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性痴呆防治的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阿尔茨海默症的发病机制及治疗药物研究进展

阿尔茨海默症的发病机制及治疗药物研究进展

阿尔茨海默症的发病机制及治疗药物研究进展一、内容描述阿尔茨海默症是一种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记忆力减退、思维能力下降和行为异常等症状。

目前尚无根治方法,但随着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针对阿尔茨海默症的发病机制及治疗药物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本文将对这些研究进展进行概述,以期为阿尔茨海默症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首先我们将介绍阿尔茨海默症的基本病理生理特点,阿尔茨海默症的病理过程主要包括淀粉样蛋白沉积、神经原纤维缠结以及神经元减少等三个方面。

其中淀粉样蛋白沉积是阿尔茨海默症最主要的特征性病变,而神经原纤维缠结则是淀粉样蛋白沉积的结果之一。

此外神经元减少也是阿尔茨海默症的一个重要表现,导致了认知功能的严重损害。

接下来我们将重点关注阿尔茨海默症的发病机制,研究表明阿尔茨海默症的发病机制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遗传、环境、生活方式等。

其中遗传因素是阿尔茨海默症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具有早发性和家族聚集性的特点。

此外环境因素如氧化应激、炎症反应、线粒体功能紊乱等也被认为是阿尔茨海默症的重要诱因。

生活方式因素如饮食、运动、睡眠等则可能通过影响神经元的功能和结构来影响阿尔茨海默症的发生发展。

我们将介绍目前针对阿尔茨海默症的治疗药物研究进展,目前针对阿尔茨海默症的药物主要包括胆碱酯酶抑制剂、NMDA受体拮抗剂、钙通道拮抗剂等几类。

这些药物在改善认知功能、减轻症状和延缓病程方面均有一定的疗效。

然而由于阿尔茨海默症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这些药物仍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如副作用大、疗效不稳定等。

因此未来仍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开发出更加安全、有效、特异性更强的治疗药物。

A. 阿尔茨海默症的概述阿尔茨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简称A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记忆力减退、认知能力下降、行为和情感障碍等。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全球约有5000万人患有痴呆症,其中65岁以上人群的患病率约为46,而85岁以上人群的患病率则可高达30。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痴呆症的研究进展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痴呆症的研究进展
界 医 药 重 大 的科 研 课 题 。 老年 痴 呆 的发 病 机 理 多 种 多 样 , 此 提 出 了 不 同 途 经 的治 疗 方 法 , 括 药 物 治 疗 、 医 药 因 包 中
治疗 、 治 法 等 。 外
[ 键词 ] 老 年 痴 呆 症 ; 物 治 疗 ; 医 药 治 疗方 法 . 法 关 药 中 夕治
胃肠 道反应 , 部分作 用都是 轻微 的 , 大 一过 性 的 ] 。 1 1 3 雌 激素 雌 激素 有 胆 碱神 经 营 养 和神 经保 . . 护作 用 , 阻止切 除 卵巢 引起 的胆 碱 乙酰转 移 酶 活 能 性 的降低 。其 可 能机制 为雌激 素可提 高神经 生长 因 子及其 受体 的表达 , 促进 细胞生 长 , 善胆碱 能神经 改 功能 , 激素 抗氧 化作 用 可 保护 细 胞 免受 毒 素 的危 雌 害, 阻抗 细胞 的凋亡 , 高脑细 胞 的思 维功能 。此外 提 还 可 影 响 A P 代 谢 , 少 A1 沉 积 和 老 年 斑 的 P 减 3
习/ 习医 生在 医院无 证工 作 的时间将 近 两年 , 见 耗时
过 长 ; 基 层 卫 生 院 , 量 无 本 科 学 历 者 则 耗 时 更 在 大
考 核并 在办理 《 医师 资格 证 》 但 严 格 来讲 仍 然 属 于 , 未 取得执 业 医师资格 , 一事 实不 容置 疑 ; 而 由于 这 然 黄 某 当时是在 科室 排 班 的 情况 下 从 事 诊 治 工作 , 并 有 上级 ( 执业 ) 医师 的指 导 和监 督 , 属 于擅 自从 事 不 临床工作 , 并不 完全 符合 上述 批复 中的情 形 。 本 例 中 , 者认 为 医生 黄某 的行 为不 构 成 非 法 笔 行 医罪 。主要原 因有 二 : 本病 例 中家 属 质 疑 黄某 ① 在救 治时不 宜应 用 利 多 卡 因 , 患 者 的情 形并 非 利 但 多 卡因 的禁 忌 症 ¨ , 某 的救 治行 为 与患 者 宋 某 黄 的死 亡关 系不大 , 就 是 说其 医疗 行 为 并未 造 成 患 也

