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教学系统的分析与设计
校园网网络建设方案的设计及分析

校园网网络建设方案的设计及分析在当今数字化时代,校园网已成为学校教育教学、科研管理和师生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个高效、稳定、安全的校园网不仅能够提升学校的教学质量和管理效率,还能为师生提供便捷的信息服务和交流平台。
因此,设计一套科学合理的校园网网络建设方案至关重要。
一、需求分析在设计校园网网络建设方案之前,首先需要对学校的网络需求进行全面的分析。
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教学需求学校的教学活动是校园网的主要应用场景之一。
教师需要通过网络进行在线教学、资源共享、教学管理等;学生需要访问网络课程、查阅资料、完成作业等。
因此,校园网需要具备高速、稳定的网络连接,以支持多媒体教学资源的流畅传输。
2、科研需求科研工作对于网络的要求也较高。
科研人员需要访问国内外的学术数据库、进行科研协作和数据传输等。
这就要求校园网能够提供高速的国际出口带宽和稳定的网络环境。
3、管理需求学校的行政管理部门需要通过网络进行办公自动化、学籍管理、财务管理等工作。
这些系统需要在校园网内安全、稳定地运行,同时要保证数据的保密性和完整性。
4、生活需求师生在校园内的生活也离不开网络,如宿舍区的网络接入、校园一卡通系统的使用等。
因此,校园网需要覆盖学校的各个区域,为师生提供便捷的网络服务。
二、网络拓扑结构设计根据学校的规模和需求,校园网的拓扑结构可以采用星型、树型或混合型等结构。
一般来说,大型校园网多采用分层的星型结构,将网络分为核心层、汇聚层和接入层。
1、核心层核心层是校园网的骨干,负责高速数据交换和路由转发。
核心层设备应具备高性能、高可靠性和高扩展性,如高端路由器、核心交换机等。
2、汇聚层汇聚层将多个接入层设备连接到核心层,负责汇聚和转发来自接入层的流量。
汇聚层设备应具备较强的性能和一定的扩展性,如中端交换机等。
3、接入层接入层直接连接用户终端设备,如计算机、打印机、IP 电话等。
接入层设备应具备端口密度高、成本低等特点,如低端交换机等。
《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策略的分析与设计

《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策略的分析与设计《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策略的分析与设计一、引言计算机网络作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的一门重要课程,是培养学生网络技术与实践能力的基础性课程之一。
本文旨在分析与设计《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策略,以期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课程目标《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原理与技术,并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和网络架构设计能力。
基于这一目标,我们需要设计相应的教学策略来实现。
三、教学策略1. 多媒体教学方法计算机网络是一个抽象的学科,通过多媒体教学方法可以将抽象的概念与实际应用场景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网络模拟实验等方式,向学生展示计算机网络的实际应用和运行机制。
此外,通过在课堂上播放与网络相关的视频、案例和实验演示等,可以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课程内容。
2. 问题导向学习问题导向学习是一种以问题为引导的学习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课程设计中,教师可以针对每个知识点设计具有一定难度和挑战性的问题,并引导学生通过课前预习、课堂讨论和实践实验等方式来解决问题。
通过问题导向学习,可以使学生不仅掌握知识,还能将知识运用到实际中。
3. 实践操作与案例分析实践操作是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有效途径。
在《计算机网络》课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践实验,如网络配置、网络分析等,通过实际操作来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
