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新准则下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的会计处理 精品

合集下载

新准则下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的会计处理

新准则下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的会计处理

新准则下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的会计处理近年来,国家出台了新的会计准则,对企业的会计处理方式进行了调整和规范。

其中,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的会计处理方式也发生了变化。

本文将就新准则下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的会计处理进行详细说明。

一、待摊费用的新会计处理方式待摊费用是指企业购买或者生产的、预计在一定期间内受益的固定资产或者无形资产所发生的费用。

按照既往的会计准则,待摊费用是根据实际产生的费用,在会计分录中体现,并且在一定期间内按照预计受益的时间分摊到各个会计期间中。

但是在新的会计准则下,待摊费用的会计处理方式发生了变化。

按照新准则,待摊费用的会计处理目的是要实现费用与产生受益的时间匹配,建立合理的资产账面价值,实现资产价值的保值增值。

因此,在新准则下,企业需要在待摊费用账户上设置对应的累计摊销账户,对待摊费用进行摊销记录,直至待摊费用摊销完毕。

摊销的时点也有所不同。

在旧准则下,摊销周期根据预计受益时间确定,具体摊销时间可以根据企业的实际需要进行调整,一旦确定后摊销周期不应该变化。

而在新准则下,摊销周期一般按照费用产生后立即开始,摊销期间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

企业应该在每个财务会计年度结束时,对待摊费用进行结转,并且同时进行账面价值的调整。

二、预提费用的新会计处理方式预提费用是指涉及到会计期间内的费用,但是尚未产生支付的费用,例如租金、利息和税金等。

预提费用的会计处理方式是将预计发生的费用计提到相关的负债账户中,在未来的会计期间按照实际的支出进行调整。

按照旧准则,预提费用一般是采用月末股份法进行计提,并且计提的金额应当基于实际发生的金额或者合理的估计。

而在新准则下,企业需要采用日常股份法进行计提,计提金额应当基于公司当前的经营情况、市场变化等因素进行合理的预估,每个财务会计年度结束时,应当对预提费用进行结转和调整。

总之,在新准则下,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的会计处理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企业需要重视并适时调整自己的会计处理方式,以适应新的会计规范和要求,更好地为企业未来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

新准则下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的会计处理

新准则下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的会计处理

新准则下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的会计处理新准则下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的会计处理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是会计中常见的概念,在企业的生产和运营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待摊费用是指企业为取得一定收益而支出的,但由于其具有长期性、分期收益性和一定的额度范围等特征,不能在一定期间内完全转化为费用的支出。

预提费用则是指企业在确认和计算成本时,为保持会计记录的准确性和完整性需要先将各种费用预提或暂时记在负债科目中。

随着新准则的发布实施,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的会计处理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下面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新准则下待摊费用的会计处理在原准则下,企业在确认待摊费用时主要是将其按照固定比例进行分摊,将待摊费用在固定时间内平均摊到各个期间。

但是在新准则下,这种方式已经过时。

新准则要求企业根据实际情况对待摊费用进行分类,并根据其性质按照不同的方法进行摊销。

具体有以下两种方法:1.直线法直线法是一种简单的方法,在实际操作时非常实用。

其主要思想是根据待摊费用的数量、期限、金额等因素,确定待摊费用在不同期间内的摊销比例。

例如,企业购置了一台机器,其总费用为100万元,使用寿命为5年,因此每年的待摊费用为20万元。

则可将该100万元分摊到五年内,每年摊销20万元。

2.递减余额法递减余额法是一种较为精确的方法,在实际操作中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计算。

该方法将待摊费用的摊销比例计算基于固定的摊销费用和不断减小的摊销基数。

例如,某企业购置了100万元的专业设备,使用寿命为10年,在第一年摊销的金额为10万元,第二年摊销的金额为9万元,以此类推,最后一年只需摊销1万元。

二、新准则下预提费用的会计处理在新准则下,预提费用的会计处理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在原准则下,企业在确认各种费用时往往采用处理的方法是直接计入当期的费用,但往往会因取得货物或服务的时间与支付货款的时间差异,导致对成本的记录与实际情况不符,因此需要使用预提费用对这种差异进行调整。

