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进入历史(教案)
进入历史教案设计

本课一开始就利用这一著名历史事件来引起学生的共鸣,为下面的教学做好情感铺垫。
1、看了这个电影片断后,你有何感触?
[出示课题《进入历史》]
二、作品欣赏与示范讲解:
1、欣赏油画《开国大典》
对比美术作品与=%BF%AA%B9%FA%B4%F3%B5%E4&in=29515&cl=2&lm=-1&st=&pn=0&rn=1&di=104334717450&ln=1994&fr=bk&fm=bk&fmq=1331225892406_R&ic=&s=&se=&sme=0&tab=&width=&height=&face=&is=&istype=#pn0&-1&di104334717450&objURLhttp%3A%2F%%2F2011%2F1%2F5%2F10%2Fc3be9496d6f987d51708b076890ee910.jpg&fromURLhttp%3A%2F%%2Fnews%2Fnews.asp%3Fid%3D504618&W498&H320&T8761&=%BF%AA%B9%FA%B4%F3%B5%E4&in=29515&cl=2&lm=-1&st=&pn=0&rn=1&di=104334717450&ln=1994&fr=bk&fm=bk&fmq=1331225892406_R&ic=&s=&se=&sme=0&tab=&width=&height=&face=&is=&istype=#pn6&-1&di45250588410&objURLhttp%3A%2F%%2F12%2F54%2F01200000228654115955496383112.gif&fromURLhttp%3A%2F%%2Fa3_12_54_01200000228654115955496383112_gif.html&W300&H288&T7841&S78&TPg=%A1%B6%CE%C4%BC%A7%B9%E9%BA%BA%CD%BC%A1%B7&in=23384&cl=2&lm=-1&st=-1&pn=0&rn=1&di=9952403685&ln=795&fr=&fm=detail&fmq=1331227902468_R&ic=0&s=&se=1&sme=0&tab=&width=&height=&face=0&is=&istype=2#pn0&-1&di9952403685&objURLhttp%3A%2F%%2F80%2F72%2F01300000822820126997723294978.jpg&fromURLhttp%3A%2F%%2Fa1_80_72_01300000822820126997723294978_jpg.html&W1512&H343&T8935&S116&TPjpg
进入历史教案

进入历史教案教案标题:探索古代文明——进入历史教学目标:1. 了解历史学科的基本概念和意义;2. 掌握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巧;3. 通过学习古代文明,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文化素养;4.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1. 历史学科的定义和意义;2. 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巧;3. 古代文明的起源、特点和影响。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你认为历史学科的定义是什么?为什么学习历史很重要?”2. 教师简要介绍历史学科的定义和意义,激发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
知识讲解:3. 教师向学生介绍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如史料分析、历史考古、历史地理等。
4. 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和实例解析,让学生了解这些方法和技巧的具体应用。
活动设计:5. 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选择一个古代文明进行深入研究,如埃及文明、希腊罗马文明等。
6. 每个小组根据所选古代文明,设计一个展示项目,包括该文明的起源、特点和对后世的影响。
7. 学生通过图书馆、互联网等资源,收集相关资料,并进行整理和分析。
展示与评价:8. 学生按照小组设计的展示项目,向全班展示所选古代文明的研究成果。
9. 全班进行互动讨论,提出问题和意见,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和辩论。
10. 教师对学生的展示和表现进行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发表自己的观点。
拓展活动:11.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撰写一篇关于古代文明的研究报告,并进行班级分享。
12.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古代文明中的重要人物或事件,加深对古代文明的理解。
教学资源:1. 多媒体设备和投影仪;2. 图书馆和互联网资源;3. 学生小组设计的展示项目所需的材料。
教学评估:1. 学生小组设计的展示项目的质量和深度;2. 学生在展示和讨论中的表现和参与程度;3. 学生撰写的研究报告的内容和逻辑性。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阅读与古代文明相关的历史书籍和文献,拓宽知识面;2. 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历史遗址等,亲身感受古代文明的魅力;3. 引导学生开展小型研究项目,深入了解某一具体古代文明的某个方面。
初中历史教案步骤

