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糖生成丙酮酸同糖酵解
第六章 微生物代谢习题及答案

第六章微生物的代谢习题及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发酵2.呼吸作用3.有氧呼吸4.无氧呼吸5.异型乳酸发酵6.生物固氮7.硝化细菌8.光合细菌9.生物氧化10.初级代谢产物:11.次级代谢产物:12.巴斯德效应:13.Stickland反应:14.氧化磷酸化二、填空题1.微生物的4种糖酵解途径中,是存在于大多数生物体内的一条主流代谢途径;是存在于某些缺乏完整EMP途径的微生物中的一种替代途径,为微生物所特有;是产生4碳、5碳等中间产物,为生物合成提供多种前体物质的途径。
2.同型乳酸发酵是指葡萄糖经途径降解为丙酮酸,丙酮酸在乳酸脱氢酶的作用下被NADH还原为乳酸。
异型乳酸发酵经、和途径分解葡萄糖。
代谢终产物除乳酸外,还有。
3.微生物在糖酵解生成丙酮酸基础上进行的其他种类的发酵有丁二醇发酵、混合酸发酵、发酵和发酵等。
丁二醇发酵的主要产物是,发酵的主要产物是乳酸、乙酸、甲酸、乙醇。
4.产能代谢中,微生物通过磷酸化和磷酸化将某种物质氧化而释放的能量储存在ATP等高能分子中;光合微生物则通过磷酸化将光能转变成为化学能储存在ATP中。
磷酸化既存在于发酵过程中,也存在于呼吸作用过程中。
5.呼吸作用与发酵作用的根本区别是呼吸作用中电子载体不是将电子直接传递给底物降解的中间产物,而是交给系统,逐步释放出能量后再交给。
6.巴斯德效应是发生在很多微生物中的现象,当微生物从转换到下,糖代谢速率,这是因为比发酵作用更加有效地获得能量。
7.无氧呼吸的最终电子受体不是氧,而是外源电子受体,像22322423、CO O 、S 、SO 、NO NO ----等无机化合物,或 等有机化合物。
8.化能自养微生物氧化 而获得能量和还原力。
能量的产生是通过 磷酸化形式,电子受体通常是O 2。
电子供体是 、 、 和 ,还原力的获得是逆呼吸链的方向进行传递, 能量。
9.微生物将空气中的N 2还原为NH 3的过程称为 。
该过程中根据微生物和其他生物之间相互的关系。
微生物学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武汉科技大学

第一章测试1.一种新的瘟疫正在全球蔓延,它是由病毒引起的()。
A:艾滋病B:鼠疫C:霍乱D:天花答案:A2.柯赫提出了证明某种微生物是否为某种疾病病原体的基本原则()。
A:菌种原则B:柯赫原则C:免疫原理D:巴斯德原则答案:B3.国际通用的细菌命名法是()。
A:古英文命名法B:德文双名法C:拉丁文双名法D:中文命名法答案:C4.微生物在整个生物界的分类地位,无论是五界系统,还是三域系统,微生物都占据了()的“席位”。
A:少数B:不太多C:绝大多数D:非常少数答案:C5.细菌分类中,模式菌株是()的模式。
A:属B:种C:目D:科答案:B6.在微生物分类中Amoeba属于()。
A:原生生物界B:真菌界C:病毒界D:原核生物界答案:A7.可以产生青霉素的微生物学名是()。
A:Aspergillus nigerB:Saccharomyces cerevisiaeC:Bacillus subtilisD:Penicillium chrysogenum答案:D8.产生伴孢晶体的微生物学名是()。
