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第七课《诗两首+荷叶母亲》练习题

合集下载

新人教部编版初一七年级语文上册7《散文诗二首》同步练习有参考答案 - 中学语文试卷测试题1094

新人教部编版初一七年级语文上册7《散文诗二首》同步练习有参考答案 - 中学语文试卷测试题1094

新人教部编版初一七年级语文上册7《散文诗二首》同步练习有参考答案- 中学语文试卷
测试题
7《散文诗二首》
课时训练
第二课时
一、初读课文,回答问题。

1.《荷叶·母亲》的作者是我国现代诗人、女作家,原名,该诗人的代表作还有、等。

2.给下列画线字注音:
并蒂()菡萏()()攲斜()姊妹()
3.这是一篇_ 的散文,写荷花是为了__ ,写荷叶是为了_ ,文中将我比作__ _,将母亲比作___ ,歌颂了_____ 。

4.仿写句子。

例:音乐像一股晶莹而又甘美的泉水,流进人们的心里,洗去心灵中的尘垢。

5.这首诗和唐代孟郊的《游子吟》中的一句表达的思想很接近,你能默写出那两句诗吗?
6.你如何理解《荷叶·母亲》的结尾:“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

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二、默读《荷叶·母亲》,回答问题。

7.说说第4自然段开头关于天气的描写的语句在文中有何作用?
8.第4自然段中的“菡萏”是荷花的别称,此处的含义是。

七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第二单元7_散文诗两首荷叶母亲课堂练习)测试题

七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第二单元7_散文诗两首荷叶母亲课堂练习)测试题

《散文诗二首》(荷叶·母亲)测试题总分:100分1.【题文】下列词语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0分)A.匿笑(偷偷地笑) 沐浴(洗澡)B.攲斜(倾斜) 观摩(研究、切磋)C.祷告(向天神求助) 妄想(荒诞不合理的想法)D.无端(原因,起因) 至爱(最爱)【答案】D【解析】“无端”是无缘无故的意思。

2.【题文】《荷叶•母亲》是(作者)的作品,原名,作家、诗人,著有诗集、,散文集《寄小读者》《樱花赞》等。

(20分)【答案】冰心,谢婉莹,《繁星》,《春水》。

【解析】这题考查作者的相关情况,要熟记。

冰心,原名谢婉莹,我国现代作家、诗人,诗集有《繁星》《春水》,体现了母爱、童真、自然三大主题。

3.【题文】综合实践活动。

每年五月的第二个星期日是母亲节,为了表达对母亲的敬意,七年级(2)班开展了主题为“献给母亲的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也来参加,并按照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

(1)在母亲节到来之际,请你写出一句关于母爱的古诗词名句,并向班内同学提出一项活动倡议。

(40分)①诗词名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活动倡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诗词名句:“谁怜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只要是关于母爱的都可以)②活动倡议:为母亲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洗碗,给母亲洗脚、梳头等等。

(2)请你根据李睿娜同学搜集到的如下材料所提供的情境,仿照示例,把后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20分)材料一:每天吃过晚饭,往往九点来钟,我们上床睡,母亲则坐在床角,将仅仅20瓦的灯泡吊在头顶,凑着昏暗的灯光为我们补缀衣裤。

(梁晓声《母亲》) 材料二:你入学的新书包有人给你拿;你雨中的花折伞有人给你打;你爱吃的三鲜馅有人给你包;你委屈的泪花有人给你擦。

啊!这个人就是娘,这个人就是妈。

(刘和刚《母亲》)母爱是儿女离家时亲切的叮咛,那份牵挂陪伴我们远行;母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编版七年级上第二单元8.第七课《诗两首+荷叶母亲》练习题

部编版七年级上第二单元8.第七课《诗两首+荷叶母亲》练习题

巩固性练习⒈《荷叶母亲》的作者是我国现代诗人、女作家冰心,原名谢婉莹,该诗人的代表作还有《繁星》、《春水》等。

⒉文字游戏:请你试一试,完成由“房子”和“茶”,“月亮”和“花”的联想。

房子→(主人),(主人)→(客人),(喝水)→(喝水),(喝水)→茶月亮→(太阳),(太阳)→(大地),(大地)→(花园),(花园)→花⒊仿照示例。

例:音乐像一股晶莹而又甘美的泉水,流进人们的心里,洗去心灵中的尘垢。

(1)冬天像个慈善的老人,给小麦盖上厚厚的棉被,使它安然度过娇弱的童年。

(2)老师的话像一把开心的钥匙,打开了我的心灵之锁,重新扬起了我自信的帆。

(3)淋成落汤鸡的我,感觉好像掉进了冰窖里,从头到脚都凉透了。

提升练习略。

拓展延伸(一)嫩绿的芽儿和青年说:“发展你自己!”淡白的花儿和青年说:“贡献你自己!”淡红的果儿和青年说:“牺牲你自己!”1这首诗所用的修辞手法有排比、拟人。

2诗中用发展、贡献、牺牲三个词,对不同时期的青年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3诗作者的写作目的是什么?鼓励青年努力向上、自我奉献、自我牺牲。

