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涌水量的预测及其工程应用

合集下载

隧道施工中涌水预测浅谈

隧道施工中涌水预测浅谈

隧道施工中涌水预测浅谈1 隧道工程概况多丰铁路平顶山隧道全长6810米,位于丰宁县城正北约20公里处,进口位于潮河河谷东侧缓坡阶地的上部,近东西向横穿潮白河与其支流牤牛河间大致呈南北走向的分水岭,出口位于牤牛河上游沟谷的西侧阶地上,进、出口端沟壑纵横,隧道埋深20~450m。

线路位于5‰、-5‰、-11.08‰的人字坡上。

2 隧址区地质概况2.1 隧址区地形地貌及地层本隧道位于低中山区,穿越平顶山,高程850~1320,相对高差20~470m,地形起伏较大,地势陡峻;进出口处地表有砂质黄土覆盖,山体坡度平緩,为第四系黄土梁地貌。

隧址区植被发育,多为林木,植被覆盖率约90%。

隧道洞身通过段主要地层是中粗粒花岗岩、太古界混合岩化片岩夹黑云斜长片麻岩。

2.2 地质构造本区大地构造位置属中朝准地台北部边缘,属燕山褶皱带,主要特征为:混合岩化作用较深,岩浆侵入活动强烈,而沉积地层则极少,反映出自震旦纪以来长期处于相对上升隆起状态。

DK157+300发育一性质不明断层,线路大角度通过断层破碎带,断层破碎带宽度约50~100m,对工程有一定影响,构造泉水发育,冬季形成冻胀冰丘,夏季有少量水流,断层产状:N45°E/70~80°N,岩性为石英片岩,岩性呈现挤压扭曲现象,地下水较发育。

3 隧址区水文地质特征3.1 河流水系及气象隧址区西部为近南北向的潮河上游,该区降水多沿沟谷汇入潮河;东部为潮河的支流牤牛河,东部诸沟降水流入牤牛河,最终汇入潮河,两河的水量变化较大,具有较明显地山区河流特点,洪水时暴涨暴落。

根据水文地质调查,区内地表水主要集中在隧道中后段牤牛河支沟的横河河谷区,该段为横河的上游,地表有溪流,水量较小,受季节性降水影响明显。

隧址所处地区属中温带半干旱半湿润大陆季风型山地气候区,冬长寒冷干燥少雪,夏短炎热多雷降雨,年平均气温为7.2℃。

降水多集中在6~8月份;年平均降水量457.4mm,大气降水对地下水的丰枯程度及动态变化起控制作用。

某铁路隧道水文地质分析及涌水量预测

某铁路隧道水文地质分析及涌水量预测

某铁路隧道水文地质分析及涌水量预测李建伟【摘要】某铁路隧道所处地貌为中低山区,降雨形成的地表水是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

地下水以第四系孔隙水,基岩裂隙水为主,另存在少量碎屑岩孔隙水。

在断层和不同岩层接触破碎带存在构造裂隙水。

隧道范围内浅部岩体的透水性和赋水性相对较强,向深部表现为由强一弱一微弱透水与非含水的变化规律,岩体渗透性与地质构造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关系。

隧道在断层和不同岩性接触面、破碎带、隧道沿线沟谷且岩层破碎的隧道浅埋区都是潜在涌水的重要地段,属于中等一强富水段。

可能会发生集中涌水、涌泥等问题,在施工中应加强工程防范措施。

另外,对隧道的涌水量进行了预测。

【期刊名称】《铁道勘察》【年(卷),期】2011(037)006【总页数】5页(P72-76)【关键词】地下水;抽水试验;压水试验;隧道涌水量【作者】李建伟【作者单位】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天津30014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452.11工程地质超前预报是前沿性研究课题,而水文地质分析是工程地质超前预报的重要内容[1][2],研究的完善程度对重大工程施工运营安全具有指导意义。

