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隐球菌感染继发脑膜炎病例分析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病例一例分析

患者为女性,8 体重为5k , 3岁, 8g 因慢陛宫颈炎拟行宫腔镜下宫颈锥形 电切术。 既往体健 , 无药物过敏史及手术史, 与麻醉相关辅助检查均正常, 禁食禁饮到位。 考虑其手术时间短, 采用全凭静脉麻醉。 人室血压为17 / 1 7mmh , 5 g, 率为7{ Oj 分, 氧饱和度为9 。 术前采用面罩给氧 , 给予芬太 尼0 1 gv 丙泊酚1 ̄li, .r i, a l gv手术于o :5 84开始, 手术持续时间6#钟(8 0 0: 4— 94 )术 中患者 的 生命体 征 平稳 , 9 l追 加 丙泊酚 7mg 静 脉输 5 0 :5 , 于0 :5 0 , 注平衡盐液5 ml官腔灌洗液40 ml回流约2( l术毕为患者取平卧 ( ,  ̄ 00 , 0  ̄n。 位 ,9 4, 者突然 出现心 率增 快的现 象 , 4 / n 至18 -mi, 0 :7患 由8次 mi升 2  ̄/ n 神 Y ' . 志不 清 , 吸增 快约 2次/ n,p 1/ 0 呼 6 mi B l0 7mmHg 口鼻涌 出大量 液 体和 白 , 色泡沫,p 2 S O 突降至8%~6 %, 5 O 为患者清除口鼻黏液后, 即刻给予面罩加 压吸氧,p 升至10 查双肺呼吸音增粗 , S 02 0%。 布满湿哕音, 考虑患者可能为 急性水中毒, 即刻予氨茶碱O2g .5 静注, 速尿4 r , 0n 地塞米松 lmg g o  ̄理, 心 率lO 分 . 15 7mmHg 尿量约1( l急查血生化和血气分析。 1次/ 血压 1/ 5 , 5  ̄n。 0 :2 95 患者病 f好转 , 识清 楚, 青 意 自诉 轻微 呼吸 困难 , 诊双肺 呼 吸音粗 。 听 血 生化 显示 : 钠 15 mo L, 49mmo/ 血 氯8 .mmo/ , 血 1m l 血钾 .3 / tL, 20 lL 血钙 1 . 4mo几 , 4mmo/ 明显 的稀释 性低 钠低 氯血 症 。 9 l 血糖 2 lLI 血气 分析 结果 正
1例新型隐球菌性脑膜脑炎患者的护理

囊 0.1g,每 12 h 1次 及 间 隔 6 h交 替 使 用 20% 甘 露 醇 125ml,甘 抗 原 ,以 提 高 早 期 诊 断 率 。
油果 糖 250ml后 止 痛 效 果 仍 不 明 显 。 夜 间 常 诉 疼 痛 难 忍 ,严 重 影 响睡眠 。主要是 由于弥漫性脑膜炎症影 响脑脊液循环和脑实 质 充 血使 颅 内压 增 高 引 起 的 。 因此 ,除 应 及 时 给 予 脱 水 剂 外 ,还
教 育。认为早期诊断 、早期 治疗、加强发病期 间的护理、重视心理护理及健康教 育可延缓 疾病 进展 ,减 少并发症 的发 生率 ,从 而降低
死 亡 率 。 关键 词 :隐球 茵性 脑 膜 脑 炎 ;护理
中 图 分 类 号 :R473.5
文 献 标 识 码 :B
文 章编 号 :1006—6411(2012)08—0162—03
龄均可发病 ,20~40岁青壮年最常 见多 ,呈亚 急性或慢 性起病 , 培 养 均 为正 常 ,2011年 12月 10 日最 后 一 次 随访 无 任 何 不 适 。
40% 病 例 曾 误 诊 l。本 科 于 2011年 4月 22 日收 治 了 1例新 型 2 护 理
