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七氟醚麻醉苏醒期间躁动表现的观察及分析
两种排醚方式对于小儿七氟醚麻醉术后躁动的观察

0 . O 5 ) 。术后躁动情况 : D组 患者轻度躁动 多见 , N组患者轻、 中、 重度躁动发 生率均较 高, D组患者术后 躁
搏、 S p O 、 呼吸 , 每 5分钟记 录 1 次 。麻 醉诱 导采 用潮 气量法 , O h me d a 7 1 0 0麻醉机 , O h m e d a T e c 7七氟 醚专用 挥发 器。诱导 方法 : 麻 醉机为 手动模式 , 置 A P L阀于 开放 位 , 调节 打 开蒸发 器, 起始刻度 为 8 %, 回路预充 。选择合适的面罩给患儿 吸人七
・
论 著
・
两种 排 醚 方 式对 于小 儿 七 氟 醚麻 醉术 后 躁 动 的观 察
牛 润岭 宋 长兴 戎亚 军 杨 运 亮 杨利 军 姜 博 戚岩 王虹 马朋 羽 宋铁 鹰 宋 贺
选择择期 全
【 摘要 】 目的 研 究两种排醚方式对 于小儿七氟醚麻 醉术后 苏醒期躁动 的观察。方法
( P A C U) 。观察年龄 、 体重 、 麻 醉时间、 苏醒期躁动评分 、 R a m s a y 镇 静评分及 术后 有无嗜睡、 呼吸抑制 、 恶心 呕吐 、 寒颤 、 嗝逆 、 喉痉挛等不 良反应。结果 2组年龄 、 体重、 麻醉 时间差异均无统计 学意义(P >0 . 0 5 ) 。
中气道 管理难度 大 , 术后苏醒延迟等问题 。七氟 醚具 有芳香性 气味, 血气分配系数低 , 诱 导时 间短 , 苏醒快 , 且 对气道 刺激性
小, 目前 已广泛应用于各类s b J L P b 科手术全身麻 醉的诱导和维
小儿七氟醚麻醉苏醒期间躁动的影响及护理

小儿七氟醚麻醉苏醒期间躁动的影响及护理一些小儿在七氟醚麻醉苏醒期间,经常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躁动问题,如果并没有进行妥善护理的话,那么会对后续治疗造成非常严重影响,也不利于病情的恢复,所以在日常护理时,需要根据小儿七氟醚麻醉作用期间躁动的表现,采取针对性较强的护理措施,从而帮助小儿的快速痊愈,下面我们就简单介绍一下小儿七氟醚麻醉苏醒期间躁动的影响以及主要的护理措施。
一、什么是七氟醚麻醉?七氟米属于用于全身麻醉的新型麻醉剂,采取吸入式的麻醉方法,整个操作过程非常的简单,吸收效率较高,在麻醉药物中的用优势非常的突出,而对于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影响是远低于其他的麻醉剂的,不会产生任何的过敏反应和气道刺激性的问题,在临床上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
七氟醚麻醉效果非常的明显,但是在麻醉处理期间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躁动情况,特别是对于幼儿来说本身疼痛抵抗能力是比较低的,躁动频率非常的高。
所以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加强对麻醉后躁动情况的有效护理,同时还需要告知家长在幼儿苏醒之后应常会出现的躁动问题,获得家长的配合,从而提高后续护理的针对性。
二、苏醒之后躁动的原因和影响七氟醚主要是以吸入式的麻醉方式吸收效率较高,在小儿麻醉手术中的应用优势是非常突出的,临床广泛用于全麻和局部麻醉中,在苏醒期间一些幼儿的躁动引起医护人员和家属的重视,由于整个苏醒时间较短,幼儿在清醒之后疼痛感是非常明显的,特别是对于年龄较低的幼儿来说抵抗能力非常的低,这就很容易会导致幼儿在睡醒之后出现躁动的情况。
七氟醚主要是通过神经系统的发挥作用,幼儿在苏醒之后会受到环境和药物的影响,出现躁动的情况,不仅会给幼儿产生一定的痛苦感觉,而且还给家长的护理也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如果幼儿的躁动情况是非常激烈的话,那么也会出现意外损伤的问题,也一部分幼儿在躁动时出现了骨折的情况,因此在实际护理时要根据躁动的症状进行有效的处理,降低对幼儿本身的伤害。
三、护理措施1.不同阶段的护理大多数幼儿在七氟醚麻醉之后,会出现不能程度躁动情况,所以作为临床工作者要先进行术前的准备,让幼儿和家长在心理有一个充足的准备,降低后续的护理难度,在手术之前需要进行全方位的沟通,儿童属于对父母依赖性较强的阶段,如果处于独立的环境中可能会出现恐慌和不安的情绪,所以护理人员需要在之前先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比如了解幼儿的性格和喜好等等,并且还需要告知幼儿麻醉是没有任何疼痛感的,从而降低幼儿在苏醒之后心理的应激反应。
七氟醚和异氟醚发生苏醒期躁动的临床观察

