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神派王正龙:服用“回阳”药物的排病反应细解

合集下载

关于排病反应转

关于排病反应转

关于排病反应(转)关于排病反应(转)发表者:邓宏6144人已访问收藏本文转自网络,出处不详,很有参考价值!排病反应指的是什么呢,就是在中医治疗中,中药、针灸、推拿、气功等治疗方法,激发人体的防御功能和自我修复功能,以祛除病邪的反应。

我们知道,在中医治疗的过程当中,我们的身体或多或少的会出现反应,但是有些反应是由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有些反应是属于我们身体驱除病邪的反应,我们称身体驱除病邪的反应为排病反应。

排病反应是我们机体的良性调整反应,对我们人体是有益的。

排病反应虽然广泛存在于我们中医临床的实践当中,虽然在中医正规的教科书上没有提到,但是在历代的中医文献中,有着丰富的记载,比如说东汉著名医学家张仲景的《伤寒论》提到不少服用有关中药以后身体的正常反应,火神派医家清代郑钦安在他的著作里面也谈到了很多人服用温阳药物以后,身体出现的一些正常反应。

现分述如下:一、机体排病的途径,也就是我们的机体在经过治疗以后通过什么途径把病邪排出体外。

由于邪气进入人体的部位不同,性质不同,导致的疾病也不同,况且不同的人体体质也不同,因此排出病邪或者病气的途径各种各样,大致可以通过以下的途径排出体外:首先是四肢末端。

四肢末端就是指脚、手掌。

我们两手和两足是全身肢体的最末端,也是最容易排除邪气的地方。

一般来说邪气的来路也是邪气的出路,所以邪气多数从机表向躯干,向内脏侵入,我们的病邪侵入机体是向心性的侵入,而排除邪气的时候是离心式的,从我们的躯干,从内脏,向四肢排出体外。

根据临床观察,侵入人体的病气通过冷风、冷气,还有冷汗、粘汗等方式,通过四肢的末端排出体外。

第二个方面是通过皮肤。

人体的阳气被激活以后,人体就调动自我调节的机制,各种邪气可通过皮肤排出体外。

不同的病邪被排出体外的表现形式是不一样的,比如说我们通过皮肤排出寒气的时候,我们一般都会冒冷汗,而排出湿气的时候会出粘汗,汗黏黏的,甚至有的人黏汗如胶水或黄油,色深,气臭。

出汗的时候我们要及时的用干毛巾擦干,避免受风,如果不擦干,我们很容易又一次感受外邪,而且这个时候不要用冷水冲洗,因为出汗以后我们人体的腠理非常疏松,如果用冷水冲洗,则会感受寒气,也会导致腠理的闭塞,邪气不能够得到驱除。

王正龙先生就应用回阳救逆的药物所出现症状的论述

王正龙先生就应用回阳救逆的药物所出现症状的论述

王正龙先生就应用回阳救逆的药物所出现症状的论述(一)服用回阳救逆的药物可能会出现的情况 2004-03-10回阳救逆的药物主要包括:四逆汤、白通汤、参附汤、附子汤、姜附汤、术附汤、附子理中汤、麻黄附子细辛汤凡是“阴盛阳虚”的患者,都会显出一派阴寒的景象:稍微活动就会气喘、爱长出气、痰多咳嗽、没有胃口、爱睡觉、或失眠、或想睡又睡不着、面色苍白、嘴唇发黑、午后或夜间发低烧、喉咙干痛、腹痛拉稀或便秘、无故眼红、耳疼牙痛、心烦爱发脾气(但事后懊悔)、手脚发热或冰冷无力、后背酸痛重、声低息微、脉象时大时劲、或浮或空或沉或细或弦,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由于现代医学理论的错误教学和宣传,所造成的患者几乎都是“阴盛阳虚”,所以,都应该服用“四逆汤”之类回阳救逆的药品以驱逐阴邪,邪尽正复,而后才可以停药、换药。

而且,多数患者几乎都要连续服用此类药物达半年以上。

一、忽然胸中烦躁不安,看谁都不顺眼,甚至张目喘促不眠,类似实火。

极个别的患者会出现昏迷一两小时的情况,或出鼻血,或舌尖、嘴唇上火起泡,或喉咙又干又痛,或眼睛干燥红痛(早晨醒来时会发现眼屎很多),或耳内疼痛,或面部发红发热,或体表发麻(属于血脉末梢被疏通的表现,一般两三天就会消失);二、忽然干咳或痰多,日夜不停,像患肺结核一样;有时忽然眼睑、面部、小腿和脚面局部浮肿,乃至全身浮肿,甚至会有排尿困难的情况。

