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假性减少

合集下载

血细胞分析仪测定血小板假性减少的原因探讨

血细胞分析仪测定血小板假性减少的原因探讨

在输液的同一臂侧抽血。

这样不仅使血容量发生改变,而且输液中的成分直接影响检测的结果,如血糖、肾功异常增高、二氧化碳结合力降低等,这种情况在实际工作中并不少见。

⑤抽错标本,主要发生在住院病人,是由于医务人员的责任心不强所致。

这种情况在实际工作中也会发生,这是一个很危险的因数,而又不容易被实验室人员所发现。

3 血液的孵育①孵育的方式,常推荐的是恒温水浴法,该法不仅可以加快血液的凝固,还可以保持一定的湿度,使血液中的成分含量不会发生较大的变化;而恒温孵箱孵育法,可以加快血液的凝固,但它同时使血液中的一部分水份蒸发导致结果偏高,尤其是临界值的指标。

建议各实验室统一使用恒温水浴法。

②孵育的时间,未加抗凝剂的血液需要孵育30~60m in 才能析出血清,而在实际工作中往往未达到所要求的时间。

致使血清分离不完全,部分凝血因子散落其中,形成血清凝块,堵塞仪器的管道,影响测定结果。

4 血清的离心分离血清的离心条件是1500~2000rp m 10~15m in,血浆的离心条件是2000~2500rp m 10~15m in 。

而有的实验室往往未达到离心时间的要求,致使血清(浆)分离不完全,在其中存在一些微粒成分,除了影响检测结果外,还有可能堵塞仪器的管道,致使仪器无法正常工作。

5 标本的移取在大多基层实验室,由于仪器的原因,往往无法将离心的标本直接测定,需要人工移取血清(浆)标本。

在移取的过程中,有些实验室人员一个吸头多用,造成交叉污染影响测定结果;有的甚至加错标本,造成结果完全错误。

这些都是要引起大家所重视的。

此外有的实验室同时使用血清与血浆来作生化项目的测定,虽然对一些指标没有显著的差异,但两者的介质却存在差异,血浆中的一些微粒对测定项目的比色有干扰。

因此在选择标本前要先做对照实验,结果没有差异后再慎重选用。

综上所述,影响血标本准备的因数很多,需要医务人员尤其是基层的同志要全面了解影响的各个环节,规范自己的操作,保证血液标本的质量,才能得到一个准确的结果。

假性血小板减少的原因分析

假性血小板减少的原因分析

假性血小板减少的原因分析目的:为假性血小板减少(pseudo thrombocytopenia,PTCP)探索几种可靠的检测或验证血小板数量的方法,为实验室工作提供依据。

探讨假性血小板(PLT)减少的原因。

方法:对血小板计数与临床症状明显不符的1例PLT减少患者,采集静脉血分别用EDTA-K2、枸橼酸钠抗凝后进行PLT计数,并做末梢血直接涂片及不同抗凝剂外周血涂片、瑞氏染色显微镜镜检。

结果:枸橼酸钠抗凝血PLT计数结果在正常范围内,与用EDTA-K2抗凝外周血多次PLT计数结果有明显差异。

瑞氏染色镜检显示:末梢血直接涂片、EDTA-K2抗凝血涂片有聚集的血小板出现,枸橼酸钠抗凝血涂片血小板散在均匀分布。

结论:日常工作中,对于不明原因的PLT计数减低,与临床严重不符的应改用其他检测方法复查,避免误诊。

标签:假性血小板减少;血细胞分析仪;血小板计数;抗凝剂假性血小板减少是由于某些原因使仪器测定结果低于血小板实际数量,如血小板与血小板之间相互黏附即血小板聚集时,会导致仪器测定血小板计数结果假性偏低。

我院发现1例,就此作分析探讨。

1 材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患者,男,37岁。

因偏头疼半月来我院就诊。

行血常规检测,白细胞:11.40×109/L,血红蛋白153g/L,血小板:17×109/L,因单纯血小板异常,重复多次,血小板结果变化不大,但为慎重随即收住院进一步观察。