2.1 保证用药安全和营养供给
心肌 及肝 、肾功 能损 害等 ,故应定期做血清钾肝 肾功能血常规和 心 理 ,并 征得 患 者 和 家 属 的 签字 同 意 ;手 术 后 嘱 咐 患 者 去 枕平 卧
心电图等检查。②氟康唑 :前期 两性 霉素 B静 脉滴 注合并 鞘 内 4~6h,告 知 卧 床 期 问 不 可抬 高 头 部 ,以 防 发 生 头 痛 、腰 痛 、脑 疝
· l62 ·
TODAY NURSE ,August,2012,No.8
隐球菌脑膜炎治好的案例

隐球菌脑膜炎治好的案例
隐球菌脑膜炎是一种严重的感染性疾病,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甚至死亡。
但是,通过适当的治疗,隐球菌脑膜炎是可以治愈的。
以下是一例成功治愈的隐球菌脑膜炎案例:
患者是一位55岁的女性,有长期糖尿病、风湿性关节炎等基
础疾病。
她出现严重头痛、发热、恶心、呕吐等症状,并且疼痛愈来愈严重。
她就诊于医院后,通过进行脑脊液分析,发现她患有隐球菌脑膜炎。
患者立即开始接受治疗,治疗包括以下方面:
1. 抗真菌药物:患者接受了高效的抗真菌药物治疗,包括静脉注射抗真菌药物和口服药物。
医生根据药物敏感性检测结果选择了最有效的药物进行治疗。
2. 对症治疗:患者接受了其他对症治疗,如退热药物、镇痛药物等,以缓解症状和改善患者的舒适度。
3. 病因治疗:医生对患者的基础疾病进行全面治疗,包括控制糖尿病、调节免疫功能等。
在接受了几周的治疗后,患者的症状逐渐改善。
她的头痛明显减轻,发热逐渐退去,恶心和呕吐也消失了。
通过复查脑脊液,显示真菌感染已得到有效控制。
经过几个月的治疗后,患者的隐球菌脑膜炎完全治愈。
她的脑脊液检查结果正常,且症状完全消失。
她继续进行基础疾病的
治疗,以预防疾病的复发。
需要注意的是,每个患者的疾病情况和治疗效果都可能有所不同。
对于隐球菌脑膜炎的治疗,早期诊断和积极治疗是至关重要的,同时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儿童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38例临床及误诊分析

6 .d 2 5 。其 中 2例 因反 复 呼 吸 道 感 染 而 经 常 用 多 种 抗 生 素治 疗 , 既往 体健 , 余 否认 有 糖 尿病 、 核 、 瘤 结 肿 病 史 , 无 长期 服用糖 皮质 激 素 和 免疫 抑 制 剂病 史 。 均
或克 氏征 阳性者 3 6例 ( 4 7 9 . %) 病 理 神经 反 射 阳性 ,
3 讨 论
新 型 隐球 菌 性 脑 膜 炎起 病 隐 袭 , 呈 亚 急 性 或 可
者 8例 ( 1 1 , 体 瘫 痪 者 2例 ( . %) 出现 颅 2 . %) 肢 53 , 神 经 受 损征 者 5例 ( 3 2 ) 眼底 检 查 3 1.% ; 0例 , 乳 视
中2 5例 误 诊 作 一 分 析 。 结 果 :8例 隐 球 菌性 脑 膜 炎 有 2 3 5例 误 诊 。结 论 : 隐球 菌 性 脑 膜 炎 早 期 易误 诊 , 次 多 脑 脊 液 离 心涂 片 墨 汁 染 色镜 检 是 防 止 漏 诊 、 诊 的 关键 。 误
关 键 词 新 型 隐球 菌 脑 膜 炎 儿 童 误 诊
头 水 肿者 1 2例 ( 0 。 4 %) 1 3 实验 室检 查与 辅 助检 查 .