或者全身及面部出现片片红斑或丘疹,异常的痛痒,或者全身出粘汗;三、忽然腹中有气体窜动,非常疼痛,放屁拉稀(或水泄的情况,一天之中甚至会泄5~10次,但与拉痢疾不同,不会有疲劳感)以后,痛感就会消除;或腰部酸痛如折;或者会浑身酸懒,非常无力,特别困,总要睡觉(并会睡得很沉);或出现不爱吃饭,甚至出现恶心呕吐现象;若有生殖系统疾病,龟头、阴蒂会有灼痛感,只需继续服药,这些情况几天就会消除。

或在屁股、面部等处生长出大疙瘩,一般半个月便会消失。

四、忽然大量地流鼻涕,鼻塞,打喷嚏,极像感冒,此时可改服大剂“白通汤”,以增强疗效;如果发高烧38℃~40℃,一般二十四小时或三天就会退烧(一般只是上半身发热),也可服用“麻黄附子细辛汤”;五、忽然周身肌肉、骨节疼痛难忍,或出现火牙痛;忽然头痛难忍,或后头痛、偏头痛、头顶痛,前额痛;六、妇女因寒邪过重而月经不调,或崩漏、或淋漓不止,服用此药后可能停经一个月,次月即通,或月经提前几天甚至十几天,次月就会正常;排血量可能会多于往常,但不会像往常那样疲倦;后几个月会排出大血块,经血呈酱油色,停经时不必惊慌,下次就会使月经恢复正常,虚寒型不孕症患者可以因此而怀孕。

王正龙回阳药小结

王正龙回阳药小结
三才封髓丹中之主药天门冬补肺气,熟地补肾亏,人参可补脾气。故三才封髓丹可调节肺、脾、肾三脏功能而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本方配伍严谨,少而精,药源丰富,用法简便,又无副作用,不失为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一种较理想的中成药。
二、乳糜尿乳糜尿最常见于淋巴丝虫病晚期,偶尔也可由结核、肿瘤、囊虫病等引起。有报道用三才封髓丹治疗20例病糜尿病人,结果显效8例,有效10例,无效2例。服用方法是将三才封髓丹加减后改为汤剂,水煎服,日服1剂。
黄连阿胶鸡子黄汤药方:川黄连12g,枯黄苓3g,白芍药6g,生阿胶10g,鸡子黄2个(打匀,取1/3,服药时兑入搅匀,分三次温服)。这是唯一的回天手段。
血府逐瘀汤:桃仁泥12g,南红花10g,全当归10g,大生地10g,怀牛膝10g,炒枳壳5g,
赤芍药5g,生甘草5g,苦桔梗5g,大川芎5g,北柴胡3g,早晨服。
(如果没有猪胆汁也可不用)。
补阳还五汤药方:
生黄芪120g,当归尾6g,赤芍药6g,大川芎6g,桃仁泥3g,南红花3g,广地龙3g
当归四逆汤药方:
全当归30g,嫩桂枝25g,生白芍20g,炙甘草10g,北细辛5g,方通草10g,红大枣15
枚(掰开)。
金匮肾气汤(赵养葵肾气丸)药方:
熟地黄60~120~200g,山萸肉20~50~80g,淮山药20~50~100g,粉丹皮10~30~50g,云
一、再生障碍性贫血有报道,用三才封髓丹治疗60例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结果基本治愈14例,缓解18例,明显改善13例,无效15例。在临床应用过程中亦未发现有任何副作用。服用方法是三才封髓丹原方药物〔天门冬、熟地、人参(党参)等〕制成口服液,每次10毫升,1日3次。连续服用3个月为一疗程,如有效果者可继续服用至6个月,随诊观察6个月~1年。