全 身 麻 醉 苏 醒 期 躁 动 ( m r e c g t to ,E )是 ee gne a iain A 麻 醉 苏 醒 期 的不 良反 应 之 一 , 表 现 为 兴 奋 、躁 动 和 定 向障 碍 ,可出现肢体 的无意识动作 、无理性言语 、哭喊或呻吟 、 妄想 思维等 。虽然苏醒期躁动通常为 自限性 ,但可能发生血 压升 高 ,心 率 增 快 以及 坠 床 , 自行 拔 除 各 种 引 流 管 或 气 管 导
给药 。
显著性差异 ( 分别为64 1 、7 2 3 ,P <O 0 ),提示 t .03 .3 1 均 .1 麻醉吸入七氟醚较异氟醚恢 复快 。麻醉 药的吸收与清 除,除 机体本身 的因素外 ,还要 受药物在 血中的溶解度 即药物 的血 / 分 配 系 数 所 影 响 。 七 氟 醚 血 气 分 配 系 数 ( . 3 明显 比 气 06 ) 异氟醚 ( . 8 14 )低 ,在血 中较低 的溶解度特性 ,使其给药后 血 内药物分压迅速提 高,并立 即分布到脑组织 中,停药后有 很 容 易 被 血 液 带 走 , 大 部 分 以 原 型 经 呼 吸 道 排 出 ,少 量 经 肝脏代谢排 出,所 以七氟醚 比异氟醚诱 导及苏醒快 。总 之 ,七 氟 醚 和 异 氟 醚 麻 醉 后 有 相 似 的苏 醒 期 躁 动 发 生 率 ,但 是 睁 眼 时 间 和 拔 管 时 间七 氟 醚 均 短 于 异 氟 醚 ,有 一 定 的应 用
导后 行气 管插 管,机械通气 ( 潮气量8 L/k ,呼吸频率 l次 m g 2 / i,吸 呼 比1 2 珈n :,氧 流 量 1 / i) L m n 。术 中 麻 醉 维 持 分 别 吸入
0 8A ( 泡 最 低 有 效 浓 度 ) 氟 醚和 异氟 醚 , 两组 患者 均 静 .M C 肺 七 脉持续泵 注瑞 芬太尼镇痛及 调节麻醉深度 。根据术 中需要静 脉注射维库溴铵维持肌 肉松弛 。手术结束前 1 分钟停止泵注 0 瑞芬太尼,手术结束即刻停止吸入七氟醚和异氟醚。待患者恢 复 自主 呼 吸 , 吸 入 空气 S O≥ 9 % p , 5 ,肌 力 恢 复 时拔 除 气 管 导 管 。观 察 两 组 睁 眼 时 间 ,拔 管 时 问 和 苏 醒 期 躁 动 发 生 率 , 监 测 麻 醉 前基 础 值 ,手 术 结 束 时 ,躁 动 发 生 时和 躁 动 缓 解 后 B 、H 、S O,记录躁动 患者 的评 分。如苏醒期躁动评分为 P R p, 5 并 持 续 2 i 以上 给 予 咪 唑 安 定 2 g 脉 注 射 ,必 要 时重 复 分 mn m静
盐酸戊乙奎醚用于小儿七氟醚吸入麻醉的临床观察

・ 9 1・ 24
入 6 一 % 七 氟 醚 , 睡 后 开 放静 脉 , 达 唑 仑 0 1 l k 静 % 8 入 咪 . g g n/
泌 物 流 出 ; 醒 室 观 察 期 间 阿 托 品 组 4例 患 儿 口角 有 分 泌 物 , 苏
脉 注 射 , 分 别 静 脉 注 射 阿 托 品 0 0 g k , 托 宁 0 0 2组 . 1I / g长 n .1
生 率 较 高 … , 使 其 临 床 应 用 受 到 了 一 定 的 影 响 。 阿 托 品 作 这
稳 , 下 降趋势 , 与基 础值 相 比差 异无 统计 学意 义 。见表 1 有 但 。
表 1 2组不 同 时 间 点 B 、 R、 的 比较 ( ± PH T . ) I f
为 常 用 的 麻 醉 前 用 药 , 抑 制 口腔 腺 体 分 泌 的 同 时 会 产 生 心 在
感 染史。
注 : 与基 础 值 相 比 , ① P<0 0 ; m . 5 1 mHg 0 1 3k a = .3 P 。
12 麻醉方法 .
患儿 术 前 常 规 禁 食 6h 禁 饮 4h , 。入 室 即 吸
2 2 不 良反 应 .
2组 患 儿 术 中 口腔 均 较 干 燥 , 见 口腔 有 分 未
与 基 础 值 相 比差 异 无 统 计 学 意 义 ; 长 托 宁 组 给 药 后 心 率 平 而
近 年 来 七 氟 醚 逐 渐 用 于 / J 短 小 手 术 的麻 醉 , 痛 效 果 JL , 镇 确 切 , 控 性 好 。 但 是 使 用 七 氟 醚 吸 入 麻 醉 患 者 术 后 躁 动 发 可
观察小儿七氟醚麻醉苏醒期在不同年龄和不同麻醉时的躁动情况

观察小儿七氟醚麻醉苏醒期在不同年龄和不同麻醉时的躁动情况目的观察小儿七氟醚麻醉苏醒期在不同年龄和不同麻醉时的躁动情况。
方法选取2013年我院收治的需进行术前麻醉处理的学龄前儿童及学龄儿童各50例,将其分为学龄前儿童组与学龄儿童组。
将该两组患者再平均分为静-吸复合组与小儿七氟醚吸入组。
其中学龄前儿童静-吸复合组及小儿七氟醚吸入组分别以A1、A2表示;学龄儿童分别以B1、B2表示。
其中,A1、B1组均以咪唑安定、丙泊酚、芬太尼进行麻醉;A2、B2组均以七氟醚进行麻醉诱导。
并对四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拔管时间、苏醒时间、躁动情况进行观察记录。
