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力学的基本概念汇总
热力学基本概念

热力学基本概念热力学是一门研究能量转化和相互转换的科学,它关注热量、能量和功的关系,以及物质在温度、压强和体积等条件下的相互作用。
在热力学中,有一些基本概念是我们必须了解和掌握的,本文将对热力学中的基本概念进行探讨。
1. 系统和环境在热力学中,我们将研究对象称为系统,而系统外部的一切都被称为环境。
系统可以是一个物体、一个化学反应器或者一个能量转换设备等等。
而环境则包括与系统相互作用的外部介质、周围的物体以及能与系统交换热量和做功的一切。
2. 状态函数和过程函数热力学的基本概念之一是状态函数与过程函数。
状态函数是系统的某一物理量,它只与系统的初始和末状态有关,与经历的过程无关。
例如温度、压强、体积、内能等都属于状态函数。
而过程函数则与系统经历的过程有关,例如热量、功等。
3. 热平衡与热力学平衡热平衡是指当两个物体接触时,它们之间没有净热量的传递。
在热平衡状态下,物体之间的温度是相等的。
而热力学平衡是指系统内部的各个部分之间达到平衡状态,它要求系统的各种宏观性质保持不变。
4. 等温过程与绝热过程等温过程是指系统与环境之间进行热交换的过程,过程中系统的温度保持不变。
绝热过程则是指系统与环境之间没有能量传递的过程,系统内部的能量不发生改变。
5. 内能和焓内能是指系统中分子和原子的热运动能量总和,它是一个状态函数。
焓是系统的内能与系统对外做的功之和,它是一个状态函数。
内能和焓在热力学中是非常重要的概念,它们描述了系统的能量转化和传递。
6. 熵和热力学第二定律熵是一个用来描述系统无序程度的物理量,它是表示分子混乱程度的度量。
热力学第二定律是关于熵变的定律,它表明一个孤立系统的熵只能增加或保持不变,而不能减小。
7. 等压、等体和等焓过程等压过程是指系统在恒定压力下发生的过程。
等体过程是指系统的体积保持不变的过程。
而等焓过程是指系统的焓保持不变的过程。
这些过程在热力学中有着重要的应用和意义。
8. 热容和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容是指单位质量物质温度上升1度所需要的热量。
热力学知识点归纳

热力学知识点归纳热力学是研究能量转化与能量传递的一门学科,它是物理学的重要分支之一。
在热力学中,有许多重要的知识点,本文将对其中一些主要的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
一、热力学基本概念1. 系统和环境:在热力学中,我们通常将研究对象划分为系统和环境两部分。
系统是我们希望研究和描述的物体或者物质,而环境则是系统以外的其他部分。
2. 热力学平衡:热力学平衡是指系统中各个部分的热力学性质处于稳定状态,不发生变化。
在热力学平衡状态下,系统的温度、压力、物质的化学组成等参数都不发生变化。
3. 状态函数和过程函数:在热力学中,有两种类型的函数,分别为状态函数和过程函数。
状态函数的取值只与系统的初始和末状态有关,与过程无关;而过程函数的取值则取决于系统的路径和过程。
4. 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是能量守恒定律在热力学中的表述,它指出能量可以从一个系统转移到另一个系统,但总能量保持不变。
5. 热力学第二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是指自然界中存在一种不可逆的趋势,使得热量只能从高温物体流向低温物体,而不能反向传播。
这个定律也可以理解为热力学过程的不可逆性。
二、热力学过程1. 等温过程:等温过程是指系统与外界保持恒温接触,系统的温度不发生变化的过程。
在等温过程中,系统对外界做的功与吸收的热量相等。
2. 绝热过程:绝热过程是指系统与外界隔绝热量交换的过程。
在绝热过程中,系统对外界不做功,也不吸收热量。
3. 等容过程:等容过程是指系统在不进行体积变化的条件下进行的过程。
在等容过程中,系统对外界的做功为零,吸收的热量等于内能的增量。
4. 绝热绝容过程:绝热绝容过程是指系统既不与外界交换热量,也不进行体积变化的过程。
在绝热绝容过程中,系统对外界既不做功,也不吸收热量。
5. 等压过程:等压过程是指系统与外界保持恒压接触的过程。
在等压过程中,系统对外界所做的功等于压强与体积的乘积,吸收的热量等于焓的增量。
三、热力学循环1. 卡诺循环:卡诺循环是一种理想的循环过程,用来描述理想热机的工作原理。
热力学基本概念和公式

第一章热力学基本概念一、基本概念热机:可把热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统称为热力发动机,简称热机。
