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各章节知识点总结

初三化学各章节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1. 化学变化: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

2. 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3. 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密度、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水溶性等。

4.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

5. 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

(1)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蒸发皿、燃烧匙。

(2)测容器--量筒(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3)称量器--托盘天平(左物右码)。

(4)加热器皿--酒精灯。

(5)分离物质及加液的仪器--漏斗、长颈漏斗、分液漏斗。

6.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第二单元:空气

1. 组成:N2 78%、O2 21%、稀有气体0.94%、CO2 0.03%,其它气体与杂质0.03%。

2. 空气中氧气的测定原理:压强差

(1)可燃物要求:足量且产物是固体,红磷。

(2)装置要求:气密性良好操作要求:冷却到室温后打开弹簧夹。

(3)现象:放热,有大量白烟产生,打开弹簧夹后,广口瓶内液面上升约1/5体积。

(4)结论:O2约占空气体积的1/5。.

(5) 探究:

①液面上升小于1/5原因:装置漏气,红磷量不足,未冷却完全。

②能否用铁、镁代替红磷?

不能,原因:铁不能在空气中燃烧,镁会与N2、CO2反应。

③能否用碳、硫代替红磷?

不能,原因:产物是气体,不能产生压强差。

3.氧气的性质和制备

(1)氧气的化学性质:支持燃烧,供给呼吸。

✤铁在氧气中燃烧烧集气瓶中放少量水或细砂的目的:防止溅落的高温熔化物炸裂瓶底。

✤硫在氧气中燃烧集气瓶中放入少量水的目的:吸收SO2,防止其污染空气。

(2)氧气的制备:

工业制氧气——分离液态空气法(原理:液氮和液氧的沸点不同物理变化)

实验室制氧气原理:

a.气体制取与收集装置的选择

发生装置:固固加热型、固液不加热型(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

收集装置:根据气体的密度、溶解性。

b.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以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为例)查—装—定—点—收—离—熄。

c.催化剂(触媒):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一变两不变)。

4. 常见气体的用途:

(1) 氧气:供呼吸(如潜水、医疗急救)。

支持燃烧(如燃料燃烧、炼钢、气焊)。

(2) 氮气:保护气(化性不活泼)、重要原料(硝酸、化肥)、液氮冷冻。

(3) 稀有气体(He、Ne、Ar、Kr、Xe等的总称):保护气、电光源(通电发不同颜色的光)、激光技术。

5. 常见气体的检验方法

(1) 氧气:带火星的木条。

(2) 二氧化碳:澄清的石灰水。

(3) 氢气:将气体点燃,用干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或者,先通过灼热的氧化铜,再通过无水硫酸铜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1.分子

(1)概念: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最小的微粒,化学变化中可分。

(2)三个基本性质(一小二动三间隔)

影响因素(温度、压强)。

2.原子

(1)概念: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化学变化中不可分。(2)三个基本性质(一小二动三间隔)。

(3)构成:原子核(质子〔+〕、中子)和核外电子〔-〕。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3.离子

(1)概念: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2)表示方法及意义:如Fe3+:一个铁离子带3个单位正电荷。

4.元素

(1)概念:具有相同核电荷数(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2)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

(3)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密切相关。

注: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其化学性质不一定都相同(Mg,He最外层电子数为2)。最外层电子数不同其化学性质有可能相似(He,Ne均为稳定结构)。

5.化合价和化学式

(1)化合价

a. 写法及意义:MgCl2:氯化镁中镁元素化合价为+2价。

b. 几种数字的含义

Fe2+每个亚铁离子带两个单位正电荷。

3 Fe2+:3个亚铁离子。

c. 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单质中元素化合价为零。(2)化学式

①写法:

a. 单质:金属、稀有气体及大多数固态非金属通常用元素符号表示它们的化学式;而氧气、氢气、氮气等非金属气体的分子由两个原子构成,其化学式表示为O2、H2、N2。

b. 化合物:正价在前,负价在后(NH3、CH4除外)。

②意义:如化学式H2O的意义:4点,化学式Fe的意义:3点。

③计算:

a. 计算相对分子质量=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和。

b. 计算物质组成元素的质量比: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

c. 计算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

1. 水

(1)水的组成

测定方法和原理(电解水)

结论: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H2(负极)与O2(正极)的体积比为2:1,质量比为1:8。

(2)自来水的净化过程和净化原理

沉淀——过滤——吸附——消毒。

活性炭作用:吸附(色素和异味)。

区分硬、软水方法:肥皂水。

水的两种软化方法:(生活中)煮沸,(实验室)蒸馏。

2.物质分类

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纯净物组成,各物质都保持原来的性质。

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

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有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

1.质量守恒定律

(1)概念(反应物和生成物前后质量不变)。

(2)原因(三不变-原子种类、数目、质量反应前后不变)。

(3)化学方程式有关计算。

说明:

①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变化,不适用于物理变化。

②不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及不是生成物的物质质量不能计入“总和”中。

③要考虑空气中的物质是否参加反应或物质(如气体)有无遗漏。

2.基本反应类型

①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

②分解反应: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

③置换反应: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1.碳的几种单质

(1)金刚石(C)是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质,可用于制钻石、刻划玻璃、钻探机的钻头等。

(2)石墨(C)是最软的矿物之一,有优良的导电性,润滑性。可用于制铅笔芯、干电池的电极、电车的滑块等。

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不同。

CO和CO2的化学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分子的构成不同。

(3)无定形碳:由石墨的微小晶体和少量杂质构成.主要有:焦炭,木炭,活性炭,炭黑等。

2.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单质碳的物理性质各异,而各种单质碳的化学性质却相同!

(1)常温下的稳定性。

(2)可燃性:

完全燃烧(氧气充足),生成CO2:

C+O2点燃CO2

不完全燃烧(氧气不充足),生成CO:

2C+O2点燃2CO

(3)还原性:C+2CuO高温2Cu+CO2↑

(置换反应)应用:冶金工业

现象:黑色粉末逐渐变成光亮红色,石灰水变浑浊。

2Fe2O3+3C高温4Fe+3CO2↑

3.二氧化碳的制法

(1)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1)原理: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

CaCO3+2HCl==CaCl2+H2O+CO2↑

2)选用固液不加热装置

3)气体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气法

4)验证方法:将制得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如能变浑浊,则是二氧化碳。验满方法:用点燃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则已集满二氧化碳(2)二氧化碳的工业制法:

煅烧石灰石:CaCO3高温CaO+CO2↑

生石灰和水反应可得熟石灰:CaO+H2O=Ca(OH)2

4.二氧化碳的性质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高压低温下可得固体----干冰

(2)化学性质:

1)一般情况下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

2)与水反应生成碳酸:CO2+H2O==H2CO3

生成的碳酸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

H2CO3==H2O+ CO2↑碳酸不稳定,易分解

3)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CO2+Ca(OH)2==CaCO3↓+H2O

用于检验二氧化碳

4)与灼热的碳反应:

C+CO2高温2CO(吸热反应)

(3)用途:灭火

原理:Na2CO3+2HCl==2NaCl+H2O+CO2↑

既利用其物理性质,又利用其化学性质

干冰用于人工降雨、制冷剂

5.一氧化碳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

(2)有毒:吸进肺里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体缺少氧气而中毒。(3)化学性质:(H2、CO、C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①可燃性②还原性)

1)可燃性:2CO+O2点燃2CO2 (可燃性气体点燃前一定要检验纯度)H2和O2的燃烧火焰是:发出淡蓝色的火焰。

CO和O2的燃烧火焰是:发出蓝色的火焰。

CH4和O2的燃烧火焰是:发出明亮的蓝色火焰。

鉴别:H2、CO、CH4可燃性的气体:看燃烧产物(不可根据火焰颜色)2)还原性:CO+CuO△Cu+CO2 应用:冶金工业

现象:黑色的氧化铜逐渐变成光亮红色,石灰水变浑浊。

Fe2O3+3CO高温2Fe+3CO2

(现象:红棕色粉末逐渐变成黑色,石灰水变浑浊。)

除杂:CO[CO2]通入石灰水或氢氧化钠溶液:

CO2+2NaOH==Na2CO3+H2O

CO2[CO]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CO+CuO△Cu+CO2

CaO[CaCO3]只能煅烧(不可加盐酸)

CaCO3高温CaO+CO2↑

注意:检验CaO是否含CaCO3加盐酸:

CaCO3+2HCl==CaCl2+H2O+CO2↑

(CO32-的检验:先加盐酸,然后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第七单元:燃料及应用

1.燃烧和灭火

(1)燃烧的条件:(缺一不可)

a.可燃物

b.氧气(或空气)

c.温度达到着火点

(2)灭火的原理:(只要消除燃烧条件的任意一个即可)

a.消除可燃物

b.隔绝氧气(或空气)

c.降温到着火点以下

(3)影响燃烧现象的因素:可燃物的性质、氧气的浓度、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燃料充分燃烧的两个条件:

a.要有足够多的空气

b.燃料与空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4)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CaO+H2O=Ca(OH)2放热反应

2、化石燃料

(1)三大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主要成分甲烷)

甲烷的化学式: CH4(最简单的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有机物)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难溶于水。

化学性质:可燃性

CH4+2O2点燃CO2+2H2O(蓝色火焰)

(2)乙醇汽油-汽油中加入适量的乙醇

乙醇(俗称:酒精,化学式:C2H5OH)

