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学第三章 色光加色法和色料

合集下载

四色印刷中的色彩体现原理

四色印刷中的色彩体现原理

四色印刷中的色彩体现原理传统印刷中,我们只利用四色油墨(黄、品、青、黑)即印刷成千上万种颜色,出来之后我们会评价成品里面的青大了,或黑墨小了,四色油墨是怎么变为上百万种颜色的呢?一、色光与色料色来源于光,光又伴随着色,色与光有着密切的关系。

色光是指物体本身发出的光,而色料则本身不发光,只是吸收一部分光,反射一部分光。

(一)色光三原色和色光加色法让一束太阳光射进暗室,通过狭缝照射到玻璃的三棱镜上,透过玻璃,再投射到白色的屏幕上,便显示出一条由红、橙、黄、绿、青、蓝、紫组成的光带,这条光带叫做光谱。

如果三棱镜对白光的色散不充分,可以发现红、绿、蓝三种色光各占光谱的1/3。

假若做一系列的色光合成实验,发现选择"适当"的红、绿和蓝色光进行组合,可以模拟出自然界的各种颜色,故称红、绿和蓝色光为色光的三原色。

为了统一色度方面的数据,1931年国际照明委员会规定,红、绿、蓝三原色光的波长分别为:700.2nm,546.1nm,534.8nm(1nm=1×10-7c m)。

若将三原色光,每两种或三种相,可以得到下面的色光,即红(R)+绿(G)=黄(Y)红(R)+蓝(B)=品红(M)蓝(B)+绿(G)=青(C)红(R)+绿(G)+蓝(B)=白(W)以上各式表明,色光的相加(混合)所获得的新色光其亮度增加,故称色光的混合为加色法。

改变三原色光中任意两种或三种色光的混合比例,可以得到各种不同颜色的色光。

光是作用于人眼并引起明亮视觉的电磁辐射,具有能量,色光混合的数量愈多,光能量另和值愈大,形成的色光愈明亮。

如果把红、绿、蓝三原色光,分别和青、品红、黄三种色光等量相混合,可以得到白光,即红光+青光=白光绿光+品红光=白光蓝光+黄光=白光当两种色光相加,得到白光时,这两种色光互为补色光。

因此,红光与青乐互为补色光,绿光与品红光互为补色光,蓝光与黄光互为补色光。

(二)色料三原色和色料减色法色料包括颜料料,油墨中的色料以颜料为主。

色光加色法

色光加色法

色彩的混合理论色光加色法红(R)、绿(G)、蓝(B)(一)、色光三原色的确定三原色的本质是三原色具有独立性,三原色中任何一色都不能用其余两种色彩合成。

另外,三原色具有最大的混合色域,其它色彩可由三原色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出来,并且混合后得到的颜色数目最多。

在色彩感觉形成的过程中,光源色与光源、眼睛和大脑三个要素有关,因此对于色光三原色的选择,涉及到光源的波长及能量﹑人眼的光谱响应区间等因素。

从能量的观点来看,色光混合是亮度的叠加,混合后的色光必然要亮于混合前的各个色光,只有明亮度低的色光作为原色才能混合出数目比较多的色彩,否则,用明亮度高的色光作为原色,其相加则更亮,这样就永远不能混合出那些明亮度低的色光。

同时,三原色应具有独立性,三原色不能集中在可见光光谱的某一段区域内,否则,不仅不能混合出其它区域的色光,而且所选的原色也可能由其它两色混合得到,失去其独立性,而不是真正的原色。

