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氟醚在小儿麻醉中的应用
七氟醚在小儿麻醉中的应用

七氟醚在小儿麻醉中的应用发布时间:2022-01-18T05:56:06.058Z 来源:《世界复合医学》2021年12期作者:邵满科李玉镯[导读] 目的:探讨七氟醚在小儿手术治疗麻醉中的应用效果。
邵满科李玉镯庄浪县中医医院 744600摘要:目的:探讨七氟醚在小儿手术治疗麻醉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本文对本院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接受手术治疗的160例患儿展开了回顾性的研究,随机平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
对研究组患儿给予七氟醚的麻醉方式,对照组患儿给予氯胺酮肌肉注射的麻醉方式。
观察两组患儿的麻醉效果,如各时间段的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以及其他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结果:本次回顾性的研究显示,研究组患儿在麻醉诱导所使用的时间、疼痛消失所耗费的时间、苏醒所使用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且时间差距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与此同时,研究组在诱导时和将管插入患儿的气管之后,患儿的心率和脉搏血样饱和度的变化小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使用七氟醚进行麻醉的研究组在诱导时和气管插管的时候对于患儿身体的影响更小,患儿的身体情况更加稳定。
此外,研究组患儿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说明研究组的身体情况更加乐观。
结论:七氟醚与氯胺酮麻醉效果相比,诱导和苏醒快,无刺激儿童易接受且苏醒完全,值得在临床中使用。
关键词:七氟醚;小儿手术;麻醉效果目前,我国小儿治疗手术的所使用的麻醉方式一般是通常氯胺酮肌肉注射麻醉法,其优点是操作简单,缺点是必须对患儿静脉穿刺。
通常来说,患儿对于静脉注射普遍存在恐惧心理,再加上患儿的发育还不完全,静脉不明显,想要准确找出静脉的位置存在较大的难度。
有的时候还需要重复进行静脉穿刺,才能够找到准确的注射点,这使患儿遭受极大的痛苦,产生抵抗情绪。
除了穿刺注射比较困难,这种麻醉方式对于患儿的坐骨神经也会产生负面作用,甚至引发术后并发症等等。
七氟醚麻醉诱导在小儿全身麻醉中应用论文

七氟醚麻醉诱导在小儿全身麻醉中的应用【摘要】目的:观察七氟醚与氯胺酮麻醉诱导在小儿全身麻醉中的应用。
方法:选择30例2-6岁的患儿,随机分为七氟醚及氯胺酮组,观察两组在诱导时间,苏醒时间,麻醉费用及对循环、呼吸功能的影响。
结果:七氟醚组在诱导时间、苏醒时间短于氯胺酮组。
七氟醚组血流动力学变化较氯胺酮组小。
两组的呼吸抑制作用都较轻。
七氟醚组入室时spo2低于氯胺酮组,但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
麻醉费用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七氟醚麻醉诱导起效快,苏醒快,对循环呼吸影响小,易于推光。
【中图分类号】r726.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4-0598-01对于小儿手术麻醉的诱导我过大部分地区采用氯胺酮肌肉麻醉。
这种方法简单,价格低,比较容易掌握,但患儿不易配合,且肌肉注射有可能损伤坐骨神经,并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口咽分泌物增加导致呼吸抑制。
肌肉注射起效慢,消除慢,苏醒时间长,在手术室停留时间长,需要麻醉医师长时间监护等。
七氟醚是新型吸入麻醉药物,具有血气分配系数低,吸收恢复快,具有芳香味等特点。
目前亦用于小儿麻醉。