在新准则下,预提费用的会计处理也变得更加精确,需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考虑:1.时间差异预提费用主要用于调整时间差异,其确认和计提的时间应尽早进行。

新准则下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的账务处理

新准则下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的账务处理

相比,资产负债观更符合信息有肘 陛,有助 于促进企业长远、可持续发展。新会计准则 在 确认 、计 量和 财 务报 表结 构 方面 , 示 了 显 资产负债观的核心地位 , 对企业资产负债信 息质 量提 出 更高 的要 求 , 定不 能继 续 使 规 用不符合资产 或负债定义的递延 ( 待摊 )或 预提项 目。待摊费用本质上是一种费用 ,没 有使用价值也没有流通 , 假若将其归类于 资产,会虚增企业的资产总额;而若将预提 费用 列为 企 业 的负 债 , 则会 导致 企业 负 债不 实, 这两 种 情况 都不 利于 投 资者 对企 业 生产 经营与财务状况做出正确的判断。 新会计准 则取 消 了 “ 待摊 费 用 ”和 “ 提 费用 ” 目, 预 科 是遵循资产负债观的体现, 也有利于与国际 准则的进一步接轨 。 第 三 ,限制 了企 业利 润操 纵 空 间 。 在会 计实务中, 一些企业利用 “ 待摊费用” “ 和 预 提费用”作为粉饰会计报表的常用手段 , 通 常采 用 “ 而不 摊 ”来掩 盖 亏损 l况 ,利用 挂 青 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做假账 , 或在会计报表 上不进行准确的披露 , 并且预提费用还加大 了纳税调整 的工作量 。新会计准则取消 了 “ 待摊费用”和 “ 预提 费用”科 目,把发生 的受益期在一年 以内的费用直接计入当期损 益, 这不仅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企业调节利 润 的操纵 空 间 ,也简 化 了会 计核 算 , 减轻 还 了审 计 人 员对 该 类业 务 审计 的 工作 量 。

资产的支 出通常不符合固定资产 的确认条 件, 不应该采用待摊或预提方式处理 ,应在 发 生时 计入 管 理 费用或 销售 费用 。 新会 谁 则 指南 中规 定 , 企业 生 产车 间和 行政 管理 部 门等 发生 的固 定 资产修 理 费用 , 不 满足 资 如 本 化条 件 ,应直 接 汁入 管理 费 用 ; 业 专设 企 销售机构发生的固定资产修理费用 , 如 满 足资本化条件,应直接计人 销售费用 。 ( )低值易耗 品和出租 出借包装物的处理 二 新 会计 准 则 把 旧准 则 中 的低 值 易 耗 品 和包装物归类到 “ 周转材料” 目进行核算。 科 周转 材料 是 指企 业 能够 多 次使 用 、 渐 转移 逐 其 价值 但仍 保 持原 有实 物形 态 , 不确 认为 固 定资产的材料 ,可按照其种类 ,在 “ 在库” 、 “ 在用”和 “ 摊销”等明细科 目分别进行核 算。对于低值易耗品和出租出借包装物 , 可 以采用一次转销法或五五摊销法进行摊销。 采用一 次 转销法 对低 值 易耗 品和出租 出借包 装物进行核算时 ,在领用 时应按其账面价 值 ,借记 “ 生产成本” 工程施工” 管 、“ 、“ 理 费用 ” 销 售费 用” 等科 目,贷 记 “ 转 、“ 周 材料”科 目。低值 易耗品和包装物报废时, 应按照报废 的周 转材料 的残料价值 ,借记 “ 原材料” ,贷记 “ 生产成本” 工程施工” 、“ 、 “ 管理 费用” 销售费用”等科 目。 、“ 如果采用其他摊销方法 ,领用低值易 耗 品和包 装 物 时 , 应按 照 账面 价值 , 借记 “ 周 转材料一 在用”科 目,贷记 “ 周转材料 在 库 ” 科 目;摊销 时按照 应摊 销 的数 额 , 借记 “ 生产成本” 工程施工” 管理费 、“ 、“ 用” 销售费用”等科 目,贷记 “ 、“ 周转材料 摊销”科 目。如果周转材料报废时需要 补提摊销额 ,则应借记 “ 生产成本” 工程 、“ 施 工” 管 理 费 用 ” 销售 费用 ”等 科 目, 、“ 、“ 贷记 “ 周转材料 一 摊销”科 日。低值易耗 一 品 和包 装物 等报 废 时 ,在 做 借 记 “ 产 成 生 本 ” “ 程施 工 ” “ 、工 、 管理 费 _” “ } 、 销售 费 用” _ H 等科 目, 贷记 “ 周转材料——摊 销”科目的 会计分录 的同时 ,还应按照报废的残料 价 值, 借记 “ 原材料” 贷记 “ , 生产成本” 工 、“ 程施工” “ 、 管理费用” “ 、 销售费用” 等科 目; 同时要转销全部 已提摊销额 , 借记 “ 周转材 料 一摊销” ,贷记 “ 周转材料——在用” 。 ( 三)一次缴纳税额较多且需要摊销的税金 的处 理 对 于 一 次 购 买 印花 税 票 的 处理 , 新 会 计准则应用指南规定, 企业按照规定计算出 应交矿产资源补偿费、 房产税 、 土地使用税 、 印花税 、车船使用税的数额 , 借记 “ 管理费 用”科 目,贷记 “ 应交税费”科 目。对于一・ 次缴纳税额较多的税金, 新会计准则中没有 提 到是 否 可 以分月 摊销 , 以根据 哪一 个期 可 间受益,哪一个期间承担的原则进行处理。 ( )企业发 生的季节, 四 眭停工损失的处理