结果相同年龄段、不同麻醉方式条件下,A1组患者躁动发生率低于A2组患者;B1组患者躁动发生率低于B2组患者。
不同年龄段、相同麻醉方式条件下,A1组患者躁动发生率高于B1组患者;A2组患者躁动发生率高于B2组患者。
结论小儿麻醉后躁动发生情况与其年龄段及麻醉诱导方式有关。
标签:小儿;七氟醚;麻醉苏醒期;年龄段;躁动情况在进行部分疾病治疗时,常需对患者进行麻醉处理。
儿童作为临床治疗的特殊人群,需对其麻醉的各项安全性方面进行掌握[1]。
七氟醚是临床上较为新颖的一类麻醉药,该种药物具有麻醉效果好、患者术后清醒快等特点,在临床上获得较高的评价。
但与此同时,以七氟醚进行麻醉也存在一定的弊端,由临床上多项资料显示,以七氟醚进行麻醉后,患者的躁动发生率明显增高,因此该药的使用逐渐受到定限制。
在此次调查中,我院将对七氟醚麻醉后患者的躁动发生情况进行一定的了解,具体情况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我院收治的需进行术前麻醉处理的学龄前儿童及学龄儿童各50例,将其分为学龄前儿童组与学龄儿童组。
将学龄前儿童组按照麻醉方式的不同分为A1组与A2组,每组患者各25例。
A1组患者年龄为3~5岁,平均年龄为(4.2±0.3)岁;A2组患者年龄为3~5岁,平均年龄为(4.0±0.4)岁。
课题研究论文:双氯酚酸钠预处理对减少小儿七氟醚吸入麻醉术后躁动的临床分析与护理对策

临床医学论文双氯酚酸钠预处理对减少小儿七氟醚吸入麻醉术后躁动的临床分析与护理对策小儿手术多因患儿年龄较小不能配合手术而最终须在全麻下完成。
以往该类手术常以单纯氯胺酮麻醉为主,但氯胺酮全身麻醉常引起呼吸道分泌物增加,心率增快、血压增高、且需不断追加用药,术后易出现苏醒延迟或精神症状等。
七氟醚是近年来应用于临床的新型吸入麻醉药,具有芳香性气味,血气分配系数低,诱导时间短,苏醒快,且对气道刺激性小的特点。
患儿易于接受,可以由父母陪伴进人手术间后直接用七氟醚面罩吸入诱导插管,不用预先开通静脉,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患儿对于手术的恐惧感。
在用于4岁以下的患儿时具有良好的肌松作用,可提供良好的手术条件[1]。
我院自20xx年11月开始将七氟醚吸入麻醉用于小儿全麻,但临床观察术后苏醒躁动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成人,对手术安全及苏醒室医务人员配备等都带来了严重的影响[2]。
双氯芬酸钠是一种非甾体类解热镇痛药,本研究观察双氯芬酸钠栓预处理复合七氟醚吸入麻醉对术后苏醒期躁动的影响,进而加以探讨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xx年2~8月入院手术的患儿120例,ASAI或Ⅱ级,其中男106例,女14例,1~4岁,平均2岁,体重8~20kg,平均14.5kg,均为腹股沟斜疝患儿。
所有患儿无手术史、术前常规行胸部X线透视及实验室检查,排除先心病史、重要脏器功能障碍、滥用药物及癫痫病史,所有患儿术前无明显呼吸道感染。
排除标准:①对吸人麻醉药敏感者;②智能障碍;③急诊手术;④正在参加其他临床研究;⑤手术需要静脉麻醉来诱导或维持;或需要吸入和静脉复合麻醉。
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年龄、体重、手术时间无统计学差异。
1.2方法所有患儿均于手术当日早晨禁水4h,禁食6h,术前30min肌内注射阿托品1.01mg/kg。
入室后让患儿熟悉面罩,将氧流量调至6L/min。
吸氧除氮3min后,将氧流量调至3L/min,七氟醚浓度调至8%,使七氟醚充满呼吸回路,面罩紧扣其口鼻部,行七氟醚吸人诱导;每5s测试睫毛反射,以判断其意识,待其意识、痛觉消失、下颌松弛后,经口置入一次性喉罩,确定位置后固定。
不同浓度七氟醚对小儿全麻苏醒期躁动发生率的影响

不同浓度七氟醚对小儿全麻苏醒期躁动发生率的影响[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的七氟醚对小儿全麻苏醒期躁动发生率的影响。
方法选择择期在全麻下行小儿骨科、会阴或下腹部手术患儿88例,随机分成a、b两组,每组各44例。
所有患儿术前均不给药。
采用面罩吸入浓度为1%~7%七氟醚+1.5%氧气作全麻诱导,至睫毛反应消失。
开放静脉通道后即泵入瑞芬太尼。
a、b两组患者呼气末的七氟醚浓度分别维持在0.5最低肺泡有效浓度(mac)、1 mac,监测各项生命体征,维持患儿辅助呼吸及呼气末co2(etco2)。
观察两组患者麻醉平稳、呼吸抑制的程度、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性、药物用量和苏醒情况。
结果两组患者术中麻醉效果佳,血流动力学稳定。
