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黄浦区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一模)质量监控语文试题及答案
上海市黄浦区2018-2019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九年级语文试卷(解析版)

上海市黄浦区2018-2019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27题。
2.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一、文言文(40分)(一)默写(15分)1.竹径通幽处,。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2. ,曾益其所不能。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3.关河梦断何处,。
(陆游《诉衷情》)4. ,虎啸猿啼。
(范仲淹《岳阳楼记》)5.草枯鹰眼疾,。
(王维《观猎》)【分析】该题考查的是古诗词和古文的背诵与默写。
要学生在平时的学习时,要循序渐进积累所学的应背诵并默写的内容,不要太急于求成。
首先不要混淆了所背的内容;其次是在默写时要注意不要出现错误(错别字、漏字、添字)。
【解答】答案:(1)禅房花木深(注意“禅”的书写)(2)所以动心忍性(3)尘暗旧貂裘(注意“貂裘”的书写)(4)薄暮冥冥(5)雪尽马蹄轻【点评】做该题时首先要认真读懂题目,不要张冠李戴;其次在平时的学习中,要理解诗句的意思;最后是注意错别字,对于这些应背诵内容,只要平时注意积累,完成该题应不是难事。
(二)阅读下面的词,完成第6-7题(4分)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6.这首词的作者是宋代的。
(2分)7.下列对这首词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A“八百里”指路途遥远,写出征战疆场的辛苦。
B“五十弦”指演奏者很多,声音洪大震耳欲聋。
C上片写了一个秋天早晨沙场点兵时的壮盛场面。
D这首词通篇豪情壮志,充满杀敌报国的思想感情。
【分析】《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作品。
此词通过对作者早年抗金部队豪壮的阵容和气概以及自己沙场生涯的追忆,表达了作者杀敌报国、收复失地的理想,抒发了壮志难酬、英雄迟暮的悲愤心情;通过创造雄奇的意境,生动地描绘出一位披肝沥胆、忠一不二、勇往直前的将军形象。
2018上海市初三语文一模定稿A卷(含答案)

上海市初三语文质量测试(A)(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27题。
2.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一、文言文(40分)(一)默写(15分)(二)阅读下面宋词,完成第6—7题(4分)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宋] 辛弃疾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62分)7.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少年不识愁滋味”说明少时的幼稚无知和天真。
B.“爱上层楼”叠用表现了少年活泼、顽皮的特点。
C.“识尽”写出词人阅尽人间艰辛,饱尝忧患苦难。
D.“却道”句突出了词人心头难以摆脱的沉重抑郁。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9分)王顾左右而言他孟子谓齐宣王曰:“王之臣,有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
比其反也,则冻馁其妻子,则如之何?”王曰:“弃之。
”曰:“士师不能治士,则如之何?”王曰:“已之。
”曰:“四境之内不治,则如之何?”王顾左右而言他。
比其反也,则冻馁其妻子,则如之何?10.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___(3分)A.孟子的三问语气虽十分平淡,但都能引人深思,其气势咄咄逼人。
B.“顾左右而言他”写出齐宣王毫无退路的尴尬和胸无城府的可爱。
C.孟子站在齐王面前与他对话,其实就是在推行他自己的政治主张。
D.孟子是一个机智勇敢、关心民生、敢于批评时政又善于设问的人。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3题(12分)鲍氏之子齐田氏祖①于庭,食客千人。
有献鱼、雁者,田氏视之,乃叹曰:“天之于民厚矣!殖五谷,生鱼鸟,以为之用。
”众客和之。
有鲍氏之子,年十二,亦在坐,进曰:“不如君言。
天地万物与我并生,类也。
类无贵贱,徒以小大智力而相制,彼此相食,非相为而生②。
人取可食者食之,岂天本为人生之?且蚊蚋③噆④肢,虎狼食肉,非天本为蚊蚋生人、虎狼生肉者也!”【注】①祖:古人出远门设宴祭路神叫“祖”。
