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謇教育思想的时代意义22

合集下载

张謇“注重实践”的师范教育思想探析

张謇“注重实践”的师范教育思想探析

张謇“注重实践”的师范教育思想探析摘要:张謇,中国近代著名的实业家和教育家。

在兴办师范教育的过程中,张謇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师范教育思想,其中“注重实践”的师范教育思想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及现实意义,尤其是在实践教学的定位、课程体系设置、教师教育模式及实践教学的监督与管理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张謇;师范教育思想;启示张謇是我国近代著名的实业家和教育家。

在清末民族危亡时期,张謇“在‘欲国之强,当先教育’、‘欲兴教育,必先兴实业’的思想指导下,走上办实业、兴教育、求自强的道路”…”。

他在大力发展实业的同时,建立了包括师范学校、中小学、职业学校在内的一系列教育机构,为清末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1902年,张謇创办了我国近代第一所民办师范学校——通州师范学校。

“设立师范学校培养师资来普及国民教育、增强国力和振兴民族的‘教育救国’思想,是张謇倡议与兴办师范教育的内在动机”。

在创办师范教育的过程中,张謇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师范教育思想体系,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及现实意义。

一、张謇的思想与实践1.张謇的思想“中国近代的师范教育,是近代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产物,它伴随中国近代新教育的产生和发展拉开序幕。

中国那时不具备普及教育的条件,之所以创办师范教育,主要是想借此振兴教育,达到挽救国家民族危亡之目的”。

在这样的背景下,师范教育体系逐渐被建立起来,并逐渐趋向完善。

也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张謇逐渐形成了其独特的师范教育思想。

教育之目的在培养人才,而培养人才的前提是有“教人之材”。

张謇充分认识到师资在办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因此大力提倡并兴办师范教育。

他认为,教师作为一种专门职业,更应强调其实际的教学技能,要能够胜任教书育人的任务,因此师范教育在培养教师时必须对教师的实践能力进行系统的训练。

在张謇丰富的师范教育思想中,他尤其重视师范生的教育实习,并通过一系列措施为师范生的教育实习创造条件,并为此建立了一套详细的从实习准备到实习考评的实践流程。

张謇教育思想对新时代教育发展的启示

张謇教育思想对新时代教育发展的启示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索”(2017NXY24);苏派教育研究中心课题。
作者简介:蔡华健,南京晓庄学院教务处助理研究员,硕士,主要研究方向:教师教育。
① ②
蔡继乐,于珍:《主要矛盾转化教育如何适应》,《中国教育报》2017 年 10 月 23 日。 蔡华健,曹慧英:《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卓越教师培养中的时代价值》,《教育评论》2016 年第 6 期,第 162 页。
关键词:新时代;张謇教育思想;教育现代化;价值追寻
中图分类号:G40 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 7902 2018 03 0069 05
一、研究的缘起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随着我国 社会主要矛盾发生重大变化,教育领域主要矛盾突出表现为人民群众接受更好教育的需要与教育发展不均 衡不充分的矛盾。①“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并将“建设教育强 国”上升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这一战略高度,成为新时代中国教育发展战略目标的精髓。如 何抓住主要矛盾变化,主动回应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更高期待,更好实现教育现代化,并使中国教育走近世界 舞台中心,讲好中国教育故事、提出中国教育方案、贡献中国教育智慧,是新时代教育界研究的重点。
— 69 —
学校,到其去世时累计创办或参与创办各级各类学校数百所,几乎囊括了当时所有的教育门类,构建了从幼 儿园到大学,经职业教育到社会教育,由特殊教育到慈善教育的完整的现代教育体系。张謇先生以其独树一 帜的行动,为中国教育的现代转型作了艰辛探索,不仅发端了南通教育、江苏教育的近代辉煌,更成为中国教 育现代化的先驱者之一。①
第 2018 年3 期5 月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张謇精神 爱国主义职业教育理念

张謇精神 爱国主义职业教育理念

张謇精神爱国主义职业教育理念摘要:一、张謇简介及生平事迹二、张謇的爱国主义精神体现三、张謇职业教育理念的内涵与特点四、张謇精神在当代的启示与应用正文:在我国近现代史上,有一位杰出的政治家、教育家、企业家,他就是张謇。