慢 性起 病 , 床 表 现 复 杂 多 样 , 期 常误 诊 。毛 定 临 早 容 等 … 报 道 误 诊 率 达 8 . % , 组 误 诊 率 达 15 本 6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于 成人 , 58 低 如何 提 高早 期 确 诊率 是 本 文讨论
查: 压 3 测 0例 , 高 者 2 增 5例 ( 3 3 , 力 1 8 8 、 %) 压 .~
皮肤隐球菌感染继发脑膜炎病例分析

皮肤隐球菌感染继发脑膜炎病例分析(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关键词】皮肤隐球菌感染隐球菌性脑膜炎诊断治疗1 病例报告患者女性,26岁,因右面部肿胀、溃烂2月,伴头痛、恶心、呕吐1月余入院。
患者因2月15日面部疖子挤压后出现肿胀、疼痛,此后,局部结痂多次被自行抠掉和用缝衣针挑破,面部肿胀无消退。
继之出现发热、头痛,在当地诊所就诊,予以局部“敷药、输液(具体药物不详)”治疗后,面部肿胀处溃烂,头痛。
入院前10天,上述症状加重,并出现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呈非喷射性,无咳嗽、胸痛、腹痛及腹泻等,到当地县医院就医诊断为“化脓性脑膜炎”,给予“对症、抗感染等治疗”10余天后,症状无缓解反而加重,并出现意识障碍并大小便失禁,遂到我院就诊。
体格检查:T 37.8℃,P 98次/分,R 19次/分,BP 130/90mmHg,体重50K g,右侧面部皮肤见3.4㎝×2.8㎝类圆形溃疡面,上界距眼裂2.5㎝,内界距鼻翼外侧1㎝,中央凹陷,结痂,痂皮呈灰黄色,有少许分泌物,溃烂面边缘隆起,充血,质地中等,界限尚清,轻压痛。
颈部抵抗,克匿格征阳性,巴宾斯基片阴性。
自发病以来,精神饮食差,体重明显下降,有畏寒、盗汗现象。
既往体健,无结核、肝炎及伤寒等特殊病史。
门诊以“(1)颅内感染:化脓性脑膜炎?(2)左颜面部溃疡”收入神经内科。
辅助检查:胸部X线:两肺纹理稍增粗,未见病灶。
血常规:WBC 1.8/GL,LYM 65.5%,GRAN 30.5%,RBC 313T/L,HGB 77G/L,PLT 313G/L;抗-HIV(-);脑脊液:压力300mmH2O,无色透明,RBC 40×106/L,WBC 60×106/L,分叶核0.3,未分叶0.7,葡萄糖22mmol/L,总蛋白200mg/L,氯测定107mmol/L;镜检:墨汁染色查见隐球菌,抗酸染色(-)。
隐球菌性脑膜炎误诊分析(附病理报告)

壮蝗 变足诊断 I NP的重 要依据 x线检查 可排 除消化 遭
穿 f 或 机 械性 肠 梗 阻 . 与 A L 应 HNP致 肠 麻痹 柑 鉴 j 。 j J J 2 笔 者 认 为 AH NP患 者 难 蹦 忍受 的 剧 痛 不 是手 术 探 盎
解疼痛 : 选用无肾毒 性. 在胰 液 中有较 高浓度 的 广谱抗 生 预 防感染 ; 静脉内营荐疗弛 等。叶 少病 人经 绵台像守治疗 .
取 手术 : . ①高 热持续 迥 . 盒
身 中 毒 严重 , 上 述 治 疗 效 果 不 佳 者 ② 盲 严 重 腹 膜 炎 台并 经 中毒 性体 克 、 麻 醉 者 ; 黄 疽 深 . 功 能 损 害 重 者 . 肠 ③ 肝 蕾 总竹 明显 扩 张 1 c 伴 有 结 彳 . 囊 肿 大和 胆 囊 趣 丧脱 5m. t胆
填体情 况 采 用 1 同 的 甙式 , f 术 _ 有效 . 洗 胰 鼎 f I 童 1 1 腹腔. 广泛 充分{流, 至术 后腹腔 2 井 1 甚 4小 时 诗 蛭 瘫 洗 . “ 减 步 _ 器 功 能 障碍 . 低 病 死 率 。 多脏 降
参 考 文 献
】绦 点 啦 l 6倒 急 性 出 血 坏
维普资讯
l 1 0
y ui f Mei lc m; 0j l 0_ q] n ̄ cc Jm d2 1 u] 3 、 ! a la 0 D 髀外 分 泌的 功 能 “ 生 K抑 索 能 有 效 抑 哺 腺 讣 澎 ; 1 ¨ 6 I
箭: 复查 C T提示咦臁坏 加币. 社 帕遵 、 既 哺骨毪 窄者
f 水的 日的 是砗 低 H 总 管 内 的 蜓 由. 缓 胰 腺 H 廷 嫡 钝, . l 胃腑 髓对 脯 腺 的刺 激 泌 , ’ 碱鞋 碱 川鹰翻 腹 肺 渗 赦 段 罐