在白光的色散试验中,我们可以观察到红、绿、蓝三色比较均匀地分布在整个可见光谱上,而且占据较宽的区域。

如果适当地转动三棱镜,使光谱有宽变窄,就会发现:其中色光所占据的区域有所改变。

在变窄的光谱上,红(R)、绿(G)、蓝(B)三色光的颜色最显著,其余色光颜色逐渐减退,有的差不多已消失。

得到的这三种色光的波长范围分别为:R (600~700nm),G(500~570nm),B(400~470nm)。

在色彩学中,一般将整个可见光谱分成蓝光区,绿光区和红光区进行研究。

当用红光、绿光、蓝光三色光进行混合时,可分别得到黄光、青光和品红光。

品红光是光谱上没有的,我们称之为谱外色。

如果我们将此三色光等比例混合,可得到白光;而将此三色光以不同比例混合,就可得到多种不同色光。

从人的视觉生理特性来看,人眼的视网膜上有三种感色视锥细胞--感红细胞、感绿细胞、感蓝细胞,这三种细胞分别对红光、绿光、蓝光敏感。

当其中一种感色细胞受到较强的刺激,就会引起该感色细胞的兴奋,则产生该色彩的感觉。

色彩原理与应用-第三章-颜色混合原理与视觉理论

色彩原理与应用-第三章-颜色混合原理与视觉理论

四色(赫林)学说的视网膜视素 感光化学视素 白-黒 红-绿 黄-蓝 视网膜过程 破坏 建立 破坏 建立 破坏 建立 颜色感觉 白 黒 红 绿 黄 蓝
三对视素的代谢作用图
破坏
建立
a曲线是白-黑视素的代谢作用 b曲线是黄-蓝视素的代谢作用 c曲线是红-绿视素的代谢作用
对立学说可以解释的现象: ◇对立学说能很好地解释对立色。 ◇对立学说能很好地解释色盲。 ◇对立学说能很好地解释负后像现象现象。 ◇对立学说能很好地解释补色现象。 ◇对立学说能很好地解释光谱上存在众多的高纯度 的单波长色光的现象。 对立学说的不足: ◇对于红、绿、蓝三原色能够产生所有光谱色彩的 现象并无法得到满意的解释。
B= M+C G= Y+C M+Y+C = K M+Y+C = K M+Y+C = K B+Y=K G+M=K
等式左右两边相加得:R+C=K
颜色相减
白光
实际使用的三原色油墨的光谱反射和吸收示意图
三、加色法与减色法的关系
◇加色法与减色法都是针对色光而言;加色法指的是色光相加
,减色法指的是色光被减弱。加色法与减色法又是迥然不同的两
3、阶段学说
阶段学说最早是由G.E.Muller(1930)及Judd (1949)所提出,他们认为长久以来一直在色彩视觉 理论(处于对立的状态的三色理论与对立理论,是可 以加以统一与相互配合的,并且对于人眼色彩视觉的 现象做了更为完整的解释与说明。
阶段学说理论: 视网膜上的锥体细胞是一个三色系统,而在视觉信息 向大脑皮层视觉中枢的传导通路中则变成了四色机制。颜 色视觉过程的这种设想称为阶段学说。 颜色视觉的形成过程可分为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当光线进入人眼视网膜时,三种独立的锥 体细胞中的感色物质会选择性在吸收不同波长光谱的辐射, 同时每一种锥体细胞根据光刺激量又可独自产生明度(黑 或白)与色彩(红、绿、蓝)的反应。在这一阶段中可应 用三原色理论及色光混合实验来解释视觉色彩的现象。 第二阶段中,在神经兴奋由锥体细胞向视神经细胞传 递的过程中,这三种反应重新组合,形成三对对立性的神 经反应,即红-绿、黄-蓝、黑-白反应。

色彩构成第三章-色彩的体系

色彩构成第三章-色彩的体系


色光对物体的显色影响叫演色性,在不 同色光的照射下被照物体会变幻不同的色 彩效果。

二、减法混合 色彩的减法混合也称减色法,各种颜料和 染料的混合就属于减法混合。

各种色彩都可以利用三原色混合而成,混 合后的新颜色,增加了对色光的吸收能力, 而反射能力则降低,因而明度、纯度均会 降低,色相也发生变化。

孟塞尔色立体色相面


三、奥斯特瓦德色立体(O.C.S)
是由德国科学家,伟大的色彩学家奥斯特瓦德1921年创立的,它以 物理科学为依据,该色彩体系认为没有纯的颜色,所有的色彩都由纯 色加一定比例的黑色和白色混合而成。这样,奥斯特瓦德引导出一个 适用于任何颜色的公式: 白量+黑量+纯