黄涛、王建秀[3][4]等学者对隧道涌水的物理地质特征、数理计算方法进行了探讨,然而这些研究很少涉及物探测试,多注重地下水化学的流场分析。

研究区内铁路隧道位于内蒙地区燕山余脉与阴山的交汇地带,全长28.94 km,属于铁路双线越岭特长隧道。

该工程已完成初步设计阶段的地质调查勘测工作,施工钻孔27孔,其中共进行水文地质试验21孔,综合测井8孔。

隧道全线进行了贯通物探测试,结合大面积的水文地质调绘,为研究本隧道的水文地质条件提供了基础。

1 隧址区地质概况1.1 地形地貌及地层隧址区处于内蒙古高原向松辽平原的过渡地段,地貌属剥蚀中低山区。

部分地段山体基岩多裸露,植被稀疏,仅个别沟谷中有人工林发育。

隧道范围内地势总体东北高,西南低,隧道顶部山势雄伟,地形崎岖复杂,多呈悬崖陡坎,沟谷切割强烈。

隧道涌水量预测方法及其分析

隧道涌水量预测方法及其分析

承压或潜 水含水 层 无 5 限深掌子面涌水量 (平 Q = 4 Krs 面) 承压或潜 水含水 层 无 πKrs 6 限深时掌 子面涌 水 量 Q = 2 (半圆形 ) πKM s 承压含水 层有限 降 深 4 Q = 7 ( 15 ~ 20m ) 时掌子面 π M - 1 + 2 ln 3 R r 2 M 涌水量 (平面 ) πKM sr 承压含水 层有限 降 深 2 Q = 8 ( 15 ~ 20m ) 时掌子面 3 R M + r ln - 1 2 M 涌水量 (半圆形 ) 承压或潜 水含水 层 隧 KH2 gL 9 道两侧边 墙单位 长 度 q = R 进水 说明 : q为两侧隧道单位长度涌水量 ; H g、 h s、 h g 分别为隧道以及 潜水位高度 ; R、 R s、 R g分别为影响半径 ; H为隧道顶板至河水面高度 ;
式中 : Q t 为隧道掌子面非稳定流涌水量 ; T 为导水系数 ; R 为距开挖面的距离 ;ξ 为 ( r处 ) 水位降深 ; P 为开挖面上水 的自喷压力 ; W 为水的比重 ; S 为储水系数 ; t为涌水经历的时
110
四川建筑 第 27 卷 6 期 200 7 1 12
© 1994-200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9H 9n
r2
= Q ( t > 0)
( 7)
= z ( Βιβλιοθήκη > 0) = H2 ( r, z) ∈Ω
Γ =0
[收稿日期 ] 2007 - 01 - 19 [作者简介 ] 陶玉敬 ( 1982 ~ ) , 男 , 河南信阳人 , 硕士研

隧道涌水量的预测及其工程应用

隧道涌水量的预测及其工程应用

第23卷 第7期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3(7):1150~11532004年4月 Chinese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Engineering April ,20042002年4月5日收到初稿,2002年7月10日收到修改稿。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9872082)和上海市重点学科项目(岩土工程)资助课题。

作者 王建秀 简介:男,31岁,博士后,主要从事隧道工程、新型支挡结构与地质灾害防治方面的研究工作。

隧道涌水量的预测及其工程应用*王建秀 朱合华 叶为民(同济大学地下建筑与工程系 上海 200092)摘要 铁路、公路隧道穿越复杂富水地层时,宜采用动态设计与信息化施工的方法,其中,最为重要的问题是涌水量的计算。

涌水量的计算可采用正演和反演的方法,不能混为一谈。

结合工程实例分别采用正演和反演方法计算了隧道涌水量,得到本质上不同的结果。

计算结果表明,在施工前的预设计阶段,应采用正演的方法,采用经验类比、解析以及数值方法计算可能出现的涌水量;在隧道开始施工的动态设计阶段,则应根据采集的数据,采用反演的方法,分析和预测涌水量的变化,进而对预设计方案进行修正。

