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二 实验题解题策略
专题二-相似三角形的存在性问题解题策略

授课题目专题二相似三角形的存在性问题解题策略授课日期2015年3月8日教师柳娜授课学时 1 时00 分学生课型复习课学科组长柳娜师生活动一、要点归纳相似三角形的存在性问题是苏州中考数学的热点问题.解相似三角形的存在性问题,一般分三步走,第一步寻找分类标准,第二步列方程,第三步解方程并验根。
难点在于寻找分类标准,分类标准寻找的恰当,可以使得解的个数不重复不遗漏,也可以使得列方程和解方程又好又快.二、课前热身△ABC中,点D、E分别在AB、AC边上,如果△ADE与△ABC相似,请确定点E的位置.三、例题讲解1.如图1,在直角梯形ABCD中,AD∥BC,∠A=90°,BD⊥DC,BC=10cm,CD=6cm.在线段BC、CD上有动点F、E,点F以每秒2cm的速度,在线段BC上从点B向点C匀速运动;同时点E 以每秒1cm的速度,在线段CD上从点C向点D匀速运动.当点F到达点C时,点E同时停止运动.设点F运动的时间为t(秒).(1)求AD的长;(2)点F、E在运动过程中,如果△CEF与△BDC相似,求线段BF的长.图1备用图2.如图1,抛物线y=a x2+bx +c (a>0)交x轴于A、B 两点(A点在B点左侧),交y轴于点C .已知B(8,0),ta n∠ABC =0.5,△ABC的面积为8.(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若动直线EF (EF //x 轴)从点C 开始,以每秒1个长度单位的速度沿y 轴负方向平移,且分别交y 轴、线段BC 于E、F 两点,动点P 同时从点B 出发,在线段O B上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向原点O 运动.联结FP ,设运动时间t 秒.是否存在t的值,使以P 、B 、F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 BC 相似.若存在,试求出t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图1 3.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抛物线212y x bx c =-++,经过点A (1,3),B (0,1).(1)求抛物线的表达式及其顶点坐标;(2)过点A 作x轴的平行线交抛物线于另一点C .①求△ABC 的面积;②在y 轴上取一点P ,使△ABP 与△ABC 相似,求满足条件的所有P点坐标.图14.如图,抛物线经过点A (4,0)、B (1,0)、C (0,-2)三点. (1)求此抛物线的解析式;(2)P 是抛物线上的一个动点,过P 作PM ⊥x轴,垂足为M ,是否存在点P,使得以A 、P 、M为顶点的三角形与△O AC 相似?若存在,请求出符合条件的 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5.如图,已知抛物线y =ax 2+bx +c 与x轴交于A、B 两点,与y 轴交于点C, D为OC 的中点,直线AD 交抛物线于点E (2,6),且△ABE 与△AB C的面积之比为3∶2.(1)求直线AD 和抛物线的解析式;(2)抛物线的对称轴与x轴相交于点F,点Q 为直线AD 上一点,且△ABQ 与△ADF 相似,直接写出....点Q点的坐标.图16.如图1,△A BC 中,AB =5,A C=3,c os A =310.D 为射线BA上的点(点D 不与点B重合),作DE //BC 交射线CA 于点E ..(1) 若CE =x ,BD =y ,求y 与x 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函数的定义域;(2) 当点D 在AB 边上时,BC 边上是否存在点F ,使△ABC 与△DEF 相似?若存在,请求出线段B F的长;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图1 备用图 备用图专项训练:1.直线113y x =-+分别交x轴、y 轴于A、B 两点,△AOB 绕点O 按逆时针方向旋转90°后得到△COD ,抛物线y =a x2+bx+c 经过A 、C 、D 三点. (1) 写出点A 、B 、C、D 的坐标;(2) 求经过A 、C 、D 三点的抛物线表达式,并求抛物线顶点G 的坐标;(3) 在直线BG 上是否存在点Q ,使得以点A 、B 、Q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C OD 相似?若存在,请求出点Q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图12.R t△ABC 在直角坐标系内的位置如图1所示,反比例函数(0)ky k x=≠在第一象限内的图像与B C边交于点D(4,m ),与AB 边交于点E(2,n ),△BDE 的面积为2.(1)求m 与n 的数量关系; (2)当tan ∠A=12时,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和直线A B的表达式; (3)设直线AB 与y 轴交于点F ,点P在射线FD 上,在(2)的条件下,如果△AEO 与△EFP 相似,求点P 的坐标.