张謇(1853-1927),字季直,江苏通州人,他是清末民初我国改革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一生致力于国家的政治、经济、教育等领域的改革与发展,为我国的近代化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张謇的爱国主义精神体现在他投身于民族振兴、国家富强的伟大事业中。

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我国正面临内忧外患的困境,张謇坚决主张发展民族经济,提高国家综合实力。

他倡导“实业救国”的理念,亲自创办了一系列企业,如大生纱厂、通州师范等,为我国的工业化进程培养了大批人才。

此外,他还积极参与政治改革,推动民主与教育的发展,表现出了高度的爱国主义情怀。

张謇职业教育理念的核心是“实用主义”。

他认为,教育应以培养实用人才为目的,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他的倡导下,我国的职业教育逐渐走上了体系化、科学化的道路。

张謇的职业教育理念具有以下特点:1.面向全体国民,强调普及教育。

张謇认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关键,应当让全体国民都有接受教育的机会。

他主张男女平等、废除科举制度,提倡实用学科,使教育更加贴近社会需求。

2.注重实践能力培养。

张謇强调,职业教育要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培养具备实际操作能力的技能型人才。

他创建的通州师范学堂等学校,都十分注重实践教学,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

3.倡导勤工俭学。

张謇认为,勤工俭学是培养实用人才的有效途径。

他鼓励学生在校期间参加生产劳动,以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同时减轻家庭经济负担。

4.强调道德教育。

张謇认为,职业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还要注重道德教育。

他主张“德育为先”,强调诚信、敬业、爱国等道德品质的培养。

张謇精神在当代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传承和发扬张謇精神:1.弘扬爱国主义。

当代青年要学习张謇的爱国主义精神,将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发展紧密相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张謇“知行并进”教育理念的历史价值

张謇“知行并进”教育理念的历史价值

张謇“知行并进”教育理念的历史价值作者:王飞来源:《博览群书·教育》2014年第07期摘要:“知行并进”是张謇在中国教育转型发展之初所提出的重要教育改革主张,分析其变革价值、传承价值、实践价值,有助于我们了解其产生的历史背景、过程和作用,全面深入地把握其精神实质,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之。

关键词:张謇;知行并进;历史价值“知行并进”是张謇核心的教育理念,面对百年前的教育精粹,我们从历史的视角剖析其存在的价值,有助于我们了解其产生的背景、过程和作用,更好地把握其精神实质,这是传承和弘扬这一宝贵遗产的重要议题。

一、“知行并进”教育思想的变革价值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在世界教育变革方兴未艾和职业教育蓬勃发展形势的推动下,中国科举教育制度的变革暗潮汹涌,新学呼之欲出。

教育实践的变革必须以思想和理念的变革为先导,张謇作为新教育的先行者和领全国风气之先的江苏新教育运动的翘楚,登高呐喊:“良知之学,重在知行并进。

居今之世,舍知行并进,尚安有所谓学务哉?”这一旗帜鲜明的主张,无疑吹响了教育变革的号角,它的意义在于:1.对科举教育制度进行坚决的否定。

科举教育制度在发展中其产生诸多弊端,例如,教育目的、内容和方法都以科举考试为归宿,追求学而优则仕,热衷于义理、词章和考据,束缚于八股文,理论清谈空疏、脱离实际等。

这一陈腐的教育制度与中国亟待培养工商业新型人才的内在要求极不适应,也与西方近代教育制度变革发展的趋势相背离。

因此,废除科举教育制度、兴办新学的主张此起彼伏。

1905年,存在1300多年的科举教育制度在中国寿终正寝。

张謇在此时鲜明地倡导知行并进的教育理念,就是与科举教育制度决裂,为开创新教育的崭新局面而摇旗呐喊。

2.对先期开展的教育探索和实践进行肯定。

在传统教育高压统治的缝隙中,虽然由教会、洋务派、维新派和清政府改革派推动的教育革新涌现出许多可喜的创新举措。

例如,开始注重面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专门人才,开设数、理、化、生物等科学课程,组织开展实验、实习等新型课程教学。

