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人体反射和形态评定技术

合集下载

第二章 第二节人体形态评定

第二章 第二节人体形态评定
第二章 人体反射和形态评定技术主讲:吴平来自第二节 人体形态评定技术
学习目标:
• 掌握:常用的形态评定的临床意义和操作技术。 • 熟悉:康人体形态测量的流程,体质指数、肢体长度、肢
体围度测量的方法。
• 了解:康复姿势评定的内容。
概述:
• 人体形态的正常与否对于功能的行使有着重要的意义。 • 形态评定包括:姿势、形态、体重等。 ✓四肢和躯干的测量是制订辅助产品的依据; ✓体重的测量是了解身体素质的基础指标之一。
• 小腿残端长:测量从膝关节外侧关节间隙到残 肢末端的距离。
(二)肢体围度的测量
1. 四肢围度的测量
• 上臂围度:分别取肘关节用力屈曲和肘关节伸展两种体位, 测量上臂中部、肱二头肌最大膨隆处的围度。
• 前臂围度:将前臂放在体侧自然下垂,分别测量前臂近侧 端最大膨隆处和前臂远端最细处的围度。
• 大腿围度:下肢稍外展,膝关节伸展。测髌骨上方10cm 处或从髌骨上缘起向大腿中段取6、8、10、12cm处的围 度。因此在记录测量结果时应注明测量部位。
一、姿势评定
• 重心线——是一种不断变化的想象中的线,随体位的变化而变化。 • 姿势的形成——全身的韧带和肌肉收缩相互牵拉,使全身的重力均
衡的分布在负重面上,维持一定的姿势。
• 姿势评定方法:从不同方向观察人体重心线是否异常。 ✓侧面观——膝过伸、骨盆前倾、胸腰弯曲异常等; ✓后面观——脊柱侧偏、髋部股内收、外展等; ✓前面观——足部足趾情况、膝部髌骨位置异常等。
• 小腿围度:体位同上。分别测量小腿最粗处和内、外踝上 方最细处的围度。
2. 残肢断端围度的测量
• 残肢断端的测量是为了判断断端的浮肿状态和判定与假肢接受腔的合适程度。尽量做 到每周测量一次。

第二章 人体反射评定技术

第二章  人体反射评定技术

教 学 设 计医学 系 康复治疗技术 专业 2014-2015 学年 2学期 康复1401、1402班 课程 康复评定技术 任课教师:苏德那木 课次 4 学时 2 年 月 日 第二章 人体反射评定技术教学内容 第二章 人体反射评定技术教学目标1、掌握反射的过称、反射评定的方法2、了解反射发育具有的特点和反射发育评定的重要性 重点反射的过称、反射评定的方法 难点反射发育具有的特点和反射发育评定的重要性 教学方法理论讲授 启发式教学 讲授法 板书结合多媒体 课堂教学进程一、反射 二、反射弧 三、反射发育的特点 四、反射评定的意义课后分析反射:机体在神经系统调节下,对各种刺激不随意运动的应答反应。

反射的出现,反射弧必须完整,反射是人类一切神经活动的基本形式,是随意运动的基础。

反射弧:感觉器→传入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组成。

一切反射都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实现。

第一节人体反射评定技术反射发育的成熟过程经历脊髓水平、脑干水平、中脑水平和大脑皮质水平四个阶段,即从初级水平逐渐被高位神经中枢整合。

反射发育具有以下特点:1)时间性:正常的反射发育的时间大体分为4种情况:出生即有且终生存在,如:吞咽反射、牵张反射等;出生即有切短期存在,如:吸吮反射、抓握反射、拥抱反射;出生以后形成且短期存在,如:紧张性颈反射、阳性支持反应;出生以后形成且长期存在,如:翻正反应、保护性伸展反应、平衡反应。

2)损害发生的标志:反射发育水平的延迟或倒退常因中枢神经系统损害而破坏。

教 学 设 计医学 系 康复治疗技术 专业 2014-2015 学年 2学期 康复1401、1402班 课程 康复评定技术 任课教师:苏德那木 课次 5 学时 2 年 月 日 一、脊髓水平 教学内容 第二章 人体反射评定技术 脊髓水平和脑干水平教学目标1、掌握脊髓水平和脑干水平反射的评定方法。