A:Escherichia coliB:Bacillus thuringiensisC:Pseudomonas aeruginosaD:Saccharomyces cerevisiae答案:B9.我国学者汤飞凡教授的()分离和确证的研究成果,是一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开创性成果。
A:鼠疫杆菌B:天花病毒C:沙眼病原体D:结核杆菌答案:C10.微生物基因组序列分析表明,在某些微生物中存在一些与人类某些遗传疾病相类似的基因好,因此可以利用这些微生物作为()来研究这些基因的功能,为认识庞大的人类基因组及其功能做出重要贡献。
A:模式生物B:供体C:突变材料D:受体答案:A11.巴斯德不仅用曲颈瓶实验证明微生物非自然发生,推翻了争论已久的“自生说”,而且做了许多其他重大贡献,例如证明乳酸发酵是由为何物引起的,首次制成狂犬疫苗,建立了巴氏消毒法等。
第6章 糖代谢 作业答案习题

一,名词解释1.糖酵解糖酵解是指葡萄糖生成丙酮酸的过程,是糖(葡萄糖、果糖、半乳糖、甘露糖等)的共同分解途径。
2.氧化磷酸化当电子从NADH或FADH2经电子传递链传递至氧生成水时,产生的能量使ADP磷酸化生成ATP的作用称氧化磷酸化作用。
3.底物水平磷酸化指ATP的形成的形成直接与一个中间代谢物(如磷酸烯醇式丙酮酸)上的磷酸基团转移偶联的作用。
如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生成丙酮酸时产生的ATP,琥珀酰CoA生成琥珀酸时释放的能量用于生成GTP,GTP可转变为ATP。
4.柠檬酸循环柠檬酸循环时以乙酰CoA和草酰乙酸缩合成柠檬酸后在经过一系列的反应又重新生成草酰乙酸的环状途径。
由于途径的第一个代谢物是柠檬酸,故称为柠檬酸循环;又由于柠檬酸含有三个羧基,故也称其为三羧酸循环。
5.磷酸戊糖途径磷酸戊糖途径发生在胞质中,该途径从6-磷酸葡萄糖开始,经脱氢、脱羧等反应生成5-磷酸核酮糖,5-磷酸核酮糖可转变为5-磷酸核糖供RNA、DNA及多种辅酶合成的需要。
5-磷酸核酮糖经转醛和转酮反应再次生成3-磷酸甘油醛和6-磷酸果糖与糖酵解途径相连接。
由于该途径是产生5-磷酸戊糖的重要途径,所以称为磷酸戊糖途径,又由于反应的起始物为6-磷酸葡萄糖,故亦称其为磷酸己糖支路。
6.糖原糖原是动物体内葡萄糖的贮存形式,是具有分支的葡萄糖多聚物,存在于肌肉中的糖原称为肌糖原,存在于肝脏中的糖原称为肝糖原。
7.Cori循环肌肉中积累的乳酸经血液循环进入肝脏,在肝脏异生为葡萄糖后又回到肌肉中被利用的过程称为Cori循环。
二,填空题1.血糖主要是指血液中所含葡萄糖,正常人的血糖水平是3.61-6.11 mmol/L 。
2.调节血糖升高的激素是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调节血糖降低的激素是胰岛素。
3.糖酵解途径(EMP途径)的起始物是葡萄糖,终产物是丙酮酸。
4.糖酵解途径的调节酶是己糖激酶,磷酸果糖激酶,丙酮酸激酶。
5.糖异生途径的调节酶是丙酮酸羧化酶,磷酸烯醇式丙酮酸激酶,果糖二磷酸酶,葡萄糖-6-磷酸酶。
生物化学习题-糖代谢

第六讲糖代谢一、知识要点(一)糖酵解途径:糖酵解途径中,葡萄糖在一系列酶的催化下,经10步反应降解为2分子丙酮酸,同时产生2分子NADH+H+和2分子A TP。
