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保守主义
保守主义

新保守主义
♣ 新保守主义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 ♣ 主要代表人物:丹尼尔.贝尔、塞缪尔.亨廷顿
代表人物
♣丹尼尔· 贝尔 (1919—2011)
贝尔密切关注并深入广泛分析了当代 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各个领域的现 象和问题,撰写了一系列颇具影响的 著作。他的名字和“意识形态的终 结”、“后工业社会”和“资本主义 文化矛盾”总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
保守主义
主要内容
♣ 保守主义的发展历程
♣ 传统保守主义和新保守主义 ♣ 典型代表人物和其观点
保守主义的起源
♣ 保守主义发端于18世纪末,最早出现在法 国大革命时期。
保守主义的兴起
♣
20世纪50年代后期,美国保守主义的舆论阵地形成 代表人物 E. 沃格林(美)、K. 曼海姆(英) W. 李普曼(美)
新保守主义的基本主张
♣
政治方面,保守主义者积极维护权威,秩序和法律,提 出“政治精英论”,并阐释了新阶级理论
♣ 经济方面,对于国家的过多干预经济领域提出批评,并
要求实行经济自由主义
要作出调整
♣ 在福利国家政策方面,认为福利国家已经不合时代,需
♣ 国际事务方面,主张采取现实主义的强硬外交政策 ♣ 文化方面,对西方社会出现的种种精神虚无,道德沦丧
♣代表作
《意识形态的终结》
《后工业社会的来临》 《资本主义文化矛盾》等
代表人物 ♣塞缪尔· 亨廷顿(1927——2008)
美国当代著名的国际政治理论 家。早年就读于耶鲁大学、芝 加哥大学和哈佛大学,1951 年 23岁时即获哈佛大学博士学位, 并留校任教长达58年,先后在 美国政府许多部门担任过公职 或充当顾问。曾任哈佛大学阿 尔伯特· 魏斯赫德三世学院教授, 哈佛国际和地区问题研究所所 长,约翰· 奥林战略研究所主任。 曾任卡特政府国家安全计划顾 问《外交政策》杂志发言人与 主编之一,是《文明的冲突与 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的作者。
论保守主义[整理]
![论保守主义[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7b0963ea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02.png)
李强论保守主义作者:李强一、什么是保守主义保守主义是近代以来重要的政治思潮或意识形态,其首要特征是反对“全面的”与“激进的”变革,致力于维护现存的制度。
”保守主义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最早出现于法国大革命时期。
它是对大革命前几个世纪社会与政治变革思想批评的产物。
法国大革命之前两个多世纪,社会政治思想弥漫着一种乐观主义倾向。
这种乐观倾向的基础是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以来关于人的哲学认知。
新兴的乐观主义彻底抛弃了传统基督教关于人性的悲观观点,它坚信,第一,世界的存在是有序的,人们凭借自己的理性可以认识世界秩序,并在此基础上改变这些秩序。
第二,人类痛苦的来源并不是人的原罪,而是罪恶的社会。
卢梭论证了社会是人类痛苦的渊源。
他提出,只要改造社会,罪恶与痛苦就会最终从人类消失。
这一观点直到今天仍然是所有激进主义的基础。
法国大革命第一次展示了人类可以彻底摧毁一个以前认为是自然而且不可动摇的社会。
法国大革命是西方思想界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激进主义从大革命受到鼓舞,它以为,既然人类的力量可以彻底摧毁一个旧的秩序,那么,人的力量同样可以建设一个全新的社会秩序。