奥斯特瓦德色立体的色相环以赫林的红、黄、蓝、绿四原 色学说为理论参考,由此在临近的两色之间增加橙、蓝绿、 紫、黄绿四间色,共计8个主要色。 上述各色在划分三等 份,则扩展成24色相环。

2、空间混合
空间混合是另一种混合方式,是将几种以上 的色彩并置在一起,通过一定的距离观看,使其 在视网膜上达到难以辨别的视觉调和效果。

一、色彩体系与色彩科学的发展


二、孟塞尔表色体系(M.C.S)
孟塞尔色立体是由美国教育家、色彩学家、美术家孟塞尔创立的色彩表 示法。以色彩的三要素为基础。色相环是以红(R)、黄(Y)、绿(G)、蓝(B)、紫 (P)心理五原色为基础,再加上它们的中间色相:橙(YR)、黄绿(GY)、蓝绿 (DG)、蓝紫(PB)、红紫(RP)成为10色相,排列顺序为顺时针。
Βιβλιοθήκη 四、日本色彩研究体系 (P.C.C.S)
该色彩体系是日本色彩研究 所于1964年发表的日本色彩研究 配色体系 。PCCS主要是以色 彩调和为目的的色彩体系。色相 是以红、橙、黄、绿、蓝、紫6 个主要色相为基础,并凋成24个 主要色相。

色彩混合原理(加色法与减色法)

色彩混合原理(加色法与减色法)

色彩混合原理颜色模型颜色模型简介RGB颜色模型RGB颜色模型是最佳的色彩模式,可以提供全屏幕的24bit的颜色范围,即真彩色显示。

但是,如果将RGB模式用于打印就不是最佳的了,会损失一部分亮度,比较鲜艳的色彩肯定会失真的。

CMYK颜色模型CMYK(cyan,magenta,yellow)颜色空间应用于印刷工业,印刷业通过青(C)、品(M)、黄(Y)三原色油墨的不同网点面积率的叠印来表现丰富多彩的颜色和阶调,这便是三原色的CMY颜色空间。

实际印刷中,一般采用青(C)、品(M)、黄(Y)、黑(BK)四色印刷,在印刷的中间调至暗调增加黑版。

当红绿蓝三原色被混合时,会产生白色,但是当混合蓝绿色、紫红色和黄色三原色时会产生黑色。

既然实际用的墨水并不会产生纯正的颜色, 黑色是包括在分开的颜色,而这模型称之为CMYK。

CMYK颜色空间是和设备或者是印刷过程相关的,则工艺方法、油墨的特性、纸张的特性等,不同的条件有不同的印刷结果。

所以CMYK颜色空间称为与设备有关的表色空间. 而且,CMYK具有多值性,也就是说对同一种具有相同绝对色度的颜色,在相同的印刷过程前提下,可以用分种CMYK数字组合来表示和印刷出来.这种特性给颜色管理带来了很多麻烦,同样也给控制带来了很多的灵活性. 在印刷过程中,必然要经过一个分色的过程,所谓分色就是将计算机中使用的RGB颜色转换成印刷使用的CMYK 颜色。

在转换过程中存在着两个复杂的问题,其一是这两个颜色空间在表现颜色的范围上不完全一样,RGB的色域较大而CMYK则较小,因此就要进行色域压缩;其二是这两个颜色都是和具体的设备相关的,颜色本身没有绝对性。

因此就需要通过一个与设备无关的颜色空间来进行转换,即可以通过以上介绍的XYZ或LAB色空间来进行转换.Lab颜色模型Lab颜色模型是有国际照明委员会(CIE)于1976年公布的一种颜色模型,Lab颜色模型弥补了RGB和CMYK两种色彩模式的不足.Lab颜色模型由三个要素组成,一个要素是亮度(L),a 和b是两个颜色通道。