4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C )A.诗中“嫩绿”“淡白”“深红”等色彩词汇,巧妙点明了时间正在向前移动,事物也在运动变化 B.诗中表现了诗人在探索人生道路时的愿望和理想C.“芽儿”“花儿”“果儿”其实是作者的化身 D.这首诗共三段,句式结构基本相同(二)小小的花也想抬起头来感谢春光的爱——然而那深厚的恩慈反使他终于沉默母亲啊你是那春光吗?5明明想“感谢春光”,却“终于沉默”。

为什么不说呢?这其中包含着怎样的思想感情。

因为他认识到几句感谢的话是不足以报答“春光的爱”的,沉默中包含着更深的感激与敬意。

6最后的一句话隐含着对母亲的特别的感激之情,它的后面可以补充上一句话揭示出这种感激之情,发挥你的想象补充上。

我就是那朵小小的花。

7这首诗和唐代孟郊的《游子吟》中的一句表达的思想很接近,你能默写出那句诗吗?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第七课《诗两首》(素材+学案+教案+练习+测试 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第七课《诗两首》(素材+学案+教案+练习+测试 含答案)

第四课诗两首·金色花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以培养语感.2..反复朗读,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情;学法指导:通过各种朗读方式(自由朗读、表演读、齐读)使学生把握诗歌基调;通过自主与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学习过程:第一站——(一)知识链接1.泰戈尔:泰戈尔(1861-1941):印度作家、诗人、社会活动家.在二十世纪20-40年代对中国文坛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代表作:诗集《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吉檀迦利》.191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2.金色花:印度佛教圣物,印度圣树上的花,美丽纯洁,开金黄色碎花.(二)自由读,扫障碍自由朗读课文,为进一步感知美扫清障碍.朗读课文时要读准字音、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嗅( )闻罗摩( )衍( )那花瓣( )膝()匿( )笑:祷告( ):沐浴( ):第二站——这首诗写一个孩子突发奇想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与妈妈捉迷藏,从而构成一组组甜美动人的画面,营造了一种温馨和谐的氛围,让我们感受到了真挚的母子之爱.下面请同学们认真朗读,边读边思考:第一节,写孩子变成一朵金色花,非常得意、骄傲.接下来调皮的孩子对妈妈做了哪些事?1.指名读第二节,概括孩子对妈妈做了什么事?孩子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2.朗读第三节,在妈妈做祷告时,我为妈妈做了什么?闭目想象:此时的妈妈的美,这幅画面给你什么感受?3.指名读第四节,思考,妈妈读书时,我又做了什么?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4.黄昏时分,我落到地上做什么?小结:第三站——(一)倾情读,抒情感注意重音、语速、节奏、感情(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舒缓、温馨、深情的).揣摩:这几个句子如何读?1、孩子,你在哪里呀?2、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3、我不告诉你,妈妈.节奏:当你吃过中饭,坐在窗前//读《罗摩衍那》,那棵树的阴影//落在你的头发与膝上时,我便要//把我的小小的影子投在你的书页上,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但是你会猜得出//这就是你的小孩子的小影子吗?(二)妙语连珠请同学们听老师的朗读,注意和原文不同之处,进而感受诗歌语言、句式的优美之处.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1.我偷偷地在那里匿笑,2.我要慢慢地地开放花瓣儿,3.那棵树的阴影投在你的头发与膝上时,我便要把我的小小的影子落在你的书页上,4.你这坏孩子,你到哪里去了?课外延伸:以“妈妈,我想说爱您”为题,写一段话,表现你对妈妈的深情.然后依此为内容合作办一期手抄报,报头就拟为——《至爱天地间》. 教师寄语:如果把父爱比作高山,只因为它挺拔、深沉、雄浑.那么母爱就是一条长河,就是一片大海,它恬静、清澈、轻柔,源远而流长.人类之爱中,它最崇高、最神圣、最仁慈、最伟大!第四课诗两首·金色花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积累字词,掌握“读一读,写一写”的词语.2.熟读背诵两首诗歌.3.学习诗歌的朗读技巧,提升朗读能力.4.学习借助具体形象抒发情感的写法.过程与方法目标:1.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完成朗读训练及诗歌的理解.2.