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混合原理(加色法与减色法)

合集下载

色彩的空间混合

色彩的空间混合

知识要点提示
1、加色混合色的光亮度等于相混合光亮度之和。
2、减色混合中,混合的色越多、明度越低,纯度也会下降 。
3、中 ,也不降低。
4、不同混合方法在色彩应用中的视觉效果是完全不一样的 。
空间混合:分解式、归纳式、自由式、 限色式、分割式、点绘式、 马赛克式。
1802年生理学家tyoung根据人眼的视觉生理特征提出红绿紫蓝紫cie将色彩标准化正式确认色光三原色红绿蓝蓝紫色色料三原色红品红黄柠檬黄青湖蓝真空干燥又名解析干燥是一种将物料置于负压条件下并适当通过加热达到负压状态下的沸点或着通过降温使得物料凝固后通过溶点来干燥物料的干燥方式
色彩构成 色彩构成
2010/4/30
色彩的混合
单元学习目标:
从色彩混合的学习中认识 色彩的视觉规律,了解色 光、颜料、空间混合的不 同原理及作用,体会在配 色中运用其规律所获得的 色彩效果。
色彩的混合
色彩混和的定义 三原色 (色光)加色法 (色料)减色法 色彩的中性混合
一、色彩混合定义
所谓色混合是指某一色彩中混入另一种色彩。经验表明 ,两种不同的色彩混合,可获得第三种色彩。在颜料混 合中,加入的色彩愈多颜色越暗,最终变为黑色。反之 ,色光的三原色能综合产生白色光。
三基色的确定:
牛顿色散实验:认定七色为原色; 物理学家David Brewster认为原色只是红、黄、
蓝三色; 1802年,生理学家T.Young根据人眼的视觉生理
特征提出红、绿、紫(蓝紫) CIE将色彩标准化,正式确认色光三原色红、绿、
蓝(蓝紫色),色料三原色红(品红)、黄(柠檬 黄)、青(湖蓝)
色光三原色:红、绿、蓝。 色料三原色:品红、黄、青。
三、色光加色法

印刷色彩学第三章 色彩的混合[精]

印刷色彩学第三章 色彩的混合[精]

第二节 色料混合——色料减色混合
减色法混合即色料混合,也称第二混合。
1、色料的混合:是指从复色光中减去(吸收)一种或 几种单色光从而使色光逐渐减弱乃至消失。

减色法:从复色光中减去一种或几种单色光呈现
另一种颜色的减色方法。
2、色料呈色原理:减色法原理

各种彩色物体呈色原理同样是减色法原理,两种
任意两色或三色按不同比例混合,可以调配出其他所 有颜色。 d.自然界中任何其余色料都无法混合出YMC三种颜色。
第二节 色料混合——色料三原色
二、色料三原色的色相及代号 A.理想三原色波长
Y-572.5nm M-500.3nm C-482nm 谱外色——品红没有自己的主波长,它的波长绝对值是其补色光的 波长,前加“-”表示。 B.代号 Y为(-B) M为(-G) C为(-R) 黄色料从白光中选择性吸收了蓝色,称为减蓝色(-B),品红色料 从白光中选择性吸收了绿色,称为减绿色(-G),青色料从白光中选 择性吸收了红色,称为减红色(-R)。 C.实际色料三原色油墨 应该反射的色光和该吸收的色光都不能彻底,结果造成色料的颜色亮 度低,饱和度小,色调不纯正,并且不鲜明。
印刷上就是充分利用色光三原色的特性, 利用三种分别只能通过蓝、绿、红三色 光的滤色片以实现对原稿上所有颜色的 分解。
光加色混合
(2)不等量混合 红与绿可得橙、黄、黄绿 红与蓝可得品红、红紫 蓝与绿可得绿蓝、青、青绿光
(3)互补色:凡两种色光相加,呈现白色光对这两种色光互为补色 R+C=W G+M=W B+Y=W
当三原色光蓝、绿、红相等量两两进行 混合时,可以分别得到亮度较高的青 (C)、品红(M)、黄(Y),当蓝、 绿、红三者等量相加时便得到了白色 (W),其颜色方程如下:B+G=C、 B+ R=M、G+R=Y、B+G+R=W。

