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脑体表标志与脑出血穿刺定位方法讲解
颅脑标志定位

神经性疾病诊断
对神经性疾病患者进行功能区定 位,有助于诊断和治疗。
神经康复治疗
对受损的脑功能区进行针对性康 复训练,促进功能恢复。
05
颅脑影像学标志定位
颅脑影像学的基本原理
医学影像技术
利用X射线、CT、MRI等医学影像技术,获取颅脑 内部结构和功能的信息。
大脑中动脉
起自颈内动脉或前交通动 脉,分为左右两支,沿大 脑沟走行,主要负责大脑 半球外侧面的供血。
大脑后动脉
起自基底动脉,分为左右 两支,沿大脑后沟走行, 主要负责大脑半球内侧面 的供血。
脑部血管的标志性特征
颈内动脉
大脑前、中、后动脉
在颅骨内缘处起始,向上行走至颅底 骨孔处穿出,进入颅内。
分别沿大脑前、中、后沟走行,分支 进入脑实质。
。
辅助诊断
结合其他影像学检查结果,颅骨 标志定位可以为诊断提供参考依
据。
手术导航
在神经外科手术中,颅骨标志可 以作为导航的参照点,帮助医生
精确地定位病变位置。
评估生长发育
通过观察颅骨标志的变化,可以 评估婴幼儿和儿童的生长发育状
况。
03
脑部血管标志定位
脑部血管的解剖结构
01
02
03
大脑前动脉
起自颈内动脉,分为左右 两支,沿大脑前沟走行, 主要负责大脑半球前部的 供血。
颅脑影像学标志定位的应用
诊断
通过观察标志性特征,判断颅脑是否存在病变 或异常。
手术导航
在手术中利用影像学标志定位,提高手术精度 和安全性。
疗效评估
对颅脑病变或手术后进行定期影像学检查,评 估治疗效果。
THANKS
颅脑体表标志(精品课件)

Annyumickey一、颅脑体表标志(一)、骨性标志1. 眉弓superciliary arch:是位于额骨眶上缘上方1.5cm的弓形隆起,此处皮肤表面长有眉毛,眉弓适对大脑额叶的下缘,内侧份的深面有额窦。
.文档交流2. 鼻额点:为鼻根中央的凹陷,相当于额骨鼻骨突与鼻骨相连处。
3。
眉间glaballa:位于鼻额点上方约2cm处,两眉弓之间的中点。
4. 额结节frontal tuber:为额骨外面最突出部,位于眉弓上方约5cm处,深面适对大脑额中回。
..。
.。
文档交流5。
冠矢点:又称额顶点或前囟点,为冠状缝与矢状缝相交点,位于鼻额点与枕外隆凸连线的前、中1/3交界处,距眉间约13cm,是新生儿前囟所在。
...。
.文档交流6。
颧弓zygomatic arch:由颧骨的颞突和颞骨的颧突共同构成,位于眶下缘与枕外隆凸之间的水平连线上;平颧弓上缘,相当于大脑半球颞叶前端的下缘。
颧弓下缘与下颌切迹之间的半月形中点,为咬肌神经封闭及上、下颌神经阻滞麻醉的进针点..。
.。
文档交流8。
顶结节:是耳蜗上方5cm处顶骨外面的隆凸部,其下方2cm的深部正对大脑外侧沟后支的末端。
9. 颅顶:是颅盖正中面上的最高点,在冠矢点后方数厘米处。
10。
翼点pterion:位颧弓中点上方约4cm及额骨颧突后方3cm处,为额、顶、蝶、颞四骨相汇合处,相当于前穿质平面,与视交叉和间脑底处在同一平面,多数呈"H"型,少数呈"N”型;翼点内面有脑膜中动脉前支经过,此处遭受暴力打击时,骨折碎片可伤及此动脉,形成硬膜外血肿。
.。
.。
文档交流11. 星点:位于颅后部两侧,是枕、顶、颞三骨在乳突根后上方的交汇点。
相当于外耳门上缘与枕外隆凸连线上方1.5 cm,外耳道中心点后约3。
5 cm处。
星点适对横窦转折为乙状窦处。
..。
文档交流12. 乳突mastoid process:位于耳垂后下方。
乳突后部的内面为乙状窦沟,容纳乙状窦。
头颅体表定位

头颅体表定位可以避免呼吸道受压、窒息等并发症的发生,提高全麻手术的 安全性和效果。
04
体表定位与影像学定位的差异
体表定位的局限性
局限于体表标志的可靠性