关键词 隧道工程,动态设计,信息化施工,涌水量计算,正演与反演分析分类号 U 45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6915(2004)07-1150-04FORWARD AND INVERSE ANALYSES OF WATER FLOW INTO TUNNELSWang Jianxiu ,Zhu Hehua ,Ye Weimin(Deptartment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Tongji University , Shanghai 200092 China )Abstract Dynamic design and information-based construction are often adopted in deep buried tunnels in rocks abounding with in groundwater. The most important information collected in the course is the flowrate of groundwater. The flowrate from the surrounding rock s is calculated by forward and inverse methods ,with practical examples. The calc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forward and inverse analyses of water flow into tunnels are essentially different from each ofter. At the pre-design stage ,the flowrate can be obtained by the forward method ,engineering judgement ,and numerical or analytical calculations. During the dynamic design-construction stage ,the flowrate can be obtained with the inverse approach based on the measured data to improve the prediction and design.Key words tunnel engineering ,dynamic design ,information-based construction ,flowrate of groundwater ,forward and inverse analysis 1 隧道中的水害与隧道的动态设计铁路、公路隧道在穿越富水地层时,大多存在着涌水、突水以及高水压问题。

评分法在铁路隧道勘察预测隧道最大涌水量的应用

评分法在铁路隧道勘察预测隧道最大涌水量的应用
Ab s t r a c t :T h i s p a p e r d e a l s wi t h t h e a p p l i c a t i o n o f s c o r i n g me t h o d t o t h e p r e d i c t i o n o f ma x i mu m un t n e l
3 结 论
在铁路勘察阶段 ,采用评分法对隧道涌水量进行预测 ,其预测结合与相同水文地质单元 区隧道建设 施工涌水量相符 。为评价隧道修建对地下水环境影响提供数据支撑 。对复杂水文地质条件岩溶区 ,采用 评分法开展隧道涌水量的预测 ,为铁路工程设计 、施工以及运营有着较为重要的意义 。
参考 文献 :
2 0 1 3 年3 月第 3 3 卷第 1 期
四川地质学报
V o 1 . 3 3 N o . 1 M a r . ,2 0 1 3
2 隧道涌水量预测
根据推荐线大录段摩迪克盖隧道所处的地质、水文地质条件 ,按照 《 铁路工程水文地质勘察规程 》 ( T B 1 0 0 4 9 - - - 2 0 0 4 )的规定 ,现选 用评 分法 概略预 测 隧道 最 大涌水量 。 采用 《 铁路工程水文地质勘察规程 》中附录表 B . 3 . 3 —2 评分 ,本隧道长约 1 2 2 0 m,最大埋深 3 2 0 m, 隧道越岭 ; 该区年降水量在 5 0 0 9 0 0 m m 。 评分法概略预测隧道最大涌水量约 l l 0 4 6 m / d 。 评分结果如表 l 。 依据以上分析 比较和隧道涌水计算 ,比较线位于岩溶地下水区,处于九寨 沟核心景区流域范 围以外 的水 文地 质单 元 ,从地 下水 浅循 环分 析对 九寨 沟风 景名 胜 区无影 响 。从地 下水 深循 环分 析 ,弓杠岭 隧道 高程高于对应的九寨沟风景名胜区最低侵蚀基准面,隧道施工的施工期 ,可能导致甘海子建隧地带岩溶 地下水疏干, 疏干区面积约 5 0 k m ,占整个补给面积的百分之五 。 导致甘海子景区地下水补给量减少不大 于5 %。结合区域地质构造 , 深循环方 向为从甘海子向九寨沟风景名胜区流向,隧道施工间接影响九寨沟 核心 景 区水 循环 系统 的局部 改变 。但 由于其 涌水 量 表 1 评 分 结 果 相对九寨沟补给水量较少 ,其对九寨沟核心风景区 影响小。而推荐线隧道大部分位于基岩裂隙地下水 区 ,仅在 大录 和黄胜关 段有 少量 岩溶地 下水 区。大 录作 为岩溶 地下 水 系统 的一 个子 系统分 析 ,大 录神 仙池海拔 3 6 0 0 — 3 7 0 0 m,推荐线在本段 的设计高程 2 8 9 9 2 9 1 0 m,低于神仙池 ,并位于神仙池下游 , 隧道 涌水会对大 录神仙池景 区水循环系统造 成影 响 ,由于其涌水量小 ( 最大 1 1 0 4 6 m / d ) ,且位于神 仙池排泄区,对神仙池风景区造成地下水环境的影 响小 。推 荐线 基岩 裂隙水 和九寨 沟 风景 区的岩溶 地 下水 无 明显直 接联 系 ,对 九寨 沟风景 区地 下水环 境无 影响 。 由于推荐 线 经过 区断层 仅摩 迪克 盖 隧道处 与九 寨 沟风景 区有 联 系 ,而且位 于九寨 沟 风景 区排 泄 区末 端。而推荐线大部分断层均与九寨沟风景区有直接联系 ,比较线对九寨沟风景区地下水影响大于推荐线。 本阶段整体 比较而言 ,推荐线方案对九寨沟景 区岩溶地下水 的影响小于比较线 。推荐线对九寨沟风 景名 胜 区地下 水环境 无影 响 。