王正龙:服用“回阳”药物的排病反应细解

王正龙:服用“回阳”药物的排病反应细解

这是素有虚痨、肺病、咽炎以及哮喘的患者会出现的情况,而肺病的根源在于肾精亏损,阴寒之邪过盛。由于回阳药物鼓舞,使气机发动,化开体内的阴邪,迫使阴邪趋于体表,由于“肺主皮毛”,肺又居于上焦,于是造成上焦阴邪更盛,上焦真阳不足,肺的功能被抑制,肺气不足,暂时不能统摄津液。所以,才会鼻塞并大量流鼻涕。打喷嚏是肾阳发动的表现。此时一定要坚持服药,使真元更加振奋,待上下交通后,症状自除,体内的一大块病邪就会随之消除。所以说,这是内寒发出的表现,千万不可当成外感来治,否则,阴邪又会被寒凉药物敛回体内,前功尽弃。
尿血属于瘀血从膀胱排出的表现,不必大惊小怪。在寒邪被排出体外的过程中,寒邪循经脉络阴器,会暂时造成病菌滋生的温床,就必然会出现不同的炎症,纯属自然现象,应该继续服药并增加药量。
四逆汤可以祛寒振阳,真阳发动,就可以化瘀,一举两得。而活血化瘀的药物不得真阳推动,不可能收到全功,而且,会很快复发。所以,必须首先恢复真阳元气,而后才可以使用活血化瘀的药物,否则将是徒劳无功的。
这都是回阳药物在体内运行,气机鼓动,阴寒湿邪被化开,将要从皮肤、经络发出的具体表现。浮肿就是湿邪壅滞于体表,由于“太阳主表”,足太阳膀胱经的功能必然受到外出邪气的制约,所以就会暂时出现排尿困难的症状。基本不用消肿、利湿、利尿、止痒,只需继续服四逆汤或改服苓桂术甘汤、真武汤即可,症状会在几天或十几天内自然消退,恢复的时间视患者病情的轻重而定,不必在意。而且,饭量会逐渐增加,不会肥胖,只会强壮。如果患者的“足太阳经证”的表现非常突出,患者较为痛苦,此时应及时服用桂枝汤;如果患者的“足阳明经证”的表现非常突出,患者较为痛苦,此时应及时服用葛根汤,病去药止。具体内容可以参阅《疑难杂症的中医治疗方法》中“斑疹”条目。至于腰部酸痛如折如裂,属于肾中的寒湿之邪被真阳驱赶外出的表现,因为足太阳膀胱经和督脉都从腰间发出,属于正常情况,其症状在一两天就会消失。

对附子的详细剖析、李可应用附子的经验

对附子的详细剖析、李可应用附子的经验

对附子的详细剖析目录一,前言二,附子主要化学成份、制法、毒性三,附子用量,用法四,附子用于救脱回阳(低血压、冠心病、心肌梗塞、休克)五,附子用于散寒止痛六,附子治风痹七,附子治癌症八,附子用于暖肝息风,治老年性震颤九,附子治阴虚阳浮,虚火上炎口疮,咽喉肿痛十,附子治盗汗,自汗十一,附子治尿频十二,附子治肾病─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症,水肿十三,附子治红斑狼疮与结节性红斑十四,附子治骨髓炎十五,附子治发热,戴阳症十六,乌头在扭伤,创伤中应用十七,附子补虚十八,附子治老年病,延年益寿十九,附子简易方一、前言附子为毛茛科乌头属植物,乌头块根上的子根。

四川陕西栽培的乌头称天雄。

附子为中国传统医学中最重要的中药之一。

明医学家张景岳对附子有极精辟而详尽的论述:“…除表里沉寒,厥逆寒噤、温中强阴、暖五脏、回阳气、除呕哕、藿乱、反胃、噎膈、心腹绞痛、胀满、泻利、肢体拘挛、寒邪、湿气、胃寒、虫、寒痰、寒疝、风湿麻痹、阴疸、痈毒、久漏冷疮、格阳喉痹、阳虚、二便不通及妇人经寒不调、小儿慢惊等症。

大能引火归源,制伏虚热。

善助参芪建功,尤赞术地建效。

无论表症里症,但脉细无神,气虚无热者所当急用。

…能引补气药行十二经以追散失之阳,引补血药入血份,以药养不足之真阴。

引发散药开腠理,以驱逐在表之风寒。

引温暖药达下焦,以驱除在里之冷湿。

附子仍阴症要药,中寒夹阴,身虽大热而脉沉者必用之,或厥冷而脉沉细者尤须用之。

有退阴回阳之力,起死回生之功”。

因此把附子称为药中四维,治乱(人体功能紊乱)良将是名符其实的。

不独张景岳有此评论,医圣张仲景《伤寒论》130方,用附子达21方。

近代名医赵锡武非常推崇《阴证略例》,认为王氏治疗阴证的特点是善用附子,重视温补脾肾。

我每提倡用真武汤不要怕附子用量大,取其鼓动心阳,抑阴邪上乘。

清同治年间,邛崃郑钦安在成都开创了“火神派”,观其治病,恒以阴阳为纲,阴证则无论吐血、便血、尿血、喉蛾、失眠、牙痛、口臭、便秘,概投以附子、干姜之类效如桴鼓。

王正龙对火神派的讨论(一)

