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应力计算书详细版本

合集下载

预应力张拉计算书

预应力张拉计算书

悬臂现浇梁预应力钢束伸长值计算书1、钢铰线标准强度:R y b=1860MpaΦs15.24钢线标准截面面积:Ap=140mm2钢铰线标准弹性模量:Ep =1.95×105Mpa2、钢绞线张拉控制应力:R y=0.75R y b=1395Mpa单股控制张拉力:P=R y×A p=1395×140=195300N(图纸设计为193900N)3、预应力钢绞线张拉时理论伸长值△LPp×L△L=A p×E p其中:L为预应力钢绞线长度(mm)Ep为弹性模量MpaAp为钢绞线截面面积mm2Pp为预应力钢绞线平均张拉力N4、平均张拉力Pp计算P×[1-e-(Kx+μθ)]Pp=kx+μθ其中:P为控制张拉力Nx为张拉端至计算截面的孔道长度mθ为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曲线孔道部分切线的夹角radk为孔道每米局部偏向对摩擦的影响系数μ为预应力钢绞线与孔道壁的磨擦系数5、根据规范管道内每一段初始值P始与末端值P终关系为P终=P始×e-(Kx+μθ)6、系数取值(通用图图纸给出)曲线部分K=0.0015、μ=0.257、ZX1钢绞线伸长值计算先以1/2钢绞线长度计算1/2的钢绞线伸长值,孔道内钢束长度为2851.1cm,工作长度为65cm分4段进行计算,第一段为:工作长度部分65cm195300×0.65伸长量△L = =0.00465m=4.7mm140×1.95×105第二段为:直线长度164.4cm,夹角为θ=0195300×[1-e-(0.0015×1.644+0.25×0)]平均张拉力P p= =195059.4N0.0015×1.644+0.25×0195059.4×1.644伸长量△L = =0.01175m=11.7mm140×1.95×105第三段为:曲线长度146.7cm,夹角θ=14.01°=0.24452初始张拉力为195300×e-(0.0015×1.644+0.25×0) =194819.0N194819.0×[1-e-(0.0015×1.467+0.25×0.24452)]平均张拉力P p= =188778.2N0.0015×1.467+0.25×0.24452188778.2×1.467伸长量△L = =0.01014m=10.1mm140×1.95×105同上第四段伸长量△L =166.9mm列表如下:综上得ZX1伸长值△L=(4.7+11.7+10.1+166.9)×2=387mm。

后张法预应力计算书

后张法预应力计算书

后张法预应力计算书1. 工程概况工程名称:XXX高速公路桥梁工程工程地点:XXX市桥梁类型: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跨径布置:50m+80m+50m2. 材料参数2.1 混凝土混凝土强度等级:C50弹性模量:3.45×10^4 MPa2.2 预应力钢束预应力钢束:12束,直径15.2mm,抗拉强度fpk=1860MPa弹性模量:1.95×10^5 MPa2.3 钢筋钢筋直径:8mm抗拉强度:360MPa弹性模量:2.00×10^5 MPa3. 计算方法本计算书采用后张法进行预应力计算,按照《公路桥涵设计规范》(JTGB01-2015)进行。