上海市黄浦区2018年九年级学业考试模拟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上海市黄浦区2018年九年级学业考试模拟考语文试卷(解析版)上海市黄浦区2018年九年级学业考试模拟考语文试卷一、文言文一)默写1.默写古诗1)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___《桃花源记》)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___《陋室铭》)3)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___《赋得古原草送别》)4)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___《黄鹤楼》)5)青山绿水,西北望,射天狼。
(___《天净沙·秋》)答案】(1).不知有汉(2).无论魏晋(3).无丝竹之乱耳(4).日暮乡关何处是(5).西北望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的默写能力。
学生需要注意书写规范,尤其是生僻字的书写。
此外,近年来默写题目更注重理解性,学生需要根据古诗的内容选准诗句,不要出现错别字。
阅读下面的词,完成下列小题蝶恋花___伫倚___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2.“残照”的意思是落日(夕阳、斜阳)的余晖(光)/夕照。
3.后人在论及做学问时,常引用“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借此所体现的精神是锲而不舍。
答案】2.落日(夕阳、斜阳)的余晖(光)/夕照 3.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和引申。
残照是指落日的余晖或夕阳。
学生需要根据上下文理解诗句的含义。
第三题考查学生对诗句所体现的精神的理解,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出师表(节选)①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___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___、___。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___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答案】无解析】本题为阅读理解题,考查学生对古文的理解能力。
出师表是___为了说服___北伐而写的一篇奏章。
学生需要理解出师表的背景和主旨,进而理解文章中的每个词语和句子。
2018上海市初三语文一模定稿B卷(含答案)

上海市初三语文质量测试(B)(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27题。
2.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一、文言文(40分)(一)默写(15分)1.晴川历历汉阳树,。
(《黄鹤楼》)2.马作的卢飞快,。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3.,尘暗旧貂裘。
(《诉衷情》)4.人面不知何处去,。
(《题都城南庄》)5.,故克之。
(《曹刿论战》)(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第6—7题(4分)题破山寺后禅院唐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6.“万籁”是指。
(2分)7.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表现禅院幽美纯静、自由平和、自然高远的禅趣。
B. 全诗以静显静,构成了幽深奇静别有韵味的意境。
C. 尾联妙笔传神,以动衬静,映衬出僧人充实的生活。
D.诗人寄情山水,忘却世俗,流露出浓厚的禅隐倾向。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9分)伤仲永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
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曰:“泯然众人矣。
”8.本文的作者是朝的(人名)。
(2分)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3分)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10.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A.方仲永幼时聪明过人而后来泯然众人的原因是父亲“不使学”。
B.揭示了当时社会大多贫困家庭因为无从受教而造成的悲剧。
C.本文借事说理,以方仲永的实例说明后天教育对成才的重要性。
D.本文题旨鲜明,叙事内容集中,层次分明,前后贯通,详略有度。
上海市各区2018届中考语文一模试卷【议论文阅读类题】汇集及答案