另一方面,法国大革命也激起一些人对剧变的恐惧,为保守主义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为了反驳激进变革的理念,保守主义必须说明:第一,人类理解以及改变世界的能力是有限的;第二,罪恶、痛苦不仅仅是人类生活中暂时的因素,不仅仅产生于不公正的社会组织,而是人类生存中永恒的、不可消除的现象。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在传统上,所有保守主义学说都有两个基本内涵:1)不完美主义。
保守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不完美是内在的、永久的,而不是暂时的。
在这一点上,保守主义既不同于激进主义,也不同于反动派。
激进主义与反动派都会批评现存社会的不完美。
反动派对已经失去的东西极为留恋,设想人类曾经有过有过完美的黄金时期。
而激进主义批评现实的不完美,设想人类最终可以实现一个完美的社会。
不完美主义可以建立在不同的哲学基础上:A)基于神学或道德哲学基础上的关于人性不完美的学说,如柏克与梅斯特尔;B)基于历史主义的不完美主义,认为社会是历史演化的产物,任何时代的人仅仅具有相对的理性能力;C)怀疑主义,怀疑人类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能力。
什么是保守主义_

度。
德国的思想库极大地依赖于政府,这更加突出了它们所具有的趋向。
当今,在具有强烈价值倾向性或追随特殊利益的名声方面不存在问题的研究所少之又少。
就官方角度而言,大多数德国的研究所对于树立明确的意识形态形象没有兴趣。
严肃的研究和科学方法论被多数研究所认为是它们工作的必要的条件,但自相矛盾的是,即使是附属于某些政治党派的研究所也宣称如此,实际上很难说这些研究所在政治上是中立的。
要证实和准确地测量思想库对政治议程所起的作用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很少出现这种情况,即政治家所持的立场可以明确地归因于专家个人或特定研究所的影响。
通常能够进行客观衡量的惟一事物是研究所和专家个人的公众形象。
德国思想库的最重要的目标群体是国内和国际的其他研究所和大学,其次是德国联邦议会(G erman Bundestag)的成员、政治群体和各种委员会,然后是政府各部的官僚,此外依次还有一些政治党派、新闻界的特定部门,以及管理委员会、公司经理、行业工会和非政府组织。
德国的研究所明显地表现出对新闻界的偏重,他们最心仪的目标群体包括德国日报、周报的政治与经济版主编。
与此相对照,思想库在过去一直与电视保持着较为疏远的关系,但是近年来大型研究所的经济政策专家与电视台和广播电台的关系有所改善。
当然,涉及外交政策和国家安全的专业研究所在这方面是个例外。
除新闻媒体之外,互联网提供了新的机会,使公民可以直接了解专家的见解和信息,无需再借用传统媒体。
德国的思想库具有在未来的政治和公共舞台上发挥更重要作用的潜力。
专家的预测和分析在公共生活中变得越来越重要,各种各样类似思想库的机构之间的竞争也将变得激烈,大型商业银行的研究部门、专门从事技术和社会问题研究的研究小组也力争在思想交流的场所中占有一席之地。
不管是德国的大型咨询机构,还是国外的思想库都准备在德国接受委托。
提供建议和需求建议的机构之间的合作是令人乐观的,但思想库必须表现出更多的创新,靠自身的力量开展工作,从事更多的应用研究,而不是极度地依赖于委托的工作。
03 第三章 保守主义

撒切尔认为
“大政府”是“滞胀”产生的罪魁祸首,并在执政后 大政府” 滞胀” “竭力扭转政府职能扩大和社团主义蔓延的势头,颂 竭力扭转政府职能扩大和社团主义蔓延的势头,颂 扬‘小政府’的优点,减少政府在一系列领域的干涉 小政府’ 行为,并制定了如下目标:(1)缩减公共企业和公共 行为,并制定了如下目标:(1)缩减公共企业和公共 服务的规模。(2)削减公共开支。(3)鼓励私有企业, 服务的规模。(2)削减公共开支。(3)鼓励私有企业, 出售公共企业的国有股份。(4)在公共企业引入市场 出售公共企业的国有股份。(4)在公共企业引入市场 机制” 机制”。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撒切尔在英国实行了一 场涉及各个领域的私有化运动。