通过本研究比较两种药物在小儿麻醉中的优缺点,为临床工作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1 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选择30例asa分级1级,年龄2-6岁择期行腹股沟斜疝手术的患儿。
近期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先天性心脏病,过度肥胖,病态消瘦,腹股沟疝复发的患儿排除在外。
随机分为七氟醚组及氯胺酮组。
麻醉方法七氟醚组诱导用七氟醚2-3ml滴入患儿面罩的纱布中,将面罩扣于患儿口鼻。
氯胺酮诱导组用氯胺酮5mg/kg肌肉注射。
均为睫毛反射消失后入手术室。
其余行常规麻醉。
整个研究过程由相同的麻醉师,手术室护士和相同的外科医师完成。
监测监测hr,map,spo2。
,记录诱导时间,苏醒时间、麻醉费用等。
统计分析使用spss13.0对数据进行分析。
2 结果两组小儿性别,年龄,体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两组诱导时间,苏醒时间七氟醚组明显低于氯胺酮组(p<0.01)。
七氟醚在小儿麻醉中临床应用

七氟醚在小儿麻醉中的临床应用广西医科大学一附院麻醉科(南宁 530021)林育南刘敬臣七氟醚是一种新型的卤族吸入麻醉药,与其他吸入麻醉药相比,具有诱导快、呼吸道刺激小、溶解度低,并且吸收和清除迅速,苏醒快、麻醉深度易调节、对循环抑制轻、有一定的肌松作用等优点,缺点是遇碱石灰不稳定。
目前已较广泛应用于临床麻醉,麻醉诱导易为患者所接受,麻醉维持具有良好的可控性,在小儿外科及门诊手术中更具有显著优势。
而它在小儿麻醉(特别是婴幼儿)中的优势是其它药物无法相比的,它为吸入诱导在技术上和原理上开创了新的麻醉方法。
本文就其在小儿麻醉中的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1.七氟醚在小儿麻醉诱导中的应用目前临床上广泛使用咪唑安定、异丙酚等进行麻醉诱导,小儿与父母分离进入手术室及建立静脉通路,往往因哭闹不能顺利进行,且容易对小儿的心理造成一定的伤害,因此大多数的麻醉医师是以氯胺酮肌注后入手术室,然后开通静脉通路,静脉注射麻醉药物或吸入麻醉进行麻醉诱导。
七氟醚是近年来用于临床的新型吸入麻醉药,具有血气分配系数(0.63)低,吸收、清除快和刺激性小等优点,能适用于小儿患者诱导。
由于小儿的肺泡通气量及心排血量大于成人,组织血液循环丰富,且小儿的血/气、油/气分配系数更低,吸入药物更易到达血供丰富的脑组织,故在小儿的临床麻醉实施中已经越来越多运用七氟醚吸入诱导。
有研究认为,七氟醚和异丙酚用于麻醉诱导时可提供相似的插管条件。
在诱导期间,七氟醚吸人麻醉诱导与异丙酚静脉麻醉诱导这两种诱导方法都能实现快速诱导,而采用七氟醚吸入诱导,患者呼吸暂停发生率低,对血压和心率的影响较小,血流动力学亦较为稳定,诱导更平稳。
高浓度的七氟醚预充在环路内可运用于儿童患者的诱导,但七氟醚对小儿进行麻醉诱导的合适浓度是多少?目前还没有定论。
为此,在一个120例3~10岁的儿童的研究中,使用2%、4%、6%、8%的七氟醚+50%的笑气诱导时发现,浓度越高诱导速度越快;呼吸道的不良反应,包括咳嗽、喉痉挛、呼吸抑制等的发生率在8%的七氟醚组最高;在四个浓度组里,诱导时血压都比基线水平下降,下降的程度在基础值的20%以内,但4%和6%组观察到心率的显著增加。
七氟醚全凭吸入麻醉在新生儿急诊手术中的应用

七氟醚全凭吸入麻醉在新生儿急诊手术中的应用新生儿手术多为腹部急诊手术,多由先天发育畸形或发育不良引起。
此类患儿一般出生后即出现呕吐、腹胀、呛咳、紫绀等症状,入院时一般情况较差,尤其是早产儿及低体重儿。
七氟醚对呼吸道刺激性小,诱导及苏醒过程迅速,对心血管抑制轻,在儿科麻醉中具有独特的优势。
我院将七氟醚全凭吸入麻醉用于新生儿手术中,观察其安全性及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新生儿急诊手术25例,其中肠闭锁12例,肠旋转不良5例,消化道穿孔3例,先天性食管闭锁5例。
年龄18 h~15 d,体重2~3.6 kg,ASA Ⅱ~V级。
术前多半有不同程度的脱水、电解质紊乱、中毒性休克等。
1.2 麻醉方法所有患儿术前均置于保温箱,持续胃肠减压,液体治疗,均禁食水。
