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实验2.1食物中主要的营养成分的鉴定
食物中主要营养成分的鉴定(实验)-沪科版高中第一册教案

食物中主要营养成分的鉴定(实验)- 沪科版高中第一册教案实验目的1.了解人体所需的主要营养成分;2.了解常见食物中所含的主要营养成分;3.学习测量、定量、评价和分析食物中主要营养成分的方法。
实验原理人体所需的主要营养成分包括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其中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组织的主要物质,维生素和矿物质在人体代谢过程中则起到辅助作用。
实验中采用的鉴定食物中主要营养成分的方法包括:测定果汁中维生素C含量的滴定法、测定食物中碳水化合物含量的硫酸铜-巴氏液定量法、测定食物中蛋白质含量的比色法、测定食物中脂肪含量的直接溶出-乙醇浸提法及测定食物中钙含量的滴定法等。
实验步骤实验一:测定果汁中维生素C的含量1.实验员先将1.0 mL 果汁加入试管中,然后加入40 mL 0.1 mol/L 的I 2溶液按给定办法滴定,求得其中维生素C 的含量。
实验二:测定食物中碳水化合物含量1.将不同重量的食物样品加入锥形瓶中,加入10 mL 巴氏液,加入25 mL 精制水,加热至沸腾后,加入1-NaOH 溶液进行滴定,计算样品中的碳水化合物含量。
实验三:测定食物中蛋白质含量1.取出鸡蛋清液, 加入NaOH 溶液,摇匀后加入1% 的 CuSO 4·5H 2 O。
按给定办法测定该样品中的蛋白质含量。
实验四:测定食物中脂肪含量1.取不同重量的食品,按样品质量溶解,然后加入95%的酒精。
ت口因为文档是Markdown文本,表格等呈现方式不是很友好,因此此处省略算法部分。
实验五:测定食物中钙含量1.取一定质量的试样,按照给定方法进行测定。
结论人体所需的主要营养成分包括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
在实验中,通过测定不同食物中的主要营养成分含量,我们可以了解它们的营养价值,并在日常生活中合理膳食,对于保证健康和预防疾病都有很大的益处。
生物《饮食与营养》课例反思

《饮食与营养》教学案例反思一、设计意图《饮食与营养》这一节是苏科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五章第一节的内容,主要是为了后面学习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打基础,而且与学生们的生活经验比较贴近,引发学生探究性趣是重点。
因而,在教学设计上我从同学们的饮食作为切入口,引导学生探究思考食物的分类方法,进而引出食物中含有多种营养,“人体从食物中获取营养物质”这一重要概念。
教材安排了“鉴定食物的主要成分”的验证实验,该实验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深入理解食物中主要营养物质的种类和特性。
鉴定实验是本节的难点,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指导学生利用信息库中的“常见食物中所含的主要营养成分”,以突破重难点。
二、教学设计与环节反思知识目标:1.说出食物中有蛋白质、脂肪、糖类、水分、无机盐和维生素等营养物质。
2.学会实验鉴定蛋白质、脂肪、糖类的常用方法。
3.举例说出含蛋白质、脂肪、糖类较多的常见食物。
能力目标:1.通过实验鉴别食物中蛋白质、脂肪、糖类的存在,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2.用鉴定蛋白质、脂肪、糖类的实验现象,根据生活经验推测食物中的主要营养成分。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认识到人类的生存需要生物圈的其他生物;关注家人与自己的饮食营养。
教学重点:蛋白质、脂肪、糖类的实验鉴定;了解生活中常见食物含有的主要营养物质。
教学难点:鉴定食物的主要成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实验材料与器材一、课题引入(多媒体展示美食图片)在这张图片中展示了我们日常生活中吃的一些食物,我们每天到了一定的时间就要吃饭,这已经成了一种习惯,可是你想过没有,人为什么要吃饭呢?反思: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好不好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这堂课的质量。
不同的内容应采取不同的导入方法,考虑到本节课内容与学生的饮食息息相关,因而我以此设置问题情境,自然而然,引入饮食与营养的课题。
但是对于“人为什么要吃饭呢?”这个问题,学生虽很容易想到营养,教师继续追问究竟有哪些营养,学生根据生活体验只能回答出一部分,教师可以不做具体点评,设置悬念,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实验2.1食物中主要营养成分的鉴定教案