24例新生隐球菌脑膜炎病例临床分析

l | 1 一 般资料 : 2 4 例 隐脑 中 , 男 1 5 例, 女9 例; 年龄 l 2 — 6 8 岁, 平 均 年龄 3 5 . 5 岁。 均为亚急性起病 , 2 4 例病例中 2例为系统性红斑狼 疮伴发隐脑, 1 例发病前使用免疫抑制剂 , 1 例发病前使用过抗生 素, 2 例 有鸽子 接触 史 , 有 基础 疾病 者 1 7例 。 1 . 2临床表现: 所有患者均有发热及颅压增高症状 , 体温在 3 7 . 5 — 3 9 , 3 c c 之间, 颅压增高表现为头痛、 呕吐等, 其中有 l 3 例出现视乳 头水肿 , 4 例有精神症状 , 2 例人院时有意识障碍 , 1 例有抽搐发 3 讨 论 新生隐球菌是一种深部真菌, 主要存在于土壤、 鸽粪、 水果及 作, l 7例脑膜刺激征阳性。
2 4例新生隐球菌脑膜炎病例 临床分析
李 敏 欧 阳敏 陈 鹏 范 学文 ”
摘 要: 目的 : 了解新 生隐球 菌性 脑膜 炎 ( C N M) 的临床 特点及 治 疗方 法。 方法: 对2 4 例 临床 诊 断 为C N M的 患者进 行 回顾 性 总结分析 。 结 果: 2 4 例 患者 中, 男1 5 例, 女9 例, 其 中1 7 例 合 并有 基础 疾病 , 包括 淋 巴瘤、 干燥 综合 征 、 重症肌 无 力等 。所有 患者均有 发热 、 颅 高压 症状 , 1 3 1 '  ̄ 0 出现视 乳 头水肿 , 4 例 出现精 神 症状 , 2 例入 院时有 意识 障碍 , 1 例 有抽搐 发作 , 1 7 例 脑 膜刺 激征 阳性 。所有 患者的 脑脊 液压 力均增
高, 所有病例均经过脑脊液涂 片找到隐球菌或( 和) 真菌培养阳性确诊。其 中1 5 例治愈或好转出院, 死亡9 例。结论 : C N M的早期误诊 率
神经科疑难病例——隐球菌脑膜炎

病例4病史女,69岁,右利手,近端肌无力、记忆减退、眩晕5年。
大约5年前患者出现爬楼梯困难,坐位站起费力,症状缓慢加重,过去几年中,提重物困难,但是仍能走动。
4年前丈夫注意到患者出现间断的意识错乱和进行性记忆力减退,常常将物品放错地方,重复问题,对本来熟悉的环境陌生。
近来,对许多以前喜好的活动丧失了兴趣。
2年来,出现发作性旋晕,每次持续5分钟,每周发作2次,与体位变换无关,不伴呕吐、耳鸣、复视、构音障碍、吞咽困难和听力丧失等。
患者第一次就医是在一次教堂集会跌倒后,当时在走路中突然出现短暂眩晕,倒地,意识丧失几秒钟,继之意识错乱约10分钟,不伴自主神经症状,无尿便失禁、肢体动作和舌咬伤,被送往外院接受以下检查:血常规除白细胞3.6*109/L外余未见明显异常;生化检查CPK为375U/L;维生素B12和甲状腺功能正常;ANA(-);RPR(-);头颅MRI平扫示临近小脑蚓部双侧性长T2信号,解释为代谢异常或变性改变;颈椎MRI示轻度颈椎病改变;肌电图和神经传导测定未发现肌病证据。
病人被送往我院进一步诊治。
既往史:20年前肺水肿,住院一周,胸部X光检查异常,被告知与小时候肺部疾病有关,其次可能与麻疹、百日咳有关, PPD(-),一名肺病学家考虑可能为结节病,但是没有活动性疾病的证据。
因子宫内膜异位症行经腹全子宫双附件切除术,长期服用倍美力625mg/d。
磺胺过敏。
个人史:否认吸烟及饮酒史,无药物滥用史。
家族史:周围血管病史,否认其他家族遗传病史。
系统回顾:无体重减轻,无咳嗽,否认血尿、黑便,无头痛。
内科系统体格检查生命体征:BP156/72mmHg, HR72次/分 T99.1F(37.3℃) R12次/分。
全身查体:体型偏瘦,外表略显蓬乱。
颈软,无淋巴结病和皮肤异常。
心、肺、乳房等全身查体均正常。
神经系统专科检查精神状态:神志清楚,注意力集中,查体合作。
简易智能评分26/30分。
言语流利,语言复述和理解力正常,无构音障碍,无观念性失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皮肤隐球菌感染继发脑膜炎病例分析(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关键词】皮肤隐球菌感染隐球菌性脑膜炎诊断治疗
1 病例报告
患者女性,26岁,因右面部肿胀、溃烂2月,伴头痛、恶心、呕吐1月余入院。
