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电镀行业现状调查报告
电镀年度总结报告(3篇)

第1篇一、前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电镀行业作为重要的表面处理技术之一,在金属制品、电子产品、汽车制造等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报告旨在总结本年度电镀行业的发展状况,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以期为我国电镀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二、电镀行业年度发展概况1. 市场规模根据相关数据统计,我国电镀行业市场规模逐年扩大,2019年市场规模达到XX亿元,同比增长XX%。
预计未来几年,随着我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电镀行业市场规模将继续保持稳定增长。
2. 技术进步本年度,我国电镀行业在技术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一方面,新型电镀工艺不断涌现,如环保型电镀、纳米电镀等;另一方面,电镀设备研发不断取得突破,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3. 产业布局我国电镀产业布局逐渐优化,形成了以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等地区为主的产业集群。
同时,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我国电镀企业纷纷拓展海外市场,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4. 政策环境国家层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电镀行业的发展,如《关于调整电镀行业排污费标准的通知》、《关于加快绿色印刷发展的意见》等。
这些政策的实施,为电镀行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力保障。
三、存在的问题1. 环境污染虽然我国电镀行业在环保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但部分企业仍存在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排放超标等问题,对环境造成一定影响。
2. 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电镀行业在技术水平上仍存在一定差距,尤其在高端电镀技术方面,尚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3. 产业结构我国电镀行业产业结构不够合理,低端产品产能过剩,高端产品供给不足,制约了行业整体发展。
4. 人才短缺电镀行业对技术人才的需求较大,但目前我国电镀行业人才短缺现象较为严重,影响了行业的技术进步和创新能力。
四、改进措施1. 加强环保治理企业应加大环保投入,采用先进的环保技术和设备,确保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达标排放。
同时,政府应加强对电镀企业的监管,严厉打击违法排污行为。
电镀行业报告分析

电镀行业报告分析电镀是一种用电化学方法将金属沉积在导电基材上的工艺。
电镀行业是金属表面处理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应用于汽车、家电、建筑、电子、航空航天等领域。
本报告将对电镀行业的发展现状、市场规模、技术趋势、竞争格局、发展前景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
一、行业发展现状。
1.1 行业概况。
电镀行业是金属表面处理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镀铬、镀镍、镀铜、镀锌等工艺。
电镀产品在汽车、家电、建筑、电子等行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是这些行业的重要辅助材料。
1.2 行业规模。
据统计,2019年我国电镀行业产值达到3000亿元,占金属表面处理行业总产值的70%以上。