初中历史教案步骤
教学目标:
1. 了解古代中国各个朝代的发展和变革过程。
2. 掌握古代中国各个朝代的主要历史事件和人物。
3. 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教学步骤:
一、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了解古代中国的地理位置和独特的文化传统,并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
二、讲授(15分钟):
1. 介绍古代中国的历史时期和主要朝代,包括夏、商、周、秦、汉、唐、宋等。
2. 分别讲解各个朝代的发展和变革过程,重点介绍各个朝代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
三、活动(20分钟):
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根据所学知识,自由表达对古代中国发展和变革的理解和看法。
2. 设计一些小活动,如角色扮演、游戏等,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古代中国的历史。
四、总结(5分钟):
通过讨论和总结,引导学生对古代中国的发展和变革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并强调历史对我们的影响和启示。
五、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作业,让学生对古代中国各个朝代的历史事件和人物进行总结和复习,以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设计富有趣味性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历史知识。
同时要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历史的意义和价值,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新课标高中历史教学设计案例(优秀5篇)

新课标高中历史教学设计案例(优秀5篇)高中历史教案案例篇一(一)教学目的:1.基础知识目标:慕尼黑会议;德吞并捷克;突袭波兰;二战全面爆发;奇怪的战争;德攻占丹、挪、卢、荷、比;敦刻尔克撤退;法国溃败和戴高乐的自由法国运动;不列颠之战;德军侵入巴尔干;突袭苏联;二战扩大;苏联卫国战争开始;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
2.思想教育目标:①慕尼黑会议是英、法牺牲小国以达到祸水东引的目的的一次大阴谋,英、法纵容法西斯侵略,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世界大战首先在帝国主义国家英、法和德、意之间全面爆发,英、法尝尽苦果。
②二战初,德、意和英、法之间是帝国主义的非正义战争,中国等进行的是反法西斯的民族解放战争,苏联进行的是反法西斯卫国战争。
3.能力培养目标:通过思考题培养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在复杂情况下分析战争性质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慕尼黑阴谋,法国的溃败,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
2.难点:二战初期性质的复杂性。
(三)教学时数:4课时(四)教学方法与手段:讲述,谈话法,投影,录像(五)教学过程[复习提问]德、意、日三国勾结,对世界产生了什么影响?[导入新课]由于德、意、日三国勾结,疯狂地对外侵略扩张,给世界和平带来了严重威胁,加速了发动侵略战争的步伐,终于导致了二战的爆发。
[讲授新课]一、慕尼黑会议(板)(挂93页图)1936年,德国无视凡尔赛和约的规定,将军队开进菜茵非武装地区。
1938.3希特勒出兵吞并了奥地利,这两次行动都是违反巴黎和约的规定的,但都没有得到英、法的抵制和制裁,这使希特勒的野心越来越大,他的下一个目标,便对准了捷克斯洛伐克。
捷克西北部的苏台德区居民大部分是德意志人,他们在捷克属于少数民族,希特勒唆使当地的纳粹党羽提出苏台德区“自治”的要求,接着又提出苏台德区与德国合并,捷政府拒绝了合并要求。
希特勒便在德捷边境集结军队,进行战争威胁,而对德国的侵略行为,捷、英、法分别是什么态度呢?(P92小一)英法政府既害怕战争,又妄想祸水东引,牺牲捷克斯洛伐克的利益,把希特勒的侵略矛头引向苏联,使其两败俱伤坐受渔翁之利。
高中美术教案3-05《进入历史》教案

《进入历史》教案-------美术作品反映历史教学目标通过对美术作品所描绘的历史事件的解读,获得更多美的体验;能够从作品细节中推断其所再现的历史故事与典故,了解美术再现历史的方式和特点;进一步思考艺术家如何表现历史,从而达到对艺术品更深入的理解。
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从历史知识和艺术两个角度分析、理解作品。
参考资料《步辇图》唐代画家阎立本的名作《步辇图》,纪录了一千三百多年前,汉族的文成公主和藏族的松赞干布联姻的重要历史事件。
《步辇图》所展示的画面,就是描绘唐太宗接见禄东赞的情景。
画的左侧,有虬髯执笏者,当是朝中引班的礼官。
其后拱手肃立者,是吐善使者禄东赞。
最后一人当是朝中的翻译官。
画的右侧,唐太宗坐于辇上,宫女九人前后左右分列,有的抬辇、扶辇,有的持扇,有的打伞,各具姿态。
《步辇图》是一幅工笔重彩画。
作者阎立本(?—673年),是初唐具有代表性的著名画家。
唐太宗时任工部尚书,官至右相。
他的画多重大题材,除《步辇图》外,还有《历代帝王像》、《职贡图》、《凌烟阁功臣像》等。
阎立本是开一代画风的划时代人物。
《瑞鹤图》北宋政和二年上元之次夕(即公元1112年正月十六日),都城汴京上空忽然云气飘浮,低映端门,群鹤飞鸣于宫殿上空,久久盘旋,不肯离去,两只仙鹤竟落在宫殿左右两个高大的鸱吻之上。
引皇城宫人仰头惊诧,行路百姓驻足观看。
空中仙禽竟似解人意,长鸣如诉,经时不散,后迤逦向西北方向飞去。
当时徽宗亲睹此情此景兴奋不已,认为是祥云伴着仙禽前来帝都告瑞——国运兴盛之预兆,于是欣然命笔,将目睹情景绘于绢素之上,并题诗一首以纪其实。
此画是宋徽宗赵佶之“御笔画”,构图和技法俱皆精到:构图中一改常规花鸟画传统方法,将飞鹤布满天空,一线屋檐既反衬出群鹤高翔,又赋予画面故事情节,在中国绘画史上是一次大胆尝试;绘画技法尤为精妙,图中群鹤姿态百变,无有同者,鹤身粉画墨写,睛以生漆点染,整个画面生机盎然。
《加莱义民》,青铜,208.5×239×190.5厘米,法国雕塑家罗丹创作于1884-1886年,现存法国加莱市。
高中美术湘美版美术鉴赏(选修)第三单元美术与自我、社会第五课进入历史教学设计