化学性质:可燃性

C2H5OH+ 3O2点燃2CO2+3H2O

优点:

a.减少环境污染

b.节约化石燃料

c.促进农业发展

(3)新能源:氢能源(最清洁的能源)、太阳能、核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

1.物理性质

(1)金属的物理性质:

a.常温下一般为固态(汞为液态),有金属光泽。

b.大多数呈银白色(铜为紫红色,金为黄色)

c.有良好的导热性、导电性、延展性

(2)合金:由一种金属跟其他一种或几种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一起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铁合金——生铁和钢:主要成份都是铁,但含碳量不同

钛合金:熔点高、密度、机械性能好、耐腐蚀性强、“相溶性”等

2.金属的化学性质

(1)大多数金属可与氧气的反应

(2)金属+ 酸→盐+H2↑

(3)金属+ 盐→另一金属+ 另一盐

(条件:“前换后,盐可溶”)

Fe + CuSO4== Cu + FeSO4(“湿法冶金”原理)

3.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

(1)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就越强

(2)位于氢前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中的氢(不可用浓硫酸、硝酸)(3)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除K、Ca、Na)

4.金属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1)铁的冶炼

原理:在高温下,利用焦炭与氧气反应生成的一氧化碳把铁从铁矿石里还原出来。3CO + Fe2O3高温2Fe + 3CO2

原料:铁矿石、焦炭、石灰石、空气

常见的铁矿石:磁铁矿(主要成分是Fe3O4 )、赤铁矿(主要成分是Fe2O3 )(2)铁的锈蚀

a.铁生锈的条件是:铁与O2、水接触(铁锈的主要成分:Fe2O3·XH2O)

(铜生铜绿的条件:铜与O2、水、CO2接触。铜绿的化学式:Cu2(OH)2CO3)

b.防止铁制品生锈的措施:

①保持铁制品表面的清洁、干燥

②表面涂保护膜:如涂油、刷漆、电镀等

③制成不锈钢

九年级化学知识点总结(精选17篇)

九年级化学知识点总结(精选17篇) 九年级化学知识点总结篇1 一、基本概念: 1、化学变化: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 2、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3、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颜色、状态、密度、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水溶性等) 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 5、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 6、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纯净物组成,各物质都保持原来的性质 7、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8、原子:是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 9、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10、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11、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12、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有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13、化学式: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14、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的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的值 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 质子数+ 中子数(因为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 15、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 16、离子:带有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17、原子的结构: 原子、离子的关系:

注:在离子里,核电荷数 = 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 18、四种化学反应基本类型:(见文末具体总结) ①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 如:A + B = AB ②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它物质的反应 如:AB = A + B ③置换反应: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起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如:A + BC = AC + B ④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如:AB + CD = AD + CB 19、还原反应:在反应中,含氧化合物的氧被夺去的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 氧化反应:物质跟氧发生的化学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 缓慢氧化:进行得很慢的,甚至不容易察觉的氧化反应 自燃:由缓慢氧化而引起的自发燃烧 20、催化剂:在化学变化里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在化学变化前后都没有变化的物质(注:2H2O2 === 2H2O + O2 ↑ 此反应MnO2是催化剂) 21、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物质的质量总和。(反应的前后,原子的数目、种类、质量都不变;元素的种类也不变) 22、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溶液的组成:溶剂和溶质。(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固、气溶于液体时,固、气是溶质,液体是溶剂;两种液体互相溶解时,量多的一种是溶剂,量少的是溶质;当溶液中有水存在时,不论水的量有多少,我们习惯上都把水当成溶剂,其它为溶质。) 23、固体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就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24、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

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

初中化学知识点全面总结 (完整版 ) 第 1 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1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 、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 3 、绿色化学 ----- 环境友好化学 ( 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 ) ①四特点 P6(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②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 染 4 、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 (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 (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 外焰温度最高 (3)检验产物 H2O :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 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 (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说明石蜡蒸气燃烧。 5 、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 CO2和 H2O的量增多 (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 6 、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 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 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7 、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 (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 瓶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 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 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 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 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 (二)测容器--量筒 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 持水平。 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量程为10 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0.1 毫升。 (三)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 0.1 克。) 注意点:(1)先调整零点 (2)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

初三化学各章节知识点总结

初三化学各章节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1. 化学变化: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 2. 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3. 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密度、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水溶性等。 4.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 5. 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 (1)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蒸发皿、燃烧匙。 (2)测容器--量筒(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3)称量器--托盘天平(左物右码)。 (4)加热器皿--酒精灯。 (5)分离物质及加液的仪器--漏斗、长颈漏斗、分液漏斗。 6.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第二单元:空气 1. 组成:N2 78%、O2 21%、稀有气体0.94%、CO2 0.03%,其它气体与杂质0.03%。 2. 空气中氧气的测定原理:压强差 (1)可燃物要求:足量且产物是固体,红磷。 (2)装置要求:气密性良好操作要求:冷却到室温后打开弹簧夹。 (3)现象:放热,有大量白烟产生,打开弹簧夹后,广口瓶内液面上升约1/5体积。 (4)结论:O2约占空气体积的1/5。. (5) 探究: ①液面上升小于1/5原因:装置漏气,红磷量不足,未冷却完全。 ②能否用铁、镁代替红磷? 不能,原因:铁不能在空气中燃烧,镁会与N2、CO2反应。

