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两篇复习课件
合集下载
第17课《短文两篇——、爱莲说》复习课件(共27张PPT)2022—2023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5 . 远 香远益清
远:_形__容__词___作__动__词__,___远__播__。
古今异义词
6. 馨 惟吾德馨 古义:__德__行__美__好____;今义:__馨__香__,__温___馨。 7. 形 无案牍之劳形 古义:_形__体__,__躯___体__;今义:___形___状__。___ 8. 鲜 陶后鲜有闻 古义:__少__________;今义:____新__鲜__。___
重点句子翻译
翻译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我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2.何陋之有?
宾语前置:有何陋? 有什么简陋的呢?
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说说笑笑的都是博学的人,来来往往的没有无学问的人。
4.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没有嘈杂的音乐声使(我的)耳朵受到扰乱,没有官府的公事文书使(我
4.刘禹锡和颜回一居“陋室”,一在“陋巷”,对此,他们的态度如何?体 现了他们怎样的精神品质? ____刘__禹_锡__:__陋__室__不_陋__;__颜__回_:__不__改__其__乐_。__安__贫__乐__道_。_______。
反馈练习2:
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 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牍劳形。
角度 居住环境 交往人物 生活情趣
特点 清幽宁静 高雅博学 闲适恬淡
陋室陋否? 陋 室 不 陋
2.《爱莲说》从哪些角度描写莲的?莲有怎样特点?和君子有何相似处?
第13课《短文两篇》课件(共36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3、学习《不求甚解》的写法,对下列成语进行辩证分析, 运用求异思维,口述新的立意。
①“见风使舵”新解 ②“班门弄斧”辩 ③“滥竽充数”辩
《培根随笔》摘抄
“幸运中并非没有诸多的忧虑与灾祸,而厄运中也不乏种种的慰藉与希望。”说明在
幸运中的人不能得意忘形,说不定下一秒钟就有灾难;在厄运中的人不能灰心丧气,或
所以,读书广,才能广泛的得到效益,兼容并蓄,融会贯通,独具一格!
尽早把阅读当作一件人生大事 余秋雨
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想摆脱平庸。一个人如果在青年时期就开始平庸,那么今后要摆脱平 庸就十分困难。
何谓平庸?平庸是一种被动而又功利的谋生态度。平庸者什么也不缺少,只是无感于外 部世界的精彩,人类历史的厚重,终极道义的神圣,生命涵义的丰富。而他们失去的这一切, 光凭一个人有限的人生经历是无法获得的,因此平庸的队伍总是相当庞大。黄山谷说过: “人胸中久不用古今浇灌,则尘俗生其间。照镜觉面目可憎,对人亦语言无味。”这就是平 庸的写照。黄山谷认为要摆脱平庸,就要“用古今浇灌”。
(第一层次)读书的几种目的
• 怡情 • 傅彩 • 长才
说说同学们什么时候读书为了怡情的愉快体验?
多读书,不但口才好,而且写作时文采也会 特别好,有这种体验吗?
读书真的能长才吗?为什么这世上还有很多书
呆子?看看作者是如何进行道理论证的!
(第二层次)各种各样的读书方法
说说你自己最为得意的读书方法!!!
短文两篇
谈读书
不求甚解
预习检查
怡( yí )情 统筹(chóu) 藻(zǎo)饰
狡黠( xiá ) 诘(jié)难
要诀( jué )
蒸馏( liú ) 劝诫( jiè) 滞( zhì)碍
吹毛求疵( cī ) 豁( huò )然贯通
①“见风使舵”新解 ②“班门弄斧”辩 ③“滥竽充数”辩
《培根随笔》摘抄
“幸运中并非没有诸多的忧虑与灾祸,而厄运中也不乏种种的慰藉与希望。”说明在
幸运中的人不能得意忘形,说不定下一秒钟就有灾难;在厄运中的人不能灰心丧气,或
所以,读书广,才能广泛的得到效益,兼容并蓄,融会贯通,独具一格!