患者既往身体健康,无血液病史,肝脾不大,无出血倾向。

复查抗凝及纤溶功能正常,结缔组织疾病相关抗原、抗体均阴性。

颅脑磁共振检查未见异常,骨髓穿刺细胞学检查巨核细胞数量、分类正常,血小板成簇可见。

1.2 材料清洁干燥无尘无油脂载玻片75mm×25mm,厚度1.2mm;瑞氏染色液(天津市科密欧化学试剂开发中心);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XE-2100(日本Sysmex公司);光学显微镜CX41(日本Olympus公司);EDTA-K2抗凝管、枸橼酸钠抗凝管(BD公司)。

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症实验室分析

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症实验室分析

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症实验室分析【关键词】EDTA-K2 假性血小板减少;血小板计数;血小板聚集EDTA盐(EDTA-K2)作为血细胞分析的抗凝剂是国际血液标准化委员会认定并得到广泛使用,目前血小板计数实验室普遍采用的是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1],操作方便,重复性好,准确度高等优点已被普及应用,通常情况下使用EDTA二钾作为抗凝剂,对血细胞和血小板计数的影响较小,但临床发现EDTA盐有时会引起少数患者的血小板聚集导致血细胞分析仪在血小板计数出现假性偏低的现象,检测时需要实验室结合临床、排除干扰因素、选择科学可行的检测方法,才能正确报告血小板计数结果。

以防差错事故的发生,以免给临床医生带来困扰,防止医疗纠纷。

1.资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患者,女18岁主诉发热、头痛、鼻塞、咳嗽、咽干咽痛等上呼吸道症状。

查体:体温38.2度、咽部充血、扁桃体无肿大,乡镇卫生院拟定为上感进行系列检查,实验室检查:白细胞10.8x109/L,红细胞3.47x1012、血红蛋白115 g/L、血小板计数为27x109/L(EDTA抗凝全血)既往健康、医生建议来上级医院院复查。

我院再次实验室检查:白细胞10.5x109/L、红细胞 3.54x1012、血红蛋白117 g/L、血小板21x109、凝血酶原时间:12.8s、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25.4s、凝血酶时间:12.5s、纤维蛋白原:2.48s、患者平日经期血量正常,无皮肤黏膜出血倾向,四肢未见出血点瘀斑。

怀疑为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症。

1.2方法1.2.1仪器与材料:采用希森美康XS500i全自动血液分析仪进行分析,试剂(溶血剂、稀释液、清洗液)为仪器配套试剂。

EDTA-K2抗凝剂和枸橼酸钠抗凝剂。

仪器采用专用校准品进行校准,每日室内质控均在控,参加卫生部室间质评亦在控。

1.8 mg/ml的EDTA-K2真空采血管、109 mmol/L的枸橼酸钠真空采血管均有河北超然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提供。

EDTA依赖假性血小板减少症临床表现、发生机制、怀疑情况及处理措施

EDTA依赖假性血小板减少症临床表现、发生机制、怀疑情况及处理措施

EDTA依赖假性血小板减少症临床表现、发生机制、怀疑情况及处理措施EDTA依赖假性血小板减少症乙二胺四乙酸是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推荐进行全血细胞计数时首选的抗凝剂。

EDTA具有对血液样本中的细胞形态和计数影响非常小等优点,目前在临床广泛使用。

但在少数情况下,EDTA可以引起血小板聚集,在血细胞分析仪上进行检测时,造成血小板计数的假性减低,这种现象被称为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

疾病发生率约为0.09%—0.21%。

EDTA依赖假性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机制目前还不明确,普遍认为可能与EDTA诱导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复合物中隐藏抗原的暴露或对其进行修饰,导致自身抗体的产生有关。