老年性痴呆的诊疗新进展(无常规诊疗)

老年性痴呆的诊疗新进展(无常规诊疗)

老年性痴呆的诊疗新进展阿尔茨海默氏症是一种神经退化疾病,,起病隐袭、进行性发展,表现为认知能力退化和行为失常。

临床上以记忆障碍、失语、失用、失认、视空间技能损害,以及抽象思维和计算损害、人格和行为改变为特征。

老年性痴呆于1906年由德国神经病学阿尔茨海默首次报道,该病的确切病因尚不清楚,发病机制复杂,在治疗上有较大难度。

目前还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发表的数字,2005年全世界0.379%的人口患有阿尔茨海默氏症,到2015年将增至0.441%,2030年将提高到0.556%。

我国人口基数大,现有60岁以上老年人已达1.26亿,老年性痴呆病人大约600余万人。

根据加拿大老年痴呆症协会数据显示,有30万加国人受老年痴呆症困扰,其中65岁以上患病率为10%,而85岁以上发病率近50%。

到2031年,将有75万加国人将患有老年痴呆症,而加拿大每年花费在该病的治疗费用接近55亿元一、诊断新进展:虽然临床医生用以诊断疾病的方法越来越先进,但即便运用最尖端的成像与分子探针手段,老年性痴呆症(亦称阿尔茨海默病)仍然难以确诊。

只有在尸检时才能确定一个人是否患有这种退化性疾病,因为到那时,病理学家可以证实大脑中是否存在病斑等老年性痴呆症的标志性特征。

AD的早期诊断非常有利于早期治疗,而当AD患者在做出AD临床诊断时再给与治疗是非常棘手的,目前缺乏真正有效的药物,及时发现AD就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改进了的检测。

许多种成像可以记录痴呆症,通常是通过认知测试来诊断的。

几年来,科学家使用了一种这样的方法——一种放射性染料和PET 扫描——来观察那种老年痴呆症的一个关键特征,即粘性的大脑斑块。

但这种染料很难使用,至少四家公司正在研发更好的染料。

“这对诊断并没有帮助,”因为很多没有老年痴呆症的人(大脑上)也有可以通过扫描看到的斑块。

专家说,在有更好的疗法之前,对检测是否患有或将会患这种病的需求不会太大。

目前几乎没有对与老年痴呆症紧密相关的第一个基因ApoE-4做检测(1993年而科学家发现,一种名为APOE的基因是造成25%确诊例的罪魁祸首。

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机制及治疗研究进展

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机制及治疗研究进展

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机制及治疗研究进展标签:阿尔茨海默病;病机;中西医治疗;综述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的退行性疾病,以进行性的记忆和行为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其与衰老显著相关,患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攀升,病情呈进行性加重。

AD 的临床症状主要为认知功能障碍。

认知功能障碍根据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可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

