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高考备考理解性默写

合集下载

2015山东高考二轮复习(理解型)名句默写

2015山东高考二轮复习(理解型)名句默写

• 苏幕遮· 碧云天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 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 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 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 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2)《劝学》中阐述“学”和“思”关系的句 子是“_____,____”。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3)《师说》中,韩愈认为应该辩证地看待老 师和弟子才能的句子是“___,___”。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在《蜀道难》中引用神话传说来描述 蜀地与秦塞的连接,其诗曰“___,___”。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2)杜甫在《登高》诗中借景抒情,在形象地 描绘了萧萧落木与滚滚江水之后,无限悲戚 地感叹道“___,___”一个年迈憔悴而孤独 的诗人形象呼之欲出。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古代阳关,位于现在的甘肃省敦煌市西南,如今,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离骚》中以博大的胸怀,对广大劳动人 民寄予深深同情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2)在苏轼《前赤壁赋》中,描写江面风平浪 静,且可与《后赤壁赋》中“山高月小,水 落石出”一句相映成趣的句子是“______, ____”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3)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用“___,___” 两句描写了春天鸟儿们充满生机与情趣的活 动。
(3)刘禹锡《陋室铭》表达室主人高洁傲岸 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思想情趣的是“___, ___”。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初冬的早晨,小明走出家门,看到满树的雪枝,
不禁感慨地说:“真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 京》)的名句回答,

高考64篇理解性默写

高考64篇理解性默写

高考64篇理解性默写64篇理解性默写整理①《孔子语录》1.《论语十则》中,阐述学习与思考辩证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论语十则》中,论述好学精神和教学态度的两句是: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3.《论语十则》中阐述关于对待事物应保持正确态度的语句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4.《论语十则》中,孔子评论孔文子的两句是: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5.《论语十则》中,论述学习的三个层次的语句是: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6.《论语十则》中的“逝者如斯夫”一句,人们常用来说明时间很快就过去了,要好好珍惜它。

②《鱼我所欲也》1. 文中与“嗟来之食”的意思相一致的句子是: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2、是全篇的中心论点的句子:舍生而取义者也3. 表明“我”不会做“苟且偷生之事”的句子是: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4.作者说人人都有向善之心而贤者能做到坚持不懈的句子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承上启下的句子: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2、中心论点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3、表明生活、思想、行为上的磨难的目的的句子是: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4、分析亡国的条件的句子是: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5、说明人才必须经过艰苦磨炼的作用的句子是: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③《曹刿论战》1、曹刿冲破阻挠,坚持进见鲁庄公的原因是什么?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2、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条件是什么?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3、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惧有伏焉4、能体现曹刿军事思想的句子是:彼竭我盈,故克之;辙乱旗靡,故逐之。

5、有利于反攻的时机是在彼竭我盈的时候。

6、反映战前政治准备,表现曹刿“取信于民”的战略思想的一句话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高考语文理解性默写题(共64篇含答案)

高考语文理解性默写题(共64篇含答案)

高考语文理解性默写(高中14篇,初中50篇含答案)(一)《劝学》1.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荀子《劝学》篇中的学不可以已这句话印证了这句话。

2.韩愈《师说》中“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句话与荀子《劝学》中的“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观点相同。

3.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4.《劝学》开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学不可以已”。

在后面又阐明了学习要持之以恒的句子是: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5.强调君子并非有何差异,只是善于借助外力的一句: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6.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一句: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7.在文中强调学习应当用心专一,并且从正面设喻,指出即使像蚯蚓那样弱小,如果用心专一也会有所成的句子是: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二)《逍遥游》1.在《逍遥游》中描绘大鹏依然有所恃的句子是: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2.《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3.作者举现实生活中的很小的实物也需要依凭外物实例与大鹏鸟的“海运将徙”作对比,形象地说明任何事物都有所凭借的句子是: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4.举现实生活中的实例,通过舟的浮动对水的依赖性,从而得出结论来说明大鹏鸟的飞翔对风的依赖性的句子是: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5.庄子从奇妙莫测的描写后接着以现实社会的四种人的具体描述,文中描写四种人的句子分别是: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

6.作者提出自己的观点——“无所待”才是真正的逍遥的并列句了三类人的句子是: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7.文中对天空的颜色成因进行了探寻,并发出了疑问的两句是: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8.文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高考语文-古诗词理解性默写试题历年汇编(2013-2022年)