体表定位方法依赖于头颅表面可见的标志,如颅骨突起和沟回,但这些标志存在 个体差异,可能导致定位不准确。
难以确定颅内病变的位置
体表定位只能确定头颅外部的结构位置,无法精确定位颅内病变的具体位置。
在手术中,医生可以根据头颅体表定位来确定病变的位置和范围,从而更好 地进行手术操作。
历史背景与发展
历史背景
头颅体表定位最早可追溯到古希腊时期,当时医生已经开始通过观察头部标志来 诊断脑部疾病。随着医学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头颅体表定位在手术导航中的应用 越来越广泛。
发展
现代医学影像学技术的发展,使得头颅体表定位更加准确和精细,如三维打印模 型、红外线跟踪等技术被应用于手术导航中,提高了手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范围,提高影像学检查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02
评估病情
头颅体表定位可以作为评估病情的重要依据,通过对定位体征的分析
,可以对颅内疾病的严重程度和预后做出更加准确的评估。
03
指导治疗
头颅体表定位可以作为指导治疗的重要依据,通过对定位体征的分析
,可以制定更加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对于医学美容和口腔医学的意义和价值
影像学定位的优势
可精确确定颅内病变位置
影像学定位方法如CT和MRI可以直观地显示颅内结构和病变位置,为诊断和 治疗提供精确依据。
可评估病变与周围结构的毗邻关系
影像学定位不仅可以确定病变的位置,还可以评估病变与周围重要结构如血 管、神经等的毗邻关系,有助于制定手术计划和评估手术风险。
脑干出血穿刺定位方法

术中
血块
术后复查
谢 谢!
脑干出血穿刺定位方法
单击输入您的封面副标题
体位选择 体位一般是侧卧位,锥颅和穿刺都顺手一些。
定位方法
定位主要依靠术前CT定位,尽量保证头不要左右偏转。
附图
穿刺步骤
CT定位确定穿刺点及穿刺方向(对侧颞部定位),一般中线旁开 5-7cm,横窦下方1-1.5cm。 通过穿刺点(电极1红色)、对侧颞部穿刺定位(电极2)及其同 侧镜像位置(绿色)确定穿刺平面(橙色),三点确定一平面。 然后画出经电极1、电极2且与穿刺平面垂直的平面(蓝色),沿 两个平面交线进行穿刺。
头颅体表定位

颅骨颌面骨性解剖标志
重要骨性解剖标志及其定位
眉弓:对大脑额叶的下缘,其内侧份的深面有额窦 翼点:额、顶、颞、蝶四骨交界,内面有脑膜中动脉
前支通过 定位:(a)颧弓中点上方两横指 (b)颧弓中点垂直线与眶上缘水平线交叉点 (c)颧弓上缘上方4cm,额骨角突后方3.5cm
重要骨性解剖标志及其定位
侧脑室穿刺定位
枕入法(穿刺侧脑室后角):用于脑室枕大池分流术 或后颅窝手术中及术后持续脑脊液引流。枕外粗隆上 方4-7cm(5-6cm),中线旁开3cm,穿刺方向与矢状面 平行,对准眉嵴(同侧眉弓外端),穿刺深度不超过56cm。
侧脑室穿刺定位
侧入法(穿刺侧脑室下角或三角区):用于脑室腹腔 分流术。穿刺侧脑室下角时,在耳廓最高点上方1cm, 方向与脑皮层垂直,深度约4-5cm。穿刺三角部时,在 外耳孔上方和后方各3cm(4cm)
额入法(穿刺侧脑室前角):常用于脑室造影或急救 性引流。冠状缝前1cm(2.5cm),中线旁开2.5cm,穿 刺方向与矢状面平行,对准两外耳道连线,深度不超 过5cm。
侧脑室穿刺定位
经前囟法:用于前囟未闭的婴幼儿。经前囟侧角穿刺, 其方向与额入法相同。前囟大者与矢状面平行,前囟 小者针尖稍指向外侧。
上下端连线即为中央沟 翼 点:额骨角突后3cm,位于外侧裂投影线上
颅脑结构简易定位方法(2)