浅论张謇教育思想

浅论张謇教育思想
育 思 想 ,开 发 伟 大教 育 思想 的现 代 意 蕴 ,
办教育同国家富强 、 民族复兴紧密联系在 下 , 南通被打 造成 了“ 中国近代工 业第一 程 。 作 为 后 辈 教 育 者 , 当秉 承 其 光 辉 的 教

起。 张謇认为教育的灵魂 是爱 国主义教 城 ” 及“ 全国教育之乡” , 完 美诠 释 了其 “ 父
用张謇的话说 : “ 中国今 日国势衰 弱极矣 ,
为纺织学生的实 习场所。 此外 , 对农校 、 商 地、 半封建 时代 中华 民族精神的精华。先
生 是 中 国 教 育 改 革 实践 的一 面伟 大 旗 帜 ,
国望 亏 损 极 矣 。 ” 他毅 然走上 了“ 教 育 救 校 的学 生同样强 调教育 与实践相结合 的
家、 教育家 、 社会活 动家。张謇 极 力践行 “ 父教育 、 母实业 ” 的理念 , 这不 仅体现 在
生德智体全 面发展 的迫切要求 , 是学问知 年 入 学 儿 童 与 学 龄 儿 童 的 比例 为 3 2 %。
识 向素质能力转化 的必 由之路 。“ 学问兼 可 以说在 中国近代教 育史上真 正具有计 划性普及基础教育的首推张謇。 教育 是一
他一手创办的 3 7 0多所学校上 , 还体 现在 理论与阅历乃成 , 一面研究 , 一面践履 , 正
他先进的教育思想上。 当代 学者 卜 贵林评 求学问补不足之法” ,他认为真正的教育 切 的 基 础 , 基 础 教 育 是 基 础 的 基 础 。张 謇
价说 : “ 张 謇 在 中 国 教 育 发 展 史 上 是 一 位 是理论和实践相辅相成的教育 。 张春身体 普及教育 , 广开 民智 。最先认识到 “ 师范
远 学 生 不 超过 2 里, 缩 短 每 天 上 学 的路

张謇的职业教育思想及其现代意义

张謇的职业教育思想及其现代意义

【 bt c】 A roaetpeer’ i e ni c i aeuao , hn a vt m e e ee A s at r s u l l n er us p ne or n g o t n ctn Zag i d o s i sfo h vl o c r n o r fu n v a ol d i J n e e h ltt d —
【 yw rs Z agJ n oain dct ntog t moens n cne Ke od】 h n i ;vct a euai hu h ; dr i i ac a ol o gf i [ 中图分类号 ]G 1 7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 号]17 64—3 2 (0 8 0 29 2 0 )4—00 0 10— 3
维普资讯
20 年 8 08 月 第8 卷第 4期
廊坊师 范学 院学报 ( 自然科学 版)
Junl fL nfn eces o eeN tra Si c dt n o ra o aga gT ahr C U g( aun c neE io ) l e i
张謇是 我 国地 方 企业 家 兴 办 职 业 教 育 的先 驱 , 他立足 地方 , 江苏南 通创 办 职业 教育 , 提 出了丰 在 并 富的教 育 思 想 。他 所 办 的职 业 学 校 涵 盖 了农 、 、 工 商 、 戏剧 、 医、 警察 等方 面 , 当时整个 南通 地 区社 会 对 政治 、 济文化 等 事业 的发 展 起 到 了人 才 支 撑 的 作 经 用 。然 而职业 教 育在 现 代 社 会 中出现 了种 种 问题 ,
【 关键词 】 张謇 ; 业教育 思想 ; 职 现代意义
Z al Ja ’ Voain l d ct nT og t n t MoenS f a c h l in S ct a uai h u h dI dr i i ne g o E o a s c