1.经济政策倾向“利润至上”原则 经济政策倾向“利润至上”
资本的本性是追逐利润,古典自由主义 倡导的自由放任的市场机制,根本目的在 于确保资本获利最大化。里根~撒切尔革 命的目标就是重建资本利润至上的原则和 架构,认为罗斯福秩序时代对资本课以重 税后的再分配策略严重地损害了资本的创 造性。
供应学派认为,“ 供应学派认为,“对拥有资本的富人征以过多 的税赋势必影响资本再投资的积极性,同样,对于 用这种税收给穷人以过多的补偿势必削弱他们的工 作动力,二者都将导致生产效率的低下。” 作动力,二者都将导致生产效率的低下。” 在里根执政期间,富人的纳税额在总税收中的比 例从70%减至50%。 例从70%减至50%。 对此,罗纳德· 对此,罗纳德· 多尔的评价是,这种模式的目的就 是“从假资本主义变成真正的资本主义,即从原先 主要为雇员谋利益的公司改革成主要甚至专门为股 主要为雇员谋利益的公司改革成主要甚至专门为股 东谋利润的公司。”同样,英国也实施各种有利于 谋利润的公司。” 资本逐利的改革措施,撒切尔革命后,英国经济确 有较快的增长,然而从增长中获利的是拥有资本的 富人,“最低收入群体不再从经济增长中受益。” 富人,“最低收入群体不再从经济增长中受益。”
第三章 社会工作的哲学基础、价值观和专业伦理ok

二、社会工作的哲学基础
保守主义、自由主义和激进主义是与社会工
作密切相关的哲学世界观,它们在关于人类 本质、个人行为、家庭、社会系统、政府和 经济系统上有不同立场和观点,对社会福利 和社会工作有重要影响 (Popple & Leighninger,1999)
二、社会工作的哲学基础
对人类本质的看法
(罗肖泉、尹保华 ,2003)
第三节 专业伦理
1、伦理与专业伦理
2、社会工作的专业伦理
3、社会工作实践中的伦理困境
4、社会工作实践中的伦理抉择
一、伦理与专业伦理
伦理是人们的行为标准和准则,对人们行为
具有制约作用 伦理可分为个人伦理和专业伦理 社会工作伦理属于专业伦理 专业伦理有三种功能:规范专业人员的言行 及治疗行为;维护专业原则;提供评判专业 实施的标准
– 保守主义:人的本质是消极的/严格控制 – 自由主义:人天生是善良的/保护和自由 – 激进主义:人本质上是勤劳和富于创造性的/ 控制工作条件
二、社会工作的哲学基础
对个人行为的看法
– 保守主义:个人是自主的,必须对自己的行 为负责 – 自由主义和激进主义:不完全否定自由意志 和动机,但更强调环境是个人行为的原因
(二)、社会工作职业界限中的伦理困境: 专业工作关系——朋友关系 案主T某与社工之间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在
社工的帮助下戒断毒瘾,并且找到满意的工作 。为了表示对社工的感谢,T某向社工赠送了 几百元的礼品,并邀请社工吃饭。 案主Y某是社工帮教对象,一天来找社工借 钱。说是自己要参加招聘面试,没有像样的衣 服,希望社工能够借二百元钱,让自己买两套 衣服。 社工拒绝案主的要求可能使案主觉得社工不 信任他,仍对他存在歧视,影响以后工作开展 ;但接受案主的要求又违背专业理念,同时可 能给社工带来麻烦。
保守主义讲稿

埃德蒙· 柏克的保守主义观点
• 3.在看待平等问题上,柏克认为平等是一种 虚构,社会政治中必然存在等级差别,不 平等是每个人的德行、才能和气质以及环 境的自然反映。 • 4.在反对激进革命上,柏克持有强烈的反对 态度,主张审慎的、渐进的改良。
二、保守主义的发展脉络
(一)保守主义概况 自柏克创始了保守主义之后,保守主义便 以不同的面目和在不同的时间出现在一切 反对至善论和激进主义的最前沿。
一个人喜欢保守点什么,并不等 于他就是一个保守主义者。
• 就像社会不等社会主义,保守也不等于保守主 义。
究竟什么是政治学意义上的保守主义?