4. 计算过程4.1 计算预应力损失预应力损失主要包括:锚固损失、弹性压缩损失、徐变损失和收缩损失。

4.1.1 锚固损失锚固损失按照《规范》中的公式计算:[ 1 = 0.15 fpk L ]其中,L为预应力钢束长度,本工程中取4.0m。

4.1.2 弹性压缩损失弹性压缩损失按照《规范》中的公式计算:[ 2 = ]其中,Ap为预应力钢束截面积,本工程中取211.9mm^2。

4.1.3 徐变损失徐变损失按照《规范》中的公式计算:[ 3 = ]其中,σp0为预应力钢束初始应力,τ为时间,θ为徐变系数。

本工程中,取σp0=0.7fpk,τ=5000h,θ=0.002。

4.1.4 收缩损失收缩损失按照《规范》中的公式计算:[ 4 = ]其中,σp0、τ、E concrete 分别为上述值,β为收缩系数。

本工程中,取β=0.000005。

4.2 计算预应力混凝土截面内力预应力混凝土截面内力包括:弯矩、剪力、轴力。

4.2.1 弯矩弯矩按照《规范》中的公式计算:[ M = ]其中,W为集中力,L为梁的计算跨径。

4.2.2 剪力剪力按照《规范》中的公式计算:[ V = ]4.2.3 轴力轴力按照《规范》中的公式计算:其中,P为预应力,Δ为各种预应力损失之和。

后张法预应力计算书模板下载

后张法预应力计算书模板下载

后张法预应力计算书模板第一篇范本(正式风格):一:前言本文档为后张法预应力计算书,目的在于详细说明使用后张法进行预应力计算时的步骤和方法。

本文档适用于工程师和设计师等相关人员。

二:引言后张法预应力计算是一种常用的工程计算方法,通过施加反向力使混凝土结构发生压缩变形,以抵消荷载引起的混凝土结构的拉伸变形,从而达到增强混凝土结构强度和稳定性的目的。

该方法可以应用于多种类型的结构。

三:计算准备1. 结构参数准备:a. 结构尺寸:包括结构梁的几何尺寸和距离等参数;b. 材料参数:包括混凝土和预应力钢材的强度参数、弹性模量、和截面性能等参数;c. 假定条件:如结构在施工过程和使用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变形和载荷等。

2. 弯矩计算:a. 结构受力分析:根据结构的受力情况,确定弯矩大小和位置;b. 超静定结构的计算:对于超静定结构,需要确定附加的约束条件,使得计算结果唯一化。

四:计算步骤1. 确定预应力布置方案:根据结构的受力要求,确定预应力布置的数量和位置;2. 计算预应力初始张拉力:根据结构参数和预应力钢材的强度特性,计算预应力初始张拉力;3. 计算混凝土截面强度:根据混凝土材料的强度参数和截面各点的受压区和受拉区,计算混凝土截面的强度;4. 计算预应力力钢应力:根据混凝土截面的强度和预应力初始张拉力,计算预应力力钢的应力;5. 校核预应力力钢:根据预应力力钢的应力和材料参数,校核预应力力钢的强度;6. 调整预应力张拉力:根据预应力力钢的校核结果,调整预应力初始张拉力;7. 进一步计算和校核:根据调整后的预应力张拉力,进一步计算和校核各项参数,直至满足设计要求。

五:法律名词及注释1. 后张法:一种预应力计算方法,通过施加反向力使混凝土结构发生压缩变形,以增强结构强度和稳定性;2. 弹性模量:材料的一种力学性能参数,反映了材料在外力作用下的变形性能;3. 截面强度:结构梁截面所能抵抗的最大荷载;4. 预应力力钢:一种特殊的钢材,具有较高的强度和柔韧性,用于施加预应力力。

40米预应力T梁详细计算书

40米预应力T梁详细计算书

40米预应力T梁详细计算书一、设计技术指标及控制条件1、材料弹性模量、钢绞线:钢绞线的标准强度:бk=1860Mpa预应力筋: E p=1.95×105Mpa钢绞线: A p=139mm22、预应力损失参数的取值预应力张拉时,锚具部分的磨阻损失不给予考虑。

从《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附表G-8查得钢绞线与管道壁的摩擦系数u和孔道每米局部偏差对摩擦影响系数k值:取u=0.25 k=0.0015,钢束在锚固时的回缩值按6mm 计算。

3、预应力张拉参数(以一束为例)预应力阶段预应力锚下控制应力:бcom=0.75бkбk=0.75×1860=1395 Mpa4、伸长值计算:理论伸长量△L=P P L/A P E P预应力筋的平均张拉力P p=P【1-e-(kx+μθ)】/(kx+μθ)式中:P P——预应力筋的平均张拉力(N);L——预应力筋的长度(mm);A P——预应力筋的截面面积(mm2);E P——预应力筋的弹性模量(N/mm2);P——预应力筋张拉端的张拉力(N);x——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的孔道长度(m);θ——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曲线孔道部分切线的夹角之和(rad);k——孔道每米局部偏差对摩擦的影响系数,k=0.0015;μ——预应力筋与孔道壁的摩擦系数,u=0.25。

实测伸长量为:△L=△L1+△L2式中:△L1——从初应力至最大张拉应力间的实测伸长值;△L2——初应力σ0时推算的伸长值,采用相邻级的伸长值(如10%σcon→20%σcon张拉力时的实测伸长值);二、预应力钢束的详细计算:现以高家榜大桥右幅第十五中跨第2#40米T梁N1钢束为例计算,两端同时对称、均匀张拉,采用张拉力和引伸量双控,以张拉力为主。