色彩原理与应用-第三章-颜色混合原理与视觉理论

色彩原理与应用-第三章-颜色混合原理与视觉理论

四色(赫林)学说的视网膜视素 感光化学视素 白-黒 红-绿 黄-蓝 视网膜过程 破坏 建立 破坏 建立 破坏 建立 颜色感觉 白 黒 红 绿 黄 蓝
三对视素的代谢作用图
破坏
建立
a曲线是白-黑视素的代谢作用 b曲线是黄-蓝视素的代谢作用 c曲线是红-绿视素的代谢作用
对立学说可以解释的现象: ◇对立学说能很好地解释对立色。 ◇对立学说能很好地解释色盲。 ◇对立学说能很好地解释负后像现象现象。 ◇对立学说能很好地解释补色现象。 ◇对立学说能很好地解释光谱上存在众多的高纯度 的单波长色光的现象。 对立学说的不足: ◇对于红、绿、蓝三原色能够产生所有光谱色彩的 现象并无法得到满意的解释。
B= M+C G= Y+C M+Y+C = K M+Y+C = K M+Y+C = K B+Y=K G+M=K
等式左右两边相加得:R+C=K
颜色相减
白光
实际使用的三原色油墨的光谱反射和吸收示意图
三、加色法与减色法的关系
◇加色法与减色法都是针对色光而言;加色法指的是色光相加
,减色法指的是色光被减弱。加色法与减色法又是迥然不同的两
3、阶段学说
阶段学说最早是由G.E.Muller(1930)及Judd (1949)所提出,他们认为长久以来一直在色彩视觉 理论(处于对立的状态的三色理论与对立理论,是可 以加以统一与相互配合的,并且对于人眼色彩视觉的 现象做了更为完整的解释与说明。
阶段学说理论: 视网膜上的锥体细胞是一个三色系统,而在视觉信息 向大脑皮层视觉中枢的传导通路中则变成了四色机制。颜 色视觉过程的这种设想称为阶段学说。 颜色视觉的形成过程可分为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当光线进入人眼视网膜时,三种独立的锥 体细胞中的感色物质会选择性在吸收不同波长光谱的辐射, 同时每一种锥体细胞根据光刺激量又可独自产生明度(黑 或白)与色彩(红、绿、蓝)的反应。在这一阶段中可应 用三原色理论及色光混合实验来解释视觉色彩的现象。 第二阶段中,在神经兴奋由锥体细胞向视神经细胞传 递的过程中,这三种反应重新组合,形成三对对立性的神 经反应,即红-绿、黄-蓝、黑-白反应。

色彩混合原理(加色法与减色法)

色彩混合原理(加色法与减色法)

色彩混合原理颜色模型颜色模型简介RGB颜色模型RGB颜色模型是最佳的色彩模式,可以提供全屏幕的24bit的颜色范围,即真彩色显示。

但是,如果将RGB模式用于打印就不是最佳的了,会损失一部分亮度,比较鲜艳的色彩肯定会失真的。

CMYK颜色模型CMYK(cyan,magenta,yellow)颜色空间应用于印刷工业,印刷业通过青(C)、品(M)、黄(Y)三原色油墨的不同网点面积率的叠印来表现丰富多彩的颜色和阶调,这便是三原色的CMY 颜色空间。

实际印刷中,一般采用青(C)、品(M)、黄(Y)、黑(BK)四色印刷,在印刷的中间调至暗调增加黑版。

当红绿蓝三原色被混合时,会产生白色,但是当混合蓝绿色、紫红色和黄色三原色时会产生黑色。

既然实际用的墨水并不会产生纯正的颜色,黑色是包括在分开的颜色,而这模型称之为CMYK。

CMYK颜色空间是和设备或者是印刷过程相关的,则工艺方法、油墨的特性、纸张的特性等,不同的条件有不同的印刷结果。

所以CMYK颜色空间称为与设备有关的表色空间。

而且,CMYK具有多值性,也就是说对同一种具有相同绝对色度的颜色,在相同的印刷过程前提下,可以用分种CMYK数字组合来表示和印刷出来。

这种特性给颜色管理带来了很多麻烦,同样也给控制带来了很多的灵活性。

在印刷过程中,必然要经过一个分色的过程,所谓分色就是将计算机中使用的RGB颜色转换成印刷使用的CMYK 颜色。

在转换过程中存在着两个复杂的问题,其一是这两个颜色空间在表现颜色的范围上不完全一样,RGB的色域较大而CMYK则较小,因此就要进行色域压缩;其二是这两个颜色都是和具体的设备相关的,颜色本身没有绝对性。