新会计准则关于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的处理

新会计准则关于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的处理

新会计准则关于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的处理新会计准则(2006年)的颁布,对原有旧会计准则中会计科目的内容进行增加、修改、合并、删除。

相应的新准则中的会计科目的核算内容也发生了一些变化,恰当地把握这些变化是在新准则下进行正确会计核算的前提,尤其是对旧准则中删除的部分项目的把握尤为重要。

在此就目前大家普遍关注的旧准则中原有的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的会计处理进行了分析。

由于旧准则中通过待摊和预提科目进行会计处理的业务的经济性质并不完全相同,据此,根据它们的经济性质分别对这些不同业务在新准则中的会计处理方法分别进行分析。

一、原准则中具有待摊性质的费用支出在新准则中的会计处理(一)低值易耗品和出租出借包装物对于旧准则中的低值易耗品和包装物在新准则中归类到“周转材料”科目核算。

在指南关于“周转材料”的解释规定:1.本科目核算企业周转材料的计划成本或实际成本,包括包装物、低值易耗品,以及企业(建造承包商)的钢模板、木模板、脚手架等。

企业的包装物、低值易耗品,也可以单独设置“包装物”、“低值易耗品”科目。

2.本科目可按周转材料的种类,分别“在库”、“在用”和“摊销”进行明细核算。

此外,指南规定企业购入、自制、委托外单位加工完成并已验收入库的周转材料等,比照“原材料”科目的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而周转材料的摊销可以采用一次转销法和其他摊销方法。

至于其他摊销法具体包括哪些方法没有说明。

(可能和原来一样包括分期摊销和五五摊销)此外,由于指南仅对总账科目作了统一的规定,对于明细账设置并没有统一要求,因此,为了会计信息的可理解性及会计核算的方便,对于出租出借包装物的核算可以通过“周转材料——包装物(出租/出借)进行。

具体摊销时分别借记”销售费用“、”其他业务成本“,贷记”周转材料——包装物(摊销)“而对于原准则中的低值易耗品则可以完全按新准则指南的规定进行核算。

(二)预付财产保险费、预付经营租赁固定资产租金和预付报刊订阅费对于预付财产保险费、预付经营租赁固定资产租金和预付的报刊费的处理,在会计实务界有不同的看法。

新会计准则下待摊费用及预提费用的处理

新会计准则下待摊费用及预提费用的处理

新会计准则下待摊费用及预提费用的处理一、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的含义(一)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的定义待摊费用是指企业已经支出,但应当由本期和以后各期分别负担的各项费用,如低值易耗品和出租出借包装物的摊销、预付保险费、固定资产修理费用、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发生租金及改良支出等。

预提费用是指企业按照规定从成本费用中预先提取但尚未支付的费用,如预提的租金、保险费、借款利息等。

(二)两者的联系和区别1.联系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均属跨期摊提的费用,严格划分费用的受益期间,以正确计算各个会计期间的成本费用,都是权责发生制下的产物。