此外,教师还可以选取一些典型的网络案例,进行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网络故障的排查与解决过程,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故障处理能力。
4. 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的有效方式。
在《计算机网络》课程中,可以设置小组项目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工合作,共同完成网络设计与实施、网络问题的解决等任务。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可以相互协作,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基于UML的网络教学系统的分析与设计

中 图分 类 号 :P 9 T33
文 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6 4 1 (0 0 0 —0 0 O 10 — 3 2 1 )7 0 1一 1 1
0 引言 近年 来 , 以弹 性 学 制和 交互 协 作 教 学 为 主 要特 征 的远 程 网络 教
育 , 进 行 知识 传 输 和 知 识 学 习的 新 型 教 育 形 式 , 是 它可 以最 大 限 度 地 利 用各 种 资 源 , 各 个学 校 的 优 势 教 育 资 源 、 秀 的 教 师 、 好 的 将 优 最 教 学成 果 通 过 网络 传 播 到 四 面八 方 , 使任 何 人 无 论 何 时 、 地 、 任 何 从 何 章 节开 始 , 以学 习任 何 课 程 , 可 为终 身 学 习及 学 生 的 自主 学 习 、 个 图 1 用 例 图 性 化 学 习提供 了 必要 条 件 。 本文 根 据 网 络课 程 设计 与开 发 的理 论 角 系统的静态模型。类图设计是 系统设计最核心部分 , 根据系统 中参 度 出 发 , 使 教 与 学 更 加 灵 活 , 利 于 学 生 能 力培 养 为 目 的 , 于 与 者 可 确 定 的类 , 学 生 类 、 师 类 、 以 有 基 有 教 管理 员 类 , 余 相 关 的类 如 课 其 U ML作 为 分 析 设计 描 述 语 言 , 析和 设 计 了一 个 网络 教 学 系统 。 分 程类、 文章类、 上传文件信息类等类 , 由于篇幅所 限不再累述。 1 系统 功 能及 架构 论 述 23动 态 模 型 建 立 动 态 模 型 主 要 描 述 如 何 完 成 系 统 的 功 能 。 . 11系 统功 能 分析 根 据 网 络 教 学 系统 的作 用 , 网络 教 学 系统 在 面 向对 象 的 系统 中 , . 系统 的动 态 模 型 由交 互 图 ( 序 图 和协 作 图 、 时 应提供以下方面的功能: 数据库管理 : ① 它提供 了使用者录入、 修改 状 态图和活动图 ) 表达。在 系统分析和设计 中应当对主要 的用例和 并维护数据的途径 ; 负责教师信息的管理 , 课程简洁信息的管理 , 对 象类绘制这些图形 , 文 以便 分析 系统 的行 为 , 印证和修 改系统的静
基于UML的高校网络教学管理系统的分析和设计

有些相似 , 显示对象 间的动 态合 作关系 。协作 图除 了能够 显
示信息交换外 , 还 显示 具体对象以及对象之间的关系 。
录高校 网络教学管理 网站输入具体课 程简介 、 上传教学课 件
文件 、 发布 和修改 以及更新作业布置 消息等 ; 再次 , 网络教学
组件图 : 描述 系统代码部件 的物理结构 及各 系统部件 之 间相互依赖关 系, 组件图方便软件开发者分 析和理解 各部件
p r o c e s s ,t h i s p a p e r e s t a b l i s h e s t h e l l s e c a s e mo d e l o f s y s t e m f u n c t i o n b y UML .I t d e p e n d s o n t h e r e q u i r e me n t s a n a l y s i s o f Un i v e r s i t y g n e t wo r k ma n a g e me n t s y s t e m.T J 1 i s p a p e r p r o v i d e s t h e s e q u e n c e d i a g r a ms o f t h e mo d u l e s i n t h e n e t w o r k ma n a g e —
me n t s y s t e m.