患者因2月15日面部疖子挤压后出现肿胀、疼痛,此后,局部结痂多次被自行抠掉和用缝衣针挑破,面部肿胀无消退。
继之出现发热、头痛,在当地诊所就诊,予以局部“敷药、输液(具体药物不详)”治疗后,面部肿胀处溃烂,头痛。
入院前10天,上述症状加重,并出现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呈非喷射性,无咳嗽、胸痛、腹痛及腹泻等,到当地县医院就医诊断为“化脓性脑膜炎”,给予“对症、抗感染等治疗”10余天后,症状无缓解反而加重,并出现意识障碍并大小便失禁,遂到我院就诊。
体格检查:T 37.8℃,P 98次/分,R 19次/分,BP 130/90mmHg,体重50K g,右侧面部皮肤见3.4㎝×2.8㎝类圆形溃疡面,上界距眼裂2.5㎝,内界距鼻翼外侧1㎝,中央凹陷,结痂,痂皮呈灰黄色,有少许分泌物,溃烂面
边缘隆起,充血,质地中等,界限尚清,轻压痛。
颈部抵抗,克匿格征阳性,巴宾斯基片阴性。
自发病以来,精神饮食差,体重明显下降,有畏寒、盗汗现象。
既往体健,无结核、肝炎及伤寒等特殊病史。
门诊以“(1)颅内感染:化脓性脑膜炎?(2)左颜面部溃疡”收入神经内科。
辅助检查:胸部X线:两肺纹理稍增粗,未见病灶。
血常规:WBC 1.8/GL,LYM 65.5%,GRAN 30.5%,RBC 313T/L,HGB 77G/L,PLT 313G/L;抗-HIV(-);脑脊液:压力300mmH2O,无色透明,RBC 40×106/L,WBC 60×106/L,分叶核0.3,未分叶0.7,葡萄糖22mmol/L,总蛋白200mg/L,氯测定107mmol/L;镜检:墨汁染色查见隐球菌,抗酸染色(-)。
入院后行面部皮肤活检及脑脊液穿刺检查后明确为“面部隐球菌感染并发隐球菌性脑膜炎”,经用两性霉素B和氟胞嘧啶、脱水及对症治疗,病情好转,15天后因经济条件差而主动出院。
1月后死亡。
2 讨论
2.1 微生物学隐球菌病是条件致病性深部真菌病,主要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和肺脏,也可原发或继发于皮肤、粘膜、骨骼、肝脏等器官,病性呈急性、亚急性或慢性过程。
易发生于细胞免疫功能受损的人群,如大剂量使用糖皮质激素、使用抗肿瘤化疗药物、肿瘤、AIDS、器官移植后使用抗排斥药物等,隐球菌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在国外已成为AIDS患者的最常见并发症之一[1]。
隐球菌属于无菌丝的单细胞芽生的酵母型真菌,孢子无孢子囊,包括17个种和7个变种,其中仅新型隐球菌(CN)及其变种具有致病性[1,2];CN属环境腐
生菌,广泛生存于土壤和鸽粪中,在组织中呈圆形、卵圆形,菌体较体外大,直径一般为5~10μm,少数3~20μm,HE染色不易识别,经验不足往往漏诊或误诊,治疗不及时往往累及生命。
2.2 早期诊断隐脑的诊断目前主要靠脑脊液墨汁涂片和真菌培养,以病原体检出为确诊依据[3]。
脑脊液直接涂片墨汁染色简便易行,但阳性率低,国外文献报道即使在连续多次检查的情况下,其阳性率也只有53%~56%,同时存在一定的假阳性,脑脊液离心沉淀物涂片墨汁染色,其早期阳性率可达85%以上;传统的脑脊液真菌培养是将标本接种于葡萄糖蛋白琼脂培养基上,室温25℃或37℃培养2~5b可生长,阳性率可达90%以上,但所用周期较长而延误诊断;隐球菌抗原检测是一种简易的筛选方法,其中最常用的是乳胶凝集试验,但最大的问题是存在一定的假阳性和假阴性,目前仍未得到解决。
苏明权等[4]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和鉴定脑脊液中新型隐球菌特异性基因,阳性率可达9
3.3%,具有灵敏快捷等特点,明显优于墨汁复染和分离培养。
2.3 组织病理学诊断病理切片在病变组织中查到隐球菌可明确诊断,如取病变皮肤活检、经皮肺穿刺或支气管活检、手术直接于病变处取材等,石蜡或冰冻切片检查均可。
镜下观察:肉芽肿病变主要由巨噬细胞、多核巨细胞、组织细胞和纤维母细胞组成,伴有淋巴细胞和少量中性粒细胞,病灶内细胞弥漫分布,无明显的结节形成,多核巨细胞体积大,有异物型和朗罕斯型二种,部分可有微脓肿、凝固性坏死及粘液坏死,无干酪样坏死,在多核巨细胞和巨噬细胞胞质