上海市各区2018届中考语文一模试卷【议论文阅读类题】汇集崇明县(一)阅读下文,完成15-19题(20分)人生难得有静气①“每临大事有静气,不信今时无古贤!”这是清朝三代帝师翁同龢的一副对联。
他认为,古今圣贤之人,也都是大气之人,越是遇到重大事件,越是能沉着淡定,举重若轻,应付自如。
②《晋书·谢安列传》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淝水之战,坐镇指挥的谢安与客人下棋,等待自己八万军队与前秦八十万军队作战的消息。
棋局进行中,前线派来的信使到了,书中这样描述:“(谢安)看书既竟,便摄放床上,了无喜色,棋如故。
客问之,()答云:‘小儿辈()已破贼。
’”③面对危险的时候处变不惊,镇定自若,面对异常激动人心的时候能掩饰自己的情绪不至于人前失态。
一个“小儿辈()已破贼”,把谢安的从容不迫刻画得淋漓尽致。
④静气是一种修养。
人一旦有了这种气度,心静下来了,喧嚣远了,内心的本真就显现出来了,也就跳出名、利、欲的诱惑,得之不喜,失之不忧,心怀坦荡,兰心傲骨。
⑤杨绛先生在她100岁生日那天说道:“我心静如水,我该平和地迎接每一天,过好每一天,准备回家。
”杨绛一生经历风浪与波折,却总能给世界以温暖、以感动。
无论时光流逝,人事变迁,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不念过往,不畏将来。
聆听先生淡而有味的话语,给人一种领悟生命的智慧和充满内涵的悠远。
⑥静气更是一种境界。
只有静气,才能让人认知健全,明白事理,知荣明辱,演好角色,心无旁骛,追求卓越。
因此,静气是一种自我的跨越,一种精神的升华。
只有这样,才能在平凡的生命历程里为平庸的生活增添亮色。
⑦静气还与治国理政思维有着莫大的关联。
胸怀静气,才不会得意忘形,被胜利冲昏头脑。
朱元璋曾征求学士朱升对他平定天下战略方针的意见,朱升说:“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反观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外患未除,内部就开始忙着贪图享受,忙着争权夺利。
不能守静,目光看不远,结果天京很快陷落,真所谓,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上海市黄浦区2018届九年级4月模拟考试语文试题扫描版

黄浦区2018年九年级学业考试模拟考语文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建议一、文言文(40分)(一)默写(15分。
每题3分,错一字扣1分,不倒扣。
)1.不知有汉无论魏晋2.无丝竹之乱耳3.日暮乡关何处是4.西北望射天狼5.白草红叶黄花二、阅读下面的词,完成第67题(4分)6.(2分)落日(夕阳、斜阳)的余晖(光)/夕照(只写落日、残阳1分)7.(2分)B(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9分)8.(2分,各1分)蜀诸葛亮9.(3分)(我)于是答应先帝(刘备)为他奔走效劳。
(得分点:许、驱驰及句式)10.(4分)(1)亲小人,远贤臣(2分)(2)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2分)(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3题(12分)11.(4分)(1)C(2分)(2)B(2分)12.(4分)当年(从前)纣王使用象牙筷子,箕子(见了)感得害怕。
(得分点:昔者、为、而、怖)13.(4分)(1)A(2分)(2)D(2分)二、现代文(4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4—18题(20分)14.(3分)C15.(4分)(1)(2分)A(2)(2分)B16.(4分)【评分说明】本题考查相关信息的提取能力,第③段的相关信息有“大爆炸型宇宙”“每个粒子”,第⑦段的相关信息是“98%的物质在宇宙大爆炸3分钟后都产生了”示例:因为这些东西包含着“从现在到宇宙创建之时的每个粒子”,而“98%的目前存在的或将会存在的物质在宇宙大爆炸3分钟后都产生了”,为了创建一个标准的大爆炸型宇宙,所以需要收集现有的一切东西。
17.(4分)【评分说明】本题考查对说明文语言特点的把握能力,要求理由阐述能结合内容,并与所概括的语言特点一致。
示例一:不能删去。
因为第①到第⑤段通过介绍如何营造一个宇宙,来说明宇宙的诞生,文中“我们的宇宙”是指假想中创建的宇宙,与前文生动有趣的语言特点一致。
示例二:可以删去。
宇宙诞生时还没有我们人类,宇宙不属于我们,把宇宙当成“我们的”,有违说明文语言的科学性。
(完整word版)2018上海市初三语文一模定稿D卷[含答案]
![(完整word版)2018上海市初三语文一模定稿D卷[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64a0d0d3968011ca30091bf.png)
上海市初三语文质量测试(D)(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28题。
