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大典中的第一排领导人全是国家副主席

合集下载

开国大典的内容介绍

开国大典的内容介绍

开国大典的内容介绍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成立。

下面是店铺分享的开国大典的内容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开国大典的简介1949年9月21日,由中国共产党发起召开的,有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地区、人民解放军、各少数民族、国外侨胞和其他爱国分子的代表参加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北京隆重开幕。

会议通过了具有临时宪法作用的《共同纲领》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并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成立。

1949年10月1日,这是一个永远为中国人民所纪念的日子。

这一天,北京30万军民聚集在天安门广场上举行了开国大典。

人群和旗帜、彩绸、鲜花、灯饰,汇成了喜庆的锦秀海洋。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在首都北京举行典礼。

参加开国大典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各委员,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代表,有工人、农民、学校师生、机关工作人员、城防部队、总数达三十万人。

观礼台上还有外宾。

会场在天安门广场。

广场呈丁字形。

丁字形一横的北面是一道河,河上并排架着五座白石桥;再北面是城墙,城墙中央高高耸起天安门的城楼。

丁字形的一竖向南直伸到中华门。

在一横一竖的交点的南面,场中挺立着一根电动旗杆。

主席台设在天安门城楼上。

城楼檐下,八盏大红宫灯分挂两边。

靠着城楼左右两边的石栏,八面红旗迎风招展。

丁字形的广场汇集了从四面八方来的群众队伍。

早上六点钟起,就有群众的队伍入场了。

人们有的擎着红旗,有的提着红灯。

进入会场后,按照规定的地点排列。

工人队伍中,有从老远的长辛店、丰台、通县来的铁路工人,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

郊区的农民是五更天摸着黑起床,步行四五十里<里:原市制单位1里=500米>路赶来的。

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

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跟群众见面了。

开国“七大领袖”和56位委员

开国“七大领袖”和56位委员

开国“七大领袖”和56位委员在1949年10月1日至1954年9月15日期间,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权力机构。

在1949年9月30日闭幕的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上,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为副主席。

当时的宣传画上把这七人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领袖”。

在这七位“人民领袖”当中,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和高岗是中共代表。

宋庆龄为民革名誉主席,李济深为主席,张澜是民盟主席。

在已经选举产生的56位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中,党外人士占了27位。

其中也有时任西北局第二书记的习仲勋。

显然建国初期的体制较为和谐,还顾及方方面面。

本博秦全耀认为还远未成为无产阶级专政的维稳体制。

56位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毛泽东:中央人民政府主席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政协全国委员会主席朱德: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刘少奇: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宋庆龄: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李济深: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高岗: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1、陈毅;上海市市长2、贺龙: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西南军区司令员中共西南局第三书记3、李立三;劳动部部长4、林伯渠: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秘书长5、叶剑英: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人民政府主席6、何香凝:政务院华侨事务委员会主任委员7、林彪:中南军政委员会主席中共中央中南局第一书记8、彭德怀: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中共中央西北局第一书记西北军政委员会主席西北军区司令员9、刘伯承: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二书记西南军政委员会主席10、吴玉章:中国教育工会全国委员会主席11、徐向前: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12、彭真:中共北京市委书记13、薄一波:政务院财经委员会副主任中央人民政府财政部长14、聂荣臻:人民解放军代总参谋长北京市市长15、周恩来: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16、董必武:政务院副总理兼政治法律委员会主任17、赛福鼎.艾则孜:民族事务委员会副主任新疆省人民政府副主席18、饶濑石: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中共上海市委第一书记19、陈嘉庚:华侨事务委员会委员20、罗荣桓: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最高人民检察署检察长21、邓子恢: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部部长22、乌兰夫:民族事务委员会主任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23、徐特立: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24、蔡畅:中共中央妇女工作委员会书记全国妇联主席25、刘格平:民族事务委员会副主任26、马寅初:政务院财经委员会副主任27、陈云:政务院副总理兼政务院财经委员会主任28、康生:中共山东省委书记29、林枫:中共中央副秘书长30、马叙伦:教育部长31、郭沫若:政务院副总理兼文化教育委员会主任全国政协副主席32、张云逸: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中共广西省委书记33、邓小平: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一书记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西南军区政治委员34、高崇民:东北人民政府副主席35、沈钧儒: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最高人民法院院长36、沈雁冰: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文化部部长37、陈叔通: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38、司徒美堂:中央华侨事务委员会委员39、李锡九:最高人民检察署委员40、黄炎培:政务院副总理41、蔡廷锴:未担任任何具体职务42、习仲勋: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中共中央西北局第二书记西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代主席第一野战军暨西北军区政治委员43、彭泽民:政法委员会副主任全国侨联副主席44、张治中:西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45、傅作义:水利部部长46、李烛尘;食品工业部部长47、李章达:广东省人民政府副主席48、章伯钧:交通部部长49、程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湖南省省长50、张奚若:政务院政法委员会副主任51、陈铭枢:中南行政委员会副主席52、谭平山:政务院政法委员兼人民监察委员会主任53、张难先:中南行政委员会副主席54、柳亚子: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委员55、张东荪: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委员56、龙云:未担任具体职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赏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赏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赏析毛泽东亲手按动电钮,第一面五星红旗在广场上冉冉升起。