主要步骤为(1)葡萄糖磷酸化形成二磷酸果糖;(2)二磷酸果糖分解成为磷酸甘油醛和磷酸二羟丙酮,二者可以互变;(3)磷酸甘油醛脱去2H及磷酸变成丙酮酸,脱去的2H 被NAD+所接受,形成NADH+H+。
(二)丙酮酸的去路:(1)有氧条件下,丙酮酸进入线粒体氧化脱羧转变为乙酰辅酶A,同时产生1分子NADH+H+。
乙酰辅酶A进入三羧酸循环,最后氧化为CO2和H2O。
(2)在厌氧条件下,可生成乳酸和乙醇。
同时NAD+得到再生,使酵解过程持续进行。
(三)三羧酸循环:在线粒体基质中,丙酮酸氧化脱羧生成的乙酰辅酶A,再与草酰乙酸缩合成柠檬酸,进入三羧酸循环。
柠檬酸经脱水加水转变成异柠檬酸,异柠檬酸经连续两次脱羧和脱羧生成琥珀酰CoA;琥珀酰CoA发生底物水平磷酸化产生1分子GTP和琥珀酸;琥珀酸再脱氢,加水及再脱氢作用依次变成延胡索酸,苹果酸及循环开始的草酰乙酸。
三羧酸循环每循环一次放出2分子CO2,产生3分子NADH+H+,和一分子FADH2。
(四)磷酸戊糖途径:在胞质中,在磷酸戊糖途径中磷酸葡萄糖经氧化阶段和非氧化阶段被氧化分解为CO2,同时产生NADPH + H+。
其主要过程是G-6-P脱氧生成6-磷酸葡萄糖酸,再脱氢,脱羧生成核酮糖-5-磷酸。
6分子核酮糖-5-磷酸经转酮反应和转醛反应生成5分子6-磷酸葡萄糖。
中间产物甘油醛-3-磷酸,果糖-6-磷酸与糖酵解相衔接;核糖-5-磷酸是合成核酸的原料,4-磷酸赤藓糖参与芳香族氨基酸的合成;NADPH+H+提供各种合成代谢所需要的还原力。
(五)糖异生作用:非糖物质如丙酮酸,草酰乙酸和乳酸等在一系列酶的作用下合成糖的过程,称为糖异生作用。
糖异生作用不是糖酵解的逆反应,因为要克服糖酵解的三个不可逆反应,且反应过程是在线粒体和细胞液中进行的。
糖酵解(葡萄糖无氧分解)

糖酵解:葡萄糖在细胞液中,经无氧分解转变为乳酸并生成少量ATP的过程称之为糖酵解。
糖酵解亦称EMP途径。
糖酵解的反应部位:胞浆激酶:催化ATP分子的磷酸基(r-磷酰基)转移到底物上的酶称激酶,一般需要Mg2+或Mn2+作为辅因子。
哺乳类动物体内已发现有4种己糖激酶同工酶,分别称为Ⅰ至Ⅳ型。
肝细胞中存在的是Ⅳ型,称为葡萄糖激酶。
它的特点是:①对葡萄糖的亲和力很低②受激素调控底物水平磷酸化:代谢物在氧化分解过程中通过脱氢、脱水等作用使底物分子内部能量重新分布,能量集中生成高能键,然后使ADP磷酸化生成ATP的过程。
变位酶:通常将催化分子内化学集团移位的酶。
糖酵解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由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称之为糖酵解途径1、葡萄糖磷酸化为6-磷酸葡萄糖(己糖激酶)(消耗1molATP,反应不可逆)2、6-磷酸葡萄糖转变为6-磷酸果糖(磷酸葡萄糖异构酶)3、6-磷酸果糖转变为1,6-双磷酸果糖(磷酸果糖激酶)(消耗1molATP,反应不可逆)4、磷酸己糖裂解成2分子磷酸丙糖(醛缩酶)5、磷酸丙糖的同分异构化(磷酸丙糖异构酶)6、3-磷酸甘油醛氧化为1,3-二磷酸甘油酸(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7、1,3-二磷酸甘油酸转变成3-磷酸甘油酸(磷酸甘油酸激酶)8、3-磷酸甘油酸转变为2-磷酸甘油酸(磷酸甘油酸变位(生成2molATP,反应可逆)9、2-磷酸甘油酸转变为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烯醇化酶)10、磷酸烯醇式丙酮酸转变成丙酮酸,并通过底物水平磷酸化生成ATP(丙酮酸激酶)(生成2molATP,反应不可逆)第二阶段由丙酮酸转变成乳酸糖酵解的生理意义:①在无氧或相对缺氧的条件下,为机体提供生命活动所必需的能量。