可以确定发生EDTA依赖假性血小板减少症的原因之一是在EDTA盐作为抗凝剂的前提下,出现的免疫介导的冷抗血小板自身抗体。

EDTA依赖假性血小板减少怀疑情况1、血小板计数<100 X 109 /L。

2、室温下EDTA抗凝的标本发生血小板减少,由其他抗凝剂抗凝的标本或是将标本保存在37摄氏度,能大大削减血小板减少程度。

3、随标本采集到检测时间的延长,血小板计数越来越低。

4、血涂片显示或血球仪提示有血小板聚集。

5、缺乏血小板减少的临床症状和表现,如出血。

处理措施1、仪器法。

重新采样,用肝素抗凝管或枸橼酸盐抗凝管等非EDTA-K2分别抽取静脉血2ml,充分混匀,在10min内完成测定。

2.手工计数法。

采新鲜指血20ul,稀释后由专业检验人员计数两次并取均值。

3、无任何抗凝剂抽血立即上机,血小板结果也是可以供参考。

4、瑞氏染色涂片镜检看血小板的聚集情况再估算其数量。

5、预稀释仪器法:采新鲜指血20ul,加入稀释液120ul,进行1:7稀释后,在1h内用预稀释法进行测定。

6、对这类患者采血之前抗凝剂中添加阿米卡星纠正。

58例血细胞计数仪血小板计数假性减少原因分析与纠正

58例血细胞计数仪血小板计数假性减少原因分析与纠正

【 摘要】 细胞计数仪具有 高效 、 血 快捷及 重复性好等 多种优点, 在血液检验 已得到广泛 的应用 , 但是, 临床应用中存在血 小板计数偶 尔出现假性血 小板 在 减少现 象, 给操作者带来很大的 困扰 。本 文通过对 5 8例假性血小板减 少原 因进行深入 分析。 认为血细胞计数仪检测血小板 只能作 为一种常规 筛查手段 。 如 果检验过程 中出现血 小板 凝集、 巨大血小板 或血小板 卫星等现 象 , 就会影响血 小板计数结果 的准确性。在这种 情况下, 操作 者要采取 复片等方 法进行核查
痔病术后并发症及近远期疗效 的对比[ ] 实用 临床 医药杂志,0 0 J. 21 ,
1 ( 8 :7 4 1 )2 1—22 7.
[ ] 张布 明, 2 罗高宏, 刘友和, 痔上 黏膜环切术 ( P 治疗老 年人重度 等. P H) 器 取 出 时 , 要 医生 再 次 检 查 患 者 的 吻 合 口情 况 。如 果 患者 有 出 血 , 选 择 需 可 痔2 3例[ ] 外科理论 与实践,00,5 1 :8 —5 2 J. 2 1 1 ( )5 1 8 . 可 吸 收 的缝 线 缝 扎 。 [ ] 康健 , 3 王亚杰, 杨金龙 , 国产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治疗重度痔 28 等. 3 痔 上 黏膜 环 切 术 常见 的术 后 并 发 症 包 括 疼 痛 、 出血 、 潴 留 。 疼 痛 多 由 尿 侧 疗 效 观 察 [ ] 中国 医 药 ,0 8 3 1 ) 1 5 J. 2 0 , ( 1 :19—16 . 10 于吻合位 置偏低造成 , 因此 医生手术 时要避免对 肛 门括 约肌 的损 伤 。术 中 [ S JV nH gn G. at . .otr Ln em ot m lwn l. 4] . . a ae . B ee P B Se s og—t uc fo o ign n e r o fl u 密 切 观察 患者 的 出血 情 况 , 行 积 极 处 理 , 防止 出 血 的 发 生 。 尿 潴 留 多 由 进 可 c s la v nc me tf p f rh g e in l f t ls a d f t l tmy l w e ・ o a d a e n a o i h p ra a su a n su o o o p f l i i i 于对直肠粘膜首位 的肠壁神经造成了影响 , 患者术后肛 门不 适等原 因, 可常 aa f t a[ 】It o r t i,06,17 4 n l s l J .n C l e a Ds20 2 :8 . us i J ocl 规为患者进行导 尿, 协助其训练膀胱功能 , 进恢复 。 促 [ ] I ide . . . . . C S, admi d cnrldO br 5 n a LnsyM. B B SF R.A. . Arn o z ,o t l foei e oe f n 我们认为 , 黏膜环切术与传统方法相 比, 痔上 其不会对肛 门的括约 肌产 g e S cn n oa t a eto aa ft a J . i C n nR c r l .o s tnl r t n f l s l[ ] Ds ol et m, uV e i e m r u n i o u 生 损 伤 , 好 地对 患 者肛 门 功 能 进 行 了 保 护 。术 后 肛 门处 及 肛 门 周 围无 创 更 2 0 4 10 0 2, 5: 6 8.