③能否用碳、硫代替红磷? 不能,原因:产物是气体,不能产生压强差。 3.氧气的性质和制备 (1)氧气的化学性质:支持燃烧,供给呼吸。 ✤铁在氧气中燃烧烧集气瓶中放少量水或细砂的目的:防止溅落的高温熔化物炸裂瓶底。 ✤硫在氧气中燃烧集气瓶中放入少量水的目的:吸收SO2,防止其污染空气。 (2)氧气的制备: 工业制氧气——分离液态空气法(原理:液氮和液氧的沸点不同物理变化) 实验室制氧气原理: a.气体制取与收集装置的选择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化学全册(1-12单元)知识点归纳汇总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化学全册(1-12单元)知识点归纳汇总 绪言、第一单元考点总结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考点1 近代化学理论的建立(3页) ⒈原子、分子理论:由道尔顿(英国人)、阿伏加德罗(意大利)建立了原子—分子理论。 ⒉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由门捷列夫1869年(俄国人)发现。 考点2. 化学研究的对象(4页) ★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考点1 物理变化、化学变化(7页8页) ⒈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如:汽油挥发、冰雪融化、电灯发光等。 ⒉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如:镁条燃烧、铁生锈、食物腐败等。 ★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化学变化中伴随的现象是: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化学变化中发生能量变化,这种变化以放热、发光的形式表现出来。 ⒊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联系:在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在物理变化中一定不发生化学变化。 考点2 物理性质、化学性质(8页) ⒈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挥发性、吸附性、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 ⒉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反应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包括: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毒性、稳定性、酸性、碱性、腐蚀性等。 ★例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考点3 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12页)

⑵取用小颗粒或粉末状药品,用药匙或纸槽按“一横、二送、三直立”的方法送入玻璃容器;取用块状或密度大的金属,用镊子按“一横、二放、三慢竖”的方法送入玻璃容器。 ⒋液体药品的取用 ⑴取用少量液体(滴加法)可用胶头滴管。方法是将滴管“垂直悬空”放在容器口正上方,滴管不要接触烧杯等容器壁,取液后的滴管不能倒放、乱放或平放。 ⑵取大量液体(倾倒法)从细口瓶倒出液体药品时,先把瓶塞倒放在桌面上,以免沾污瓶塞,污染药液;倾倒液体时,应使标签向着手心,以防瓶口残留的药液流下腐蚀标签;“一倒二向三斜四靠”。倒完药液后立即盖紧瓶塞,以免药液挥发或吸收杂质。 ⑶取用定量的液体,(量取法)。量液时,量筒必须放平,倾倒液体到接近要求的刻度,再用滴管逐滴滴入量筒至刻度线。★读数时,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注意:俯视则读数偏大,仰视则读数遍小。 考点7 物质的加热(20页) ⒈酒精灯的使用“两查三禁止” ⑴酒精灯内的酒精量不少于1/3,不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三禁止:(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禁止用一只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使用完毕,必须用灯帽盖灭,禁止用嘴吹灭。) ⑵★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有:试管、蒸发皿、燃烧匙等;可以加热但必须垫上石棉网的仪器有:烧杯、烧瓶、锥形瓶等;不能加热的仪器有:量筒、集气瓶、水槽等。 ⒉给物质加热:加热玻璃仪器前应把仪器外壁擦干,以免使仪器炸裂;给试管里药品加热时,应先使试管均匀受热——预热,然后对准药品部位加热。给液体加热,试管与桌面约成45度角,且试管内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试管口不准对着有人的地方。 注意:给试管里固体加热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以免湿存水或生成水倒流,使试管炸裂。 考点8 仪器的连接(22页) 1.玻璃管用水润湿,再转动插入 2.检查装置气密性方法:“手握观气泡,松开看水柱。”