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3.激发关爱母亲、回报母亲的情感.教学重点:1.领悟诗歌情感,掌握诗歌借助具体形象抒发情感的写法. 2背诵.教学难点:体会诗句蕴含的思想感情.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是什么让孩子那么快乐,那么活泼,那么可爱?是母爱.今天让我们变成一朵金色花,用我们的馨香回报母亲.(板书课题)二、授新1、学生介绍泰戈尔情况,教师补充:泰戈尔,印度著名作家、诗人、社会活动家.著名散文诗集有:《新月集》、《飞鸟集》、《园丁集》等,小说有《沉船》等.191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2、请学生读准并解释以下词语:祷告、匿笑、沐浴、罗摩衍那.3、朗读课文(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注意体会语调、语速、重音、节拍、情感)(2)教师做朗读技巧提示: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根据情感需要确定语速;根据意境确定轻重音及停顿.(3)学生练习朗读,教师作积极性评价.4、体味诗情,理解诗意: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小组讨论后由小组代表回答.(1)这篇文章里的金色花是一朵怎样的花?(由具备了神力的小男孩变的花.)(2)为什么“我”想变成一朵金色花?(为了实现自己小小的愿望:为妈妈做点事,给妈妈带来一些幸福.)(3)“我”变成金色花后干了什么事?(三次嬉戏:母亲做祷告时,开放花瓣散发香气.母亲读书时,将影子投在书页上.母亲去牛棚时,和她开玩笑,恢复原形.)(4)“看着你工作”“你会嗅到花香”“将我小小的影子投在你的书页上,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都是为了什么?(回报妈妈的关爱,给妈妈带来一些幸福.)(5)“‘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我不告诉你,妈妈.’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了.”这一句蕴含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妈妈寻找孩子的焦急和找到孩子后的惊喜心情;“我”为妈妈做好事保密的高兴和调皮.)(6)请同学们说说这首诗给你怎样的感受.(主要突出表现孩子天真调皮、热爱母亲,母亲慈爱善良、喜爱孩子.母子情深.)(教师板书)三、小结教师归结本文写法:这首诗诗人想像“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来表达纯真的母子之爱,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来抒情是本文的独特写法.四、练习朗诵比赛.五、作业感情真挚的背诵这首诗.板书金色花泰戈尔孩子:天真调皮、热爱母亲.母子情深.母亲:慈爱善良、喜爱孩子.第四课诗两首·荷叶母亲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积累字词,掌握“读一读,写一写”的词语.2.熟读背诵两首诗歌.3.学习诗歌的朗读技巧,提升朗读能力.4.学习借助具体形象抒发情感的写法.过程与方法目标:1.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完成朗读训练及诗歌的理解.2.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3.激发关爱母亲、回报母亲的情感.教学重点:1.领悟诗歌情感,掌握诗歌借助具体形象抒发情感的写法. 2背诵.教学难点:体会诗句蕴含的思想感情.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二、纯洁的母爱,总在我们遇到风雨时悄然而至,给我们慰藉和力量.今天我们就一起去体会冰心老人的深情之作《荷叶母亲》中的慈母之爱.(板书课题)二、授新1、学生介绍冰心情况,教师补充:冰心,原名谢婉莹,五四时期第一批现代女作家.创作风格被称为“爱的哲学”:母爱、童心和自然.代表诗集《繁星》《春水》.2、请学生读准并解释以下词语:并蒂、花瑞、菡萏、敧斜、慈怜、荫蔽3、朗读诗歌(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注意体会语调、语速、重音、节拍、情感)(2)教师提醒学生回忆上节课所做朗读技巧提示.(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根据情感需要确定语速;根据意境确定轻重音及停顿)(3)学生练习朗读,教师作积极性评价.4、体味诗情,理解诗意: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小组讨论后由小组代表回答.(1)这首诗向我们展现了哪些内容?由此你联想到了什么?(风雨中荷叶为红莲遮挡风雨的画面;联想到了为我们遮风挡雨的母亲)(2)围绕“红莲”,作者描写了哪几个情景?(三看红莲:雷雨到来之前的红莲——雨打红莲——荷叶覆盖的红莲)(教师板书)(3)作者三次描写红莲,每次对红莲的描写都不一样,她的情绪也各不相同,请找出来,并思考:为什么作者的情绪随着花的处境而变化?(三种情绪:烦闷——不适意——不宁的心绪散去.作者情绪的变化与红莲的命运紧紧地连在一起.)