行业规模庞大,市场需求旺盛。
1.3 技术水平。
我国电镀行业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已经形成了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
在镀铬、镀镍、镀铜等领域,我国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技术优势。
二、市场规模。
2.1 行业需求。
随着汽车、家电、建筑、电子等行业的快速发展,对电镀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
特别是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对镀铬、镀镍等产品的需求量大幅增加。
2.2 行业供给。
我国电镀行业供给能力不断提升,已经能够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
同时,一些企业还出口到国外市场,形成了一定的出口规模。
2.3 市场竞争。
电镀行业市场竞争激烈,国内外企业都在争夺市场份额。
一些企业通过提高技术水平、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来获取竞争优势。
三、技术趋势。
3.1 环保技术。
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电镀行业也在不断推进环保技术。
采用无铬镀、无镍镀等环保工艺,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3.2 自动化技术。
随着自动化技术的不断发展,电镀行业也在逐步实现自动化生产。
自动化生产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
3.3 高端技术。
一些企业在电镀技术上不断进行创新,推出了一些高端产品。
例如,高耐腐蚀性镀层、高硬度镀层等,满足了一些特殊领域的需求。
四、竞争格局。
4.1 企业竞争。
电镀行业竞争主要体现在产品质量、价格、交货期等方面。
2023年电镀行业市场调查报告

2023年电镀行业市场调查报告电镀是一种将金属或合金沉积在另一种物质的表面上的技术,以改变其表面性质和功能。
电镀作为一门技术,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例如汽车、航空、电子、医疗器械、化工、机械等领域,成为这些领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篇文章将对电镀行业的市场进行调查,分析市场现状、竞争环境和未来发展趋势。
一、市场现状目前,电镀行业已经成为一个成熟的行业。
在全球范围内,由于其净化污染排放的能力和提高器件性能的能力,电镀行业已经渗透到几乎所有领域。
根据市场调查,2019年全球电镀行业市场规模达到了1571亿美元。
其中,金属电镀和非金属电镀都有各自的市场。
金属电镀主要是镀铬、镀镍、镀铜和镀锌,而非金属电镀主要是电镀化学腐蚀(ECC)。
在市场上,电镀行业主要是由一些大型企业主导的。
在全球范围内,一些大型企业如Atotech、Covestro、柯林斯电镀、赢创、BASF、Aurubis等一直处于领先地位。
据统计,这些公司的总市场份额占据了60%以上的全球市场份额。
二、竞争环境尽管电镀行业市场呈现出较为成熟的局面,但该行业的国家和地区间的涌现出一些具有创新特点和技术优势的企业,如Foxconn、Tongda、瑞金•大通、兆达等,新兴企业也开始进入该行业,形成了激烈的竞争环境。
在电镀行业中,企业主要采用垂直一体化的模式,即将原材料采购、生产加工、销售服务等环节整合在一个企业当中,以便更好地控制成本,提高利润。
在克服行业竞争时,企业提高企业集中度可以更好地利用资源、扩充产能。
同时,随着行业科技的发展,以及环保、安全、人体健康等问题的引起,电镀行业环保和安全问题也逐渐引起大众关注,企业需要不断提高环保和安全意识、采用更加环保和安全的电镀技术和材料,同时面对环保和安全问题而采取合理的管理和规范。
三、未来发展趋势随着现代科技和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电镀行业也面临着未来的变化。
其中,未来的发展趋势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1、技术更新。
电镀企业调研报告

电镀企业调研报告
电镀企业调研报告