因此就需要通过一个与设备无关的颜色空间来进行转换,即可以通过以上介绍的XYZ或LAB色空间来进行转换。

Lab颜色模型Lab颜色模型是有国际照明委员会(CIE)于1976年公布的一种颜色模型,Lab颜色模型弥补了RGB和CMYK两种色彩模式的不足。

摄影色彩搭配原理与技巧

摄影色彩搭配原理与技巧

摄影色彩搭配原理与技巧
摄影色彩搭配的原理和技巧有以下几个:
1.加色法原理:在彩色摄影中,利用三种基本色光(红、绿、蓝)混合,达到一定强度呈现白色或黑色。

2.减色法原理:在被动发光场合,利用青、品红、黄三原色颜料吸收光源后呈现被吸收部分的颜色。

3.同一色调配色:将相同色调的色彩搭配在一起,形成统一的视觉效果。

例如,将浅色调和深色调的相同色彩搭配在一起,可以形成明暗变化的色彩效果。

4.类似色调配色:将色调图中相邻或接近的两个或两个以上色调搭配在一起,形成协调的视觉效果。

例如,将深色调和暗色调搭配在一起,能产生一种既深又暗的昏暗之感。

5.对照色配色:将相隔较远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色调搭配在一起,形成对比效果。

例如,浅色调与深色调配色,即为深与浅的明暗对比;而鲜艳色调与灰浊色调搭配,会形成纯度上的差异配色。

色彩混合原理(加色法与减色法)

色彩混合原理(加色法与减色法)

色彩混合原理颜色模型颜色模型简介RGB颜色模型RGB颜色模型是最佳的色彩模式,可以提供全屏幕的24bit的颜色范围,即真彩色显示。

但是,如果将RGB模式用于打印就不是最佳的了,会损失一部分亮度,比较鲜艳的色彩肯定会失真的。

CMYK颜色模型CMYK(cyan,magenta,yellow)颜色空间应用于印刷工业,印刷业通过青(C)、品(M)、黄(Y)三原色油墨的不同网点面积率的叠印来表现丰富多彩的颜色和阶调,这便是三原色的CMY 颜色空间。

实际印刷中,一般采用青(C)、品(M)、黄(Y)、黑(BK)四色印刷,在印刷的中间调至暗调增加黑版。

当红绿蓝三原色被混合时,会产生白色,但是当混合蓝绿色、紫红色和黄色三原色时会产生黑色。

既然实际用的墨水并不会产生纯正的颜色,黑色是包括在分开的颜色,而这模型称之为CMYK。

CMYK颜色空间是和设备或者是印刷过程相关的,则工艺方法、油墨的特性、纸张的特性等,不同的条件有不同的印刷结果。

所以CMYK颜色空间称为与设备有关的表色空间。

而且,CMYK具有多值性,也就是说对同一种具有相同绝对色度的颜色,在相同的印刷过程前提下,可以用分种CMYK数字组合来表示和印刷出来。

这种特性给颜色管理带来了很多麻烦,同样也给控制带来了很多的灵活性。

在印刷过程中,必然要经过一个分色的过程,所谓分色就是将计算机中使用的RGB颜色转换成印刷使用的CMYK 颜色。

在转换过程中存在着两个复杂的问题,其一是这两个颜色空间在表现颜色的范围上不完全一样,RGB的色域较大而CMYK则较小,因此就要进行色域压缩;其二是这两个颜色都是和具体的设备相关的,颜色本身没有绝对性。

