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太平天国运动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大的农民起义,也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大的政治运动,其历史背景和影响深远。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源于清朝政治腐败、经济危机、社会矛盾尖锐等多方面的原因。同时,西方列强的侵略和教案频发,加剧了民众的不满情绪,为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提供了社会基础。
3.通过讨论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使学生认识到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历史启示,提高学生的历史责任感。
4.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客观评价能力,使学生能够站在历史发展的角度,看待太平天国运动的得与失。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教师通过播放太平天国运动的纪录片,为学生创设真实的历史情景,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背景和氛围。
5.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本节课的教学旨在培养学生对太平天国运动的正确认识,提高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文化素养。具体包括:
1.培养学生对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敬意,认识到太平天国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地位。
2.引导学生关注太平天国运动中的民族英雄,如洪秀全、杨秀清等,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教师通过课堂提问、作业.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学习交流和分享,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4.教师注重对学生的长期观察和评价,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提供指导和支持。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导入:通过播放太平天国运动的纪录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堂。
2.讲解:教师详细讲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背景、经过和结果,引导学生关注太平天国运动中的重要人物、事件和思想。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课件:第四单元 第11课 太平天国运动 (共10张)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课件:第四单元 第11课 太平天国运动 (共10张)
如何评价《新政新篇》?
进步性 是先进的中国人首次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
不适应性 不是农民战争的产物
当时的中国缺乏必要的社会条件
太平天国形势发展示意图
全盛:1856,北伐和西征 盛衰转变:1856年天京变乱
1859年,《资政新篇》
1853,定都天京;《天朝田亩制度》
开始:1851,金田起义
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
天王府模型
宫殿的装饰:雕镂工丽,饰以黄金,绘以五彩。庭柱用朱漆蟠龙, 鸱吻用鎏金,门窗用绸缎裱糊,墙壁用泥金彩画,取大理石铺地。
换种角度看历史
定都天京前,洪秀全颁布“太平礼制”,规定了一整 套严格尊卑等级制度。定都天京后,深居简出,只有诸王 能见到洪秀全;天王服上的金纽扣和皇冠加起来有8斤重。 还没推翻大清,就躲进深宫,嫔妃千名以上。幼天王说他 的母后就有88个,天王轿用轿夫64人,臣下见天王要三呼 万岁,天王府内建有东花园、西花园等。穿靴子也有规定, 天王靴,每只绣9条龙,东王靴,每只8条龙,北王每只5 条,……。东王出行时役使达1700多人,官员民众不回 避或者不跪倒者,立即斩首。
目标: “四有二无”的理想社会
2、你对上述内容有何看法?
评价
反映了农民要求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能够调动农民的革命 积极性,是几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革命性)
绝对平均主义,不利于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严重脱离实 际(空想性)
三、治国方案(二):《资政新篇》(1859年)
内容: 政治:向西方学习,以法治国,官吏由 公众选举 经济:发展工商业,奖励技术发明 教育:开设新式学堂
发展:永安建制 (1852年)
后期防御战
兴起:金田起义 1851
失败:天京陷落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3.1《太平天国运动》优秀授课课件(23张)(共23张PPT)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3.1《太平天国运动》优秀授课课件(23张)(共23张PPT)

练习
• 5、马克思指出:“鸦片不曾产生催眠的作用,而 倒产生了惊醒作用,历史的发展好像首先要麻醉 这个国家的人民,然后才可能把他们从历来的麻 木状态唤醒似的。”这里马克思所说的“唤醒” 主要是指( ) • A.林则徐在广州的禁烟运动
• • • B.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 C.19世纪中期的洋务运动 D.鸦片战争期间爱国军民奋起抗击英军
北伐
金田起义(1851) 永安建制,分封诸王, 初步建立政权(九月)
武昌 西征 九江
东征
定都天京(1853) 《天朝田亩制度》
全盛时期(1856) 天京事变(1856年秋) 《 资政新篇》(1859) 天京陷落国梦筑《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
材料一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 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凡 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 彼处不足,则迁此处···务使天下共享天 父上主皇上帝大福,有田同耕,有饭同食, 有衣同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 材料二 :凡收成者,(除留足口粮外)余则 平分土地,财产归公 归圣库。所有婚娶弥月喜事,俱用圣库。 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 土地问题 —— 据《天朝田亩制度》