带静脉留置针入室,入室后静脉注射盐酸戊乙奎醚0.1 mg/kg,手术室温度保持在26℃~30℃。
行T、BP、ECG、SpO2持续监测,面罩吸氧3 min后,以七氟醚8%、纯氧6L/min进行吸入诱导,待患儿意识消失、呼吸减慢减弱后,辅助呼吸,将七氟醚浓度降至5%,氧流量3L/min继续诱导,肌肉松弛后行气管插管。
采用PCV模式控制呼吸,维持呼末二氧化碳30~45 mm Hg,术中依据手术刺激及患儿心率、血压情况调节吸入七氟醚浓度于2%~4%维持合适的麻醉深度。
关闭腹膜后将七氟醚浓度调节为1%,缝皮时停止吸入七氟醚。
手术结束将氧流量增加至4 L/min直至患儿拔管。
拔管指征为患儿肢动频繁,不耐管,睁眼。
1.3 观察指标记录患儿意识消失时间、诱导至插管时间、停药至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停药至拔管时间;观察记录诱导前、插管前、插管即刻、切皮时患儿BP、HR、SpO2的变化以及术中BP、HR、SpO2的变化情况;观察诱导期有无呛咳、喉痉挛及分泌物增多、返流误吸等不良反应。
1.4 统计学分析所有计量资料均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以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七氟醚在小儿静脉麻醉维持中的应用

七氟醚在小儿静脉麻醉维持中的应用摘要】目的探讨七氟醚应用于小儿静脉麻醉维持的可行性,对呼吸循环变化及术毕苏醒时间的影响。
方法选择120例ASAⅠ—Ⅱ级患儿分别采用单纯氯胺酮组(A组,n=30)和氯胺酮联合七氟醚组(B组,n=30),比较两种方法在静脉麻醉维持时术中血压、心率及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及术毕苏醒时间。
结果 B组血压、心率变化幅度均小于A组,苏醒时间亦快于A组,血氧饱和度变化两组无明显差异。
结论七氟醚用于小儿静脉麻醉维持安全、有效、苏醒快。
小儿静脉麻醉常用药物是氯胺酮,七氟醚是一种新型吸入麻醉药,对呼吸道刺激性小,小儿易接受,本研究采用氯胺酮联合七氟醚用于小儿静脉麻醉,观察术中生命体征变化及对术毕苏醒时间影响。
【关键词】氯胺酮七氟醚【中图分类号】R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29-0205-02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选择60例2—10岁患儿。
ASAⅠ—Ⅱ级,体重7—33kg,实施疝囊高位结扎等短小手术,手术时间在10—40分钟。
麻醉方法患儿麻醉前常规禁食、禁水。
入室前30分钟肌注长托宁0.01mg/kg,入室后连接心电监测,开放静脉,给予0.1 mg/kg咪唑安定静注。
皮肤消毒前给予氯胺酮1mg/kg静注,切皮前再静注氯胺酮2mg/kg。
术中A组以氯胺酮维持5—15分钟静注1—2mg/kg,B组以七氟醚吸入,浓度为4%—6%维持10—20分钟追加氯胺酮0.5—1.5mg/kg,所有手术均在结束前3分钟停用药物维持。
观察项目麻醉手术中观察患儿有无呼吸抑制,肢动。
记录麻醉前、术中5分钟、10分钟、20分钟、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变化及术毕苏醒时间。
统计分析数据采用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
结果A、 B两组患儿年龄、性别、体重,手术时间无统计意义。
麻醉诱导及维持过程中:两组所有患儿无喉痉挛、肢动、呕吐和分泌物增多等情况与麻醉前比较,术中两组患者血压、心率均有不同程度升高,A组升高幅度大于B组(表1)。
简论全凭七氟醚吸入麻醉应用于小儿全麻诱导

简论全凭七氟醚吸入麻醉应用于小儿全麻诱导全凭七氟醚是一种挥发性麻醉剂,也是小儿全麻中常用的麻醉药物之一。
在小儿全麻诱导过程中,全凭七氟醚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篇文档将简要讨论全凭七氟醚吸入麻醉在小儿全麻中的应用方法、特点和注意事项。
全凭七氟醚吸入麻醉的应用方法全凭七氟醚吸入麻醉是指将全凭七氟醚通过呼吸器口罩、插管等方式在患儿体内进行吸入,实现麻醉作用的过程。
