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本对幼儿友谊关系发展的影响研究
绘本在幼儿园语言领域教育活动中的运用研究

绘本在幼儿园语言领域教育活动中的运用研究1. 引言1.1 绪论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观念的更新,幼儿园教育越来越注重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这种背景下,研究绘本在幼儿园语言领域教育活动中的作用和效果,不仅可以丰富幼儿园教育的教学手段,还能够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本文将从绘本在幼儿园语言领域教育活动中的特点、方式、效果、案例和启示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旨在为幼儿园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实用的参考,促进幼儿园语言领域教育的不断改进和创新。
1.2 研究背景目前国内外已经有许多研究探讨了绘本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应用,但大部分研究集中在绘本对幼儿阅读能力和认知发展的影响,对于绘本在幼儿园语言领域教育活动中的具体作用和效果的研究相对较少。
有必要深入研究绘本在幼儿园语言领域教育中的运用,探讨其特点、方式、效果以及具体案例,为幼儿园教育提供更多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绘本在幼儿园语言领域教育活动中的运用进行深入分析,进一步探讨绘本在幼儿园教育中的潜力和发展方向,为提升幼儿园教育质量和效果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1.3 研究意义绘本在幼儿园语言领域教育活动中的运用研究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通过对绘本在幼儿园语言领域的运用进行研究,可以深入了解绘本对幼儿语言发展的影响机制,为提升幼儿语言能力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研究绘本在幼儿园语言领域教育活动中的效果,有助于发现绘本在提升幼儿语言表达能力、词汇积累和阅读理解等方面的具体作用,为幼儿园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提供参考。
探究绘本在幼儿园语言领域教育活动中的方式和案例,可以帮助教育工作者更好地把握教学策略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绘本在幼儿园语言领域教育活动中的运用研究,不仅有助于推动幼儿园教育的改革与创新,也对促进幼儿语言发展、提升幼儿园教师专业素养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社会意义。
2. 正文2.1 绘本在幼儿园语言领域教育活动中的特点1. 图文并茂:绘本是一种以图画为主要表现形式,辅以文字的读物,因此可以通过视觉和文字双重刺激幼儿的感官,帮助他们理解和记忆语言知识。
中班幼儿同伴交往策略和交往能力的绘本干预研究

中班幼儿同伴交往策略和交往能力的绘本干预研究中班幼儿同伴交往策略和交往能力的绘本干预研究引言:幼儿期是人类社交能力发展的关键阶段之一。
幼儿在与同伴的交往中,不仅学会了如何与他人相处、分享玩具,还培养了合作、沟通和解决冲突的能力。
然而,有些幼儿在同伴交往中存在困难,缺乏有效的交往策略和能力。
本研究旨在通过绘本干预,探讨中班幼儿同伴交往策略和交往能力的提升。
方法:本研究选择了一所城市的幼儿园的中班幼儿作为研究对象。
从幼儿教师的观察和记录中选取了10名同伴交往困难的幼儿。
在绘本干预期间,研究人员为这些幼儿每周选择一本关于友谊、合作和沟通的绘本,每位幼儿在每周阅读完绘本后与研究人员进行30分钟的讨论。
讨论中,研究人员引导幼儿识别绘本中的主要情节和角色之间的交往策略,并鼓励幼儿在讨论中分享他们的感受和看法。
结果:经过绘本干预,同伴交往困难的幼儿在交往策略和交往能力方面得到了显著的提升。
首先,他们学会了观察和模仿绘本中的角色之间的友好交往行为,例如分享玩具、互相帮助。
其次,他们发展了语言和表达能力,能够更好地用言语传达自己的观点和需求。
此外,他们学会了解决冲突的方法,如妥协和积极寻求解决方案。
讨论:绘本作为一种干预手段,具有直观、形象、易于理解的特点,更加贴近幼儿的认知和兴趣。
通过引导幼儿观察、模仿并讨论绘本中的情节,可以激发幼儿的同伴交往策略和交往能力的发展。