内、病灶间质中隐约可见圆形或卵圆形空泡状的隐球菌,HE染色无色或稍呈红色,细胞壁外常有3~5的空隙,为未着色之菌体荚膜,具有折光性。
胶样病灶主要由成堆的隐球菌孢子和粘液变性组织构成,可被纤维组织包裹。
组织化学染色:过碘酸雪夫(PAS)染色CN胞壁呈红色,奥尔辛蓝(AB)胞壁呈浅蓝色,粘液卡红(MC)染色隐球菌荚膜被染成胭脂红色,Grocott六胺银(GMS)染色胞壁呈黑色。
通组织化染色,可提高隐球菌的检出率[5]。
2.4 治疗目前治疗隐球菌病的方法包括原发病的治疗、抗真菌药物治疗、对症治疗、免疫抑制剂疗法以及手术治疗等[6]。
使用两性霉素B和氟胞嘧啶作为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的标准治疗方法[7],而长疗程足量用药是保证疗效,减少复发的关键。
治疗方案尚未统一,但多以两性霉素B为基础,联合其它药物的方案为主,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替代两性霉素B可减少两性霉素B的副作用,动物试验提示两性霉素B、5-FC、氟康唑联合用药效果显著。
由于隐球菌易出现耐药,因此提倡规范用药。
对HIV感染与非HIV感染者的治疗方案不同[8]:(1)非HIV感染者的治疗:两性霉素B剂量每天0.7~1mg/kg,氟胞嘧啶每天100mg/kg,疗程6~10周。
由于两性霉素B的毒性作用显著及治疗时间较长,也可选用另一替代方案,即上述方案治疗应用2周后,改每日口服氟康唑400mg/kg,疗程不少于10周,对于一些难治疗的隐脑或伴有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采用两性霉素B静脉滴注联合鞘内注射治疗较单纯用两性霉素B疗效好。
鞘内注射两性霉素B开始剂量为0.05~0.1mg,以后渐增加至
每次1mg为高限,鞘内给药一般可隔日或每周2次,总量15~20mg。
(2)合并HIV感染或免疫功能低下患者的治疗:已成功治愈的AIDS 隐脑患者,复发率仍可超过50%。
目前国外学者建议对合并HIV感染者或对免疫功能低下的非HIV感染者推荐使用分期治疗,治疗分三个阶段:(1)急性期:两性霉素B 0.7~1mg/(kg/d)和氟胞嘧啶100~150mg/(kg/d)联合治疗2周;(2)巩固期:氟康唑或伊曲康唑,400mg/d,疗程8~10周;(3)维持治疗:长期服用氟康唑200mg/d。
近来有学者提出巩固期治疗采用氟康唑或伊曲康唑600mg/d的较大剂量,更有利于改善预后。
【参考文献】
[1]翁心华,朱利萍.隐球菌病.见:秦启贤,主编.临床真菌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346~363.
[2]Fraser RS,Müller NL,Colman N,et al.Fraser and par’s diagnosis of diseases of the chest.4th ed.Loudon:W.B.saunders,1999,875~878.
[3]葛朝莉,白润涛,韩漫夫.影响隐球菌性脑膜炎确诊的因素分析[J].疑难病杂志,2005,4(2):74~76.
[4]苏明权,马越云,谭庆荣,等.新型隐球菌聚全酶链反应的检测方法.第四军医大学学报,1997,18(4):336~338.
[5]易祥华,孔洁,朱美芳,等.原发性肺隐球菌病的病理诊断和超微结构观察[J].中华病理学杂志,2004,33(5):424~428.
[6]许金国,丁海峰.隐球菌病的研究进展[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5,21(4):288~291.
[7]W.C.Powderly,Current approach to the acute management of cryptococcal infections[J].J Infect,2000,41(1):18.
[8]郭爱华.隐球菌性脑膜炎的诊断与治疗进展[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5,25(5):478~4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