印刷色彩学课件03-色光加色法和色料减色法

印刷色彩学课件03-色光加色法和色料减色法
第三章 色光加色法和色料减色法
第三章 色光加色法和色料减色法
第三章 色光加色法和色料减色法
第三章 色光加色法和色料减色法
3.1 色光加色法
2) 加色混合
等量混合
R+G=Y
R
R+B=M G+B=C R+G+B=W 互补色
YM W
GCB
第三章 色光加色法和色料减色法
第三章 色光加色法和色料减色法
第三章 色光加色法和色料减色法
代替律
如果颜色光A=B、 C=D,那么: A+C=B+D 色光混合的代替规律表明:只要在感觉上颜色 是相似的便可以相互代替,所得的视觉效果是同样 的。设A+B=C,且X+Y=B,则A+X+Y=C。由代替 律产生的混合色光与原来的混合色光在视觉上具有 相同的效果。 色光混合的代替律是非常重要的规律。根据代 替律,可以利用色光相加的方法产生或代替各种所 需要的色光。色光的代替律,更加明确了同色异谱 色的应用意义。
第三章 色光加色法和色料减色法
第三章 色光加色法和色料减色法
中间色律
任何两种非补色光混合,便产生中间色。 其颜色取决于两种色光的相对能量,其鲜艳程 度取决于二者在色相顺序上的远近。
第三章 色光加色法和色料减色法
代替律
颜色外貌相同的光,不管它们的 光谱成份是否一样在色光混合中都具 有相同的效果。凡是在视觉上相同的 颜色都是等效的。即相似色混合后仍 相似。
第三章 色光加色法和色料减色法
亮度相加律
由几种色光混合组成的混合色的总亮度等 于组成混合色的各种色光亮度的总和。这一定 律叫作色光的亮度相加律。色光的亮度相加规 律,体现了色光混合时的能量叠加关系,反映 了色光加色法的实质。

第3章-颜色性质与混合

第3章-颜色性质与混合

静 态 混 合
静 态 混 合
两个颜色不同的色块并列在一起,当距离人 眼较近,能够分辨出两个不同颜色。随着距 离的加大,不能辨认两个色块,看到一个新 的颜色。在正常视距(25cm)下, 视力正常的 人(1.0)只能分辨1.5mm大小的东西。 静态混合是指各种颜色处于静态时,反射的 色光同时刺激人眼而产生混合。
3. 色相和主波长的对应关系
色相和主波长的对应关系会随着光照强度 的改变而发生改变 只有黄(572nm)、绿(503nm)、蓝 只有黄(572nm)、绿(503nm)、蓝 (478nm)三个主波长恒定不变,称之为 478nm)三个主波长恒定不变,称之为 恒定不变颜色点。 通常所谈的色相是指在正常的照度下的颜 色。
格拉斯曼(Hermann Gőnter Grassmann 1809-1877)
2.1格拉斯曼颜色混合定律-1 2.1格拉斯曼颜色混合定律 格拉斯曼颜色混合定律1. 人的视觉只能分辨色彩的三种变化 : 明度 、 色调 、 饱 人的视觉只能分辨色彩的三种变化:明度、色调、 和度. 和度. 2. 在由两个成分组成的混合色中 , 如果一个成分连续地 在由两个成分组成的混合色中, 变化,混合色的外貌也连续地变化。 变化,混合色的外貌也连续地变化。 补色律: 每一种色彩都有一个相应的补色。 补色律 : 每一种色彩都有一个相应的补色 。 如果某 一色彩与其补色以适当比例混合, 一色彩与其补色以适当比例混合 , 便产生白色或灰 如果二者按其他比例混合, 色 ; 如果二者按其他比例混合 , 便产生近似比重大 的色彩成分的非饱和色。 的色彩成分的非饱和色。 中间色律: 任何两个非补色相混合, 便产生中间色, 中间色律 : 任何两个非补色相混合 , 便产生中间色 , 其色调决定于两色彩的相对数量, 其色调决定于两色彩的相对数量 , 其饱和度决定于 二者在色调顺序上的远近。 二者在色调顺序上的远近。

色彩混合原理(加色法与减色法)