第一段:θ=0根据P p=P【1-e-(kx+μθ)】/(kx+μθ)得:预应力筋的张拉控制应力:P=бk* A y*n=1395*139*8/1000=1551.24KN伸长量的计算预应力P=1551.24-1551.24*10%=1396.12KNP p=P【1-e-(kx+μθ)】/(kx+μθ)=1396.12*【1-e-(0.0015*2.797+0)】/(0.0015*2.797+0)=1396.12*(1-0.9958133)/0.002373=1393.19KN则:两端合力F=1396.12-(1396.12-1393.19)*2=1390.26KN △L =1390.26×103*2.797/1.95×105×106*139*8×10-6=0.0179m 第二段: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曲线孔道部分切线的夹角之和(rad);θ=7°×∏/180=0.122173根据P p=P【1-e-(kx+μθ)】/(kx+μθ)得:预应力筋的张拉控制应力:P=1390.26KNP p=P【1-e-(kx+μθ)】/(kx+μθ)=1390.26*【1-e-(0.0015*7.33+0.25*0.122173)】/0.04153825=1390.26*(1-e-0.04153825)/0.04153825=1361.79KN则:两端合力F=1390.26-(1390.26-1361.79)*2=1333.32KN △L=P P L/A P E P=1333.32×103*7.33/1.95×105×106*139*8×10-6 =0.0451m第三段:θ=0根据P p=P【1-e-(kx+μθ)】/(kx+μθ)得:预应力筋的张拉控制应力:P=1333.32KNP p=P【1-e-(kx+μθ)】/(kx+μθ)=1333.32*【1-e-(0.0015*10.085+0)】/(0.0015*10.085+0)=1333.32*(1-0.750774453)/0.0151275=1323.28KN则:两端合力F=1333.32-(1333.32-1323.28)*2=1313.24KN△L=1313.24×103*10.085/1.95×105×106*139*8×10-6 =0.0611mN1一段伸长量:△L=△L+△L+△L=0.1241(m)=124.1mm 同理,高家榜大桥第十五中跨第2#40米T梁N2、N3、N4预应力筋张拉的计算如上。

预应力混凝土课程设计计算书范本

预应力混凝土课程设计计算书范本

MICROSOFT全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设计计算书一、设计资料-----------------------------------------------------2 二、计算荷载内力组合-----------------------------------------3三、预应力筋数量和位置确定--------------------------------4四、截面几何性质计算-----------------------------------------9五、承载能力极限状态验算-----------------------------------10六、预应力损失计算--------------------------------------------13七、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计算-----------------------------------17八、持久状况应力验算-----------------------------------------21九、短暂状况应力验算-----------------------------------------23全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设计一、设计资料1、桥面净空:净9 + 2 ⨯ 1m2、设计荷载:城-A级车辆荷载,结构重要性指数γ0 = 1.13、材料规格(1)混凝土:C50级;(2)预应力钢筋:1⨯7标准型-15.2-1860-II-GB/T5224-1995钢绞线,抗拉强度标准值f pk = 1860MPa,抗拉强度设计值f pd = 1260MPa,弹性模量E p = 1.95⨯105MPa;(3)普通钢筋:纵向抗拉普通钢筋采用HRB335钢筋,箍筋及构造钢筋采用R235钢筋。

4、主要结构尺寸主梁标准跨径L k = 32m,梁全长31.96m,计算跨径L f = 31.16m。

主梁高度h=1400mm,主梁间距S=2200mm,其中主梁上翼缘预制部分宽为1600 mm,现浇段宽为600mm,全桥由5片梁组成。

预应力张拉计算书(后张法)

预应力张拉计算书(后张法)

预应力张拉计算书(后张法)【1:正式风格】预应力张拉计算书(后张法)1. 引言1.1 目的1.2 适用范围1.3 参考文件2. 术语定义2.1 预应力2.2 张拉2.3 后张3. 背景知识3.1 预应力工艺概述3.2 后张法工艺原理3.3 预应力材料和设备4. 设计计算4.1 设计工况说明4.2 预应力力设计原则4.3 后张力计算公式推导和参数4.4 张拉力预测和参数确定4.5 后张力校核计算过程4.5.1 选择预应力力值4.5.2 确定张拉长度和张拉应力 4.5.3 后张力计算4.5.4 后张力校核5. 结果分析5.1 预应力力值和后张力结果5.2 拉索和锚具选择及布置5.3 后张材料选用及工艺要求附件:1. 张拉计算表格2. 张拉力预测计算表格法律名词及注释:1. 预应力:一种施加在结构构件上的内部应力,使构件在自重和外力作用下产生预压,以提高构件的稳定性和承载力。