工质:实现热能与机械能相互转换的媒介物质即称为工质。
热力系统:用界面将所要研究的对象与周围环境分割开来,这种人为分割的研究对象,称为热力系统。
边界:系统与外界得分界面。
外界:边界以外的物体。
开口系统:与外界有物质交换的系统,控制体(控制容积)。
闭口系统:与外界没有物质的交换,控制质量。
绝热系统:与外界没有热量的交换。
孤立系统:与外界没有任何形式的物质和能量的交换的系统。
状态:系统中某瞬间表现的工质热力性质的总状况。
平衡状态:系统在不受外界影响的条件下,如果宏观热力性质不随时间而变,系统内外同时建立热和力的平衡,这时系统的状态就称为热力平衡状态。
状态参数:温度、压力、比容(密度)、内能、熵、焓。
强度性参数:与系统内物质的数量无关,没有可加性。
广延性参数:与系统同内物质的数量有关,具有可加性。
准静态过程:过程进行的非常缓慢,使过程中系统内部被破坏了的平衡有足够的时间恢复到新的平衡态,从而使过程的每一瞬间系统内部的状态都非常接近于平衡状态。
可逆过程:当系统进行正反两个过程后,系统与外界都能完全回复到出示状态。
膨胀功:由于系统容积发生变化(增大或者缩小)而通过系统边界向外界传递的机械功。
(对外做功为正,外界对系统做功为负)。
热量:通过系统边界向外传递的热量。
热力循环:工质从某一初态开始,经历一系列中间过程,最后又回到初始状态。
二、基本公式⎰⎰=-=02112dx x x dx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RT pV m =循环热效率1q w nett =η 制冷系数netw q 2=ε 第二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一、基本概念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它只能从一种形式转换成另一种形式,或从一个系统转移到另一个系统,而其总量保持恒定。
热力学能:储存在系统内部的能量(内能、热能) 外储存能:宏观动能和重力位能。
化学热学知识点总结

化学热学知识点总结一、热力学基本概念热力学是研究物体内部能量和物质间能量相互转化的物理学科,并且研究物体内能量的传递和扩散规律以及热现象的规律。
热力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热、功和能量。
热是由于温度差引起的能量传递。
功是由于力的作用引起的能量转化。
能量是物体具有的使其能够进行工作的物理量(如物体的动能、势能、内能等)。
热力学的热、功和能量是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
二、状态函数状态函数是在描述过程时与路径无关的,只与初始和终了状态有关的函数。
例如,压强、温度、体积等。
状态函数的改变与路径无关,只与初末状态有关,与路径无关意味着状态函数的变化值与过程取向无关,所以状态函数的变化必须是由初末状态决定的。
状态函数的改变与路径无关因为它们的改变只与初末态有关。
但对于某些状态函数来说,虽然它与系统的性质本身无关,但是它的改变却能使心理特性发生变化。
三、热力学定律热力学定律是热力学的基本规律,它描述了能量的转化和传递规律。
热力学定律包括零法则、第一定律、第二定律、第三定律。
零法则:如果两个系统与第三个系统分别处于热平衡状态,那么这两个系统之间也一定处于热平衡。
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即能量不能被创造或消灭,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从一个形式转化为另一形式。
它也可以表述为:系统的内能增量等于系统所吸收的热量与所作的功的代数和。
第二定律:热能不可能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热力学过程不可逆的方向是从低温物体向高温物体传递热量的方向。
第三定律:当温度接近绝对零度时,是熵趋于常数。
这意味着,不可能通过有限数量次的操作使任何系统冷却至绝对零度。
四、热力学方程热力学方程是描述物质热力学性质的方程,其中包括理想气体状态方程、范德华方程等。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为P = nRT。
范德华方程为(P + a/V^2)(V - b) = RT。
热力学方程不仅可以用于计算压强、温度、体积等参数的关系,还可以从中推导出其他热力学性质的关系。
热力学基本概念

热力学基本概念热力学是研究热能与其他形式能量之间转化和传递规律的科学学科。