天国梦

太平天国 运动 辛亥革命
新民主主 义革命
民主共和梦
社会主义梦
专题三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一)天国梦起
材料1
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
材料一: 鸦片战争后鸦片大量进口,10年当中, 每年从 3 万箱增至 6 、 7 万箱,造成白银大量外 1、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民族矛盾激化; 流,引发了银贵钱贱现象并日益严重。
材料2
材料二: 清政府为了支付战争赔款和军费开支, 极力搜刮,加捐加税。官府常抓人毒打交不起税 的人。1843—1850年规模较大的群众暴动有70 2、 清政府腐败统治,阶级矛盾激化。(根本原因) 余起,遍及十几个省。“昔日卖米三斗,输一亩 之课有余,今日卖米六斗,输一亩之课而 不足。”

高中历史必修1第13课《太平天国运动》教学设计

高中历史必修1第13课《太平天国运动》教学设计

第13课《太平天国运动》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是新课程岳麓版教材必修Ⅰ第四单元第二课。

由于近代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因而时代也赋予了太平天国运动新的任务即在反封建的同时反对列强的侵略。

太平天国运动揭开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序幕,是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近代中国民主革命又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主线索之一,故本课地位比较重要。

本课第一目“金田起义”,介绍太平天国运动的起因和发展。

第二目“天国兴衰”,概述了太平天国的鼎盛、《天朝田亩制度》、天京变乱、《姿政新篇》、太平天国的失败及其影响。

串联本课教材知识的主要线索是: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兴衰的过程、运动的失败及其意义。

课标要求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

学生分析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过这部分内容,再加上受影视作品的影响,对太平天国运动的了解较多,且有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但学习的方法和习惯还有待养成。

因此我认为高一年级应当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阅读分析史料的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实现现新课程改革的基本思想和理念。

高中教材除了对基本史实的叙述外,增加了理性分析的力度,理论性较强,所以应在学生原有的基础上深化和扩展,总结历史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使感性的认识上升到理性的程度。

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结合课标的要求,确立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天朝田亩制度》、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原因及历史功绩确定依据: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由盛而衰---走向失败是本课的基本线索,理清线索,有助于学生整体把握知识框架;而《天朝田亩制度》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思的思想结晶并体现了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2)教学难点:《天朝田亩制度》的分析、评价,太平天国运动由盛转衰及最终失败的原因即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确定依据:高一学生正处于历史思维能力的形成期,思维能力还不强,对《天朝田亩制度》、太平天国运动由盛转衰及最终失败的原因缺乏完整的的分析和理解。

高中历史必修 第11课 太平天国运动讲解

高中历史必修 第11课 太平天国运动讲解

直隶总督。
军舰,建立北洋水师。对外,
曾代表清政府签订一系列条约,
包括《马关条约》及《辛丑条来自约》。二、主要经过
5、天京变乱(1856年) ——太平天国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思考:你能分析天京变乱发生的原因吗?根 源是什么?它能避免吗?
领导者被胜利冲昏头脑,革命进取心逐渐减退;封建特权 思想膨胀,相互猜忌和争权夺利。 根源在于农民阶级的阶级局限性。
二、主要经过
4、北伐和西征——进入全盛时期(1853年) 5、天京变乱(1856年)
——太平天国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6、天京陷落 (1864年)
三、重要文献
原则:“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 “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 土地分配问题: 分配方式:以户为单位,不分男女,按人 口和年龄平均分配。 原则:“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 产品分配问题: 方法: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圣库。
人教版历史必修①
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 的潮流
第十一课 太平天国运动
探究:
• 1、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 2、太平天国运动的经过怎样? • 3、太平天国运动的革命纲领是什么?
如何评价它们? • 4、天平天国运动的意义是什么?
一、时代背景
列强侵略 封建剥削
1、民族矛盾、阶级矛盾(根本 原因)空前激化
三、重要文献
2、《资政新篇》的颁布(1859年)
内容:课本P56
是洪仁玕提出的改革内政的治 国方案,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 色彩,符合中国社会发展的趋 势。这是中国最早的,也是最 完整的资本主义改革方案。
但它未能反映农民最迫切的愿 望和要求,加上缺少必要的条 件,所以并没有真正实施。
对太平天国运动的几点认识。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3课 太平天国运动课件 (共16张PPT)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3课 太平天国运动课件 (共16张PPT)