水底隧道涌水量预测方法的应用分析_姬永红

水底隧道涌水量预测方法的应用分析_姬永红

水底隧道涌水量预测方法的应用分析姬永红1,2,项彦勇1(11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学院,北京 100044;21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科研所,上海 200092)摘要:讨论了水底隧道涌水的预测计算问题,利用经验法和有限元法对某拟建海底隧道工程方案的涌水量进行了预测计算和对比分析,探讨了竖向和水平走向裂隙发育情况对隧道涌水的影响。

结果表明:①与有限元相比,用经验公式计算得到的水底隧道涌水量偏小;②当水底岩层张性裂隙(尤其是竖向裂隙)较发育时,隧道涌水量增长较大;③当隧道临近或穿越断层破碎带时,隧道周边的渗流场具有显著的三维特征;④如果水底隧道上覆地层中没有显著的隔水层,则由于水源无限充足,隧道的涌水量将主要受到水位相对高度和隧道围岩渗透系数的影响,与隧道上覆地层的厚度关系不大。

关键词:水底隧道;隧道涌水量;预测方法中图分类号:P64116;P642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3665(2005)0420084204收稿日期:2004207201;修订日期:2004209221作者简介:姬永红(19782),男,硕士,工程师,从事市政工程设计与科研工作。

E 2mail :ji —yh.yks @1 引言隧道工程通常都存在着程度不等的涌水或渗漏水。

国内外许多隧道都发生过涌水灾害,如法国仙尼斯峰隧道、日本青函隧道、前苏联北穆隧道、我国大瑶山隧道和军都山隧道等。

在成昆铁路的415座隧道中,施工期间有9315%的隧道发生不同程度的涌水或突水灾害,其中涌水量超过10000m 3Πd 的有8座,而严重涌水者13座[1]。

隧道涌水的存在,特别是在施工掘进期间,不仅填塞坑道、淹埋设备,给隧道施工带来了巨大的困难,严重者还会造成人员伤亡。

随着隧道设计水平、施工技术及机械的更新提高,隧道涌水量的预测问题就变得日益突出和迫切需要解决。

据统计,在我国10多座有名隧道中,预测的可能最大涌水量,接近实际情况的仅占10%左右;预测的经常涌水量,接近实际情况的仅占20%~30%[2]。

某断层导水条件下的隧道涌水量预测与计算实例分析

某断层导水条件下的隧道涌水量预测与计算实例分析

将 log Q 看作因变量 y , log S 看作自变量 x
log Q3 - log Q2 Δ log Q2 = log S 3 - log S 2
将 Q 看作因变量 y , log S 看作自变量 x ΔQ2 = ΔQ1 =
Q3 - Q2 log S 3 - log S 2 Q2 - Q1 log S 2 - log S 1
水位降深 ( m)
S 1 = 51 01 S 2 = 101 94 S 3 = 191 82 S max = 291 73 S 平均 = 161 38
涌水量 ( m3 / d)
Q1 = 681 60 Q2 = 1311 24 Q3 = 2001 45 Qmax = 2991 40 Q平均 = 1741 92