张謇职业教育教学思想的主要内涵及当代意蕴

张謇职业教育教学思想的主要内涵及当代意蕴

张謇职业教育教学思想的主要内涵及当代意蕴
罗尧成;张露露
【期刊名称】《教育评论》
【年(卷),期】2024()1
【摘要】张謇作为中国近代职业教育的开拓者,具有远超出其所处时代的先进思想。

挽救民族危亡及振兴实业的责任使命,赴日考察的经历感悟,以及儒家优秀传统文化
的美德熏陶,推动张謇职业教育教学思想的诞生,并使之成为职业教育改革实践的积
极推动者。

他提出和推行的“学必期于用,用必适于地”的教学理念,“知行并进”
的教学方法,“以严为轨”的学生管理,以及“爱国爱学”的职业道德等教育思想,对我国当前的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实践仍闪烁着熠熠光芒,对我国当下的职业教育教学
改革具有重要启示。

【总页数】6页(P163-168)
【作者】罗尧成;张露露
【作者单位】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科研处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71
【相关文献】
1.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之探——评《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
理论、实践与创新》2.张謇职业教育思想对农业职业学校教学改革之启示3.蔡元培
职业教育思想及其当代意蕴4.张謇特殊教育思想与实践的当代意蕴5.张謇职业教育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张謇人格魅力的思想意蕴对当代年轻人的启示

张謇人格魅力的思想意蕴对当代年轻人的启示

张謇人格魅力的思想意蕴对当代年轻人的启示作者:裴丽来源:《牡丹》2017年第27期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张謇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实业家和教育家,其人格魅力的思想内涵极其丰富。

在政治伦理上,他主张爱国爱人并行;在教育上,他主张教育强国、教学精通、亲力亲为;在道德人格上,他主张大公无私的道德观;在家庭伦理上,他主张勤俭和睦的家庭观。

张謇丰富的思想理论及实践成为后人学习的楷模。

中国近代第一城——南通,因其而冠名。

张謇出生于晚晴时期,在那个经济、政治极其落后的时代,张謇以其独特的魅力享誉全国。

他亲力亲为,兴教育,办实业。

学界对他的研究主要在这两个方面,鲜少人研究他在实业和教育实践中所体现的人格魅力。

历史学家张开沅曾这样评价:张謇感动中国,他的人格魅力甚至比他的事业成就更加使中国感动。

人格是指人的性格、气质和能力等特征的总和,也指个人的道德品质和人作为权利、义务的主体的资格。

而人格魅力則指一个人在性格、气质、能力、道德品质等方面具有的很能吸引人的力量。

在性格上,张謇不贪恋官场,一心为民;在气质上,他能放下读书人的架子,弃官兴办实业;在个人能力上,南通之所以成为中国近代第一城,与他创办的一系列位列中国第一的历史足迹有密切的关系。

张謇具有为人民服务的高尚道德观,他将自己的一生融入到整个近代南通乃至整个近代中国的发展中。

其人格主要体现在政治伦理、教育、道德人格和家庭伦理上。

一、张謇人格魅力的思想意蕴(一)在政治伦理上,主张爱国爱人并行政治和伦理同属于上层建筑,二者具有密切的联系。

张謇的政治思想是非常明确的,其一生致力于“天地之大德曰生”,即要求爱国与爱人并行。

爱国体现在实业救国,爱人体现在教育救国,主张建立君主立宪的国家。

在艰苦地创办大生纺织厂的时候,张謇曾这样和友人说:“一切政治及学问最低的期望,要使大多数老百姓都能得到最低水平线的生活。

”可见张謇的志向在于为国家,为人民而奋斗。

张謇不热衷做官,他做官的思想渊源是为“自己志愿”,即儒生应尽的本分是逐步改善人民的温饱问题和生活条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张謇教育思想的时代意义
郑卫东
大江东去浪淘尽,留下的是不朽的业绩和创业者的永恒形象,“张謇在中国教育发展史上是一位极其伟大的开拓者,其业绩是继孔子之后的又一座丰碑。