2. 张拉:通过施加预应力钢束的拉力,使混凝土构件发生初始应力的过程。

3. 后张:在混凝土达到预定强度后,通过施加预应力钢束的拉力以达到设计要求的过程。

【2:活泼风格】预应力张拉计算书(后张法)1. 概述1.1 为什么要进行预应力张拉计算?1.2 为什么选用后张法?1.3 本文档的目的是什么?2. 术语解释2.1 什么是预应力?2.2 什么是张拉?2.3 什么是后张?3. 预备知识3.1 懂预应力工艺,先了解一下3.2 后张法工艺原理简介3.3 哪些材料和设备会用到?4. 设计计算4.1 先来看一下设计工况说明4.2 怎么设计预应力力?4.3 公式推导和参数,别看起来吓人,其实很简单 4.4 怎么预测张拉力?4.5 怎么进行后张力校核计算?4.5.1 如何选择预应力力值?4.5.2 张拉长度和张拉应力怎么确定?4.5.3 后张力计算步骤4.5.4 控制一下后张力,校核一下5. 结果分析5.1 看一下预应力力值和后张力结果都是啥5.2 拉索和锚具选择,不是随便选的哦5.3 后张材料选用和工艺要求,来看看附件:1. 张拉计算表格,有多详细就看你有多认真了2. 张拉力预测计算表格,别小看这个小表格法律名词及注释:1. 预应力:相当于给结构件穿了一件紧身衣,加固啦!2. 张拉:就像给混凝土做了一次放飞梦想的航班3. 后张:混凝土刚一固结,就开始由内而外给它加油喝彩。

预应力张拉计算书

预应力张拉计算书

预应力张拉计算书.pdf范本一:正文:1、引言本文档旨在提供预应力张拉计算书的撰写模板,以便于工程师能够对预应力张拉过程进行准确计算和分析。

预应力张拉是一项重要的工程施工技术,对工程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2、预应力张拉计算2.1 张拉参数输入2.1.1 预应力钢束参数在这一章节中,需要输入预应力钢束的参数,包括钢束数量、钢束直径、钢束张拉力等信息。

同时,还需要输入每根钢束的锚固长度和锚固位置。

2.1.2 预应力混凝土参数在这一章节中,需要输入预应力混凝土的参数,包括混凝土强度、材料特性等信息。

2.2 预应力锚固计算在这一章节中,需要进行预应力锚固计算。

根据已知的预应力钢束参数和预应力混凝土参数,进行锚固长度和提前锚固计算,并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估。

2.3 预应力张拉计算2.3.1 张拉力计算在这一章节中,需要进行预应力张拉计算。

根据已知的预应力钢束参数和预应力混凝土参数,计算每根钢束的张拉力,并进行张拉过程的模拟和分析。

2.3.2 钢束应力损失计算在这一章节中,需要进行钢束应力损失计算。

根据已知的预应力钢束参数和预应力混凝土参数,计算钢束应力损失,并进行应力损失的评估。

2.4 结果分析与验证在这一章节中,对预应力锚固计算和预应力张拉计算的结果进行分析和验证。

通过对计算结果的比较和评估,提供对预应力张拉计算结果的合理性和准确性的判断。

附件:1、预应力钢束参数表格2、预应力混凝土参数表格3、预应力锚固计算结果表格4、预应力张拉计算结果表格法律名词及注释:1、预应力:指在结构施加荷载之前,预先施加在结构构件上的拉力,用以抵消工作时期内结构所受荷载。

范本二:正文:1、前言本文档旨在提供预应力张拉计算书的完整模板,以便于工程师能够全面地计算和评估预应力张拉的过程和结果,从而保证工程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2、预应力张拉计算2.1 引入预应力钢束在这一章节中,需要详细介绍预应力钢束的类型、规格和数量。

预应力梁计算书(按T 形截面)