尽早把阅读当作一件人生大事 余秋雨
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想摆脱平庸。一个人如果在青年时期就开始平庸,那么今后要摆脱平 庸就十分困难。
何谓平庸?平庸是一种被动而又功利的谋生态度。平庸者什么也不缺少,只是无感于外 部世界的精彩,人类历史的厚重,终极道义的神圣,生命涵义的丰富。而他们失去的这一切, 光凭一个人有限的人生经历是无法获得的,因此平庸的队伍总是相当庞大。黄山谷说过: “人胸中久不用古今浇灌,则尘俗生其间。照镜觉面目可憎,对人亦语言无味。”这就是平 庸的写照。黄山谷认为要摆脱平庸,就要“用古今浇灌”。
(第一层次)读书的几种目的
• 怡情 • 傅彩 • 长才
说说同学们什么时候读书为了怡情的愉快体验?
多读书,不但口才好,而且写作时文采也会 特别好,有这种体验吗?
读书真的能长才吗?为什么这世上还有很多书
呆子?看看作者是如何进行道理论证的!
(第二层次)各种各样的读书方法
说说你自己最为得意的读书方法!!!
短文两篇
谈读书
不求甚解
预习检查
怡( yí )情 统筹(chóu) 藻(zǎo)饰
狡黠( xiá ) 诘(jié)难
要诀( jué )
蒸馏( liú ) 劝诫( jiè) 滞( zhì)碍
吹毛求疵( cī ) 豁( huò )然贯通
《短文二篇》(答谢中书书 记承天寺夜游)复习pptx课件

消散
tuí
坠落 指人间
共同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都
交相辉映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四季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潜游在水中的鱼
实是/欲界之仙都。
神仙生活的美好世界,或指天堂
自/康乐/以来,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yù 欣赏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 同赞叹的啊。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 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 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长存。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 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 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 人间的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 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比较两篇短文在句式、节奏、用词等方面的不同之 处。
骈文这,两魏篇晋短以文来在产行生文风的格一上种有文很大不同。陶弘景是南北朝时期人,《答 体主,要谢又特中称 点书骈 是书俪 以》文 四带、 六有四句骈文六式的文为特。主点其,,多用四字句构成对偶,句式整齐,节奏 讲究感对较仗强,;因间句用式散两句,两参相差对错,落,于整齐中有变化。多用寻常词汇,浅 犹如显两易马懂并,驾但齐为驱了,形式故的称整为齐骈,选词用字颇多斟酌。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 康乐:谢灵运。他好游水、善营园林,容貌出众、可至高位而多次归隐田
园。他是 六朝文人心目中“雅好自然”的典范,他还长于赋诗,堪称山水 诗的宗匠。
表达了沉醉山水的愉悦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闲适自得之情。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记承天寺夜游
北宋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
短文两篇复习课件

3.作者描写的景物有什么特征?
答:作者描写的景物非常秀美,山高水净,绚烂多 彩,充满无穷生机。
山水相映之美 色彩配合之美 晨昏变化之美 动静相衬之美
4.分析“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 跃。”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答: “乱”字写出了猿鸟鸣的状态,突出了猿鸟之多; “竞”字写出了鱼儿跃的情态,争相跳跃,静中有 动,写出了山林中热闹欢乐的气氛。
夜色中登上华子冈,见辋水泛起涟漪,水波或上或下,水中 的 月影也随同上下。那寒山中远远的灯火,火光忽明忽暗在林外看 得很清楚。深巷中狗的叫声像豹一样。村子里传来舂米声,又与 稀疏的钟声相互交错。这时, 我独坐在那里,跟来的僮仆已入睡, 多想从前你与我搀着手吟诵诗歌,在狭窄的小路上漫步,临近那 清澈流水的情景。
竞:争相
(4)古来共谈
共:共同
(5)实是欲界之仙都 实:实在
欲界:人间
★文言虚词
1、山川之美
结构助词“的”
2、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的人
山 川 之 美, 古 来 共 谈。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赞叹的啊。
高 峰 入 云, 清 流 见 底。
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两 岸 石 壁, 五 色 交 辉。
14.示例:①夕阳要落山了,潜游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②如果 你不是这样天性清新高雅的人,我哪能用这不打紧的事务(游山玩 水的闲事)相邀呢?
15.示例:“猿鸟乱鸣”使景色灵动,充满生机活力;“吠声如 豹”以动写静,衬托了冬夜的空旷寂静。
16.示例:甲文和朋友分享对山川之美的热爱和隐逸情怀;乙文 邀请朋友来山中同游,委婉希望他淡泊名利,回归自然。
等到了春天,草木蔓延生长,春天的山景更可观赏,轻捷的 鲦鱼跃出水面,白色的鸥鸟张开翅膀,晨露打湿了青草地,麦田 里雉鸟在清晨呜叫,这些景色离现在不远了,(您)能和我一起 游玩吗?如果你天性不是与众不同的话,难道我能把邀请你当作闲 事吗?而这当中有很深的旨趣啊!