此外,绘本还能帮助幼儿学会情绪管理,在交往中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从而减少冲突和争吵。
然而,本研究也存在一些限制。
首先,样本数量较小,不具备普遍性。
其次,本研究仅采用了观察和讨论的方式进行干预,未对幼儿的实际行为进行追踪和评估。
因此,后续的研究可以增加样本的多样性,并结合行为观察和问卷调查,全面评估幼儿的同伴交往能力。
结论:绘本干预是一种有效的方式,可促进中班幼儿同伴交往策略和交往能力的提升。
通过引导幼儿观察、模仿和讨论绘本中的情节,幼儿可以学会友好交往、分享合作、有效沟通和解决冲突等技能。
悦读绘本促进幼儿发展的策略研究中期汇报

“悦读绘本促进幼儿发展的策略研究”中期工作报告我园关于《幼儿园绘本阅读的实践研究》,从2020年5月开始研究,现将研究工作的情况总结报告如下:(一)课题研究目的、指导思想、研究方法研究目的:近年来,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早期阅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在我国,早期阅读也正日渐受到重视,各类低幼读物琳琅满目,但多见益智类、手工类、涂色类等读物,并且由于出版社良莠不齐,功利主义思想严重,造成相当部分的早期读物质量低下;部分幼儿园在进行早期阅读活动时,教师往往以文字和思想品德教育为目标,选择的教学内容定位在是否具有教育意义上,甚至是否适合认字,而不是选择具有审美价值、情感价值和人文精神的作品;父母们把通过阅读知识、科普类早期读物,收获某些知识或技能等显性成果放在了首位,而忽略了阅读过程中的情绪、情感体验,浓厚阅读兴趣的培养,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等隐性教育因素,而正是这些隐性的教育因素对幼儿将来的良好发展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
绘本作为早期阅读的一种重要读物,在发达国家早已成为家庭的首选儿童读物,也是孩子接触最早的文学作品形式。
国际公认:“绘本是最适合幼儿阅读的图书”。
它的表达形式多样、物象形态生动、色彩鲜明协调,具有文学性、生活性、教育性、情趣性等特点,让幼儿在绘本阅读中喜欢阅读,学会阅读,陶醉于阅读。
我园多年来一直重视幼儿的早期阅读,以世界经典绘本为抓手,组织实施了全园性的“书香宝贝行动计划”。
通过发放家长问卷、活动倡议书家园园地、家长会、家校路路通等手段,向家长宣传“书香宝贝行动计划”。
先后组织开展了“好书推荐”、“经典共享”、“图书漂流”、“自制图画书”、“绘本主题活动周”“书香宝贝评选”等系列活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孩子们的阅读兴趣不断被激发,家长对幼儿早期阅读的认识不断得到提升。
同时,针对活动中发现的问题、存在的困惑及时进行交流、探讨,生成了“绘本教学之我见”“自制图画书研讨”“骨干教师绘本教学观摩研讨”等创新性园本教研活动,丰富了教师组织实施绘本教学的有效策略,也为我园开展绘本阅读的实践研究奠定了基础。
绘本阅读促进幼儿社会情感的发展

绘本阅读促进幼儿社会情感的发展导言:绘本是幼儿期重要的阅读材料,通过色彩丰富的图画和简洁的文字,能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引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想象力。
绘本的阅读不仅能够促进幼儿的语言和认知发展,还有助于培养幼儿的社会情感。
本文将探讨绘本阅读对幼儿社会情感的促进作用,并提出一些相关的阅读建议。
1. 提升情绪认知能力绘本中的角色、情节和情感表达都能够帮助幼儿认识和理解不同的情绪,比如喜悦、愤怒、悲伤等。
通过阅读绘本,幼儿可以学会用适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同时也可以理解他人的感受,培养同情心和共情能力。
2. 培养合作意识和分享精神绘本中的故事情节常常涉及到不同角色之间的合作和协调,例如互相帮助、团结合作等。
通过阅读这些故事,幼儿能够学会与他人合作和分享,培养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3. 培养友谊和人际关系绘本中的友情故事能够帮助幼儿理解友谊的重要性,学会如何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通过观察绘本中的角色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幼儿能够获得与他人相处的经验,并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这些技能。