• 保守主义:是指要去维护社会现状与历史传统, 反对一切激进的革命,而主张审慎渐进的改良, 同时也主要有限政治,以妥协的方式调和各种 社会力量的利益冲突的思潮。
• 扭转传统福利观念
• 一方面要强调政府的责任与义务,承诺在公民遇到困难时 国家将给予帮助;另一方面也要强调公民个人的自助义务, 在国家提供基本生活保障的前提下给个人自愿保险留出一 定的空间。
义倾向的社群主义者,希望通过恢复某些 传统的伦理价值来摆脱危机。主要代表任 务有罗伯特· 尼斯比特和麦金泰尔。
(二)保守主义的发展阶段
• 1.20世纪初至二战结束:精英主义学说
• 2.20世纪50-60年代:自由保守主义
意大利的莫斯卡、帕累托、 米歇尔斯、法国的勒庞和 西班牙的奥尔特加为代表。 主要观点:把政治精英的 保守主义在恶劣环境中成长的阶段,在这 存在视为普遍的规律;极 一时期也取得了一些重要的成果:1949年 端蔑视人民群众 新保守主义的兴起是对西方社会经济、政治和文 维雷克的《重温保守主义》、1953年尼斯 化危机的一种反映。福利国家政策的推行大大提 比特的《寻求社群》、柯克的《保守主义 高了人们的生活保障程度,使政府得到了更高的 的意向》相继出版,作为自由主义对立面, 支持率,但也使国家背上了严重的包袱;国家干 并且反对苏联共产主义和德意志法西斯主 预的发展使政府机构日益膨胀,并产生了规章繁 义的保守主义,在逐渐形成气候,为20世 琐、机构运作不灵和行政效率低下官僚主义弊端; 纪70年代保守主义的复兴打下了良好的基 文化上的自由化导致社会道德标准的崩溃,导致 础。 许多新的社会问题。如,整个社会物欲横流,许 多人丧失信仰、精神空虚,传播媒介为了追求利 润也拼命迎合人的低级需要,大力渲染暴力和淫 秽色情的东西。
保守主义

保守主义——的理论特点姓名:靳盼学号:1242051117年级:12级电子信息工程上课时间:周四7-9周保守主义简介保守主义(Conservatism)是资产阶级政治思想的重要传统之一,通常的含义是指要求维护社会现状和历史传统,反对一切激进的革命和革新,主张节制政治,以妥协的手段调和各种社会力量的利益冲突的理论和思潮。
保守主义的起源:保守主义是20世纪西方最主要的政治思潮之一,保守派的意识形态。
70年代以来,随着西欧福利国家运动和美国“伟大社会”运动受挫,中右势力赫然崛起,从70年代末开始保守派先后在英、美、西德等西方工业大国上台执政,在法、意、奥、瑞典等国也有相当进展,形成1848年革命以来最强劲的保守主义运动。
其意识形态也因此而迅速扩大影响,成为80年代西方最流行的政治思潮之一。
保守主义在西方社会渊源深远,古希腊的柏拉图、中世纪的阿奎那、文艺复兴时期的马基雅维利、近代的霍布斯等大思想家均有程度不等的保守色彩。
但作为一种明确的政治态度,政治哲学和政治运动的保守主义,却迟至18世纪末法国大革命爆发时才形成。
那场以自由、平等、博爱为旗帜、以暴力和恐怖为手段的社会激变,对欧洲以至整个世界产生了巨大冲击,并引起各种政治力量的不同反应。
保守主义就是在这一时期形成的。
首先奠定其思想基础的是英国政论家和议会活动家埃德蒙·伯克(Edmund Burke,1729-1797)。
18世纪法国大革命爆发后,人民群众所表现出来的巨大作用,使资产阶级内部的一些保守分子产生了很大的担心和恐惧。
伯克于1790年出版了《法国革命感想录》(也译为《法国革命论》),对法国大革命进行了猛烈的批评,提出了一套系统的保守主义观点。
这被公认为保守主义诞生的标志。
但伯克从未使用过保守主义一词。