重点脊髓水平和脑干水平反射的评定方法 难点脊髓水平和脑干水平反射的评定方法 教学方法理实一体 启发式教学 讲授法 板书结合多媒体 课堂教学进程一、脊髓水平 (一)屈肌收缩反射 (二)伸肌伸张反射 (三)交叉性伸展反射 二、脑干水平 (一)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 (二)第一种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 (三)仰卧位紧张性迷路反射 (四)联合反应 (五)阳性支持反应 (六)阴性支持反应课后分析(一)屈肌收缩反射检查体位:仰卧位,头部中立位,双下肢伸展。

第二章人体反射和形态评定技术

第二章人体反射和形态评定技术
48
反射的分类
人体的反射一般分为: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 非条件反射的分类: 按生理功能分: 防御反射、摄食反射、姿势反射反
射 按感受器分类:外感受器、内感受器 按反射弧的通路分类:单突触反射、多突触反射
按反射弧在中枢的部位分:脊髓反射、脑干反射、 皮质
49
浅反射:由皮肤或粘膜的刺激引起,反射由 身体同侧的屈肌收缩组成。
人体反射和 人体形态学测量
Reflex and Anthropometric measurement
1
发育性反射与反应的评定
2
3
主要内容:
掌握发育性反射和反应的分类 掌握评定方法 熟悉记录与分析
4
什么是发育性反射和反应?
Development reflexes and reactions: 正常情况下,胎儿在母体妊娠后期,婴儿出 生时和出生后的一段时间里会陆续出现一些 脊髓、脑干、中脑以及大脑皮质水平的反射。 与人体的运动发育密切相关,只有在某一个 水平的反射出现后才能完成与之相适应的运 动动作。
另一侧的上肢屈曲,或屈曲张力增高。犹如“拉弓 射箭”或“击剑”姿势 出现时间:出生时 消失时间:4—6个月 痉挛型和手足徐动型脑瘫患儿在出生6个月以后仍存 在上述反射
20
21
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
检查体位:膝手卧位,或趴在检查者的腿上 (检查者取坐位)
检查方法;使头部尽量前屈 反应:上肢屈曲或屈肌张力增高,下肢伸展
36
37
保护性伸展反应
保护性伸展反应是在重心超出支持面时(一种位移刺激),为达 到稳定和支持身体的目的而作出的反应。当身体向支持面倾斜 时双上肢和双下肢伸展以支撑体重。
检查体位:被检者取坐位、跪位、站立位或倒立位(降落伞反 应)

人体形态和反射评定技术(康复评定技术课件)

人体形态和反射评定技术(康复评定技术课件)

常见的异常姿势及其评定-后面观
7.足弓异常:足弓是由跗骨与跖骨借韧带、关节及辅助结构按一定的空 间布阵排列、形成的抛物线结构。正常足有两条纵弓和横弓。内侧纵弓由 跟骨、距骨、足舟骨、3 块楔骨和内侧 3 个跖骨构成。 外侧纵弓由跟骨、 骰骨和第 4、5跖骨构成,较低较短,整个外侧纵弓常接触地面,且与地面 的接触面积 比内侧纵弓大,为足弓的负重部分。
常见的异常姿势及其评定-后面观
5.骨盆向侧方倾斜:骨盆侧方倾斜时,骨盆在冠状面偏向一侧。如骨盆 右侧方倾斜时,伴有左侧髓关节内收和右侧髋关节外展。在肌肉方面右侧 腰方肌紧张,髋关节外展时,对侧髋内收肌紧,对侧髋外展肌力减弱。
6.骨盆旋转:重心线落在臀裂的一侧,可见内旋肌和屈髋肌软弱,这种 情况常发生于偏瘫的病人。
(4)手长:病人将手置于手指伸展位。医疗人员测量从桡骨茎突与 尺骨茎突的连线中点开始到中指指尖的距离。
身体长度测量
2.下肢长度测量 (1ຫໍສະໝຸດ 下肢长:病人仰卧位,骨盆水平,下肢伸展,置髋关节于中立位。 医疗人员测量从髂前上棘到内踝的最短距离,也可测量从股骨大转子到外 踝的距离。 (2)大腿长:病人体位同上。医疗人员测量从股骨大转子到膝关节外侧 关节间隙的距离或坐骨结节到股骨外上髁的距离。
常见的异常姿势及其评定-后面观
2)高弓足:又称空凹足,可见内侧纵弓异常高,跟骨后旋,胫前、后 肌短缩,排长、短肌和外侧韧带拉长。此类病人步行稳定性差,不适宜跑 跳运动。空凹足和扁平足一样也可以是低硬或可屈性的,临床上常用足印 法辅助诊断,包括画线法等。
身体长度测量
测量工具可选用普通软尺和钢卷尺,在测量前应将两侧肢体放置在对称 的位置上利用体表的骨性标志来测量肢体或残肢的长度,将两侧肢体测量 的结果进行比较。