中央沟: 1)矢状线中点后1.25cm处与翼点连线 2)矢状线中点后1.5cm处作垂直线,将直角三等分, 与该线成30度角的线延长至9cm,即为中央沟
外侧裂: 翼点与顶结节连线的前2/3
颅脑手术的影像学定位
OM S59.00 通过病变中心平行线与外耳道连线相距4cm 正中矢状线旁开1cm 距正中矢状线前极弧线15cm、后极7cm 病变中心在旁开中线1cm矢状面上距后极垂
颅内血肿CT片定位穿刺技巧PPT推荐版

3、用直角尺量出AO距离为9公分,即定出A点为头表穿刺点。 颅内血肿CT引导动态定位法 颅内血肿CT引导动态定位法 颅内血肿CT引导动态定位法 五、确定颅内血肿穿刺点 颅内血肿CT引导动态定位法 4、选定5公分长,YL-1型针一套作为颅内血肿穿刺针具。 二、在CT片第五层面上按要求分别划出 BC、OB、AO、AD线。
颅内血肿CT引导动态定位法 三、在CT片第五层面上分别测得AO线长4. 二、在CT片第五层面上按要求分别划出 BC、OB、AO、AD线。 五、确定颅内血肿穿刺点 四、在CT片上利用比例尺度分别量得AO线实长应是9公分; 一、选定血肿最大平面为穿刺平面(第五层面)。
颅内血肿CT引导动态定位法 颅内血肿CT引导动态定位法
2、在EM线上方4公分处,平行于EM线划出HO线。
3、用直角尺量出AO距离为9公分,即定出A点为头表穿刺 点。 三、在CT片第五层面上分别测得AO线长4.
2、在EM线上方4公分处,平行于EM线划出HO线。
2头、皮在 表E面4M标线示、上物方放选置4公图分定处,5平行公于E分M线长划出,HOY线。L-1型针一套作为颅内血肿穿刺针具。
头皮表面标示物放置图
根据CT扫描层面确定穿刺点及深度 (示意图)
谢谢观看
颅内血肿CT片定位穿刺技巧课件

五、确定颅内血肿穿刺点
1、在人体头表一侧划出基线EM。
2、在EM线上方4公分处,平行于EM线划出HO线。
3、用直角尺量出AO距离为9公分,即定出A点为头表穿刺点。
4、选定5公分长,YL-1型针一套作为颅内血肿穿刺针具。
第5页,幻灯片共9页
颅内血肿CT引导动态定位法
第6页,幻灯片共9页
头皮表面标示物放置图
第7页,幻灯片共9页
根据CT扫描层面确定穿刺点及深度(示 意图)
第8页,幻灯片共9页Fra bibliotek第9页,幻灯片共9页
关于颅内血肿CT片定位穿刺技 巧
第1页,幻灯片共9页
一、选定血肿最大平面为穿刺平面(第五层面)。
第2页,幻灯片共9页
二、在CT片第五层面上按要求分别划出 BC、OB、AO、AD线。
第3页,幻灯片共9页
三、在CT片第五层面上分别测得AO线长4.5 公分,AD线长2.5公分。
四、在CT片上利用比例尺度分别量得AO线实长应是 9公分;AD线实长应是5公分
有关脑出血救治的颅脑解剖

侧翼点的骨缝。
侧脑室
• 位置:大脑半球内 • 分为四部分
– 前角 – 后角 – 下角 – 体部
侧脑室穿刺
• 前角穿刺最常用 • 穿刺点:冠状缝前和中线旁各2.5cm • 穿刺方向:与矢状面平行,对准两外耳道假象连
线,深度不超过5cm
– 皮肤 – 皮下组织 – 帽状腱膜、枕额肌 – 腱膜下层 – 骨膜
额部重要骨性标志
• 眉弓:位于眶上缘上方约1.5cm处的弓形隆起,此 处皮肤表面长有眉毛,内端深面含有额窦。
• 眉间:位于两眉弓之间的中点。 • 额结节:位于眉弓上方约5cm,为额骨外面最突出
部。深面适对大脑额中回。 • 额顶点:位于眉间上13cm处,为冠状缝与矢状缝
额结节:位于眉弓上方约5cm,为额骨外面最突出部。
5cm处的弓形隆起,此处皮肤表面长有眉毛,内端深面含有额窦。
手术中实用定位法:
二、继发脑积水:
侧脑室穿刺术
1)矢状线:眉间至枕外隆凸连线。
应用CT引导,穿刺点到达靶点的距离越近越好。
眉间:位于两眉弓之间的中点。
紧贴颞骨表面,剥离困难。
2)翼点:颧弓中点上方4 cm处(约2横指)。
眉弓:位于眶上缘上方约1.