a组患者苏醒期躁动发生率为11.3%(5/44),显著低于b组的36.4%(16/44),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低浓度七氟醚联合瑞芬太尼应用于小儿吸入复合麻醉的麻醉效果平稳,苏醒快,安全性高,躁动发生率较高浓度七氟醚低,且可减少药物用量。
[关键词] 浓度;七氟醚;小儿全麻;躁动[中图分类号] r614.2+1???[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2095-0616(2012)22-92-02effects of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sevoflurane on the agitation incidence in pediatric anesthesiawu?wenjundepartment of anesthesia,people’s hospital in dongxihu district of wuhan,wuhan 430040,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sevoflurane on the agitation incidence in pediatric anesthesia. methods 88 cases of children who need pediatric anesthesia surgeries including orthopedic surgeries,surgeries on perineum and the lower abdomen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group a and group b),44 cases in each group.all patients have not received drug before surgery.anesthrsia was induced by 1% to 7% sevoflurane and 1.5% oxygen through mask till eyelash loss of response,and pump in remifentanil through venous channel.the concentration of sevoflurane in group a was maintained at 0.5 minimum alveolar concentration of each agent througkout surgery while 1 minimum alveolar concentration in group b.vital signs were observed and assisted breathing as well as end-tidal co2(etco2) were maintained.anesthesia stability,the degree of respiratory depression,hemodynamic stability,drug dosage and the situation among awake were recorded. results the effects of both groups were satisfying and hemodynamic condition wasstable.agitation incidence was 11.3%(5/44)in group a,which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36.4% of group b.both time of eyes-opening and time of leaving the operating room of the two groups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p0.05) between group a and b. conclusion the effect of the low concentration of sevoflurane combined with remifentanil in pediatric anesthesia was better than the high concentration because it provided quicker emergence,safety and lower agitation incidence.[key words] concentration;sevoflurane;pediatric anesthesia;agitation七氟醚是近年广泛应用于临床的吸入性麻醉药,具有诱导迅速、苏醒恢复快、过程平稳、对呼吸系统及循环系统影响较小的特点,但常伴随术后谵妄及躁动,七氟醚在小儿麻醉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可达80%。