因此就需要通过一个与设备无关的颜色空间来进行转换,即可以通过以上介绍的XYZ或LAB色空间来进行转换。

Lab颜色模型Lab颜色模型是有国际照明委员会(CIE)于1976年公布的一种颜色模型,Lab颜色模型弥补了RGB和CMYK两种色彩模式的不足。

色彩混合原理(加色法与减色法)

色彩混合原理(加色法与减色法)

色彩混合原‎理颜色模型颜色模型简‎介RGB颜色‎模型RGB颜色‎模型是最佳‎的色彩模式‎,可以提供全‎屏幕的24‎b it的颜‎色范围,即真彩色显‎示。

但是,如果将RG‎B模式用于‎打印就不是‎最佳的了,会损失一部‎分亮度,比较鲜艳的‎色彩肯定会‎失真的。

CMYK颜‎色模型CMYK(cyan,magen‎t a,yello‎w)颜色空间应‎用于印刷工‎业,印刷业通过‎青(C)、品(M)、黄(Y)三原色油墨‎的不同网点面积率‎的叠印来表‎现丰富多彩‎的颜色和阶‎调,这便是三原‎色的CMY‎颜色空间。

实际印刷中‎,一般采用青‎(C)、品(M)、黄(Y)、黑(BK)四色印刷,在印刷的中‎间调至暗调‎增加黑版。

当红绿蓝三‎原色被混合‎时,会产生白色,但是当混合‎蓝绿色、紫红色和黄‎色三原色时‎会产生黑色‎。

既然实际用‎的墨水并不‎会产生纯正‎的颜色,黑色是包括‎在分开的颜‎色,而这模型称‎之为CMY‎K。

CMYK颜‎色空间是和‎设备或者是‎印刷过程相‎关的,则工艺方法‎、油墨的特性‎、纸张的特性‎等,不同的条件‎有不同的印‎刷结果。

所以CMY‎K颜色空间‎称为与设备‎有关的表色‎空间。

而且,CMYK具‎有多值性,也就是说对‎同一种具有‎相同绝对色‎度的颜色,在相同的印‎刷过程前提‎下,可以用分种‎CMYK数‎字组合来表‎示和印刷出‎来。

这种特性给‎颜色管理带‎来了很多麻‎烦,同样也给控‎制带来了很‎多的灵活性‎。

在印刷过程‎中,必然要经过‎一个分色的‎过程,所谓分色就‎是将计算机‎中使用的RGB‎颜色转换成‎印刷使用的‎C MYK 颜色。

在转换过程‎中存在着两‎个复杂的问‎题,其一是这两‎个颜色空间‎在表现颜色‎的范围上不‎完全一样,RGB的色域较大而‎C MYK则‎较小,因此就要进‎行色域压缩‎;其二是这两‎个颜色都是‎和具体的设‎备相关的,颜色本身没‎有绝对性。

因此就需要‎通过一个与‎设备无关的‎颜色空间来‎进行转换,即可以通过‎以上介绍的‎X YZ或L‎A B色空间‎来进行转换。

名词解释加色法与减色法

名词解释加色法与减色法

名词解释加色法与减色法
加色法和减色法是两种常用的调色方法,广泛应用于绘画、摄影和图像处理等领域。

这两种方法的目的是调整图像的色彩,以达到理想的效果。

加色法是指通过添加颜料或光线来改变图像的色彩饱和度和亮度。

在绘画中,艺术家可以通过混合颜料来创造新的颜色,并将其应用于画布上。

在摄影和图像处理中,可以通过调整图像的色相、饱和度和亮度来增加颜色的丰富度。

比如,通过增加红色的饱和度和亮度,可以使图像更加温暖和生动。

加色法的优点是可以创造出更多的颜色选择,使图像更加丰富多彩。

相反,减色法是指通过减少颜色的数量来改变图像的色彩。

在绘画中,艺术家可以选择使用少量的颜色来表达自己的创意。

在摄影和图像处理中,可以通过将图像转换为灰度或使用像素化效果来减少颜色的数量。

减色法的优点是可以强调图像的构图和形状,使其更加简洁和抽象。

加色法和减色法在不同的艺术形式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绘画中,艺术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使用加色法或减色法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在摄影和图像处理中,加色法和减色法可以用来增加图像的表现力和艺术效果。