轻度以近记忆障碍和人格改变常为首发最明显症状,其情绪不稳,思维缓慢,对周围人较冷淡。

到达重度时,记忆力、思维及其他认知功能皆严重受损,常伴有高级皮层功能受损,如失语、失认和失用及非认知性精神症状。

据流行病学研究表明,该病的发病阶段与年龄有着一定的联系,在65岁及以上的AD患者占人群中的54%,值得注意的是,在85岁及以上老年人群中,AD患病率超过了50%[1]。

而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人类社会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性痴呆已经成为一种对人民健康危害严重的疾病[2]。

有调查显示,目前AD 已经成为导致老年人死亡的三大原因之一,2010年全球由AD造成的经济支出为6040亿美元,远高于人们治疗癌症和心脏病的经济支出[3]。

1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机制11阿尔茨海默病的现代医学发病机制普遍认为AD为多因素影响的综合征,已有研究提示[4-8],AD 可能由以下病因引起:①年龄增长;②家族史;③不良的生活方式,如吸烟酗酒、不合理饮食、缺乏锻炼、与社会交流少;④低教育水平;⑤脑血管疾病史、头部创伤史、糖尿病、冠心病、愤怒情志。

AD 通常起病隐匿,为进行性病程,逐渐加重,起病到死亡病程约6~10 年,但也有些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症状发展缓慢,病程可持续约15 年以上。

患者的年龄和家族史为最大致病危险因素。

AD的发病机制非常复杂,迄今尚未完全明确。

目前研究认为可能在AD的发生和进程中起一定作用发病机制主要集中在:神经元活动/代谢低下、神经元应激和损伤、炎症以及遗传等几方面的因素。

老年痴呆症的研究新方向希望找到延缓疾病进展的方法

老年痴呆症的研究新方向希望找到延缓疾病进展的方法

老年痴呆症的研究新方向希望找到延缓疾病进展的方法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痴呆症已经成为全球各国面临的重要公共卫生挑战之一。

老年痴呆症是一种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以记忆力丧失、认知能力下降和行为异常为主要表现。

目前,尽管已有一些药物可用于缓解症状,但治疗老年痴呆症的方法仍然有限。

因此,寻找能够延缓疾病进展的新方法成为了研究者们的重要方向。

一、基因研究在老年痴呆症的研究中,基因表达的异常被认为是其病理机制中重要的环节之一。

研究人员通过对大量病例的基因分析,发现了一些与老年痴呆症相关的基因。

这些基因可能与淀粉样蛋白沉积、神经炎症反应等病变过程有关。

进一步研究这些基因,有助于发现新的治疗靶点,为延缓疾病进展提供新方向。

二、脑神经保护脑神经保护是另一个新的研究方向,旨在通过保护和修复神经细胞,延缓老年痴呆症的发展。

一些研究发现,脑神经保护剂能够减少神经细胞的损伤,促进神经元的再生和突触连接的形成,从而提高认知功能。

例如,一些天然化合物和草药中的活性成分具有抗氧化和抗炎作用,可以保护脑细胞免受氧化应激和炎症的损害。

将这些活性物质应用于老年痴呆症的治疗,有望找到延缓疾病进展的方法。

三、生活方式干预除了药物治疗和基因研究外,生活方式干预也是延缓老年痴呆症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一项长期追踪研究表明,保持心理和社交活动、注意膳食健康、进行适度的体力锻炼等生活方式改变,对老年痴呆症的预防和延缓进展具有积极作用。

因此,通过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鼓励老年人积极参与各种活动,有望减少老年痴呆症的发病率和进展速度。

四、多学科综合治疗老年痴呆症是一种综合性疾病,其病因和发展涉及多个系统和因素。

因此,多学科综合治疗成为了一种新的治疗策略。

通过整合神经科学、遗传学、心理学等多个学科的优势,形成全面的诊疗团队,可以更好地减轻老年痴呆症患者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并延缓疾病进展。

这种治疗策略还可以进行个性化的治疗方案设计,根据患者的病情特点,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浅谈老年性痴呆研究进展与方向