2.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一、文言文(40分)(一)默写(15分)1. 沉舟侧畔千帆过,____________。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2. ___________,身世浮沉雨打萍。
(《过零丁洋》)3.欲把西湖比西子,__________。
(《饮湖上初晴后雨》)4.虎见之,___________,以为神……。
(《黔之驴》)5.……亭亭净植,_ _________。
(《爱莲说》)(二)阅读下面的词,完成第6—7题(4分)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6.词中“封侯”指的是,“匹马”强调的是(2分)7.下列对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A.“当年”两句表明诗人只身远离家乡奔赴抗金前线。
B.“关河”两句强调当年所作所为如今只能梦里见到。
C.“胡未灭”三句抒发了诗人壮志难酬的抑郁和悲愤。
D.最后三句“天山”和“沧洲”对比,表明志向未变。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9分)核舟记(节选)①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苏、黄共阅一手卷。
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
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②舟尾横卧一楫。
楫左右舟子各一人。
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
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③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
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8.选文的作者是明朝的(人名)。
上海市浦东新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一模)期末语文试卷(含解析)

上海市浦东新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一模)(解析版)一、古诗文(35分)1.(13分)(1)其岸势犬牙差互, 。
(柳宗元《小石潭记》)(2)欲说还休,却道 !(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3) ,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行路难》)(4)傍晚时分小明遥望山野,满目皆是浓浓秋意,让他不禁想起《野望》中的两句话:“ , 。
”2.古诗文阅读。
(22分)【甲】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乙】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丙】追和陶渊明诗引(节选)苏辙东坡先生谪居儋①耳,置家罗浮②之下。
葺茅竹而居之,日啖薯芋。
先生平生独喜为诗。
是时,辙亦迁海康,书来告曰:“吾于诗人,无所甚好,独好渊明之诗。
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③。
然吾于渊明,岂独好其诗也哉?如其为人,实有感焉。
吾今半生出仕,以犯世患,此所以深服渊明,欲以晚节师范其万一也。
”嗟夫!渊明不肯为五斗米一束带见乡里小人,而子瞻出仕三十余年,为狱吏所折困,终不能悛④,以陷于大难,乃欲以桑榆之末景,自托于渊明,其谁肯信之?(有删改)【注】①儋:即儋州。
②罗浮:即罗浮山。
③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这是苏轼对陶渊明诗歌的评价,意思是平实中透着文采的华丽,清淡中透着丰富的意味。
④悛(quān):改变。
(1)【甲】诗题中的“乐天”指的是 (人名),【丙】文中提到了“渊明”,我们还学过他的作品《 》。
(2分)(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4分)①葺茅竹而居之 ②参考下面的诗句,画线句中加点词“桑榆”的意思是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浦区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初三质量调研语文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2018年1 月[考生注意:本卷共有27题。
请将所有答案写在答卷上,写在试卷上不计分]一、文言文(40分)1. 潭中鱼可百许头,。
(柳宗元《小石潭记》)2. ,,是以谓之文也。
(《孔孟论学》)3. 当年万里觅封侯,。
(陆游《诉衷情》)4.人知从太守游而乐,。
(欧阳修《醉翁亭记》)5. ,雪尽马蹄轻。