初三化学重点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

初中化学重点知识总结归纳(完整版) 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 3、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 (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 ①四特点P6(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②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 4、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 (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 (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 (3)检验产物 H 2 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 CO 2 :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 (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说明石蜡蒸气燃烧。 5、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 2的量减少,CO 2 和H 2 O的量增多 (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 6、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 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7、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 (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 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 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 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 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 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 (二)测容器--量筒 (1)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2)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3)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0.1毫升。 (三)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 注意点:(1)先调整零点 (2)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 (3)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 (一般药品称量时,在两边托盘中各放一张大小、质量相同的纸,在纸上称量。潮湿的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放在加盖的玻璃器皿(如小烧杯、表面皿)中称量。) (4)砝码用镊子夹取。添加砝码时,先加质量大的砝码,后加质量小的砝码(先大后小)(5)称量结束后,应使游码归零。砝码放回砝码盒。 (四)加热器皿--酒精灯 (1)酒精灯的使用要注意“三不”:①不可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②用火柴从侧面点燃酒精灯,不可用燃着的酒精灯直接点燃另一盏酒精灯;③熄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熄,不可吹熄。

九年级化学各章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化学各章知识点总结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性质、变化及其与能量之间关系的 科学。在九年级的化学学习中,我们学习了多个章节,涉及了各 种不同的知识点。下面是对九年级化学各章知识点的总结。 第一章:物质的组成和分类 本章主要介绍了物质的组成和分类的基本概念。物质是由元素 和化合物组成的,元素是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的,而化合物则 是由不同元素的原子化学反应形成的。我们还学习了元素周期表,它按照元素的物理和化学性质进行分类,有助于我们了解元素的 特点。 第二章:空气的组成和分离 在这一章节中,我们学习了空气的组成和分离方法。空气主要 由氮气、氧气、水蒸气和其他微量气体组成。空气可以通过液化 和深冷方法进行分离,液化空气可以得到液氧和液氮。 第三章:常见气体的性质和制备

本章重点介绍了常见气体的性质和制备方法。我们学习了氧气、氢气、二氧化碳和氨气等气体的制备方法,以及它们的物理和化 学性质。这些气体在生活和工业中都有重要的应用。 第四章:常见溶液的性质及其制备 在这一章节中,我们学习了溶液的基本概念、性质以及制备方法。我们了解了溶液的溶解度、浓度和溶液的稀释等概念。此外,我们还学习了酸、碱和盐的性质,以及它们在溶液中的表现和制 备方法。 第五章:金属与非金属 本章主要介绍了金属和非金属两类物质的性质和特点。金属具 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而非金属则具有不同的性质。我们学习了常见金属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以及它们在日常生活和 工业中的应用。 第六章:化学反应及化学方程式 这一章节中,我们学习了化学反应和化学方程式的基本概念。 化学反应反映了物质的组成和结构的改变,可以通过化学方程式

初三化学各章节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构造、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根底科学。 2、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 3、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化合反响符合绿色化学反响) ①四特点P6〔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②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 4、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 〔1〕火焰:焰心、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 〔2〕比拟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 〔3〕检验产物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有水雾 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 〔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说明石蜡蒸气燃烧。 5、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拟 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的量增多〔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一样的〕 6、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 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测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

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7、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根底的科学〕 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 〔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 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 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 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 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 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 〔二〕测容器--量筒 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响容器。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0.1毫升。 〔三〕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准确到0.1克。〕 注意点:〔1〕先调整零点 〔2〕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 〔3〕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 一般药品称量时,在两边托盘中各放一大小、质量一样的纸,在纸上称量。

九年级化学知识点归纳(上下册全)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1、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变化规律的科学。 2、化学家及他们的重要贡献 (1)道尔顿的原子论和阿伏加德罗的分子学说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2)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2)拉瓦锡是最早得出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科学家。 (3)张青莲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作出卓越贡献。 (4)侯德榜是我国制碱工业的先驱,发明联合制碱法。 3.绿色化学:无毒无害的原料及条件,减少废物排放,最好是零排放,产品要环保健康安全。 第一章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一、物质的变化 1、概念: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例:石蜡熔化、水结成冰、汽油挥发 化学变化——有其它物质生成的变化例:煤燃烧、铁生锈、食物腐败、呼吸 2、判断变化依据:有无其它(新)物质生成。有则是化学变化,无则是物理变化 二、物质的性质 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表现出的性质。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挥发性、延展性、导电性、吸水性、吸附性等。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金属活动性等。 课题2 化学是一门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一、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以实验为基础。学习化学的途径是:科学探究,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 二、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1、现象:蜡烛逐渐熔化,燃烧,发出红光,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 2、产物:二氧化碳、水 检验:二氧化碳——在火焰上方罩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变浑浊) 水——在火焰上方罩冷而干燥的烧杯(变模糊或有水珠出现) 3、物理性质:白色的固体,密度比水小,硬度小 4、燃烧后:有一股白烟,能重新燃烧。说明蜡烛燃烧是蜡烛气化后的蜡烛蒸气被点燃。 三、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 1、原理:A、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成白色浑浊夜(特性),可使燃烧着的木条熄灭。 B、氧气——支持燃烧(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燃着的木条烧得更旺),供给呼吸。 C.空气主要是由氮气、氧气组成的,还含有二氧化碳、水蒸气等。