图13.如图1,已知点A (-2,4) 和点B (1,0)都在抛物线22y mx mx n =++上.(1)求m 、n ;(2)向右平移上述抛物线,记平移后点A 的对应点为A′,点B 的对应点为B ′,若四边形A A′B ′B 为菱形,求平移后抛物线的表达式;(3)记平移后抛物线的对称轴与直线AB ′ 的交点为C ,试在x 轴上找一个点D,使得以点B ′、C 、D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 BC 相似.图14.如图1,抛物线经过点A (4,0)、B(1,0)、C(0,-2)三点.(1)求此抛物线的解析式;(2)P是抛物线上的一个动点,过P 作PM ⊥x 轴,垂足为M ,是否存在点P ,使得以A 、P 、M为顶点的三角形与△OAC 相似?若存在,请求出符合条件的 点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在直线AC 上方的抛物线是有一点D,使得△DC A的面积最大,求出点D 的坐标.,图15.如图1,△AB C中,AB =5,AC =3,cos A=310.D 为射线BA上的点(点D不与点B 重合),作D E//BC 交射线CA 于点E..(1) 若C E=x ,BD =y ,求y 与x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函数的定义域; (2) 当分别以线段BD ,CE 为直径的两圆相切时,求DE 的长度;(3) 当点D 在AB 边上时,BC 边上是否存在点F ,使△AB C与△DEF 相似?若存在,请求出线段BF的长;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图1备用图备用图6.如图1,在直角坐标系xOy中,设点A(0,t),点Q(t,b).平移二次函数2txy-=的图象,得到的抛物线F满足两个条件:①顶点为Q;②与x轴相交于B、C两点(∣OB∣<∣OC∣),连结A,B.(1)是否存在这样的抛物线F,使得OCOBOA⋅=2?请你作出判断,并说明理由;(2)如果AQ∥BC,且tan∠ABO=23,求抛物线F对应的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图1学科组长审核签字:教师反馈1、学生接受程度:□完全能接受□部分能接受能总结当堂学习所得,或提出深层次的问题能用自己的语言有条理地去解释、表达所学知识在学习过程中有满足、成功与喜悦等体验,对后续学习更有信心2、学生课堂表现:□很积极□比较积极□一般主动与老师交流互动,彬彬有礼善于多角度思考问题、能主动提出有价值的问题3、学生课堂练习: □很满意□比较满意□一般独立阅读思考,练习作业,答问时积极发表见解具有自己的思想或创意4、学生上次完成作业情况:完成数量%,已完成部分的质量□优秀□良好□合格5、补充说明:ﻩ教师签字:--。
初中化学实验题答题技巧

初中化学实验题答题技巧
初中化学实验题答题技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熟悉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在回答实验题之前,首先要仔细阅读题目,了解要求的的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并且要熟练掌握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
2. 理解实验现象和结论:在回答实验题时,要仔细阅读题目,仔细理解实验现象和结论,并根据实验现象和结论分析实验结果。
3. 注意细节问题:在回答实验题时,要注意细节问题,例如实验中使用的器材、药品的具体操作方法和保存方式等,这些细节问题可能会影响实验结果,因此要注意回答这些问题。
4. 画图辅助:在回答实验题时,可以使用画图辅助,根据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画出实验流程图或草图,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分析实验结果。
5. 按照逻辑顺序回答:在回答实验题时,要按照逻辑顺序回答,即先回答实验原理,再回答实验操作步骤,最后分析实验结果,并且要正确排序。
6. 重视实验过程和结论:在回答实验题时,要注意实验过程和结论,特别是实验细节问题,例如实验现象和结论等,这些细节问题可能会影响实验结果,因此要注意回答这些问题。
高三化学专题复习探究性实验试题解答策略

高三化学专题复习 <探究性实验试题解答策略>教学设计●一、教学目的和要求1、知识和技能目标(1)帮助学生了解高考探究性实验试题的类型。
(2)学生学会解答各类探究式实验题的策略。
(3)帮助学生了解探究式实验题的命题角度(科学做猜想、合理设计实验方案、收集处理分析实验现象及实验数据解决问题等)。
(4)通过例题分析,重温及训练学生的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化学实验相关基础知识、实验技能。