4. 增强自我认知和自信心绘本中的主人公往往是幼儿的同龄人或者动物角色,通过观察和模仿这些角色,幼儿能够认识到自己的特点和优点,增强自我认知和自信心。
通过主人公在故事中的成长和变化,幼儿也能够懂得自己也可以通过努力改变和进步。
二、绘本阅读对幼儿社会情感的促进策略1. 多元化选择绘本素材在给幼儿选择绘本的时候,可以多元化选择不同情感主题的绘本,比如友情、家庭、团队合作等。
这样能够帮助幼儿更全面地认识和理解各种情感,并且丰富了幼儿的情感体验。
2. 采用互动式阅读在阅读绘本的过程中,可以采用互动式的方式,比如提问、邀请幼儿表达自己的感受、让幼儿模仿角色情感表达等,从而引导幼儿更深入地理解和体验故事中的情感。
3. 创设情感体验活动通过绘本阅读后,可以组织一些情感体验的活动,比如情感表达小游戏、角色扮演、情感艺术创作等,让幼儿更直观地感受和表达不同的情感,增强情感认知和表达能力。
绘本阅读促进幼儿分享与合作行为发展的研究——以中班为例

绘本阅读促进幼儿分享与合作行为发展的研究——以中班为例学院:学生姓名:学号:专业:学前教育年级:XXX级完成日期:指导教师:绘本阅读促进幼儿分享与合作行为发展的研究——以中班为例摘要:分享与合作是幼儿个体亲近群体,克服自我中心,以关爱同伴和同伴一同获取快乐的较高层次的行为。
而目前幼儿园教学活动中,幼儿分享与合作行为的培养没有一套系统的教学内容,老师的教育限于说教,幼儿并不能很好的接受。
绘本是深得幼儿喜爱的一种图画书,它颜色亮丽,文字简洁,又体现一定的教育意义,幼儿能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绘本教育理念的熏陶和影响。
我们采用质性的研究方法来研究绘本阅读对幼儿分享与合作行为发展的促进,为教师的绘本教学及为家长提供有效的指导幼儿进行绘本阅读的策略提出一些教育建议,使他们能够在指导幼儿的绘本阅读时更加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分享与合作行为发展。
关键词:绘本阅读;幼儿;分享与合作行为Picture book reading to promote the study of children's sharing and cooperative behavior development -- a shift forexampleAbstract:Sharing and cooperation are children's close groups, overcoming self -center, and taking care of their peers and Companions to gain a higher level of happiness. At present, there is not a systematic teaching content for children's sharing and cooperative behavior in kindergarten teaching activities. Teachers' education is limited to sermon, and children can't accept it well. Picture book is a picture book that children enjoy. It is bright, concise, and embodies certain educational significance. Young children can be influenced and influenced by picture book education idea in the process of imperceptibly. We use the method of qualitative analysis to study the picture book reading on children's share and promote development and cooperation, for the picture book teaching teachers and provide effective guidance for children's parents were put forward some educational suggestions in picture book reading strategies, so they can guide the children's picture book reading is more