②即使在有氧的条件下,机体有些组织也要由无氧酵解来供能,如成熟的红细胞、视网膜、肾脏髓质等。
糖酵解的特点:⑴反应部位:胞浆,参与糖酵解各反应的酶都存在于细胞浆中。
⑵糖酵解是一个不需氧的产能过程。
⑶反应全过程不可逆,其中有三步不可逆的反应方式:底物水平磷酸化终产物乳酸的去路:释放入血,进入肝脏再进一步代谢。
糖代谢2

胞液
乙酰CoA
线粒体 TAC循环
[O]
ATP ADP
NADH+H+ FADH2
CO2
(一)葡萄糖循糖酵解途径分解为丙酮酸
(二)丙酮酸进入线粒体,氧化脱羧生成 乙酰CoA
总反应式:
NAD+ , HSCoA CO2 , NADH + H+
五、巴斯德效应
* 概念 巴斯德效应(Pastuer effect)指有氧氧化抑制 糖酵解的现象。
* 机制 有氧时,NADH+H+进入线粒体内氧化,丙 酮酸进入线粒体进一步氧化而不生成乳酸; 缺氧时,酵解途径加强,NADH+H+在胞浆 浓度升高,丙酮酸作为氢接受体生成乳酸。
第 四 节
葡萄糖的其他代谢途径
2. TCA循环是糖、脂肪、氨基酸代谢联系的枢纽。
三、有氧氧化生成的ATP
H+ + e 进入呼吸链彻底氧化生成H2O 的同
时ADP偶联磷酸化生成ATP。 [O] [O]
NADH+H+
FADH2
H2O、2.5ATP
H2O、1.5ATP
葡萄糖有氧氧化生成的ATP
有氧氧化的生理意义
• 糖的有氧氧化是机体产能最主要的途径。
FADH2
NADH 异柠檬酸 脱氢酶
– ATP 柠檬酸 NADH 琥珀酰CoA + ADP
柠檬酸合酶
柠檬酸
– ATP + ADP
Ca2+
琥珀酰CoA – 琥珀酰CoA
GTP
α-酮戊二酸 脱氢酶复合体 + Ca2+
糖酵解葡萄糖丙酮酸PPT课件

6-磷酸果糖
6 -磷 酸 葡 萄 糖
葡萄糖 果 糖
丙酮酸
1, 6-二 磷 酸 果 糖
3 - 磷 酸 甘 油 醛 2 磷 酸 二 羟 丙 酮
3
3-磷酸甘油酸磷酸
3-磷 酸 甘 油 酸
4
磷 酸 烯 醇 式 丙 酮 酸 2-磷 酸 甘 油 酸
.
糖酵解:1分子葡萄糖 2分子丙酮 酸,共消耗了2个ATP,产生了4 个 ATP,实际上净生成了2个ATP,同时 产生2个NADH
磷酸乙酰转移酶ADP ATP
CH3COOH
O CH3CCH2COOH
OH CH3CHCH2COOH CH3CH2CH2COOH
.
二、糖酵解的调节
糖酵解代谢途径的调节主要是通过各种 变构剂对三个关键酶进行变构调节 不可逆
1. 己糖激酶或葡萄糖激酶: 葡萄糖激酶是肝脏调节葡萄糖吸收的 主要的关键酶。
.
.
前奏 a
CH2OH
H
OH
OH H
OH H
O OH
CH2OH
H
OH
OH H
CH2OH
H
OH
OH H
O H OH
O H OH
CH2OH
H
OH
OH H
OH
OP
H OH
CH2OH
H
OH
OH H
CH2OH
H
OH
OH H
OH
O
H OH
O H OH
.
