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城市发展与保护史论
2024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广东卷)含答案

2024年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历史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据研究,古代礼制记载的春秋时期酒器礼器,分为爵、觚、觯、角、散五种,称为“五爵”,其名来自于商、周时期的青铜酒器礼器。
实际上,春秋时期的五爵为漆木酒器,其容量依次为一至五升,“宗庙祭祀,贵者献以爵、贱者献以散”。
春秋时期礼器的变化反映出()A. 五爵形制趋同说明礼崩乐坏 B. 宗庙祭祀遵循天人合一观念C. 采用漆木酒器彰显以人为本D. 五爵以小为贵维系等级秩序2. 如表《魏书》记载的部分皇帝赏赐由此可知()A. 北方游牧经济衰落B. 封建等级制度森严C. 鲜卑民族习俗的延续D. 俸禄制改革不彻底3. 两税法依据田地、杂产等资产评定户等,但对杂产种类及其价值没有明确规定。
唐文宗时,湖州刺史庾威在所属五县,“自立条制,应田地、奴婢,下及竹、树、鹅、鸭等并估计出税,差军人一千一百五十人散入乡村,检责剩征税钱四千九百余贯”,结果被朝廷以“扰人”罪名贬官。
由此可见,两税法()A. 存在一定的制度缺陷B. 强化对农民的人身控制C. 赋予地方官员加征权D. 解决了政府的财政困难4. 宋代巨贾彭则爱好儒学,“为其子延接师友,不问其费”,曾捐书于州学。
郡从事为之记,称其为“贩夫”,彭氏子孙皆耻之。
知州认为,彭则所为是善事,遂删“贩夫”二字。
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 士农工商界限被打破B. 科举制度促进了社会公平C. 地方官学教育的普及D. 文治政策提升了士人地位5. 《大元大一统志》是忽必烈下令修纂的全国地理志书,记载了疆域内路府州县古今建置沿革及山川、风俗、里至等内容。
该志书修纂时,由各行省提供所辖郡邑的图志及各路府州县的沿革,并利用了西域地图,引进了阿拉伯地图制图法。
这反映元朝()A. 建立了中原传统影响下的统治秩序B. 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得到了全面发展C. 地理志修纂体例发生了根本变化D. 正式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6. 明朝时,杭州西湖成为四方宾客“渴想”之地。
第五单元走向近代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第五单元走向近代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内容主旨】中世纪晚期,伴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西欧出现了垦殖运动、租地农场与手工工场等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推动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组织逐渐资本主义化,孕育了新的阶级力量,促进了西欧经济和社会的新发展。
以诗歌、绘画为代表的大众记忆,既折射了时代特征,也反映了中世纪西欧向近代社会迈进的步伐。
【教学目标】了解西欧农村出现的垦殖运动,租地农场与手工工场的建立,知道富裕农民与市民阶层的产生;初步掌握从文学艺术作品透视时代特征与西欧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的基本方法;感受西欧社会在社会转型时期的新变化,感悟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对人类历史进步的推动作用。
【重点难点】重点:从诗歌、绘画了解西欧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基本状况。
难点:从文学艺术作品透视时代特征。
【教学过程】环节一:出示诗歌《芬查尔的隐修士圣戈德里基的生平与奇迹》中世纪手抄本书影,讲述圣戈德里基的故事,导入本课的学习。
设计意图:引入一位处在历史大背景下的代表性小人物作为线索,叙事见人,导入新课。
环节二:学生阅读课本63页“中世纪农民在耕种”图片,出示雅克•富尼埃教士日记与《公簿租户控告还俗化的西鸿寺院所属土地新地主的圈地、驱逐农民及其他压迫行为的诉状》片段,教师示范从图像和文献史料中认识时代特征的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在中世纪西欧农村发生的新变化带来的新影响。
设计意图:强化教材阅读和历史信息的提取、分析能力,通过教师示范引导,使学生懂得绘画和文献与时代背景之间的关联,并学会辨证看待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带来的新社会问题。
环节三:以“在农业中发生的新变化也影响到了手工业领域”为过渡,出示16世纪初,英国人约翰・温契康伯描写毛纺织手工工场的诗歌,学生尝试通过模仿认识手工工场的生产规模、劳动分工与雇佣关系,透视其背后的时代特征。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模仿,理解文学作品折射西欧社会转型时期的时代背景。
环节四:以“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组织逐渐资本主义化,那么商业方面又有什么新变化呢?”为过渡,教师讲述圣戈德里基经商的经历,出示“中世纪欧洲手工业中心与贸易路线地图”,引导学生分析中世纪西欧手工业与商业发展的基本状况。
第17讲++封建时代的欧洲、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2023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梳理突破结构化课件