本次调研的目标是了解电镀企业的生产情况、市场竞争状况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并对其进行分析评估,以期为投资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一、电镀企业生产情况
通过对多家电镀企业的访谈和实地考察,我们了解到,电镀企业主要用于表面处理和修补金属制品,旨在提高其外观质量和耐腐蚀性。
电镀企业生产过程中使用各类电镀液和设备,包括酸性镀液、碱性镀液、化学镀液等。
在生产过程中,需要高度的技术要求和严格的环境控制。
二、电镀企业市场竞争状况
在市场竞争方面,电镀企业面临来自国内外的竞争。
国内电镀企业数量众多,市场竞争激烈。
一些大型电镀企业拥有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以及丰富的市场资源,具备较强的竞争力。
而国外电镀企业具有技术先进、管理规范和品牌影响力较高的特点,其中一些知名企业在国内市场的份额逐渐增加。
三、电镀企业未来发展趋势
未来,电镀企业将继续面临一些挑战和机遇。
首先,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使得电镀企业需要采取更加环保的生产方式,并
研发出更环保的电镀液和技术。
其次,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工业领域的发展,电镀工艺可能面临新的变革,如高能耗、高成本工艺的替代,传统物理镀和化学镀被新型电镀工艺取代等。
此外,电镀企业还可以通过多元化发展,拓宽产品应用领域,提高企业竞争力。
综上所述,电镀企业作为金属表面处理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新的发展趋势。
投资者需要关注企业的技术实力、环境管理能力和市场定位等因素,以避免投资风险,并选择具备发展潜力的电镀企业进行投资。
2024年电镀加工市场调研报告

2024年电镀加工市场调研报告1. 引言本报告旨在对电镀加工市场进行全面调研和分析,以期为相关企业和投资者提供参考和决策依据。
通过对市场规模、竞争格局、发展趋势等方面的调查,旨在揭示电镀加工行业的发展现状和潜力。
2. 调研方法我们使用多种调研方法,包括市场问卷调查、专家访谈和文献研究等,以获取全面的数据和信息。
3. 市场规模与现状根据我们的调查,电镀加工市场目前正呈现稳定增长的态势。
近年来,电子行业的快速发展推动了电镀加工市场的增长。
此外,汽车行业对电镀加工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目前,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电镀加工市场之一,拥有庞大的电镀加工企业数量。
在市场竞争激烈的背景下,企业需要通过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创新来保持竞争力。
4. 竞争格局电镀加工市场存在着激烈的竞争格局。
目前,市场上有许多规模较大的电镀加工企业,其中一些企业具有较强的技术实力和资源优势。
此外,一些小型企业也在市场中发挥重要作用,他们通常具有更灵活的生产能力和较低的成本优势。
在竞争中,企业需要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加强管理能力,以适应市场的变化和客户的需求。
5. 发展趋势根据我们的预测,电镀加工市场未来将继续保持增长势头。
随着电子产品和汽车行业的不断发展,对电镀加工的需求将持续增加。
此外,环保要求的提高也将促使企业对电镀工艺进行创新和改进。
同时,新技术的应用将为电镀加工行业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例如,无铬电镀技术和环保型电镀技术的引入将成为未来市场的重要发展趋势。
6. 建议根据我们的调研结果,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 企业应加强技术研发,并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工艺水平,以提高竞争力; - 企业应关注环保要求的改变,并积极推行环保型电镀技术,以符合市场需求;- 企业应加强与客户的沟通和合作,以了解其需求,并及时调整生产策略和创新产品;7. 结论本报告对电镀加工市场进行了全面的调研和分析,揭示了市场规模、竞争格局和发展趋势等重要信息。
基于此,我们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以支持企业和投资者在该市场中的决策和战略安排。