保守主义来源于法文Conservateur,是波旁王朝复辟时期的法国保王派创造的。
这个术语迅速为其它反对法国革命的政治集团所采纳,美国共和派从1830年开始自命为“保守分子”,英国托利党也于同年得到“保守党”的称号。
保守主义思潮

保守主义思潮保守主义思潮保守主义是西方社会的右翼政治思潮,也是西方社会的主流政治思潮之一,历久而不衰,在当代仍有着巨大的影响力。
保守主义来源于法文conservateur,是波旁王朝复辟时保王派的创造。
保守主义的内涵究竟什么是保守主义?顾名思义:“保”就是保持现状与稳定,“守”就是守住传统和秩序。
进一步说,保守主义认为信仰高于理性,传统高于科学,等级高于平等,集体价值高于个人主义,神的法则或自然法高于世俗法;保守主义还认为现行的社会形态,尤其是对权力、财富和地位的分配,都是“存在即合理”因而是值得保存的。
因此保守主义反对变革,尤其是激烈的变革,当然最反对革命。
事实上,历史上保守主义的兴起和发展就是由革命或激进变革所引发的反动,例如伯克的理论核心便是针对法国革命及其思想渊源启蒙运动的批判;而保守主义的另一位主要思想家哈耶克的主张也离不开对罗斯福“新政”及其指导思想凯恩斯主义的抨击。
保守主义思潮的历史演变保守主义思潮虽然始终存在,但却并非一直占上风,只是掀起过几次浪潮。
(一)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近代保守主义形成近代意义上的政治保守主义出现在法国大革命之后,即18世纪末。
其特点是反对革命,反对革命中涌现的民主潮流,反对激进主义和理性主义,斗争的焦点是对法国大革命的评价。
保守主义的鼻祖为英国思想家埃德蒙·伯克(Edmund Burke),著有《法国大革命反思录》(1791)、《诉诸我党老前辈》(1791),都猛烈攻击法国大革命。
伯克不仅不反对自由主义,而且标榜自己追求自由。
他认为英国治理国家的经验是“保留了合乎自然的方法”。
经验教导人们,除了世袭王位之外,没有任何其他的方法能够“使我们的自由得以经常地延续下去,并作为我们世袭的权利而保持神圣性。
”他说:“我也并不排斥变动,但即使当我改变的话,那也是为了有所保存。
”保守主义并不拒绝变革,更不反对变革,而是主张渐进的变革。
他否定启蒙学者的理论,认为其最大错误就是把人的理性抬到不恰当的高度,而忽视了人的非理性的一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
第一节
二、保守主义的基本观点和特点
(二)二战后保守主义的新发展
3.主要反对福利国家政策和文化中的 自由化政策 4.保守的主要内容是市场、宪政和传 统的宗教伦理观念。
第二章
第二节
“在保守主义看来,通过 历史的方法最能充分地了解社 会现实,在我们知道我们曾在 过哪里之前,我们不可能知道 我们现在在何处,更难以知道 我们将向何处去。” ——Robert Nisbet
第三章
第二节
一、有机社会与历史传统
(二)社会有机论
1.社会有机论是其历史观的基础; 2.社会在制度的结合和功能的相互关系两个方面都 是有机的;
第三章
第二节
五、财产和生命
(一)传统保守主义坚持私有财产的重要性, 甚至比生命权更重要 这一主张的背景是现实中财产权和生命权发生 冲突。尼斯比特认为:生命只是一种原始的东 西,仅仅是文明的生物基础,而我们相对于动 物所有有价值的东西,都与我们的所有权,即 财产权相联系。
案例:约翰是某银行的职员,一天上班时,一帮抢 匪闯入银行,用枪逼着他把钱交出来,约翰为了 活命照办。你认为,约翰是否应当承担责任呢?