(教师板书)(4)“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这一句蕴含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荷花”是“我”,“荷叶”是母亲,母爱博大无边,“心中的雨”指人生的风雨坎坷,只有母亲是保护我们度过人生坎坷磨难的人.)三、小结本诗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抒发对母亲的爱,具体形象而感情真挚.四、练习1、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母爱的光辉下,请结合你的实际,谈谈你是如何体会到母爱的无私与伟大的.2、有感情的背诵比赛,评出优胜者.五、作业用比喻的修辞仿写几句话或者一首小诗,表达我们自己对母亲的爱和赞美之情.板书设计荷叶母亲冰心三看红莲:雨前红莲、雨打红莲、叶覆红莲三种情绪:烦闷、不适意、不宁心绪散尽《荷叶母亲》教案定稿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指导学生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鉴赏诗歌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品味诗歌的精美的语言.3、情感与价值:教育学生在享受母爱同时,学会感恩.教学重点:体会诗歌思想感情,体会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深层品味清丽语言,把握诗歌托物言情写法.教学方法:情景创设法、品读法、讨论法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画面导入,调动情感.同学们,大家好!很高兴能回到母校,和大家一起学习.我姓刘,你们可以叫我刘老师.作为学习伙伴的我,为可爱的你们准备了一份礼物,大家想不想看?(PPT展示:一组动物与幼子嬉戏温馨画面)动物尚且如此,更何况人类.关于母爱,你能联想到什么?(教师顺势引出:有一位作家非常擅长写母爱,她就是冰心.在她的散文诗《荷叶母亲》中,母亲就像荷叶保护娇弱的荷花一样保护着孩子.)二、初步感知,走近作者.1、请学生介绍冰心.师:咱们小学学过冰心的文章吗?举几个例子,你还知道有关她的什么资料?PPT补充介绍作者:冰心(1900-1999),现代散文家、小说家、诗人、儿童文学作家.原名谢婉莹.1900年生于福建闽侯一个思想开明的海军军官家庭,幼年广泛接触过中国古典文学作品和汉译外国文学作品.冰心的著作丰富,小说有《两个家庭》《斯人独憔悴》等,散文有《笑》《往事》等,诗集有《繁星》《春水》等.创作最显功力的是“冰心体”散文,它们以细腻温柔而又微带忧愁的情调,轻倩灵活而又含蓄不露的笔调写童心、母爱和自然,语言清新隽丽,耐人寻味.既有白话口语的朴素流畅,又兼备文言特有的简洁凝练.(师:将童心、母爱和自然记在作者名字下方.2、(师:下面请大家放出声,朗读一遍课文.)学生自由朗读,明确幻灯片上的生字词,做到读准,读顺,尽量读出感情.正音:zǐmèi hàndàn qīxié cílián yīnbì páihuái bìnɡdì huāruì姊妹菡萏敧斜慈怜荫蔽徘徊并蒂花瑞积累词语.姊妹:姐妹.花瑞:花开的好预兆.菡萏:书面语,指荷花.这里指荷花的花苞.(有关荷花的名称还知道几个?)适意:舒适.攲斜:倾斜,歪斜.荫蔽:遮蔽.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的走.(师:记得将这些音标在课文中.你们还有没有不认识的字词,提出来大家一起消灭它.有关荷花的名称还知道几个?)3、(刚才有的同学读得非常投入,想不想听老师朗读?)再次感悟朗读的魅力.研读课文.三、研读课文,走进文本.1、(听完了朗读,下面老师就要大家动起脑,拿起笔,小组讨论,前后左右就近四人一组,共同完成大屏幕上的题目,派一个人做好记录.表现最好的一组咱们给予他们奖励,加油哦)四人一组讨论:(PPT打出要求)A、找出两三幅画面,并为每一幅画面取一名字.(如:怀乡忆莲图雨打莲花图白莲凋谢图红莲飘摇图荷叶护莲图)(做好Flash制作,配以画面)B、每一幅画面中“我”心情又如何?从课文中找出反映变化的依据.(烦闷---不适宜---不宁的心绪散了---深深的受了感动)C、尝试用一个语文术语对课文整体或局部进行一次点评.(PPT:什么叫术语?就是语文的话语.)(教师小结:本文在写作上采用的手法有借物抒情、以物写人、融情于景、开门见山、卒章显志、巧妙穿插、对比突出、生动照应等.2各小组交流学习成果.交流中,教师穿插问题:A、最让作者感动的是哪一幅画面?找出与之相对应的段落.(莲叶护莲图.这一朵红莲正在荷叶的庇护之下,安全地成长着……这画面不仅让作者感动,也深深地触动了我们的心弦.试想一下:如果红莲没有了荷叶的保护,结果会怎样呢?)B、文眼是哪句?如何理解其中含义.(PPT展示文眼:文章中最能显示作者写作意图的词语或句子叫文眼.文眼揭示全文的主旨,或在篇首,或在篇中,或在篇末.常是议论抒情性的文字.请一同学朗读.)(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在这里,“红莲”是“我“,”荷叶“是母亲.“心中的雨点”暗指人生路上的坎坷磨难,只有母亲是保护我们度过人生路上坎坷与磨难的人.母亲就是我们生命中永远为我们遮风挡雨的人.作者借物抒情,直抒胸臆,)(师:请所有喜欢这一段的同学满怀对母亲的感激之情大声朗读一遍.)3、学生仿写,小试牛刀.师:人生的风雨从来就没有间断过,只是在我们最累最痛的时候,母亲永远以一种最温暖的姿态迎接我们.