阿 雏形 622年,穆罕默德率领信徒迁居麦地那,建立了穆斯林公社,政教合一的阿拉伯国家的雏形由此诞生
拉 统一 630年,穆罕默德占领麦加,此后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
伯 帝
形成 穆罕默德的继承者经过一系列大规模的征服与扩张,至8世纪中期, 阿拉伯帝国 形成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
第 17 讲 封建时代的欧洲、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
封建时代的欧洲、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
时空坐标
封建时代的欧洲、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
单元框架
封建时代的欧洲、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
知识梳理
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
基督 教的 兴起
法兰 克王
国
创立 1世纪,在巴勒斯坦地区,相传创始人是“救世主”耶稣
代表 巴黎大学、牛津大学、博洛尼亚大学
封建时代的欧洲、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
知识拓展
中世纪西欧的城市和中国封建社会的城市有哪些区别
(1)中世纪西欧的城市是作为经济中心,而古代中国 的城市是作为政治经济中心。 (2)中世纪西欧的城市规模都较小,人口较少,而古 代中国的城市规模较大。 (3)二者对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也不相同:中世纪西 欧城市孕育了近代西方文明,而古代中国的城市则没 有这么突出的作用。
案例分析 (2022·山东东营·中考真题)1170年《英王 亨利二世给予林肯城的特许状》提到“将林肯 城人民在英王爱德华、威廉与亨利时代所享有 之自由、习惯于法律赐予彼等”该材料反映的 是 A.雅典的民主政治 B.封君封臣制度 C.城市的自由与自治 D.大学的自治地位
封建时代的欧洲、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
性质 一场自上而下的封建性质的改革
影响 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 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促进了日本的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
第19课 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 课件(共14张PPT)

参加北美独立战争消耗军费20亿锂之后,法国又于1786年同英国签订了贸易条 约……英货迅速充斥法国市场,造成法国生产萎缩,于1787-1788年发生经济危机。
财政收入为5.03亿锂,指支出为6.29亿锂,赤字是1.26锂。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
1789年三级会议召开,讨论征税问题 (导火索)
制宪 议会 通过 《人 权宣 言》
1789.5 1789. 7.14
开始
1789. 8
制宪 议会 制定 宪法
1791
处
法兰 死
西第 路
一共 易
和国 十
雅各宾派的
成立 六 罗伯斯庇尔 当
政
1792 1793
1793.6
热月 政变
1794
高潮
《人权宣言》
(1)时间: 1789年8月 (2)机构:制宪议会
一、原则:把历史人物放在当时特定的时代背景中分析; 二、方法:1、坚持一分为二的辩证观点
2、坚持史论结合、论从史出 三、标准:1、是否有利于社会的进步
2、是否顺应历史潮流 3、是否符合人民愿望 四、基本格式: 1、定性(时期、国家、阶级、地位) 2、功绩(相应史实) 3、过错(相应史实)
——《世界近代史》高等教育出版社
根本原因: ___法__国__的__封__建__专__制__统__治___严重阻碍了 ___法__国__资__本__主__义_____的发展
启蒙运动(17-18世纪) 核心思想:理性主义(自由平等)
材料:在理性的引导下摧毁神权、王权和特权,追求与实现人的权利、自由、 平等,是……启蒙的内在精神……正是在这一精神的鼓舞下,法国人民在 1789年奋起进行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制度……
2024年四川省达州市中考历史真题卷及答案解析

达州市2024年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暨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本考试为闭卷考试,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55分。
本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I卷1至8页;第II卷9至16页.温馨提示:1.答题前,考生需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座位号正确填写在答题卡对应位置。
待监考老师粘贴条形码后,再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信息与自己的准考证上的信息是否一致。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在答题卡相应位置规范填涂。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对应的框内,超出答题区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不要折叠、弄破、弄皱答题卡,不得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等影响答题卡整洁。