它涉及到一系列基本概念和定律,这些概念和定律是理解和应用热力学的基础。
本文将介绍热力学中的几个基本概念,包括热、温度、功、热容和熵。
一、热热是一种能量传递方式,当物体与外界存在温度差时,热就会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
热是热力学系统与外界之间的能量交换形式之一。
热的单位是焦耳(J)。
二、温度温度是表征物体热状态的物理量,它反映了物体中分子的平均热运动程度。
温度用开尔文(K)作为单位,也可以使用摄氏度(℃)或华氏度(℉)进行表示。
热力学中的零绝对温标是绝对零度,对应着开尔文的0K。
三、功功是热力学系统与外界相互作用过程中的能量传递形式之一。
当一个物体受到外力作用,同时沿着力的方向发生位移时,就会进行功的交换。
功的单位也是焦耳(J)。
四、热容热容描述了物体受热后温度变化的程度。
它是指单位质量物体温度升高1K(或1℃)所需要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热容的单位可以是焦耳/开尔文(J/K)、焦耳/摄氏度(J/℃)或卡路里/开尔文(cal/K)。
五、熵熵是用来描述系统无序程度的物理量。
它是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核心概念,表示系统的混乱程度或无序程度。
熵的增加代表着系统趋于混乱,反之则代表着系统趋于有序。
熵的单位是焦耳/开尔文(J/K)。
在热力学中,这些基本概念相互联系、相互影响,通过热力学定律加以描述和解释。
例如,热力学第一定律表示能量守恒,即能量可以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但总能量的数量保持不变。
热力学第二定律则说明了在孤立系统中热流只会从高温物体流向低温物体,并且系统的熵将不断增加。
通过对这些基本概念的理解和应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研究能量的转化和传递过程。
热力学在能源、化学、物理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并对相关工程和技术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总结起来,热力学基本概念包括热、温度、功、热容和熵。
这些概念相互联系、相互作用,通过热力学定律来描述和解释。
热力学复习要点梳理与总结

热力学复习要点梳理与总结热力学是物理学中的重要分支,研究物质及其相互作用中所涉及的能量转化与传递规律。
为了更好地复习热力学知识,以下是热力学的核心要点进行梳理与总结。
一、热力学基本概念1. 热力学系统:指所研究的物质或物质的集合。
可以分为封闭系统、开放系统和孤立系统三种。
2. 热力学平衡:指热力学系统各个部分相互之间没有宏观可观测到的差别。
3. 热力学第零定律:当两个系统与第三个系统分别达到热力学平衡时,这两个系统之间也达到热力学平衡,它们之间的温度相等。
4. 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系统的内能变化等于系统对外做功加热量的代数和。
5. 热力学第二定律:自发过程只会在熵增加的方向上进行。
二、热力学方程1.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 = nRT,其中p表示气体的压强,V表示气体的体积,n表示气体的摩尔数,R为气体常量,T表示气体的温度。
2. 等温过程:系统温度恒定,内能不变。
pV = 常数。
3. 绝热过程:系统与外界没有能量的交换,熵不变。
pV^γ = 常数,其中γ为气体的绝热指数。
4. 等容过程:系统体积恒定,内能变化全部转化为热量。
p/T = 常数。
5. 等压过程:系统压强恒定,内能变化全部转化为热量。
V/T = 常数。
6. 等焓过程:系统焓恒定,内能变化全部转化为热量。
Q = ΔH,其中Q表示吸热量,ΔH表示焓变化。
三、热力学循环1. 卡诺循环:由等温膨胀、绝热膨胀、等温压缩、绝热压缩四个过程组成,是一个理想的热力学循环。
它能够以最高效率转换热能为功。
2. 斯特林循环:由等容膨胀、绝热膨胀、等容压缩、绝热压缩四个过程组成,可应用于制冷领域。
四、热力学熵1. 熵的定义:系统的无序程度。
dS = dQ/T,其中dS表示系统熵变,dQ表示系统吸热量,T表示系统温度。
2. 熵增原理:孤立系统熵不断增加,自发过程只能在熵增加的方向上进行。
3. 等温过程中熵变:ΔS = Q/T。
五、熵与热力学函数1. 熵与状态函数:熵是状态函数,只与初末状态有关,与过程无关。