高考语文-古诗词理解性默写试题历年汇编(2013-2022年)

高考语文古诗词理解性默写试题汇编(2013-2022年)2022高考语文古诗词默写题全国甲卷(1)《诗经·卫风·氓》中男女主人公有过愉悦的往昔,“,”,就是对他们小时候欢乐相处的描写。

(2)杜甫《登高》中“,”两句都用了叠字,从听觉、视觉上突出了对景伤怀的感受。

(3)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两句表现了当年刘裕率军北伐时的强大气势。

全国乙卷(1)白居易《琵琶行》中“,”两句,写琵琶女以娴熟的技艺演奏了当时有名的两首乐曲。

(2)李商隐《锦瑟》“,”两句中的数目字,引发了后世读者的多种解读。

(3)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中“,”两句,以花落归根为喻,抒发了诗人虽然辞官,但仍关心国家前途命运的情怀。

新高考Ⅰ卷(1)《荀子·劝学》中“,”两句,以劣马的执着为喻,强调为学必须持之以恒。

(2)乐器在古代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诗经·周南·关雎》中写到乐器的句子是“”和“”。

(3)自然界鸟类的啼鸣有时会引发人们的悲思愁绪,这在唐宋诗词中屡见不鲜,如,”。

答案:全国甲卷(1)总角之宴言笑晏晏(2)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3)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全国乙卷(1)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2)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3)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新高考Ⅰ卷(1)驽马十驾功在不舍(2)琴瑟友之钟鼓乐之(3)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2020全国Ⅰ卷(安徽、湖北、福建、河南、湖南、山西、河北、江西、广东)名篇名句默写(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离骚》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对古代服饰的“上衣下裳”有所反映。

(2)元代戏剧家马致远的杂剧《青衫泪》根据白居易的诗《琵琶行》改编而成,剧名来自诗中的“________,________”两句。

高考必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64篇)

高考必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64篇)

高中必背篇目理解性背诵默写(1)《劝学》1.开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学不可以已”。

在后面又阐明了学习要持之以恒,并在后来形成一句常用成语的句子是:“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韩愈在《师说》篇中指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这与《荀子·劝学》篇中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的观点是相同的。

3.只要坚持就会成功。

正如《荀子·劝学》中说:“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2)《逍遥游》1.庄子在《逍遥游》一文中,借助“大鹏直上”表达了自己的志向,其中“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一句后来演变成了一个成语“扶摇直上”2.承上启下的句子: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3.哪几句表明才算是真正的逍遥游?就是: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3)《师说》1.《荀子·劝学篇》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这与韩愈《师说》中“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的观点是相同的。

2.韩愈认为老师的职能是: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择师的标准是: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3.韩愈眼中的师生关系是怎样的: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4.《师说》中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的原因: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4)《阿房宫赋》1.古人写文章常常借古讽今。

杜牧《阿房宫赋》:“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借秦灭亡的教训批评唐敬宗广建宫室。

2.通过阿房宫的兴毁提示秦王历史教训,文中说:“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3.不吸取经验教训让人痛惜,正如杜牧《阿房宫赋》中说:“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5)《赤壁赋》1.形容洞箫声“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这都是通过音乐引起想像,运用一系列比喻描写听者的感受。

2015年全国各地高考默写真题

2015年全国各地高考默写真题

2015年各地高考默写真题训练1.(2015·新课标全国卷Ⅰ)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离骚》中,屈原诉说自己曾因佩戴蕙草而遭到贬逐,也曾被加上采摘白芷的罪名,但他坚定地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王维《使至塞上》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联,写了到达边塞后看到的奇特壮丽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

(3)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收束了对赤壁雄奇景物的描写,引起后面对历史的缅怀。

【答案】(1)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3)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解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2.(2015·新课标全国Ⅱ卷)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逍遥游》指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像倒在堂前洼地的一杯水,无法浮起一个杯子一样。

(2)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的是演奏正式开始之前的准备过程。

(3)杜牧《赤壁》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设想了赤壁之战双方胜败易位后将导致的结局。

【答案】 (1)(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2)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3)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解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1)“则”字易疏忽。

(2)“拨”字易错。

(3)“锁”“乔”二字易错。

3.(2015·天津卷)按序号在对应横线上补写空缺部分,任选5句。

诗人笔下的“秋”气象万千。

它是王勃眼里“①________,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寥廓多姿,是杜甫笔下“玉露凋伤枫树林,②________”的沉雄富丽,是苏轼文中“纵一苇之所如,③________”的浩渺烟波。