Ke y wo r d s :UML;Us e C a s e Di a g r a m; S e q u e n c e D i a g r a m; Un i v e r s i t y Ne t w o r k Ma n a g e me n t S y s t e m
基于Web的网络教学系统分析与设计

4a高听 gb , J杖,4 ̄ t
基 于 We b的 网 络 教 学 系 统 分 析 与 设 计
◆ 文 f 堍
【 要】 摘 本 文论 述 了 网络 教 学模 式 的 现状 及 其 前 景 , 并依 据 其 特 点 , 出了 实施 网络 教 学 所 需构 建 的 主要 提
别 化 教 学 , 可 以 进 行 协 作 型 教 学 . 可 以 将 “ 别 化 ” “ 作 型 ” 专 门 的 网 页 , 专 题 进 行 深 入 、 统 、 论 性 的 探 讨 , 学 生 提 供 一 又 还 个 与 协 分 系 理 为
二 者 结 合 起 来 。 以 是 一 种 全 新 的 网 络 教 学 模 式 。 现 传 统 教 育 无 个 更 为 广 阔 的 学 习 平 台 。 同 时 该 模 块 接 受 来 自各 方 面 对 教 学 的 反 馈 所 实 法 做 到 的 “ 性 化 教 育 ” 个 。 但 在 目前 的 网 络 教 学 中 . 教 师 为 主 体 的 教 学 模 式 实 质 上 并 没 以 有 改 变 。对 网 络 教 学 的 理 解 也 只 是 停 留 在 通 过 各 种 现 代 化 技 术 和 手 信 息 , 教 学 问 卷 、 习 要求 及 期 望 等 。 如 学
5、 络 测 评 模 块 网
该 模块 可 以提供 随机 生 成试 卷 、 卷评 阅 、 试 成绩 登 记及 成 绩 分 析
的和 教 学效 果 。为 此 我 们研 究并 设 计 了一 种基 于 We b的 网 络教 学 系 等 功 能 , 且 该 模 块 同 时 支 持 网 上 自 测 和 正 式 考 试 两 种 类 型 。 学 生 并
统 . 据 学 生 的 认 知 水 平 进 行 个 性 化 的 学 习 . 生 可 以 随 心 所 欲 地 可 以 登 录 后 进 行 网 络 自 测 .对 所 选 课 程 及 内 容 进 行 测 试 。可 以 自 己 根 学
河池职业学院校园网络教学平台系统的研究与设计

匿
职 业 教 育
池 职 业 学 院 校 园 网络 教 学 平 台 统的研究与设计 胡 力温 勇 铁 志
[ 要】 园网络教学平 台是在校园 网环境中建立一个虚拟的学生 自主学习的环境 ,在这个环境 中,通过学院的公 摘 校 共数据资源共享库,可以实现教师讲课 ,学生 自 主学习课程教学辅助视频课件,下载课程 学习课件和讲 义、通过网络 实验室在线 实验实训、教师和学生课后 网上交流、答疑、在线测试考试、网上图书馆查询资料等方式进行 自 主学习, 从 而达到 突破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进行 自 主学习的效果。本文将介绍校 园网络教学平台的研究和设计。
行的解决方案。
通过实施这个校 园网络教学平 台以后 ,我们就可 以实现 以上提到 的教学及学 习过程 中遇到 的问题 。实施这个 网络教 学平 台以,教师还可 以省下大量查 阅材料及 编写教学课件 的 时间 ,也不用木偶式 的为 同一个 问题 、同一个实验等 问题不 断地为学生解释或演示给学生看 。学生也可 以通过这个平 台 进行跨 时间和空 间限制 的 自主地学 习及操作 实验 ,使 自己达 到非常熟练 的具有很 能强操作 能力 和实 践能力的高技术应用 型人才 的要求 。同时,也 可以使学 校节 约建设 大量仿 真实训 实验室 的费用 ( 因为将学 院现有 的仿 真实验 室整合 到校园网 络教学平 台以后 ,就 可以克服只有 安排 上实验室才能进行 实 验 和练 习的空 间及时 间限制 问题 ) 。
河池职业学院是一所刚从 中专学校升格为高职 院校不久 各 高校只能根据 自己学校校园网络的特点及所要设计开发的 的学 院,各方面的工作及管理都要依照高校管理方式进行管 校 园网络教学平台的要求进行针对性设计研发 。而不能照搬 理及学习 。但想把所有工作从 中专管理 、学习模式全部转变 其 他高校的平 台来使用 。 到高校 的管理 、学 习模式 ,各方面都要循序渐进 ,当务之急 创新 之 处 是要改变现有 的教学及学 习,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 、网络 多元化的网络教学平台利用先进的计算机 网络技术及网 技术 等手 段进行教学和学 习 ,告 别传统的黑板+ 粉笔+ 教材+ 络软件平台将克服学生学习过程 中存在的一些 问题 ,学生可 作业本 的教学和学 习模式是非常必要 和及 时的 ;根据相关调 以通过网络教学平 台上 的实验过程及步骤 、课程的辅助教学 查资料结果 ,全 国的高职 院校大部分学生学 习比较努力 ,但 视频 、教师上课课件 、复习讲义 、网络实验室 ( 我们将物流 学 习的 自觉性不高 ,学 习动力不足 ,学 习不努力 ,并且对考 仿真实验室 、数控仿真实验室 、机械仿真实验室 、等带有仿 试成绩持无所谓 的态度 。本校学生也是如此 。同时 ,学 院校 真软件实验的服务器全部放到学 院网络 中心总控机房 ,全天 园网络建设也 只有三 、四年 时间 ,大部分教师 上课 还是使用 候开放 ,以此建立 网络虚拟实验室 ,学生 只要在 自己的电脑 传统 的黑板+ 教材+ 粉笔+ 作业本模式 ,只有少量教师使用 多 上安装软件客房端 即可 ,这样可 以避免 只有上课做实验时才 媒体课件 等现代教育教学手段进行教学 。利用 校园网络进行 能使用的限制 )等数据资源库里 的这些信息 。 自主地进行多 教学还没有正 式开始。学 院还没 有建 立与课程 学习 、实习训 听 、多看 、多练 、多做操作 ,从 而达 到克服 以上提到的问题 , 练等有关的辅 导材料 、实训 练习环境 、模 拟练习训练考试系 同时还可 以利用 B S — i与任课教师及同学间进行 网上 B 、E Ma l 统等网络公共 资源库供学 生通过网络使用 ,所以学生想突破 实时交流及传递信息 。同时 , 院数据 资源库 还放 置大量 的 学 时间和空间上 的限制进行 自主学 习相 当困难。 职业资格考试训练题 目供学生在线测试练习。