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原因分析和防治

13
a
麻醉因素
(4)术后催醒用药: 术后苏醒延迟的病人应用催醒药常会增加全麻苏
醒期躁动的发生率,由于患者痛觉与其他不适感 受突然恢复,故不能耐受而迅速引起躁动。研究 结果表明用多沙普仑及新斯的明进行催醒会增加 苏醒期躁动发生率。 李江燕观察在苏醒期应用纳络酮进行催醒也会增 加躁动的发生率,其机制可能是纳络酮拮抗阿片 类药的镇痛作用,从而诱发术后疼痛,引起病人 在苏醒期出现躁动「
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原因分析和防治
1
a
定义
全麻苏醒期躁动(emergence agitation,EA)为麻醉苏醒期的一种不恰当 行为,表现为并存的兴奋、躁动和定向障碍。 患者出现一些不适当行为,如肢体的无意识 动作、挣扎、语无伦次、无理性言语、哭 喊或呻吟、妄想思维等,EA是我们临床上 较常碰到的麻烦问题,其可能导致患者出现 许多并发症,造成意外伤害,甚至影响手术 成败。
其他可能的原因还有:先天易感性、麻醉时 间、苏醒时间与环境及合用的药物、肌松 药残余、膀胱充盈、恶心等。
16
a
防治
(1)尽量避免或减少上述可能因素的发生对预防有一定 的帮助。
(2)尽量在手术结束的时候排净体内的吸入麻醉药,但停 用吸入麻醉药时,浓度要缓慢降低,同时要有相应镇痛 措施,如在手术邻近结束时给于2mg吗啡或0.025mg芬 太尼。
(6)躁动发生时应给予适量的镇痛或镇静药, 同时加强吸氧通气
(7)注意保护,防止发生意外伤害等严重并 发症,并注意保护呼吸和循环功能,避免缺 氧和二氧化碳潴留。
18
a
小结
EA是全麻苏醒期间常见的并发症,严重时 会对患者生理功能、手术效果、术后恢复 等产生影响,临床工作中必须对其有足够 重视,积极采取预防和治疗措施。但目前 EA的发生机制尚不清楚,我们需从其病因 学开始,探索主要发生因素 ,更加合理的 预防和治疗,从而进一步提高麻醉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儿七氟醚麻醉苏醒期间躁动表现的观察及分析目的探讨小儿七氟醚麻醉苏醒期的躁动表现。
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60例学龄前儿童和60例学龄期儿童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设置为A组、B组。
根据麻醉诱导方式不同,将A组、B组随机分成A1组(29例)、A2组(31例)、B1组(32例)、B2组(28例),A1组、B1组采用咪达唑仑+丙泊酚+舒芬太尼进行麻醉诱导,采用七氟醚进行麻醉维持;A2组、B2组的麻醉诱导、麻醉维持均为七氟醚。
比较四组的术后睁眼时间、吞咽反射恢复时间、拔管时间以及拔管时的躁动评分。
结果四组的术后睁眼时间、吞咽反射恢复时间、拔管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A2组拔管时的躁动评分显著高于A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B2组拔管时的躁动评分显著高于B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A1组拔管时的躁动评分显著高于B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A2组拔管时的躁动评分显著高于B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小儿患者采用七氟醚进行麻醉,手术后的麻醉苏醒期容易出现躁动,且年龄越小的儿童其躁动风险越高。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gitation performance of pediatric Sevoflurane anesthesia recovery period.Methods 60 cases of preschool children and 60 cases of school-age children undergoing operation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3 to December 2015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group A and group B.According