2015年全国高考语文名句默写(试题及答案汇编)

2015年全国高考语文名句默写(试题及答案汇编)

2015年全国高考语文名句默写(试题及答案汇编)(2015高考全国新课标卷1)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1)在《离骚》中,屈原诉说自己曾因佩戴蕙草而遭到贬逐,也曾被加上采摘白芷的罪名,但他坚定地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王维《使至塞上》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联,写了到达边塞后看到的奇特壮丽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

(3)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收束了对赤壁雄奇景物的描写,引起后面对历史的缅怀。

答案:(1)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3)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2015高考全国新课标卷2)(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1)《庄子,逍遥游》指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就像倒在堂前洼地的一杯水,无法浮起一个杯子一样。

(2)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写的是演奏正式开始之前的准备过程。

(3)杜牧《赤壁》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设想了赤壁之战双方胜败易位后将导致的结局。

【答案】(1)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2)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3)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2015高考广东卷)11.补习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任选3题,多选只按前3题计分)(6分)(1)___________________,何时可掇?___________________,不可断绝。

(曹操《短歌行》)(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雁阵惊雁,声断衡阳之浦。

2020年~2015年高考全国卷(ⅠⅡⅢ)理解性默写训练汇总(刘)

2020年~2015年高考全国卷(ⅠⅡⅢ)理解性默写训练汇总(刘)