部编八年级上册文言文复习之《短文两篇》(共14张PPT)

部编八年级语文(yǔwén)上册
第三(dì sān)单元复习
文言文部分(bù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fen)之《短文两篇》
第一页,共14页。
短文(duǎn wén)两篇
一、解释句中加点的字
五色交辉 交相辉四时(sìshí)俱备
晓雾将歇 映消(散jiā夕o 日欲颓
沉鳞竞跃 月色入户
xyiìān争ng门相g) 与念h其无uī 奇与者为乐
4、仔细体会以上两篇作品的诗情文意,谈谈你对“人有悲
欢离合(bēi huān lí hé),月有阴情圆缺,此事古难全”一句
山岩上有几十个像巨人(jùrén)的脚印,就是人们所说的佛迹。
遂至承天寺
相与步于中庭
于是,就
盖竹柏影也
但少闲人
大概是
全,都 坠落
这里指欣赏
考虑,想到
共同,一起 只是
第二页,共14页。
二、翻译句子,要求准确通顺。 1、山山川川景色之的美美,丽,古自来古共以来谈就。是文人雅士共同(gòngtóng)欣
赏赞叹的。
2、清 快晓晨要的落雾薄山将雾的将时歇要候,消,散潜猿游(x鸟在iā水乱o中sà鸣的n鱼);的儿时夕争候相日,跳传欲出来水颓猿面、,。鸟沉此起鳞彼竞伏的跃鸣。叫声;夕阳
)B
第四页,共14页。
五、阅读课文并按要求回答问题——《答谢中书书》。 ①统领全文的语句是 “山川(shān chuān)之美, ,全文围绕着一个 “晨词昏句美变 是化“ ”字之展美开、。动共静写古相了来衬共山 映之谈水 衬美”之(sh美ā等nsh。uǐ其) 中、写晨色彩昏搭变配化之之” 美美、的 ②“高峰入晓云雾,将清歇流,见猿底鸟”乱以鸣;夕日欲颓,沉鳞两竞种跃视。角,写
• 答:(从写景视角的变换,动静变化(biànhuà),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 的运用,抓住景物特点描写,以景传情等方面谈)本文写景,先仰视“高 峰入云”,后俯视“清流见底”再平视石壁。把握了景物特征,描摹山 水情态,使人目随笔转,情偕意迁,传达出作者与自然有机融合的愉悦, 体现了热爱自然,归隐林泉的志趣。
第三(dì sān)单元复习
文言文部分(bù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fen)之《短文两篇》
第一页,共14页。
短文(duǎn wén)两篇
一、解释句中加点的字
五色交辉 交相辉四时(sìshí)俱备
晓雾将歇 映消(散jiā夕o 日欲颓
沉鳞竞跃 月色入户
xyiìān争ng门相g) 与念h其无uī 奇与者为乐
4、仔细体会以上两篇作品的诗情文意,谈谈你对“人有悲
欢离合(bēi huān lí hé),月有阴情圆缺,此事古难全”一句
山岩上有几十个像巨人(jùrén)的脚印,就是人们所说的佛迹。
遂至承天寺
相与步于中庭
于是,就
盖竹柏影也
但少闲人
大概是
全,都 坠落
这里指欣赏
考虑,想到
共同,一起 只是
第二页,共14页。
二、翻译句子,要求准确通顺。 1、山山川川景色之的美美,丽,古自来古共以来谈就。是文人雅士共同(gòngtóng)欣
赏赞叹的。
2、清 快晓晨要的落雾薄山将雾的将时歇要候,消,散潜猿游(x鸟在iā水乱o中sà鸣的n鱼);的儿时夕争候相日,跳传欲出来水颓猿面、,。鸟沉此起鳞彼竞伏的跃鸣。叫声;夕阳
)B
第四页,共14页。
五、阅读课文并按要求回答问题——《答谢中书书》。 ①统领全文的语句是 “山川(shān chuān)之美, ,全文围绕着一个 “晨词昏句美变 是化“ ”字之展美开、。动共静写古相了来衬共山 映之谈水 衬美”之(sh美ā等nsh。uǐ其) 中、写晨色彩昏搭变配化之之” 美美、的 ②“高峰入晓云雾,将清歇流,见猿底鸟”乱以鸣;夕日欲颓,沉鳞两竞种跃视。角,写
• 答:(从写景视角的变换,动静变化(biànhuà),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 的运用,抓住景物特点描写,以景传情等方面谈)本文写景,先仰视“高 峰入云”,后俯视“清流见底”再平视石壁。把握了景物特征,描摹山 水情态,使人目随笔转,情偕意迁,传达出作者与自然有机融合的愉悦, 体现了热爱自然,归隐林泉的志趣。
第17课 《短文两篇》课件(共16张PPT) 七年级语文下册课件

短文两篇
(《陋室铭》《爱莲说》)
• 学习要点 • 1.能理解文意及内容。 • 2.品读语言,理解作者志趣及写作手法。 • 3.感受君子之风,陶冶情操,净化心灵。
第一课时
一、检测预习,把握学情 • 1.大家阅读《陋室铭》与《爱莲说》,思考
两篇文章在句式和语言风格上有什么不同 (生齐读)。谁来说一说?