effective in promoting the sharing and cooperation behavior of the children the development of.Keywords: picture book reading; children; sharing and cooperative behavior目录一、问题的提出 (6)二、核心概念的界定 (6)(二)、绘本 (6)(三)、分享与合作行为 (7)(四)、促进幼儿行为发展 (7)三、相关文件综述与分析 (7)(一)对幼儿亲社会行为的研究 (7)1、亲社会行为的定义 (7)2、影响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因素 (7)(二)绘本阅读的浅析 (8)(三)关于绘本阅读对幼儿分享与合作行为发展的影响 (9)(四)对已有研究的评述 (10)1.研究深度浅薄 (10)2、研究对象单一 (10)3、研究成果不全面 (10)四、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11)(一)研究目的 (11)(二)、研究的意义 (11)1、现实意义 (11)2.理论意义 (12)五、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12)(一)研究内容 (12)1、对中班幼儿的分享与合作行为现状进行了解 (13)2、在中班幼儿学习过程中,绘本教学的方式对分享与合作行为培养的影响 (13)3、提出促进中班幼儿分享与合作行为发展的绘本教学的教育建议 (13)(二)研究过程与方法 (13)1、研究对象的确定 (13)2、研究过程 (13)3.走入研究活动现场 (13)4、与参与活动老师、家长进行交流访谈 (13)5、资料收集 (14)6、资料分析 (14)(一)研究结论 (14)(二)研究建议 (15)1、需要教师细心、仔细 (15)2、建议教师与家长及时沟通 (15)3、根据幼儿在思维、想象、注意、记忆等方面的特点选择绘本 (16)4、绘本选择应该结合实际生活 (16)5、绘本教学活动过程中的策略 (16)6、家长应重视关注幼儿的绘本阅读学习 (16)(五)、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17)1、研究范围较小,缺乏普遍性 (17)2、研究工具单一,存在主观性因素 (17)3、实验时间有局限,无法完成后续研究 (17)致谢 (20)一、问题的提出阅读作为学习的基础,是现代人应必备的技能。
绘本教学对中班幼儿同伴交往能力影响的实验研究

绘本教学对中班幼儿同伴交往能力影响的实验研究一、本文概述本研究旨在探讨绘本教学对中班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影响。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教育的不断创新,幼儿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中班幼儿处于社会性发展的关键时期,同伴交往能力的培养对其日后的社会适应能力和人格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绘本教学作为一种新颖、有趣的教学方式,已逐渐在幼儿园教育中得到广泛应用。
本研究通过实验方法,分析绘本教学对中班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具体影响,以期为幼儿园教育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
本研究首先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了解绘本教学和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理论基础和研究现状。
在此基础上,设计并实施绘本教学实验,通过对比实验前后中班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变化,评估绘本教学的效果。
实验中,将选取一组中班幼儿作为实验组,接受绘本教学干预;选取另一组中班幼儿作为对照组,维持原有教学方式。
通过一系列的量化和质性评估工具,收集并分析数据,以揭示绘本教学对中班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具体影响。
本研究预期将为幼儿园教育实践提供新的视角和方法,促进中班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发展。