to the patient′s different anesthesia induction way,the patients of group A and group B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group A1 (29 cases),group A2 (31 cases),group B1 (32 cases),group B2 (28 cases).Group A1 and group B1 were given Midazolam+Propofol+Sufentanil for induction of anesthesia,and were used Sevoflurane for anesthesia maintenance,group A2 and group B2 were given Sevoflurane for induction and maintenance of anesthesia.The postoperative eye opening time,swallowing reflex recovery time,extubation time and extubation agitation score was compared between four groups.Result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postoperative eye opening time,swallowing reflex recovery time and extubation time among four groups (P>0.05).The score of extubation agitation in group A2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group A1,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1).The score of extubation agitation in group B2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group B1,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1).The score of extubation agitation in group A1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group B1,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1). The score of extubation agitation in group A2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group B2,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1).Conclusion Pediatric patients with sevoflurane anesthesia,agitation is easy to happen agitation during postoperative anesthesia recovery period,and the risk of younger children agitation is higher.[Key words]Pediatric patients;Sevoflurane;Anesthesia;Recovery period;Agitation七氟醚是一种较为新型的吸入式麻醉药物,对患者的麻醉诱导起效速度较快,且患者的术后意识苏醒较快,其在临床上逐渐被广泛应用,但在临床手术治疗过程中,采用七氟醚进行麻醉仍存在较高的术后躁动事件发生率,尤其是机体耐受性较差的小儿患者,这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七氟醚的临床应用展开[1-3]。
本研究选取本院的学龄前儿童和学龄期儿童进行分组比较,分别给予咪达唑仑+丙泊酚+舒芬太尼静脉复合麻醉诱导、七氟醚吸入麻醉诱导,旨在了解七氟醚对小儿患者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60例学龄前儿童(3~5岁)和60例学龄期儿童(6~9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设置为A组、B组,所有患儿均接受小儿扁桃体摘除术或腹股沟斜疝修补术治疗。