(王维《观猎》)(二)阅读下面的诗,完成6一7题(4分)题破山寺后禅院〖唐〗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6. 来源于本诗,形容周围环境非常安静的成语是“”。
(2分)7. 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A. 抒发了作者忘却世俗的隐逸胸怀。
B. 表现作者的坚定意志和乐观精神。
C. 指出观察问题应客观全面的道理。
D. 表达作者对山中秋色的独特情感。
(三)阅读下文,完成8一10题(9分)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8.上文选自课文《》,作者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2分)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3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10.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4分)【材料】“薄暮冥冥,虎啸猿啼”一句,参考资料一般译作:傍晚天色昏暗,虎在长啸,猿在哀啼。
这样译似乎有点不太确切。
首先,岳阳楼当时所处的位置,一面濒临“浩浩汤汤,横无际涯”的洞庭湖;一面紧靠着“百废具兴”,游客毕集的巴陵郡城。
以洞庭湖面积之宽广及岳阳楼与湖对岸山岳距离之遥远,即使那远山的老虎、猿猴的嗓门再大,也是不可能传入“迁客骚人”的耳鼓的。
请问:上述材料的作者认为“虎啸猿啼”应该如何解释呢?(四)阅读下文,完成11一14题(12分)蓉①少时,读书养晦之西偏一室。
俯而读,仰而思;思有弗得,辄起绕室以旋。
室有洼,径尺,浸淫②日广。
每履之,足苦踬③焉。
既久而遂安之。
一日,先君子④来室中坐,语之,顾而笑曰:“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命童子取土平之。
后蓉复履其地,蹶然以惊,如土忽隆起者;俯视,地坦然,则既平矣。
已而复然,又久而后安之。
【注释】①刘蓉:清朝桐城派古文家,代表作有《养晦堂文集》等。
②浸淫:逐渐蔓延、扩展。
③踬:被东西绊倒。
④先君子:对已故父亲的称呼。
1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4分)(1)思有弗得.( ) (2) 命童子取土平.之()12.对画线句意思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4分)A. 没时间整理自己的屋子,怎会有空闲治理国家呢?B.这件屋子还没整理好,是因为不知道如何治理国家?C. 连屋子都不能整理好,怎么让天下像家国一样呢?D. 连一间屋子都不能整治,你凭什么治理国家呢?13. 本文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君子求学,贵在(4分)A. 思学并重的正确方法。
B. 刻苦勤奋的端正态度。
C. 开始阶段的习惯养成。
D. 学习过程的完整参与。
二、现代文(4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14一18题(20分)文学当助人识己①古希腊苏格拉底在德尔斐神庙上刻下这一铭语:认识你自己。
它成为千百年来人类自我觉醒的警句。
现代人的悲剧就在于由于不能认识自己而蹈入盲区,或导致与外部世界的种种冲突,诸如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与科学的关系等。
人类的各种危机根源于人类自身,要克服这种危机,需从人自身入手。
这方面文学(),因为文学是“人学”,正是追问和塑造人的灵魂的学问。
②文学要帮助人类认识自己,首先要有自审意识。
真正伟大的作家本质上都是思想家,他能在人的灵魂深处发现更隐蔽的东西。
鲁迅十分赞赏陀思妥耶夫斯基对人的灵魂“挖掘得深”的本领,说他能在“()”。
同样,一个“洁白”的人拷问到最后,也可以挖出他的污秽来。
卡夫卡在文学上之所以伟大,就在于他用怪诞、荒诞、悖谬等非同寻常的手法,有效地揭去长期掩饰在人们身上那层“温情脉脉的面纱”,让人们进一步认清自己生存的真实境况。
③其次,文学要有危机意识和大生态意识,以地球为背景建立一种大生命系统,关爱任何一种生命的现状与未来。
卡夫卡小说《地洞》中有这样一句话:“危险迟迟不来,但又时时防备着它来。
”这句话言简意赅,堪称现代人生存境况的写照。
事关人类生存问题,文学可关注的空间很大。
优秀的作家不仅是思想家,还是预言家。
20世纪20年代,生态问题还没有突显出来的时候,德国表现主义作家德柏林就写了一部长篇小说《山岳、海洋与巨人》,预言人类对大自然无节制掠夺带来的后果。
④与此同时,文学需有大爱意识,文学家应该具有人类良知。
例如原子弹问世后,迪伦马特写出了《物理学家》一剧,追问科学家:你是不顾一切地发明呢,还是以维护人类命运为前提呢?此剧一经问世,一年半之内仅在德语国家就上演了1500多场,引起了人们的反思。
还有一种大爱体现于深层的人性关怀,一个在历史学家或法学家笔下的罪人,在文学家笔下,却很可能是一个值得同情的“人”——文学家有义务写出人的思想情感的矛盾性和复杂性。
⑤可以说,人类认识宇宙真理的路有多长,人类认识自我的路就有多长。
这一论断的确立当可使经常鼓噪或担心“文学死了”的人们安稳地入睡了。