”张謇的教育思想显得内涵丰富,气象阔大。

张謇创造了中国近代教育的许多奇迹,给中国现代教育留下了一笔丰赡的宝贵财富。

(《论张謇在中国教育发展史上的地位》,卜贵林)
为什么卜贵林先生对张謇有如此评,笔者认为,跟孔子一样,张謇的教育思想,深深根植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沃土中,“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他的教育思想是一颗“常青树”,会不断赋予我们新的时代意义。

研究与学习我校创办人张謇的教育思想,对我校建设高水平特色大学,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

那么,今天我们学习与研究张謇的教育思想,应注重于哪些方面?笔者概括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爱国
张謇呕心沥血,办实业,办教育,其主旨就是要使国家昌盛富强,学习张謇教育思想,我们可以感受到他的深深的爱国情,浓浓的爱国意。

突出爱国主义教育,以培养挽救危局、强国富民人才为根本目标,这是张謇教育思想最显著的特征。

张謇在兴办教育之初,就把培养学生的“国家思想,实业知识,武备精神”作为培养人才的目标。

在三者中,他认为国家思想又是最重要的。

其“实业救国”思想的提出,其前提条件也是爱国主义情节。

张謇的一切教育活动都是围绕救国兴国这个主题而展开的。

张謇在兴办“江苏水产学校”时,也为维护我国“海权”计,今天我们大力发展海洋学科,也必须从战略高度上加以重视。

我们在培养学生时,更应将爱国主义放在首位。

二、勤俭
张謇十分重视把学生培养成具有“艰苦自主”、“勤苦俭朴”创业精神的人才。

张謇指出:“俭何以是美德,俭之反对曰奢,奢则用不节,用不节则必多求于人,多求于人则人必不愿,则信用失而已亦病。

是奢之病,妨人而亦妨已,故俭为美德。

”张謇为其创办的纺织专门学校题写的校训也是“忠实不欺,力求精进”。

虽然,我校的校训“勤朴忠实”题写者尚在考证之中,但这四个字的却全部是张謇当时所创导的精神,也在他的各种题词或表述中出现,所以,笔者认为,我校的校训正是根据张謇的精神所题写的。

我校建设高水平特色大学,就是继续遵循张謇的教导,将勤俭办学的思想,用到新校区的建设之中,用到学校的管理之中,用到学生的教育养成中去。

三、进取
注重进取精神教育,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是张謇教育思想的又一个特征。

他曾指出:“大世界今日之竞争,农工商业之竞争也。

农工商业之竞争,学问之竞争,实践责任合群阅历能力之竞争,皆我学生应知应行之事也。

”我们今天培养学习,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进取精神,让他们毕业后能适应社会,能在社会的竞争中不断进取。

四、道德
张謇认为:“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是人类的最高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

他提出:“首重教育,次则学术”。

他认为:“大学分科则为社会高等到事业人才养成之备,帮德行必兼艺而重,而艺尤非德行不行。

”“学术不可不精,而道德尤不可不讲”。

这些年来,关于师德问题的报道越来越多,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从韩国的大学教授的学术造假,到我国某著名大学教授事件,到学校乱收费,小到教师个人“贪占”学生、“吃”学生、“拿”学生,在社会上造成了极为不好的影响。

学习张謇教育思想,作为大学教师,理应在弘扬和饯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方面走在社会前列,切实发挥好引领、示范和辐射作用。

五、技能
张謇提出:“要学习科学技术,注重实地练习”、“适应世界大势之潮流,顾及本国之势,要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

张謇特别强调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张謇办职业教育的目的非常明确:一是发展生产,提高技术,使生产人员能成为某生产部门的能手。

我校早期学生张闻天1917年从我校转入河海大学的前身河海工科学校就读,有一个现象值得史家研究:这两所学校都是张謇创办的培养技能专门学校,张闻天当时是否受张謇思想的影响?将张謇、张闻天及这两所学校联系在一起研究,也许能带来一些新的启示。

作为一所特色大学,我校应继续保持产学研结合的优势,将论文写祖国的江河湖泊上,为社会经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本文为作者在2007年11月4日在我校举办的“张謇教育思想研讨会”的发言稿,发表时作者作了一定修改。

我校创办人张謇先生嫡孙,全国政协常委、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副主任张绪武出席了本次研讨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