穿刺通路应避开脑深部重要结构。
பைடு நூலகம்
5)中央后回:位于中央沟投影线的后1.
6)大脑外侧裂:从翼点至矢状线前3/4处(75%)的连线。
额顶点:位于眉间上13cm处,为冠状缝与矢状缝汇合处,又称冠矢点。
额顶枕区
• 界限: 前-眶上缘 后-枕外隆凸、上项线 侧-颞上线
• 由外至内分为5层:
一、基底节区脑出血: 微创穿刺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央沟
在前垂线和上横线交 点与后垂线和矢状线 交点的连线上
后垂直线与中垂直线 之间的一段
下端在颞下颌关节上 方5~5.5cm处
外侧裂
中央沟投影线与上横 线交角的平分线
中央沟:翼点至矢状线中点后2cm处的连线 外侧裂:翼点至矢状线前四分之三处的连线 中央前回:位于中央沟投影线前1.5 cm范围内 中央后回:位于中央沟投影线前1.5 cm范围内
额部穿刺
额 部 穿 刺 术 后
额 部 穿 刺 术 后
丘脑血肿穿刺
穿刺目标 体位:仰卧or侧卧 穿刺点 穿刺方向 穿刺深度:8cm
丘脑出血 穿刺体位
术前
术中CT
术前
术后 第2天
术中
术后 第7天
小脑血肿穿刺
体位:侧卧 切口类型: 穿刺点
横窦下2cm,中线旁开3cm 皮肤or骨孔
穿刺方向 穿刺深度:6cm,骨外板下4cm
万** 男
72岁 术前一
术 前 二
术后第1天
术后第3天
术后第23天
小脑血肿穿刺思考??
➢切口类型: ➢穿刺点
➢横窦下2cm,中线旁开3cm ➢皮肤or骨孔
➢穿刺方向 ➢穿刺深度:6cm,骨外板下4cm ➢术前CT体位选择:曲颈位?
复杂穿刺病例
顶枕沟:从人字点上方约1.25cm处向外侧引一条长
1.25~2.25cm的线
大脑下缘:自鼻根上方约1.25 cm处开始向外,沿
眶上缘向后,经颧弓上缘、外耳门上缘至枕外隆凸的连 线上
脑膜中动脉:
主干投影位于下横线与前垂线相交处至颧 弓中点上方约2 cm处
平颧弓中点上方2cm处,分为前、后两支 前支经翼点,向后上弯曲走向颅顶 后支经上横线与中垂线的交点,斜向上后
穿刺点 对侧点
术中CT
术后第4天
术后第5天,怎么办?
