术的要求有一定的差距,很难满足先进的库存控制的需要。这就需要对相关的医护人员进行一定的药品库存管理信息系统使用的培训以及沟通服务能力上的培训,以提升服务质量,从而提升患者的满意度。 谢平在2011年提出药库管理系统软件的应用,结合现代化管理理念制定药库工作流程,保证任何工作人员,任何工作步骤都有复核检验的环节,每个工作步骤都有固定的人员、固定的操作模式[4]。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要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取胜,不仅要比医院的规模、资金和医疗质量,而且更离不开高效、准确的现代化管理手段和方法,信息技术正是现代化管理手段的一个绝好的利器。为加强药品经营质量的管理,近年来,我国对医药流通行业提出了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的认证要求,其中对药品的采购环节、质检入库、销售、出库复核、库存养护、首营品种复核、供货商资格审核,客户资格确认等环节,均做

员工培训外文文献综述

员工培训外文文献综述 第 1 页 目录 1、Literature Research ............................................................... ......................................................................... 2 2、外文文献翻 译 ..................................................................... ................................................ . (5) 1、Literature Research Employee training needs theoretical guidance of staff training in the theoretical understanding of ambiguity, will lead to blindness training .The guiding theory of employee training, with the production technology, expansion of business scale and gradually developed. First, scientific management and staff skills training The late 19th century, early 20th century, the United States such as Taylor and Gilbreth first to emphasize the importance of training.Taylor is the father of scientific management theory, and his major works include "piecework" system, "Plant Management", "scientific management principles and methods", "scientific management" and so on.As the results of his theory first time in history of science from the experience up.He found that the main reason for low productivity workers are lack of training, Without the correct operation method and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参考文献读后感教学内容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参考文献读后感 班级:08信管1班 姓名:王飞鹏 学号:0865138114 成绩:

《基于SQL Server的商品管理信息系统的实例开发》读后感 现在市场经济中,商品管理关系到一个公司的成本问题,同时也是企业盈利的一大保证。读完《基于SQL Server的商品管理信息系统的实例开发》,我认为作者的许多观点值得我们深思和借鉴。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商品的需求量也急剧增加,大量商品的采购、销售、存储等管理给企业带来不小的挑战。目前很大一部分的小企业对商品的进销存管理还采用传统的手工记账的管理方法,而手工记账对商品的库存、销售、剩余库存不能及时、准时进行统计,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转。在现有的管理环境下,部分企业商品进销存管理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采购单、销售单采用人工填写,既浪费时间有容易出错,而且不能对商品的采购、销售、库存进行及时、准确的统计; 2.库存采用人工记账方式,清点库存无从下手,无法随时掌握最正确的存货情况; 3.不能及时提供一个最准确的统计数据给决策者,不利于企业的快速发展。 所以在这篇文章中,就以解决目前小企业商品进销存管理存在的问题为出发点,利用PowerBuilder9.0和SQL Server2000进行数据库设计和商品的进销存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以满足小企业的商品信息管理。文章首先提到了信息管理系统,我在这就不多做介绍了。接下来文章介绍了SQL Server2000开发数据库的方法和好处,我想作为一名一直学习和使用这门语言的大四学生,我也不多做介绍。 本文主要是为大家介绍了怎么使用SQL Server2000来建立数据库以及使用这门语言建立数据库的好处。之所以要写这样一篇读后感,主要就是因为在过去的一两年里面,我也做了不少的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使用了许多次的SQL Server2000来建立数据库,只是觉得这样建立的数据库比较好,比较实用,但始终没有明白为什么要使用SQL Server2000来建立数据库,为什么使用这门语言来建立数据库使用方便,在建立数据库的过程中要注意什么等等?这篇文章从数据库的结构设计构建、数据库的建立、数据库的实现和维护等方面进行了实例的讲解,对我们以后的数据库开发起到了一个讲解的作用。对我们以后在数据库的开发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和地方都考虑到了,这完全是一篇很不错的利用SQL Server2000来建立数据库的参考文章,虽然我们有一些这样的经验,但是我还是想把阅读的感想拿来说说。 利用这门语言开发设计的商品进销存管理信息系统可以实现预期的各项功能,能有效地解决小企业中存在的无法对商品的采购、销售、库存进行及时、准确的统计等影响企业发展的问题,节省运营成本,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和效益。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的文献综述