第三章 (二)二战后保守主义的新发展
第一节
2.对当代西方社会的基本精神——现代 性普遍提出质疑。 (1)何谓现代性? 现代性从文艺复兴肇始、经由西方现代 化的完成、以科学-技术-工业-市 场为保障和载体得以传播。其核心是 人类的主体性和个体的主体性,在哲 学上则以主、客二分为基本预设。
第三章 (二)二战后保守主义的新发展
(三)反对变化
1.既定的社会结构和生活方式是活力的来源; 2.从进化论出发,认为任何个体都不具备造就物种 的能力; 3.历史是一种自然选择的力量。
第三章
第二节
二、成见的意义和理性的局限
(一)成见的意义
1.人类事务需要与理性主义完全不同的思维方 式,它既来自纯粹逻辑,也来自情感、情 绪和经验,这就是柯克所说的‚成见‛ 2.成见是整个认识、理解和感觉方式的精华, 是存在于传统的权威和智慧在个人精神上 的集体体现
第三章
第二节
二、成见的意义和理性的局限
(二)理性的局限
1.理性主义经由个人主义方法的扩大,会导致 政治上的强制; 2.理性主义易于导致政治空想,而忽略了亲知 3.理性主义知识论的后果之一是走向暴政。
第三章
第二节
三、权威与精英政治
(一)精英论
1.传统保守主义反对人民主权,主张精英统治。 莫斯卡:统治阶级论 帕累托:按个人能力大小将人分为精英和大众; 米切尔斯:寡头统治是自然的趋势。 ‚少数精英不但可以控制政治,而且他们不受多 数的控制。历史进化嘲笑一切为了预防寡头统治 而实现的手段。如果法律通过以控制领导的权力, 那么先衰弱的将是这个法律,而不是领导者。‛ ——米切尔斯
第三章
第三节
一、民主的危机与能者统治
(二)贝尔:“后工业社会”与能者统治 1.后工业社会是一种‚全国性社会‛ 在新技术革命的影响下,通讯、交通上 的飞跃式变革,使美国社会形成了‚全国性‛ 社会。一是全国性问题频繁出现,二是原来 地方层次的大量社会问题变成全国性的。全 国性社会的后果之一是平民政治的兴起。 2. 后工业社会是一种公共社会。
第三章
第二节
四、自由与平等的对立
1.自由与平等之间内在的绝对的不相容是保守主义 的基本立场,他们反对平等,主张自由; 2.自由,首先是社群获得其应得的自治权的权利。 因此,保守主义着重中间性社群,如家庭、阶层、 共同体、行会、社团等。 3.中间性社群对其成员所提出的要求不是专制,而 是意味着对个人自由所必需的强化手段。因此, 传统保守主义反对一切解放运动。 4.反对自由主义的平等观,认为社会分化和等级制 对于自由的重要性不亚于自由对秩序的重要性。
第三章
第二节
五、财产和生命
(三)坚持自由放任,反对国家对经济社会事 务的干涉
柏克认为,政府的权力只能用来防止罪恶,而不是 从事慈善;慈善是家庭、邻里和教会的义务,而 不是政府的职能。
(四)在财产形式上,强调土地和硬财产的重 要性,抵制资本主义的经济秩序、技术结构
只有硬财产才能使个人与社会建立‚休戚与共‛的 联系,形成个人高度的社会和经济责任感,而流 动、流通的和货币形式的财产只会分裂社会,鼓 励中产阶级的野心。
第三章
第二节
六、社群、宗教与道德
5.强调教会和基督教道德的重要性。
尼斯比特认为,宗教赋予政府职能以神圣性、赋予政 治的或社会的联系以神圣性,而且,强大的教会 是对政府权力的一种必要的遏制。 另外,宗教也是个人生活的精神支柱。 柏克:‚宗教是人的堡垒,没有它人就会陷入莫测的 并因而是敌对的世界。‛ 托克维尔:一个人缺乏信仰,他必定是不独立的,而 如果他是自由的,他就必定有信仰。 所有柏克式的保守主义者都坚持政治统治与道德无关。
第一节
1.形式多样、流派众多
(2)保守主义的不同主张
◆新保守主义、传统保守主义和自由保守主义都对福
利政策不满、反对政府的过度管制和开支,但新保 守主义并非完全否定福利政策,而是将其限定在一 定范围之内;
◆自由保守主义认为经济最重要、传统保守主义认为
文化最重要,二者都忽视政治;新保守主义则特别 重视政治尤其是民主政治的重要性,主张将自由民 主的价值观推广到全世界,欧美国家必须保持强大 的军事力量,有理由干涉其它国家的内政,促使非 西方国家的自由化和民主化。
第三章
第二节
五、财产和生命
(二)强调以家庭或机构为财产的单位,尤其 对古罗马和中世纪时期拥有财产权和家长 权的家庭充满怀念和赞美。
