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加强流动党员管理的思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加强流动党员管理的思考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高等教育的普及,我县由于外出务工、经商、升学流出的党员数量正逐年增加,已经对基层党组织开展正常组织活动形成了较大影响。但我县近年来对流动党员的管理一直处于停滞状态,没有新思路、没有新举措,而且从**各县市区的流动党员管理全局来看,这项工作都是各县市区党员管理工作当前的一块短板,上头抓一抓,就紧一紧;不抓了,就松一松。为进一步提高我县流动党员管理成效,把我县流动党员管理工作常态化。采取走访了解、座谈讨论和电话征询意见等形式,进村入户,对全县流动党员管理服务情况进行了认真调查梳理,进一步查找了问题,研究了对策。现报告如下:

一、我县流动党员现状

一是流动的数量越来越多。近年来,劳务经济呈良性上升态势,已成为广大农民增收致富的主要途径之一。许多农村青壮年劳力走上了外出务工创业之路,其中就有不少是党员,这部分人大都文化水平较高,且具有一定的经济头脑和一技之长,在勤劳致富、科技致富等方面发挥了较好的示范带头作用,产生了先富带后富的影响力。随着城乡统筹步伐加快,以及部分老年人党员从乡镇转移到县级和岛外养老,区域之间的党员流动日趋频繁,流动党员的数量正逐年上升。

二是流动的范围越来越广。从行业分布来看,我县流动党员主要向二、三产业转移,大都分布在建筑、服装、运输、饮食等行业,从业的单位主要是个体私营企业。从地域分布来看,外出党员的流动范围已从市内流动为主转向市外、省外、全国范围流动,主要集中流往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和经济发达的大城市,如**、**、北京等地。流动党员的分散状况,给党员教育管理带来诸多不便。不仅集体活动不易组织,而且流动党员之间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机会很少。

三是流动的时间越来越长。随着务工人员的待遇不断提高、政策环境越来越宽松,外出党员在流动的时间上由以前的短期外出向长时间外出转变,部分流动党员已具有时间、地点相对固定的特点,一些党员已连续多年在外较为固定地务工经商,有的甚至举家前往。调查显示,80%以上的外出党员只在清明、中秋、春节等时节返乡回家,绝大部分时间在外,而那些在外地安家或随亲戚外出的,则长期靠电话、信函等方式联系。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是流入党员排查难。近年来,在我县流动党员排查中,基本上没有发现外地流入**的农民工党员,究其原因除了来岛务工人员中鲜有流动党员外,也不能排除以下因素: 有的党员在外出时不愿向党组织报告,怕受约束,把自己置于党组织之外;有的党员不及时接转组织关系,不愿暴露党员身份,成为口袋党员、隐性党员;有的党员平时既不参加所在地党组织的生活,也不向原党组织汇报思想工作情况;少数流动党员受市场经济负面效应的影响,一味讲求经济效益,不履行党员义务,有的甚至游离于党组织管理教育之外。

二是流动党员教育管理难。一方面,流动性特点导致原属地难以管理。由于分布地域广阔,务工经商繁忙,再加上流动党员远离属地党组织,有的只是春节回家过年,来去匆匆,无法及时按期参加原党支部的活动。另一方面,就业单位党组织设置滞后,保障机制不实,不愿管理。流动党员就业的大多是个私企业和一些服务行业,这些用工单位党组织不健全或无党组织的情况较为普遍,使得这部分流动党员要么找不到党组织,要么过不上正常的党组织生活。个别企业业主思想认识不正确,甚至认为党组织会束缚企业的经营行为,从而对企业党组织的工作不重视、不支持,导致党员活动经费难解决,活动场地、时间无保障。

三是流动党员落实规章制度难。近年来,部分大中专毕业生和退伍转业军人预备党员由于一时无法安置工作,经常到异地寻找工作,成为流动党员的一部分。由于党组织无法了解

他们的日常表现,支部内其他党员也因为不了解情况而难以发表意见,增加了其中预备党员转正工作难度。同时,由于流动党员工作岗位更换频繁,收入不稳定,存在党费缴纳基数难以确定、党费缴纳不及时的问题。

三、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的建议

按照归口、属地和方便就近的原则,强化领导,完善措施,搭建载体,不断理顺流动党员管理体制,为强化其党性意识、更好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创造良好的环境。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理顺流动党员管理体制。把完善党组织的设置,建立流动党员之家作为加强外出流动党员管理的重要举措,各级党委把流动党员管理工作列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党委重要工作日程。建立完善流动党员定期排查制度、活动证制度、组织生活制度,健全流动党员台帐,做到登记翔实、及时更新。在具体实践中,对流动党员实施分类管理。流动党员外出务工没有固定单位的,由原所在党支部负责派人与其联系,并对其进行教育管理;有固定单位且外出时间在6个月以上的,及时迁转组织关系;外出时间在3至6个月的,由所在支部开具党员证明信,由流入地党组织负责安排其组织活动。

二是建章立制,规范流动党员管理程序。因地制宜,按照科学、有效的原则,探索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新路子。

第一,建立定人联系制度。各基层党组织确定专人负责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对每名流动党员,都指定一名党员作为联系人,一对一挂钩。联系人每季度同流动党员联系1-2次,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和工作、生活情况,及时向流动党员通报党组织的重要情况,对流动党员存在的思想问题及时引导纠正。对外出党员进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理想信念等方面的教育,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每年年底,向每名流动党员寄发《致流动党员的一封信》,通报经济社会发展情况,重申党员权利义务,鼓励其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第二,建立定期汇报制度。建立每季度一汇报一联系的制度规定,引导全县流动党员以书信、电话等方式,及时汇报自己在工作、生活、思想等方面的情况,流动党员所在的党组织也要通过不同方式,定期、不定期及时与流动党员取得联系,及时掌握其工作、生活、思想情况,了解需要组织上帮助解决的问题及时予以解决。每季度的汇报情况和联系情况全部纳入流动党员管理档案。

第三,建立定责管理制度。首先,实行档案管理。要求流动党员到达外出地后,及时向所在党支部报告情况,支部对流动党员的姓名、年龄、流动去向、通讯地址和联系方式逐一登记造册,建立流动党员管理台帐,每月一排查,根据流动党员的变化情况及时进行调整,实现对流动党员的跟踪动态管理。其次,实行持证管理。对未转移组织关系又没有临时党支部管理的流动党员,实行持证管理。流动党员外出前,必须向所在党组织报告,党组织要对党员进行教育并提出要求,按规定登记并发放《流动党员活动证》;外出党员返乡后,所在党组织要认真查验《流动党员活动证》所记载的有关内容。

第四,建立定点活动制度。抓住春节、清明、五一、中秋、十一等节假日和渔村渔忙季节外出党员集中返乡的有利时机,采取召开党员大会、座谈会、到家中走访慰问等形式,对流动党员重点进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党的方针路线政策、组织纪律、宗旨观念,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法律知识和实用技术等方面的教育培训,强化其党性意识,提高综合素质。

第五,建立定向服务制度。健全党内激励关怀机制,完善流动党员亲情感化制度,及时了解他们在生产就业、家庭生活等方面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搞好协调沟通,落实具体措施,提供便利条件和保障,使其切实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解除后顾之忧,把主要精力全部用在工作、生产上。建立相应的流动党员服务站,开通流动党员服务电话,加强对流动党员的管理服务工作。各渔村党支部要利用远程教育载体,设立专门的电子邮箱,由各站点管理员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