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

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 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12篇 总结是把一定阶段内的有关情况分析研究,做出有指导性结论的书面材料,它可以提升我们发现问题的能力,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写总结吧。我们该怎么写总结呢?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1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 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 一、质量守恒定律1、概念: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说明:①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变化,不适用于物理变化;........②没有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及不是反应生成的物质质量不能计入“总和”中;..③要考虑空气中的物质是否参加反应或物质(如气体)有无遗漏。 2、微观解释: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保持不变(原子的“三不变”)。 3、化学反应前后 (1)六不变宏观:元素种类、元素质量总和不变 微观: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 (2)两变宏观:物质的种类一定变 微观:分子种类一定变 (3)三个可能改变宏观:物质的状态可能变;元素的化合价可能变 微观:分子个数(化学计量数)可能变 二、化学方程式 1、含义: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能直接反映质量守恒定律。 2、表示的意义: ⑴质的意义: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 ⑵量的意义:a表示各物质间的质量比(质量比=各物质的相对分

子质量×各化学式前面的系数的积的比) b表示各物质的微粒个数比(即各化学式前面的系数比)点燃例如:以2H2+O22H2O为例 ①表示氢气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水 ②表示氢气、氧气与水的质量比为4:32:36 ③表示氢分子、氧分子与水分子的个数比为2:1:2 点燃3、化学方程式的读法以2H2+O22H2O为例 ①从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角度:氢气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水 ②从各物质的质量比角度:每4份质量的氢气与32份质量的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完全反应生成36份质量的水 ③从各物质的微粒个数比(化学计量数之比)角度:每2个氢分子与1个氧分子在点燃条件下生成2个水分子。 课题2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一、书写原则: 1、以客观事实为基础,尊重客观事实 2、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标准:两边原子的种类和数目相等)二、方程式的配平 1、标准:方程式两边原子种类和数目相等即配平了 2、配平的原则:在化学式前面加上适当的系数来保证方程式两边原子种类和数目相等。 3、方法:观察法、奇偶法、最小公倍数法三最小公倍数法配平化学方程式的步骤 ⑴、确定配平的起点元素:横线两边出现次数最少,且原子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最大的元素作为起点元素。 ⑵、确定起点元素原子个数的最小公倍数。⑶、确定含有起点元素的化学式的系数:用最小公倍数除以化学式中起点元素原子的个数的商作为该化学式前面的系数。 ⑷、确定其它化学式前面的系数的顺序:依次确定含有除起点元素以外,横线两边出现次数由少到多的元素的化学式前面的系数。⑸、最后将各系数调整为最简整数比。

初三化学各章节知识点归纳

初三化学各章节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物质的分类和性质 1.物质的分类:元素、化合物、混合物 2.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3.化学变化的标志:气体的产生、沉淀的产生、颜色的变化、放热或吸热等 第二章重要元素 1.碳:能形成四个共价键,形成的化合物非常广泛,如烷烃、烯烃、芳香烃等。 2.氧:氧气为支持燃烧的必要气体,与无机物和有机物均能发生反应。 3.氮:构成空气中的78%,能与氢形成氨气等化合物。 4.氢:构成水的成分,最轻的元素,广泛存在于有机物中。 第三章化学式和化合价 1.化学式:分子式和结构式。 2.化学式的注意事项:多元原子离子需要加括号,离子携带电荷必须标记。 3.化合价:可以推算出一些元素的化合比例,如氢氧化物的化合价。 第四章化学反应 1.化学反应的种类:加热、电解、置换、燃烧等。 2.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比例、反应热等。 3.化学反应的平衡:能够形成正反反应,平衡常数Kc,判定反应方向的准则等。 第五章酸、碱和盐 1.酸与碱溶液的电离:酸离子、碱离子。 2.酸碱反应:盐和水的生成,中和反应等。 3.强酸、弱酸、强碱、弱碱和中性物质:不同酸碱的性质与特点。 第六章金属及其化合物 1.金属与非金属的区别:金属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而非金属不具备这些性质。 2.金属盐的制备和性质:金属盐的颜色、溶解性等。 3.金属的氧化反应:金属氧化物的化学性质及特点。

第七章烷烃和烯烃 1.烷基和烯基:烷基是直链或支链的烷烃,烯基是含有双键的烃。 2.烷烃的性质:无色、无味、不溶于水,不与强酸或碱反应。 3.烯烃的性质:与烷烃有所不同,含有双键的烃较不稳定,容易发生加 成反应等。 第八章芳香烃和卤代烃 1.芳香烃的特点:分子结构中有苯环结构,能进行亲电取代反应,如硝 化反应、氢化反应、卤代反应等。 2.卤代烃的分类:按照卤素原子的个数分为单卤代烃、双卤代烃、多卤 代烃等,具备一定的生物毒性。 初三化学的重点知识点标题归纳已经完成,包括物质的分类和性质、重要元素、化学式和化合价、化学反应、酸碱和盐、金属及其化合物、烷烃和烯烃以及芳香烃和卤代烃等内容。希望对初三化学学习者加深化学知识和概念有所帮助。