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英勇奋斗28年,终于取得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后胜利。

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赏析,希望你喜欢!开国大典图片人物董希文创作的原始版本,站在前排是当时的六位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自左至右分别为: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

在朱德身后,还重点描绘了两位人物周恩来和林伯渠。

1955年,高岗事件发生后,董希文奉命将画中的高岗删除,原位以一盆鲜花代替。

开国大典赏析《开国大典》是董希文的传世之作,它产生的前夜适值美术界开展新年画创作运动,因此董希文在画面中融合了当时正在流行的新年画的构图和色彩,把一个规模宏大的历史题材,以一种鲜明的民族风格表现出来。

画面的喜庆气氛是由地毯、红柱、灯笼和广场上的红旗的红色基调所形成的,同时红色也象征一种庄严与隆重的感觉,有力地烘托了开国大典的主题。

《开国大典》这种近乎纯色的色调构成与西方传统绘画的灰色调大相径庭。

地毯上的图案及灯笼、柱子和护栏等都具有典型文化符号的隐喻性,两者结合起来形成典型的中国审美趣味的油画风格。

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董希文显然苦心经营,由于当时条件的限制,他只能根据现有的照片进行创制,并使得本来有较强明暗关系的照片变成处在平光中的美术造型形象,以此求得了所有人物在画面上的和谐统一。

董希文在创作《开国大典》时,人物形象还借鉴了敦煌唐代壁画的手法和人物画《步辇图》、《历代帝王图》的造型气质,以及明代肖像画的处理手法,不但将领袖们的仪表动态刻画的惟妙惟肖,而且将人物内在的气质和精神充分的体现了出来。

在重大历史题材创作的作品当中,《开国大典》无疑是最有生命力的作品之一,它的出现正如靳尚谊所言:它与当时的政治需要、画家的精神状态以及艺术上的追求是和谐统一的。

一些知名画家看了这幅油画之后,都认为这是一件不可多得的绘画精品。

中国革命博物馆将这幅画展出后,在艺术界和社会上都引起很大的反响。

各个阶段党和国家领导人排名

各个阶段党和国家领导人排名

各个阶段党和国家领导人排名本帖介绍各阶段的党和国家领导人排名,1、按时间段综合排名,不按机构类别,时间段依据党代会、人代会等划分;2、以《人民日报》报道为排名依据,人民网、新华网资料为补充、校注依据;3、拙笔利用业余时间,历时月余,反复校对、校注完成此贴,仍恐有失,敬请指正;4、本帖所指广义的党和国家领导人包含了政协、国防委员会副职、两院正职。