定都天京 颁布纲领
1856
军事全胜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 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凡天下田,天下人同 耕。……务使天下共享天父上皇上帝大福,有田 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 均匀,无人不饱暖也。”
根据“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的原 则,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圣库。 ……婚丧嫁娶 等事所需的费用,都由国库开支。鳏寡孤独等丧 失劳动能力的人,都由国库供养。
1、极大的破坏了生产力
2、是一场旧式的农民战争,不能领导近代民主 革命取得胜利
立竿见影
1、根本原因: (阶级)矛盾 2、过程: (1851)年:金田起义
(1853)年:定都 天京
颁布《天朝田亩制 度 》
(1856)年:军事全盛
由盛转衰:(天京事变)
(1864)年:天京陷落
3、失败原因:主观:农民阶级局限性 客观:中外反动势力联合剿杀
C 4.下列太平天国的诸项活动中,能够与当时世界
历史潮流同步的是 A.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B.严惩外国侵略者 C.洪仁玕《资政新篇》 D.反对封建统治
5.李大钊说:“太平天国禁止了鸦片,却采用了
宗教,不建设民国,而建设天国,这是他们失败的
A 一个重要原因。”这段话指太平天国
A.缺乏科学理论 B.没有实行宗教改革 C.不能充分依靠人民 D.没有彻底革命精神
人人平等 ——洪秀全《原道醒世训》
天上有天国,地下有天国。天上地下同是神父天 国…今日天父天兄下凡开创天国是也。
——洪秀全《钦定前遗诏圣书批解》
人间天国
从这段材料中,可以看出洪秀全的思想主张是什么?
h太hxh平天国的前期斗争: 天津
太平天国大事记
1851 金田起义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说课稿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说课稿
(二)学习障碍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可能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如对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了解、对鸦片战争的认识等。然而,在学习本节课时,学生可能存在以下学习障碍:首先,对于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背景和复杂性可能理解不深,容易将其视为简单的农民起义;其次,对于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过程和重要事件可能难以把握,容易混淆;再次,对于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和影响可能缺乏深入思考,难以形成全面的认识。
五、板书设计与教学反思
(一)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设计注重布局合理、内容精炼、风格清晰。板书布局分为三个部分:标题区、内容区和总结区。标题区位于板书顶部,标注课程标题和副标题;内容区按照时间顺序和逻辑关系列出太平天国运动的关键事件、背景、影响等;总结区位于板书底部,概括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和教训。板书内容主要包括运动背景、重要事件、历史评价等关键信息。风格上,我使用清晰的字体,合理的间距,以及不同颜色标注重要信息和关键词。板书在教学中的作用是提供结构化的知识框架,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为确保板书清晰、简洁,我会提前规划板书内容,避免过多文字,突出重点,同时注意板书的条理性和美观性。
(三)巩固练习
为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升应用能力,我计划设计以下巩固练习和实践活动:首先,设计填空题、选择题和简答题,检测学生对太平天国运动基本知识的掌握;其次,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就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进行深入探讨,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再次,安排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太平天国运动的某一段历史,提高学生的历史情境感知能力;最后,鼓励学生撰写历史小论文,对太平天国运动进行个性化解读,锻炼他们的写作能力和历史思维。
(三)互动方式
我计划通过以下方式设计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的环节:课堂提问、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历史辩论等。课堂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在小组内部分享观点,共同解决问题;角色扮演让学生模拟历史人物,深入理解历史事件;历史辩论则通过正反双方的观点交锋,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这些互动方式旨在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表格说课稿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表格说课稿
(一)教学策略
本节课我将采用以下主要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和情境教学法。讲授法能够系统地传授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知识,为学生提供必要的信息和背景;讨论法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通过相互交流加深对历史事件的理解;情境教学法则通过模拟历史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增强学习体验。选择这些方法的理论依据在于,它们能够综合运用不同的学习方式,满足学生的多元智能发展,同时促进学生的认知、情感和行为的全面发展。
(三)互动方式
我计划设计以下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环节:课堂提问、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和课堂辩论。课堂提问将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并参与到课堂讨论中;小组讨论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探讨问题;角色扮演让学生模拟历史人物,体验历史决策过程;课堂辩论则提供一个平台,让学生就历史事件的不同观点进行辩证。这些互动方式的设计旨在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以及提高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二)学习障碍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可能已经具备了一些前置知识,如对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了解、对鸦片战争及其影响的认识等。然而,学生可能存在以下学习障碍:
1.对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背景理解不深,可能难以把握运动的起因和影响。
2.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可能存在片面性,容易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
3.在分析历史事件时,可能缺乏批判性思维,难以从多角度审视问题。
主要知识点包括: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北伐和西征、天京事变、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及其历史意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1)掌握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过程及其失败的原因。
(2)了解太平天国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3)分析太平天国运动中的历史人物及其贡献。
2.过程与方法:
(四)总结反馈
在总结反馈阶段,我会引导学生自我评价,并提供有效的反馈和建议:首先,让学生自我总结在本节课中学到了哪些知识点,以及哪些内容印象最深刻。其次,我会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给予针对性的反馈,指出他们的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此外,我会鼓励学生提出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共同探讨解决方案。最后,我会提供一些建议,如如何改进学习方法、如何提高学习效率等,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后续学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历史太平天国运动(考试总分:200 分考试时长: 120 分钟)一、单选题(本题共计 50 小题,共计 200 分)1、(4分)“他们没有能够利用清王朝和外国资本主义侵略者长期存在的、很难解决的矛盾,阻止两者相互勾结反对自己”,“如果能够做到这一点就有利于集中力量打击主要敌人清王朝,避免两面受敌。