2、过程和方法目标(1)通过典型例题的思维过程分析,培养学生能将题干信息进行转化、迁移、重组、类比、对比、整合等知识的加工方法。
(2)培养学生解答高考探究性实验试题解答能力,让学生学会获取题干关键信息的基本方法(尝试与整和)。
(3)通过对典型例题解答过程的讨论和共鸣,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创性、严密性、敏捷性。
3、情感、价态和价值观(1)感悟化学实验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
感悟解答探究式实验试题的思维过程,享受解答探究式实验试题的思维快乐(2)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中大胆猜想、科学设计实验,合理解释实验现象等在解决化学问题中价值和作用。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学生认识和懂得解决化学探究式实验题的基本策略:转化(类比)、迁移(对比)、重组(整合),会使用这种思维加工法解决各类化学实验探究试题。
●三、教学流程设计1、引入:(1)科学史上化学实验对化学发展的贡献,引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科学实验的兴趣和热爱;(2)生活中化学问题的探究(竹节中有什么?),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出高考考查化学探究的一般设问角度。
2、过渡:典型高考题的尝试和分析,引出高考考查化学探究实验题的解答过程。
3、教学重点和难点:两类高考探究式实验题(物质性质探究,化学反应原理探究)的解答尝试,梳理出解决各类高考探究题的主要策略,即转化、迁移、重组。
4、教学高潮:以Cu和浓盐酸反应为例,巩固探究式实验题解决策略。
5、小结:6、作业:物质性质探究,化学反应原理探究各一道试题。
初中科学实验探究题的解题技巧

初中科学实验探究题的解题技巧1. 理解问题是关键在面对初中科学实验探究题时,第一步就是要搞清楚题目到底在问啥。
记住,这可不是“猜谜游戏”,而是考察你对科学实验的理解能力。
先别急着动手做实验,先把题目好好读一遍,理清楚每个要求。
1.1 理解题目中的关键字例如,题目可能会问“如何验证酸碱指示剂的作用?” 这里的“验证”就是关键字,意味着你需要用实验的方法来证明某个现象。
再比如,“探究”可能要求你探索某种现象的原因或效果。
搞清楚这些关键字,能帮助你理清思路,避免走弯路。
1.2 划分问题的步骤接下来,把问题分解成几个小步骤。
例如,题目让你研究不同温度对化学反应速度的影响,你可以先考虑如何设定实验温度,然后如何测量反应速度。
这样一步步分解,做起来会觉得清晰多了。
2. 设计实验方案弄懂题目之后,接下来就是设计实验方案了。
这一步可不能马虎,因为实验设计好坏直接决定了结果的准确性。
2.1 选择合适的实验材料要设计实验,首先要选择合适的实验材料。
比如说,如果你要验证某种物质的酸碱性,那你肯定需要酸碱指示剂。
别把实验用的材料搞错了,否则实验结果可能就会乱套。
2.2 设定实验条件实验条件的设定也很重要。
比如,温度、时间、浓度这些因素,都可能影响实验结果。
所以,最好能在实验之前,设定好各个条件,并记录下来,确保每次实验都是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的。
3. 实施和观察实验实验方案设计好后,就可以动手实验了。
在这个过程中,细节和观察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3.1 认真操作实验过程中要小心翼翼,操作一定要细致。
比如,测量液体的体积时,要确保刻度准确。
别小看这些细节,它们往往决定了实验的成功与否。
做实验就像做饭一样,不能随随便便。
3.2 记录实验数据记录实验数据时,要尽量详细。
不要只是记下结果,还要把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变化情况都写下来。
这样,你才能更好地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4. 分析实验结果实验做完了,数据也记录下来了,接下来就是分析结果了。
高三化学专题训练探究实验题解题思路

高三化学专题训练探究实验题解
题思路
1.化学反应原理的实验探究题
主要利用对比、归纳、分析等方法,在探究过程中常可以通过对比实验,即设置几组平行实验来对照、比较,从而研究和揭示某种规律,解释某种现象形成的原因或证明某种反应原理。
解题策略
(1)变量探究实验题的解题策略解答变量探究类试题关键是在其他条件相同的前提下,只改变一个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规律。
注意:选择数据要有效,且变量统一,否则无法作出正确判断。
(2)规律探究实验题的解题策略物质性
质递变规律的探究也是中学化学实验探究的一个重要内容。
研究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物质的氧化还原反应(如置换反应)规律,物质的酸(碱)性强弱规律,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规律等,都是开展有关规律探究的重要素材,也是高考命题的经典情境。