一、政协一届全会后1949.9.30,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后1949.10.1,一届政协一次会议后1949.10.9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后1949.10.19—1954.9.中央人民政府主席(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政协主席)毛泽东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至1954.8)中央人民政府秘书长林伯渠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总理周恩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副总理董必武陈云郭沫若黄炎培邓小平(1952.8.)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彭德怀、程潜林彪(1951.11)中央人民政府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沈钧儒中央人民政府最高人民检察署检察长罗荣桓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副主席陈叔通中央人民政府委员(略)政务院秘书长、政务委员(略)人民革命军委委员(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秘书长、常委(略)注:1. 建国初期报道领导人的排名名单按政府职务,不署党内职务。

2、凡担任多个职务的只列入较高的职务或第一个提及的职务。

3、任弼时同志是当时中央五大书记之一、中央秘书长,党内排名第五,当时病休且未任政府职务,未列入名单,1950年10月逝世。

参考资料: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国庆节北京四十万人举行庆祝大会进行各兵种部队大检阅和各阶层人民大示威(新华社1950年10月1日讯)欢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届国庆节首都昨日隆重举行庆祝典礼(新华社1951年10月1日讯)欢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三届国庆节首都昨日隆重举行庆祝典礼毛主席朱总司令出席阅兵检阅群众游行队伍(新华社1952年10月2日讯)首都举行盛大的国庆节庆祝典礼毛泽东主席检阅武装部队和人民游行队伍(新华社1953年10月1日讯)附:(一)、党中央领导人排名名单(1945年6月中共七届一中全会选举):中央委员会主席、中央政治局主席、中央书记处主席:毛泽东中央书记处书记: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1950.10逝世)陈云(1950.10)中央书记处候补书记陈云彭真(1945.8政治局扩大会议决定)中央政治局委员:陈云康生高岗(至1954.8)彭真董必武林伯渠张闻天彭德怀中央秘书长:任弼时(1950.10逝世)邓小平(1954.4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任命)副秘书长:李富春(1945.10调东北)杨尚昆(1948.4)(二)、六大行政区党政军负责人:高岗(1952.11调国家计委)李富春(1950.4调重工业部)林枫;薄一波聂荣臻刘澜涛;饶漱石(1953.3调中组部长)陈毅谭政林;林彪邓子恢(1953.1调农工部长)李雪峰;彭德怀习仲勋(1952.9调中宣部长)马明方;邓小平(1952.7调副总理)刘伯承(1950.11调军事学院)贺龙(1953.4调体委)宋任穷二、一届人大后1954.9.28、二届政协后1954.12.25————————1956.9.毛泽东主席朱德副主席、刘少奇委员长、周恩来总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宋庆龄、林伯渠、李济深、张澜(1955.2逝世)、罗荣桓、沈钧儒、郭沫若、黄炎培、彭真、李维汉、陈叔通、达赖喇嘛•丹增嘉措、赛福鼎程潜(1958年2月11日)国务院副总理陈云、林彪、彭德怀、邓小平、邓子恢、贺龙、陈毅、乌兰夫、李富春、李先念聂荣臻1956.11.17 、薄一波1956.11.17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董必武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张鼎丞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刘伯承、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程潜、张治中、傅作义、龙云 (1958.2罢免)政协副主席何香凝李四光章伯钧(1958.3停职)陈嘉庚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包尔汉参考资料首都举行盛大阅兵式和示威游行(新华社1954年10月1日讯)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六周年首都举行盛大的阅兵式和群众游行(新华社1955年10月1日讯)首都各界人民公祭张澜副委员长(1955年2月14日《人民日报》注:1、这段时间的大型报道中“党和政府/党和国家的领导人”仍按国家机关职务排名。

油画《开国大典》人物图片素材集

油画《开国大典》人物图片素材集

油画《开国大典》是画家董希文在1952年创作的,它描绘了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的盛况。