为你指点迷津,护你一路走好.冰心是一个细致敏感的人,因为心中有爱,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所有自然界的景物都能触发她心里最真挚的情感,看到荷护红莲,她就想到了母亲对自己的庇护.冰心幼时身体孱弱多病,幸有母亲细心照顾,才得以存活.本诗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抒发对母亲的爱,请你也用比喻的修辞仿写几句话或者一首小诗,以表达我们自己对母亲的爱和赞美之情.(学生试写,老师指导)母亲,如果我是_____,你就是_____,_____________.母亲,如果我是_____,你就是_____,_____________.例:母亲是伞,我是伞下的孩子.母亲是春雨,我是幼苗.母亲是挺拔的树,我是树上的果儿.母亲是灯塔,我是夜航的船儿.四、朗读竞赛,品味情感.(师:看到同学们写出这么富有诗意的句子,老师忍不住又想朗诵一段.你们想不想也配乐朗诵一段?我们也来当一回小小朗诵家.)1、请几位同学带着美的情怀,用舒缓的语调,饱含深情配乐朗读,可以任选其中一段.2、点评朗读.(师:同学们觉得哪位同学朗读最好?为什么?)五、拓展延伸,吐露心声.教师:同学们,母亲给予我们的只是一片荫蔽吗?(PPT展示,以情动人)当我们饿了冷了的时候,母亲来了;当我们病了痛了的时候,母亲来了;当我们的生命遭受威胁的时候,还是母亲来了;当需要牺牲自己的命去留住孩子生命的时候,母亲,更是毫不犹豫地来了!你感受到了母爱吗?有没有说过:妈妈,我爱你!看来我们同学们平时把对母亲的爱是深藏在心里不过我觉得,我们同时还要学会沟通与交流,并有所行动借此机会,倘若将这束鲜花送给母亲,你想对她说些什么?将你想对妈妈说的话制作成一张卡片,放在妈妈床头.(老师将彩色卡纸发给学生)(PPT)母爱就象一首田园诗,幽远纯净,和雅清淡;母爱就是一幅山水画,洗去铅华雕饰,留下清新自然;母爱就象一首深情的歌,婉转悠扬,轻吟浅唱;母爱就是一阵和煦的风,吹去朔雪纷飞,带来春光无限;这个世界上,我们什么都可以忘记,但不能忘记母亲给予我们的一切(背景音乐阎维文《母亲》)(最后幻灯片打出:祝天下所有的母亲身体健康,快乐永远!)六、课后作业(PPT展示)1、将卡片完成.2、朗读并背诵喜欢的段落.3、课外阅读《繁星》、《春水》,吟诵其中表现母爱的诗篇.(师:再次感谢大家的配合,辛苦啦!)附:板书设计荷叶母亲冰心(散文诗)寄寓荷叶―――――――――>母亲(无畏遮蔽)联想(无私爱护)红莲―――――――――>我心中的雨――――――>人生路上的坎坷磨难象征借物抒情第四课诗两首·金色花一、四基达标1.《金色花》作者是________(国名)文学家________(姓名).《纸船》的作者是我国现代诗人、女作家________,原名________,选自________.该诗人的代表作还有________、________等.2.下列不能体现孩子对母爱的回报的一句是[] A.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作B.你会嗅到这花香,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C.将我小小的影子投在你的书页上,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D.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3.《金色花》结尾写到“妈妈见了面说:‘你这坏孩子,你到哪里去了’?”这一句是如何体现母爱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能力提高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长在树的高枝上,笑xī()()地在空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我暗暗地在那里nì()笑,却一声儿不响.1.根据拼音写出填空中的汉字,并辨析这两个词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妈妈,你会认识我吗?”和“孩子,你在哪里呀?”这两个疑问句各表达了什么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有同学认为,在妈妈急切寻找“我”时,“我”却躲起来捉弄妈妈,这说明“我”是个坏孩子,你同意这种说法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拓展阅读阅读下文,思考《金色花》和《紫藤萝瀑布》在写作上异同.金色花偶然看见人家阳台上花草缤纷,很是艳羡,激起我栽花的兴致.我从朋友家弄了一些花草来,海棠,月季,文竹……开始还能记得浇水,松土,但到底很难始终不渝.我这才意识到,栽花并非什么闲情逸致,完全是勤快人的事情.只有仙人掌活了下来.无论是阴晴雨雪,也不论是那一小盆泥土如何枯涸龟裂,它总是绿色挺拔,每一根毛刺都伸出渴求的喙,贪婪地啄着阳光和空气.可这并未给我欢欣.它既不美,也不雅.我只是不无遗憾地想,为什么美的总是那么娇弱,而不美的却总是那么倔强呢?对开它的存在,我不再关心.许久后的黄昏,我倚着阳台远望,无意间瞥见这仙人掌,它竟横竖添了许多新节,刀戟般地凛凛叉开,我忍不住大笑起来.不是吗,且不说它的掌节怎样的歪斜,只看那绿色的掌面吧,竟皱皱巴巴,细纹密布,像一张老人的脸,我越看越觉得它丑.这可怕的东西,真不知道它还会怎样地疯长下去.谁想夏天一到,竟发生了奇迹.