4.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及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1.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动荡的时期,也是学术思想非常活跃的时期,各种学说蓬勃兴起,其中发现和总结出许多教育规律,提出一系列教学原则和方法的思想家是()A.孔子B.老子C.墨子D.韩非2.民族独立和国家统一是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基础,维护和巩固国家统一始终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题。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领土,元朝时管辖台湾地区的机构是()A.西域都护B.宣政院C.澎湖巡检司D.伊犁将军3.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绵延不断,成就辉煌。
下列选项说法正确的是()A.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夏朝开始B.西汉史学家司马迁编写的《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编年体通史C.元代杂剧作家关汉卿在《窦娥冤》中,用浪漫的艺术手法,愤怒地鞭挞了黑暗势力D.明代科学家徐光启的科技巨著《天工开物》,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4.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他一生中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
下列反映红军长征史实的诗句是()A.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B.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C.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D.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5.我市某校历史兴趣小组运用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方法搜集到以下历史信息,由此推断他们要论述的观点是()①中共中央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②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③延安成为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④中国共产党大力推动抗日根据地的各项建设A.国际支持是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保证B.国共合作是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C.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D.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6.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一。
九年级上册历史论述题专题训练 课件(19张PPT)

论点:和平交往推动着人类的进步。(1分) 论述:伴随着罗马帝国的扩张,罗马将基督教、罗马法和拉丁语传播到它统治 的地区,促进了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在古代世界阿拉伯商旅往来于东西方之 间,将中国的指南针、造纸术、火药、印度的食糖传到了欧洲,也将印度人发 明计数法加以改造成“阿拉伯数字”,传播到欧洲,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 与欧洲社会的发展。(2分) 结论:由此可见:不同文明间的交流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我们要以开放包容 的心态,虚心接纳人类优秀文明成果。(1分)
观点2:从人治到法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材料:1789年根据这一宪法成立的联邦政府,……一个长期稳定的强有力却不专 制的中央政府取代了以前松散的软弱无力的联邦政府。在这以后的一个多世纪中, 除南北战争以外,宪法和联邦政府保证了美国始终处于一种政治和社会高度稳定 的状态,这就为美国的长期经济发展提供了一种很好的社会环境……并成为美国 迈向现代化的起点。在宪法制定不到一百年的时间里,美国经济迅速发展,很快 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强国。
——摘编自孙家堑《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历史作 用》
阅读以上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
观点:物品交流促进经济文化发展。
学以致用
论述:①张骞通西域后,开辟了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中国的丝织品及冶铁、凿
井、造纸等技术相继西传,西方的良种马、香料、瓜果以及乐舞等传入中国,促
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②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推动了新、旧大陆之间的物