高职院精品课程项目化网络教学系统的分析与设计

关 键 词 : 品课 程 ; 目化 ; 络 教 学 系统 精 项 网
中图分类号 : 315 TP 1 . 文 献标 识码 : A
T eAn ls n s n o x eln u s r j c- o i td h ay i a d Dei fE c l t s g e Co reP o t re e e n
t a h n y t m b u x e ln o r e c n t u t n o e u r - e c i g p a f r i i h r v c t n lc l g ,u ig J e c i g s se a o te c l tc u s o s r c i fb t o k c a h n l to m n h g e o a i a o l e sn AVA e o o e
W EB a p ia i n d v l p n e h o o y a d La g a a a e o QL S r e ,b s d o 2 p l t e eo me tt c n l g n r e d t b s fS c o e v r a e nJ EE. u a i n t r u h t e u e o Ed c t h o g h s f o
a v n e e c i g me h d , e h i u s a d t o s t r v d t d n s wih g o n e a t e l a n n n io me t t a h n d a c d t a h n t o s t c nq e n o l , O p o ie s u e t t o d i t r c i e r i g e v r n n , e c i g v
Hale Waihona Puke 校 软实 力 , 申报 省级或 国家级示 范性 高职 院校具 有
基于Web技术的网络教学系统分析与设计

1293网、去图书馆、走访、实验等)收集大量的信息并进行归纳、分析才能完成专题实验。
通过对评价方法的改革,可改变学生轻视实验的态度,调动学生实验时的积极性,改变学生不良的实验习惯,从而提高实验教学效果。
中药化学实验教学的改革还存在很多的问题,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做。
我们职教工作者一定要积极探索,勇于开拓,以适应新时期职教课程改革的要求。
参考文献[1]刘启迪.试论学生与课程实施的关系[J].课程教材教法,2002,2(8)[2]马文元,崔学桂,高建军,等.开放实验室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大学化学,2005,20(6):12-15(收稿日期:2008-04-01)基于Web技术的网络教学系统分析与设计魏松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连云港中医药分院(222006)摘要:介绍了当前流行的网络教学系统的总体设计思想,并对所需用的几项关键技术加以阐述,并提出了网络考试系统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关键字:网络;教学系统;A SP计算机网络的高速发展提供了功能强大的信息处理平台,使创建一套信息采集、信息加工、信息传输与信息存储高度自动化、共享化的信息管理系统成为可能。
网络教学已经越来越被教育行政部门所重视使之逐步转变成现有教育方式更一般的形式。
基于W eb的网络教学,因其具有廉价、开放、易实现,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
本文简单介绍了用微软的A SP开发技术如何进行基于网络教学系统开发。
A SP(活动服务器页面)技术是当前相当热门的网络开发技术。
本文简要介绍A SP的工作原理,比较详细地介绍了基于SQ L数据库访问方法,最后在此基础上给出了一个基于W eb技术的网络教学系统的结构及设计设想。
1A SP的工作原理A SP(A ct i ve Ser ver Pages动态网页)是微软公司推出的一种用以取代C G I(C om m on G at ew ay I nt er f ace通用网关接口)的技术。
目前,I nt er net上的许多基于W i ndow s平台的W eb站点已开始应用A SP 来替换C G I。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网络教学系统的分析与设计
一、准备阶段
选题:网络教学系统的分析与设计
*将课题所涉及的问题列出来
1.网络教育是什么?