王正龙对火神派的讨论(一)

一、《火神派的是是非非》1、敢用附子者,不是火神派;会用附子者,才是火神派!“敢用”与“会用”之间,虽一字之差,但其中境界相隔万里。

2、真寒易识,假热难辨。

火神派的最大优点在于擅长识别“假热”证。

而医者之误,多为假象所惑。

中医为假热所惑者犹多。

3、火神派的缺点在于:过度偏重寒热而略于虚实。

治病多直取而少迂回。

直取效捷,但其害有二:(1)囫囵吞枣:比如食竹笋得先层层削皮,吃花生则先去壳,但火神派不屑于削皮去壳,直截了当,嚼而吞之。

(2)欲速不达:以雷霆之势直奔对方主帅,简捷明了;但有时,对方主帅外围还有许多阻碍,会使你鞭长莫及。

比如:对于一位中焦湿证患者,许多中医可能先用平胃散之类化湿,舌苔浅薄后,若有寒象,再用温阳。

而火神派则可能直截用四逆汤加茯苓砂仁之类。

可能二者皆有效,有时甚至火神派效果更好一些。

但若患者湿偏重而寒热指征并不明显,妄用温阳,服药之后,会感脘腹不适,或胀,或吐,或泻。

现在一些自认为火神派的弟子治病,之所以“排病反应”特别多,特别大,根源可能在于以上二点。

如果分层次用药,可能不会有太大的“排病反应”。

4、阅无数名家医案,鲜见排病之说。

中医治病,药若对证,十之八九,症状减轻。

服药后症状反而加重者,偶尔有之,但绝不多见,此类反应以痹证稍多。

《王正龙排病反应详解》一文,其排病反应之多,之猛,之久,独成一家之说。

若为其实证经验,值得重视。

但如今,排病之说,多为用药不当,成了文过是非之语。

曾见一例网诊咳嗽患者,过用温阳,剧咳不止,医云排病反应,实则肝火犯肺,后平肝降肺,重用白芍甘草方止之。

5、个人的感觉是:排病反应,多在服药后1--2小时左右发作,数小时之后药力攻病已过,缓解即能,甚至减轻。

再服药,又可出现症状暂时加重的排病反应,同样数小时之后病情缓解。

也就是说,排病反应所产生的不适,应当是间断的,暂时的,随服药而产生的。

如果停药之后,依然持续症状不能缓解,恐怕不一定的排病反应。

6、排病反应确实存在,但如何区分何为真正的排病反应?何为病情加剧?这是一门新的课题,这个问题不搞清楚,容易沦为误人邪说。

JT叔叔伤寒杂病论慢慢教:实脾散、椒附散及阳药禁忌(133)

JT叔叔伤寒杂病论慢慢教:实脾散、椒附散及阳药禁忌(133)

JT叔叔伤寒杂病论慢慢教:实脾散、椒附散及阳药禁忌(133)宋朝的人使用的实脾散,许叔微有一个方,严用和也有一个方。

那我们说真武汤它对我们人体的水运化最重要的作用的两个点就是脾跟肾,我们甚至可以说真武汤是处理我们脾肾阳虚的一个方子。

当然了,一个人阳气不足你用大剂量的附子剂,比如说用真武汤这是对的,可是呢,有一些小病其实我们可以用更轻一点的方剂也能够达到不错的疗效,像实脾散就是一个蛮好的示范。