实验2.1 食物中主要营养成分的鉴定一、教材分析:糖类、脂质、蛋白质是生物体的重要营养物质,也是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大分子。
对这些物质的结构和功能的了解,是学习高中生命科学的基础。
学生对这些物质的名字早已了解,但不了解其结构和功能。
为此,教材先安排了“食物中主要营养成分的鉴定”实验,这样,一方面让学生探知这些物质在生物体中的确存在,以便从感性认识开始引入正文的学习,另一方面让学生初步学会应用生化鉴定的方法。
实验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基本实验方法训练,让学生知道利用特定的化学式给予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有特定的颜色反应可以鉴别这些物质,帮助学生学会生物组织中主要化合物的鉴定方法。
第二部分是让学生应用学到的检测技术测定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将学到的知识和技能作实际的应用,指导学生用自己选择的实验材料进行实验研究。
二、课题:实验2.1食物中主要营养成分的鉴定三、课时安排:1课时。
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初步学会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生化检测方法。
2、过程与方法:尝试检测部分饮料、食品的营养成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了解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的同时,认识健康饮食的科学原理,激发队探究生命科学的兴趣。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检测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方法。
难点:应用检测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方法测定食物、饮料中的营养成分。
六、教学用具:自制PPT七、教学过程:八、板书:实验2.1 食物中主要营养成分的鉴定一、实验目的和原理: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和化学试剂能产生不同的特征性反应,利用这个特性区分各种有机物。
二、实验步骤1、已知成分的鉴定淀粉+ 碘呈现蓝色还原性糖+ 班氏试剂加热至沸呈现红黄色沉淀蛋白质+ 双缩脲试剂(5%NaOH 1%CuSO4)紫色脂肪+ 苏丹Ⅲ呈现橘红色2、未知样品成分的鉴定生物材料切碎----研磨----过滤-----取滤液。
每种鉴定用滤液2ml,加各种试剂进行鉴定。
记录观察结果,并分析各种生物材料的有机物成分。
食物中营养成分测定实验

食物中营养成分测定实验食物中营养成分的测定是食品科学与营养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实验可以准确测定食物中的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成分含量,为人们提供科学合理的饮食建议和食物安全评估。
本文将介绍一种常用的食物中营养成分测定实验方法。
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学习并掌握一种常见的食物中营养成分测定实验方法,了解食物中各种营养成分的测定原理和步骤。
实验器材与试剂1. 测定食物的样品(如苹果、鸡蛋、面包等)2. 秤3. 固体量烧杯4. 高锰酸钾(KMnO4)试剂5. 精密滴定管6. 水浴锅7. 离心机(速度:3000转/分钟)8. 96孔微孔板9. 酶标仪实验步骤1. 样品制备将所选食物样品洗净,去除皮、骨和可见的脂肪等杂质,抽样取适量,确保同一样品取自同一批次,并记录样品的净重。
2. 碳水化合物含量测定a. 将样品粉碎并均匀混合,取约5克称量于固体量烧杯中。
b. 在水浴锅中,将固体量烧杯加热溶解,待溶液变为浑浊状态。
c. 将所测食物样品溶液抽取一定体积,分别注入96孔微孔板中,并加入试剂。
d. 使用酶标仪测定吸光度,依据标准曲线计算出食物中碳水化合物的含量。
3. 脂肪含量测定a. 将样品粉碎并均匀混合,取约3克称量于固体量烧杯中。
b. 在水浴锅中,将固体量烧杯加热至沸腾,持续加热5分钟,使脂肪溶解于样品中。
c. 将样品离心,将上清液转移到96孔微孔板中,并加入试剂。
d. 使用酶标仪测定吸光度,依据标准曲线计算出食物中脂肪的含量。
4. 蛋白质含量测定a. 将样品粉碎并均匀混合,取约2克称量于固体量烧杯中。
b. 在水浴锅中,将固体量烧杯加热至沸腾,持续加热10分钟,使蛋白质溶解于样品中。
c. 将样品离心,将上清液转移到96孔微孔板中,并加入试剂。
d. 使用酶标仪测定吸光度,依据标准曲线计算出食物中蛋白质的含量。
5. 维生素含量测定a. 根据所测维生素的特性和测定方法进行相应处理,具体步骤根据维生素种类而有所不同,例如抽取、浓缩、提取等手段。
实验4常用食物营养成分的鉴定_基础生物学实验(安徽大学研究生复试用,生物 生命科学)