高中美术湘美版美术鉴赏(选修)第三单元美术与自我、社会第五课进入历史教学设计【名师授课教案】1教学目标1、情感目标:通过对美术作品所描绘的历史事件的解读,获得更多美的体验;了解美术再现历史的方式和特点;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使学生了解到艺术真实与历史真实之间的关系,并培养学生从历史题材绘画中发现艺术家个性的能力。
3、素养目标:提高艺术修养,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和启迪智慧,扩大视野,陶冶情操,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教学重难点:从作品细节中推断所再现的历史故事与典故,了解历史在艺术题材中所占据的重要位置,弄清艺术真实与历史真实之间的关系。
2学情分析著名艺术社会学家豪泽尔说过“人生来就是艺术家,但要成为鉴赏家却必须经过教育”。
高中美术欣赏课的开设,正是要让学生在面对古今中外优秀的美术作品时,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对美术作品的分析和评价,去理解艺术家的创作初衷和体悟美术作品中内在的精神涵义,从而提高艺术修养,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和启迪智慧,扩大视野,陶冶情操,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本课让学生欣赏各种各样的著名作品,从中欣赏美,感受美。
教材所选用的历史绘画有:中国汉代画像石、唐宋明清的卷轴画、现代油画,西方中世纪时期的挂毯和19世纪的法国绘画,作品均以重要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为中心。
同时还有美术组品的其他方式比如:建筑——故宫,雕塑——《加莱义民》等的艺术形式的出现。
过去的历史事件已经消逝不见,而绘画及其他历史遗物却成为展现往昔时代的最好视觉图像,这些图像有助于我们以一种更为生动直观的方式去了解、掌握历史。
美术作品往往是艺术家为特定的消费群体和赞助人而制作的,具有某些特定的功能。
当制作关于历史事件的作品时,会带有某些主观立场,对于真实的历史常有所改变。
在欣赏历史绘画时,引导学生从历史知识和艺术两个角度分析、理解作品。
历史教学设计教案

历史教学设计教案中华文化上下五千年历史,为了让学生对历史更加了解,需要编写教案进行活动教学。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由作者给大家带来的历史教学设计教案7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历史教学设计教案篇1【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自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宋朝南方经济的发展和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情形,包括农业生产的发展、手工业水平的提高和商业的繁华及对外贸易发展的主要史实,进而明确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终究完成于南宋之时。
通过摸索和概括唐朝中晚期至宋朝南方经济发展的主要成绩,培养学生综合归纳的能力;通过摸索和总结这一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提高学生知道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我国的农业、手工业生产获得了较大的发展,商业和对外贸易到达了空前的水平,居当时世界的领先地位,对外贸易的发展为传播中国古代文明、增进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奉献,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材分析】本课主要讲述自唐朝晚期至两宋时期南方经济的发展及其对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
“南方商业的繁华”是本课的重点。
本课的难点是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教学进程】导入:复习辽、北宋、西夏、金、南宋的建立。
北宋与辽、西夏,南宋与金都产生过战争,战场主要在北方。
这时,南方相对安定,在这种有利的环境下,南方经济迅速发展,并逐渐超过了北方。
一、南方农业的发展出示《耕获图》指导学生看图,并回答:仔细视察《耕获图》,用自己的语言描画宋朝农业生产的情形。
①图画上有哪些人,他们在做什么?——这幅图反应了宋代南方地区田庄里的农民繁忙劳动的景象。
图中的农民在从事犁地、车水、挑送、插秧、扬场、舂米、磨粉等劳动。
②种植的主要作物是什么?——稻谷③插秧和扬场的场面同时显现,说明什么问题?——证明宋代已有了双季稻了。
④为何在宋朝时能够由一年一熟变为一年两熟?新引进的品种占城稻耕作周期短;南方气候暖和。
总结南方农业的发展的表现:1、农作物品种的引进(占城稻)2、以水稻为主的食粮产量的大幅提高(“苏湖熟、天下足”)3、茶叶、棉花等经济作物种植的推广(棉花:从两广、福建到长江流域)学生摸索:江南农业迅速发展的原因?1、经济因素:大量中原人口的南迁,增加了南方的劳动力,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生产体会;2、自然因素:宋代南北气候变冷,南方相对适宜农作物的生长;南方自然条件保持较好。
2024年初一历史教案初一历史教案人教版