实脾散它同样有这些芳香醒脾的药,暖脾的药,而且也有附子,也可以补肾阳。

所以严用和说明实脾散的时候,他就说这个东西是……治疗任何水病,其实多半都是先实脾土,次温肾水,就是水毒类的病呢,都是要用这样子的治疗方案。

而实脾散它治疗脾的药其实放的比治疗肾的药要重。

我们临床上的配的时候,它的干姜用炮过的,比较温和,那我们科学中药直接用干姜就可以了,还不用用炮姜,因为现在台湾人体质比较寒,也是用干姜就可以了,不必用炮姜。

那它的什么草果仁啦,大腹皮木瓜啦,或者是这个木香厚朴之类,这些药物都能够让这个脾功能快速的醒过来。

就这种芳香醒脾的药,比起真武汤里面的白术或者苍术,或者白芍这种药,因为真武汤的药其实比较长远很有用,可是迅速要让脾能够恢复运化的机能,这些药还是很好用的。

甚至还可以放什么白豆蔻之类哦,草豆蔻也可以放,像这些药味呢,同学可以把这两个方子里面的药全部都加到一起来开。

你可以去买生药磨成粉,也可以去配科学中药。

吃的时候你就可以选择饭前,如果是科学中药的话,饭前吃个1.5克,或者饭后也可以,如果是生药磨粉的话,吃个1钱2钱都没有关系,那你就这样子吃一吃。

那它的效果怎么样呢?我觉得实脾散在临床上面,大概针对两个状况的效果可以说是非常的好。

有一个状况是,大陆人有一个说法,我不知道台湾有没有,有时候跟大陆人讲话,他会说,我这个肚子是个水肚子,你们有没有听过大陆人讲这个?那什么是水肚子,就是很容易拉肚子的一种体质,比如说今天吃了一碗仙草冰也要拉个肚子,或者喝一口汽水也要拉个肚子,就是他的肚子只要灌点冷水就会拉。

(附子类扶阳药起效反应

(附子类扶阳药起效反应

附子类扶阳药起效反应附子治疗三阴重症疗效显著,患者在服用附子以后,身体“会出现很多毛病,很多不舒服,或吐或泻,那都是人的元气逐渐恢复,可以和体内的敌人,干一仗,正邪相争,这不是坏现象。

”(李可)应用郑钦安的话讲就是:“阳药运行,阴邪化去”。

他在《医法圆通·服药须知》中说:“大凡阳虚阴盛之人,满身纯阴,虽现一切症形,如气喘气短,痰多咳嗽,不食嗜卧,面白唇青,午后夜间发热,午后夜间发热,咽痛,腹痛泄泻,无故目赤、牙疼,腰痛膝冷,足软手弱,声低息微,脉时大时劲,或浮或空,或沉或细,种种不一。

皆宜扶阳,驱之阴邪,阳旺阴消,邪尽正复,方可了扶阳之品。

但初服辛温,有胸中烦躁者,有昏死一二时者,有鼻血出者,有满口起泡者,有喉干痛目者。

此是阳药运行,阴邪化去,从上窍而出也,以不思冷水吃为准,即吃一二口冷水皆无妨。

服辛温四五剂,或七八剂,忽咳嗽痰多,日夜不辍,此是肺胃之阴邪,从上出也,切不可清润。

服辛温十余剂后,忽然周身面目浮肿,或发现斑点,痛痒异常,或汗出,此是阳药运行,阴邪化去,从七窍而出也,以饮食渐加为准。

服辛温十余剂,或二十余剂,或腹痛泄泻,此是阳药运行,阴邪化去,从下窍而出也。

但人必困倦数日,饮食懒餐,三五日自己。

其中尚有辛温回阳,而周身反见大痛大热者,阴陷于内,得阳运而外解也,半日即愈。

凡服此等热药,总要服至周身腹中发热难安时,然后与以一剂滋阴,此乃全身阴邪化去,真阳已复,即与以一剂滋阴之品,以敛其所复之阳,阳得阴敛,而阳有所依,自然互根相济,而体健身轻矣。

虽然邪之情形,万变莫测,以上所论,不过略陈大意耳,学者须知。

”吴佩衡:“服药之后,或见脘腹增痛,或吐酸、便泻、小便色赤而浊等征象,可一时有所表露,此乃药与病相攻,驱邪之兆,若药能胜病,犹兵能胜敌,倘畏惧不专,虽欲善其事,而器不利也,可以克服!古人云:‘若药不瞑眩,阙疾弗廖。

’”范中林:“阳虚阴盛之人,初服辛大热之品,常有心中烦躁,鼻出黑血,喉干,目涩或赤,咳嗽痰多,面目及周身水肿,或腹痛泄泻,或更加困倦等,此非药误,而是阳药运行,阴去阳升,邪消正长,从阴出阳之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正龙:服用“回阳”药物的排病反应细解对于服药期间会出现的许多“反常”现象的简要说明(1)、忽然胸中烦躁不安,看谁都不顺眼,甚至张目喘促不眠,类似实火(尤其是用于病危的患者,但凌晨3点或下午5点必会减轻或消除)。