明确:他平时不贪钱财,一身正气。他就是一个君 子。作者写莲是为了表达像莲一样拥有君子品质, 做一个君子。
4.完成表格,了解托物言志的手法。
《爱莲说》
找观点,感情怀
予独爱莲。莲,花之君子者 也。
品语言,知特点 描写莲的语句及莲的特点
赏品质,悟志向 君子品质 析手法,明技巧 托物言志衬托
《陋室铭》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明确:第一个句子在“爱”字的后面停 顿,第二个句子在“无”字的后面停顿。
二、依据学情,先教《爱莲说》
(一)找观点,感情怀。
1.题目中的哪个字最能表达作者的感情? 2.题目中的“爱”字与文中的哪一个句子相 对应?
3.作者对莲爱到了怎样的程度?从哪里 发现的?
(二)品语言,悟志向
1.周敦颐对莲情有独钟,莲究竟有什么特殊之处呢? 2.这是课文中描写莲的部分句子。我们能否提炼一 下,莲究竟有什么特殊之处? 3.周敦颐为什么会把莲和君子作了联想呢?
布置作业
• 1.背诵并默写课文。 • 2.阅读《兰之味》《芙蕖》两文,完成文后任务。
板书设计
爱莲说 周敦颐 • 菊花正衬莲花 菊花——隐士——陶后鲜有闻 • 牡丹反衬莲花 牡丹——富贵人——宜乎众矣 • 莲花——君子——同予者何入
第二课时
学习要点: 1.积累文言词语,了解 “铭”这种文学体裁。 2.反复朗读以至成诵,了解“托物言志”的手法, 体会语言特色。 3.感受并理解作者高洁的品质、安贫乐道的情操。 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陋室铭》《爱莲说》)
• 学习要点 • 1.能理解文意及内容。 • 2.品读语言,理解作者志趣及写作手法。 • 3.感受君子之风,陶冶情操,净化心灵。
第一课时
一、检测预习,把握学情 • 1.大家阅读《陋室铭》与《爱莲说》,思考
两篇文章在句式和语言风格上有什么不同 (生齐读)。谁来说一说?
明确:他平时不贪钱财,一身正气。他就是一个君 子。作者写莲是为了表达像莲一样拥有君子品质, 做一个君子。
4.完成表格,了解托物言志的手法。
《爱莲说》
找观点,感情怀
予独爱莲。莲,花之君子者 也。
品语言,知特点 描写莲的语句及莲的特点
赏品质,悟志向 君子品质 析手法,明技巧 托物言志衬托
《陋室铭》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明确:第一个句子在“爱”字的后面停 顿,第二个句子在“无”字的后面停顿。
二、依据学情,先教《爱莲说》
(一)找观点,感情怀。
1.题目中的哪个字最能表达作者的感情? 2.题目中的“爱”字与文中的哪一个句子相 对应?
3.作者对莲爱到了怎样的程度?从哪里 发现的?