总之,加色法和减色法是调整图像色彩的两种方法。

加色法通过添加颜色来增加图像的饱和度和亮度,而减色法则通过减少颜色的数量来改变图像的色彩。

这两种方法在艺术创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使用。

无论是绘画、摄影还是图像处理,都可以借助这些方法来创造出丰富多样的图像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色彩混合原理(加色法与减色颜色模型颜色模型简介RGB颜色模型RGB颜色模型是最佳的色彩模式,可以提供全屏幕的24bit的颜色范围,即真彩色显示。

但是,如果将RGB模式用于打印就不是最佳的了,会损失一部分亮度,比较鲜艳的色彩肯定会失真的。

CMYK颜色模型CMYK(cyan,magenta,yellow)颜色空间应用于印刷工业9印刷业通过青(C)、品(M)、黄(Y)三原色油墨的不同网点面积率的叠印来表现丰富多彩的颜色和阶调,这便是三原色的CMY 颜色空间。

实际印刷中,一般采用青(C)、品(M)、黄(Y)、黑(BK)四色印刷,在印刷的中间调至暗调增加黑版。

当红绿蓝三原色被混合时,会产生白色,但是当混合蓝绿色、紫红色和黄色三原色时会产生黑色。

既然实际用的墨水并不会产生纯正的颜色,黑色是包括在分开的颜色,而这模型称之为CMYKo CMYK颜色空间是和设备或者是印刷过程相关的,则工艺方法、油墨的特性、纸张的特性等,不同的条件有不同的印刷结果。

所以CMYK颜色空间称为与设备有关的表色空间。

而且,CMYK具有多值性,也就是说对同一种具有相同绝对色度的颜色,在相同的印刷过程前提下,可以用分种CMYK数字组合来表示和印刷出来。

这种特性给颜色管理带来了很多麻烦,同样也给控制带来了很多的灵活性。

在印刷过程中, 必然要经过一个分色的过程,所谓分色就是将计算机中使用的RGB颜色转换成印刷使用的CMYK颜色。

在转换过程中存在着两个复杂的问题,其一是这两个颜色空间在表现颜色的范围上不完全一样,RGB的色域较大而CMYK则较小,因此就要进行色域压缩;其二是这两个颜色都是和具体的设备相关的,颜色本身没有绝对性。

因此就需要通过一个与设备无关的颜色空间来进行转换,即可以通过以上介绍的XYZ或LAB色空间来进行转换。

Lab颜色模型Lab颜色模型是有国际照明委员会(CIE)于4976年公布的一种颜色模型,Lab颜色模型弥补了RGB和CMYK两种色彩模式的不足。

Lab颜色模型由三个要素组成,一个要素是亮度(L), a和b是两个颜色通道。

a包括的颜色是从深绿色(低亮度值)到灰色(中亮度值)再到亮粉红色(高亮度值);b是从亮蓝色(底亮度值)到灰色(中亮度值)再到黄色(高亮度值)。

因此,这种颜色混合后将产生具有明亮效果的色彩。

HSI颜色模型HSI (Hue-Saturation-lntensity(Lightness),HSI 或HSL)颜色模型用H、S、I 三参数描述颜色特性,其中H定义颜色的波长,称为色调;S表示颜色的深浅程度,称为饱和度;I表示强度或亮度HSV颜色模型HSV(hue,saturation,value颜色模型所代表的颜色域是CIE色度图的一个子集,这个模型中饱和度为百分之百的颜色,其纯度一般小于百分之百。

画家用改变色浓和色深的方法从某种纯色获得不同色调的颜色,在一种纯色中加入白色以改变色浓,加入黑色以改变色深,同时加入不同比例的白色,黑色即可获得各种不同的色调。

HSL颜色模型HSL(hue,saturation,lightness)®色空间,这个颜色空间都是用户台式机图形程序的颜色表zjsoHSB颜色模型HSB(hue,saturation,brightness)颜色空间,这个颜色空间都是用户台式机图形程序的颜色表不。