——摘自张进铭《论宪法和建立联邦政府对美国长期经济发展的影响 阅读以上材料,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
观点:法律的颁布实施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 论述:①1787年美国宪法实施,美国由此建立了统一有力的联邦政府,从而保证 了国家政治长期稳定,经济快速发展。②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英国开始 确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推动工业革命在英国率先开展,成为世界强国。 结论:综上所述,法律的颁布实施是国家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推动 国家社会发展。
江苏省盐城市实验高级中学2023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原卷版)

C.以维护统治秩序为根本目的D.家训折射出百家争鸣的时代特点
2.据史书记载,魏晋时期,晋朝将领魏浚在洛阳失陷后,屯于洛北石梁坞,归附者甚众;江州刺史郭默在永嘉之乱后,率遗众自任坞主,流民依附者甚众;平阳县侯李矩在刘渊进攻平阳时,被乡人推 坞主,东屯荥阳,远近多附之。这可以说明当时( )
1.下表是先秦时期 部分家训内容,对此解读不正确的是( )
周文王
在临终遗嘱上,告诫武王遵循“中道”,称王天下,使“商贾以通其货,工不失其务,农不失其时,是谓和德”。
周成王
在册封蔡仲时训勉说,要“尔尚盖前人之愆,惟忠雄孝;尔乃迈迹自身克勤无怠,以垂宪乃后。”
孔子
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
18.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新四军建立的苏北、淮南等八个抗日根据地一般统称为华中根据地。在根据地创建之前,当地传统婚姻盛行,强调门当户对,父母等长辈掌控主婚权。根据地建立后,政府先后颁布的法令强调婚姻自主原则,主张订婚和结婚都要遵循当事人的意愿。对于传统婚礼程序烦琐、花费巨大的问题,根据地倡导新式婚礼,如淮北行政公署就特别强调“婚丧喜事一概从简”。根据地还将婚姻习俗变革与妇女解放和权益保护相结合,鼓励妇女提高劳动能力,开展纺织运动,妇女通过生产劳动,不仅拓展了活动的空间,增加了婚姻自主的可能性,更创造了财富,减少了对传统家庭的经济依赖。根据地的婚姻制度变革,使得妇女的性别角色发生了改变,更多的妇女从原有的社会关系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成为根据地建设事业的重要力量。
如果丈夫偷钱一千,妻子藏匿三百,妻子应该怎样定罪?答:如果妻子知道丈夫偷钱而藏匿,当以偷钱三百论处,如果不知道,就不予追究
巴黎资料_精品文档

巴黎资料巴黎,作为法国的首都和最大城市,位于法国北部的塞纳河畔。
它是一个充满浪漫和魅力的城市,因其独特的历史、文化和艺术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介绍巴黎的历史背景、地理位置、旅游景点、文化和美食等方面的信息。
历史背景巴黎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世纪,当时该地区由加尔特部落占据。
后来,古罗马帝国征服了这个地区,并建立了名为“路图西亚”(Lutetia)的城市。
在中世纪,巴黎成为法国君主的政治中心,拥有许多宗教、政府和文化机构。
巴黎也是法国大革命的重要场所,这场革命奠定了法国的民主基础。
在19世纪工业革命的影响下,巴黎经历了城市化和现代化的发展,成为国际知名的大都市。
地理位置巴黎位于法国北部,地处塞纳河两岸。
城市的地理位置优越,使其成为欧洲重要的交通枢纽。
一条大致呈弯曲形状的塞纳河把巴黎一分为二,连接了市中心和外围地区。
城市的地理特点也使得巴黎拥有许多壮丽的桥梁和河岸景观。
旅游景点巴黎作为世界著名的旅游目的地,拥有无数令人叹为观止的景点。
其中最著名的是埃菲尔铁塔,它位于市中心的香榭丽舍大街上,被誉为法国的象征之一。
圣母院是另一个标志性建筑,它坐落在塞纳河岸边,是一座哥特式教堂,以其宏伟的建筑和壁画而闻名。
卢浮宫是世界上最大的艺术博物馆之一,收藏了大量珍贵的艺术品,包括蒙娜丽莎等名作。
其他著名景点还包括巴黎圣母院、奥塞博物馆和蒙马特山等。
文化巴黎以其丰富的文化贡献而闻名于世。
这里拥有众多的文化机构、艺术家和作家。
巴黎歌剧院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歌剧院之一,每年吸引着大量的观众。
电影也是巴黎的重要文化元素之一,每年都有国际电影节在此举办。
巴黎的街头艺人、音乐表演和艺术展览将城市变成了一个充满艺术气息的地方。
美食巴黎以其丰富多样的美食而闻名于世。
传统的法国料理在这里得到了最好的体现,包括美味的奶酪、香薰扬好和法式面点等。
巴黎有许多世界一流的餐厅和咖啡馆,提供各种口味的独特菜肴和美味的葡萄酒。
在巴黎,品尝当地的美食是每位游客必做的事情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巴黎城市发展与保护史论
【摘要】:巴黎的城市发展与城市保护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和丰富的内涵,在世界城市建设与发展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现代巴黎市区留下了大量不同年代、不同风格的历史建筑与古迹,不仅展现了巴黎的城市发展与城市保护的全过程,而且也凝聚了法国历史和文化发展的精华。
现代巴黎城市发展又以其标新立异、迥然不同的建设风格,展示着世界现代建筑和理论的新潮流,将历史的巴黎和现代的巴黎融合在一起,绘就了历史文化名城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交相辉映的绚丽图画。
