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力系工程力学

合集下载

《工程力学》第三章 平面一般力系

《工程力学》第三章  平面一般力系
• 运用解析法:在力系所在平面上取坐标系 O -xy(图3-3(a)),应用合力投影定理, 则由(3-2)式得
• 故主矢R′的模为
• 主矢R′的方向从图3-3(b)中可知
图3-3
• 2.对点O的主矩 • 从图3-3(b)中可知,MO应是该平面一般力偶
系m1,m2,…,mn的合力偶矩。由平面力偶 系的合成定理可知,
• 由于Fd也等于力F对B点的矩,mB(F)=Fd,于 是得
• §3-2 平面一般力系向一点的简化 • 一、平面一般力系向一点的简化 • 在力系的作用平面内,被任选的一点O称为简
化中心。将力系中诸力平移至简化中心,同时 附加一个力偶系的过程,称为力系向给定点的 简化。
图3-2
•经 简 化 后 的 平 面 共 点 力 系 合成为一个合力R′,该合力作用点在简化 中心上;把简化后的附加力偶系m1, m2,…,mn合成得一力偶MO(图32(c))。自然,依据力的平移定理,可将 力R′和MO合成为一个力R(图3-2(d)), 这个力R就是原力系F1,F2,…,Fn的合 力。
• 二、截面法求桁架内力
• 截面法一般采用如下步骤:
• (1)先求出桁架支承约束反力。
• (2)如需求某杆的内力,可通过该杆作一 假想截面,将桁架截为两段(只截杆件, 不能截在节点上)。注意被截杆件一般不 能多于三根。任选半边桁架考虑平衡,在 杆件被截处,画出杆件内力,其指向假定 沿杆件而背离杆件被截处。
图3-5
• 二、平面一般力系向一点简化结果分析
• 1.平面一般力系向一点的简化结果
• 平面一般力系向简化中心简化,其结果可能出现 四种情况:
• (1)R′=0,MO=0
• 主矢和主矩均等于零。它表明简化后的平面汇交 力

工程力学-平面任意力系

工程力学-平面任意力系
即:
R' ( X )2 (Y )2 0
LO mO (Fi ) 0
①一般式 (一矩式)
X 0
平面力系中各力在直角坐标系oxy中
Y 0
各坐标轴上投影的代数和及对任意
点的力矩的代数和均为0。
mO (Fi ) 0
②二矩式
∑X=0 或∑Y=0
mA(Fi ) 0
mB (Fi ) 0
AB O
工程中的桁架结构
桁架的优点:轻,充分发挥材料性能。
桁架的特点:①直杆,不计自重,均为二力杆;②杆端铰接;

学 中 的 桁 架 模
基 本 三 角 形

③外力作用在节点上。


中 的 桁 架
简 化 计 算 模
模型



中 的 桁 架
简 化 计 算 模
节点
杆件
模型

一、节点法 [例3-3] 已知:如图 P=10kN,求各杆内力?
第三章 平面任意力系
平面任意力系(General coplanar force systems):各力的作用 线在同一平面内,既不汇交为一点又不相互平行的力系叫∼。
[例]
研究方法:把未知力系(平面任意力系)变成已知 力系(平面汇交力系和平面力偶系)
第三章 平面一般力系
§3–1 力向一点平移 §3–2 平面力系的简化 §3–3 平面力系的平衡条件 §3–4 刚体系统的平衡问题 §3–5 考虑有摩擦时物体的平衡问题
§3-2 平面力系的简化
一、平面力系向作用面内一点简化
O: 简化中心
主矢(Principal vector) R Fi
大小: R' R'x2 R'y2 ( X )2 (Y )2