浅谈血细胞分析仪计数血小板的影响因素及其质量控制

浅谈血细胞分析仪计数血小板的影响因素及其质量控制

浅谈血细胞分析仪计数血小板的影响因素及其质量控制血细胞分析仪的广泛使用使临床检验工作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不仅能检测更多的实验参数而且大大提高了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但在计数过程中的影响因素也不容忽视,尤其是计数血小板时影响因素比较多,现将使用血细胞分析仪出现血小板假性减少和假性升高的原因及质量控制总结如下:1 血小板计数假性升高因素1.1 地线和电源:血细胞分析仪要求良好的接地效果,如果地线未接或接地不良,均可形成静电脉冲信号而影响血小板计数,其主要表现在血小板直方图的起点偏左,并形成小峰,这种情况一定要排除地线和电源的因素,再寻找其他原因。

1.2 试剂质量原因:血细胞分析仪在做血常规分析时,由于稀释液或溶血素过滤不严或被污染导致本底偏高时会引起血小板计数假性增多,故在每天开机做本底检测时发现本底偏高,应进行清洗使本底降至规定范围。

1.3 标本溶血:溶血对红细胞和血小板影响最大,因为红细胞破坏,其计数值减少,而破坏的红细胞形成大小不等的碎片,分析仪将其识别为血小板,使血小板升高,故血细胞分析前应避免溶血。

1.4 小细胞对血小板计数影响:赵勇等[1]报道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血小板计数时,其结果易受红细胞体积的影响,小细胞数量越多,红细胞体积越大,影响越大,即血小板直方图降波向右延伸范围越大,这与血小板间接计数中红细胞和血小板的形态学及其量的改变一致。

避免方法是注意观察红细胞直方图的起点及血小板降波是否达到基底,否则,应及时做血涂片观察或用显微镜进行直接计数。

1.5 药物影响:有些药物可以影响血小板的计数。

钱敏等[2]报道患者输用脂肪乳后影响血小板计数,认为脂肪乳剂中的脂肪乳颗粒直径和患者血小板相近,导致输入脂肪乳的患者血小板会假性增高,并建议患者输用脂肪乳后如需检测血小板最好在5~6h以后,如出现血小板过高时应随时和临床联系,最后经血片观察方可报出结果。

1.6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DIC患者的血小板计数仪器法与手工法结果有很大差异,仪器法计数明显高于手工法,这是由于病人血管内溶血产生的红细胞碎片对仪器法计数血小板所造成的正向干扰引起的。

临床假性血小板减少的病理分析

临床假性血小板减少的病理分析

PLT meh o bod el u d r h cn iin o sd u to f d lo cls n e t e o d to s f o i m ctae o n . a d me r o sr e . s l Th o sr e irt cu t n s a s be v d ̄ ut s e bevd
血 小板作 为血液 的重要组 成部 分具有 院 的 基 础 数 据 为 依 托 , 中心 在 2 1 年 学 显微 镜 ; 该 OO 其他 试剂 选 用江 苏康 辰有 限 公 凝血 、 血等 功能 。 止 在临 床方面其计 数测量 6 1 Y的 6 月期 间 总 计进 行 血 小 板计 司 出品 的试 剂并 按 照20 年 版Ⅸ 国临 床 ~ 2] 个 06 全
ma n y n h v n u bo d f ED i l i t e e o s lo o TA-K t p r p e a b o d f n t u n d t c i n t e LT o n i g , he e i h r l lo o i s r me t e e to , h P c u tn me h d t t o 。 he
I ET E论 A工 著 T 鼠 5
临床假性血小板减少 的病理分析①
何佳 玲 蔡兰
( 巴中市中心血站
四川巴中 6 60 ) 30 0
【 要l 摘 目的 假 性i ,板 减少在临床 上普遍 存在, l 、 本文结合理论 与 实际工作经验对其可能存在的原因以及相应的对策进 行病
理分析。 方法 针对临床 过程中遇到的假 性i,板 减少患者5倒进 行分析, 采用 脉血液 E T - 末梢血仪器检测法, l 、 2 主要 静 D A K,
结 果可 以作为 众多疾病 的辅 助诊断 依据 。