画面能清晰辨认的人物共有十一位,其中站在正中的是毛泽东(中央人民政府主席),第一排左起是: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和高岗(六位副主席)。

朱德后面是周恩来(政务院总理),周恩来后面是林伯渠(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秘书长),宋庆龄后面是沈钧儒(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李济深后面是郭沫若(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主任)。

下面是一组相关图片。

毛泽东(1893-1976)
开国大典:毛泽东、董必武、沈钧儒
朱德(1886-1976)
开国大典:林伯渠、朱德、罗荣桓、陈毅、刘伯承、贺龙
刘少奇(1898-1969)
开国大典:刘少奇、毛泽东、刘伯承、陈毅、李立三
宋庆龄(1893- 1981)
开国大典:周恩来、高岗、毛泽东、朱德、宋庆龄、李济深
李济深(1885—1959)
开国大典:李济深、毛泽东、彭真、黄炎培
张澜(1872-1955)
开国大典:毛泽东、朱德、张澜、刘少奇
高岗(1905-1954)
开国大典:周恩来、高岗、毛泽东、朱德
周恩来(1898-1976)
开国大典:刘少奇、周恩来、张澜、毛泽东
沈钧儒(1875—1963)
开国大典:董必武、刘伯承、沈钧儒、毛泽东、周恩来、张澜
郭沫若(1892—1978)
开国大典:毛泽东、朱德、刘少奇、郭沫若
林伯渠(1886-1960)
开国大典:毛泽东、林伯渠、刘伯承
开国大典:周恩来
开国大典:李立三、林伯渠、毛泽东、沈钧儒、周恩来。

中国第一代领导人排名

中国第一代领导人排名

中国第一代领导人排名本排名是按照新中国成立后职位地位排名,是政治与军事综合的排名,并非是按照七大和八大的委员排名。

而且有几位大将和政治人物没有上榜,也有一些在解放前因为带病、请辞、出国等等原因无缘榜单。

值得需要注意是党外人士也不在榜单,比如宋庆龄、傅作义、程潜、李济深等。

第一名:毛泽东(1893-1976);湖南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军事委员会主席。

第二名:朱德(1886-1976);四川人,书记处第四书记;国家副主席;解放军总司令;后任委员长;1955年授第一元帅。

刘少奇(1898-1969);湖南人,书记处第二书记;新中国第二副主席;总政治部主任;后任国家主席。

第四名:周恩来(1898-1976);江苏人(原籍浙江);书记处第三书记;国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政协副主席。

任弼时(1904-1950);湖南人;书记处第五书记兼秘书长。

第六名:高岗(1905-1955);陕西人;政治局委员;国家副主席;东北政府主席兼东北局书记;东北军区政委兼司令员。

董必武(1886-1975);湖北人;政治局委员;国务院第一副总理兼政法委员会主任;华北政府主席。

第八名:陈云(1905-1995);江苏人;政治局委员,书记处候补书记;国务院第二副总理兼财经委员会主任兼重工业部长。

彭真(1902-1997);山西人;政治局委员,书记处候补书记兼中央组织部长;北京市委书记;后任委员长第十名:彭德怀(1898-1974);湖南人;政治局委员;解放军副总司令;西北政府主席兼书记;1955年授第二元帅。

林伯渠(1886-1960);湖南人;政治局委员;中央人民政府秘书长。

第十二名:林彪(1907-1971);湖北人;中央委员;中南政府主席兼书记;1955年授第三元帅;后任党副主席。

饶漱石(1903-1975);江西人;中央委员;华东政府主席兼华东局第一书记;华东军区政委;上海市委书记。

第十四名:刘伯承(1892-1986);四川人;中央委员;西南政府主席兼西南局第二书记;1955年授第四元帅。

关于开国大典

关于开国大典

关于开国大典
1949 年10 月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礼,即
开国大典,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

下午二时,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选举产生的中
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在中南海勤政殿举行第一次会议。

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毛泽东,副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以及周恩来等56 名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委员宣布就职。