基于B/S模式的成绩管理系统文献综述1.本课题研究的重要性和意义 目前,在学校里,随着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招生人数的不断增加,需要处理大量的学生数据信息,越来越多的学校都需要自己的学生信息管理系统。本系统采用Visual Studio .NET作为开发平台并结合了数据库的相关知识。该系统能够实现对学生的基本信息进行管理,主要包括添加、修改和删除学生的基本信息及课程的基本信息,录入、修改和删除学生的成绩信息,对基本信息、成绩信息进行查询、排序及统计等操作,从而实现学生信息管理的自动化与计算机化。 2.本系统开发采用的主要技术 Visual Studio .NET 是一套完整的开发工具,用于生成 ASP Web 应用程序、XML Web services、桌面应用程序和移动应用程序。Visual Basic .NET、Visual C++ .NET、Visual C# .NET 和 Visual J# .NET 全都使用相同的集成开发环境 (IDE),该环境允许它们共享工具并有助于创建混合语言解决方案。另外,这些语言利用了 .NET Framework 的功能,此框架提供对简化 ASP Web 应用程序和 XML Web services 开发的关键技术的访问。 https://www.360docs.net/doc/4813058255.html,不仅仅是 Active Server Page (ASP) 的下一个版本,而且是一种建立在通用语言上的程序构架,能被用于一台Web服务器来建立强大的Web应用程序。https://www.360docs.net/doc/4813058255.html,提供许多比现在的Web开发模式强大的的优势。 C#是.Net的一种面向对象的新语言。这种企业编程语言带有下一代编程语言服务运行时( NGWS Runtime ): NGWS Runtime 是一个不仅管理执行代码、同时也提供使编程更加容易的动态环境.编译器产生受管代码以指向这种受管理执行环境.你获得跨平台语言集成、跨平台语言异常处理、增强安全性、版本控制、安排支持和查错服务. 基于C#具有如此多的优良特性,而且又是.net开发的首选语言,因此,在开发本系统时我选择了它作为开发语言。 3.结论 本文研究的是面向质量控制的高校成绩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该系统主要用于学校教务处的关于学生成绩的管理,界面友好,操作简单。一直以来,人们使用人工方式进行成绩管理,效率很低,容易出错,安全性也存在问题。特别是在查询上,由于文件过多,带来很多不便。本系统是基于https://www.360docs.net/doc/4813058255.html,开发的成绩管理系统,弥补了人工管理的不足,实现了成绩管理网络化,提高了一定的效率。

合作学习研究文献综述

合作学习研究文献综述 摘要: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完善 ,合作学习在新课程改革中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许多专家学者对合作学习进行了大量而广泛的理论与实践的探讨与研究,本文试就这合作学习研究方面做一综述。 关键词:合作学习概念理论基础现状与问题分析 合作学习是20世纪70年代兴起于美国,并于80年代后在世界范围内备受关注的一种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作为一种新型学习方式的合作学习,在80年代被介绍到了我国,90年代在一些学校中开始采用,但真正在我国引起重视还是在新世纪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启动之后。《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中也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合作学习。”这次改革促使国内越来越多的教育人士关注合作学习, 中小学的教师和学生几乎都能对合作学习有比较准确的认识, 课堂中越来越多的师生从合作学习中受益。笔者在中国期刊网以“合作学习”为关键词搜索到2001 年至今的论文2110余篇, 可见其影响的广泛。 一、关于合作学习的概念 关于合作学习的定义有很多,以下是国内外若干代表性的合作学习定义: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教授斯莱文认为 ,合作学习是指使学生在小组中从事学习活动,并根据他们整个小组成绩获取奖励或认可的课堂教学技术。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的著名学者,合作学习的主要代表人物约翰逊兄弟认为,合作学习就是在教学上运用小组,使学生共同活动以最大程度地促进自己以及他人的学习。美国肯塔基大学嘎斯基教授认为 ,合作学习是为完成教师分配的学习任务 ,由学生组成小组进行合作与互助的学习活动。英国著名学者赖特认为 ,合作学习是学生为达到一定目标而在小组中共同学习的学习环境。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著名教育心理学家沙伦博士认为 ,合作学习是组织和促进课堂教学并以自主与合作为基本特征的一系列教学方法的总称。[1]我国以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王坦在《合作学习——原理与策略》中提出的定义较为权威以及达成了共识“以异质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 [2]