第二章人体反射和形态评定技术

第二章人体反射和形态评定技术

04
视觉 调正 反射
检测体位:双手抱患者并使之在空中呈俯卧 位。 诱发刺激:维持俯卧位。 阴性反应:头不能自动抬至正常位置。 阳性反应:头抬至正常位置,面部垂直,口 呈水平位。 临床意义:阳性反应在头部迷路调正反射出 现后不久出现,直至终生(如果迷路调正反射不 存在,那么视觉调正反射在各个位置上都将是 无效的),在此时间之后仍为阴性反应可能提示 反射发育迟缓。
03
头部迷路 调正反射

检测体位:将患者遮上眼睛,置俯卧位。 诱发刺激:维持俯卧位。 阴性反应:头不能自动地抬至正常位置。 阳性反应:头抬至正常位置,面部呈垂直位, 口呈水平位。 临床意义:出生后大约1~2个月直到终生 阳性反应都是正常的,2个月后仍阴性反应 可能提示反射发育迟缓。
大脑皮质水平
这些反应是由于大脑 皮质、基底神经节和 小脑相互之间有效作 用的结果。平衡反应 的成熟标志着运动发 育进入人类等两足动 物阶段,它们在肌力 正常时出现并提供身 体对重心变化的适应
01
仰卧位平衡反应
02
俯卧位平衡反应
03
坐位平衡反应
04
第一种跨步及跳跃反应
01
仰卧位平 衡反应
检测体位:病人仰卧在斜板上,上下肢伸直。 诱发刺激:将斜板斜向一侧。 阴性反应:头和胸不能自我调正,无平衡或 保护反应( 在身体某些部位可能出现阳性反 应,但其他部位不发生阳性反应)。 阳性反应:头和胸调正,抬起的一侧上下肢 外展和伸直(平衡反应),斜板较低侧身体出 现保护性反应。 解释:出生后6个月直至终生出现阳性反应, 6个月后仍出现阴性反应可能是反射发育迟 缓的一个征象。
第一节
人体反射评定技术
反射
是指神经系统在调节机体的活动中,对 内外环境的各种刺激所产生的反应。

人体反射检查文本

人体反射检查文本

第二章人体反射和形态评定技术第一节人体反射评定技术反射的定义:是指神经系统在调节机体的活动中,对内外环境的各种刺激所产生的反应。

临床意义:人体的反射是一切行为和功能活动产生的基础,其变化在临床上有着及其重要的意义。

由于每个神经元都通过固定的脊髓节段及周围神经,故通过反射检查有助于判断神经系统损害的部位,为临床诊断及功能评定提供依据。

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神经、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个部分。

其中任何一个部分损伤,反射都将出现障碍。

反射发育的成熟过程,经历脊髓水平、脑干水平、中脑水平和大脑皮质水平四个阶段,即从初级水平逐渐被高位神经中枢整合。

反射发育具有以下特点:①时间性:特定的反射均在一定阶段出现或消失。

若原始反射在一定的发育阶段延迟出现,或超过了应该消失的时间段而持续存在,则可视为病理现象。

②损害发生的标志:反射发育水平的延迟或倒退常因中枢神经系统的损害而破坏。

反射的分类:人体的反射一般可以分为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两大类。

①条件反射:是后天获得的,是个体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而且不断得到完善的高级神经反射活动。