预应力梁计算书(按T 形截面)
5 2 10 4
二.内力设计值计算
Gk 为恒载内力标准值, Pk 为活载不利布置内力标准值, Ek 为地震内力标准值,Wk 为风载内力标准值 M k = Gk + Pk 为标准组合, M q = Gk + ϕ q Pk 为准永久组合, M d 为设计组合
1. 支座 A
Gk = −1379.5kN .m , Pk = −491.4kN .m , M k = −1870.9kN .m , M q = −1625.2kN .m M d = −2364.0kN .m
1478.0 × 106 × 651.7
则 Ap = max Ap , k , Ap ,q = 2676mm , n = Ap 139 = 19.3 根
2
(
)
5. 支座 E
Ap , k
Ap , q
− 2.39 10 9.964 10 × = ≈ 1952mm 2 976.5 0.3464 × 106 × 448.3 + 8.33 × 105 9.964 × 1010 1474.2 × 106 × 448.3 − 0.4 × 2.39 9.964 × 1010 = ≈ 2079mm 2 6 976.5 0.3464 × 10 × 448.3 + 5 8.33 × 10 9.964 × 1010
4. 跨中 D
M 主 = e p N pe = −461.7 × 3257.6 × 10
3
106
= −1053.9kN .m
M 次 = M p Ap − M 主 = −0.2550 × 3336 + 1053.9 = 653.3kN .m
5. 支座 E
M 主 = e p N pe = 148.3 × 3257.6 × 1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 d = −4087.0kN.m 4. 跨中 D
Gk = 1138.6kN.m , Pk = 339.4kN.m , M k = 1478.0kN.m , M q = 1478.0kN.m
M d = 1869.0kN.m 5. 支座 E
Gk = −1232.5kN.m , Pk = −483.4kN.m , M k = −1715.9kN.m , M q = −1474.2kN.m
2. 跨中 B
M设计 = M d + 1.2M次 = 1843.3 + 1.2 × 643.6 = 2615.3kN.m
取 h0 = 1100 −160 = 940mm ,经验算截面属于第一类 T 形截面,算法同支座 A
则 As

f py Ap hp 3 f y hs
= 1320 × 3336 × 910 = 3534mm2 ,选配(HRB400) 7Φ28 = 4305mm2 3× 360 ×1050
3. 支座 C
3243.3×106 × 448.3 − 2.39
Ap,k =
9.964 ×1010
≈ 4151mm2
976.5 + 0.3928×106 × 448.3
8.33 × 105
9.964 ×1010
2871.2 ×106 × 448.3 − 0.4 × 2.39
Ap,q =
9.964 ×1010
≈ 4069mm2
976.5 + 0.3928×106 × 448.3
8.33 × 105
9.964 ×1010
{ } 则 Ap = max Ap,k , Ap,q = 4151mm2 , n = Ap 139 = 29.9 根
4. 跨中 D
1478.0 ×106 × 651.7 − 2.39
Ap,k =
M主 = ep N pe = 148.3× 3257.6 ×103 106 = 483.2kN.m
M 次 = M p Ap − M 主 = 0.3464 × 3336 − 483.2 = 672.4N.m
六.非预应力筋面积计算 1. 支座 A
M设计 = M d + 1.0M次 = −2364.0 + 643.4 = −1720.6kN.m
f5 = 0.2 × (1100 − 245 −190) = 133mm , f6 = 0.8 × (1100 −190 − 245) = 532mm
f7 = 0.8 × (1100 −190 − 300) = 488mm , f8 = 0.2 × (1100 −190 − 300) = 122mm
8.33 × 105
9.964 ×1010
1275.4 ×106 × 651.7 − 0.4 × 2.39
Ap,q =
9.964 ×1010
≈ 2583mm2
976.5 + 0.2579 ×106 × 651.7
8.33 × 105
9.964 ×1010
( ) 则 Ap = max Ap,k , Ap,q = 2583mm2 , n = Ap 139 = 18.6 根
(2 × 6.8)2

0.0225kN.m

, Q4
=
8× 0.9765× 0.133
(2 ×1.7)2

0.0899kN .m

Q5
=
8× 0.9765× 0.133
(2 ×1.7)2

0.0899kN.m

, Q6
=
8× 0.9765× 0.532
(2 × 6.8)2

0.0225kN.m

Q7
2. 跨中 B
M主
=
ep N pe
=
−461.7 × 3257.6 ×103 106
=
−1503.9kN .m
M 次 = M p Ap − M 主 = −0.2579 × 3336 + 1503.9 = 643.6kN.m
3. 支座 C
M主
=
ep N pe
=
203.3× 3257.6 ×103 106
Gk 为恒载内力标准值,Pk 为活载不利布置内力标准值,Ek 为地震内力标准值,Wk 为风载内力标准值 M k = Gk + Pk 为标准组合, M q = Gk + ϕq Pk 为准永久组合, M d 为设计组合 1. 支座 A Gk = −1379.5kN.m , Pk = −491.4kN.m , M k = −1870.9kN.m , M q = −1625.2kN.m
0.1426rad
,θ 8
=
arctan
⎛ ⎜⎝
4 ×122 2 ×1700
⎞ ⎟⎠