工程力学C-第4章 平面任意力系

工程力学C-第4章 平面任意力系

l 2
q( x) xdx 2l h 3 q( x)dx
0 l 0
l
例 题7:
均匀分布载荷 q =4kN/m ,自由端B作用有集 中力F = 5kN,与铅垂线夹角α=25°,梁长 l = 3m。求固定端的反力。 解: 梁AB ——研究对象
x
M A (Fi ) 0 : M Q l F cos l 0 (Q ql 4 3 12kN) A
2
1 2 M A Fl cos ql 31.59kN m 转向如图 2
F
F
xi
0:
0:
FAx F sin 0
FAx F sin 2.113kN
FAy Q F cos 0
实际方向与图中相反
yi
FAy Q F cos 16.53kN 方向如图
n
平衡方程
平面任意力系平衡的解析条件:所有各力在两个任选的坐标轴 上的投影的代数和分别等于零,以及各力对于任意一点矩的代 数和也等于零。
例 1:
固定端约束
既不能移动,又不能转动的约束—— 固定端约束 固定约束的特点
利用平面力系的简化结果,将端部的分布
力向端部的一点A点简化,得FA、MA。
FA MA
A
B
b
因此,P2必须满足:
Pe P l P (e b) 1 P2 ab a
FNA
FNB
例 题 6 细杆AB 搁置在两互相垂直的光滑斜面上,如图所 示。已知:杆重为P,重心C 在杆AB的中心,两 斜面的几何关系如图。求:杆静止时与水平面的 夹角θ和支点 A、B 的反力。 解: 细杆AB —— 研究对象 设杆AB长 l ,取图示坐标系。

工程力学—平面汇交力系

工程力学—平面汇交力系
5、解析法解题时,力的方向可以任意假设,如果求出负值, 说明力方向与假设相反。对于二力构件,一般先设为拉力, 如果求出负值,说明物体受压力。
习题: 三种简易起重机如图所示。A、B、C三处均为光滑铰链连接。不计
各杆和滑轮的重量,略去滑轮大小。若匀速吊起重量G=1.5kN的物体,求杆 AB、AC所受的力。
5
5
5
1
RA 2 P,YB 2 P
A B
y
RA
YB
x
解题技巧及说明:
1、一般地,对于只受三个力作用的物体,且角度特殊时用 几何法(解力三角形)比较简便。
2、一般对于受多个力作用的物体,无论角度不特殊或特殊, 都用解析法。
3、投影轴常选择与未知力垂直,最好使每个方程中只有一 个未知数。
4、对力的方向判定不准的,一般用解析法。
解: ①选碾子为研究对象 ②画分离体的受力图
∵当碾子刚离地面时NA=0,拉力F 最大,这时拉力F和自重及支反力NB构成 一平衡力系。 由平衡的几何条件,力多边 形封闭,故
F Ptg
NB
P
cos
又由几何关系: tg
r2 (rh)2 rh 0.577
P=20kN
所以
F=11.5kN , NB=23.1kN
由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碾子对障碍物的压力等于23.1kN。
此题也可用力多边形方法用比例尺去量。
2.2 平面汇交力系合成与平衡的解析法
2.2.1 力在坐标轴上的投影
y
Fx F cos Fy F cos
注意:正负问题
2.2.2 力的正交分解与 力的解析表达式
Fy
O
Fx
y
Fy
F Fx Fy Fxi Fy j

工程力学第四章平面一般力系

工程力学第四章平面一般力系

FR 0
MO 0
3.
平衡
FR 0
MO 0
主矢
主矩
最后结果
合力 合力 合力偶 平衡
说明
合力作用线过简化中心
合力作用线距简化中心M O
FR 0 FR 0
MO 0 MO 0 MO 0 MO 0

FR
与简化中心的位置无关
与简化中心的位置无关
例题
图示力系,求(1)向O点简化的结果
投影方程
力矩方程
平面任意力系平衡的解析条件是:所有各力在两个任选 的坐标轴上的投影的代数和分别等于零,以及各力对于任意 一点的矩的代数和也等于零.
平面任意力系平衡方程的其他形式
二矩式
X 0 M A 0 M B 0
A, B 两点连线,不得与投影轴垂直
三矩式
Y 0 M A 0
M A 0 M B 0
A, B 两点连线不得与各力平行
例:已知AB梁长为l,其上受有均布载荷q, 求:固定端A的约束力。
A
B
平面固定端约束
=
=
例:已知AB梁长为l,其上受有均布载荷q, 求:梁A端的约束力。
解:研究AB梁,画受力图。 B
超静定
静定
超静定
D
F F
D
二、物体系统的平衡 由若干个物体通过一定的约束所构成的系统 称为物体系统 系统平衡,每个物体 都处于平衡状态 n个物体组成的系统,可以列3n个平衡方程 列平衡方程的方法: 1:对每一个物体都列出3个平衡方程; 2:先整体,再单个物体
先单个物体,再整体
[例]已知:图示组合梁,求:A、B、C的约束力。