电镀产业发展现状

电镀产业发展现状电镀产业是指将金属物体浸泡在电解液中,通过电流作用将金属离子沉积在物体表面的一种表面处理工艺。
电镀产业是化工、材料、机械、环保等多个领域的交叉产业,广泛应用于汽车制造、电子产品、航空航天等众多领域。
本文将对电镀产业的现状进行分析。
当前,电镀产业在中国仍然处于发展阶段,但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一方面,国内电镀产业的规模不断扩大。
根据中国电镀协会发布的数据,目前全国共有电镀企业1700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7000多家,电镀产品年产值超过1000亿元。
另一方面,电镀技术水平不断提升。
许多企业引进了先进的设备和技术,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和表面处理效果。
然而,电镀产业发展仍然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电镀产业的环境污染和能源消耗问题仍然突出。
电镀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气、废渣含有大量的重金属和有害物质,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此外,电镀生产过程对能源的需求量巨大,造成与可持续发展的矛盾。
其次,电镀产业的发展不平衡。
大部分电镀企业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而中西部地区的电镀产业发展相对滞后。
最后,电镀行业存在一些技术难题亟待解决,如金属离子的选择性沉积、多层电镀技术的应用等。
针对以上问题,我国电镀产业应采取一系列措施促进可持续发展。
首先,加大环保措施的力度,推广先进的电镀技术和设备,减少污染物排放。
其次,加强对电镀产业的政策支持和引导,鼓励中西部地区电镀产业的发展。
同时,加强电镀技术的研发和创新,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总的来说,电镀产业在我国仍然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但面临环境污染、能源消耗和技术难题等问题。
只有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加强政策引导和创新研发,才能使电镀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为我国的工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国内电镀行业现状调查报告(二)

引言:电镀行业作为一种重要的表面处理技术,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包括汽车、家电、建筑等。
本文将对国内电镀行业的现状进行调查,以了解其发展状况及面临的挑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通过对电镀行业的深入研究,将为行业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概述:本文主要围绕国内电镀行业的现状进行调查,包括行业规模、市场竞争、技术创新等方面。
通过对相关数据的分析和对行业趋势的研究,我们将提供对电镀行业的全面了解。
正文:一、行业规模1.电镀行业的发展历程及现状;2.行业规模的统计数据分析,包括总产值、产品输出等指标;3.电镀行业的布局及地域分布情况;4.国内电镀行业的主要企业及其市场份额;5.分析电镀行业的发展趋势及前景。
二、市场竞争1.国内电镀行业的市场竞争格局;2.主要竞争对手的分析,包括国内外企业;3.市场份额的变化及原因分析;4.市场需求的变化及其对电镀行业的影响;5.如何提升竞争力,创造差异化产品。
三、技术创新1.电镀行业的主要技术创新动态;2.国内外先进技术的引进及应用情况;3.技术创新对行业发展的影响;4.面临的技术挑战及解决方案;5.如何加强技术创新,提高行业发展的竞争力。
四、环保与可持续发展1.电镀行业对环境的影响;2.国内外环保政策对电镀行业的影响;3.环保技术在电镀行业中的应用情况;4.面临的环保压力及应对措施;5.推动电镀行业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和措施。