浅谈老年性痴呆研究进展与方向

和护理费用 、 家人的误工费等 . 使得老年痴呆制约了社会经济的 肽链上一 级结 构的 l 1 2和 1 5 8位上的氨基酸结构 的不同。A p o E 3 发展 , 其危 害远远超 过中风。 从目 前的文献 来看 , 与老年痴呆相 关 的 1 1 2 位 是半胱氨 酸 , 1 5 8位是精 氨酸 。A p o E 2两个位点 均为半
老年痴呆症 高患病风 险的人群 进行大规模 的基因筛查 , 发现疾 病 治疗疾病 。遗传学研究的发展 , 最根本 的技术之一是 疾病基 因的 基 因并应用 于疾病 的超早 期预警 。 以便在早期及 时的采取 干预措 D N A测序和 基因序列分析 , 以确定在 D N A片段 的核 苷酸序列 和 施。 防止 和推迟疾病 的发生 ; 或及 时采用 靶 向治疗 方法来治疗 疾 疾病 的 S N P位点 , 为疾病 的诊 断和治疗 、 疾病的干预 等提 供理论 病, 并可用 于疗效评价 和预后判 断 ; 寻找对 老年痴呆 老人有效 而 依据和技术支持 。
基 因是我们 血脉相传 的纽 带 , 它不仅决定 了我们 的外貌 的影 响 . 同时给家庭 与社会带 来 了沉重 的精 神和经济 负担 , 但目 病关 系 , 前该病 尚无 有效 和理想 的治疗 方法。因此 , 老年性痴呆 的防治 已 体征 , 也蕴 含了我们 家族 以及 决定我们生 、 老、 病、 死 的遗传 信息。
经成为世界关 注的热点翻 。我 国卫生部也 已将预 防和治疗 多种老 发现疾病基因并应用于疾病 的超早期 预警 , 以便早期 及时 的采取
年病作为最 近 1 0 年科 技攻关 的重要项 目[ 4 1 。由此 , 对老年人 和有 干预措施 , 防止和推迟疾病 的发 生 : 或及 时采用靶 向治疗 方法来

老年痴呆症的药物治疗进展

老年痴呆症的药物治疗进展

老年痴呆症的药物治疗进展第一章引言老年痴呆症(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主要发生在65岁以上的老年人群体中。

这种疾病以记忆力减退、认知功能下降和行为异常为主要特征,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第二章老年痴呆症的发病机制老年痴呆症的发病机制非常复杂,目前还没有完全明确。

但是,研究表明神经元的异常代谢、神经炎症反应以及淀粉样蛋白质的沉积等都与该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第三章目前常用的药物治疗在过去几十年中,研究人员一直致力于寻找针对老年痴呆症的药物治疗方法。

目前,常用的药物治疗主要包括胆碱酯酶抑制剂和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激动剂。

3.1 胆碱酯酶抑制剂胆碱酯酶抑制剂主要通过增加乙酰胆碱浓度,改善神经递质的传导,并减缓病情的发展。

目前,多种胆碱酯酶抑制剂已经通过临床试验,并被证明对改善患者的认知和行为症状有效。

3.2 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激动剂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激动剂通过增加NMDA受体的激活来改善神经递质信号的传递。

虽然目前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激动剂尚未被广泛用于临床治疗,但研究结果表明其对改善认知功能和延缓病程有一定的潜力。

第四章新药物的研发与应用随着对老年痴呆症病理机制的深入研究,越来越多的新药物正在被研发和应用于临床。

这些新药物主要集中在下面几个方面的研究。

4.1 抗淀粉样蛋白质药物淀粉样蛋白质是老年痴呆症病理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因素,许多新药物致力于寻找抑制淀粉样蛋白质沉积或清除已沉积蛋白质的方法,以延缓病情的发展。

4.2 抗炎药物神经炎症反应在老年痴呆症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因此,研究人员正在探索抑制神经炎症反应的新药物,以减缓病情的进展。