久雨后的清晨,推开阳台门,蛋青色的光亮和泉水般的空气扑面而来.我感到那仙人掌上有一大团很耀眼的东西.定睛一看,什么?是花!金黄色,十二片绸缎般富有光泽的花瓣,敏感地轻颤着流苏般柔软的花穗,细密地遍布着雪乳般滋润的花粉.它凝然静立,却闪烁着辉煌灿烂的光芒.这是我看过的最美的花.此刻,它高傲地擎立着.仙人掌上的皱纹是愈加深刻了.是啊,它赖以立身的不过是一捧泥土.要开出这样震撼人心的金色花,它不能不倾注全部的心血.我酸楚地流下了眼泪,我深为自已的浅薄庸俗而感到惭愧.可以想象,这仙人掌,它曾有过柔软的叶,窈窕的枝.但为了抗拒沙漠的压榨,它才变得冷峻而坚强.在沙漠吞掉无数娇美的花卉之后,我们还能欣赏仙人掌神奇的金色花.它并非一朵仅仅能使人赏心悦目的花,它的不甘泯灭的美,令弱者也令强者肃然起敬.美一旦和顽强结合,就是不可摧毁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拓展延伸《体会爱心》高翔有这样一位特别的母亲.为了体验没有水的感觉,这位母亲带着上幼儿园的女儿从北京千里迢迢来到甘肃的定西.在汽车上,母亲告诉孩子她们马上就要到一个没有水的地方了.女儿便打算向骆驼学习,赶紧灌下一瓶牛奶.在定西的老乡家里,母女俩从一口看似干涸的井中打起一桶水,那还是去年积下的雨水.村民告诉他们,因用水紧张,这水得循环着使用:先用来洗脸,然后用来洗衣服,最后又用这盆脏水去喂猪.女儿说:“猪怎么能喝这样的水呢?”妈妈反问:“那你觉得应该给它们喝什么?”“我给它们喝柠檬汁,给它们喝牛奶.女儿一脸稚气歪着头回答.后来妈妈问她刚从井里打上来的水能不能喝,女儿立刻回答:“不能喝,不干净.”“如果你很渴了呢?如果你两天没喝水了呢?也不喝吗?”“不喝.”不过那晚小女孩哭了,不是因为她太渴,这儿太苦,而是因为妈妈训斥了她.这户老乡家数月来仅有的蔬菜便是土豆,为了招待远方来的客人,特地买来了韭菜.但当小女孩看到他们用雨水洗菜、揉面时,她拒绝吃饭.对她来说,毕竟再大的挑剔也不过口渴的难耐,于是她终于喝了两天来的第一口水.每天早晨天气都有些阴沉,似乎一场雨即在眼前,给太久没下雨的土地及这两位远道而来的客人带来希望,可最终都破灭了.土地已干得裂出了道道缝,农民面临的将是颗粒无收的命运.母女俩要回京了.女孩已和这儿的孩子结下了友谊,此刻的离去竟有些难舍.虽然那些孩子灰头土脸,衣着破旧,因为他们从未尝到过水的畅快淋漓,但可贵的是他们纯真的童心和从单纯的眼中流出的晶莹的泪.挥手告别黄土地,把那里的贫穷落后留在身后,却会把一种体会留在心里.年轻的母亲要让女儿体验的,我想应该不只是水的珍贵.什么是爱心?那不只是打电话到新闻媒体去告诉他们“我要献爱心啦”.也不是在镁光灯的闪烁下向某慈善机构捐款,而是不漠视、不鄙夷不如我们生活条件的生命存在,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帮助别人,同时自己也怀着一颗感激之心去生活.1.给下列加点的汉字注音.干涸( )挑剔( )晶莹( )鄙夷( )2.解释下列词语.(1)干涸:___________ ______(2)鄙夷:___________ _ _____3.本文记叙的事件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_____4.为什么说本文写的这位母亲“特别”?结合现实生活来谈.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5.本文主要运用哪种描写手法写小女孩?表现小姑娘怎样的性格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6.“爱心”的含义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7.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8.从文中画横线句子写的内容你能联想到鲁迅的哪两篇文章?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9.读了这篇文章,你最深的体会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参考答案一、1.印度泰戈尔冰心谢婉莹《繁星》《春水》《寄小读者》2.D3.上文写到“妈妈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可以想像不见了孩子,妈妈多么着急,这种惶急的心情也一定与时俱增,一旦见了,又惊又喜,自然嗔怪孩子,这嗔怪中恰恰表现的是母亲的担心和对孩子的疼爱.二、1.嘻嘻匿“笑嘻嘻”一词形象地表达出“我”变成金色花后的开心和得意.“匿笑”一词生动地写出了“我”的调皮和狡黠.2.第一个问句是“我”变成了金色花后在心里对妈妈所说的话.作为孩子,他知道妈妈深爱着自己,他希望虽然自己的形象发生了变化,但妈妈依然可以认识自己.但是,他又没有十足把握,所以在心底发出了这样的疑问,表现了孩子对妈妈的依恋和爱.第二个问句是妈妈发现孩子不见时大声寻找时说的,表现出了妈妈对孩子深切的爱和找寻不到时焦急的心情.3.不同意.在“我”变成了金色花后,仍不离妈妈左右,注视着妈妈工作,在妈妈祷告时为她送去香气,陪伴妈妈读书,这些都说明了“我”非常爱自己的妈妈.之所以在妈妈寻找自己时不说话并且匿笑,是因为他个性天真调皮,在和妈妈开玩笑,而并不是真的捉弄妈妈.所以不能说“我”是个坏孩子,其实“我”是一个天真、活泼、调皮、可爱的孩子.三、提示:两篇文章同为状物寓理的文章,《金色花》通过对金色花的描写,运用对比的手法,要揭示这样一个道理:美一旦和顽强结合,就是不可摧毁的.四、1.hétījīng bǐ。