2.物质组成的实验探究题
通过化学反应原理猜测可能生成哪些物质→作出合理的假设→在假设的基础上应用化学反应原理设计实验步骤→进行实验操作→记录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
定量测定数据的方法
(1)沉淀法:先将某种成分转化为沉淀,然后称量纯净、干燥的沉淀的质量,再进行相关计算。
(2)测气体体积法:对于产生气体的反应,可以通过测定气体体积的方法测定样品纯度。
(3)测气体质量法:将生成的气体通入足量的吸收剂中,通过称量实验前后吸收剂的质量,求得所吸收气体的质量,然后进行相关计算。
2014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二(二)专练四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探究类综合实验题

专练四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探究类综合实验题
①物质组成与性质的探究与验证;②物质定量检验 命题 方案设计与评价;③物质制备实验方案的探究与评 角度 价。 实验设计与探究类综合题的解题策略是“化整为零 ”,把一道实验综合题分解成几个相对独立而又相 互关联的小实验,由各个小实验确定各操作步骤, 又由各个小实验之间的联系确定操作的先后顺序。 解题 解析时应注意:①实验方案是否可行,是否简单易 策略 行;②实验顺序是否要科学,是否减少了副反应的 发生和避免实验步骤间的干扰;③实验现象是否直 观,实验操作是否简便,现象是否明显;④实验结 结论准确可靠。
遗传专题2-基因互作-含解析

遗传专题二基因互作基因互作:两对独立遗传的的非等位基因在表达时,有时会因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而使杂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偏离正常分离比,称为基因互作。
基因互作的各种类型中,杂种后代表现型及比例虽然偏离正常的孟德尔遗传,但基因的传递规律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解题策略:先分析各种性状所对应的基因型,再进行推理判断。
例.小鼠毛皮中黑色素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当显性基因R、C(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都存在时,才能产生黑色素,如图所示。
棕色个体甲和白色个体乙杂交得到F1,F1相互交配得到F2,F2中有棕色、白色、黑色个体。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推出各种性状所对应的基因型。
白色:,棕色,黑色∶。
(2)甲和乙的基因型为:,F2中黑色:棕色:白色= 。
(3)F2中棕色个体和白色个体杂交得到足够多的F3个体,F3中(填“会”或者“不会”)出现黑色个体,原因是。
(4)F2中黑色个体自由交配,则F3中白色个体所占的比例为。
解:(1)抓住物质加工的过程,分类讨论性状和基因型的关系。
双显C R ,单显C rr,单显cc R ,双隐ccrr。
根据题目的图示可知C R 有基因C 可将白色素前体物加工为棕色素,有R 能将棕色素加工为黑色素,故C R 性状为黑色。
C rr能将白色素前体物加工为棕色素,但由于没有R ,不能将棕色素加工为黑色素,故C rr为棕色。
cc R 缺乏C 故不能将白色素前体物加工为棕色素,没有棕色素R 发挥不了作用,故cc R 性状为白色。
同理ccrr为白色。
故白色:cc R 、ccrr,棕色:C rr,黑色:C R 。
(2)画出遗传图解根据遗传图解写出基因型正推逆推各个个体基因型P 棕色甲×白色乙棕色甲×白色乙棕色甲×白色乙↓ C rr↓cc R 、ccrr C C rr↓cc R RF1 黑色黑色C R 黑色C c R r ↓↓↓F2 黑色棕色白色黑色棕色白色黑色棕色白色C R C rr cc R 、ccrr C R C rr cc R 、ccrr9 3 4(3)F2中棕色个体C rr和白色个体cc R 、ccrr杂交,其中组合C rr×cc R 后代中会出现CcRr,表现为黑色。
专题二 第四讲 数学思想方法与答题模板建构

⇒第一步 求sinA的值; ⇒第二步 求sin2A,cos2A的值;
⇒第三步
利用两角和的余弦公式求值.
[套用模板解题 ]zxxk
[例 4]
π (2011· 北京高考)已知函数 f(x)=4cosxsin(x+ )-1 6
(1)求 f(x)的最小正周期; π π (2)求 f(x)在区间[- , ]上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6 4
[解]
π (1)因为 f(x)=4cosxsin(x+ )-1 6
3 1 =4cosx( sinx+ cosx)-1 2 2 = 3sin2x+2cos2x-1 = 3sin2x+cos2x π =2sin(2x+ ), 6 所以 f(x)的最小正周期为 π.