4.3 抗氧化剂氧自由基的过量产生与老年痴呆症的发生有关。

近年来,研究人员发现抗氧化剂能够减少氧自由基的产生,并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因此,抗氧化剂也被列为新药物研发的重点之一。

老年性痴呆的研究进展

老年性痴呆的研究进展
龄 人 口的增加 、 D 发病 率 的增高 , A 国际上对痴 呆 的 6 .% 的 a I 05 MC 患者 转化 为 AD,5 %转 化为 A 早 3. 7 D
99 %转 化 为不 肯 定性 的 AD,68 . %患者 仍 为 研究也日益深入, 现将A D的相关概念、 发病机理、 期 ,1 . 诊 a I95年 时 10 a I MC ; . 0 % MC 患者转 化为 AD。 病理 显 断及治疗 等进展状 况介绍 如下 。
伤 , 或 () 和/ b 间隔一段时 间检 查发现有 认知功能减 退 病 理研 究显示有 显著的血管病变 , 导致脑血 管疾病的 的证据 ;2 基 本生活 能力保持正 常/ () 复杂的工具性 生 因素 同样 也 是导致 认 知功 能损 害 的危 险 因素 。VC I 活 能力轻 微损伤 。 0 5年 P t sn将 MC 概 念进 一 概 念意义在 于: 1强调痴呆 的可治疗血 管因素 , 20 ee o r I () 通过
标准为 : 1有主诉及客观 检查证据 的记忆减退 , 忆 神经病协 会和加拿 大卒 中网 ( N . S () 记 NI DSC N)统一的
量表检测评分低 于正常相应年龄 组 1 ( 准差) VC 概 念 , .5 标 5l D 。 I 即VC 是指 由血管 因素 导致或与之 相关的 I () 2 总体认 知功能保 持完好 , 易智 能量表 ( 简 MMS ) 认知功 能损害 。即由血管动脉 粥样 硬化 、 管淀粉样 E 血
MC 诊 断标准 : 1 各领域 的认 知功能减退 , 未达 指 出 V I I () 但 C 可单独 存在和/ A 或 D伴随存在 , 实际上 V I C
到痴呆的诊断标准 [ 不符合 美国精神障碍 诊断与统计 的病 理是脑 血管和 AD相互 作用 的病 理改变 , 脑血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年性痴呆防治的研究进展关键词:老年性痴呆;中西医防治;综述老年痴呆症是老年期发生的一种慢性的大脑退行性疾病。

临床表现主要以进行性远近记忆力障碍、分析判断能力减退、情绪改变、行为失常,甚则意识障碍等为特点。

是严重危害老年人身心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1]。

目前尚无治疗老年性痴呆的特效药,所以在治疗老年性痴呆的过程中,早期预防、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尤为重要,且中医药显示出较大的优势,现将近年来老年性痴呆预防和治疗的进展综述如下。