也为教育研究者提供实证依据,推动幼儿教育领域的研究进步。
二、文献综述绘本教学,作为一种独特的儿童文学形式,近年来在幼儿园教育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绘本以其丰富的色彩、生动的画面和简洁的文字,深受孩子们的喜爱。
中班幼儿正处于社会性发展的关键时期,同伴交往能力的培养对其日后的社会适应和人格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绘本教学对中班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影响。
国内外关于绘本教学与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研究逐渐增多。
其中,国外研究起步较早,主要集中在绘本教学对幼儿情感发展、社会认知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的影响等方面。
例如,Smith(2010)的研究表明,绘本教学可以有效提升幼儿的社会认知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处理人际关系。
国内研究则更多地关注绘本教学在幼儿园实际教学中的应用及其效果。
如李红(2018)的研究发现,通过绘本教学,幼儿的同伴交往意愿和能力都得到了显著提升。
《好朋友》教案:以绘本启发幼儿友爱之情

作为幼儿教育中必不可少的内容,友爱之情的培养是每个幼儿园教师都必须重视和关注的。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让幼儿更好的理解和感受友爱之情呢?本文将以绘本《好朋友》为例,探究如何以绘本启发幼儿友爱之情的方法和实践。
一、绘本《好朋友》的教学利用《好朋友》是一本非常适合幼儿阶段的绘本,它的主要内容是讲述了一个小猫和小老鼠成为了好朋友后,好朋友之间发生的一系列趣事。
这本绘本有着生动、可爱的插图和适合幼儿口味的简短文字,非常的容易被幼儿接受。
同时,阅读这本书可以让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感受到友爱之情。
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运用这本绘本,进行情感教育方面的教学。
教师可以通过给幼儿朗读并解释书中的情节和内容,引导幼儿更深入的领会绘本中表达出来的友爱情感。
二、启发幼儿成为好的朋友在讨论和解释绘本内容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思考和了解成为好朋友的意义。
通过绘本中的例子,教师可以概括出什么是好朋友,例如关心、爱护、帮助、分享等,这些都是友爱之情的重要表现形式,也是幼儿成长中必须掌握的规则。
为了引导幼儿真正理解和实践这些规则,并促进其友爱行为的发生,教师需要将这些规则和概念放在具体的生活场景中,通过幼儿能够真正感受和理解的方式加深巩固幼儿的学习。
比如,教师可以在幼儿园里的日常活动中增添友爱情感的内容,让幼儿自主学习和体验这些规则,这样才能真正帮助幼儿成为朋友并持续发展友爱之情。
三、带领幼儿共同探索友爱世界教师应该以一种鼓励和包容的心态来引导幼儿探索友爱世界,并且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表达感激之情。
比如,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可以鼓励幼儿互相夸奖、感谢对方,用简单的语言,将这样的孩子的友爱行为进行肯定和鼓励。
在幼儿聚集的时间里,教师也可以组织幼儿讨论和分享友爱情感。
教师可以询问幼儿有哪些对朋友的友爱行为,帮助他们体验友爱乐趣。
同时,教师也应该给予幼儿友爱行为后的正向反馈,以激励幼儿对于友爱情感的继续表达和实践。
总结:友爱之情的培养是幼儿园阶段非常重要的内容,启发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发展友爱之情,需要一系列综合丰富的方法。
绘本在幼儿园五大领域活动中的应用研究

绘本在幼儿园五大领域活动中的应用研究引言幼儿园是孩子们开始接触学习的地方,是他们构建知识体系的起点。
而绘本作为一种具有图文并茂特点的阅读材料,对幼儿园的教育活动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绘本在幼儿园五大领域活动中的应用研究,旨在进一步提高幼儿园教育的质量。
一、幼儿园领域活动的意义幼儿园的五大领域活动是指语言、认知、社会情感、审美和身体的发展活动。
这些活动的目的是帮助孩子们全面发展,并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做好铺垫。