细胞内糖 原在磷酸 化酶和脱 枝酶催化 下形成 1-磷酸 葡萄糖
M
2
g
+
烯醇化酶
O
COH
CH O PO 3H 2 CH 2O H 2-磷 酸 甘 油 酸
生物化学试题及答案糖

一、名词解释1.糖酵解:缺氧情况下,葡萄糖分解生成乳酸的过程称之为糖酵解。
2.糖的有氧氧化:葡萄糖在有氧条件下彻底氧化生成CO2和H2O的反应过程。
3.磷酸戊糖途径:6-磷酸葡萄糖经氧化反应和一系列基团转移反应,生成CO2、NADPH、磷酸核糖、6-磷酸果糖和3-磷酸甘油醛而进入糖酵解途径。
4.糖异生:由非糖物质乳酸、甘油、氨基酸等转变为葡萄糖或糖原的过程。
5.糖原的合成与分解:由单糖合成糖原的过程称为糖原的合成。
由糖原分解为1-磷酸葡萄糖、6-磷酸葡萄糖、最后为葡萄糖的过程。
6.三羧酸循环:由草酰乙酸和乙酰CoA缩合成柠檬酸开始,(经4次脱氢、2次脱羧、1次底物水平磷酸化,共生成12分子ATP)再生成草酰乙酸的循环反应7.巴斯德效应:有氧氧化抑制糖酵解的现象产物巴斯德效应17.糖尿病:由于胰岛素的绝对或相对不足引起血糖升高伴有糖尿的一种代谢性疾病,称为糖尿病。
9.乳酸循环:肌肉收缩时经酵解产生乳酸,通过血液运输至肝,在肝脏异生成葡萄糖进入血液,又可被肌肉摄取利用称为乳酸循环。
10.三碳途径:葡萄糖先分解成丙酮酸、乳酸等三碳化合物,再运往肝脏,在肝脏异生为糖原称为三碳途径或称合成糖原的简接途径20.底物循环:在体内代谢过程中由催化单方向反应的酶,催化两个底物互变的循环称底物循环。
11.糖原累积症:由于先天性缺乏与糖原代谢有关的酶类,使体内某些器官、组织中大量糖原堆积而引起的一类遗传性疾病,称糖原累积症。
13.血糖:血液中的葡萄糖称为血糖,其正常值为3.89~6.11mmol / L。
12.糖酵解途径:葡萄糖分解生成丙酮酸的过程称之为糖酵解途径。
是有氧氧化和糖酵解共有的过程。
二、填空题21.葡萄糖在体内主要分解代谢途径有糖酵解、有氧氧化和磷酸戊糖途径。
22.糖酵解反应的进行亚细胞定位是在胞浆,最终产物为乳酸。
24.肝糖原酵解的关键酶分别是磷酸化酶、6-磷酸果糖激酶-1和丙酮酸激酶。
26.1分子葡萄糖经糖酵解生成 4 分子ATP,净生成 2 分子ATP,其主要生理意义在于迅速提供能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 2-磷酸甘油酸脱水生成磷酸烯醇丙酮酸
8
8
一、糖的无氧氧化
9.磷酸烯醇丙酮酸转变成丙酮酸
10.丙酮酸还原成乳酸
9
9
一、糖的无氧氧化
10
10
(四)
反应过程
(三)
限速酶Biblioteka (二)反应部位(一)
概念
二、糖的有氧氧化
三个阶段
丙酮酸脱氢酶复合物、柠 檬酸合酶、异柠檬酸脱氢酶、 α -酮戊二酸脱氢酶复合物
18
18
二、糖的有氧氧化
三羧酸循环的特点:
⑴三羧酸循环是机体主要的产能途径。1分子乙酰 辅酶A经过三羧酸循环共生成10分子ATP。
⑵三羧酸循环是单向反应体系。
⑶三羧酸循环必须有氧参加。
⑷三羧酸循环的中间产物会向其他物质转变,故
循环需要回补。
19
19
二、糖的有氧氧化
三羧酸循环的生理意义:
子ATP。
21
21
三、磷酸戊糖途径
糖不仅可以通过无氧氧化和有氧氧化产生能量, 在一些代谢活跃的组织中还可以产生重要的生理 活性物质核糖-5-磷酸和NADPH,这种途径称为 磷酸戊糖途径。