五、人才培养与行业协同1.电镀行业的人才现状及需求;2.人才培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3.行业协同的重要性及作用;4.加强人才培养和行业协同的对策;5.如何提高行业整体素质和竞争力。
总结:通过对国内电镀行业的现状调查,我们了解到该行业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在市场竞争激烈、技术创新迅猛的背景下,行业需要加强技术创新、环保可持续发展和人才培养,以提高整体竞争力和市场份额。
同时,行业协同合作也是推动电镀行业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
我们相信,通过对国内电镀行业现状的深入研究和分析,将为行业的发展提供宝贵的参考和支持。
国内电镀行业现状调查报告

国内电镀行业现状调查报告一、调查目的电镀工艺是一种将金属或其他材料通过电解的方式在另一种金属或其他材料表面形成一层薄膜的技术。
本次调查旨在了解国内电镀行业的发展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二、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面对国内电镀行业相关从业人员,调查内容包括行业发展现状、主要问题、发展趋势和解决对策等方面内容。
问卷共发放100份,有效回收95份。
三、调查结果分析1.行业发展现状根据调查结果显示,虽然国内电镀行业已有多年的发展历程,但仍然存在一些瓶颈。
有53%的受访者表示,目前国内电镀行业整体发展水平较低,技术水平和生产设备相对落后。
只有15%的受访者认为行业水平较高,技术水平和设备较为先进。
另外,有32%的受访者认为处于中等水平。
2.主要问题分析在调查过程中,我们了解到一些主要问题,其中包括:(1)环保问题:有70%的受访者认为,目前国内电镀行业在环保方面存在问题,排污量大、排放标准不达标等情况较为普遍。
(2)技术问题:有45%的受访者认为电镀行业技术水平不高,生产工艺相对简单,缺乏创新能力。
(3)市场竞争激烈:有60%的受访者表示,国内电镀行业市场竞争激烈,同质化产品较多,价格战普遍存在。
(4)人员培训问题:有35%的受访者认为,国内电镀行业缺乏高素质的从业人员,人才培养存在问题。
3.发展趋势分析有70%的受访者认为,未来国内电镀行业有望实现技术升级和产品结构优化,向高端市场方向发展。
同时,近50%的受访者表示,环保意识增强,环保要求将成为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此外,35%的受访者认为,行业将逐渐向自动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四、对策建议1.提升技术水平:加大对电镀行业的研发投入,推动技术创新,提高生产工艺和设备的智能化水平。
2.加强环保措施:制定更加严格的排污标准,加强对行业的环保监管力度,推广绿色电镀工艺和设备。
3.增强市场竞争力:加大产品研发力度,提高产品品质和附加值,减少同质化竞争,向高端市场转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经济一直持续高速增长,世界制造业与加工业的中心正在向我国转移,电镀技术不仅仅在传统工业中扮演重要角色;在高新技术产业,如现代电子技术,微电子技术,通讯技术及产品制造上发挥愈来愈大的作用。
我国的电镀加工基地主要集中在广东的珠江三角洲地区(这儿台商、日商、港商及我们自己的企业云集,据不完全统计达6000余家)。
浙江的温州地区(2300多家)。
两地的电镀加工产值分别为70亿人民币和38亿人民币。
此外浙江沿海及中部金华,义乌永康,江苏昆山、苏州、无锡,山东沿海及东北沿海,重庆及周边地区都有不少电镀工厂。
国外电镀加工订单及自己产品如灯饰、锁具、眼镜、打火机、洁具、汽车、摩托车配件、装饰五金、电器元件等的出口,对电镀工艺提出越来越高的技术要求,使之形成了一个“多商品大市场”的经济格局。
因此一个以提高产品质量为中心、以节约能源、原材料、清洁生产,服务于大市场与高新技术为契机,使我国电镀技术从不同层面都得到了长足的进步,下面分几个主要方面谈谈我国电镀技术的现状和我们寄予的殷切希望。
2 常用镀种简况镀锌作为钢铁的防护性镀层,在全国应用量很大,约占全部电镀零件面积的1/3左右,1970~1980年全国开展轰轰烈烈的“无氰电镀”研究与应用。
上海轻工业研究所及大庆电镀厂成功地将苄叉丙酮作主光亮剂应用于氯化物电镀;在碱性锌酸盐体系,武汉材保所及国营长江化工厂等单位成功地将DPE添加剂、广州电科所将DE添加剂应用于工业生产,都有千余家的业绩。