π π (2)因为- ≤x≤ , 6 4 π π 2π 所以- ≤2x+ ≤ . 6 6 3 π π 于是,当 2x+ = , 6 2 π 即 x= 时,f(x)取得最大值 2; 6 π π π 当 2x+ =- ,即 x=- 时,f(x)取得最小值-1. 6 6 6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三角变换及三角函数的性质.对给 定区间上三角函数的最值求解时,一定要准确求出函数中
的角(ωx+φ)的取值范围,再数形结合或用函数的单调性求
出函数的最值.zxxk
[例 5]
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以原点 O 为顶点,以 x 轴的非负半轴为始
边作锐角 α,钝角 β, 它们的终边分别与单位圆相交于 A,B 两点,且 A, 1 1 B 两点的横坐标分别为 ,- . 2 2 (1)求 sin(β-α); (2)点 C 在劣弧 AB 上,且满足 OC =λ OA +μ OB ,求 λ2+μ2 的最小值.
题的解. 转化与化归思想在三角函数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化切 为弦、升幂降幂、辅助元素、“1”的代换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2 实验题解题策略一、解题策略及教学建议实验是高考的重要内容,直接考查实验的试题有选择和非选择两种类型,所占分值为化学总分的1/4。
还有一部分题目虽然没有直接考查实验,但是在题设时会渗透化学实验操作、原理或以实验为载体考查基本原理。
在对比近年高考实验试题的基础上,依据试题存在的特点,提出以下实验复习建议。
1.建构模型突破教材实验细看近三年的选择部分实验题,由教材实验派生、发展出来的内容作为母本进行命题,同时在教材内容基础上作一定的延伸。
如2019年全国I卷为溴苯制备(见例题1),实验原理在三个版本必修2教材中均有,属于必备知识,但没有相关的装置图,只在苏教版选修教材《有机化学基础》P50上有相应的制备装置图。
2018年全国I卷为乙酸乙酯制备(见例题2),在三个版本的必修2教材中均能找到相关详细的制备过程。
2017年全国I卷为H2还原氧化物(见例题3),在高中教材中未曾出现,初中教材中有呈现CO还原氧化铁的装置。
再分析考查的落脚点,主要考查物质的分离操作方法、药品装置的用途、实验操作顺序等一些基础实验。
综上分析,试题考查的实验均为综合实验,虽然考查的知识局部和点,但是对于学生来说必须清晰整个实验原理、过程、操作、结论。
综合实验是由多个简单实验装置和操作的组合而成,需要建立在实验基础之上。
因而复习的时间要安排在元素化合物性质及基础实验复习之后,在学生清晰单个操作和装置的基础上进行组合,可以降低难度,更有利于学生关注细节,构建实验思维模型。
试题的相关物质及实验装置多数来自于教材或者教材的延伸。
复习时,要关注教材中的实验,将其作为实验复习的一项重要内容。
如果只是笼统的将教材实验过一遍,复习效果为零,应该将实验分为“物质性质和物质制备”两类,并对两类实验采用建构模型的方式复习。
教学中以帮助学生形成各类实验的解题思维模型为目标。
还要注意在教材实验的基础上进行延伸,如制备实验均按“制备—收集—分离提纯—保存”顺序,这样有利于学生逐步建构制备物质的实验的思维模型,有利于学生在陌生情境中迁移已有的实验经验,提高知识迁移能力。
如果有可能让学生走进实验室,做一遍实验过程,对于一些实验细节可以不攻自破。
2.量身定做提升“两定”实验非选择的综合实验为了考查公平性,背景均为陌生情境,但考查的内容都在教材实验里能找到相对应的点,需要学生将自己的学习经验迁移到陌生情境中,即考查学生的学科的辨识能力、概括关联能力等能力,需要建立在扎实的基础上。
常见的题型有定性实验、定量实验、定性实验与定量测定相结合。
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实验是综合实验试题的一个特点,通常是以物质的制备为和物质含量测定为背景,考查制备方法及过程、物质性质、操作方法等,在题目的最后一至两问考查制备的产率或者纯度测定计算,也会围绕定量测定展开的误差分析、装置的设计和改进、实验评价、化学计算等问题,是综合实验试题的一个难点,需较高的综合能力才能完成。
如2019年全国I卷(例题6)以硫酸铁铵[NH4Fe(SO4)2·xH2O]制备为背景,最后一问是产品纯度的测定计算。