实验四常见食物营养成分的鉴定一、实验目的1、掌握临时装片(水装片)制片方法。
2、掌握徒手切片技术。
3、掌握常见植物性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的定性鉴定方法。
二、实验原理植物因含有叶绿素,是自然界的初级生产者,能通过光合作用过程把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贮存在糖类、蛋白质和脂肪中。
这些物质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食物来源。
人类食物有3000多种,其中主要的粮食植物就有20多种。
这些植物可食部分有的是果实,如苹果、梨、水稻、玉米;有的是种子,如花生、油菜、黄豆、大豆;有的是块茎,如马铃薯;有的是块根,如山芋(番薯)。
其营养成分有的是糖类,如苹果和梨主要是可溶性的葡萄糖和果糖;水稻、玉米、马铃薯、山芋是不溶性的多糖──淀粉;有的是蛋白质,如黄豆、大豆;有的是脂肪,如花生、油菜。
特定的化学试剂能够使生物组织中的有关有机化合物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
葡萄糖、果糖是可溶性糖中的还原糖,与斐林(Fehling)试剂作用,可以生成砖红色沉淀;淀粉是不溶性的多糖,被碘-碘化钾溶液染成蓝紫色。
脂肪可以被苏丹Ⅳ染液染成桔红色。
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可以产生紫色反应。
为此来鉴定生物组织中糖、脂肪或蛋白质的存在。
三、实验用品(一)材料1.做可溶性还原糖的鉴定实验,选择苹果、梨。
2.做淀粉的鉴定实验,选择小麦颖果和马铃薯。
3.做脂肪的鉴定实验,选择花生种子。
(二)器材剪刀,解剖刀,双面刀片,试管,试管架,试管夹,大小烧杯,小量筒,滴管,玻璃漏斗,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火柴,研钵,石英砂,纱布,载玻片,盖玻片,毛笔,吸水纸,显微镜。
(三)试剂1.斐林试剂取10 g氢氧化钠放入量筒中,加水至100 mL,待充分溶解后倒入试剂瓶中,配成质量浓度为0.1 g/mL的氢氧化钠溶液,瓶口塞上胶塞,贴上标签,写上试剂甲。
取5 g硫酸铜放入量筒中,加水至100 mL,待充分溶解后倒入试剂瓶中,配成质量浓度为0.05 g/mL的硫酸铜溶液(蓝色)。
瓶口塞上胶塞,贴上标签,写上试剂乙。
食品检测实习报告

食品检测实习报告食品专业实践环节如专业实验、课程设计、专业实习、毕业论文等实践课程对学生的专业素质、综合素质的提高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食品检测,欢迎参考。
食品检测实习报告篇一今年是我人生中不寻常的一年。
因为今年我即将离开学校拥有新的开始和新的目标。
**有限公司给了我一个把理论运用到实际的实践机会。
在我工作的这段时间同事对我关怀备至,时常给我鼓励和帮助。
下面我这几个月实习期的实习报告。
一、工作收获在这几个月,我作为食品质量检验员,认真学习公司质量管理控制流程,根据岗位职责的要求主要有以下几点收获:1、原材料的安全检查我严格按照公司管理要求,做到不漏检,不少取。
2、成品检验检验工作是一项精细的检验过程。
“细节决定成败”,在试验的过程中我本着严谨的工作态度做每一项试验。
目前我已掌握了所有原材料的检验方法及步骤。
这要感谢我的师傅及我的同事们,是你们教会我了这些。
3、数据处理在记录数据时我本着“务实求真”的原则对每一个实验数据进行记录、总结以及上报。
做到无误报、谎报。
二、实习感想1、态度决定一切工作时一定要一丝不苟,仔细认真。
不能老是出错,有必要时检测一下自己的工作结果,以确定自己的工作万无一失。
工作之余还要经常总结工作教训,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并从中总结工作经验。
虽然工作中我会犯一些错误,受到领导的批评,但是我并不认为这是一件可耻的事,因为我认为这些错误和批评可以让我在以后的工作中避免类似错误,而且可以让我在工作中更快的成长起来。
在和大家工作的这段时间里,他们严谨、认真的工作作风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也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很多自己缺少的东西。
2、善于思考岗位的日常工作比较繁琐,而且几天下来比较枯燥,这就需要我们一定要勤于思考,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工作时间。
3、不断学习要不断的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这会使我的工作更加得心应手。
一个人要在自己的职位上有所作为,就必须要对职位的专业知识熟知,并在不断的学习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生物实验2.1食物中主要的营养成分的鉴定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主要营养成分的鉴别。
2、过程与方法
知道实验的具体操作过程,并且会运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营养要均衡。
不同食物中可能有不同的营养物质,但是主要成分不尽相同。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各种试剂的选择
试剂量的控制
三、课前准备
学生预习
四、教学过程
实验目的:
鉴别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并对未知样品的成分进行鉴定。
实验原理:
每一种食物分子都有其特定的化学结构,它们与相应的化学试剂的反应会分别显示出可以鉴别的特征。
材料选择:
仪器和试剂:
实验方法:
一、鉴别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所有步骤都讲好以后让学生操作。
详细步骤见书本编号。
①②③……
糖类
还原性糖
蛋白质
脂肪
二、未知样品的成分鉴定
作业:
练习册:
P20
分析和讨论
对实验操作的满意度
这两项也要完成。
五、课后反思。
食物中主要成分的检验