热力学热力学

热力学热力学热力学热力学是研究能量转化与传递规律的学科,是物理学中的重要分支。
它探讨了物质的热现象、能量的转化和守恒、热力学系统的性质以及热平衡与热非平衡态之间的关系。
本文将介绍热力学的基本概念、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等内容。
一、热力学的基本概念热力学的基本概念主要包括系统、热平衡、温度和内能等。
在热力学中,系统是指研究对象,可以是一个物体、一个容器或者一组物质。
系统与外界之间可以有能量和物质的交换。
当系统处于热平衡状态时,其温度是均匀的,各部分之间不存在温度差异。
温度是物质分子平均动能的度量,通常用开尔文(K)作为单位。
内能是系统内各部分的微观粒子热动能之和,它是系统宏观性质的一个重要参数。
二、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是能量守恒原理在热力学中的表现。
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系统的能量可以从其他形式转化为热能或做功,也可以从热能转化为其他形式或做功。
换句话说,系统的内能改变等于热量和做功的代数和。
其中,热量是由于温度差而传递给系统或系统释放出去的能量,而做功是系统通过外界物体的移动或变形而产生的能量。
三、热力学第二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是指在孤立系统中,热量不能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
换句话说,自然界中热量只能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传递,而不能相反。
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还可以引出熵增定律,即孤立系统的熵总是增加的。
熵是描述系统混乱程度的物理量,熵增可以理解为整个系统的无序性增加。
四、热力学的应用热力学在科学和工程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在能源领域,热力学可以用来优化能量转换过程,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在化学反应中,热力学可以指导实验设计和反应条件的选择。
在工程领域,热力学可以用于设计制冷、发电和汽车引擎等系统。
热力学还对气候变化、环境保护等问题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综上所述,热力学是研究能量转化和传递规律的学科,涉及到的概念包括系统、热平衡、温度和内能等。
热力学第一定律表达了能量守恒原理,而热力学第二定律揭示了自然界中热量传递的规律。
热力学基本概念与热力学定律介绍

热力学基本概念与热力学定律介绍热力学是研究能量转化和传递的学科,是物理学的重要分支之一。
它的研究对象是宏观的物质系统,涉及到能量、热量、温度等概念。
本文将介绍热力学的基本概念和热力学定律。
一、热力学的基本概念1. 能量:能量是物质存在的基本属性,它是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的结果。
热力学中的能量包括内能和外能。
内能是物质分子的热运动能量和分子内部相互作用能量的总和,而外能则是物质与外界相互作用所具有的能量。
2. 热量:热量是能量的一种传递方式,是指物体之间由于温度差异而发生的能量传递。
热量的传递方式有传导、传热和辐射。
传导是指物体内部分子之间的能量传递,传热是指物体表面之间的能量传递,而辐射是指通过电磁波的能量传递。
3. 温度:温度是物体内部分子热运动的强弱程度的度量。
热力学中常用的温标有摄氏度和开尔文温标。
摄氏度是以水的冰点和沸点为基准,将温度划分为100个等分,而开尔文温标则以绝对零度为零点,温度值与摄氏度之间的换算关系为:K = ℃ + 273.15。
4. 热平衡:当两个物体之间没有热量的传递时,它们处于热平衡状态。
在热平衡状态下,两个物体的温度相等。
二、热力学定律的介绍1. 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
根据第一定律,能量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系统的内能变化等于系统所吸收的热量与对外所做的功之和。
这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ΔU = Q - W,其中ΔU表示内能的变化,Q表示吸收的热量,W表示对外所做的功。