病例三
李**,男,61岁 右侧基底节区及丘脑出血破入脑室 右侧小脑幕切迹疝
术前CT及设计
术前定位及再次设计
右颞双管穿刺 双额脑室穿刺 颅内压监护
术 中 C T
术后第2天,丘脑引流管拔出1.5cm
术后第6天,再次注射尿激酶后拔除
讨论
• 穿刺or开颅? • 术中清除血肿量 • 穿刺经验、小技巧、
注意事项 • 任一部位血肿穿刺
➢基底节血肿
➢颞叶置管 ➢额叶置管
➢丘脑血肿 ➢小脑血肿 ➢复杂穿刺病例
• 穿刺点
– 定位方法
• 穿刺方向
– 标记对侧点
• 穿刺深度
– CT测量法
颞 部 穿 刺 点 定 位
颞 部 穿 刺 点 矫 正 定 位
•颞 部 穿 刺 点 定 位 结 果
•颞 部 穿 刺 点 双 侧 定 位
定位CT检查后的矫正与测量
• 穿刺点
– 根据定位CT的基线进行调整
• 穿刺方向
– 对侧点调整
颅脑体表重要标志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急诊外科 张泽立
一、骨性标志 二、体表标志线 三、颅内结构体表投影
➢颧弓
➢由颧骨的颞突和颞骨的颧突构成 ➢位于眶下缘和枕外隆凸连线平面 ➢其上缘相当于颞叶前下缘
➢翼点
➢颧弓中点上方约3.8cm ➢额、顶、蝶、颞四骨汇合处 ➢多呈 “H”型,少数呈“N”型 ➢内面有脑膜中动脉前支经过
病例一
巩**,男,60岁 脑出血去骨瓣减压术后 血肿复发 脑疝
穿 刺 设 计
术前定位
术中CT
术后第5天
交通性脑积水,经额原穿刺通道行Omaya囊置 入术引流CSF,CSF清亮后行VP分流术
病例二
王**,女,75岁 脑血管淀粉样变 8年前因右额叶出血行开颅血肿清除术
术前设计
术前定位后调整方案
• 穿刺深度
– CT测量法
定 位
C
T 后 调 整
穿刺方向的把握
单 颞 穿 刺 术 前
后
基底节区脑出血的额部穿刺
• 穿刺点
– 定位方法
• 穿刺方向
– 两侧血肿定位点连线方向 – 倾斜方向
• 穿刺深度
– 实际测量法:6+2cm
➢ 下横线:自眶下缘至外耳门上缘的连线 ➢ 上横线:自眶上缘向后画一与下横线相平行的线 ➢ 矢状线:眉间至枕外隆凸的连线
➢ 前垂线:经颧弓中点做与上、下横线垂直的线 ➢ 中垂线:经下颌骨髁突中点向上作与前垂线平行的线 ➢ 后垂线:经乳突根部后缘作与前、中垂线平行的线
一、骨性标志 二、体表标志线 三、颅内结构体表投影
➢位于枕骨外面中部的隆起 ➢其内面为窦汇
➢上项线
➢由枕外隆凸向两侧延伸的弓形骨嵴 ➢深面为横窦
➢前囱点
➢又称额顶点、冠矢点 ➢自眉间向后13cm处 ➢冠状缝与矢状缝汇合处 ➢新生儿前囱位于此点
➢人字点
➢又称顶枕点 ➢位于枕外隆凸上方约6cm处 ➢矢状缝和人字缝的交点处 ➢新生儿后囱位于此点
一、骨性标志 二、体表标志线 三、颅内结构体表投影
走向人字点
脑血肿穿刺引流术
血肿穿刺三要素
• 穿刺点
– 定位方法(颞、额、小脑、任一点) – 标记
• 穿刺方向
– 凭感觉or垂直骨面or划线or标记对侧点
• 穿刺深度
– CT测量法or实际测量法
主要内容
➢基底节血肿
➢颞叶置管 ➢额叶置管
➢丘脑血肿 ➢小脑血肿 ➢复杂穿刺病例
基底节区脑出血的颞部穿刺
➢星点
➢位于颅后部两侧 ➢枕顶颞骨在乳突根后上方的交汇点 ➢位 于 外 耳 门 上 缘 与 枕 外 隆 凸 连 线 上 方
1.5cm,外耳道中心点后约3.5cm处 ➢适对横窦转折为乙状窦处
➢额结节
➢额骨外面最突出部 ➢适对大脑额中回
➢乳突
➢位于耳垂后方 ➢后部的内面为乙状窦沟,容纳乙状窦
➢枕外隆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