初三化学各章节知识点总结

初三化学各章节知识点 第一章化学是什么 1.1 化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 •化学的定义: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规律以及变化的原因和过程的科学。 •化学的研究内容:元素化学、化合物化学、物理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等。 1.2 化学基本概念 •物质:占据空间、有质量、能量等物理性质的所有物质的统称。 •元素:由具有相同原子序数的原子组成的纯物质,不能再分解为其他物质。 •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以一定的化学方式结合而成的物质。 •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物质,其组成可以变化。 •分子: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原子以共价键结合而成的化合物微小粒子。 •离子:容易失去或获得电子的原子或原子团。 •化学式:用来表示化合物中元素的种类和原子数的式子,分子式和离子式是两种不同的化学式。 第二章原子结构 2.1 原子的发现和认识 •原子的发现:希腊人发现物质是可以分割的,但是分割到极限后仍然能够保持一定的性质,将这种不可再分割的最小粒子称为“原子”。 •原子的认识:经过化学实验和物理实验的研究,人类逐渐认识到原子的结构和性质。 2.2 原子结构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带正电荷。原子核中的粒子集中在很小的空间内,体积很小,质量很大。 •电子:带负电荷的粒子,围绕原子核外运动。电子云的形状难以确定,但它所占的空间却很大。 2.3 原子的量子论和元素周期表 •量子论:描述微观粒子的运动状态和相互作用的理论。原子的电子状态与能级相关。

•元素周期表:元素根据原子序数排列形成的表格。周期性地出现着物理化学性质的规律。 第三章原子的化学性质 3.1 原子的化学价 •化学价:元素与其他元素结合时的结合能力。通常采用氢的化学价来表示元素的化学价。 •化合价:单一元素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学价。 •离子价:离子化合物中离子的化学价。 3.2 元素化学反应 •元素化学反应:发生在同种元素之间的化学反应。如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 3.3 化合物的性质 •化合物的稳定性:化合物的化学惰性和热稳定性。 •化合物的易溶性:化合物在水或有机溶剂中溶解的能力。 第四章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 4.1 电子式和分子式 •电子式:描述分子中化学键和未成键电子组成的式子。 •分子式:表示分子中元素种类和原子数的式子。 4.2 化学方程式 •化学方程式:化学反应用化学式表示的简明写法,包括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和样品状态。 4.3 化学计算 •化学计算:用化学方程式和反应的化学式确定反应产物和反应量的计算方法。 第五章酸和碱 5.1 酸和碱的定义 •酸:在水中产生氢离子的物质。 •碱:在水中产生氢氧根离子的物质。 5.2 酸碱反应 •酸碱反应: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化学反应。

初三化学各章节知识点总结

初三化学各章节知识点总结 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我国劳动人民在商 代铸造青铜器,在春秋战国时期铸造炼铁炼钢。3.①. 源化学反应(P6)符合绿色污染消 除原则(源化学反应) 4、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 (2)比较每个火焰层的温度:将火柴棒放入火焰中。现象:两端碳化;结论:外火 焰温度最高 (3)检验产物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 CO2:取下烧杯,倒入清水,摇匀,使其浑浊 (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说明石蜡蒸气燃烧。5、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的O2含量减少,CO2和H2O含量增加(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成分相同)。6.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索 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 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和现象;7.化学实验(化学是一 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I.常用仪器和使用方法 (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 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 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有烧杯、烧瓶和锥形烧瓶(填充石棉网-均匀加热) 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 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有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烧瓶、非加热仪器——量筒、漏斗、气体收集瓶(II)量筒——量筒 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 水平。 量筒不能用于加热,也不能用作反应容器。通常,测量范围为10ml的量筒只能读取 0.1ml。

初三化学各章节知识点(全)