2.区别(1)两者发生和记录受益期的时间不一致。

待摊费用是发生或支付在先,摊入受益期在后,即:按实际数支付,按平均数在以后受益期内分摊;预提费用是先将费用计入受益期,支付费用在后,即:按预计的平均数在受益期预提,以后按实际数支付。

(2)填制会计报表的处理不同。

待摊费用为费用发生后据实摊销,事先知道具体的分配标准及分配金额,期末余额在借方,填制会计报表时作为资产列示;而预提费用事前并不知道具体的金额或标准,需要事前估算,所以实务中经常出现多提或少提的现象,在填制会计报表时,期末若为贷方余额在负债项目中列示,若为借方余额则应将其在资产项目中列示,视同待摊费用处理。

二、旧准则(或制度)对待摊及预提费用的账务处理(一)待摊费用的账务处理旧准则下待摊费用区分1年内(含1年)和1年以上的待摊费用。

分别设置“待摊费用”和“长期待摊费用”两科目对摊销期在1年以内(含1年)和1年以上的各项待摊费用进行核算。

企业发生各项待摊费用时,借记“待摊费用”或“长期待摊费用”,贷记相关资产科目;按受益期限平均摊销时,借记相关成本费用科目,贷记“待摊费用”或“长期待摊费用”。

如果待摊费用所应摊销的费用项目,不能再为企业带来利益,应将尚未摊销的待摊费用的摊余价值,全部转入当期成本、费用。

(二)预提费用的账务处理预提费用设置“预提费用”科目对预提的各项费用进行核算。

新旧准则关于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的处理

新旧准则关于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的处理

摘要:新会计准则的颁布,对原有旧会计准则中会计科目的内容进行增加、修改、合并、删除。

相应的新准则中的会计科目的核算内容也发生了一些变化,恰当地把握这些变化是在新准则下进行正确会计核算的前提,尤其是对旧准则中删除的部分项目的把握尤为重要。

在此笔者对目前大家普遍关注的旧准则中原有的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的会计处理进行分析。

关键词:新会计准则待摊费用预提费用会计处理一、旧会计准则对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的处理(一)待摊费用的涵义及会计处理1.待摊费用的涵义待摊费用是指企业已经支出,但应当由本期和以后各期分别负担的、分摊期在1年以内(含1年)的各项费用。

具体包括:低值易耗品和出租出借包装物的摊销、预付财产保险费、预付经营租赁固定资产租金、预付报刊订阅费、摊销期在一年(含一年)以内的待摊固定资产修理费用、一次购买印花税票和一次缴纳税额较多且需要分月摊销的税金等。

待摊费用的特点是支付在前,受益、摊销在后。

待摊费用应按费用项目的受益期限分期摊销,如果其所应摊销的费用项目不能再为企业带来利益,应将尚未摊销的待摊费用的摊余价值,全部转入当期成本、费用。

2.待摊费用的会计处理对于企业当期支出的需要在本期及以后期间分期摊销的费用,在发生时应借记“待摊费用”科目,贷记相关科目。

在每期摊销时,借记相关成本费用科目,贷记“待摊费用”科目。

(二)预提费用的涵义及会计处理1.预提费用的涵义预提费用是指企业从成本费用中预先列支但尚未实际支付的各项费用,具体包括:短期借款的利息费用、预提的固定资产修理费用、预提的租金和保险费等。

预提费用的特点是受益、预提在前,支付在后。

2.预提费用的会计处理根据预提费用的涵义,企业对于应当归属于本期但暂时不用支付的费用,应当在义务形成时借记相关费用科目,贷记“预提费用”。

在实际支出时,借记“预提费用”,贷记相关资产科目。

(三)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科目在实际核算中存在的问题在实际工作中,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这两个科目常被企业作为调节生产经营利润的“蓄水池”,特别是待摊费用科目,更是被众多会计学者称为企业会计核算的垃圾桶。

财务会计——待摊费用在新会计准则下的会计处理(DOC 5页)

财务会计——待摊费用在新会计准则下的会计处理(DOC 5页)