0.1426rad
3. 等效荷载计算
预应力筋选用 Φs15.2 低松弛钢绞线,则 Ap = 139mm2 , f ptk = 1860MPa , f py = 1320MPa ,张拉
控制应力 σ con = 0.75 f ptk = 1395MPa ,预应力总损失估为 30% ,则 σ pe = 0.7σ con = 976.5MPa 单位
在 N pe 作用下形成综合弯矩如下图所示(单位: kN ⋅ m )
四.预应力筋面积计算 裂缝按一类环境二级裂缝控制计算,即有
{ } Ap,k
=
Mk W

ftk
σ pe
+
Mp
, Ap,q
=
Mq W
− 0.4 ftk
σ pe
+
Mp
, Ap
= max
Ap,k , Ap,q
AW
AW
1. 支座 A
1870.9 ×106 × 448.3 − 2.39
4 ×133 2 ×1700
⎞ ⎟⎠

0.1552rad
θ 5
=
arctan
⎛ ⎜⎝
4 ×133 2 ×1700
⎞ ⎟⎠

0.1552rad
,θ 6
=
arctan
Hale Waihona Puke ⎛ ⎜⎝4 × 532 2 × 6800
⎞ ⎟⎠

0.1552rad
θ 7
=
arctan
⎛ ⎜⎝
4 × 488 2 × 6800
⎞ ⎟⎠

Ap,k =
9.964 ×1010
≈ 2239mm2
976.5 + 0.3377 ×106 × 448.3
8.33 × 105
9.964 ×1010
1625.2 ×106 × 448.3 − 0.4 × 2.39
Ap,q =
9.964 ×1010
≈ 2361mm2
976.5 + 0.3377 ×106 × 448.3
9.964 ×1010
≈ 2562mm2
976.5 + 0.2550 ×106 × 651.7
8.33 × 105
9.964 ×1010
1308.3×106 × 651.7 − 0.4 × 2.39
Ap,q =
9.964 ×1010
≈ 2676mm2
976.5 + 0.2550 ×106 × 651.7
8.33 × 105
9.964 ×1010
1474.2 ×106 × 448.3 − 0.4 × 2.39
Ap,q =
9.964 ×1010
≈ 2079mm2
976.5 + 0.3464 ×106 × 448.3
8.33 × 105
9.964 ×1010
{ } 则 Ap = max Ap,k , Ap,q = 2079mm2 , n = Ap 139 = 15.0 根
2. 转角计算
θ 1
=
arctan
⎛ ⎜⎝
4 ×122 2 ×1700
⎞ ⎟⎠

0.1426rad
,θ 2
=
arctan
⎛ ⎜⎝
4 × 488 2 × 6800
⎞ ⎟⎠

0.1426rad
θ3
=
arctan
⎛ ⎜⎝
4 × 532 2 × 6800
⎞ ⎟⎠

0.1552rad
,θ4
=
arctan
⎛ ⎜⎝
3. 支座 C
M设计 = M d + 1.0M次 = −4087.0 + 648.0 = −3439.0kN.m
取 h0 = 1100 − 220 = 880mm ,算法同支座 A
则 As

f py Ap hp 3 f y hs
= 1320 × 3336 × 855 = 3320mm2 ,选配(HRB400) 7Φ25 = 3437mm2 3× 360 ×1050
=
8× 0.9765× 0.488
(2 × 6.8)2

0.0206kN .m
↑ , Q8
=
8× 0.9765× 0.122
(2 ×1.7)2

0.0824kN.m

4. 初始偏心矩计算
M1 = 0.9765 × 0.1483 ≈ 0.1448kN.m , M 2 = 0.9765 × 0.1483 ≈ 0.1448kN.m 5. 综合弯矩计算
M d = −2364.0kN.m 2. 跨中 B
Gk = 1107.6kN.m , Pk = 335.6kN.m , M k = 1443.2kN.m , M q = 1275.4kN.m
M d = 1843.0kN.m 3. 支座 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