色彩混合原理(加色法与减色法)
2.色法
减色法又称为CMYK颜色模型,减色法混合就是把不同色彩的色料(颜料)混合在一起,生成新的颜色,所以也称色料混合。
减色法三原色(颜料三原色)C,M,Y,青(cyan),品红(magenta),黄(yellow),它们是打印机等硬拷贝设备使用的标准色彩,分别与R,G三基色互为补色.
为了能较直观地说明减色法的合成原理,我们也需要使用一些专业色盘作为互助工具。
色彩混合原理(加色法与减色法)
中,在不同的位置不同方向上颜色的宽容量是不同的,这就是Yxy颜色空间的不均匀性。这一缺陷的存在,使得在Yxy及XYZ空间不能直观地评价颜色。
YUV颜色模型
在现代彩色电视系统中,通常采用三管彩色摄像机或彩色CCD(点耦合器件)摄像机,它把摄得的彩色图像信号,经分色、分别放大校正得到RGB,再经过矩阵变换电路得到亮度信号Y和两个色差信号R-Y、B-Y,最后发送端将亮度和色差三个信号分别进行编码,用同一信道发送出去。这就是我们常用的YUV色彩空间。采用YUV色彩空间的重要性是它的亮度信号Y和色度信号U、V是分离的。如果只有Y信号分量而没有U、V分量,那么这样表示的图就是黑白灰度图。彩色电视采用YUV空间正是为了用亮度信号Y解决彩色电视机与黑白电视机的兼容问题,使黑白电视机也能接收彩色信号。根据美国国家电视制式委员会,NTSC制式的标准,当白光的亮度用Y来表示时,它和红、绿、蓝三色光的关系可用如下式的方程描述:Y=0.3R+0.59G+0.11B这就是常用的亮度公式。色差U、V是由B-Y、R-Y按不同比例压缩而成的。如果要由YUV空间转化成RGB空间,只要进行相反的逆运算即可。与YUV色彩空间类似的还有Lab色彩空间,它也是用亮度和色差来描述色彩分量,其中L为亮度、a和b分别为各色差分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色料混合的特点 混合后能量降低,颜色变得更加暗淡。 七、色料混合的类型: 1.透明彩色层的叠合
2.色料的混合
七、彩色印刷的成色
1.叠合成色法 1.叠合成色法 2.混合成色 2.混合成色
3.网点成色法 3.网点成色法
R 黄墨反射份数20 青墨反射份数0 效果 20
G 20 20 40
B 0 20 20
代替律表明: 只要在感觉上色彩是相似的, 代替律表明 : 只要在感觉上色彩是相似的 , 便可以互相代替,所得的视觉效果是同样的。 便可以互相代替,所得的视觉效果是同样的。 那么A 设A + B = C,而 B = X + Y ,那么A + (X + Y) = C。这个由代替而产生的混合色与原来的混合色在 视觉上具有相同的效果。 视觉上具有相同的效果。 根据代替津, 根据代替津 , 可利用色彩混合方法来产生或 代替某种所需要的色彩。 代替某种所需要的色彩 。 色彩混合的代替律是一 条非常重要的定律, 条非常重要的定律 , 现代色度学就是建立在这一 定律基础上的。 定律基础上的。 (d)混合色的总亮度等于组成混合色的各色彩光 亮度的总和。这一定律叫做亮度相加律。 亮度的总和。这一定律叫做亮度相加律。 上面所说的格拉斯曼色彩混合定律是色度学 的一般规律, 适用于各种色光的相加混合。 的一般规律 , 适用于各种色光的相加混合 。 但这 些规律不适用于染料或涂料的混合。 些规律不适用于染料或涂料的混合。
3.色光混合的 色光混合的 特点: 特点 相混合的 各色光的能量 值的相加,等于 值的相加 等于 被混合色光量 的值。 的值。由于混 合后色光的能 量增加, 量增加,因而 其亮度也增加。 其亮度也增加。
三、格拉斯曼色彩混合定律 (a) 人的视觉只能分辨色彩的三种变化:明度、色 人的视觉只能分辨色彩的三种变化:明度、 饱和度。 调、饱和度。 (b) 在由两个成分组成的混合色中 , 如果一个成分 (b)在由两个成分组成的混合色中 在由两个成分组成的混合色中, 连续地变化,混合色的外貌也连续地变化。 连续地变化,混合色的外貌也连续地变化。 补色律:每一种色彩都有一个相应的补色。 补色律:每一种色彩都有一个相应的补色。如 果某一色彩与其补色以适当比例混合, 果某一色彩与其补色以适当比例混合,便产生 白色或灰色;如果二者按其他比例混合,便产 白色或灰色;如果二者按其他比例混合, 生近似比重大的色彩成分的非饱和色。 生近似比重大的色彩成分的非饱和色。 中间色律:任何两个非补色相混合, 中间色律:任何两个非补色相混合,便产生中 间色,其色调决定于两色彩的相对数量, 间色,其色调决定于两色彩的相对数量,其饱 和度决定于二者在色调顺序上的远近。 和度决定于二者在色调顺序上的远近。
减色法 色料 黄、品红、青
每一原色吸收一个光谱 区色光,反射两个光谱 区色光
原色 三原色 原色与光谱关系 颜色混合时色彩的 基本变化规律
混合效果
呈色方法
视觉器官以外加色混合 视觉器官以内加色混合 颜色的测量和匹配 彩色电视、剧场照明
M+Y=R M+C=B Y+C=G M+Y+C=BK 两原色叠合成新颜 色的亮度降低,颜 色变暗 叠合呈色法 混合呈色法 网点呈色法
一、色料三原色
品红