小儿全麻诱导中,全凭七氟醚应用的具体步骤如下:1.吸氧预备:患儿需要接受一定时间的吸氧预备,以提高患儿体内氧分压,为后续麻醉过程的进行做好充分准备。
2.麻醉诱导:将全凭七氟醚加入呼吸器中,并通过呼吸机或插管等方式进行吸入,使患儿进入麻醉状态。
具体可根据患儿年龄、体重、病情等情况进行调节全凭七氟醚的浓度和吸入时间,以达到理想的麻醉效果。
3.监测和调节:在麻醉过程中,需要不断监测患儿的血氧饱和度、心率、呼吸频率等指标,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节全凭七氟醚的吸入浓度,保证患儿在麻醉过程中的安全和舒适。
全凭七氟醚吸入麻醉的特点全凭七氟醚吸入麻醉在小儿全麻中应用广泛,主要原因在于其具有以下几点特点:1.作用快速:全凭七氟醚吸入麻醉可以迅速进入患儿体内,达到麻醉效果的作用速度较快。
2.控制方便:全凭七氟醚吸入麻醉可通过调节浓度和吸入时间等方法进行控制,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便利性。
3.安全可靠性高:在正确使用和监测情况下,全凭七氟醚吸入麻醉对小儿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较高,可减少麻醉中可能存在的风险。
4.醒后恢复快:相对于其他常见的小儿全麻药物,在使用全凭七氟醚吸入麻醉后,患儿醒后恢复较快,预防了其他药物可能存在的不良反应。
注意事项在使用全凭七氟醚吸入麻醉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剂量控制:应严格控制全凭七氟醚的吸入剂量,避免因剂量过大导致的意外发生。
2.监测:在麻醉过程中需要不断地监测患儿的反应,及时调整麻醉深度和全凭七氟醚浓度,保证患儿安全。
3.维持氧分压平衡:需要维持患儿体内氧分压平衡,避免因长时间的吸入麻醉而导致氧分压过低。
七氟醚在小儿麻醉中的应用_0

七氟醚在小儿麻醉中的应用标签:七氟醚;小儿;麻醉七氟醚是一种新型吸入性麻醉药,化学名为氟甲基-六氟-异丙基醚,是一种无色透明,具有芳香味对气道刺激小的挥发性液体。
其相对分子质量为200,沸点为58.6 ℃,临床使用浓度下不易燃烧、爆炸。
血/气分配系数为0.63,在临床上易于调控。
MAC为1.71%,麻醉性能较强。
其具有诱导迅速,苏醒快且完全,麻醉深度易调节,对循环抑制轻,有一定肌松作用等优点。
目前七氟醚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现就其在小儿麻醉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1 七氟醚在小儿麻醉诱导中的应用儿童由于其特殊的生理和心理特性,使得麻醉诱导与成人比较面临更大挑战。
理想的麻醉诱导为尽量减少小儿躁动,诱导速度快且平稳。
七氟醚血/气分配系数为0.63,MAC为1.71%,麻醉性能较强且易于调控,且具有芳香气味,减少对气道的刺激,易于小儿接受。
高浓度七氟醚可用于小儿患者的诱导,Goldman等[1]对20例4~12岁患儿麻醉诱导进行研究,采用16% N2O+6%七氟醚和53% N2O+6%七氟醚吸入诱导时,两组患儿心率、血压均较平稳,且无气道梗阻、分泌物增多、喉痉挛等严重并发症发生。
研究表明,患儿吸入8%七氟醚+5 L/min氧气诱导,睫毛反射消失时间仅70秒左右,且插管期间无明显呛咳、屏气、喉痉挛、支气管痉挛等并发症的发生[2-3]。
2 七氟醚在小儿麻醉维持中的应用七氟醚在术中维持麻醉深度有较强的可调节性,且具有一定镇痛作用和肌松作用,使得七氟醚在麻醉维持中应用较广泛。
七氟醚对血压的影响只要是由于外周阻力下降,而不是心肌抑制,在使用七氟醚过程中,血压虽有下降,但基本都在可接受范围,且通过减少吸入浓度,麻醉深度可很快下降,可调控性较强。
Hu等[4]调查了586例气管支气管异物取出术患儿,所有患儿均采用七氟醚联合瑞芬太尼麻醉,并采用高频通气,结果显示此种麻醉方案对于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取出术是安全有效的,所有患儿无严重并发症或死亡的发生。
七氟醚在小儿麻醉中的应用

2 1 两 组术 中血流 动 力 学变 化 的 比较 两 组麻 醉诱 .