1、合理饮食目前65岁以上老年痴呆的患病率为5%---10%,且呈逐年增长的趋势,由于该病起病缓慢,症状不典型,所以早期很难发现。

因此加强家庭调护是目前减轻老年性痴呆症状的唯一途径。

而多数研究者认为,调理饮食是预防老年性痴呆的有效方法之一。

多吃鱼和鸡蛋多吃鱼和鸡蛋可防止老年痴呆,因为这些食物中含有较多的脂肪酸。

老年痴呆症病人脑部的DNA低可能是他们的发病原因,也可能是一种症状,对此,研究人员还需要进一步研究,以确定老年痴呆症是否是因为缺乏足够的DNA引起的[2]。

嚼口香糖大脑中海马细胞的功能衰退,是老年人记忆力下降的组织学原因。

咀嚼能预防老年人记忆力衰退,研究人员用磁共振成像技术观察别人在咀嚼时脑内海马细胞的活动信号增强。

因此,他们认为常嚼口香糖是一种不增加进食量、又能刺激海马细胞功能的好办法,对预防老年性痴呆有帮助[3]。

糙米、核桃、大豆吃白米和发芽的糙米有助于提高学习能力,其中发芽糙米对预防老年痴呆效果显著[2]。

核桃享有“长寿果”、“益智果”之称,具有显著的健脑效果。

常食核桃既能强健身体,又能延缓衰老,可见核桃对营养大脑,提高记忆,增强大脑功能活动比较有益[2]。

大豆含有丰富的异黄酮、皂苷、低聚糖、等活性物质,大豆异黄酮具有一定的脑保健作用,其化学性质极为稳定,无论炒煮炖都不会破坏其结构,也不会影响其效果[2]。

所以,常食大豆食品不仅可以摄取充分的植物蛋白,预防血脂异常症、动脉硬化,还有抗癌及预防老年性痴呆等功效[4]。

此外,饮食过饱也是老年性痴呆症的一个诱因。

如果长期饮食过饱,,不仅使人思维迟钝,而且是常常发生老年性痴呆症的外在因素。

无论男女老少,饮食都不宜过饱,特别是老年人应以七成饱为宜。

2、运动疗法我国已步入老年化社会,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老年性痴呆症的预防问题。

尽管目前医学界对老年性痴呆症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所知甚少,然而流行病学家却好像已经发现了预防这种病的“偏方”:别让自己的头脑和身体闲着,避免孤独、沉默、足不出户。

闲不住的老人比孤僻的同龄人老年性痴呆的发病率低63%[5]。

多动脑[6] 治疗老年性痴呆目前尚缺理想的方法,因此预防此病十分重要。

老年性痴呆患者的病理改变,一个最显著的特点是大脑组织的弥漫性萎缩,萎缩越厉害,病情越严重。

通常文化程度越低,患病率也越高,这是不经常使用大脑的缘故。

文化程度越高者,智能衰退越低,发病也越少。

为此,心理学家建议,进入老年的人们,应拓宽大脑足以发挥作用的领域,做到人退休大脑不退休。

应避免各种恶性精神刺激,生活安定,这样有益于保护大脑预防老年性痴呆症的发生。

常做手指运动[6] 保健专家认为,若中年以后经常做手指运动,有助大脑血流通畅,能健脑又可预防老年痴呆。

具体做法是:两手十指交叉,用力相握,然后突然猛力拉开;每天早上把小指向内折弯,再向后拔,反复做屈伸运动十次;用拇指和食指抓住小指中部,早晚揉捏刺激十次;把小指按压在桌面上,反复用手或其它物品刺激之,还可刺激手心,每次捏掐20次,亦可揉搓中指指尖,每次3分钟。

多做激动人心的活动[7] 研究人员在对记忆有问题的病人进行观察的过程中发现,以激动人心的活动(如看杂技、滑稽表演或外出旅游等)取代单调的日常生活,可以帮助病人提高20%以上的记忆力。

据专家分析,易患老年痴呆症的人,多半是些寡言少语、离群独居、不太和人打交道的人。

正因为如此,为了防止大脑衰老,要尽可能的多讲话、多交流。

讲话是健脑防衰的良药,平常有趣的事、稀奇的事、新鲜的事情均可拿来做话题,并可说些俏皮话,这些都对大脑健康有好处。

参加激动人心的活动能增加大脑中乙酰胆碱转移酶的浓度,起到推迟大脑衰老、增加记忆力的作用。

少看电视[6] 研究显示,年轻时常参加如下棋、读书、玩拼图游戏等能锻炼大脑的活动,到老年时患老年痴呆症的危险会减少倍。

经常看电视会增加患老年痴呆症的危险。

多观鱼[6] 有研究发现,早老性痴呆症患者看着色彩缤纷的鱼儿在鱼缸里漫游,情绪会比较平静,反应较灵敏,胃口也会得到改善。

由此可见,观鱼对预防痴呆症有益。

3、家庭护理[8]目前尚无治疗老年性痴呆的特效药,一些对病情起到干预、延缓作用的药物由于价格昂贵,普通家庭难以承受,因此加强家庭调护就成为了很多家庭减轻老年性痴呆症状的唯一途径。