”材料评价的是()A.太平天国运动B.义和团运动C.戊戌变法D.辛亥革命2、(4分)有人说:“如果没有韦石之变或当时全军北伐,太平天国革命本可成功。

”这种观点的错误主要是()A.夸大偶然因素忽视历史发展的必然性B.仅看到现象没有抓住本质问题C.片面夸大了历史人物的个人作用D.缺乏阶级分析的观点3、(4分)太平天国运动酝酿期间,有知情的外国人曾这样记述:“叛乱发生以前,已经有若干征兆。

先是民间道门传播预言,使广西叛乱带有先知们的预见并具有信徒们所期望的性质,从而赋予这种事变某种威信。

纷纷传说本甲子第四十八年年初,即1851年初,明朝即当复国……民间对这件事是一点也不怀疑的。

”此记述说明()A.预言是历史走向的预兆B.预言是政治斗争的手段C.记述者同情太平天国运动D.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具有必然性4、(4分)1853年英国驻华公使文翰说:“如果举事者成功,至少传教士的活动可望获得完全的容忍……目前唯一可行的政策,是保持不卷入这一斗争中去,力避与双方发生正式的联系。

”然而,列强最终对“举事者”的态度是()A.予以援助B.表示同情C.军事镇压D.不予干涉5、(4分)19世纪后,许多国家尤其沿海国家无可选择地与海洋联系在一起。

但近代中国发展海军并未真正认识这一世界大潮,而始终局限于对西方列强炮舰政策的本能反应,呈现出“海患紧则海军兴,海患缓则海军弛”的状态。

这体现出近代中国()A.自觉意识到发展海军的重要性B.主动与世界联系在一起C.发展海军呈现被动和短视现象D.发展海军顺应历史大潮6、(4分)1858年,英国侵华军司令额尔金率舰队自上海沿江西上。

在天京江面,太平军与其交火。

事后,太平天国向英方道歉,并同意在事先通知的条件下,英国船可在长江航行。

由此可见,太平天国()A.认可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条约B.未认清列强侵略中国的本质C.迫切希望得到西方国家的承认D.遵循近代国际水路交往规则7、(4分)《天朝田亩制度》关于绝对平均主义的理想社会之所以是一种空想,因为()①在小农经济的基础上废除私有制和实现平均分配是不可能的②太平天国的斗争策略决定的③农民阶级的本性决定的④超越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8、(4分)有学者在评论某纲领时说:“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它第一次闪烁着具有近代民主色彩的精神火花,是中国近代化的先声,在近代中国具有重要的启蒙作用。