2017年高考新课标Ⅱ卷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庄子•逍遥游》中以八千年为一季的大椿为例,阐述 何为“大年”,随后指出八百岁的长寿老人实在不算什么:
“而_彭___祖__乃___今__以___久__特___闻___,__众__人___匹__之___,__不___亦__悲__乎___!” (2)刘禹锡在《陋室铭》中以“_南___阳__诸___葛__庐__,
(2)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
“_俄__顷___风__定___云__墨___色__,_秋__天___漠__漠___向__昏___黑_”两句写狂
风停止之后云层变得墨黑,天色马上暗下来,引出下文屋 破又遭连夜雨的境况。
2016年高考新课标Ⅰ~Ⅲ卷 理解性默写汇总
2016年高考新课标Ⅰ卷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曹操《观沧海》中“水__何__澹__澹__,山__岛__竦__峙__” 两句描写了海水荡漾、峰峦矗立的景象。
(2)杜牧在《阿房宫赋》的结尾处感叹道,如 果六国爱护自己的百姓,就足以抵抗秦国,紧 接着说:“_使__秦__复__爱__六__国__之__人_____, 则__递__三__世__可__至__万__世__而__为__君__,谁__得__而__族__灭__也____?”
时。
(3)在《永遇乐(千古江山)》中,辛弃疾回顾了元嘉年 间的那次北伐,宋文帝刘义隆本希望能够
“_封__狼___居__胥___”,但是由于行事草率,最终却 “__赢__得___仓__皇___北__顾__”.
2016年高考新课标Ⅱ卷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语文话题式名句默写题型 训练
1.“月亮”在古诗词中已不是一个普通 的星体,而是通脱淡泊的一种文化象征。 在诗人笔下它却是一种情感载体。如范 仲淹《苏幕遮》中“___,_ ,_ ___”的乡思旅愁;李白《闻王昌龄 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____,_ ___”的思念友人的情怀;李煜《虞 美人》中“____,___”的亡国 之恨;苏轼《念奴娇》中“____, ____”的无奈情怀……无不凝聚着诗 人的情感经历和生命体验。
二、赤壁之战的历史,让诗人感慨万千:《念奴娇》中周 瑜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从容淡定;《赤壁 赋》中曹操酾酒临江,横槊赋诗的豪迈,无不让诗人钦羡。 然而面对滚滚长江和历史长河,诗人也更感受到了自己寄 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的渺小。
中国古诗文中“水”的意象无处不在, 其中不少成了千古名句。如李煜《虞美 人》中有“ ?_____”之句; 李白《梦游天姥咏留别》中有“ , _____”之句,慨叹世间欢乐的虚 幻;王勃《滕王阁序》中有“ , ______”之句,写尽秋天之境; “ , ” 描绘的一幅 暮江秋景图,引人遐思,为千古绝唱。
理解性默写练习
一、赤壁与月是苏轼诗歌中经典的意象,他曾在《念奴娇 赤壁怀古》中描绘了赤壁“ , , 。”的雄壮之景, 也曾在《赤壁赋》中描写了赤壁“ , ”的平静安 宁,更陶醉于月下赤壁的“ , ”,乃至于在白茫 茫的江面之上“ , ; 》中周 瑜 , , 的从容淡定;《赤壁赋》中曹操 , 的豪迈,无不让诗人钦羡。然而面对滚滚长江和历史长河, 诗人也更感受到了自己 , 的渺小。
理解性默写练习
一、赤壁与月是苏轼诗歌中经典的意象,他曾在《念奴娇 赤壁怀古》中描绘了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 堆雪。”的雄壮之景,也曾在《赤壁赋》中描写了赤壁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的平静安宁,更陶醉于月下赤壁 的“白露横江,水光接天”,乃至于在白茫茫的江面之上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羽化而登仙”。
1.“月亮”在古诗词中已不是一个普通的星 体,而是通脱淡泊的一种文化象征。在诗人 笔下它却是一种情感载体。如范仲淹《苏幕 遮》中“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 泪”的乡思旅愁;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 遥有此寄》中“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 夜郎西”的思念友人的情怀;李煜《虞美人》 中“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的亡国之恨;苏轼《念奴娇》中“人生如梦, 一尊还酹江月”的无奈情怀……无不凝聚着诗 人的情感经历和生命体验。
中国古诗文中“水”的意象无处不在,其中 不少成了千古名句。如李煜《虞美人》中有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之句;李白《梦游天姥咏留别》中有“ 世间 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之句,慨叹 世间欢乐的虚幻;王勃《滕王阁序》中有 “ 潦水尽而寒潭清 ,烟光凝而暮山紫”之句, 写尽秋天之境;“ 落霞与孤鹜齐飞 ,秋水 共长天一色” 描绘的一幅暮江秋景图,引人 遐思,为千古绝唱。
1.《四子侍坐》中记述孔子问志,表现了孔子循循 善诱的教育方法。他先从自己谈起,把师生摆在同 等的地位,又充分表现了他的平易近人,谦逊和蔼 地对待学生的态度的句子 是 , 。 , 。 , 。 2.生动地描绘出了曾皙从容、洒脱的情态的的句子 是 , , 。 3.曾皙没有直接说明怎样从政治国,而是描绘出一 幅“风清俗美,人民安乐”的太平盛世的风情画, 展示出自己的政治理想,并表现了一种“安贫乐 道”“澡身浴德”的高洁志趣的句子 是 , , , , , , 。
1.《四子侍坐》中记述孔子问志,表现了孔子循循 善诱的教育方法。他先从自己谈起,把师生摆在同 等的地位,又充分表现了他的平易近人,谦逊和蔼 地对待学生的态度的句子是以吾一日长乎尔, 毋 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 如或知尔, 则 何以哉? 。 2.生动地描绘出了曾皙从容、洒脱的情态的的句子 是鼓瑟希,铿尔。 舍瑟而作 3.曾皙没有直接说明怎样从政治国,而是描绘出一 幅“风清俗美,人民安乐”的太平盛世的风情画, 展示出自己的政治理想,并表现了一种“安贫乐 道”“澡身浴德”的高洁志趣的句子莫春者, 春 服既成。 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 浴乎沂,风 乎舞雩, 咏而归
1.荀子《劝学》强调博学自省的意义是君子博学而日参省 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荀子在《劝学》中强调学习要持之以恒的句子 是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3.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句话与韩愈《师说》中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观点相同。 4.荀子在《劝学》中通过正面举例强调学习要专一的句子 是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 一也。 5.荀子在《劝学》中通过反面举例强调学习不可浮躁的句 子是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6.荀子在《劝学》中强调要从小处着手 进行积累的句子故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1.荀子《劝学》强调博学自省的意义 是 , 。 2.荀子在《劝学》中强调学习要持之以恒的句子 是: , ; , . 3. “ , , ”这句话与 韩愈《师说》中“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 于弟子”的观点相同。 4.荀子在《劝学》中通过正面举例强调学习要专一 的句子 是: , , , , 。 5.荀子在《劝学》中通过反面举例强调学习不可浮 躁的句子是: , , 。 6.荀子在《劝学》中强调要从小处着手 进行积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