其中,绘本在这些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1. 语言发展通过与绘本互动,幼儿可以提高听说能力,积累词汇量。
绘本中的情节和人物可以帮助他们理解和表达自己的想法,促进语言能力的提升。
2. 认知发展绘本中的图画和文字可以帮助幼儿认识对象,理解抽象概念。
通过阅读绘本,幼儿可以学会分类、比较、推理等思维方式,促进认知能力的发展。
3. 社会情感发展绘本中的角色和情节可以激发幼儿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表达能力,帮助他们理解情绪的变化和人际关系。
同时,绘本中的道德故事和价值观也可以引导幼儿形成积极的行为模式和价值观念。
4. 审美发展绘本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可以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和艺术表达能力。
通过欣赏和分析绘本中的画面和色彩,幼儿可以开阔思维,培养对美的感受和创造力。
5. 身体发展阅读绘本可以提高幼儿的注意力和动手能力。
在欣赏绘本的过程中,幼儿需要主动观察和参与,通过翻页和指指点点的动作,培养身体的协调性和运动技能。
二、绘本在语言发展中的应用1. 丰富词汇量幼儿园可以通过选择适合年龄段的绘本,让孩子们阅读、欣赏,并引导他们提问、表达。
这样既能让孩子们接触到不同种类的词汇,也可以激发他们的思维能力。
2. 训练口语表达通过绘本,幼儿可以模仿角色的语言表达方式,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幼儿园老师可以在阅读绘本的过程中提问,引导幼儿用简单的语句回答问题,培养他们流畅、准确的口语表达能力。
三、绘本在认知发展中的应用1. 图文对应幼儿园可以选用与幼儿日常生活经验相关的绘本,通过观察图画和阅读故事,让幼儿将文字和图像进行对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绘本对幼儿友谊关系发展的影响研究
本文阐述幼儿友谊的概念、幼儿友谊关系的发展阶段,探究了绘本中关于幼儿友谊的获得的原因、维持的方法及如何处理友谊挫折中出现的问题,发现友谊绘本能有效促进幼儿友谊互动关系,加强绘本课程教学可促进幼儿积极建立友谊,增加孤僻幼儿与他人的互动机会并改善被忽视、被拒绝幼儿的互动技巧。
标签:绘本幼儿友谊关系研究
一、前言
绘本也称图画书(picture books),它是以图画为主,文字为辅,甚至完全没有文字表现形式的书籍。
绘本不是简单的图画与文字的叠加,而是彼此相互融合,共同形成生动的视觉形象来传递故事内容或故事信息[1]。
绘本作为幼儿主要的阅读材料,其优美形象生动的图像直接刺激读者的感官系统,能更清楚的呈现作者所欲传达的理念,多元的插图情境能刺激读者开放思考,也促使阅读历程获得充分讨论。
因儿童注意力不持久、不识字或识字少因此绘本尤其适合儿童阅读。
儿童心理学的研究认为,孩子认知图形的能力从很小就开始慢慢养成。
虽然1-6岁幼儿不识字,但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读图能力。
绘本是儿童阅读和获得生活经验的一个重要途径,从图画书中重新体验与生活经验相关的情绪、情感,从而借住主角对幼儿本身进行一个再体验与再教育,从侧面的角度去体验去感受去学习并从中得到解决问题的新办法。
近年来绘本国内关于绘本的研究也有逐渐增多的趋势,主要的方向大致有三类:1、绘本的插画及相关艺术研究;2、绘本作者的作品分析(儿童文学研究所);
3、绘本内容所传递的价值观及其教育性。
绘本中一般以人为角色,如幼儿可通过绘本投射自己的内心,想象自己就是故事主角,易于融入故事的情节;以幻想性的无生物为角色,孩子借由丰富的想象力让自己去构建的空间和时间中,并去完成自己的梦想;以生物为角色,多以拟人化的方式表现。
而儿童绘本中的友谊相关的主题是最常见之一。
心理学家称友谊是两个个体之间的一种相互作用的双向关系,并非简单的喜欢和依恋关系,是一种较为持久的稳定关系。
儿童之间只单凭喜欢并不能成为朋友,因为友谊形成必须以情感的回报为基础。
[2]有人认为幼儿只是从具体的外显特征看待友谊,认为朋友就是与自己一块儿玩耍、共同分享东西的人,对于他们来说友谊经常是一种瞬时的关系状态,这种状态依赖于儿童刚刚进行或将要进行的特殊行为。
而幼儿并非只为了“共同的利益”而去交朋友,在这个过程中却可以因利益建立起真正的友谊。
所谓友谊类的儿童绘本是指儿童绘本中的文字内容使用“友谊”概念的词汇,或是故事主要的情节是有关朋友之间的互动。
如《乔治与玛莎》等多以两个好朋友的互动为主线,描述好朋友间所发生的故事。