2018年全国I卷(例题5)是以醋酸亚铬的制备为背景,最后一问是实验装置评价。
2017年全国I卷(例题4)以凯氏定氮法测定蛋白质中氮含量为背景,最后一问是产品纯度计算。
综上分析,提高综合实验解题的关键是提升考试大纲要求的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及分析问题和解决(解答)化学问题的能力、实验探究能力三大能力,首先要提高学生的破题、析题的能力。
让学生学会在试题提供的情景中提取题目问题的有效信息,联想迁移已经掌握的知识,应用于陌生情境是关键,其中任何一个环节脱节都导致解题失败。
要同步有效的提升学生这些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采用专题方式,根据自己的学生量身定做专题训练的例题和习题突破定量实验和定性实验,同时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提升学生的能力。
如中和滴定不能仅仅停留在酸碱和氧化还原反应滴定上,要拓展为沉淀滴定和络合物滴定等,让学生学会知识迁移。
3.主题式复习流程实验流程图实验题是将化学实验的操作过程通过流程的形式呈现出来,既考查了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基本原理及相关元素化合物知识,又考查学生分析流程图的能力。
此类题更贴近生产、生活,实验步骤用工业流程化的形式表达,与文字题不同之处,需要学生会读图,能从图中提取实验操作步骤。
流程图实验题在2015年高考只有浙江卷选择题出现,2016年高考在海南卷、江苏卷、上海卷的综合实验大题中出现,2019年高考在全国I卷、II卷、天津卷、江苏卷均出现。
综上分析,流程实验背景比较新颖,为有机物或者无机物的制备或者测定或探究某些性质等,一般一个试题是以一个完整的实验过程作为背景,需要学生具备从流程图中提取信息的能力和迁移类比的能力,还要具备知识迁移能力。
在复习过程中,可研究三个版本的教材,选择一些主题,以主题形式进行复习教学。
如:海带中碘元素的分离及检验、用纸层析法分离铁离子和铜离子、菠菜中铁元素含量的测定、茶叶成分的探究等。
二、经典实验题汇编及解释例题1.(2019全国I)实验室制备溴苯的反应装置如下图所示,关于实验操作或叙述错误的是A. 向圆底烧瓶中滴加苯和溴的混合液前需先打开KB. 实验中装置b中的液体逐渐变为浅红色C. 装置c中的碳酸钠溶液的作用是吸收溴化氢D. 反应后的混合液经稀碱溶液洗涤、结晶,得到溴苯【答案】D【分析】此题背景为“苯与溴反应在溴化铁的催化作用下反应制备溴苯”。
考查点有加药品的操作(A)、实验过程的现象(B)、装置和药品的作用(C)、溴苯的提纯分离(D)。
此题有难度的是A和D。
A中加入药品时需要保持体系通畅是往容器内加入液体试剂的原则,也是实验细节问题,考查教学过程实验是否真的落实到位。
D中关于溴苯的分离是后续有机物分离的问题,在必修有机教学中很难讲的透彻,只能从乙酸乙酯的制备的碳酸钠溶液作用及与乙酸乙酯的分离的操作中得到启发,迁移到这个实验中进行思考解决问题。
例题2.(2018全国I)在生成和纯化乙酸乙酯的实验过程中,下列操作未涉及的是【答案】D【分析】此题以“乙酸乙酯的制备”为背景考查发生装置、收集装置、分离提纯等实验装置。
试题从制备到分离,是一个完整的乙酸乙酯制备过程。
试题没有思维含量,需要学生迁移的点是C,乙酸乙酯与饱和碳酸钠溶液分离是互不相溶的油状物与水溶液的分离,需要的仪器为用分液漏斗,对学生来说不难。
例题3.(2017全国I)实验室用H2还原WO3制备金属W的装置如图所示(Zn粒中往往含有硫等杂质,焦性没食子酸溶液用于吸收少量氧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①、②、③中依次盛装KMnO4溶液、浓H2SO4、焦性没食子酸溶液B.管式炉加热前,用试管在④处收集气体并点燃,通过声音判断气体纯度C.结束反应时,先关闭活塞K,再停止加热D.装置Q(启普发生器)也可用于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反应制备氯气【答案】B【分析】此题是H2的性质实验,装置流程是“气体制备+除杂净化+性质实验”。
考查了可燃性气体加热的安全操作,H2中混有HCl、水和O2除杂的问题,H2还原氧化物的操作顺序,Cl2的制备装置,还有简单信息“焦性没食子酸溶液用于吸收少量氧气”运用。