14. 第①段括号里应填入的词语是()(2分)A. 大有可为B. 奋发有为C. 无所不为D. 有所不为15. 填入第②段括号里,符合语境的一项是()(3分)A. 灵魂深处挖掘出良知来B. 罪恶深处拷问出洁白来C. 沙漠深处喷涌出清泉来D. 大海深处探寻出宝藏来16. 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面填空。
(9分)(2)论点:⑴(3)文学需有大爱意识17. 下列文学形象可作为第④段论据的是,理由是。
(3分)A. 白居易笔下的卖炭翁B. 鲁迅笔下的孔乙己18. 在什么情况下文学会“真的死了”?请参照本文,选择一种情况简要回答。
(3分)(二)阅读下文,完成第19—23题(20分)桥之过①柳老师,姓柳爱柳。
柳无水不活。
她生在柳溪,既有柳又有溪。
人生自然一fān风shùn:小学毕业上初中,初中读完考进师范,毕业后回到柳溪当老师。
②柳溪在村东头,3 米多宽,溪源在山上,终年溪水潺潺,流向远方。
溪水像一把明晃晃的剑,斩断两岸人们相连的纽带。
自打柳溪村炊烟初升起,有志之士就欲在溪上架一座桥,把断了纽带连接起来。
这是积德之事,"架桥铺路养儿无数",造一座桥就是树一尊碑,那些无儿无女的户家更是争先恐后。
于是,几乎每年的秋天,溪上总是支起简陋的独木桥。
③可是,第二年一场暴雨,又被山洪吞噬,溪水依旧是一把剑。
人们说造桥者心不诚!造桥者说溪水不义。
谁是谁非,无人评说。
④柳老师任教的柳溪小学,有三分之一的学生在溪东,春夏秋冬涉水就读。
春夏秋三季溪水像母亲的手揉在孩子的脚上,搓去污垢,搔得脚心痒酥酥的。
冬季溪水却似一坛辣椒水,辣得孩子脚掌红红的。
柳老师小时候冬天下过水,知道那滋味:开始脚像被狗咬似的,钻心痛,然后就是麻木无知,像绑在身上的两块木头。
于是,她郑重宣布:冬季的溪东学生不能脱鞋过溪,全由自己一人背着接送。
⑤夏天,山洪滚下来,溪水增宽变深。
家长不让孩子上学校,教室里总是空出三分之一。
这时柳老师的心房也随之空荡荡的。
为了填满教室,也为了填满自己的心,每场大雨之后,柳老师准时淌过溪水,挨家挨户领学生。
⑥柳老师背学生过溪的事迹,随着溪水从柳溪漂向天外......⑦县里、地区、省里分别表彰她为"优秀教师"。
⑧四季转换,溪水悠悠。
获得赞誉的柳老师依旧在冬季和大雨之后背送学生过溪,只是又多了一件分外事——带领同学们开荒种地。
她打算在溪上造一座桥,预算1000块。
⑨1000块钱终于凑够了:勤工俭学收入500元,加上柳老师自己的积蓄。
承包者被柳老师的精神所感动,夜以继日赶在“教师节”前把桥架通了。
断了数百年的纽带终于接上了。
⑩桥上没有树碑,也没有剪彩,只有孩子们“咯咯咯”的欢笑声和脚踏桥面发出的“咚咚咚”的响声,但这声音叩击着柳老师的心,不时激起一阵阵欣慰的涟漪......⑪寒假到了,又开始一年一度的“优秀教师”评选工作。
可是,这次柳溪小学上报的柳老师的先进事迹材料,不几天却被退了回来,上面批着:缺少背送学生过河的典型事迹,材料不过硬。
⑫柳老师知道了,找出几年来省地县发给她的奖状,铺在潺潺的溪水上,她想:这荣誉属于溪水,应该归还它。
⑬孩子们像约好似的,从家中带来锤子、斧头,狠命地敲打石桥,想砸毁它。
因为他们听说:由于有了这座桥,柳老师才没有评上好老师!⑭柳无水不活。
柳老师姓柳爱柳,大概也离不开水吧......19.根据拼音写汉字。
(2分)一fān风shùn20. 用自己的话概括文中柳老师所做的分外事:(6分)(1)(2)(3)21. 以下对本文的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6分)A. 把柳溪比喻成剑,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溪水窄和直的特点。
B. 柳溪村的贫穷和落后,使它数百年来都不能建起一座桥。
C. 柳老师背送学生过柳溪的目的是为了不让一个孩子失学。
D. 没有在建成的桥上树碑,预示着这座桥迟早还会被毁掉。
22.文章首尾都写到了“柳无水不活”。
第①段中“柳无水不活”的含义是(1):第⑭段“柳无水不活”的含义是(2)。
(4分)23. 请依据你对本文的理解就,将同学乙的话补充完整。
(5分)同学甲:文章第⑬段写孩子们砸桥,不太真实——这可是一座石桥,光凭几个孩子能砸得了?删去这一段,对理解本文不会有什么影响。
同学乙:第⑬段怎么能删呢?它在全文中有很重要的作用。
三、综合运用(10分)阅读下面两张网页截图,完成第24-26题(10分)【网页一】【网页二】24. 下列对网页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 这是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创意广告B. 我国的儿童福利体系建设相对滞后。
C. 为儿童福利示范项目进行民意调查。
D. 号召广大青少年帮助困境中的孩子。
25. 【网页一】右下角的两个点击按钮一大一小,这样设计的用意是什么(3分)26. 语言学家对网页中的“有福童享”,向项目方提出了异议(4分)(1)语言学家认为“有福童享”用语不规范,理由是:(2)项目方则认为认为“有福童享”在使用语言上很有创意,理由是:四、写作(60分)27.题目:我的动力之源要求: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不得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