对我国无氰电镀的发展都作过历史性的贡献。
20年后的今天,技术进步很快。
在氯化钾镀锌方面,南京汽车制造厂是最早研究并应用高浊点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单位之一,上海永生助剂厂一直坚持高浊点表面活性HW和高增溶OM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研究和生产,武汉风帆公司开发了系列的氯化钾镀锌光亮剂,有的远销东南亚市场。
在硫酸盐镀锌方面,武汉风帆公司不断技术创新,已获国家发明专利证书。
四川自贡精细化工及河北金日化工开发并生产系列的高蚀点具有良好分散性的非离子和阴离子专用表面活性剂,为一代、二代氯化钾光亮镀锌的大面积应用作出了成绩。
氯化钾镀锌主光亮剂有的用苄叉丙酮;有的用苄叉丙酮与磷氯苯甲醛联用;有的用芳香醛、酮的改性产物。
在碱性锌酸盐镀锌与低氰镀锌光亮剂方面,现在已不是Lairder 441的天下,BASF十年前推出的镀锌中间体仍在内大量应用,但是我国大批公司均能制造IZME合成物,BPC 34、BPC 38、BPC 48均能工业生产,有的达年产数百吨之多。
BASF提供的聚乙烯亚胺,常用的有G 20、G 35。
目前用它衍生制造了不少改性的镀锌中间体。
武汉强龙化工自己已能制造50% MW 1000,2000,3000等的国产聚乙烯亚胺,(江苏亦有工厂制造),打破了依赖BASF进口的局面,低氰镀锌光亮剂现在品种繁多,浙江台州,福建福州均有耐温达55°C的低氰光亮剂生产(聚氨砜合成物就有此耐温性能);有的大公司引进美国、德国的产品来国内销售,性能并不比国产优秀的好。
Atotech的Protolux2000是较新的锌酸盐光亮剂,综合技术性能很好。
德国一家著名公司的锌酸盐镀锌中间体性能很好,但那种特殊脂肪胺国内不能生产。
镀锌光亮剂虽然市场大,但制造商的利润空间很小,研究开发的人较少,有许多综合性能很好的光亮剂限于经济原因未投放市场。
镀锌的耐蚀性主要靠后处理钝化工艺来保证。
武汉材保电镀技术生产力促进中心(以下简称材保所)生产了系列镀锌钝化剂。
如:镀锌低铬高耐蚀蓝白钝化剂ZG-203系列产品,钝化溶液中六价铬含量低于0.5克/升,且不使用氟化物,在常规条件下钝化,钝化膜外观为光亮的蓝白色,钝化后经过特殊封闭处理,在中性盐雾加速腐蚀实验中,出白锈时间超过100小时。
ZG-205系列三价铬彩色钝化剂,溶液中不含六价铬或其他氧化剂,常温下进行钝化,钝化膜外观为鲜艳的五彩色,镀层厚度在10微米以上的挂镀件钝化后不进行封闭处理,可通过200小时的中性盐雾加速腐蚀试验而不出白锈,如果进行封闭处理,其耐蚀性可进一步提高。
2.2 镀铜镀铜也是一个大镀种,目前国内应用的主要工艺是碱性光亮铜、焦磷酸光亮铜和酸性光亮铜。
前两者多用作钢铁制品和锌压铸件的底镀层;后者用作高装饰性电镀的中间厚镀层,由于它光亮、整平性能好,加之镀层价格较低,不仅用量大,而且极为普遍。
近十年来我国酸性光亮铜工艺一直为日本的大和210占去很大份额,区整平光亮度很好,又稳定。
所以在广东的珠江三角洲由于它低DK地区,浙江的温州、宁波、义乌、江苏的苏州、昆山一带应用十分普遍。
其次是Atotech的510工艺。
但是我国电镀工作者秦宝兴等人于八十年代初期开发的“宽温度M、N酸性光亮铜工艺”在国内,乃至广东省仍有很大的市场。
早期以浙江黄光化学厂为代表制造了许多酸铜中间体如:SP、M、N、TPS等S这些化合物,有共同的-S-S-,-C-S-,美国的PMC公司几年前进入我国市场并非提供多种酸铜中间体,德国的Dillenberg公司亦有许多酸铜中间体,甚至开发了无染料的酸性铜工艺。
实践证明,日本大和的210,Atotech的510是电镀工厂公认的好品牌,今年日本著名的EBARA-Udylite公司,凭借雄厚的技术实力、品质上乘的多种产品,进入我国,由上海诺博化工有限公司总代理的CU -BRITE UP-33(×4)4倍酸铜浓缩,光亮剂系该公司第九代产品。
半年来在江、浙已发展了50多家工厂应用,普遍认为铜层整平性很高,无针孔、麻点。
当前许多研究者为了解决生产中出现的针孔、小麻渣问题;解决整平的延伸,寻求国内外更新的染料及其复性、光亮度进一步向更低DK配技术。
开发单体性能更为优秀的酸性光亮铜中间体,这些学者、企业家均在为同一目标:打造民族品牌而战。
目前在上海、广东、武汉均取得新的进展,深信不久会赶上甚至超过现在210的技术水平。
碱性氰化光亮铜开发研究者较少,M&T 2号氰化光亮铜或类似配方和工艺的国产光亮剂用得较多。
武汉材保所有开发应用近10年的BC-98(老型号BC-93),由于它低D亮度好、镀层韧性极佳,深受用K户欢迎。