(二)品语言,悟志向
1.周敦颐对莲情有独钟,莲究竟有什么特殊之处呢? 2.这是课文中描写莲的部分句子。我们能否提炼一 下,莲究竟有什么特殊之处? 3.周敦颐为什么会把莲和君子作了联想呢?
布置作业
• 1.背诵并默写课文。 • 2.阅读《兰之味》《芙蕖》两文,完成文后任务。
板书设计
爱莲说 周敦颐 • 菊花正衬莲花 菊花——隐士——陶后鲜有闻 • 牡丹反衬莲花 牡丹——富贵人——宜乎众矣 • 莲花——君子——同予者何入
第二课时
学习要点: 1.积累文言词语,了解 “铭”这种文学体裁。 2.反复朗读以至成诵,了解“托物言志”的手法, 体会语言特色。 3.感受并理解作者高洁的品质、安贫乐道的情操。 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八上-第10课《短文两篇》(课件)PPT课件(2024版)

了解张怀民
展示自学成果
遂 寝 藻 荇
qǐn
zăo
suì
xìng
掌握字音
质疑问难
说说你有什么疑问?其他小组的同学或者进行回答,或者补充答案、修改答案。不能解决的问题,努力在后面的学习中寻找答案哟!
同学们,苏轼的这篇小品文描写了怎样的内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感悟呢?我们首先聆听课文录音,在美文经典中感受一千多年前苏轼的人生感悟。
译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脱了衣服,打算睡觉,这时月光照进门里,(十分美好),我高兴地起来走到户外。
读懂文章内容
1
原文: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译文:想到没有人与我同乐,于是到承天寺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还没有睡觉,(于是)我们一起在庭院中散步。
读懂文章内容
短文两篇
2017部编版 八年级上册
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有着美不胜收的山水资源。无数的文人用心灵观察、体悟自然风物之美,发现独到的审美趣味,也有许多雅士寄情山水,排遣人生的种种苦闷与无奈,由此产生了一批模山范水、体察自然之趣的诗文。
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学习《短文两篇》,与文人雅士一起欣赏山水之美,体悟人生况味。板书课题《短文两篇》。
展示自学成果
同学们,课前你自主学会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疑问呢?现在,请大家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展示你们的自主学习成果吧!一个小组展示一个知识点,其他小组根据展示情况进行补充或纠正。
简介作者 陶弘景(456—536年),字通明,号华阳居士,南朝齐、梁时期的道教思想家和医药家。仕齐时,拜为宣都王侍读,左卫殿中将军。入梁,隐居茅山华阳洞。梁武帝礼聘不出,“国家每有吉凶征讨大事,无不前以咨询,月中常有数信,时人谓为‘山中宰相’”。留有《陶隐居集》。
第17课《短文两篇》课件(共57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助词,用于主谓之间, 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沾染(污秽)。
通
外直, 不蔓不枝,香远
指莲的柄中间贯 指莲的柄外部
通。
笔直。
名词作动词,生 藤蔓,生枝茎。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竖立。
靠近赏玩。亵, 亲近而不庄重。
水波。
清涟而不 妖,中
过分艳丽。
益 清,亭亭净植,
更加。
耸立的样子。
【译文】我只喜爱莲花,(从)污泥里生长出来 却不受沾染;它经过清水洗涤,但不(显得)妖艳; (它的柄)内部贯通,外部笔直,不横生藤蔓,不旁 生枝茎;香气远闻更加清芬;它洁净地挺立在那里, 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靠近赏玩(它)啊。
陋
室 铭
陋室不陋
山水
陋室
比喻起兴
仙龙
德馨
安 贫
乐
环境优美(清幽雅致)
道
托物言志
交友高雅(高雅脱俗)
高
洁
生活情趣(雅致恬淡)
傲 岸
引古贤以自况 反诘点题
爱 莲 说
文体知识
说,古代的一种议论性文体。大多
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 感想,写法上不拘一格,行文崇尚自由 活泼,有波澜起伏,篇幅一般不长,跟 现代杂文颇为相似。
整体感知
爱莲说
周敦颐(yí)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
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
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 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温馨提示:自主思考——互助交流(学友说 给师傅听,师傅纠正补充)
第五步 谈收获
这节课我学会了…… 我想对我的师傅/学友说………. 我的学友表现……….