管理信息系统发展文献综述

管理信息系统发展文献综述 (安徽大学管理学院)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管理理论的不断创新,管理信息系统正在使用新的技 术和方法,突破原有的界限,向更加实用、广泛的领域拓展。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的分析总结,对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管理信息系统;发展;趋势 一、引言 现代管理离不开信息,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的收集、传递、处理已成为一项主要的社会活动。在各种业务领域和日常生活中,人们都不得不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信息的查找、收集和整理,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信息处理提供了有效的工具。 管理信息系统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目前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在西方发达国家,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几乎渗透到了工作和生活的各个领域。近十年来,我国的管理信息系统水平也迅速提高,应用领域不断扩大。与此同时,应用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由于管理信息系统所涉及的学科知识、业务领域和技术广泛,要满足日益提高的应用要求和不断开辟的新的应用领域还有很多问题有待研究、解决。下面对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做一些总结。 二、管理信息系统发展 1、管理信息系统科学的兴起 20世纪60年代末,管理信息系统起源于美国,1968年管理信息系统一词开始流行;直到80年代,管理信息系统的创始人,名尼苏达大学卡尔森管理学院的著名教授高登才给出管理信息系统一个较完整的定义:管理信息系统(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简称MIS)是“一个利用计算机硬件和软件,手工作业、分析、计划、控制和决策模型以及数据库的用户-机器系统,它能提供信息支持企业或组织的运行、管理和决策功能”。指明了管理信息系统的组成、目标和功能,预示着管理信息系统走向成熟和全面发展的时代的到来,至此,美国科学家开始研究管理信息系统理论及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技术与实现技术,从而开拓了管理信息系统的新领域新方法、新技术,从90年代开始,管理信息系统进入二次创业、完善、创新阶段。 20世纪90年代开始,管理信息系统在我国开始研发,许多企业开发了管理信息系统软件。首先在财务软件方面取得巨大的成功,并带动了其他行业的开发,为我国的管理现代化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使管理信息系统发展到了顶峰。 管理信息系统经过多年的发展,在实践中得到不断的完善,适应越来越多的社会经济应用需求和越来越快地计算机发展的要求,目前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美国白宫行政办公室、美国能源部、世界银行等在其运营的核心部门都采用了管理信息系统。 2、管理信息系统的全球化发展 全球信息化正在引发当今世界的深刻变革,重塑世界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军事发展的新格局。加快信息化发展,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选择。信息化的发展离不开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信息只有通过进行有效的加工管理,建成一个管理信息系统才能发挥其作用。全球信息化的发展也体现出管理信息系统的全球化发展。管理信息系统的全球化特点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国外培训理论文献综述