DOC或PPT格式一、待摊费用在新会计准则下的会计处理(一)按新准则规定,“待摊费用”科目中一些内容已不在该科目中核算。

1.经营租入固定资产发生的改良支出。

经营租入固定资产发生的改良支出,应通过“长期待摊费用”科目核算,并在剩余租赁期与租赁资产尚可使用年限两者中较短的期间内,采用合理的方法进行摊销。

2.固定资产修理费。

固定资产修理费用等,不再采用待摊或预提方式,应当在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

企业生产和行政管理部门等发生的固定资产修理费用,借记“管理费用”等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企业发生的与专设销售机构相关的固定资产修理费用等,借记“销售费用”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3.预付经营租入固定资产的租赁费。

超过一年以上摊销的固定资产租赁费用,应在“长期待摊费用”账户核算。

4.低值易耗品摊销、出租出借包装物摊销。

采用一次转销法的,领用时应按其账面价值,借记“管理费用”、“生产成本”、“销售费用”、“工程施工”等科目,贷记“周转材料”。

采用其他摊销法的,领用时应按其账面价值,借记“周转材料(在用)”,贷记“周转材料(在库)”;摊销时应按摊销额,借记“管理费用”、“生产成本”、“销售费用”、“工程施工”等科目,贷记“周转材料(摊销)”。

(二)除上述几项业务外,还有一些需要在“待摊费用”科目中DOC或PPT格式核算的业务。

比如:预付保险费、预付报刊订阅费、预付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固定资产的租金以及一次购买印花税票和一次交纳印花税额较大需分摊的数额等。

但是新发布的会计科目表中,删去了“待摊费用”科目,资产负债表中也删去了“待摊费用”项目。

这几项业务如何处理,有几种观点。

观点一、一次记入损益这种观点认为,待摊费用是企业已经支付但应由本期和以后各期负担的摊销期在一年以内(包括一年)的费用,支出发生时一次计入损益与分期摊销计入损益对全年的损益影响是一样的。

但这里认为,这样处理不符合权责发生制的核算基础,没有严格划分费用的受益期间,不能正确计算各个会计期间的成本和盈亏,不能体现“谁受益,谁负担费用”。

新准则下原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的会计处理

新准则下原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的会计处理

第1期(总第125期)机械管理开发2012年2月No.1(S UM No.125)M EC HANIC ALM ANAGEM ENT ANDDEVELOPM ENTFeb.2012引言原制度规定的待摊费用,是指企业已经支出,但应由本期和以后各期分别负担的、且分摊期限在1年以内(包括1年)的各项费用,如低值易耗品和出租出借包装物摊销、预付保险费、经营租赁的预付租金、预付报刊杂志费、季节性生产企业在停工期内的费用、一次交纳数额较大需分摊的印花税以及固定资产修理费用等。

原制度规定的预提费用是指企业按照规定从成本费用中预先提取但尚未支付的费用,如借款利息、预提的租金、保险费和固定资产修理费等。

1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的联系1)账户设置的目的相同。

两者都属于跨期摊提类账户,此类账户的设置目的是按权责发生制原则,严格划分费用的受益期间,正确计算各个会计期间的成本和盈亏,换句话说就是“谁受益,谁负担费用”。

2)账户的用途和结构相同。

两者是用来核算和监督应由若干个会计期间共同负担的费用,并将这些费用摊配到各个会计期间的账户。

借方登记费用的实际支出额或发生额,贷方登记应由各个会计期间负担的费用摊配数。

在实际工作中,对于不经常发生的核算单位,两账户可以合二为一,设置一个“待摊和预提费用”账户,借以简化核算手续。

“待摊和预提费用”账户的余额应列示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的差额,即以期末待摊费用大于预提费用的差额列为借方余额,而期末预提费用大于待摊费用的差额列为贷方余额。

此账户余额列示于资产负债表。

3)两者均具有流动性。

两者的受益期皆在2个月以上1年以下,所以都具有流动性,待摊费用为流动资产,预提费用为流动负债;在一定条件下,预提费用可以转化为待摊费用。

4)明细账的设置相同。

两者都是按费用种类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分类的核算。

5)审计方对两者的审计目标相同。

审查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是否按权责发生制原则记入当期成本,有无人为调节利润的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