温馨提示:可从知识、学习方法、 学习态度等角度回答
余忆年少时,住西湖。每至夏日,临 湖赏荷,便欣然忘食。一日,偕数友, 观荷于湖边亭中。兴正浓,忽有大雨倾 盆而至,湖中荷花尽作飘摇之态。少时, 雨过天晴,波澜不惊,湖天一色。荷花 为雨所洗,鲜妍明媚,袅娜多姿,清丽 雅致,实为花中仙子也。李太白诗云“清 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余以为妙绝。 2、 读文赏荷: (1)赏荷,可观其形美。文段描绘雨中荷 花的语句是“ ________ ”,描绘雨后荷 花的语句是“ _______________ ”。(用 原文填空)
复习
短文两篇
《陋室铭》《爱莲说》
第一步 巩固基础
环节1 师友检查
1、背诵课文,掌握易错字 2、掌握重点词语解释和翻译
自主复习——互助检查 温馨提示:学友说给师傅听,师傅
强调易出错地方。
环节2 教师指导
• • • • • 一、按原文填空 1、斯是陋室,( ) 2、 ( ),草色入青帘。 3、无丝竹之乱耳,( ) 4、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
二、先解释红色词语,然后翻译句子
• • • •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3、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4、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5、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 可亵玩焉。 温馨提示:自主思考——学友说给师傅 听——师傅补充强调
• 归类并积累文言文的特殊用法 词类活用
正强调
• 温馨提示:学友自主完成,师傅纠
• 5、有一句诗说:“时人莫小池水浅,浅处无 妨有卧龙。”《陋室铭》中与这句诗意思相近 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爱莲说》中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 思相反的一句பைடு நூலக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陋室铭》中运用比兴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描写“陋室” 环境雅致的语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主人“交往之 雅”的语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译词:联想有无学过同词或类似词。 译句:逐字直译,若不通则意译。 内容理解:一定要从原文中找答案,“言之有理”。
环节2 师友练习 1、翻译红线句子 一日,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 余以为妙绝。 2、 读文赏荷: (1)赏荷,可观其形美。文段描绘雨中荷花的 语句是“ ________ ”,描绘雨后荷花的语句 是“ _______________ ”。(用原文填空) (2)赏荷,可品其神美。课文称莲为“花之君 子”,文段赞荷为“花中仙子”。你更喜欢哪一 种赞誉之辞?请联系文段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温馨提示:自主思考——互助交流(学友说给 师傅听,师傅纠正补充)
(2)赏荷,可品其神美。课文称莲为“花之君子”, 文段赞荷为“花中仙子”。你更喜欢哪一种赞誉 之辞?请联系文段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示例1:我喜欢称莲为“花之君子”,因为莲 具有“出淤泥而不染”的特点,这与君子不同流合 污、不随波逐流的品质相通…. 示例2:我喜欢称莲为“花之君子”。因为莲具有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特点,这与君子特立独行, 正直不苟,豁达大度的品质是相通的…… 示例3:我喜欢称荷为“花中仙子”。因为被雨 洗涤过的荷花,更显得鲜妍明媚、清新脱俗,如仙 子般美丽动人……
特殊句式 一词多义
有仙则名 不蔓不枝 案牍劳形 苔痕上阶绿
何陋之有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水陆草木之花 无丝竹之乱耳
具答之
第二步 阅读探究
环节1 师友探究
1、两文分别借助“陋室”、“莲花”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品质?
2、《爱莲说》中作者以莲为歌颂对 象,却多次写菊和牡丹,有何用意?
温馨提示:自主思考——互助交流
学友说给师傅听,师傅纠正补充。
环节2 探究释疑
托物言志:以物为喻,委婉含蓄地 表达自己的志向及人生态度。
衬托:用类似或相反的事物来衬托 主要事物,从而突出主要事物的特 点。
第三步 互助释疑
• 环节1 师友解惑 • 师友交流,有无疑问 • 环节2 师生释疑
第四步
拓展提高
余忆年少时,住西湖。每至夏日,临 湖赏荷,便欣然忘食。一日,偕数友,观 荷于湖边亭中。兴正浓,忽有大雨倾盆而 至,湖中荷花尽作飘摇之态。少时,雨过 天晴,波澜不惊,湖天一色。荷花为雨所 洗,鲜妍明媚,袅娜多姿,清丽雅致,实 为花中仙子也。李太白诗云“清水出芙蓉, 天然去雕饰”,余以为妙绝。 环节1:方法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