极个别的患者会出现昏迷几个小时的情况(人事不知或个别头脑清醒,但不能言语),或出鼻血,或舌尖、嘴唇上火起泡(但火泡中间有丝丝凉意),或喉咙又干又痛(甚至夜间被干疼而醒),或眼睛干燥红痛(但早晨醒来时会发现眼屎很多),或耳内疼痛,或面部发红发热。

这些情况都是回阳药物在体内运行,气机开始鼓动,部分阴邪被化开,从上窍发出的具体表现,决不是吃错药后上火的情况。

因为祛寒邪必须用比之更强大的热量才能将寒邪驱逐。

气机鼓动起来以后,邪正相争,破除胸中郁滞之气,所以就会出现胸中烦躁,就会出现上火的症状,甚至会出现较严重的“炎症”。

“炎症”是邪气泛出的表现,此时千万不可以吃消炎药,更不可以吃清热解毒乃至滋阴的中药,否则,阴邪又会被敛回体内,前功尽弃。

当病邪被发出后,症状会自然消除,而且,自然不想喝凉水,不想吃冷饮了。

昏迷属于“心肾交泰”的现象,应提醒患者在起身时应动作缓慢(见《灸法直论》一文之晕针部分)。

出鼻血、上火、喉咙眼睛干痛,属于以往由于情志不遂而淤滞的气血被阳气化开而泛出的表现。

肾开窍于耳,肾邪外出,就会耳内疼痛。

凡脏腑有病邪,所开窍之处,都会出现“不良”反应。

另外,胸中烦躁不安,而且,总是呕却又吐不出来,这就是阴经中的邪气将要化入阳经,正处于“半表半里”的状态,服用一两剂小柴胡汤(或小柴胡颗粒冲剂),症状即可消除。

(2)、忽然干咳或痰多,日夜不停,像患肺结核一样。

如果去医院检查,就是急性肺炎。

这是肺、胃里面的寒邪在回阳药物的作用下,将寒邪通过肺部从气管、咽喉发出的表现。

此时切不可停药,同时千万不要吃消炎药,更不可以吃养阴清肺的中药。

否则,阴邪又会被敛回体内,前功尽弃。

当寒邪被发出后,症状和炎症就会自然消除。

因为此类症状属于“阴盛阳虚”证,所以,必然午后和夜间咳嗽加剧。

由于寒邪困肺,必然会咳嗽、痰多(多数病情较重的患者,初始阶段必然干咳,后来才会出现痰多的现象),所以必然会有炎症(甚至是急性肺炎),而后炎症会从肺部逐渐转移到气管、咽喉乃至鼻腔,直至痊愈。

这就好比武汉的长江水质被污染,在江水的推动下,污染的江水逐渐会流到南京的江面,对这两座大城市也造成污染,如果使江水继续流动,污染不久就会消除,假如对污染的水质进行拦截,污染将永远留在内陆。

所谓急性肺炎,就是寒邪在发出途中的必然表现。

在日常生活中常吃冷饮,或房事过多而引入的寒邪,想再舒舒服服地发出去,是绝对不可能的。

这就是“因果报应”。

如果伴有发烧的症状,可以服2~5剂麻黄附子细辛汤,待发烧症状消除后,应继续服用白通汤或四逆汤。

一般来说,干咳无痰时可以服用白通汤或四逆汤倍甘草,(转变为)痰多咳嗽以及虚性发烧时可以改服附子理中汤。

【注意】:不论如何剧烈咳嗽,一定要挺过这一关,千万千万不要改服其它药物,尤其是那些清热止咳化痰的药物。

《灵枢经》云:“令左属右,其气故止。

”在寒邪祛尽的瞬间,咳嗽的症状会立刻终止,实在令人不可思议。

(3)、有时忽然眼睑、面部、小腿和脚面局部浮肿,乃至全身浮肿,甚至会有排尿困难的情况;或者全身出汗;或者全身及面部出现片片红斑或丘疹,可能异常痛痒。

这都是回阳药物在体内运行,气机鼓动,阴寒湿邪被化开,将要从皮肤、经络发出的具体表现。

浮肿就是湿邪壅滞于体表,由于“太阳主表”,足太阳膀胱经的功能必然受到外出邪气的制约,所以就会暂时出现排尿困难的症状。

基本不用消肿、利湿、利尿、止痒,只需继续服四逆汤或改服苓桂术甘汤、真武汤即可,症状会在几天或十几天内自然消退,恢复的时间视患者病情的轻重而定,不必在意。

而且,饭量会逐渐增加,不会肥胖,只会强壮。

如果患者的“足太阳经证”的表现非常突出,患者较为痛苦,此时应及时服用桂枝汤;如果患者的“足阳明经证”的表现非常突出,患者较为痛苦,此时应及时服用葛根汤,病去药止。