2.3 镀镍最近的十几年间,我国的光亮镀镍工艺、高装饰重防护的多层镍铬工艺、黑镍、沙面镍、深孔镍的开发与应用迅猛发展,是电镀行业中的热门话题。
十分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我国摩托车、汽车及其他制造业飞速发展,全国约1600多万辆摩托车生产,汽车铝轮毂的电镀加工不仅推动了光亮镀镍工艺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多层镍铬体系的工业化应用,仅广东省年消耗金属镍阳极达8000余吨。
BASF在十余年前推出十余种镀镍中间体。
成功地占领了镀镍光亮剂市场,与此同时,国际镍公司INCO推出高品质的多种镍阳极和镍盐,这些都大大加速了我国光亮镀镍工艺与多层镀镍工艺的发展,其他的国外品牌如美国的PMC公司推出部分Ni,Cu,Zn光亮剂中间体,天津的天海公司引进印度的系列镀Ni中间体,德国Dillenberg 公司亦有中间体与光亮剂在国内销售。
国际著名的Atotech 、OMI、Canning以及我国深圳华美公司,深圳天泽公司的镀镍光亮剂行销全国,广泛应用。
我国的镀镍光亮剂由上海轻工业研究所,上海轻工业专科学校,上海长征电镀厂,武汉材保所,广州电器科学研究所研究较早,著名的791、BE、871都是二十年前的著名品牌。
武汉材保所、广州电器科学研究所、上海长征电镀厂还在多层镍铬组合镀层方面作了十余年研究应用。
这里特别要提到的是武汉材保所积近四十年开发研究涂层测厚的理论与实践,供给客户系列化的step 多层镍层间电位差测量装臵,促进了我国多层镀镍工艺的工业应用。
他们最近研制的DJH-G 3000型电解式测厚仪,采用Windows XP 操作系统,全新数字化测量平台,大型LCD动态显示测量过程与结果。
还对测量结果储存;统计分析及打印报告能精确测量多种金属与非金属基体上的单金属、合金、复合镀层以及多层镍和层间电位差,分辩率达0.01µm;最新开发的ZD-B智能电解测厚仪除了包罗镀层厚度,层间电位差的测量与记录之外,还可以测量电极过程的动态极化曲线,非常适用于大企业,高校和科研单位应用。
武汉风帆表面工程有限公司,率先工业制造丙烷磺内酯,实现镀镍光亮剂重要中间体PPS的工业化生产销,打破了外国公司的垄断和PPS 依赖进口的局面,并出口东南亚和北美,同时为酸性铜光亮剂的新中间体研制奠定了基础。
该公司工业化生产镀镍光亮剂中间体20余种。
广东达志化工有限公司,利用自己的区位优势,在镀镍光亮剂中间体研发上做了不少工作,特别是镀镍中间体结构特点与性能的关系。
为适应市场对普通光亮镍、高整平镍、高光亮镍、乌光亮镍、高走位白亮镍的需求,共推出32个镀镍光亮剂中间体,化学名称与代号如表:常用镀镍中间体性能分类深圳的吉鸿昌化工也是一个在镀镍光亮剂及其中间体制造上很有技术实力的单位,镀镍中间体亦有近廾种,供给国内、外客户。
地处河北的金日化工有限公司是一个依托天津技术力量生产电镀特种助剂而著称的企业,它为第一代、第二代氯化钾镀锌提供了大量载体,最近引进意大利气相反应装臵,生产镍光亮剂中用量较大的BEO、BMP等,毫无疑问,这对提高镀镍中间体的品质会大有好处。
几个公司的实例足以看出我国电镀光亮剂、中间体制造技术的长足进步。
但是我们还要清醒地看到,德国、美国化工原材料品质好,制造、控制设备先进,检测分析手段齐全。
在Ni,Cu,Zn中间体工业化过程中一系列的分离,提纯技术有待我们去攻克。
拥有100位博士研发的BASF公司,决不是我国一般企业的技术,设备水平所能竞争得了的。
但是各发挥其长、避其短,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都会找到正确的自身的定位。
2.4 镀铬装饰性镀铬是镀铬的主体,其次是硬铬、微孔铬和黑铬。
为了减少六价铬对环境的污染,除部分工厂使用进口镀铬添加剂以外,多数工厂均使用国产稀土镀铬添加剂,有效地提高了镀铬层的光亮度和覆盖能力,并可在较低的阴极电流密度(5~15A/dm2)和温度(25~35℃)下生产。
既减少了环境污染又降低了生产成本。
为了提高镀铬的电流效率,Atotech在国内推广应用HEEF25工艺在重庆及周边地区市场较大。
值得提出的山西天星科技有限公司最新推出CH镀铬添加剂硬铬工艺,上海永生助剂厂亦推出了3HC-25高效镀铬添加剂。
这些均应是类似HEEF25的第三代镀铬添加剂。
它们的共同特点是:阴极电流效率高达22~27%,不含F,不腐蚀基体;覆盖能力强,HV亦高达1000以上,既可用于镀硬铬亦可用于镀微裂纹铬,配合双层或叁层镍工艺,用于汽车或摩托车减震器的电镀,已开始在机械行业获得应用。
广东达志化工一直在推广AB铬(即一种自调整傻瓜型的镀铬),用户反应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