”该纲领是()A.《南京条约》B.《资政新篇》C.《天朝田亩制度》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9、(4分)“它在近代条件下.给农民革命提示了一条真正摆脱传统羁绊。

甩开落后思想.继续前进的方向和道路。

”材料中的“它”.()A.将中国旧式农民起义推到了最高峰B.是近代中国首个资本主义发展方案C.充分响应“扶清灭洋”的口号D.为三民主义的提出奠定了基础10、(4分)近代美国传教士罗孝全说:“上帝的旨意真是奇妙!前次(中国)与外国开战的结果,是出人意外的使中国得以开放。

如今,倘这次革命能推翻偶像崇拜而开放,将使基督教的福音传遍中国,其结果岂非同样的奇妙!”罗孝全评论的“这次革命”()A.借助了西方宗教来发动民众B.维护了西方列强的在华利益C.提高了全体国民的民族意识D.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11、(4分)有人说:“太平天国运动揭开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序幕。

”其主要是因为太平天国运动()A.是中国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最高峰B.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C.担负反封建、反侵略的双重任务D.动摇了清朝封建统治的基础12、(4分)从适应历史发展的角度看,下列著作最具有进步意义的是()A.《海国图志》B.《农政全书》C.《天朝田亩制度》D.《资政新篇》13、(4分)《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中关于社会经济的主张()A.互相矛盾B.大同小异C.完全一致D.互为补充14、(4分)近代中国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改革方案是()A.B.C.D.15、(4分)太平天国正式建立起与清政府对峙政权的标志是()A.颁布《天朝田亩制度》B.永安建制C.金田起义D.定都天京16、(4分)袁伟时说:这个纲领要求对经济政策做根本性的调整,核心是要否定《天朝田亩制度》冀图在落后的自然经济上消灭私有制和贫富差别的空想,把发展经济的立足点转移到支持和依靠私人资本主义上来,由此可以判断该纲领指的是()A.《南京条约》B.《资政新篇》C.《定国是诏》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7、(4分)鲁迅说:“至于中国所谓的手段,在我看来,有时也应该说有的,但绝非‘以夷制夷’,倒是想‘以夷制华’。

然而,夷又哪有这么愚笨呢,却先来一套‘以华制华’给你看。

”中国近代史上能体现以夷制夷、以夷制华、以华制华三种策略的历史事件分别是()A.《辛丑条约》、太平天国、甲午战争B.太平天国、《辛丑条约》、甲午战争C.甲午战争、太平天国、《辛丑条约》D.甲午战争、《辛丑条约》、太平天国18、(4分)太平天国运动酝酿期间,有知情的外国人曾这样记述:“叛乱发生以前,已经有若干征兆。

先是民间道门传播预言,使广西叛乱带有先知们的预见并具有信徒们所期望的性质,从而赋予这种事变某种威信。

纷纷传说本甲子第四十八年年初,即1851年初,明朝即当复国……民间对这件事是一点也不怀疑的。

”此记述说明()A.预言是历史走向的预兆B.预言是政治斗争的手段C.记述者同情太平天国运动D.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具有必然性19、(4分)下表是晚清户部银库收支数量变化表,导致表中数据变化的原因最有可能是()晚清户部银库收支数量变化表(银数单位:万两)A.清政府急需偿还赔款B.洋务运动的开展C.国内农民起义的影响D.列强的经济侵略20、(4分)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庞大的军政费用靠攻占城市所得到的库存的金银、没收官绅地主的浮财、各地人民的“进贡”等收入来维持,但收入并不稳定。

后杨秀清等建议“建都天京,兵士日众,宜广积米粮,以充军储而裕国课。

弟等细思安徽、江西米粮广有,宜令镇守佐将在彼晓谕良民,照旧交粮纳税”被洪秀全所采纳。

这()A.反映了太平天国的政权性质有所改变B.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C.有利于巩固当时的太平天国革命政权D.体现了《天朝田亩制度》实施的灵活性21、(4分)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后,老百姓对太平军破坏庙宇、毁灭偶像的行为很不满;士大夫们大多反对洪秀全的宗教革命,指责洪秀全将“中国数千年礼仪人伦、诗书典则”扫地荡尽。