Ycc颜色模型柯达发明的颜色空间,由于PhotoCd在存储图像的时候要经过一种模式压缩,所以PhotoCd 采用了Ycc颜色空间,Ycc空间将亮度作由它的主要组件,具有两个单独的颜色通道,采用Ycc 颜色空间来保存图像,可以节约存储空间。

XYZ颜色模型国际照明委员会(CIE)在进行了大量正常人视觉测量和统计,1931年建立了"标准色度观察者”,从而奠定了现代CIE标准色度学的定量基础。

由于"标准色度观察者"用来标定光谱色时出现负刺激值,计算不便,也不易理解,因此1931年CIE在RGB系统基础上,改用三个假想的原色X、Y、Z建立了一个新的色度系统。

将它匹配等能光谱的三刺激值,定名为"CIE1931 标准色度观察者光谱三刺激值",简称为"CIE1931标准色度观察者"。

这一系统叫做"CIE1931 标准色度系统"或称为"2°视场XYZ色度系统"。

CIEXYZ颜色空间稍加变换就可得到Yxy色彩空间,其中Y取三刺激值中Y的值,表示亮度,x、y反映颜色的色度特性。

定义如下:在色彩管理中,选择与设备无关的颜色空间是十分重要的,与设备无关的颜色空间由国际照明委员会(CIE)制定,包括CIEXYZ和CIELAB两个标准。

它们包含了人眼所能辨别的全部颜色。

而且,CIEYxy测色制的建立给定量的确定颜色创造了条件。

但是,在这一空间中,两种不同颜色之间的距离值并不能正确地反映人们色彩感觉差别的大小,也就是说在CIEYxy色厦图中,在不同的位置不同方向上颜色的宽容量是不同的,这就是Yxy 颜色空间的不均匀性。

这一缺陷的存在,使得在Yxy及XYZ空间不能直观地评价颜色。

YUV颜色模型在现代彩色电视系统中,通常采用三管彩色摄像机或彩色CCD点耦合器件)摄像机,它把摄得的彩色图像信号,经分色、分别放大校正得到RGB再经过矩阵变换电路得到亮度信号丫和两个色差信号R-Y、B-Y,最后发送端将亮度和色差三个信号分别进行编码,用同一信道发送出去。

这就是我们常用的YUV色彩空间。

采用YUV色彩空间的重要性是它的亮度信号丫和色度信号U、V是分离的。

如果只有丫信号分量而没有U、V分量,那么这样表示的图就是黑白灰度图。

彩色电视采用YUV空间正是为了用亮度信号丫解决彩色电视机与黑白电视机的兼容问题,使黑白电视机也能接收彩色信号。

根据美国国家电视制式委员会,NTSC 制式的标准,当白光的亮度用丫来表示时,它和红、绿、蓝三色光的关系可用如下式的方程描述:Y=0.3R+0.59G+0.11B这就是常用的亮度公式。

色差U、V是由B—Y、R— Y按不同比例压缩而成的。

如果要由YUS间转化成RGB空间,只要进行相反的逆运算即可。

与YUV 色彩空间类似的还有Lab色彩空间,它也是用亮度和色差来描述色彩分量,其中L为亮度、a和b分别为各色差分量。

尽管颜色模型有许多许多种类,但我们只讨论常用的三种颜色模型:RGB 颜色模型、CMYK 颜色模型和Lab 色彩模型。

为了能较好的理解各类颜色模型。

下面我们将对相关的一些基本概念作一下讨论。

1.什么是颜色的本质?要回答颜色的本质是什么,我们们首先要弄清什么是光的本质。

我们不想来详细讨论物理学中光的波粒二象性,只想简单地讨论一下与颜色有关的内容。

光的本质是电磁波。

电磁波由于波长的不同可分为通讯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线、r 线和宇宙线等。

其中波长为380—780nm 的电磁波为可见光。

可见光透过三棱镜可以呈现出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组成的光谱。

红色光波最长,640 —780nm ;紫色光波最短,380 —430nm在真空中:红光:770〜640 nm橙黄光:640〜580 nm绿光:580〜495 nm蓝靛光:495〜440 nm紫光:440〜400 nm波长是连续变化的,你可以找个光谱来看看波长为380 —780nm的电磁波为可见光。