q= Q S S0 =
S Q
logS
logQ
说 明
51 01 m
01 794 l/ s 11 519 l/ s 21 320 l/ s 111 92 l/ s
01 158 l/ s ・ m 01 139 l/ s ・ m 01 117 l/ s ・ m 01 138 l/ s ・ m
61 31 71 20 81 54 71 35
① 福建省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研究院 , 泉州 — 三明高速公路永安下渡隧道水文地质勘察报告 , 2005 。
收稿日期 : 2009204217 作者简介 : 周锦屏 (19542) , 男 , 工程师 ,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专业 。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2 抽水试验与水文地质参数计算

隧道涌水预测方法及防治对策浅究

隧道涌水预测方法及防治对策浅究

隧道涌水预测方法及防治对策浅究摘要:文章主要从隧道涌水突泥病害致灾机理出发,分别阐述了隧道涌水量的预测以及隧道涌水的防治对策,以期为行业提供有效的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隧道涌水;预测;防治对策一、隧道涌水突泥病害致灾机理隧道的建设需要在地下展开,且规模较大,其会深远地影响到隧址区局部地质发展进程。

启动阶段、快速发展阶段和停滞消亡阶段是在岩溶发展中的几个阶段:1. 启动阶段化学溶蚀是主要的介质受地下水作用的形式,在狭小的水流通道内,地下水基本不具备机械搬运能力,导致了岩溶比较缓慢的发展。

在水流不断集中的正反馈机制的强化下,岩溶开始更快的演化。

若主体通道宽至5~50mm,则会出现紊流,地下水逐渐发挥出机械搬运能力,导致了岩溶的快速演化。

2.停滞消亡阶段由于水力坡度降低、地下水位下降,地下水溶蚀能力越来越弱、直到消失,结果导致岩溶的基本不发育。

全新巨大泄水通道因开挖隧道而形成,岩溶管道不再阻塞而变得通畅,因角砾及泥沙混于岩溶管道地下水中,水的冲蚀作用极大,岩溶发展得到了加速,不再以化学溶蚀为主,而是步入到在地下水动力环境内化学溶蚀和机械侵蚀同时作用的迅速发展期。

比起化学溶蚀,机械侵蚀会更加强烈和快速。

由于岩溶管道受到冲蚀扩宽隧道空间内岩溶充填物和岩溶水的涌出被加剧,并存在着较远处岩溶充填物流向隧道空间的可能。

二、隧道涌水量的预测隧道施工后涌水量的预测方法主要有时间序列分析法、灰色理论和神经网络等。

隧道涌水量预测受很多非确定性因素(大气降水大小、地下水径流状况、地球表面汇流特性、水文地质边界特点)的干扰,而且这些因素之间互相干扰,错综复杂,具有很强的随机性,所以如果采用确定性模型的预测结果往往是不准确的。

可以采用“黑箱”模型,用以类比存在水量、水质输入、迁移和输出的地下水基本单元及其组合,通过研究隧道涌水量历史观测结果的潜在发展趋势、发生时间和随机变化基本规律,从而构建了隧道涌水的时间序列预测模型。