导 后血 流 动力学 变化 。见 表 1 。
2 2 两组 的麻 醉效 果 和术 后 苏 醒恢 复 比较 .
术 中疼
痛 视觉模 拟 评分法 ( VAS 提 示 麻 醉 效果 相 近 ; 两 组 ) 但
患 儿 术 后 的 睁 眼 时 间 、 向力 恢 复 时 问 、 全 离 开 手 定 安 术 室 的时 间及恶 心 呕 吐 的例 数 上 均 有 明 显 差 异 , S组
氯 胺酮 麻 醉 在 小 儿 手 术 中 的应 用 虽 然 已 经 很 普
全 离开 手术 室 的时 间及患 儿苏 醒期 并 发症 例数 。
1 4 统 计 学处理 .
2 结 果
遍 , 是 存 在 术 后 苏 醒 时 间 长 、 心 呕 吐 发 生 率 高 等 但 恶 不 足[ 。七 氟 醚 对 呼 吸 道 的 刺 激 小 , 儿 易 接 受 , 2 ] 小 具 有 诱 导快 、 醒迅 速 、 遗 症 少 , 有 效 抑制 手 术 应 激 苏 后 能
3 讨 论
组 为 1 , 胺 酮 组 为 7 , 统 计 学 差 异 ( O 氯 无 P>
4 J 手术要 求对 患儿 充 分 镇 静 、 ,D 镇痛 、 快速 入 睡 , 术毕 迅 速 苏 醒 , 回病 房 时 必 须完 全 清醒 、 乎 无 麻 醉 几
药残 留和后 遗 作 用 影 响 。 目前 小 儿 手 术 多 采 用 氯 胺 酮 , 胺 酮 虽有 一 定 的镇 痛 作 用 , 也 有兴 奋 交 感 神 氯 但 经 的心血 管效应 及 分泌 物 增 多 , 醒期 精 神症 状 等 副 苏
麻 醉 效 果相 近 。但 两 组 最 后 的 睁 眼 时 间 、 向 力 恢 复 、 全 离 开手 术 室 的 时 间 及 发 生 恶 心 、 吐 、 兴 奋 、 动 现 象 均存 定 安 呕 与 躁 在 明显 的 差异 ( < 0 0 ) P . 5 。七 氟醚 组 少 于氯 胺 酮 组 。结 论 七 氟 醚 用 于 小 儿 手 术 麻 醉 时 , 导 快 、 异 味 刺 激 , 循 环 诱 无 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氟醚在小儿麻醉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七氟醚在小儿麻醉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本研究选取2012年4月-2013年4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10例进行短小手术的小儿作为研究对象,将110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5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异丙酚与氯胺酮进行麻醉,观察组患儿采用异丙酚与七氟醚进行麻醉,对比两种麻醉方法的临床效果。
结果:对照组患儿术中的MBP及HR较诱导前明显提高(P<0.05),观察组患儿的MBP及HR无明显变化。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儿的睁眼、定向力恢复、安全离开手术室的时间均明显短(P<0.05)。
观察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6%,较对照组的16.4%明显低(P<0.05)。
结论:七氟醚应用于小儿麻醉中具有良好效果,值得推荐。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Sevoflurane in the application of pediatric anesthesia.Method:110 cases of minor surgery in children from April 2012 to April 2013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55 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were anaesthetized with Propofol and Ketamine.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anaesthetized with Propofol and Sevoflurane.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The MBP and HR of the control group during surgery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compared with the pre-induction(P<0.05),however the MBP and HR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no significantly change.The time of opening eyes,orientation recovery,leave the operating room time safely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shorten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P<0.05).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3.6%)wa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16.4%)(P<0.05).Conclusion:Sevoflurane has a good effect on the pediatric anesthesia,it is worth to be recommended.