②非条件反射:是同种属个体所有的、恒久存在的、先天遗传的初级神经反射活动。

(我们主要讨论非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的分类:(1)按生理功能分类防御反射:屈肌反射、角膜反射等.摄食反射:分泌反射、吸吮反射等。

姿势反射:调节骨骼肌紧张度,保持和纠正姿势的各种反射,如摔倒时,平衡功能保持等。

(2)按感受器分类外感受器反射:是位于身体浅层的感受器受到外界刺激而引起的反射,如触觉、痛觉反射等。

内感受器反射:是位于身体深层的感受器受到内环境刺激而引起的反射,如肌肉受到牵张刺激发生的牵张反射,血压升高后引起血压下降的颈动脉窦压力感受性反射等。

(3)按反射弧方的通路分类单突触反射:是两个神经元,经一次突触联系所形成的反射,如腱反射等。

多突触反射:是多个神经元,经两个以上的突触联系完成的反射,如浅反射等。

(精品课件)康复评定技术(第2版)——第二章 人体形态和反射评定

(精品课件)康复评定技术(第2版)——第二章  人体形态和反射评定
不能后伸头、后缩肩及伸展躯干和四肢。
临床意义 ➢ 出生后4个月阳性反应是正常的,4个月之后仍存
在可能提示反射发育迟缓。
阳性支持反应(positive supporting reaction)
检测体位 ➢ 抱患者使之维持站立。 诱发刺激 ➢ 使患者用足底跳跃几次。 阳性反应 ➢ 下肢伸肌张力增高,足跖屈,膝反张也许发生。
(3)胸脊柱后凸(驼背)
➢ 它是胸椎体后凸增加的表现(图2-20),重心线位 于椎体之前,在肌肉方面可见牵拉胸部伸肌、肩胛 骨后缩肌、肋间肌、胸肌、背阔肌、前锯肌、肩胛 提肌、上斜方肌紧张。发生这种情况可能与长期前 倾疲劳、过度强调屈肌锻炼、椎间盘前部受压等因 素有关。
(4)胸部畸形
➢ 常见的有胸部凹陷(前胸和胸骨凹陷)、桶状胸( 胸廓的前后径增加)、胸部凸出(胸骨凸向前下方 )。
的一侧肢体出现保护性反应。
临床意义 ➢ 出生后8个月阳性反应是正常的,并持续终生。8个
月后仍为阴性反应可能是反射发育迟缓的征象。
坐位平衡反应(sitting)
检测体位 ➢ 患者坐在椅子上。 诱发刺激 ➢ 拉或使患者向一侧倾斜。 阳性反应 ➢ 头、胸调正,抬高一侧上下肢外展、伸直(平衡
反应),较低的一侧肢体出现保护性反应。
检测体位 ➢ 患者取半仰卧位。 诱发刺激 ➢ 突然将头伸向后下方。 阳性反应 ➢ 上肢外展、伸直(或屈曲)、外旋,手指伸直和
外展。
临床意义
➢ 直到出生后4个月内出现阳性反应是正常的,4个 月后仍有阳性反应可能提示反射发育迟缓,4个月 后阴性反应是正常的。
抬躯反射(landau reflex)
检测体位 ➢ 用手托住患者胸部,俯卧位置于空中。 诱发刺激 ➢ 主动地或被动地抬头。 阳性反应 ➢ 脊柱和下肢伸直(当头向腹侧屈曲时,脊柱和

人体反射和形态评定技术—人体形态评定技术(康复评定技术课件)

人体反射和形态评定技术—人体形态评定技术(康复评定技术课件)