根据患者麻醉诱导方式的不同,将A组、B组分成A1组(29例)、A2组(31例)、B1组(32例)、B2组(28例)。
A1组中,男性18例,女性11例;年龄为3~5岁,平均(4.05±0.82)岁。
A2组中,男性19例,女性12例;年龄为3~5岁,平均(4.03±0.76)岁。
B1组中,男性19例,女性13例;年龄为6~9岁,平均(7.85±0.93)岁。
B2组中,男性17例,女性11例;年龄为6~9岁,平均(7.82±0.89)岁。
A1组与A2组、B1组与B2组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手术前,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8 h禁食、4 h禁饮,建立静脉通路,A1组、B1组采用0.1 mg/kg咪达唑仑(江苏恩华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9990027,规格:1 ml∶5 mg)+2 mg/kg丙泊酚(广东嘉博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33248,规格:20 ml∶200 mg)+2 μg/kg舒芬太尼(宜昌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054171,规格:1 ml∶50 μg)进行麻醉诱导,静脉泵入。
A2组、B2组采用七氟醚(百特投资有限公司,进口药品注册证号:H20110142,规格:100 ml)吸入麻醉诱导。
待患者睫毛反射消失后,静脉推注0.1 mg/kg顺苯磺阿曲库铵(葛兰素史克集团公司,进口药品注册号:H20090441,规格:5 ml∶10 mg),完成气管插管。
采用七氟醚进行麻醉维持,吸入浓度为3%~5%,持续吸入,至手术完成前10 min停止吸入。
1.3观察指标比较四组的术后睁眼时间、吞咽反射恢复时间、拔管时间,记录四组拔管时的躁动评分,其中躁动评分为1~4分,1分表示平静睡眠状态,2分表示清醒平静状态,3分表示易激惹状态,4分表示无法安静的哭喊状态,得分越高,说明躁动程度越剧烈。
躁动评分由两名专业的医护人员进行评估,每人进行3次评估,取其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4]。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F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2.1四组术后睁眼时间、吞咽反射恢复时间、拔管时间的比较四组的术后睁眼时间、吞咽反射恢复时间、拔管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
2.2四组拔管时躁动评分的比较A1组拔管时的躁动评分为(1.51±0.29)分,A2组拔管时的躁动评分为(1.82±0.33)分,B1组拔管时的躁动评分为(1.24±0.25)分,B2组拔管时的躁动评分为(1.52±0.26)分。
A2组拔管时的躁动评分显著高于A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54,P=0.000)。
B2组拔管时的躁动评分显著高于B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48,P=0.000)。
A1组拔管时的躁动评分显著高于B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04,P=0.000)。
A2组拔管时的躁动评分显著高于B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50,P=0.000)。
3讨论麻醉是手术过程中为减轻患者痛苦和应激反应而采取的措施,主要是将麻醉药物注入机体内,对患者进行神经阻滞[5-7],但在手术后的麻醉苏醒期,患者容易出现不同程度的躁动,易导致手术切口裂开、引流管脱位等不良事件,对患者的术后恢复极为不利,尤其是耐受性较差的小儿患者,在使用麻醉药物后的苏醒期出现躁动的概率较高[8-10],因此,临床上应对小儿患者麻醉苏醒期的躁动事件进行深入研究。
有关临床报道指出,吸入性麻醉药物往往会增加小儿患者术后麻醉苏醒期的躁动风险,但其作用机制尚未明确[11-12]。
七氟醚是一种常用的强效吸入性麻醉药物,注入人体后可快速发挥药效,其在人体中的蓄积量较少,术后患者苏醒快[13-14],但临床上关于七氟醚是否会导致小儿患者麻醉苏醒期躁动事件尚存在争议。
有研究显示,小儿患者采用七氟醚麻醉后,手术后麻醉苏醒期的躁动发生率高达50%,其发生机制尚未明确,但临床上普遍认为可能和小儿患者的年龄及术后疼痛相关[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