提高安全环境,预防意外伤害根据马斯洛的层次需要论,人的基本生理需要首先是安全,痴呆老人尤为如此。

因为痴呆老人缺乏正确的判断力,不能正确预计自己行为的结果,情绪又容易激惹冲动,很可能伤害到自己或他人。

所以如果有条件应给老人安排一个相对独立固定的生活区,室内光线要柔和,布置应简单实用;一些危险物品或器具要严加保管;床铺要保持整洁,必要时床上要有约束布带,以防老人不慎坠床跌伤。

维持适当营养,促进睡眠痴呆老人由于注意力难以集中,缺乏耐心,加上时间概念模糊,昼夜不分,很难保证按时就餐及规律休息,所以要帮助他们建立正常的作息制度,提供安静舒适的就餐环境,确保营养摄入。

另外,白天多督促其活动,晚上要有良好的睡眠。

维持日常功能痴呆老人维持基本生活的功能日渐减退,常不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意愿。

因此,要训练他们尽量自理个人生活,使肢体功能保持在最佳状态,必要时予以帮助,但尽量不要替代,以免挫伤老人的自尊心,而产生无用感和累赘感。

保持经常接触,满足心理健康需求痴呆老人由于记忆、智能、意识、判断等方面的功能障碍,他们对现实世界的感受变得混沌,不能正确判断时间、地点,认不清亲属、朋友,而且不能理智的调控自己的行为,做出一些粗野不文明的事,令自己难堪,令他人尴尬。

因此,应经常接触老人,观察发现其需要,及时予以关心和照顾。

还要及时多与老人谈话,纠正其不当行为,经常带老人出去散步或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动,尽量使老人与外界保持联系。

协助医生合理运用药物,控制病情发展密切与医生配合,合理使用药物,并注意观察用药反应和病情变化,同时要主动对其身体的其他症状也给予及时治疗和护理,尽量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4、中医药治疗老年性痴呆属中医学“健忘”、“文痴”、“呆病”范畴。

其病机属神智病变,病位在心,与心、肝、脾、肾、功能失调密切相关。

中医学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依靠自身独特的理论体系对老年性痴呆的病因病机进行了了解,并以此为指导确立了独特的治疗原则。

4、1 辨证论治辨证论治是中医治疗疾病的特色所在,充分体现了“理、法、方、药”的完整性,为目前治疗老年性痴呆的较好方法。

老年性痴呆的常见症型如下。

肾虚证陆曦[9]认为老年痴呆肾虚证又要分肾阳不足、肾阴亏虚、肾阴阳两虚3症。

肾阳不足表现为智能低下,欲望淡漠,活动能力降低,行寒肢冷,阳痿,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

治宜温补肾阳,方选右归丸加减。

肾阴亏虚表现为智能低下,失眠多梦,四肢麻木,耳鸣耳聋,口干,手足心热,颧红,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宜滋补肾阴,方选左归丸加减。

肾阴阳两虚表现为痴呆后期,表现为少动多卧,缄默不语,二便失禁,舌质淡或淡红,少苔,脉沉细无力或脉沉细数。

治宜阴阳双补,方选地黄引子加减。

杨任民[10]认为肾精气亏损的症状是:表情呆滞,记忆力减退,行动迟缓,言语謇涩,气短无力,舌质暗淡、舌苔薄白,脉沉细尺弱、两尺无力。

应补肾填精,开窍醒神。

可取补天大造丸加减治疗。

大多数医家主张滋肾阴虚为主治疗老年痴呆。

但贾梦辉等[1]认为,人的衰老始于阳气不足,阳衰而少气少血,逐渐出现耳不聪、目不明、智力减退、健忘迟钝、少动多卧,孤僻、痴呆等。

治疗应以补肾阳为主。

痰浊阻窍周仲瑛等[11]认为痰浊为患在痴呆辨为痰火上扰症和脾虚痰盛症。

痰火上扰表现为善忘,声高气粗,头痛目赤,胸脘满闷,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或数。