工程力学 第2版 第3章 平面力系的平衡方程及其应用

工程力学 第2版 第3章 平面力系的平衡方程及其应用

3.2 物系的平衡问题
物体系统:由若干个物体通过约束联系所组成的系统,简称为 物系。
系统平衡:当整个系统平衡时,组成该系统的每个物体也都 平衡。因此研究这类问题时,既可以取系统中的某一个物体为 分离体,也可以取几个物体的组合或者取整个系统为分离体。
1 静定和超静定问题
独立方程数目≥未知数数目时,是静定问题(可求解) 独立方程数目<未知数数目时,是静不定问题(超静定问题)
注意:不能漏画固定端的约束反力偶MA,力偶只参与力矩方程,将力偶矩的大小直接代入方程, 而不参与投影方程。
在需同的样不求建要的平的一的立指矩衡,样结平定心方求,果矩位程解但是衡心置是过最一方,列不程终样程不出一也所,时,的在们的不正结这 要 选 同 确果个 意 择 , 的就过 识 所 但 道是程 到 经 只 路正中 , 历 要 ,确同 不 的 选 最的学 同 就 择 后。
Fx 0
Fy
0
➢ 平面平行力系的平衡方程
Fx 0( Fy 0)
M0(F) 方程组,皆可解与其平衡方程数对 应的未知数。应用力系平衡方程可以确定工程中构件在平衡时 的未知力。
2 平面力系平衡方程的应用
步骤
1)确定研究对象,画受力图 2)建立直角坐标系,确定各力与坐标轴的夹角 3)确定该平面力系的种类,列出相应的平衡方程求解未知力。
第3章 平面力系的平衡方程及其应用
平面力系的平衡方程及其应用
单个物体的平衡问题 物系的平衡问题
考虑摩擦时物体的 平衡问题
3.1 单个物体的平衡问题 1 平面力系的平衡条件
平面力系平衡的充要条件是:合力为零
➢ 平面一般力系的平衡方程 ➢ 平面汇交力系的平衡方程
Fx 0 Fy 0
M O (F ) 0

工程力学第三章平面一般力系

工程力学第三章平面一般力系

5、You have to believe in yourself. That's the secret of success. ----Charles Chaplin人必须相信自己,这是成功的秘诀。-Wednesday, May 26, 2021May 21Wednesday, May 26, 20215/26/2021
α=4°4°30ˊ
知识拓展
二、槽面摩擦
滑块与导槽的槽面接触
平带传动与V带传动
槽面接触
13、He who seize the right moment, is the right man.谁把握机遇,谁就心想事成。21.6.2521.6.2 509:01:4809:01 :48Jun e 25, 2021
14、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 育好, 他就不 能发展 培养和 教育别 人。202 1年6月 25日星 期五上 午9时1 分48秒 09:01:4 821.6.2 5
17、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 他们而 组织起 来。上 午9时1 分48秒 上午9时 1分09:01:4821 .6.25
June 2021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Genius only means hard-working all one's life. (Mendeleyer, Russian Chemist)
各力在任意两个相互垂直的坐标轴上的分量的代数和均为零且力系中各力对平面内任意点的力矩的代数和也等于形式基本形式二力矩式三力矩式方程说明两个方程投影式方程一个力矩式方程一个投影式方程两个力矩式方程使用条件
第三章 平面一般力系
§3-1 平面一般力系的简化 §3-2 平面一般力系的平衡和应用 *知识拓展