二、色料减色法
+ + + +
+
= = = =
M+Y+C=K
M+C=B M+Y=R
Y+C=G
Y+M+C=BK=MY+M+C=BK=M-R-G-B Y+M=R=WY+M=R=W-G-B 再现红 M+C=B=WM+C=B=W-R-G 再现蓝 Y+C=G=WY+C=G=W-R=B 再现绿
第三章 色光加色法和色料减色法
第一节 色光加色法 第二节 色料加色法
第一节 色光加色法
一、色光三原色的确定 • 原色 ——色彩的基本色,是能混合任何色 色彩的基本色, 色彩的基本色 彩的母色; 彩的母色;即原色用可以混合产 生出不同色调、不同明度、 生出不同色调、不同明度、不同 彩度的任何色彩。 彩度的任何色彩。 色光三原色: 色光三原色: 红 、绿、蓝。 三原色的确定: 三原色的确定:可以从光的物理特性和人眼 的视觉特性考虑. 的视觉特性考虑.
将三原色光等能量相加,就可以得到包含一切色光的 白光(W)。 白光(W)。R+G+B=W 非等量相加,颜色偏向比例大的一方。 将三原色光中任意两色光等量相加,就可分别得出青 (C)、品红(M)、黄(Y)。 (C)、品红(M)、黄(Y)。 G+B=C=WG+B=C=W-R C=R=W R+G=Y=WR+G=Y=W-B Y+B=W B+R=M=WB+R=M=W-G M+G=W 原色光混合后的亮度高于原有色光的亮度。 从能量观点,相混合的各色光的能量值的相加,等于 被混合色光能量的值,即 S12 (λ) = S1 (λ) + S2 (λ) 。
静态混合:各种颜色处于静态时, 静态混合:各种颜色处于静态时,反射的色 光同时刺激人眼而产生的混合。 光同时刺激人眼而产生的混合。 动态混合:各种颜色处于动态时, 动态混合:各种颜色处于动态时,反射的色 光在人眼中的混合。 光在人眼中的混合。
第二节 色料减色法
光经过颜色滤色版或其它光吸收介质 组合而产生不同于原来的颜色的方法。
四、色光混合的类型 按照光源的不同可以分为: 按照光源的不同可以分为: 直接混合:由光源发出的直接相加进行的混合。 直接混合:由光源发出的直接相加进行的混合。 间接混合: 间接混合:由物体反射出的色光交织在一起的混 合。 按照色光对人眼的刺激方式不同可以分为: 按照色光对人眼的刺激方式不同可以分为: 视觉器官外的加色混合: 视觉器官外的加色混合: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色光 在进入人眼之前就已经混合成新的色 光。 视觉器官内的加色混合:参加混合的各单色光, 视觉器官内的加色混合:参加混合的各单色光, 分别刺激人眼的三种感色细胞,使人 分别刺激人眼的三种感色细胞, 眼产生新的综合色彩感觉。 眼产生新的综合色彩感觉。包括静态 混合与动态混合。 混合与动态混合。
网点套印成色:叠合成色、并列呈色和 网点套印成色:叠合成色、 叠合+ 叠合+并列
八、加色法与减色法的关系
混合方法 比较项目
加色法 色光 红、绿、蓝 每一原色仅辐射一 个光谱区色光 R+G=Y B+R=M G+B=C R+G+B=W
新混合光的亮度为个混合 光的亮度和,混合后亮度 增加,能量增大,颜色艳 丽
从人眼的视觉特性考虑
色光三原色: )、绿 )、蓝 色光三原色:红(R)、绿(G)、蓝(B)。 )、 )、 )。