肆、身体围度(周径)的测量
一、四肢围度的测量
3.大腿围度
测量体位:下肢稍外展,膝关节伸展位。
测量点:分别从髌骨上缘起向大腿中段每隔 6、8、10、12cm处测量围度,在记录测量 结果时应注明测量的部位。
肆、身体围度(周径)的测量
一、四肢围度的测量
4.小腿围度 可以分为最大围度和最小围度 测量体位:下肢稍外展,膝关节伸展位。 测量点:分别在小腿最粗的部位和内、外
一、四肢围度的测量
1.上臂围度 (2)肘屈曲位 测量体位:上肢在体侧自然下垂,肘关节 用力屈曲。 测量点:同肘伸展位。
肆、身体围度(周径)的测量
一、四肢围度的测量
2.前臂围度
(1)前臂最大围度 测量体位:前臂在体侧自然下垂。 测量点:在前臂近端最膨隆部测量围度。
(2)前臂最小围度 测量体位:前臂在体侧自然下垂。 测量点:在前臂远端最细部位测量围度。
3.腹围
测量体位:坐位或站立位,上肢在体侧自 然下垂 。 测量点:通过脐或第12肋骨的下缘和髂前上棘连线 中点的水平线。测量腹围时,应考虑消化器官和膀 胱内容物充盈程度对其结果的影响。
陆、躯干围度测量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4.臀围
测量体位:站立位,上肢在体侧自然下垂。 测量点:测量大转子与髂前上棘连线中间上臀 部的最粗部分。
5.腰臀比
即测量的腰围除以臀围的比值, 腰臀比=腰围/臀围 。
壹、上肢长度的测量
1.上臂长
测量体位:坐位或站位,上肢在体侧自然下垂, 肘关节伸展,前臂旋后,腕关节中立位。
测量点:从肩峰外侧端到肱骨外上 髁的距离
壹、上肢长度的测量
2.前臂长
测量体位:坐位或站位,上肢在体侧自然下垂, 肘关节伸展,前臂旋后,腕关节中立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5
两栖动 物反应
检测体位:病人俯卧,头置正中,两下肢伸 直、两上肢向头上伸直。 诱发刺激:将骨盆一侧抬起。 阴性反应:上肢、髋、膝不出现屈曲。 阳性反应:骨盆抬起侧的上肢、髋、膝屈曲。 临床意义:出生后6个月直至终生阳性反应 都是正常的,6个月后仍为阴性反应可能提 示反射发育迟缓。
02
第一、二 种对称性 紧张性颈 反射
检测体位:病人仰卧,头置正中,两下肢一 侧伸直,一侧屈曲。 诱发刺激:刺激屈曲的一侧下肢的足底。 阴性反应:屈曲的下肢维持姿势不变。 阳性反应:屈曲的下肢失去控制而伸直。不 要与挠痒相混淆。 临床意义:出生后2个月内阳性反应是正常 的, 在此之后仍存在可能提示反射发育迟 缓。
05
01
不对称性 紧张性颈 反射
检测体位:病人仰卧,头置正中,上下肢伸直。 诱发刺激:将头转向一侧。 阴性反应:两侧肢体无反应。 阳性反应:面部朝向的一侧上下肢伸展或伸肌 肌张力增高;对侧上下肢屈曲或屈肌张力增高。 解释:出生后4~6个月阳性反应是正常的,但 任何时候出现的强制性不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 都是病理性的,出生6个月后的阳性反应可能 提示反射发育迟缓。
03
头部迷路 调正反射