工程力学平面力系

工程力学平面力系

F
' R
=
O
MO
一个力和一个力偶
2、主矢、主矩
n
n
FR Fi Fi
i1
i1
(与简化中心位置无关)
n
n
MO Mi MO(Fi)
i1
i1
(与简化中心有关)
3、结论 平面任意力系向作用面内一点简化,得到一个力和一个 力偶。此力作用在简化中心,大小、方向等于主矢;此 力偶的力偶矩等于主矩。
几点说明: 1、平面任意力系的主矢的大小和方向与简化中心的位 置无关。
的大小和方向,即
y
b´ Fy

Oa
B
F
Fx
b
x
F
F2 x
Fy2
cos Fx c, os Fy
F2 x
Fy2
F2 x
Fy2
式中 cos和 cos 称为力 F 的方向余弦。
应注意
(1)力的投影是代数量,而力的分量是矢量; (2) 只有在正交坐标系中力的投影才等于分力的
大小,在斜坐标系中二者的数值不相等。
2 合力投影定理 y
x 合力在任意轴上的投影,等于诸分力在同一轴上投影的代数和。
2 合力投影定理
合力在任意轴上的投影,等于诸分力在同一轴上投 影的代数和。
FRx Fx
FRy Fy
FF F R
22(
Rx Ry
F x)2 (
F y)2
tg FRy Fy
FRx
Fx
三、平面汇交力系的平衡方程
1.力在轴上的投影
力在某轴上的投影,等于力
y
的模乘以力与该轴 正向间夹角的余弦。
y
F xF cos
Fy Fcos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力的矢量和,即
FR' F1' F2' Fn' Fi' Fi (2.2)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则有
FR'x Fx
FR'y
Fy
(2.3)
FR' (FR' x )2 (FR' y )2
tan Fy Fx
(
Fx )2 (
Fy
)2
(2.4)
式中, FR'x, FR'y, Fx, Fy分别为主矢FR′和各力在x, y轴上的投影;
由式(2.2)、 (2.3)、 (2.4)和式(2.5)可得:
FR'x Fx F1x F2x F3x F4x 0 2F 2F 3F F FR'x Fy F1y F2 y F3y F4 y F 2F 0 0 F
主矢的大小为
FR' (FR' x )2 (FR' y )2 F 2 F 2 2F
a
y A F1
O
C F
4
a
B
(a)
F2

x F3
y
FR
O MO
(b)
图 2.4

x
y
O
FR
x
d
D
(c)
(2)由于FR′≠0,MO≠0,根据力的平移定理的逆过程, 可 将主矢FR′与主矩MO简化为一个合力FR。合力FR的大小、方向与 主矢FR′相同,FR的作用线与主矢的作用线平行,但相距d
d
MO FR'
2Fa 2F
2
力系合力的作用线通过D点,如图2.4(c)所示。
2.2 平面任意力系的平衡方程及应用
由上节的讨论结果可知,如果平面任意力系向任一点简化 后的主矢和主矩同时为零,则该力系处于平衡。反之,要使平 面任意力系处于平衡,主矢和主矩都必须等于零。因此,平面 任意力系平衡的必要与充分条件为: FR′=0,MO=0。即
主矢的方向为
tan Fy F 1, 45 Fx F
由于∑Fx和∑Fy都为正,主矢FR′指向第一象限。
主矩的大小为
MO=∑ MO(Fi)= MO(F1)+ MO(F2)+ MO(F3)+ MO(F4) =F1a+0+F3×2a-F4×a =Fa+4Fa-3Fa =2Fa
主矩的转向为逆时针方向。
M=MB(F)=Fd
(2.1)
这样就把作用在A点的力平行移动到了任意点B,但必须同 时在该力与指定点B所决定的平面内加上一个相应的力偶M, 称为附加力偶。由此可得力的平移定理: 作用于刚体上的力可以 平行移动到刚体上的任意指定点,但必须同时在该力与指定点 所决定的平面内附加一力偶,其力偶矩的大小等于原力对指定 点之矩。
【例2.1】 如图2.4(a)所示,正方形平面板的边长为4a,
在板上A、 O、B、C处分别作用有力F1, F2, F3, F4,其中F1=F, F2 2 2F , F3=2F, F4=3F。求作用在板上此力系的合力。
解 (1)选O点为简化中心,建立如图2.4(a)所示的直角 坐标系,求力系的主矢和主矩。
(2) FR′ ≠0, MO =0。原力系与一个力等效,即原力系可简化 为一个合力。合力等于主矢,合力的作用线通过简化中心。
(3) FR′=0,MO≠0。原力系与一个力偶等效,即原力系可简化 为一个合力偶。合力偶矩等于主矩,此时,主矩与简化中心的 位置无关。
(4) FR′=0, MO =0。原力系处于平衡状态,即原力系为一平 衡力系。
2.1.3 简化结果的讨论
(1) FR′≠0, MO≠0。根据力的平移定理的逆过程,可将主矢
FR′与主矩MO简化为一个合力FR,合力FR的大小、 方向与主矢
FR′相同,FR的作用线与主矢的作用线平行,但相距
d
| MO FR'
|
,如图2.3(e)所示。此合力FR与原力系等效,即平
面任意力系简化为一个合力。
F Bd
A
(a)
F
F
=B
d A
F (b)
F