国外组织培训理论文献综述 西方培训理论最早源自美国古典管理学家、科学管理之父泰勒在1911年出版的《科学管理原理》,自泰勒后各种培训理论相继产生并运用于实践。从最早的改变行为方式培训理论,到需求培训理论、资本培训理论、集体培训理论、终身教育培训理论等,从各个不同的角度阐述并丰富了现代培训理论体系。其中,资本培训理论、终身教育培训理论的提出对现代培训理念有着深远的影响;分析与评估培训理论,包括培训需求分析理论和培训效果评估理论,阐述了培训的内容;改变行为方式培训理论、集体培训理论则描述了培训的方式。上述各种培训理论对培训实务都具有不同程度的指导意义,当今,资本培训理论和终身教育培训理论的影响比较大。 泰勒指出,健全的人事管理的基本原则是使工人的能力同工作相适应,企业管理的责任在于为雇员找到最合适的工作,培训他们成为第一流的员工,激励他们尽最大的力量来工作。对于如何使工人成为第一流工人,泰勒不同意传统的由工人挑选工作,并根据各自的可能进行自我培训的方法,而是提出企业要主动承担这一责任,科学选择并不断地培训工人。泰勒指出:“管理的责任是细致地研究每一个工人的性格、脾气和工作表现,找出他们的能力;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发现每一个工人向前发展的可能性,并且逐步地系统地训练,帮助和指导每个工人,为他们提供上进的机会。这样,使工人在雇佣他的公司里,能担任最高、最有兴趣、最有利、最适合他们能力的工作。这种科学地选择与培训工人并不是一次性的行动,而是每年要进行的,是管理人员要不断加以探讨的课题。”泰勒还指出:甚至在已知的最原始的工种上,也有一种科学。如果仔细挑选了最适宜于干这类活计的工人,而又发现了干活的科学规律,仔细选出来的工人已培训得能按照这种科学去干活,那么所得的结果必然会比那些在“积极性加刺激性”的计划下工作的结果丰硕得多。可见,培训对任何一种工作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资本培训理论的代表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认为,人的知识和技能的提高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与土地、资本等占有量的增加具有同等甚至更强的功能。早在20世纪60年代舒尔茨就通过对农业经济及战后德日经济发展的实证分析得出一个创新性结论:在现代社会,人的素质(知识、经验、技能和健康等)的提高,对社会经济增长所起的作用,比资本和劳动(指非技术性劳动)的增加所起的作用要大得多,而人的知识才能基本上是投资(特别是教育投资)的产物。依据此理论,不应当把人力资本的再生产仅仅视为企业的一种消费,而应视同为一种投资,这种人力资本投资的经济效益远大于物质投资的经济效益,而且人力资本投资不再是边际收益递减的,而是边际收益递增的,人力资本的积累是社会经济增长的源泉。加里·S·贝克尔认为,工人在生产过程中学习新技术,能增加工人身上人力资本的存量,如果再加上培训,就会使人力资本存量继续增加更多。他还指

工资管理信息系统设计和实现的文献综述

浙江ⅩⅩ学院毕业论文 (或毕业设计) 文献综述 工资管理信息 系统设计和实现的文献综述 学生姓名613工作室指导教师徐老师 二级学院信息学院专业名称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班级04信息2班学号0404 2008年1月5日

工资管理信息系统设计和实现文献综述 摘要:在当今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社会,工资管理信息系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一些大型企业的工资管理信息系统的运用已经达到了普及的程度,而一些中小型企业特别是小型企业正在寻找适合自己的工资管理信息系统。本文在阅读一些小型企业的工资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文献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理解所写的一篇综述。 关键词:管理信息系统;企业信息化;工资管理;设计 1.引言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适应信息技术发展要求的工资管理信息系统必将成为企业提高工资管理效率和水平的有力手段,也是未来企业工资管理适应环境变化的主要发展趋势。工资管理信息系统将是一个企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对于企业的决策者和管理者都至关重要。一直以来人们使用传统的人工的方式管理文件信息,这种管理方式存在着许多缺点,如效率低,保密性差。另外,时间一长将产生大量的文件和数据,对于查找、更新和维护都带来不少的困难。随着科技的不断提高,计算机科学日渐成熟,其强大的功能已为人们深刻认识并已在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为计算机应用的一部分,使用计算机对企业的工资信息进行管理,具有手工管理所无法比拟的优点。例如:检索迅速、查找方便、可靠性高、存储量大、保密性好、寿命长和成本低等。这些优点能够极大地提高企业信息管理的效率,也是企业的科学化、正规化管理,与世界接轨的重要条件。 2.国内外研究现状 管理信息系统是70年代初“后工业经济时代”的产物,在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在其发展的初期,是单一的人-机系统,系统功能简单,效率低,对管理的作用有限。进入20世纪80年代末,随着计算机网络和通信技术的大力发展,企业管理信息系统进入网络化的发展时期。世界发达国家已建立起了完善的先进的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