具体内容可以参阅《疑难杂症的中医治疗方法》中“斑疹”条目。

至于腰部酸痛如折如裂,属于肾中的寒湿之邪被真阳驱赶外出的表现,因为足太阳膀胱经和督脉都从腰间发出,属于正常情况,其症状在一两天就会消失。

(4)、忽然腹中异常疼痛,放屁拉稀或水泄以后,痛感就会消除(有人在1天中会泄5~10次,可能会泄十几天,但与拉痢疾不同,不会有疲劳感);或出现不爱吃饭或恶心呕吐的现象;或腰部酸痛如折;或浑身酸懒无力,特别困,总要睡觉(会睡得很香);或一段时间内出现健忘脱发;若有生殖系统疾病,龟头或阴蒂会有灼痛感;或在屁股、面部等处生长出大疙瘩;出现这些情况后只需继续服药,一般半个月便会消失。

这都是回阳药物在体内运行,腑内阴邪被化开,也就是从前呆滞的肠胃开始苏醒并强烈蠕动,将经脉和腑壁中的阴邪化动并从下窍排出的具体表现。

如果出现拉稀的现象,属于极为正常的情况,因为按常人的逻辑,服热药应该出现便秘才对,其实不然,这是腹内寒湿之邪被打下来的表现。

泄水是由于郁闷生气所造成的瘀血被化开并排出的表现,是非常好的事情。

所以不论拉稀泄水时间的长短,千万不要刻意去止泄,只需继续服药,一旦寒湿之邪被祛尽,脏腑功能得到恢复,拉稀泄水的现象自然消除。

所以,不用消炎止痛止泄,只需继续服用回阳药物,顺其自然即可,不必多虑。

由于阴邪化动,由脏入腑,由阳明经脉而出,阴邪暂时困住脾胃脏器,胃降功能被抑制,所以出现暂时不爱吃饭,或出现恶心呕吐现象。

不想吃饭就不用吃,决不会对身体有所损害,喝一些粥就可以了,这些症状会在几天或十几天内自然消退。

一般来说,上部有病会呕吐,下部有病会泄泻。

异常困倦,这是“阳归阴生”的表现,也就是真阴上升,脑中的虚阳下降归元,大脑没有了虚阳的躁扰,从而失去了往日的兴奋刺激,于是就会感到困倦、眩晕或健忘、脱发,中枢神经不再持续刺激肌肉,外浮的虚阳归元,在上或在外的元气就会不足,就会出现以上症状,好比一个人连续日夜工作几天,必然会非常困乏一样。

所以,此时想睡就睡,千万不可硬挺,千万不可停药,一般三五天就会恢复,这是老天爷在安排患者休养生息。

生殖系统的痛感属于阴邪郁滞之气通过足厥阴肝经向外发出的表现,继续服药即可。

(5)、忽然大量地流鼻涕,鼻塞,打喷嚏,甚至后头痛,极像外感(在变换大节气的时候,这些表现极为突出,感冒症状会非常严重),但是,一般不发烧(或只是有些低烧)、不怕冷(只是内里感到有些冷,不怕风吹造成的冷,找个人朝患者后背吹口气就知道了)。

这是素有虚痨、肺病、咽炎以及哮喘的患者会出现的情况,而肺病的根源在于肾精亏损,阴寒之邪过盛。

由于回阳药物鼓舞,使气机发动,化开体内的阴邪,迫使阴邪趋于体表,由于“肺主皮毛”,肺又居于上焦,于是造成上焦阴邪更盛,上焦真阳不足,肺的功能被抑制,肺气不足,暂时不能统摄津液。

所以,才会鼻塞并大量流鼻涕。

打喷嚏是肾阳发动的表现。

此时一定要坚持服药,使真元更加振奋,待上下交通后,症状自除,体内的一大块病邪就会随之消除。

所以说,这是内寒发出的表现,千万不可当成外感来治,否则,阴邪又会被寒凉药物敛回体内,前功尽弃。

一般来说,有外感时后背才会怕冷。

由于服用四逆汤而引发的“感冒”,有时会显得非常严重,这是体内的寒邪即将除尽的表现,与外感症状是不同的。

此时一定要挺住,第二天早晨,症状就会消除。

后头及后背痛表明病邪已经进入膀胱经,也就是已经到了人体“防卫系统”的最外层,此时应改服白通汤或麻黄附子细辛汤,如果在足太阳膀胱经及足阳明胃经所循行的部位出现痛痒异常的斑疹,服用桂枝汤、葛根汤效果会更好,基本痊愈后改服附子理中汤收功。