尼斯比特认为,在罗马法中,家庭的根本性和实质 意义就是财产尤其是不动产,最重要的是土地和 家长权,即对继承权的控制。 托克维尔认为,近代性的出现是从废除家庭财产权 和长子继承权开始的,导致家庭情感和父系地产 维护之间的紧密关系的断裂,其后果只能是个人 主义和利己主义的泛滥。
第三章
第三节
新保守主义
本节将以美国政治思想家亨廷顿和贝尔 为关注对象,展开对新保守主义的评介。
从时间序列上看,新保守主义晚于传统保 守主义。 从精神旨趣上看,二者也有所不同。
传统保守主义一般带有怀旧情绪,而新保守主义 则能直面社会已经发生的变化,对前工业社会的价值 和秩序没有太大的兴趣。如果说传统保守主义保守的 对象主要是农业社会中形成和延续下来的精英统治、 权威等级秩序、家庭财产权、基督教宗教道德传统, 那么新保守主义特别是美国的新保守主义保守的主要 是工业社会形成的一系列价值,包括一些传统的自由 主义价值,目的是防止美国和西方文明的衰落。
第三章 保守主义
第一节 保守主义的源流 第二节 传统保守主义 第三节 新保守主义
第三章
第一节
保守主义的源流
一、保守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二、保守主义的基本观点和特点
第三章
第一节
一、保守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一)保守主义的创立
Edmond Burke(1729-1797):保守主义的鼻祖 保守主义是针对法国大革命而产生的。柏克认为: 法国大革命最令人不能容忍的是蔑视教会和宗教, 应该保护教会和人们信教的自由;他强调社会发 展的连续性和继承性,认为社会改革不能破坏传 统。柏克反对变革的依据是人的理性并不可靠, 理性的力量不足以自律,必须以传统、道德和习 俗等约束人们的行为。
第三章
第三节
一、民主的危机与能者统治
(一)亨廷顿:民主的危机 ‚美国民主政府的脆弱主要不是外部 威胁所引起的,尽管外部威胁确实存在; 也不是由于内部的左倾或右倾的颠覆引起 的,尽管这两种可能性也确实存在;而是 由于民主本身在教育水平高、积极性高参 与能力强的社会中的内在动态引起的。‛ ——亨廷顿:《二、保守主义的基本观点和特点
(一)老保守主义的基本观点
1.有机论 2.精英论:反对平等、民主的扩张 3.怀疑论:人的理性是有限的 4.传统主义:市场和传统是弥补人的 理性的重要机制;维护家庭、宗 教、习俗、伦理、法律等传统内 容。
第三章
第一节
二、保守主义的基本观点和特点
(二)二战后保守主义的新发展
第三章
第一节
1.形式多样、流派众多
(2)保守主义的不同主张
◆维护市场自发秩序、反对国家干预是自由保守主义、
传统保守主义和老保守主义的共同主张;
◆保守自由主义在文化上持自由放任态度,传统保守
主义和老保守主义则强调维护传统伦理道德和宗教 信仰的重要性;
◆新保守主义虽主张恢复传统的市场经济,但反对经
济至上主义,强调伦理生活的重要性;虽承认福利 国家是必然趋势,但主张严格区分福利国家和膨胀 的国家福利政策;虽不否定平等,但财产和收入平 等;虽不否定民主的作用,但主张把民主限定在政
第三章
第三节
一、民主的危机与能者统治
(一)亨廷顿:民主的危机 1.20世纪60、70年代,激进主义在世界范围内 盛行,民众的政治参与热情高涨; 2.政府用于福利方面的支出大幅增加,表明政 府的决策越来越受到民意的影响; 3.民主的泛滥导致民众对权威的蔑视。
总之,亨廷顿认为美国民主的危机民主过剩造成的。 因此,民主需要节制:一要限制民主的适用范围, 民主仅是产生权威的方法,二是公民一定程度上的 政治冷漠是民主顺利运转的必要条件。
第三章
第二节
三、权威与精英政治
(一)精英论
2.精英主义的依据来自其对大众心理的分析 大众是无知、懦弱、易于冲动而盲从的 法国思想家勒庞:大众心理的基本特征是无意识
第三章 (二)权威论
第二节
从权威与自由的关系看 柏克认为,权威先于自由,自由是秩序之下与美 德共存的价值; 自由问题与‚权威三角‛分不开,近代以来的自 然权利观使社会联系趋于断裂; 国家权力应仅限于公共事务,不应介入私人范围; 家庭、社群及政府均有来自上帝授予的主权 中间性社群的权威并非来自民选,主张间接民主 政府权力的扩张根源于以直接选举为特征的民主 制度,它有两个特征,一是民主专制主义,二是 民主帝国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