《九年级化学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 3、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 (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 ①四特点P6(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②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 4、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 (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 (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 (3)检验产物 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 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 (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说明石蜡蒸气燃烧。 5、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的量增多 (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 6、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 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 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7、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 (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 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 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 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 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 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 (二)测容器--量筒 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0.1毫升。 (三)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 注意点:(1)先调整零点 (2)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 (3)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 一般药品称量时,在两边托盘中各放一张大小、质量相同的纸,在纸上称量。潮湿的或具有腐蚀性 的药品(如氢氧化钠),放在加盖的玻璃器皿(如小烧杯、表面皿)中称量。 (4)砝码用镊子夹取。添加砝码时,先加质量大的砝码,后加质量小的砝码(先大后小) (5)称量结束后,应使游码归零。砝码放回砝码盒。 (四)加热器皿--酒精灯 (1)酒精灯的使用要注意“三不”:①不可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②用火柴从侧面点燃酒精灯,不可用燃着的酒精灯直接点燃另一盏酒精灯;③熄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熄,不可吹熄。 (2)酒精灯内的酒精量不可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也不应少于1/4。 (3)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物体。 (4)如果酒精灯在燃烧时不慎翻倒,酒精在实验台上燃烧时,应及时用沙子盖灭或用湿抹布扑灭火焰,不能用水冲。 (五)夹持器--铁夹、试管夹 铁夹夹持试管的位置应在试管口近1/3处。试管夹的长柄,不要把拇指按在短柄上。 试管夹夹持试管时,应将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往上套;夹持部位在距试管口近1/3处;用手拿住 (六)分离物质及加液的仪器--漏斗、长颈漏斗 过滤时,应使漏斗下端管口与承接烧杯内壁紧靠,以免滤液飞溅。 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要插入液面以下,以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口逸出。

初三化学各章节知识点(全)

《九年级化学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3) 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 3 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4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5) 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 (7) 一、水 (7) 二、氢气H2 (9) 三、分子与原子9 四、物质的组成、构成及分类9 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10) 一、原子组成表示10 二、物质的组成的表示:11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 (11) 一、质量守恒定律: (11) 二、化学方程式 (12) 三、化学反应类型 (12)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13) 一、碳的几种单质13 二、. 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13) 三、二氧化碳的制法13 四、二氧化碳的性质14 五、一氧化碳14 第七单元燃烧及其利用 (15) 一、燃烧和灭火15 二、燃料和能量15 第八单元金属 (16) 一、金属材料16

二、金属的化学性质17 三、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 (17) 四、金属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17) 第九单元溶液 (17) 一、溶液的形成17 二、溶解度18 三、溶质的质量分数19 第十章酸和碱 (20) 一、酸、碱、盐的组成20 二、酸 (20) 三、碱 (20) 四、非金属氧化物与金属氧化物21 三、盐的化学性质22 四、酸、碱、盐的溶解性23 五、特殊离子鉴别:23 六、化学肥料23 七、题型讲解:24 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 (25) 课题 1 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25 课题 2 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26 课题 3 有机合成材料27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 3、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 ①四特点P6 (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②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 4、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 (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 (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 (3)检验产物H 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 CO: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 (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说明石蜡蒸气燃烧。 5、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Q的量减少,CO和HO的量增多 6-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一一科学探究 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 7、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 (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 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 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一受热均匀) 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 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 不可加热的仪器一一量筒、漏斗、集气瓶 (二)测容器——量筒 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0.1毫升。 (三)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O) 注意点:(1)先调整零点 (2)称量物和祛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 (3)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 一般药品称量时,在两边托盘中各放一张大小、质量相同的纸,在纸上称量。潮湿的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 放在加盖的玻璃器皿(如小烧杯、表面皿)中称量。 (4)祛码用镣子夹取。添加祛码时,先加质量大的祛码,后加质量小的祛码(先大后小) (5)称量结束后,应使游码归零。祛码放回祛码盒。 (四)加热器皿一一酒精灯 .下载可编辑.

初三化学各章节知识点(全)

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 3、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 ①四特点P6(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②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 4、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 (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 (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3)检验产物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 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 (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说明石蜡蒸气燃烧。 5、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的量增多 (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 6、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 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 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7、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 (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 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 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 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 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 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 (二)测容器--量筒 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0.1毫升。(三)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 注意点:(1)先调整零点 (2)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 (3)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一般药品称量时,在两边托盘中各放一张大小、质量相同的纸,在纸上称量。潮湿的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放在加盖的玻璃器皿(如小烧杯、表面皿)中称量。 (4)砝码用镊子夹取。添加砝码时,先加质量大的砝码,后加质量小的砝码(先大后小)(5)称量结束后,应使游码归零。砝码放回砝码盒。 (四)加热器皿--酒精灯 (1)酒精灯的使用要注意“三不”:①不可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②用火柴从侧面点燃酒精灯,不可用燃着的酒精灯直接点燃另一盏酒精灯;③熄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熄,不可吹熄。(2)酒精灯内的酒精量不可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也不应少于1/4。 (3)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物体。 (4)如果酒精灯在燃烧时不慎翻倒,酒精在实验台上燃烧时,应及时用沙子盖灭或用湿抹布扑灭火焰,不能用水冲。 (五)夹持器--铁夹、试管夹 铁夹夹持试管的位置应在试管口近1/3处。试管夹的长柄,不要把拇指按在短柄上。试管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