2. 第二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是关于热量传递方向的定律。
根据第二定律,热量不会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而是自发地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
这是因为热量传递是一个不可逆过程,自然界中热量总是从高温区域向低温区域传递。
3. 第三定律:热力学第三定律是关于温度的极限性质的定律。
根据第三定律,当温度趋近于绝对零度时,物体的熵趋近于零。
绝对零度是理论上的最低温度,它对应着物体分子的最低能量状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1 热力学的基本概念
本节介绍一些基本概念——热力学系统 平衡态 准静态过程。
一、热力学系统(Thermodynamic System )(系统)
1.热力学系统
在热力学中,把所要研究的对象,即由大量微观粒子组成的物体或物体系称为热力学系统。
在下一节中,将对热力学系统进行详细的讨论。
外界环境(环境):系统以外的物质
1)概念:在热力学中,把要研究的宏观物体叫作热力学系统,简称系统,也称为工作物质。
热力学系统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等。
本章主要研究理想气体。
与热力学系统相互作用的环境称为外界。
2)热力学系统的分类:根据系统与外界是否有作功和热量的交换,系统可分为:
一般系统:有功、有热交换
透热系统:无功、有热交换
绝热系统:有功、无热交换
封闭系统:无功、无热交换(又称为孤立系统)
对于平衡态的系统,可以用压强、温度、体积来描述系统的状态。
根据系统与外界是否有物质和能量交换,系统可分为:
孤立系统:无能量、无质量交换 ——isolated system
封闭系统:有能量、无质量交换 ——closed system
开放系统:有能量、有质量交换 ——Open system
绝热系统:无能量交换 ——adiabatic system
二、平衡态
1.气体的物态参量
对于由大量分子组成的一定量的气体,其宏观状态可以用体积V 、压强P 和温度T 来描述。
描述系统状态变化的物理量称为气体的物态参量。
有体积(V) 、压强(p)、温度(T)
1)气体的体积(V olumn )V —— 几何参量
气体的体积V 是指气体分子无规则热运动所能到达的空间。
对于密闭容器中的气体,容器的体积就是气体的体积。
单位:m 3
注意:气体的体积和气体分子本身的体积的总和是不同的概念。
2)压强(Pressure )P ——力学参量
压强P 是大量分子与容器壁相碰撞而产生的,它等于容器壁上单位面积所受到的正压力。
定义式为
S
F P 单位:(1)SI 制帕斯卡 Pa 1Pa=1N ·m -2
(2)cm ·Hg 表示高度为1cm 的水银柱在单位底面上的正压力。
1mm ·Hg=1Toor (托)
(3)标准大气压 1atm=76ch ·Hg=1.013×105Pa
工程大气压 9.80665×104Pa
3)温度(Temperature )T ——热力学参量
温度的概念是比较复杂的,它的本质与物质分子的热运动有密切的关系。
温度的高低反映分子热运动激烈程度。
在宏观上,我们可以用温度来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并规定较热的物体有较高的温度。
对一般系统来说,温度是表征系统状态的一个宏观物理量。
温度的数值表示方法叫作温标(Thermometer Scale ),常用的有
(1)热力学温标(Absolute Scale )T ,SI 制单位:K(Kelvin)
(2)摄氏温标(Celsius Scale )t 单位:0C
00C ——水的三相点温度(the Triple point )
1000C ——水的沸腾点温度
(3)华氏温标(Fahrenheit Scale )F 单位0F
320C ——水的三相点温度
2120C ——水的沸腾点温度
关系: T=273.15+t
325
9+=t F 温度是热学中特有的物理量,它决定一系统是否与其他系统处于热平衡。
处于热平衡的各系统温度相同。
温度是状态的函数,在实质上反映了组成系统大量微观粒子无规则运动的激烈程度。
实验表明,将几个达到热平衡状态的系统分开之后,并不会改变每个系统的热平衡状态。
这说明,热接触只是为热平衡的建立创造条件,每个系统热平衡时的温度仅决定于系统内部大量微观粒子无规运动的状态。
4)说明:
气体的P 、V 、T 是描述大量分子热运动集体特征的物理量,是宏观量,而气体分子的质量、速度等是描述个别分子运动的物理量,是微观量。
气体动理论就是根据假设的分子的模型,用统计的方法研究气体宏观现象的微观本质,建立起宏观量和微观量平均值之间的关系。
2.平衡态(Equilibrium State ) 把一定质量的气体装在一给定体积的容器中,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容器中各部分气体的压强P 相等、温度T 相同,单位体积中的分子数也
相同。
此时气体的三个物态参量都具有确定的值。
如果容器中的气体与外界之间没有能量和物质的传递,气体分子的能量也没有转化为其它形
式的能量,气体的组成及其质量均不随时间变化,则气体的物态参量将
不随时间而变化,这样的状态——一个系统在不受外界影响的条件下,如果它的宏观性质不再随时间变化,我们就说这个系统处于热力学平衡态。
反之,不同部分中,任何一个状态参量
也就是说,经过一段较长的时间后,
(1)容器中各部分气体的压强p 相等、温度T 相同。
气体
的物态参量都具有确定的值。
(2)容器中的气体与外界之间没有能量和物质的传递。
(3)气体的能量也没有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气体的组
成及其质量均不随时间而变化。
平衡态:气体的状态参量(p 、V 、T )不随时间变化的状态。
说明:
1)平衡态是一个理想状态;
2)系统处于平衡态时,系统的宏观性质不变,但分子无规则运动并没有停止。
所以平衡态是一种动态平衡;
3)对于平衡态,可以用PV 图上的一个点来表示。
注意
:只有近似的平衡态,没有理想的平衡态;但以后研究的气体状态,若无特别声明,都
指平衡态。
三、准静态过程
1.热力学过程
1)概念:热力学系统的状态随时间变化的过程叫作热力学过
程。
例:推进活塞压缩汽缸内的气体时,气体的体积,密度,
温度或压强都将变化,在过程中的任意时刻,气体各部分的密
度,压强,温度都不完全相同。
2)分类:
(1)按系统状态的变化与外界有无关系
自发过程——不借助外界的帮助,自动进行的过程
非自发过程——在外界的帮助下进行的过程
(2)按系统状态的进行的特征
等体过程——体积不变
等压过程——压强不变
等温过程——温度不变
绝热过程——与外界无热量交换
(3)按系统变化的中间的状态是否平衡态
准静态过程——中间过程也是平衡态:quasi_static Process
非准静态过程——中间过程不是平衡态:NonEquilibrium state
●非静态过程——显然过程的发生,系统往往由一个平衡状态到平衡受到破坏,再达到一
个新的平衡态。
从平衡态破坏到新平衡态建立所需的时间称为弛豫时间,用τ表示。
实际发生的过程往往进行的较快,(如前例)在新的平衡态达到之前系统又继续了下一步变化。
这意味着系统在过程中经历了一系列非平衡态,这种过程为非静态过程。
作为中间态的非平衡态通常不能用状态参量来描述。
●准静态过程——一个过程,如果任意时刻的中间态都无限接近于一个平衡态,则此过程
为准静态过程。
系统在始末两平衡态之间所经历的中间状态为近似平衡态的热力学过程。
显然,这种过程只有在进行的“ 无限缓慢” 的条件下才可能实现。
对于实际过程则要求系统状态发生变化的特征时间远远大于弛豫时间τ才可近似看作准静态过程。
(可见为理想模型)
显然作为准静态过程中间状态的平衡态,具有确定的状态参量值,对于简单系统可用P—V图上的一点来表示这个平衡态。
系统的准静态变化过程可用p-V图上的一条曲线表示,称之为过程曲线。
不难看出,准静态过程是我们为了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引进的一种理想的极限,像前面我们所学习的理想气体、质点等等一样。
但作为热力学的基础,我们要首先着重讨论它。
而准静态过程作为一种理想化的过程,是实际过程无限缓慢进行极限情
形。
当一个过程进行的时间比驰豫时间大得多时,可认为是准静态过程。
例
如,推进活塞压缩气缸中的气体,驰豫时间为秒10-3秒。
如果压缩一次所用
的时间为1秒,则可以认为是准静态过程。
气缸内的气体与外界的压强相等。
另外还要注意的是没有摩擦阻力的理想条件。
说明:
●准静态过程是理想化的过程;是实际过程的理想化、抽象化。
●准静态过程可以用V
P-图上的一条曲线来表示。
●若无特别声明,以后讨论的过程都是准静态过程。
设系统开始时处于平衡态。
经过一系列变化后到达另一平衡态。
如果在F作用下,活塞缓慢移动,可近似认为是准静态过程;
如果活塞快速移动,是非静态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