会议结束后,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主席,副主席及各位委员集体出发,乘车出中南海东门,前往天安门城楼出席开国大典。

此时,参加开国大典的北京
30 万军民早已齐聚天安门广场,翘首期待着伟大历史时刻的到来。

下午三时,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秘书长林伯渠宣布典礼开始。


泽东主席用他那带着湖南口音的洪亮声音,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
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顿时,广场上欢声雷动,群
情激昂。

在《义勇军进行曲》的雄壮旋律中,毛泽东按动电钮,新中
国第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

接着举行盛大阅兵式。

阅兵式持
续近三小时,此时天色已晚,长安街华灯齐放,群众游行开始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中国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事件,也是二
十世纪世界最伟大的事件之一,它结束了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
民和帝国主义奴役中国各民族人民的历史,中国人民从此成了国家的主人,中华民族的发展开启了新的历史纪元。

(新华社:永远的丰碑·红色
记忆)。

两幅历经修改的《开国大典》油画在北京展出

两幅历经修改的《开国大典》油画在北京展出

两幅历经修改的《开国大典》油画在北京展出
上图为50年代初创作的作品,先后经历了两次大的修改,第一次是1954年2月中共七届四中全会通过了《关于高岗、饶漱石反党联盟的决议》,董希文受命去掉了画中第一排最右边的原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高岗;“文革”中,因国家副主席刘少奇被打倒,身患癌症的董希文又于1972年受命将画中的刘少奇改为董必武。

画面第一排左起为朱德、董必武、宋庆龄、李济深和张澜。

下图为1979年作品,为纠正“文革”中的“左”的错误,本着实事求是、还历史本来面目的原则,原中国革命博物馆征得上级同意,决定将《开国大典》恢复原貌。

在复制品上恢复了刘少奇和高岗,此后在所有重大展览中的作品均为这幅复制品,画中第一排中的领导人均为国家副主席,左起为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和高岗。

据介绍,此次《开国大典》的原作还是“文革”后首次公开展出。

国家博物馆馆长吕章申表示,“展出两个版本的《开国大典》,就是希望通过这些历史图像,展现党的历史,以及其对新中国成立的重要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开国大典》中的第一排领导人全是国家副主席,从左至右依次是: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

油画《开国大典》是董希文的心血之作,党和国家领导人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等亲切接见了他。

毛泽东称赞道:“是大国,是中国。

我们的画拿到国际上去,别人是比不了的,因为我们有独特的民族形式。

”1953年,《人民日报》在头版的重要位置发表了油画《开国大典》,也是这一年,人民美术出版社将《开国大典》印成油画在全国发行。

《开国大典》第一次改动是在1954年“高饶事件”之后。

作为国家副主席、政治局委员的高岗于同年年初被撤销职务,8月自杀身亡,此后又被开除出党。

“高饶事件”中国革命博物馆要求董希文修改《开国大典》,将画面上的高岗形象抹掉。

《开国大典》中的第一排领导人全是国家副主席,从左至右依次是: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

因为高岗站在前排最边上,抹去后构图差异不大,整体艺术损失也不大,为了不使画面损坏,董希文在其它油画上做了多次实验后才动笔,删掉了高岗的画像。

就这样六位副主席剩下五位,从左至右依次是: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

高岗的位置被一盆菊花取代。

修改后的油画,在建国10周年时,印制了邮票。

1963年,人民美术出版社发行了年画,后来还印制了纪念币、金银币等。

《开国大典》的第二次修改是在“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刘少奇成了党内最大的“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被打倒。