七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第二单元7_散文诗两首荷叶母亲)课堂练习测试题

七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第二单元7_散文诗两首荷叶母亲)课堂练习测试题

《散文诗二首》(金色花)测试题总分:100分1.【题文】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20分)A. 花瓣(biàn) 匿笑(nì) 沐浴(yù) 摩(mó)B. 祷告(dǎo) 并蒂(dì) 摇摆(yáo) 嗅(chòu)C. 倘若(tǎn g) 姊妹(zǐ) 菡萏(dàn) 攲斜(yī)D. 惊讶(yà) 牛棚(pén g) 膝盖(xī) 遮拦(zhē)【答案】D【解析】A项中“瓣”读bàn;B项中“嗅”读x iù;C项中“攲”读qī。

2.【题文】下列各句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20分)A.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B.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C.半夜里听见/繁杂的雨声,早起是浓阴/的天D.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答案】C【解析】正确划分:半夜里/听见/繁杂的雨声,早起是/浓阴的天。

3.【题文】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句中的横线处。

(20分)(1)我要________(轻轻悄悄偷偷)地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作。

(2)我便要将我________(细细微微小小)的影子投在你的书页上,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

(3)半夜里听见繁杂的雨声,早起是浓阴的天,我觉得有些________(纳闷烦闷)。

(4)我_________(不宁不安)的心绪散尽了!【答案】(1)悄悄 (2)小小 (3)烦闷 (4)不宁【解析】根据课文原文或者根据语境选择词语填空。

4.【题文】《金色花》的作者是________(国家)诗人________,他曾在1913年获________奖。

(20分)【答案】印度泰戈尔诺贝尔文学【解析】此题考查泰戈尔的相关文学常识,要牢记。

泰戈尔是印度诗人、哲学家和印度民族主义者,1913年他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

他的诗中含有深刻的宗教和哲学的见解,对泰戈尔来说,他的诗是他奉献给神的礼物,而他本人是神的求婚者。

7.2散文诗两首荷叶母亲同步练习(含答案)

7.2散文诗两首荷叶母亲同步练习(含答案)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散文诗两首荷叶母亲同步练习一、基础积累1、《荷叶母亲》的作者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________,原名谢婉莹。

她的代表作有《繁星》《春水》《________》等。

2、在下列句子的括号中,给加线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仍是不适意!——徘徊________转了一会儿窗外雷声作了,大雨接着就来,愈下愈大。

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qī________斜。

——选自冰心《荷叶·母亲》3、默写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

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________?4、解释加线语句的含义。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冰心《荷叶·母亲》)“心中的雨点”:________ 。

5、下列句子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我在开花!”它们在笑。

/“我在开花!”它们嚷嚷。

(拟人)B、理想是罗盘,给船舶导引方向。

(比喻)C、蝈蝈十分喜欢吃肉,但不像螳螂一样只吃肉。

(比喻)D、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比喻)6、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文后题目。

A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B小松树!/容我伴你去/山上的白云深了!上面两首诗的作者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女作家________。

她最有名的两部诗集是《________》和《________》。

________、童真和________是这些诗集的主题歌。

7、仿照示例的形式,另选对象,运用修辞手法,写首小诗。

示例: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

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8、读课文《荷叶母亲》下列对课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荷叶母亲》结尾的“心中的雨点”指记忆中可怕的大雨。

B、《荷叶母亲》是一首借景写人、托荷叶赞母亲的散文诗。

C、《金色花》这首散文诗,运用了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

D、《金色花》通过对文中孩子的动作和心理描写,让读者感受到了母子情深,表现了家庭之爱以及人类天性的美好与圣洁。

(精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散文诗两首荷叶母亲

(精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散文诗两首荷叶母亲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散文诗两首荷叶母亲同步练习(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基础积累 (共10题;共37分)1. (4分)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本文选自《________》,作者________,字________,琅玡阳都人,________(朝代)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

2. (6分)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畎亩________ 傅说________ 丈夫之冠________胶鬲________ 拂士________ 拂乱________3. (1分) (2017七下·北京月考) ________安能辨我是雌雄?《木兰诗》4. (2分)读课文《藤野先生》,结合上下文语境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①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

实在标致极了。

________②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________5. (2分)下列各句括号内说明了该句的修辞手法,说得不正确的一项是()A . 音响就越大了,战鼓声,金锣声,呐喊声,叫号声…像千军万马混战了起来。