血小板假性减少原因分析及对策

血小板假性减少原因分析及对策

聚 集 或 存 在 大血 小 板 且 不 被 溶 血素 溶 解 时 , 器 可误 将 聚集 成 团 仪
的血 小板 当作 白细胞 计 数 , 引起 『 小 板 的假 性 偏 低 。 D f 『 L E TA— 2 K 偶
尔会 引起 血 小 板 的 聚 集 , 能 与 血 小 板表 面 存 在 某 种 隐 匿性 抗 原 可 有 关 。 rg a iG等认 为 , D A可导 致 血 小板 活 化 , B a n n E T 因而 改 变血 小 板 膜 表 面某 种 隐 匿性 抗 原构 象 , 使血 小板 与 纤 维 蛋 白原 聚 集 促 成团 , 出现使 血 小 板 互相 凝 集 现象 。 D 致 血 小 板 假性 减 少发 E TA 牛 率 极低 , 为0 0 %~ 1 但‘ 发 生 , 约 .7 %, 一旦 会导 致 临床 进 行 大量 的 进 一 步检 查 , 至 可能 引起 临床 误 诊 、 治 。 液 放 置时 间不 同也 甚 误 血 会 引 起血 小板 数 量 变 化 , 器 法 测定 血 小 板 数 在 采 血 后6 mi计 仪 0 n 数 结 果 最 准 】另外 , 血 的 过 程 及 血 液 和 抗 凝 剂 的 比例 都 很 重 。 采 要, 采血 速 度 慢 、 次穿 刺和 血 液 比 例过 高都 可 能 引起 血 小 板 凝 多 集 , 塞 仪 器 而 无 法测 得真 实 的 结果 。 于血 小 板 计 数 值 有 疑 问 堵 对
1 临床 资料
1 1 检 测对 象 . 20 年 1 0 7 月至 2 0 年6 D 0 9 月E TA— 抗 凝 有血 小 板 聚集 的 患 者 K2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9 , 中 男4 , 5 ; 例 其 例 女 例 年龄 1 ~5 岁 , 均 为 3 岁 。 床表 现 : 8 平 3 9 临 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使血小板在血管内滞留
持久性血小板减少(Ⅱ型HIT)
➢ 少见,一般发生在治疗后5-8 天
可低于50×109/L ➢ 免疫介导的血小板激活
血小板减少

血小板假性减少
临床无出血症状,但 血小板计数明显减少
标本凝块、稀释? 仪器识别错误?(大血小板) 冷凝集?PLT直方图、报警、涂片,37℃水浴 抗凝剂导致?
血小板减少
XX医院检验科 XXX
2016年11月20日
血小板的产生 5d 7-10d 血小板的数目和大小
倍性 分界膜 主要存于血液循环中 30%隐藏于脾脏中
血小板减少
正常成人 100~300×109/L
血小板减少 (血小板计数低于 50×109/L)
易出现紫癜/瘀 斑/外伤后出血 时间延长
骨髓中血小板生成减少
血小板假性减少
EDTA-K2
EDTA依赖的假性血 EDTA诱导的“血小 小板减少(PTCP) 板卫星现象”
我国是从1980年开始报道EDTA可引起血小板聚集, 出现血小板假性减低。据悉其临床发生率约为 0.07%-0.11%,大约为千分之一的几率。
EDTA-PTCP
➢ 至今未有研究发现这种现象的发生有何病
EDTA-PTCP临床处理方法
EDTA依赖性血小 板聚集
枸橼酸钠、肝素 抗凝
有报道显示 对多种抗凝 剂均产生聚 集
末梢血手工计数
白血病/再障等造血异常 感染/放疗/化疗
循环中血小板破坏消耗过 多
SLE等自身免疫性疾病、ITP TTP、DIC
血小板分布异常
脾功能亢进 药物诱导(肝素Ⅰ型HIT)
HIT
肝素
暂时性血小板减少(Ⅰ型HIT)
➢ 常见,治疗开始后立即减少 一般不低于50×109/L ➢ 可自行恢复 ➢ 导致血小板聚集和黏附性升
理意义,生理意义,也与特殊药物的使用 无关。
➢ 在患病或是健康时均可出现,也可以是一
过性的。
➢ 且有研究发现这种现象在其它动物中有会
发生
EDTA-PTCP机制
PTCP发生的主要原因主要是与血小板表面 存在的某种隐匿性抗原有关。当EDTA与血 小板接触时会使其激活,由原盘状变为球形, 改变血小板膜表面某种隐匿抗原的构像,部 分人血浆中存在的某种自身抗体与这种改变 构像的抗原结合后激活了细胞膜中的磷脂酶, 并产生一系列变化,最终促使血小板聚集成 团,造成血小板假性减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