检测体位:将患者遮上眼睛,置俯卧位。 诱发刺激:维持俯卧位。 阴性反应:头不能自动地抬至正常位置。 阳性反应:头抬至正常位置,面部呈垂直位, 口呈水平位。 临床意义:出生后大约1~2个月直到终生 阳性反应都是正常的,2个月后仍阴性反应 可能提示反射发育迟缓。
反射的分类
条件反 射
是后天获得的,是个体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而 且不断得到完善的高级神经反射活动。
非条件 反射
是同种属个体所有的、恒久存在的、先天遗传的初级 神经反射活动。 (我们主要讨论非条件反射)
反射发育的成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过程
脊髓 水平
脑干 水平
中脑 水平
大脑 水平
反射发 育特点
①时间性:特定的反射均在一定阶段出现或消失。 若原始反射在一定的发育阶段延迟出现,或超过了 应该消失的时间段而持续存在,则可视为病理现象。
04
视觉 调正 反射
检测体位:双手抱患者并使之在空中呈俯卧 位。 诱发刺激:维持俯卧位。 阴性反应:头不能自动抬至正常位置。 阳性反应:头抬至正常位置,面部垂直,口 呈水平位。 临床意义:阳性反应在头部迷路调正反射出 现后不久出现,直至终生(如果迷路调正反射不 存在,那么视觉调正反射在各个位置上都将是 无效的),在此时间之后仍为阴性反应可能提示 反射发育迟缓。
掌握:常用的神经反射 和形态评定的临床意义 和操作技术,并能根据 操作的结果判断其是否 存在发育障碍。
熟悉:脊髓水平常用的神经反 射,脑干水平常用的神经反射、 中脑水平常用的神经反射和大 脑水平常用的神经反射的临床 意义。人体形态测量的流程, 体质指数、肢体长度、肢体围 度测量的方法。 了解:神经反射发 育的规律。
02
俯卧位 平衡反 应
检测体位:病人俯卧位在斜板上,上下肢伸 直。 诱发刺激:将斜板斜向一侧。 阴性反应:头和胸不能自我调正,无平衡或 伸展反应( 身体的某些部位可能会出现阳性 反应,但其他部位不出现)。 阳性反应:头和胸调正,抬起的一侧上下肢 外展、伸直(平衡反应),斜板较低的一侧肢 体出现保护性反应。 临床意义:出生后大约6个月出现阳性反应, 并持续终生。6个月后仍为阴性反应可能是 反射发育迟缓的一个征象。
②损害发生的标志:反射发育水平的延迟或倒退常 因中枢神经系统的损害而破坏。
脊髓水平
01
屈肌收缩反射
脊髓反射是脑桥 下1/3的前庭外侧 核传导的运动反 射,受到刺激后 肢体肌肉出现完 全的屈曲或伸展 动作模式。
02
伸肌伸展反射
03
第一种交叉伸展反射
04
第二种交叉伸展反射
01
屈肌收 缩反射
检测体位:病人仰卧,头置正中,下肢伸展。 诱发刺激:刺激一侧足底。 阴性反应:受刺激的下肢维持伸展或对恼人 的刺激快速地退缩。 阳性反应:受刺激的下肢失去控制而屈曲。 不要与挠痒相混淆。 临床意义:出生后2个月内阳性反应是正常 的,在这之后仍存在可能提示反射发育迟缓。
03
坐位平衡 反应
检测体位:病人坐在椅上。 诱发刺激:拉或使病人向一侧倾斜。 阴性反应:头、胸不能自我调正,无平衡 或保护性反应( 身体某些部位可能出现阳性 反应,其他部位没有)。 阳性反应:头、胸调正,抬高一侧上下肢 外展、伸直(平衡反应),较低的一侧肢体出 现保护性反应。 临床意义:出生后大约10-12个月出现阳 性反应,并维持终生。12 个月后仍为阴性 反应可能是反射发育迟缓的征象。
是指由于上运动神经元损 伤所引起或下运动神经元 失去高位神经中枢抑制而 释放出的反射现象。
常 见 的 浅 反 射
This PPT template for the rice husk designer pencil demo works, focusing on the production of
02
身体调 整反射
检测体位:病人仰卧,头置正中,上下肢伸 直。 诱发刺激:主动地或被动地将头转向一侧。 阴性反应:身体作为一个整体而不是分段旋 转。 阳性反应:在骨盆和肩之间的躯干部分的旋 转,如先是头转,然后是肩,最后是骨盆。 临床意义:大约出生后6个月直到18个月出 现阳性反应,6个月后仍是阴性反应可能提 示反射发育迟缓。
第一节
人体反射评定技术
反射
是指神经系统在调节机体的活动中,对 内外环境的各种刺激所产生的反应。
临床 意义
反射 弧