通过在汕昆高速金花隧道这一工程实例应用中发现,预测序列的平均绝对误差为14.34%,反演系列的平均绝对误差为14.67%,其结果明基于该模型的隧道涌水量预测结果更为准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 1 按深孔抽水试验确定渗透系数经验解析法计算 的涌水量
Table 1 Blow predicated by positive method in a long tunnel
L/m K/m3·d-1 mFra bibliotek初期最大
经常涌水量
涌水量/m3·d-1
/m3·d-1
H/m r0/m d/m 大岛洋 铁路规范 铁路规范
在隧道开挖后,使用获取的全部或部分数据 (图 1),反分析隧道的实际涌水量并对涌水量未来的 发展趋势作出预测的方法为反演方法。反演涌水量 以实际观测的数据为依据,采用时间序列分析、灰 色理论或神经网络等方法[5]对已开挖部分的涌水量 作出预测,减少了对地质体认识中的主观因素,因 而在客观性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可以作为隧道设计 中修正的数据使用。
志公式 经验公式 经验公式
涌水量/m3·d-1 涌水量/m3·d-1
12 000
895 0.0201 0.86 363.00 3.79 7.57 6 962.73 12 576.46 4 406.53
10 000 8 000 6 000
18 000 16 000 14 000
4 000
12 000
2 000 0
2002 年 4 月 5 日收到初稿,2002 年 7 月 10 日收到修改稿。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9872082)和上海市重点学科项目(岩土工程)资助课题。 作者 王建秀 简介:男,31 岁,博士后,主要从事隧道工程、新型支挡结构与地质灾害防治方面的研究工作。
第 23 卷 第 7 期
王建秀等. 隧道涌水量的预测及其工程应用
10 20 30 40 50 60 70 时间/d
图 1 某高水位富水区隧道出口段涌水量观测成果
Fig.1 Blow observed in a deeply buried long tunnel
10 000 8 000 6 000 4 000
第 23 卷 第 7 期 2004 年 4 月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Chinese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Engineering
23(7):1150~1153 April,2004
隧道涌水量的预测及其工程应用*
王建秀 朱合华 叶为民
(同济大学地下建筑与工程系 上海 200092)
18 000
16 000
14 000
施工,而实际最大涌水量接近 17 000 m3/d。所以, 应相应修改施工进度及施工方法,以确保隧道施工 的安全。隧道开始施工后,针对各大出水点及边沟 进行了流量(渗水量)观测,观测结果见图 1。采用时 间序列分析拟合与外推的反演涌水量见图 2。预设 计阶段,按铁路规范经验公式计算的经常涌水量为 4 406.53 m3/d,而按实际经常涌水量外推的反演 涌水量为 5 000.00~6 262.15 m3/d。因此,按动态 设计的基本思想,应相应变更隧道建筑的排水设施、 衬砌形式以及注浆加固围岩的设计,以确保隧道运 营期间的安全。
以此分析排水后渗流场的分布,然后,根据实际情
况确定设计涌水量和设计外水压力。
2.2 预设计阶段隧道正演涌水量的计算 施工前,隧道正演涌水量的计算方法之一为经
验解析法。经验解析法是以地下水动力学理论为基
础,结合工程经验给出的隧道涌水量预测的经验公
式。以下经验解析法公式主要来源于《铁路工程水
文地质勘测规范》和《铁路供水水文地质勘测规范》,
在高水位富水区深埋长大隧道的设计、施工中, 宜采用动态设计与信息化施工的方法。其基本思想 是:在施工前,根据隧道勘测资料,对深埋而不可 见的岩体,根据有限的钻孔资料和地质情况推断、 预测涌(突)水点、段,计算可能的涌水量以及排水 后围岩渗流场的分布,初步给出外水压力作用系数, 计算衬砌外水压力,进而对堵水预注浆方案、排水 设施、抗水压衬砌形式作出初步设计,经修改后形 成预设计方案,用于指导隧道的总体施工。在隧道 开始掘进后,在施工中针对围岩的岩性、结构、构 造、变形与稳定等监测项目大量采集信息,根据采 集信息对隧道掘进前方的地质情况作出预测,用于 指导隧道下一步的施工;同时,将信息反馈到动态 设计组,设计人员根据隧道施工中采集的信息,动 态地变更和调整设计方案,再反馈到隧道的设计中。 以上过程,用于指导隧道施工,则称之为信息化施 工;用于指导隧道设计,则称之为动态设计。
式中: ε 为试验系数,一般取 12.8;t 为 t0~ts 间的
任意递减时间(d), ts
=
0.584λBq0
2
;λ为含水裂隙岩
K r0
体裂隙率;B 为衬砌前隧道洞身宽度;其余符号意
义同前。
由于正演涌水量的计算中,对隧道围岩的结构
及地质情况作了较大简化,与隧道开挖后的实际情
况可能有一定出入,这是因为隧道围岩中地下水大