辉煌的巴黎城并非一天建成,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历史创造了巴黎、巴黎也造就了历史,巴黎城的建设与发展历史,一定意义上是一部人类城市发展史,亦是一部人类城市保护与发展史。
巴黎最早只是塞纳河边一个名叫“西岱”的荒凉而古朴的小渔村,随后经漫长的中世纪以及菲利普·奥古斯特、“太阳王”路易十四时期巴黎城的建设发展,到法国大革命时期,巴黎逐渐发展成为法国的政治与文化中心。
拿破仑·波拿巴时期欧斯曼对巴黎城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造,巴黎的城市建设与城市保护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二十世纪以来巴黎经受住了两次世界大战的考验,其城市发展与城市保护进入了传统与现代精美契合的新时期。
巴黎的城市发展与城市保护有着鲜明的法兰西文化特色。
法兰西民族以其特有的感性、无比的文化热忱,力追古人的优美典雅,使巴黎这座位于塞纳河边的小城不断地蜕变。
巴黎人在建设新巴黎的同时,不以传统为包袱、相反地以自己
的文明为骄傲,对自己的传统细加思考,用心保护,进一步将自己的文明共同孕育欧洲文明,并与欧洲传统糅合为一,思考自己在西欧文明里的责任,在世界文明里的存在价值,从而使感性与理性调和,使人性得以阐扬,使巴黎这座城市得以在两千多年的人类历史长河中始终迈步向前。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光辉结晶,是人类社会构成的基本单位,城市的发展是人类文明演进的重要标志。
研究巴黎城市发展与城市保护的历史,其意义超越了城市史的本身,同时也有着重要的历史和文化意义,巴黎的城市发展与保护史是法国历史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这部城市的发展与保护历史,对深入了解法国史乃至世界史有具有不可替代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同时,巴黎的城市发展和保护史的研究也为现代城市建设和保护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借鉴。
总之,研究巴黎城市建设与保护历史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本论文除绪言与结语外,共分4章第一章主要从巴黎城市的诞生和中世纪(早期、中期、晚期),巴黎城市的发展及其特征,叙述它们对法国历史及法兰西文化发展所起的巨大作用及其历史意义。
第二章主要叙述工业化时期巴黎的城市建设和城市保护问题。
通过法国大革命对巴黎城市的影响;拿破仑及欧斯曼对巴黎城市建设与发展的巨大贡献;巴黎世博会的召开与法国政府1887年颁布的《历史建筑法》,叙述与研究工业化时期巴黎城市建设与工业发展的相互关系,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问题,巴黎城市保护立法及其对世界城市发展所起的示范作用与意义。
第三章研讨二十世纪上半叶的巴黎城市建设与保护。
通过对以杜克为首的“法国学派”关于城市建设与保护所确立的基
本原则与方法进行叙述与研究,阐明他在世界城市发展与保护史上的地位与意义;从维希政府在二战中的种种表现,探索巴黎城市在战争中得以保存的原因。
论述法国20世纪最伟大的建筑师勒·柯布西耶关于巴黎城市改革方案对巴黎城市发展的决定性意义。
第四章研讨二次大战后巴黎城市发展与保护的历史。
二战后,经过蓬皮杜、德斯坦、密特朗与当任总统希拉克等各个时期法国历届领导人与巴黎人民的不断贡献,巴黎的城市建设与城市保护成为当今世界成功的典范之一,对整个人类城市与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有益启迪。
城市的建设与发展、城市历史文化传统的保护、不只是为过去而过去,而是为了现在而尊重过去,通过巴黎城市在其发展演变的过程中所经历的沧桑变化,一定程度上演示了城市发展的规律与历史,揭示了法国史与世界史发展的规律。
总结与研究巴黎的城市建设、发展与保护的历史,对丰富与完善法国史与世界史的研究有着至关重要的深远意义。
【关键词】:巴黎城市建设与发展历史文化遗产保护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K565
【目录】:内容提要6-8Abstract8-13绪论13-24一、研究的意义13-15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15-18三、研究的思路与方法18-19四、论文结构与主要内容19-24第一章古代巴黎城市的演进24-56第一节早期胚胎时期的巴黎25-29第二节中世纪时期巴黎的城市发展29-56一、中世纪早期的巴黎城市发展(公元5世纪~10世纪)29-34二、中世纪中期巴黎的城市发展(公元10世纪~15世纪)34-46三、中世纪晚期巴黎的城市发展(公元16世纪~18世纪)46-56第二章工业化时期巴黎的城市发展与城市保护56-93第一节法国大革命对巴黎城市的影响58-65第二节拿破仑对巴黎城市建设与发展的贡献65-75第三节巴黎城市建设与城市保护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欧斯曼”时代75-87第四节1887年法国《历史建筑法》87-93第三章二十世纪上半叶的巴黎城市发展与保护93-119第一节世界城市保护史中的”法国学派”94-103第二节维希政权时期巴黎城市的劫后余生103-110第三节勒·柯布西耶与巴黎城市改革方案110-119第四章二战后的巴黎城市的发展与保护119-160第一节二战后巴黎城市发展与保护120-146一、二战后戴高乐、蓬皮杜与德斯坦执政时期的巴黎城市重建121-130二、”护城使者”密特朗与他的”总统工程”130-140三、跨世纪总统希拉克对巴黎城市建设与保护的新贡献140-146第二节二战后欧洲与法国城市保护法规的完善146-160结语160-164参考文献164-172附录:中法名词对照(部分)172-177后记177 本论文购买请联系页眉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