记住,千万要挺住!千万不要服用感冒药!(6)、忽然发高烧38℃左右,一般24小时内就会退烧(只是上半身发热,下半身的温度应在37℃以下)。

或周身肌肉、骨节疼痛难忍;或牙龈痛。

这都是阴邪陷于体内,得回阳药物运化而向外化解的表现,应继续服药。

发烧属于人体气机发动,寒邪被驱逐至最外层的足太阳膀胱经,太阳之气被鼓动起来,膀胱经在申时当令,所以一般会在15:00~17:00退烧。

如果患者阴寒较为严重,一天之内没有退烧,也可改服麻黄附子细辛汤(尺沉寸浮)或桂枝汤加附子10g(三脉俱浮但无力),最多两三剂即愈。

然后应继续服药,以收全功。

肾主“藏精、纳气”,具有“藏而不泄”的功能,真阳发动来祛除寒邪,其表现就是发热,服用四逆汤可以帮助(而不是代替)真阳去邪,不必担心出现“过火”的情况,一旦寒邪被逐出体外,肾的正常功能就立刻会发挥出来,就会立即止热(退烧),因为真阳具有藏而不泄的功能,即使继续服用回阳药物,决不会出现继续发烧的情况。

《灵枢经》云:“令左属右,其气故止。

”以上所述属于内伤发热,必须服用回阳救逆的药物。

如果是外感发热,也应该用“助阳解表”的方法治疗,如桂枝汤、麻黄汤之类的药物。

倘若明白了真阳的功能,医生和患者就不会轻易使用诸如银翘散之类清热解毒的药物了。

由于元气虚弱,血不荣筋(血液中营养不足),就会造成韧带和关节组织产生不同程度的硬化。

服药以后,生机发动,会出现肌肉、骨节、牙根疼痛的症状,这是回阳药物的作用,是对韧带组织进行去邪换新的必然反映,也是脏中的寒邪通过经脉传入腑中的表现。

(7)、忽然头痛难忍,或后头痛、或偏头痛、或头顶痛,或前额痛,或出现遗精(白浊)现象。

这都是回阳药物发挥作用,驱赶肝胆所积聚的邪气循经脉上头而发出的表现。

属火属热的邪气必然向上向外发作,属湿属寒的邪气主要向下向外发泄。

比如:常有遗精(白浊)的患者,服用回阳药物以后,会出现一次遗精现象(或白浊现象暂时加剧),而后继续服药就可以止住遗精(或白浊)。

这是因为回阳药物将患者因淫念而淤住的败精向外排出的表现,后来的真精会因服用回阳药物而被固摄住,就不会频繁出现遗精(白浊)现象了。

由于人体容不得一丝一毫的邪气,所以,真阳鼓动起来,就一定会把积累在体内的邪气驱赶出来,也就必然会出现符合经脉、脏腑规律的症状。

头痛也是同样的道理。

《内经》上说:“巅顶之上,惟风可到”、“厥阴之上,风气治之。

”头顶痛属于肝精不足、虚阳上亢的表现,服用几剂吴茱萸汤或附子理中汤加阿胶即可化解;后头痛属于肾寒从膀胱经发出的表现,服两剂桂枝汤或针刺委中穴,症状可以很快化解;偏头痛属于少阳火生发,阴邪从阴经转入阳经、即将从脏入腑的表现,服用几剂小柴胡汤(或3包冲剂、10粒胶囊)就可化解。

前额痛属于脾的功能开始健运,湿气正被阳气驱赶外泛的必然表现,服用几剂术附汤化湿即可。

待疼痛解除后应继续服用回阳药物。

(8)、妇女因寒邪过重而月经不调,或崩漏,或淋漓不止,服用此药后可能停经1个月,次月即通,停经时不必惊慌,下次就会使月经恢复正常;或月经提前几天甚至十几天,次月就会正常;排血量可能会多于往常,但身体不会感到像往常那样疲倦;后几个月会排出大血块,经血呈酱油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