这段材料的主旨是()A.太平天国运动失去农民阶级支持B.清政府已经陷人空前孤立的境地C.洪秀全的思想完全排斥传统文化D.思想文化冲突影响太平天国运动22、(4分)有学者认为,由于本身的阶级局限性,他们(太平天国)的非理性探索终究没有摆脱宿命的悲剧。

能够印证这一结论的史实是()A.颁布《天朝田亩制度》B.刊发《资政新篇》C.定都天京并建立政权D.反击英法列强干涉23、(4分)《天朝田亩制度》规定“凡二十五家中,设国库一,礼拜堂一,两司马居之。

凡二十五家中所有婚娶弥月喜事,俱用国库;但有限式,不得多用一钱。

如一家有婚娶弥月事,给钱一千,谷一百斤,通天下皆一式,总要用之有节,以备兵荒。

”对这个方案理解最准确的是()A.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思想B.追求平等自由的政治生活C.体现了农民对理想社会的向往D.废除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24、(4分)马克思把某一农民战争称为“鸦片战争的回响”,这一农民战争是()A.太平天国运动B.义和团运动C.黄花冈起义D.武昌起义25、(4分)对《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天朝田亩制度》反映的是一种绝对平均主义的理想B.《资政新篇》是符合时代发展潮流的资本主义方案C.《天朝田亩制度》的颁布是太平天国进行政权建设的一个重要举措D.《资政新篇》表达了农民的理想与追求26、(4分)太平天国运动之初,曾国藩指出:“今春以来,粤盗益复猖獗,西尽泗镇,东侵平梧,二千里中,几无一尺净土。

推寻本原,何尝不以有司虐用其民,鱼肉日久,激而不复反顾?盖大吏之泄泄(闲谈)于上,而一切废置不问者非一朝夕之故矣。

”据此可知,曾国藩认为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是()A.自然灾害频仍B.官吏贪暴腐败C.土地兼并严重D.社会治安混乱27、(4分)太平天国运动酝酿期间,有知情的外国人曾这样记述:“叛乱发生以前,已经有若干征兆。

先是民间道门传播预言,使广西叛乱带有先知们的预见并具有信徒们所期望的性质,从而赋予这种事变某种威信。

纷纷传说本甲予第四十八年年初,即1851年初,明朝即当复国……民间对这件事是一点也不怀疑的。

”此记述说明()A.预言是历史走向的预兆B.预言是政治斗争的手段C.记述者同情太平天国运动D.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具有必然性28、(4分)太平天国运动中先后提出了《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代表着农民的探索水平,下列对其评价正确的是()A.都符合时代发展潮流B.都是切合当时农民要求的纲领C.曾产生过一定的影响D.推动了太平天国运动形势的发展29、(4分)洪仁玕《资政新篇》记述:“恳自今而后,可断则断,不宜断者付小弟掌率六部等议定再献,不致自负其咎,皆所以重尊严之圣体也。

或更立一无情面之谏议在侧,以辅圣聪不逮。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是天国早期的施政纲领B.带有明显的空想色彩C.严厉批评天王独断专行D.包含一定的民主意识30、(4分)为了振兴太平天国,洪仁玕写了《资政新篇》,在书中他明确提出“严禁买卖人口”。

这主要是因为()A.买卖人口不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B.买卖人口会使太平天国劳动力缺乏C.《北京条约》签订后列强掠夺中国劳动力D.买卖人口是封建制度下的社会罪恶31、(4分)马克思在1853年说:“太平天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共产主义性质的政权”,而蒋介石则说:“往者,洪杨诸先民,崛起东南,以抗满清,虽志业未究而遽尔败亡……在历史上足以留一重大纪念焉”。

马克思、蒋介石对太平天国的评价()A.符合革命史观,角度不同B.符合革命史观,角度相同C.符合现代化史观,立场相同D.符合文明史观,具有客观性32、(4分)1861年,一个外国人到天京求见天王,表示外国愿意帮助太平天国灭清,条件是成功之后平分中国。

天王果断回答:“我争中国,欲想全图,事成平分,天下失笑!”这反映了太平天国的对外政策是()A.闭关锁国B.盲目排外C.独立自主D.委曲求全33、(4分)太平天国的领导者洪仁玕在《资政新篇》中大声疾呼:“中国必须认清世界大势,学俄罗斯、日本的榜样……‘因时制宜’,取法西方各国的‘纲常大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