应清肝泻火,化痰开窍。

可予羚羊钩藤饮,温胆汤加减。

脾虚痰盛表现为表情呆滞,智力衰退,倦怠思卧,口角流涎,食少便溏,舌体胖苔白腻,脉沉细滑。

治法为健脾益肾,化痰开窍。

可予指迷汤加减。

霍军[12]等治痰浊阻络型15例,予健脾化痰、活血通络,方用通窍活血汤合温胆汤化裁,取得了较好疗效。

淤血内阻该型表现为健忘失眠,寐中易醒,肌肤甲错,口干不欲饮,舌质暗,舌边有瘀斑,脉沉细涩。

应活血化瘀,开窍醒脑。

可予血府逐瘀汤或通窍活血汤加减治疗[14]。

心脾两虚、心肾不交老年人心脾两虚,气血不足,则脑失所养,使人渐发健忘、痴呆等症[13],表现为神思恍惚,寐少健忘,心悸气短,肢体困乏,忧郁悲伤,面色不华,口淡无味,食少便溏,舌淡苔薄,脉细。

故使用补益心脾法治疗,方可选用归脾汤。

心肾不交表现为心悸健忘,虚烦少眠,梦遗,盗汗,头昏目眩,咽干耳鸣,腰膝酸软,舌质红,脉细数。

应交通心肾,滋肾养心。

方用黄连阿胶汤或交泰丸[14]。

心肝火旺心肝火旺则火热充斥于里,热扰心神;火热灼津成痰,渐成痴呆。

表现为:头痛目赤,神情紧张,声高话多,急躁易怒,惊悸少寐,目赤心烦,咽干舌燥,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脉弦数。

治宜清心平肝,开窍安神。

方药可取黄连解毒汤加减[10]。

专方治疗专方专药可以针对老年性痴呆的主要矛盾治疗。

一般认为肾虚和痰浊血瘀为老年性痴呆发病的根本且相互影响[14]。

周小青等[15]治疗老年痴呆用自拟菖龙丹(石菖蒲、地龙、三七、远志、丹参、淫羊藿、菟丝子、枸杞子)补肾化痰活血,达到痰淤标实得化,肾中精气得充,“邪尽正复,神明复主”之效。

另外刘胜坚[16]认为正心汤、定志丸、清神汤、五生丸等专方能改善老年性痴呆患者的认知记忆,调整患者抑郁、烦躁等情志异常,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

疗效确切,作用较为全面,毒副作用小,适合患者长期服用。

药膳及针灸治疗可取生猪脑粉,每次服6---10g,2---3次/d,3月为1个疗程[11]。

赵四贝[17]认为可选用枸杞、鹿胶、龟胶、莲子、山药、黄芪、茯苓、胡麻仁、核桃、紫菜、海带、大枣、百合、桑葚子、刺小豆、鱼头等药食兼宜之品。

食疗方有人参莲肉汤,鱼头汤,猪髓羹,核桃首乌炖猪脑,参杞羊头,脊髓甲鱼汤等。

针灸:可取大椎、丰隆、太溪、神门、内关、足三里、心腧、肾腧等穴。

赖氏[18]选用四神针,智三针、水沟为主穴配神门、后溪、足三里、太溪,电针与手法结合治疗痴呆症30例,总有效率为%。

于氏[19]选用针刺智脉穴为主,配合心经,心包经穴等,治疗梗塞痴呆46例,结果表明针刺后病人的智力明显提高,总有效率为8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