二、儿童绘本中友谊获得的原因
依据亚里斯多德的看法,在幼儿绘本中友谊的获得或维持的原因有利益、快乐及朋友自身三种。
1.利益
绘本故事情节中,大部分的提及的利益方面时,不是整个绘本想要传达的主要思想。
例如《国王与厨师》中固执的国王邀大家吃他作的菜,终于交到了朋友。
国王做出好吃的菜才来和他做朋友,表面上是基于利益的考量,但是从另一个角度作菜邀请大家吃也是结识朋友的不错方法,最终国王也因此得到了和别人分享的快乐。
而一些绘本中奉献自己能维持友谊,但若一味的付出友谊关系并不能长久,需要互相关心与理解。
但是幼儿正处于刚开始建立友谊关系的阶段,绘本中的内容更多的提供正面性的素材,在绘本中即使谈到失去了友谊的部分,大多故事情节会峰回路转重新获得友谊。
在生活中即使是基于利益获得、维持的友谊,也不一定会在利益消失时同时消失。
2.快乐
绘本中故事情节居多的是因为寂寞没有人陪伴,或者是需要找个人一起玩的原因,很符合孩子日常生活中需要同伴陪伴的状况。
例如《小小兔与狐狸》中它们因为寂寞才成为玩伴,但寂寞是先前就存在的因素,正是因为接交了新朋友而获得了快乐、排解了寂寞。
快乐可能是孩子交朋友的目的,但是这种意念存在于潜意识里,友谊中含有快乐的成分,但并非仅有快乐还有其他许多的部分。
[3]
3.朋友
儿童对获得真正的朋友最为看重,而有了朋友也就相当于有了共同分享的快乐与忧伤的人。
而朋友间关系的维持也是充满挑战的,因为幼儿正处于“自我为中心”阶段,在面对共同喜欢的物品时往往不会分享,如果发生争执或抢夺,友谊就面临挫折甚至会决裂。
三、儿童绘本友谊关系的相关研究
儿童绘本的相关研究中以行动研究或个别绘本推荐教学案例为主,台湾地区利用绘本教学中,利用游戏、说故事、讨论与延伸活动的流程,对国小一年级新生的人际适应进行干预,经过八次绘本教学,从录像纪录、教学日志、家园联络本上发现了儿童人际适应力的增强,同时教师的绘本教学技巧有所改善和提高。
[4]同时利用童话故事中(如《青蛙与蟾蜍》)对友谊的诠释的相关研究结果表明:1、实施童话教学时,老师应引导儿童做深入情感的了解;2、童话或绘本教学中,老师就提出适当的问题引导儿童反思;3、教师应帮助儿童接近理想与实际友谊概念间之距离。
[5]同时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对绘本中的友谊的理解具有阶段性,从具体、可观察的友谊概念到心理层面再到自我价值及增进自我了解的友谊层面发展。
[6]赖玉敏依据友谊关系发展的五个阶段:认识、建立、延续及巩固、恶化及结束,探讨图画书中呈现的儿童友谊关系发展。
[7]
儿童绘本中许多提及友谊关系,这对幼儿的人际关系有相当的提示作用,有些经验是由实际生活中可以获得,有些则要通过儿童听或看到的事物间接学习,即替代性学习,绘本可以为幼儿提供和他人相处的替代经验。
当今家庭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与其他同伴相处的机会与时间均较少,而替代经验就是当幼儿无法从实际生活中获得,经过听和看学习而来的,所以现在的园所认为,儿童绘本具有提升对人际互动的替代经验[8]。
但是这种替代经验有美好的也有挫折性友谊,绘本的内容不应偏向完全属于美好的一面,这不仅限制了孩子认知的范围,且低估了孩子思考与辨别的能力。
在未来的幼儿园教学中,教师可分出不同类别的绘本对幼儿进行针对性的引导、启发,运用绘本鼓励幼儿多交朋友、体验友谊的珍贵、学会处理朋友出现的问题,对幼儿园中的被忽视幼儿及被拒绝幼儿的人际适应等方面都有益处[9]。
参考文献
[1]韩映虹,闫国利(2010).眼动分析法在学前儿童认知研究中的应用. 心理科学(1).
[2]李幼穗(2004).儿童社会性发展及其培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3]林怡萱.儿童绘本中友谊概念的探讨.台北市立图馆馆讯第十七卷三期.
[4]陈秀萍(2004).儿童绘本教学中国小新生人际适应改变之行动研究。
国立台北师范学院教育心理与辅导学系硕论文.台北.
[5]刘苓莉(民87).儿童对童话中「友谊概念」之诠释:以《青蛙和蟾蜍》为例。
國立嘉义师范学院国民教育研究所硕士论文,未出版,嘉义.
[6]黄美雯(1999).不同年龄层学生对童话绘本中友谊概念之诠释研究。
彰化师范大学教育研究所硕士论文.
[7]赖玉敏(民92).图画书中的儿童友谊关系与读书会之应用.國立臺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碩士.
[8]黄逎毓、李坤珊、王碧华(民84)。
童书非童书。
台北:宇宙光.
[9]段富敏(民101).互动式绘本教学影响低年级学童人际互动心智模式研究。
南华大学硕士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