[Key words] Sevoflurane;Pediatric anesthesia;Application
隨着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外科手术已被广泛用于疾病治疗中。
在临床上,腹股沟疝、血管瘤、包皮过长等疾病是小儿的常见疾病。
目前,临床上常对于此类疾病进行短小手术治疗,术前麻醉与手术的顺利进行及患儿的康复有密切联系。
七氟醚是挥发性吸入麻药,具有作用迅速、苏醒快优点,目前已在成人麻醉中广泛应用[1-2]。
为探讨七氟醚在小儿麻醉中的应用,本研究选取了2012年4月-2013年4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10例进行短小手术的小儿作为研究对象,将110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5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异丙酚加氯胺酮进行麻醉,观察组患儿采用异丙酚加七氟醚进行麻醉,对比两种麻醉方法的临床效果,现将具体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2012年4月-2013年4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10例进行短小手术的小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69例,女41例,患儿年龄1~9岁,平均(4.4±2.9)岁。
110例患儿中,腹股沟疝49例,四肢清创40例,包皮过长10例,血管瘤11例。
将110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5例,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患儿的入选标准为:无麻醉禁忌;无意识障碍;无精神疾病;患儿家长对本次研究知情且自愿参加。
1.2 方法
在术前30 min,给予两组患儿静脉注射0.01 mg/kg的长托宁,开放静脉通道并连接多功能监护仪连接,监测患儿的心率、平均动脉压等生命体征,给予患儿吸纯氧3 min,进行麻醉诱导。
医护人员与观察组患儿对话时,给其吸入6%七氟醚,待患儿入睡后,调节七氟醚吸入浓度为2.5%~5.0%,同时给予患儿50 μg/(kg·min)异丙酚维持麻醉。
对于对照组患儿,医护人员先对其开放静脉通道,给予2 mg/kg氯胺酮处理,待患儿意识消退,且对外界刺激无反应时进行手术,术中使用100 μg/(kg·min)氯胺酮及50 μg/(kg·min)异丙酚维持麻醉。
在术中,两组患儿持续吸氧,手术完毕后停止麻醉。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儿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情况;观察两组患儿的睁眼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安全离开手术室时间;观察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MBP、HR情况比较
对照组术中的MBP及HR较诱导前明显提高(P<0.05),观察组的MBP及HR无明显变化,见表1。
2.2 两组患儿睁眼、定向力恢复、安全离开手术室时间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睁眼、定向力恢复、安全离开手术室时间均明显短(P <0.05),见表2。
2.3 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6%,较对照组的16.4%明显低(字2=4.69,P<0.05),见表3。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医疗技术水平得到了不断提高,外科手术已成为多种疾病治疗的常用方法。
值得注意的是,儿童是多种疾病的常见和好发人群,其中一些疾病常需要通过外科手术治疗,例如四肢骨折、四肢清创、包皮过长、腹股沟疝等疾病。
在进行手术前,麻醉对患儿而言是必不可少的,良好的麻醉方法,不仅可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提高手术效果,而且可保证患儿的生命体征处于平稳状态,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保障患儿的生命安全。
正是由于麻醉的重要性,所以探讨小儿短小手术的良好麻醉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氯胺酮在小儿麻醉中已被广泛应用,但是该麻醉存在诸多弊端。
如麻醉后苏醒时间长、术中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大及麻醉后患儿出现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率高。
目前,七氟醚因具有诸多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小儿麻醉,其优点有:血气分配系数较小,可控性良好,麻醉较易控制,对血流动力学指标无明显影响,对患儿呼吸道刺激小,患兒发生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率低,患儿麻醉后苏醒时间短等[3-4]。
为探讨七氟醚在小儿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本研究选取了2012年4月-2013年4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10例进行短小手术的小儿作为研究对象,将110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对其采用异丙酚与氯胺酮进行麻醉及异丙酚与七氟醚进行麻醉,结果发现:对照组患儿术中的MBP及HR较诱导前明显提高(P<0.05),而观察组患儿的MBP及HR无明显变化。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儿的睁眼、定向力恢复、安全离开手术室的时间均明显短(P<0.05)。
观察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6%,对照组的16.4%明显低(P<0.05)。
综上所述,七氟醚应用于小儿麻醉中具有良好效果,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吴震,孔明健,乐伟,等.七氟醚在小儿外科手术麻醉中的应用[J].江苏医药,2009,35(10):1146-1147.
[2]蔡强.七氟醚在小儿临床外科麻醉中的应用进展[J].中外医疗,2013,32(1):187-188.
[3]戴锦艳,方方,王焱,等.七氟醚用于小儿门诊手术的临床研究[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2,28(12):1077-1078.
[4]覃继祖.七氟醚在小儿临床外科麻醉中应用情况的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4,12(19):167-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