试题属于容易题。
例题4.(2017全国I卷)凯氏定氮法是测定蛋白质中氮含量的经典方法,其原理是用浓硫酸在催化剂存在下将样品中有机氮转化成铵盐,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处理铵盐,然后通过滴定测量。
已知:NH 3+H 2BO 3=NH 3·H 3BO 3;NH 3·H 3BO 3+HCl= NH 4Cl+H 3BO 3。
回答下列问题:(1)a 的作用是__________。
(2)b 中放入少量碎瓷片的目的是____________。
f 的名称是_________。
(3)清洗仪器:g 中加蒸馏水;打开K 1,关闭K 2、K 3,加热b ,蒸气充满管路;停止加热,关闭K 1,g 中蒸馏水倒吸入c ,原因是_______;打开K 2放掉水。
重复操作2~3次。
(4)仪器清洗后,g 中加入硼酸(H 3BO 3)和指示剂。
铵盐试样由d 注入e ,随后注入氢氧化钠溶液,用蒸馏水冲洗d ,关闭K 3,d 中保留少量水。
打开K 1,加热b ,使水蒸气进入e 。
①d 中保留少量水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
②e 中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e 采用中空双层玻璃瓶的作用是________。
(5)取某甘氨酸(C 2H 5NO 2)样品m 克进行测定,滴定g 中吸收时消耗浓度为c mol·L -1的盐酸V mL ,则样品中氮的质量分数为_____%,样品的纯度≤____ %。
【答案】(1)避免b 中压强过大 (2)防止暴沸 直形冷凝管(3)c 中温度下降,管路中形成负压(4)①液封,防止氨气逸出 ②+OH −NH 3↑+H 2O 保温使氨完全蒸出 (5) 【分析】该题以学生经典的凯氏定氮法测定蛋白质中氮含量展开考查,主要考查了仪器和药品的作用、仪器的名称、实验操作的原因及目的、化学用语、计算等内容。
该题的难度在于背景和实验装置均陌生,试题未给出的清晰的实验步骤,需要学生联系装置猜出实验步骤,学生也因对实验步骤不了解导致读不懂图中部分装置,无法回到问题。
此题最简单的是第(1)-(3)小题,第(4)小题需要从原理角度分析实验误差,加热e 是为了促进氨气挥发进入f 装置中,减小测定误差,需学生联想液溴的保存才能回答。
第(5)小题需要利用原子守恒计算氮的质量分数。
例题5.(2018全国I 卷)醋酸亚铬[(CH 3COO)2Cr·H 2O ]为砖红色晶体,难溶于冷水,易溶于酸,在气体分析中用作氧气吸收剂。
一般制备方法是先在封闭体系中利用金属锌作还原剂,将三价铬还原为二价铬;二价铬再与醋酸钠溶液作用即可制得醋酸亚铬。
实验装置如+4NH =====△ 1.4cV m 7.5cV m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中所用蒸馏水均需经煮沸后迅速冷却,目的是_____,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
(2)将过量锌粒和氯化铬固体置于c中,加入少量蒸馏水,按图连接好装置,打开K1、K2,关闭K3。
①c中溶液由绿色逐渐变为亮蓝色,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
②同时c中有气体产生,该气体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
(3)打开K3,关闭K1和K2。
c中亮蓝色溶液流入d,其原因是________;d中析出砖红色沉淀,为使沉淀充分析出并分离,需采用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洗涤、干燥。
(4)指出装置d可能存在的缺点______________。
【答案】(1)去除水中溶解氧分液(或滴液)漏斗(2)①Zn+2Cr3+=Zn2++2Cr2+②排除c中空气(3)c中产生H2使压强大于大气压(冰浴)冷却过滤(4)敞开体系,可能使醋酸亚铬与空气接触【分析】该题是以醋酸亚铬的制备为背景,依据提供的新信息中,准确地提取已经掌握的知识“二价铁与三价铁的性质”类比迁移进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