(一)反应部位 细胞质
(二)反应过程 第一阶段:氧化反应阶段22 ; 第二阶段:基团转移反应阶段。
22
三、戊糖磷酸途径
第二节 糖的分解代谢
糖分解代谢的类型
1
无氧氧化 (无氧条件,产能较少)
糖分解代谢
2
3
戊糖磷酸途径 (产生生理活性物质)
2
有氧氧化 (有氧条件,产能较多)
2
(四)
反应过程
(三)
限速酶
(二)
反应部位
(一)
概念
一、糖的无氧氧化
两个阶段
己糖激酶、磷酸果糖激 酶-1、丙酮酸激酶
细胞质
葡萄糖或糖原在无氧或 缺氧的情况下分解成乳酸 并释放少量能量的过程。
细胞质、线粒体
葡萄糖或糖原在有氧的条件 下彻底氧化分解成CO2和H2O 并释放出大量能量的过程。
11
11
反应过程
二、糖的有氧氧化
第一阶段
葡萄糖经酵解途径分解为 丙酮酸,发生于细胞质中
反应过程
第三阶段
乙酰辅酶A进入三羧酸循环 彻底氧化,生成CO2和H2O
12
第二阶段
丙酮酸由细胞质穿梭进入 线粒体,并氧化脱羧生成
⑴三羧酸循环是体内营养物质彻底氧化分解的共 同通路。
⑵三羧酸循环是体内物质代谢联系的枢纽。 ⑶三羧酸循环可为氧化磷酸化提供还原当量。 ⑷三羧酸循环为其他物质的合成提供原料。
20
20
二、糖的有氧氧化
(五)生理意义 糖的有氧氧化是机体获取能量的主要方式。 1分子葡萄糖通过有氧氧化可以净生成30或32分
1. 氧化反应阶段
23
23
三、戊糖磷酸途径
2. 基团转移反应阶段
24
24
三、磷酸戊糖途径
(三)生理意义 1. 生成核糖-5-磷酸 2. 生成NADPH,作为供氢体参与多种代谢反应
(四)限速酶
25
葡糖-6-磷酸脱氢酶
25
2.葡糖-6-磷酸异构为果糖-6-磷酸
5
5
一、糖的无氧氧化
3.果糖-6-磷酸磷酸化为果糖-1,6-双磷酸
4.果糖-1,6-双磷酸裂解成2分子的磷酸丙糖
6
6
一、糖的无氧氧化
5. 3-磷酸甘油醛氧化为1,3-双磷酸甘油酸
6. 1,3-双磷酸甘油酸脱磷酸生成3-磷酸甘油酸
7
7
一、糖的无氧氧化
14
14
二、糖的有氧氧化
⑵柠檬酸异构为异柠檬酸
⑶异柠檬酸氧化脱羧生成α-酮戊二酸
15
15
二、糖的有氧氧化
⑷α-酮戊二酸氧化脱羧生成琥珀酰辅酶A
⑸琥珀酰辅酶A生成琥珀酸
16
16
二、糖的有氧氧化
⑹琥珀酸脱氢生成延胡索酸
⑺延胡索酸加水生成苹果酸
17
17
二、糖的有氧氧化
⑻苹果酸脱氢生成草酰乙酸
乙酰辅酶A
12
二、糖的有氧氧化
1. 第一阶段:葡萄糖生成丙酮酸(同糖酵解) 2. 第二阶段:丙酮酸进入线粒体氧化脱羧生成乙
酰辅酶A
丙酮酸脱氢酶复合物
13
包括三种酶和五
种辅因子
13
二、糖的有氧氧化
3. 第三阶段:乙酰辅酶A彻底氧化成CO2和H2O ——三羧酸循环
⑴柠檬酸的生成
3
3
一、糖的无氧氧化
反应过程
糖的无氧氧化的反应过程可人为划分为两个阶段:
第二阶段:丙酮酸还原成乳酸
4
第一阶段:葡萄糖分解 成丙酮酸(酵解途径)
4
糖酵解亦称EMP pathway, 以纪念Embden,Meyerhof 和Parnas三位对此有突出贡 献的生物化学家。
一、糖的无氧氧化
1.葡萄糖磷酸化为葡糖-6-磷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