2.系统分析和设计怎么进行?
3.网络教学系统设计原理是什么?
二、实施阶段
2013-11-12
地点:潮海村我的寝室
活动:打开“维普资讯”网搜索引擎,在空格上填写“网络教学系统分析设计”
点开
结果:得到“网络教学资源元数据描述框架分析与设计”
备注计划:继续在本网搜索相关文献
2013-11-13
地点:江汉大学图书馆电子阅览室
活动:打开图书馆首页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搜索引擎,在空格上填写“系
统分析设计”点开
结果:得到“基于Web的网络教学系统分析与设计”
备注计划:在“CNKI”里搜索文献
2013-11-14
地点:江汉大学图书馆电子阅览室
活动:打开图书馆首页的“万方数字化期刊全文数据库”搜索引擎,在空格上填写“网络教学”点开
结果:得到“网络教学系统中数据库的设计与分析”
备注计划:在“万方数字化期刊全文数据库”里搜索文献
三、整理阶段
时间2013-11-15
1.网络教学资源元数据描述框架分析与设计
【作者】段升强尹洪峰程洁
【摘要】教学资源的共享以及统一管理必须解决的是对资源的语义描述,本文采用元数据资源描述的方法,设计实现教学资源的元数据描述规范框架,并给出基于RDF元数据框架的描述实现,从而实现教学资源的可管理、可查询、可评测,为资源的集中管理、统一服务提供基础数据通信规范。
【出处】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教育技术中心,陕西·西安710055
2.基于Web的网络教学系统分析与设计
【作者】韩璐
【摘要】本文论述了网络教学模式的现状及其前景,并依据其特点,提出了实施网络教学所需构建的主要功能及实现模式,阐述了在实施网络教学中应注意的网络设施建设和安全保密方面的问题。
【出处】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7年12期
3.基于多Agent网络教学系统设计与分析
【作者】郭勤; 何咏梅; 刘颖;
【摘要】实体识别是根据记录所包含的各种描述信息来确定与之相对应的现实实体,记录的相似匹配是数据集成中最具挑战的工作。
分析了常见实体识别算法,提出了实体识别过程框架,用以实现数据ETL的数据规约功能。
在开发的实现了语义数据集成的联通统一客户资料系统(UCIS)中,用实体识别算法进行测试,得到的平均返回率和精度分别为86.3%,96.5%,能够满足工程应用的要求。
【出处】中小学电教,2007年06期
4.网络教学系统中数据库的设计与分析
【作者】郭智华
【摘要】在介绍了关系数据库规范化设计的理论基础上,针对数据安全、提高运行效率两个问题,分析了冗余数据的积极意义,提出了保留合理冗余数据的方法.在设计的网络教学系统中,适当引入了冗余数据,简化了前端程序并提高了程序性能。
【出处】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S1期。
5.网络教学系统中数据库的设计与分析
【作者】郭智华
【摘要】在介绍了关系数据库规范化设计的理论基础上,针对数据安全、提高运行效率两个问题,分析了冗余数据的积极意义,提出了保留合理冗余数据的方法.在设计的网络教学系统中,适当引入了冗余数据,简化了前端程序并提高了程序性能。
【出处】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S1期
6.基于Web的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与研究
【作者】王萍罗颖昕杨培龙王利军林孔元
【文摘】为使电网图成为电力系统应用软件的通用I/O接口,同时解决电网图的自动绘制问题,构建了一种基于面向对象知识库的电网图智能CAD系统.通过把专业图形的基本元素处理成知识对象,再将关系数据库作为实事型知识的重要载体、绘图规则编成过程写入知识对象,以及将绘图方法和经验转化成推理策略,并选用产生式专家系统的工作模式,使系统成功获得自动绘图、识别图面细节以及维护知识库绘图知识等多项智能行为。
【出处】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2006 16(5)
四.文献检索利用撰写论文
网络教学系统分析与设计
作者:郭树文班级:11级信管学号:201106190105