可见光透过三棱镜可以呈现出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组成的光谱。

首先,我们之所以能看到各种物体,是因为光的反射。

光射到物体上然后发出反射光,反射光再射到人的眼睛里,人就看到物体了。

在一般情况下,入射光都是由光源发出的包含各种颜色的自然光,当这些光射到不同的物体上,物体对光的吸收和反射情况并不都相同,于是出现了颜色的差异。

我们看到物体呈现白色,是因为物体将射到它上面的所有光都反射了,这些光叠加在一起是白色的,又射到我们眼睛里,所以我们说,这个物体是白色的。

而看到物体呈现黑色也是一样的道理,只是黑色正好相反,物体将射到它上的所有光都吸收了,我们看不到从它上发出的任何反射光,所以认为它是黑色。

举个例子说吧:一个红色的西红柿,如果放在蓝光下,会是什么颜色呢?也许有的人会认为是红光和蓝光叠加在一起成的颜色,其实并不是,西红柿这时会呈现黑色。

我们平时看到它是红色,是因为它只反射红光,而其他光则都被吸收了(包括蓝光),那么放在蓝光下,西红柿将会把蓝光吸收,就不再反射出任何光了,所以呈现黑色。

其他的,物体呈现的各种颜色都是这样的道理至于颜色的本质是什么,既然光的本质是电磁波,那么颜色的本质则是:该种(类)颜色特定波长的电磁波。

2•色彩的属性(明度、色相、纯度),明度:谈到明度,宜从无彩色人手,因为无彩色只有一维,好辩的多。

最亮是白,最暗是黑。

以及黑白之间不同程度的灰,都具有明暗强度的表现。

若按一定的间隔划分,就构成明暗尺度。

有彩色即靠自身所具有的明度值,也靠加减灰、白调来调节明暗。

色相:有彩色就是包含了彩调,即红、黄、蓝等几个色族,这些色族便叫色相。

最初的基本色相为:红、橙、黄、绿、蓝、紫。

在各色中间加插一两个中间色,其头尾色相,按光谱顺序为:红、橙红、黄橙、黄、黄绿、绿、绿蓝、蓝绿、蓝、蓝紫、紫、红紫十二基本色相。

纯度(彩度):也叫饱和度,指色彩的鲜艳程度。

原色最纯,颜色的混合越多则纯度逐渐减低。

如某一鲜亮的颜色,加入了白色或者黑色,使得它的纯度低,颜色趋于柔和、沉稳。

常用颜色模型1 •加色法三原色加色法又称为RGB颜色模型。

为了能较直观地说明加色法与减色法的区别及其颜色的合成原理,我们需要使用一些专业色盘作为互助工具。

我们可将上图理解为由三束光红(R)、绿(G)、蓝(B )分别射在银幕上,当我们将这三束不同颜色的光束慢慢移动,使其如下图所示重叠。

结果我们发现有下列组合现象产生:蓝(B)+ 绿(G)=青(C)绿(G)+ 红(R)=黄(丫)红(R)+蓝(B)+品(M)(又称:洋红)蓝(B)+绿(G)+红(R)二白色加色法就是把不同色彩的光混合投射在一起,生成新的色光,这种配色的过程(或方式),所以也称色光混合。

也可理解为:两种色光叠加,亮度增加者为加色法加色法三原色(光的三原色)R,G,B,红(red),绿(green),蓝(blue),它们是计算机显示器及其他数字设备显示颜色的基础。

2 •减色法减色法又称为CMYK颜色模型,减色法混合就是把不同色彩的色料(颜料)混合在一起,生成新的颜色,所以也称色料混合。

减色法三原色(颜料三原色)C,M,Y,青(cyan),品红(magenta),黄(yellow),它们是打印机等硬拷贝设备使用的标准色彩,分别与R,G三基色互为补色.为了能较直观地说明减色法的合成原理,我们也需要使用一些专业色盘作为互助工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