人体的反射是一切行为和功能活动产生的基础,其变化在 临床上有着及其重要的意义。由于每个神经元都通过固定 的脊髓节段及周围神经,故通过反射检查有助于判断神经 系统损害的部位,为临床诊断及功能评定提供依据。 添 加 标 题 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神经、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个 部分。其中任何一个部分损伤,反射都将出现障碍。
02
伸肌伸 展反射
检测体位:病人仰卧,头置正中,两下肢一 侧伸直,一侧屈曲。 诱发刺激:刺激屈曲的一侧下肢的足底。 阴性反应:屈曲的下肢维持姿势不变。 阳性反应:屈曲的下肢失去控制而伸直。不 要与挠痒相混淆。 临床意义:出生后2个月内阳性反应是正常 的, 在此之后仍存在可能提示反射发育迟 缓。
其他常用的神经反射
角膜反射、 咽反射、 肛门反射
肱二头肌反 射、 跟腱反射、
巴宾斯基征 (Babinski) 奥本海姆 (Openheim)
病理反射
浅 反 射
深 反 射
是由身体表面部分的感 受器,如皮肤或黏膜的 刺激引起的同侧肌肉急 速收缩反应。
是刺激肌腱、骨膜 和关节内的本体感 受器所引起的反射。
03
仰、俯卧 位紧张性 迷路反射
检查方法:被检查者取仰卧位,头中立位, 双上、下肢伸展,保持仰卧位。
反应:四肢伸展,伸肌张力增高。 出现时间:出生时。 消失时间:4~6个月。
04
联合 反应
检测体位:病人仰卧。 诱发刺激:让病人用力抓一物体(偏瘫患者 用健侧手)。 阴性反应:在身体其他部位无反应或很少的 反应或很轻微的肌张力增高。 阳性反应:对侧肢体出现同样的动作和(或) 身体其他部位肌张力增高。 临床意义:若阳性反应发生于伴有其他异常 反射的患者,可能提示反射发育迟缓。
04
第二种 交叉伸 展反射
检测体位:病人仰卧,头置正中,双侧下肢 伸直。 诱发刺激:连续轻拍大腿内侧。 阴性反应:双侧下肢对刺激无反应。 阳性反应:对侧下肢内收、内旋和足跖屈 (呈典型的剪刀位)。 临床意义:出生后2个月内阳性反应是正常 的,2个月后仍存在可能提示反射发育迟缓。
脑干水平
01
不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
脑干反射是通过从前 庭外侧核到位于基底 神经节下方的红核之 间的区域传导的、静 止的姿势反射,它影 响全身的肌张力变化, 既与头和身体在空中 的位置有关,也与头 同身体的位置关系有 关。
02
第一、二种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
03
仰、俯卧位紧张性迷路反射
04
联合反应
阳性、阴性支持反应
反射名称 肱二头肌反射 膝腱反射
反应 叩击置于二头肌腱 上的检查者手指 叩击跟腱
检查方法 肘关节屈曲 足向跖面屈曲
常见的病理反射
This PPT template for the rice husk designer pencil demo works, focusing on the production of
反射名称 角膜反射 咽反射 肛门反射
反应 闭眼睑 呕吐反应 外阔肌收缩
检查方法 轻触角膜 轻触咽后壁 轻划肛门附近
常 见 的 深 反 射
This PPT template for the rice husk designer pencil demo works, focusing on the production of
康复评定技术
第二章 人体反射和形态评定技术
01
目的要求
目录
02
第一节人体反射评定技术
03
第二节 人体形态评定技术
04
习题训练
目的要求
This PPT template for the rice husk designer pencil demo works, focusing on the production of
反射名称 巴宾斯基征 奥本海姆征
反应 用针在足底外侧自 后向前划过 以拇指用力沿小腿 胫骨自上而下擦过
检查方法 拇趾背屈,其余各 趾扇形散开 拇趾背屈
注意 事项
1.检查中仔细观察被检查者对于刺激的反应。 2.检查时应采用标准姿势,以使评定准确。 3.检查时需要患者合作,肢体放松。 4.腱反射检查时叩诊锤叩击力量要均等。 5.深浅反射检查时,对称性的反射减弱或增 强未必都是神经损害的表现,而反射的不 对称性则是神经损害的有力指征。因此, 检查时须左右侧对比、上下对比。如有差 别,常提示某一侧或某一部位有病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