食物中主要成分的检验莘松中学赵燕时间:2008/11/12地点:化学实验室一、教学目标1.通过“活动10.6检验葡萄糖、脂肪、蛋白质的方法”,学会对食物中主要成分葡萄糖、脂肪、蛋白质的检验方法,提高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培养严谨的科学实验态度。
2.通过“活动10.7检验日常食物中的一些主要的营养成分”,尝试运用检验物质方法鉴别食物中的部分营养成分;并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分析,提高处理信息、获得结论的能力。
二、重点与难点【重点】运用检验物质方法鉴别食物中的部分营养成分。
【难点】学习正确、规范的实验操作技能;针对不同的待检食物,实施合理的实验步骤,使用正确的检验试剂。
三、教学准备【器材】活动一:1%葡萄糖溶液、鸡蛋清、蒸馏水、菜油、猪油、班氏试剂、10%氢氧化钠溶液、3%硫酸铜溶液、试管、试管夹、滴管、烧杯(100ml)、酒精灯、火柴、滤纸、玻棒。
活动二:面粉、大豆油、苹果汁、米汤、青菜汁、牛奶、豆浆等日常食物、班氏试剂、10%氢氧化钠溶液、3%硫酸铜溶液、试管、试管夹、滴管、烧杯(100ml)、酒精灯、火柴、滤纸、玻棒。
四、教学流程五、内容组织【活动设计】活动一:检验葡萄糖、脂肪、蛋白质的方法活动目标:1.学会对食物中主要成分葡萄糖、脂肪、蛋白质的检验方法。
进一步学习正确、规范的实验操作技能,提高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培养严谨的科学实验态度。
活动二:检验日常食物中的一些主要的营养成分活动目标:1.尝试运用“活动一”所学的检验物质方法,鉴别一些日常食物中的部分营养成分。
2.运用实验观察法,仔细观察特定试剂加入前后溶液的颜色变化,正确记录实验现象,认真分析实验结果,提高处理信息、获得结论的能力。
◆活动10.6阅读前教师先列出阅读提纲,以提高阅读效率。
◆正确、规范的实验操作技能是学习难点,阅读后的交流中教师在关键的操作点讨论时,要加以示范动作的辅助,简明扼要地讲解操作要领,以体现教师的指导性主体作用,突破学习难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主要营养成分的鉴别。
2、过程与方法
知道实验的具体操作过程,并且会运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营养要均衡。
不同食物中可能有不同的营养物质,但是主要成分不尽相同。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各种试剂的选择
试剂量的控制
三、课前准备
学生预习
四、教学过程
实验目的:
鉴别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并对未知样品的成分进行鉴定。
实验原理:
每一种食物分子都有其特定的化学结构,它们与相应的化学试剂的反应会分别显示出可以鉴别的特征。
材料选择:
仪器和试剂:
实验方法:
一、鉴别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所有步骤都讲好以后让学生操作。
详细步骤见书本编号。
①②③……
糖类
还原性糖
蛋白质
脂肪
二、未知样品的成分鉴定
作业:
练习册:
P20
分析和讨论
对实验操作的满意度
这两项也要完成。
五、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