红:700nm
绿:546.1nm
蓝:435.8nm
色光三原色的选择 色光三原色可随意选择,选红、绿、 蓝、为色光三原色原因有是: (1)红、绿、蓝三色相互独立, (2)红、绿、蓝可匹配出的色域最 大, (3)可与人眼视神经细胞中的感红、 感绿和感蓝细胞相匹配。
从物理特性考虑: 从物理特性考虑:
白光
电磁波中的可见光谱
波长:决定光的颜色。 光的物理性质 能量:决定光的强度。 c E = hv = h
λ
1 v=
可见见λ :380nm − −780nm 光的组的紫外光 λ 小于380nm x线线、宇宙 红外光λ 大于780nm 无线线电波、感应
五、补色的定义
对色光: 凡两色光相混合后能得白光的, 对色光 : 凡两色光相混合后能得白光的 , 此两 色光即互为补色; 色光即互为补色; 如: 青色光 ⇔ 红色光 对色料,凡两色混合后成为黑色者, 对色料,凡两色混合后成为黑色者,则此两色即 互为补色。 互为补色。 如: 品红 ⇔ 绿;红 ⇔ 青;黄 ⇔ 蓝紫 补色原理对于指导调色( 色的混合) 补色原理对于指导调色 ( 色的混合 ) 具有极 为重要的意义。 如欲调纯度较高的鲜艳色, 为重要的意义 。 如欲调纯度较高的鲜艳色 , 不应 该选择带有补色关系的色, 该选择带有补色关系的色 , 以避免所得色带灰黑 成分; 反之, 若要适当降低某色的鲜艳度, 成分 ; 反之 , 若要适当降低某色的鲜艳度 , 则可 混合适量的补色。 混合适量的补色。
三、色料混合中经常 遇到的名词 原色:用来配置 原色 用来配置 不同颜色的 基本色。 基本色。 间色:由二中原 间色 由二中原 色混合配置 的混合色。 的混合色。 复色:由原色和间 复色 由原色和间 色混合、 色混合、或 由两种间色 混合产生的 颜色。 颜色。
四、色料混合规律 (1)任意两种原色混合,可以得到各种 混合色,其颜色取决于两原色的含量比 例。 (2)三种原色混合得到复色。三种原色 不等量混合,其颜色是两种比例较大的 原色的混合颜色,混合色的明度降低。 (3)两色混合后得到中性灰色,这两色 互为补色;如果两种色料相混合可以得 到黑色,这两种色料互为补色。
二、色光加色法 1.加色法的定义 1.加色法的定义 两种或两种以上的 色光相混合时,会 同时或者在极短的 时间内连续刺激人 的视觉器官, 的视觉器官,使人 产生一种新的色彩 感觉。
+ + + +
+
= = = =
红+绿+蓝=白 红+蓝=品红 红+绿=黄
绿+蓝=青
2.色光加法的基本规律 2.色光加法的基本规律
( c ) 色彩外貌相同的光 , 不管它们的光 色彩外貌相同的光, 谱组成是否— 谱组成是否 — 样 , 在色彩混合中具有 相同的效果。 换言之, 相同的效果 。 换言之 , 凡是在视觉上 相同的色彩却是等效的。 相同的色彩却是等效的。 代替律:相似色混合后仍相似。 代替律:相似色混合后仍相似。 如果色彩A 色彩B 色彩C 色彩D 如果色彩A = 色彩B,色彩C = 色彩D, 那么:色彩A 色彩C 色彩B 色彩D 那么:色彩A + 色彩C = 色彩B + 色彩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