(排比、比喻)B . 那种感情,是凯旋的骑士对战马的感情,是“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的射手对良弓的感情。

(引用、比喻、对偶)C . 纺车总是安安稳稳地呆在那里,像露出头角的蜗牛,像着陆停驶的飞机。

(拟人、比喻)D . 在我们的脚下,波浪轻轻吻着岩石,像朦胧欲睡似的。

(拟人、比喻)6. (3分) (2016九上·萧山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在括号内填写恰当的内容。

经典是大师生命的延续,是巨人的肩膀,是我们眺望远方的平台。

阅读鲁迅的作品可以启迪思想,感悟人生:使我们不能忘记儿时的生活,不能忘记儿时的玩伴,不能忘记给予知识的老师,不能忘记给予知识的老师。

(练习)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散文诗两首荷叶母亲

(练习)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散文诗两首荷叶母亲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散文诗两首荷叶母亲同步练习(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基础积累 (共10题;共47分)1. (3分)填空。

《最后一次讲演》一文作者是________,原名________,________派代表诗人,代表作有《红烛》《死水》等。

2. (12分)给下面划线的字注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嘶哑妖娆冠冕忧戚旁骛佝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亵渎瞥见吹嘘兀的制裁绸缎3. (1分) (2017九上·浦东月考) ________,往来无白丁。

(《陋室铭》)4. (4分)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意思。

①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格物致知:________②最使找彷徨恐慌的、是当时的惟一的办法──以埋头读书应付一切。

彷徨:________③在环境激变的今天。

激变:________④新的知识不可能由自我探讨或哲理的清谈而求得。

清谈:________5. (2分) (2017八上·高台月考) 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的一项是()A . 一眨眼工夫,我看见飞机的翅膀红了,窗玻璃红了,机舱座里每一个酣睡者的面孔红了。

B . 偶尔有走错路的一团云,慌慌张张一头撞到山上。

C . 我们互相看着对方的脸,每个人的脸都泛着红光。

我们感到自己像在画中。

D . 在朝旭未露前,宛似无量数厚毳长绒的绵羊,交颈接背地眠着,卷耳与弯角都依稀辨认得出。

6. (12分) (2018七上·东莞开学考) 古诗文知识填空。

(1)《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西江月”是________;《天净沙·秋思》中的“天净沙”是:________。

(2)“横眉冷对千夫指,________”是鲁迅先生精神的写照,他以笔为武器,战斗了一生,被誉为“__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巩固性练习
⒈《荷叶母亲》的作者是我国现代诗人、女作家冰心,原名谢婉莹,该诗人的代表作还有《繁星》、《春水》等。

⒉文字游戏:请你试一试,完成由“房子”和“茶”,“月亮”和“花”的联想。

房子→(主人),(主人)→(客人),(喝水)→(喝水),(喝水)→茶
月亮→(太阳),(太阳)→(大地),(大地)→(花园),(花园)→花
⒊仿照示例。

例:音乐像一股晶莹而又甘美的泉水,流进人们的心里,洗去心灵中的尘垢。

(1)冬天像个慈善的老人,给小麦盖上厚厚的棉被,使它安然度过娇弱的童年。

(2)老师的话像一把开心的钥匙,打开了我的心灵之锁,重新扬起了我自信的帆。

(3)淋成落汤鸡的我,感觉好像掉进了冰窖里,从头到脚都凉透了。

提升练习
略。

拓展延伸
(一)
嫩绿的芽儿和青年说:“发展你自己!”淡白的花儿和青年说:“贡献你自己!”
淡红的果儿和青年说:“牺牲你自己!”
1这首诗所用的修辞手法有排比、拟人。

2诗中用发展、贡献、牺牲三个词,对不同时期的青年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3诗作者的写作目的是什么?
鼓励青年努力向上、自我奉献、自我牺牲。

4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C)
A.诗中“嫩绿”“淡白”“深红”等色彩词汇,巧妙点明了时间正在向前移动,事物也在运动变化B.诗中表现了诗人在探索人生道路时的愿望和理想
C.“芽儿”“花儿”“果儿”其实是作者的化身D.这首诗共三段,句式结构基本相同
(二)
小小的花也想抬起头来感谢春光的爱——然而那深厚的恩慈反使他终于沉默
母亲啊你是那春光吗?
5明明想“感谢春光”,却“终于沉默”。

为什么不说呢?这其中包含着怎样的思想感情。

因为他认识到几句感谢的话是不足以报答“春光的爱”的,沉默中包含着更深的感激与敬意。

6最后的一句话隐含着对母亲的特别的感激之情,它的后面可以补充上一句话揭示出这种感激之情,发挥你的想象补充上。

我就是那朵小小的花。

7这首诗和唐代孟郊的《游子吟》中的一句表达的思想很接近,你能默写出那句诗吗?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写作训练
这两首诗都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抒发对母亲的爱。

请你也用这种手法写一段话或一首小诗,表现对父母的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