摘要:网络教学系统是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多媒体技术、电视技术和数字压缩
技术等多学科、多领域交叉融合的产物它为用户提供了时间分散、资源共享地域广阔、
交互式的教学方式。
关键词:网络教学系统分析设计
1)网络教学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国际互联网的开通,全球信息传播环境发生了本质的变化。
在这种背景下,网络教学应运而生。
网络教学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了广阔而自由的环境、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拓展了教学空间。
网络教学在学校中的推广和应用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和乎段,同时也从本质上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思想和观念,促进了教育的终生化、现代化、社会化和国际化。
虽然从日前来看,网络教学还存在许多与现实状况不相适应的地方,但从人类教育进化的历史进程和现代信息化社会的发展趋势来看,网络教学对于更快、更大限度地传播文明和知识、简化学习进程、推进全民学习、终身教育方面确实具有更大的优势和潜力。
(2)系统分析
网络教学系统是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多媒体技术、电视技术和数字压缩技术等多学科、多领域交叉融合的产物它为用户提供了时间分散、资源共享地域广阔、交互式的教学方式。
强大的系统管理功能可通过设立多级管理机制获得如一级系统管理员主要完成服务器的配置和维护,为各单位指定一级管理员和二分配各单位所管理的课程;一级管理员为木中一位教师在系统中开设帐号,教师仅对自己负贡的课程具有管理权限;教师可添加素材、教材,Jl二利用所添加的素材教材进行虚拟教室的配置,利用虚拟教室进行教学。
(3)系统设计
随着互联网络的普及,网络教学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应运而生。
这种系统的主要思想是:将课程以课件的形式放在网络上,学生通过互联网进行自学,并在网络上与教师进行交流。
该系统突破传统授课的模式,充分利用了网络的优越性.随着网络教学系统的课程和用户量的增大,传统的开发模式已不能满足需要。
问题主要突出在以下两个方面:执行效率低、安全性差。
鉴于以上原因,在开发网络教学系统B/S结构部分时,采用了组件化的设计思想。
组件的可重用性和易维护性提高了系统的效率;利用组件的封装性,将敏感信息以及核心算法都封装起来,即使对B/S开发人员也不可见,提高了系统安全性。
(4)网络教学系统设计
教学活动的方法(或称教学方法)是指实现师生相红作用的方法,常见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法、演示法、问答法、讨论法、角色扮演法、辩论法、竞争法、协同法、实验法、练习法等.教学活动的形式是对教学活动的时间、空间和人员组合等方面的考虑一般而言,教学活动的形式包括集体授课、个别化学习和小组相互作用等形式[1]。
上述六种教学策略是能够兼顾网络教学的特点,并适于通过网络教学系统实现的教学策略。
这六种教学策略只代表了教学策略的典型形式,它们分类的依据是教师与学生相匀_作
用方式的差异。
如若将以上教学策略与网络教学系统的功能进一步结合,那么可以演变出更为丰富多彩的变式.教学实践者(教师)可以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教学程序和教学方法的综合,形成各种有利于“教”或有利于“学”的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郭智华,网络教学系统中数据库的设计与分析[j],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S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