2024年初一历史教案初一历史教案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中国历史的悠久和丰富性,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爱国情怀。
2.掌握中国古代史的基本脉络和重要事件,理解历史发展的规律。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历史素养。
二、教学内容1.中国古代史概述2.夏商西周的建立与更迭3.春秋战国时期的纷争与变革4.秦统一六国及其影响5.汉朝的繁荣与民族融合6.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分裂与统一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中国古代史的基本脉络、重要事件和人物。
2.教学难点:历史发展规律的理解和运用。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中国古代史概述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中国古代文明遗址图片,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历史的悠久和丰富性。
2.讲解中国古代史概述介绍中国古代史的基本脉络,让学生对整个古代史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3.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中国古代史中有哪些重要的历史事件和人物?4.课堂小结第二课时:夏商西周的建立与更迭1.导入新课回顾上一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进入夏商西周时期。
2.讲解夏商西周的建立与更迭介绍夏商西周的建立、重要人物和事件,让学生了解这一时期的历史背景。
3.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夏商西周时期有哪些重要的历史贡献?4.课堂小结第三课时:春秋战国时期的纷争与变革1.导入新课回顾上一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春秋战国时期。
2.讲解春秋战国时期的纷争与变革介绍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争霸、百家争鸣等重要事件,让学生了解这一时期的历史特点。
3.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春秋战国时期有哪些重要的历史人物和思想?4.课堂小结第四课时:秦统一六国及其影响1.导入新课回顾上一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进入秦朝时期。
2.讲解秦统一六国及其影响介绍秦朝的建立、秦始皇的功绩和暴政,让学生了解秦朝的历史地位。
3.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秦统一六国对中国古代史产生了哪些影响?4.课堂小结第五课时:汉朝的繁荣与民族融合1.导入新课回顾上一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汉朝时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进入历史
总课时编号:05
课时:1课时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教材分析:
教材内容分三个层面:1.展示以历史故事为题材的绘画作品;2.指出画面内容及形式特点;3.不同历史题材画作所隐含的历史文化特点。
教材所选用的历史绘画有中国汉代画像石、唐宋明清的卷轴画、现代油画(并附有照片作为比较),西方中世纪时期的挂毯和19世纪的法国绘画,作品均以重要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为中心。
过去的历史事件已经消逝不见,而绘画及其他历史遗物却成为展现往昔时代的最好视觉图像,这些图像有助于我们以一种更为生动直观的方式去了解、掌握历史。
在成为历史证据的同时,绘画不是直接照搬历史事件,而是以艺术的方式对历史进行再现。
材料的不同、风格的差异,都会对历史的再现造成影响。
通过不同时期、不同材质的艺术作品的比较,可以使学生更准确地把握其中的差别。
可以针对作品内容提问,引导学生对作品产生兴趣。
如阎立本《步辇图》,可以问这样一些问题:为什么只有一个人坐着而其他人都站着呢?为什么是女人来抬步辇?为什么坐着的人比其他人都画得大一些呢?通过这些问题来引导学生欣赏绘画,并注意到画面背后的历史。
教师在对画面内容进行讲解时,除画面本身的故事情节和形式手法之外,还可以从政治、文化、性别等多种角度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在面对有限的视觉信息时,能尽可能开阔地扩展自己的想像,并获得更多的知识。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学生要在学习中了解分析类似的美术现象的方法,学会举一反三。
初步掌握基本美术欣赏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形成美术基本素养。
二、过程与方法:
学生能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欣赏讨论,丰富视觉审美经验,发展美术鉴赏
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生能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激发创造精神,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教学重点:
以历史故事和历史人物为表现对象的艺术作品。
教学难点:
提高学生从不同时代不同材质的艺术作品中取得的历史信息的能力。
教学准备:
教师:教材、电子图片、多媒体教学设备
学生: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