1972年“四人帮”在美术界的代理人,通知董希文在画面上去掉刘少奇。

这个修改工程就更难了,因为不是简单地去掉一个人,而且要另外补上一个人,还要牵动旁边的人。

更为难的是董希文在文革后被打成反动学术权威,1969年,他被安排在北京钢厂劳动,非人的折磨,外加翻砂的劳累,使他胃溃疡穿孔,胃被切除了3/4。

1970年被确诊为患了癌症,手术后虽然情况尚好,但体力衰弱,实在难以负担这样繁重的精神和体力劳动。

然而他仍然拖着被病痛折磨的身体,到博物馆亲自进行修改,经过修改后删掉了刘少奇画像,在刘少奇的位置上改画了董必武,建国时期的六位副主席只剩下四位。

1978年人民美术出版社发行了这一版的的年画。

因为这一版是“文革”时期的见证,使用时间只有一年。

1973年著名画家董希文病势,这一次修改版竟然成了画家的“绝笔”。

很遗憾,等到刘少奇得到平反昭雪之日,董希文已不幸逝世,他再也不能亲自在《开国大典》上恢复刘少奇的形象了《开国大典》的第三次修改是在,粉碎“四人帮”后的1979年,刘少奇的冤案得以平反昭雪,本着实事求是、还历史本来面目的原则,中国革命博物馆征得上级同意,决定将《开国大典》恢复原貌。

但董希文的原作因在“文革”中蒙受不实之词的连累,作了很大的改动,难以恢复原貌,董希文家属也不同意在原作上再改动。

为尊重这个意见,博物馆只好委托著名画家靳尚谊修改,当时靳尚谊忙于其他事情,便推荐了北京青年画家阎振铎、叶武林。

他们在《开国大典》的复制品上画上了刘少奇和高岗。

至此,《开国大典》终于恢复原貌——这就是我们今天在中国革命博物馆展览厅里所见到的《开国大典》(复制品),而原作则存放在中国革命博物馆的画库里。

第三次修改的《开国大典》画面临摹的很逼真,但仔细看,在色彩的处理,绘画的风格,人物神态等方面,还是与第一版有所区别,毕竟不是出自于原作画家之手。

这一版的的油画没有发行年画,只是一些报刊、挂历、电话磁卡、旅游门票印制了这一版的宣传画。

油画《开国大典》历经几次风风雨雨的磨难,董希文在创作《开国大典》这幅油画时,不会想到他的命运始终和政治事件相牵连,因为政治,他的美术作品要得到毛泽东的审查(油画《开国大典》);因为政治,他不得不对作品做了荒谬的挖、补、填、涂;为了政治,他也不得不为自己的所作所为做出模糊解释。

董希文是职业美术家,又是职业美术匠。

他可以在美术领域内做最无忌的恣肆,但在文革期间他一直和政治相连,一直用政治的尺度衡量自己的美术作品。

《开国大典》是特殊时期被扭曲的艺术和政治关系的见证,也是共和国历史的见证。

董希文简介
1914年6月27日生于浙江绍兴柯桥光华楼。

曾就读于杭州芝江大学土木工程系,苏州美
术专科学校,上海美术专科学校,越南河内巴黎美专分校,1939年毕业于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本科。

先后师从林风眠、颜文良、刘海粟、常书鸿等。

1943年任敦煌艺术研究所研究员,三年间临摹敦煌壁画数百幅。

1946年,经吴作人、李宗津推荐,应徐悲鸿邀请到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任教。

1947年,参加“反内战”的爱国学生运动,与艺专同学一道上街游行。

1949年,画家为迎接北平解放,刻印、散发了数百万份宣传画,10月1日在天安门广场参加开国大典,亲眼目睹新中国成立的壮丽场面,萌生了创作《开国大典》的激情。

代表作还有《春到西藏》、《千年土地翻了身》、《红军不怕远征难》、《百万雄师过大江》等。

后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第二届全国政协委员。

1957年,在“反右斗争”中被留党察看两年。

“文革”中,被打成“反动学术权威”,在北京钢厂劳改,因过度疲劳,胃溃疡穿孔,经首都医院抢救八小时才苏醒过来,在做了胃切除四分之三的大手术后不到半年,又回到劳改农场,数月后诊断为癌症晚期,1973年1月8日,病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