中,近 50%发生过较大岩溶涌水灾害。如大瑶山隧 道班古坳竖井平导洞施工至 1994 m + 213 m 时,突 发携带大量泥砂的岩溶水,造成竖井和洞内设备被 淹没,中断施工达 1a 之久;1991 年 7 月,贵昆线 梅花山隧道,因雨季地下河水猛涨,洞内边墙有高 压射水,边墙衬砌开裂倒塌 12m,中断行车 7d;1972 年,京原线驿马岭隧道,洞内高压突水,造成停运 达 1a 之久;广渝高速公路华蓥山隧道发生涌水,涌 水量高达 686 880 m3/d;京广铁路南岭隧道也发生 过涌水,涌水量高达 81 000 m3/d,雅砻江二级电站
针对围岩尚未开挖部分,根据各种方法计算出 的、用于指导隧道设计、施工的涌水量称之为正演 涌水量。而根据隧道已经施工部分监测涌水量计算 出的、用于指导隧道已开挖部分建筑设计的涌水量 称之为反演涌水量。在隧道初步(预)设计阶段,由 于没有隧道排水量的实际观测资料,可以采用解析 法、经验解析法、数值试算流量法和工程类比法进 行计算[1~4];而在隧道施工后(衬砌前),可采用数据 拟合和外推方法(时间序列分析方法、灰色理论方 法、模糊数学方法、神经网络方法等)计算涌水量,
Wang Jianxiu,Zhu Hehua,Ye Weimin
(Deptartment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Tongji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92 China)
Abstract Dynamic design and information-based construction are often adopted in deep buried tunnels in rocks abounding with in groundwater. The most important information collected in the course is the flowrate of groundwater. The flowrate from the surrounding rocks is calculated by forward and inverse methods,with practical examples. The calc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forward and inverse analyses of water flow into tunnels are essentially different from each ofter. At the pre-design stage,the flowrate can be obtained by the forward method, engineering judgement,and numerical or analytical calculations. During the dynamic design-construction stage, the flowrate can be obtained with the inverse approach based on the measured data to improve the prediction and design. Key words tunnel engineering,dynamic design,information-based construction,flowrate of groundwater, forward and inverse analysis
(2) 经常涌水量 qs 铁路勘测规范中经验公式:
2 隧道涌水量的正演与反演分析
2.1 隧道的正演涌水量与反演涌水量 涌水量是高水位富水区隧道动态设计中最重要
的参数之一。对于施工而言,需要根据隧道的涌水 情况安排施工进度以及堵水措施,以保证隧道的安 全掘进;而设计则需要根据隧道涌水的情况设计排 水设施、衬砌形式以及围岩后期注浆加固的范围。
分别用于计算初期最大涌水量 q0、经常涌水量 qs 和 递减涌水量 qt。
(1) 初期最大涌水量 q0 ① 大岛洋志公式:
q0
=
2πK
m(H − r0 ) ln 4(H − r0 )
(1)
d
② 铁路勘测规范中经验公式:
q0 = 0.025 5 + 1.922 4KH
(2)
式中:q0 为隧道单位长度可能最大涌水量(m2/d);K 为岩体的渗透系数(m/d);H 为含水层中原始静水位 至隧道底板的距离(m);r0 为隧道洞身横断面的等价 圆半径(m);d 为隧道洞身横断面的等价圆直径(m); m 为转换系数,一般取 0.86。
用反演的方法,分析和预测涌水量的变化,进而对预设计方案进行修正。
关键词 隧道工程,动态设计,信息化施工,涌水量计算,正演与反演分析
分类号 U 45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6915(2004)07-1150-04
FORWARD AND INVERSE ANALYSES OF WATER FLOW INTO TUNNEL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