M
Bd
A
(c)
图 2.2
根据力的平移定理,可以将一个力分解为一个力和一个 力偶;也可以将同一平面内的一个力和一个力偶合成为一个 力。力的平移定理揭示了力与力偶在对物体作用效应之间的 区别和联系: 一个力不能与一个力偶等效, 但一个力可以和另 一个与它平行的力及一个力偶的联合作用等效。
FR'
Fx 2 Fy 2 0, MO (Fi ) 0
由此可得平面任意力系的平衡方程为
Fx 0
FR′为主矢的大小;α为FR′与x轴所夹的锐角,FR′的指向由∑Fx 和∑Fy的正负来确定。
2. 力系的主矩
附加的平面力偶系M1=MO(F1),M2=MO(F2), …, Mn=MO(Fn) 的合力偶矩的大小为MO,称为原平面任意力系对简化中心O点 的主矩,MO等于力系中各力对简化中心O点之矩的代数和,即
设在刚体上A点有一个力F,现要将它平行移动到刚体内的 任意指定点B,而不改变它对刚体的作用效应。为此,可在B点 加上一对平衡力F′,F″,如图2.2所示,并使它们的作用线与力 F的作用线平行,且F=F′=F″,根据加减平衡力系公理, 三个力 与原力F对刚体的作用效应相同。力F、F″组成一个力偶M,其 力偶矩的大小等于原力F对B点之矩,即
2.1.2
y
y
A 1
A 2
O
F 1
F2 = Fn
An
Mn M1 O
F1
Fn
M 2
F2
x=
O MO FR
x
(a)
(b)
(c)
FR
O O d FR FR
(d)
O O d
FR
(e)
图 2.3
1. 力系的主矢
平移力 F1', F2',, Fn' 组成的平面汇交力系的合力 , 称为原
平面任意力系的主矢。 FR' 作用点在简化中心O点,大小等于各
MO=M1+M2+…+Mn=∑MO(Fi)=∑Mi
(2.5)
值得注意的是,选取不同的简化中心,主矢不会改变,因 为主矢总是等于原力系中各力的矢量和,也就是说主矢与简化 中心的位置无关; 而主矩等于原力系中各力对简化中心之矩的 代数和,一般来说主矩与简化中心有关,提到主矩时一定要指 明是对哪一点的主矩。主矢与主矩的共同作用才与原力系等效。
第2章 平面力系的平衡
2.1 平面任意力系向一点简化 2.2 平面任意力系的平衡方程及应用 2.3 几种特殊平面力系的平衡问题 2.4 物系的平衡 2.5 考虑摩擦时的平衡问题 思考与练习
h
2.1
y
A
b
a
FNA
D
C
G1 G2
FBy
B
F Bx
x
(a)
FAy M F
Ax
(b)
图 2.1
F FN
2.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