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校本课程教案
四年级校本课程教案(全)

四年级校本课程教案1、遵守公共秩序教学目标:使学生懂得良好的公共秩序是人们顺利地工作、学习和生活的保证。
知道常去的公共场所应遵守的公共秩序,教育学生自觉遵守公共秩序。
教学重点:使学生感受自觉遵守公共秩序的必要性。
教学难点:教育学生在公共场所能自觉遵守公共秩序。
教学过程:一、联系实际,导入新课。
1、设问启发:同学们,你们平时除了在学校和家里生活,学习外,你们还到过哪些场所,去干什么?2、评一评。
3、教师小结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学习课文,激情明理。
1、自由读课文,了解内容。
2、思考讨论:革命老人徐特立在医院看病是怎样做的?他做得对不对?为什么?3、议一议:假如我有亲戚在医院,我遇到与徐老相似的情况,我也按照徐老样子做了,别人说我“缺心眼”、“爱表现”怎么办?三、举一反三,对照检查1、议一议:在动物园、汽车站、轮船码头你应该遵守哪些公共秩序?2、平时在电影院里,你哪些方面遵守了秩序?哪些方面做得不够?看谁最诚实,敢于自己揭短。
3、设疑:在电影院里,假如出现下列情况,当时你在场,会怎么想?怎么做?a.有人站起来吹口哨。
B.有人抢占了你的座位。
c.有人在你身旁大声议论。
四、总结全课,深化认识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明白了什么道理?2、主动做家务教学目标:1、懂得家庭需要每个成员共同支撑,每个人都是家庭的主人。
2、知道自己是家庭的一员,有责任主动承担力所能及的事。
3、主动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4、为家庭分忧解难,关心照顾父母。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二、学文明理1、自读思考(1)为什么要主动做家务?(2)叶刚、李雪分别是怎样做的?2、分组讨论3、小结汇报4、学儿歌家务事主动做不会做的事情学着做不怕脏不怕累劳动光荣要牢记,要牢记5、小结三、树立榜样,深化主题1、名言学习2、介绍班中典型四、联系实际,强化观点完成“辨一辨”五、实践活动,指导行为1、观察父母一天中要做的家务事2、交流自己做家务事的感受六、总结延伸1、家务事该谁做?我们应该怎么做?2、思考与练习说一说:说说周围都有哪些人做的比较好,哪些人做得不够,自己该怎么做?做一做:在家里试着做一次“爸爸”或“妈妈”,感受一下他们的艰辛。
(完整)小学四年级校本课程教案

(完整)小学四年级校本课程教案第一课热爱祖国教学时间一、教学目标:教学时间知识目标:正确认识个人年前途与祖国命运的关系,懂得报效祖国是大志。
能力目标:分析个人前途与祖国命运的关系,培养学生辨证思维能力;利用教材提供的材料设计活动,培养学生探究研究能力、合作研究能力和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心祖国命运的情感;自觉把个人前途与祖国命运联系起来,立报效祖国之大志。
二、教学重点:个人前途和祖国命运息息相关;立报效祖国之志。
三、教学难点:个人前途与祖国命运息息相关。
四、教学准备:学生收集热爱祖国的故事。
五、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观看建国六十年庆典录像师:观看完录像你有怎样的感受?祖国在发展,祖国在腾飞。
作为炎黄子孙,我们为祖国而骄傲,为祖国而自郝,我们要为祖国歌唱!我们小学生应该从小热爱祖国,立志报效祖国。
板书课题。
(2)读课文,李四光几经变化,为祖国奉献的故事,思考、探究、交流、回答问题:(1)试分析上述材料,探讨李四光自愿改革的原因。
(2)李四光的理论,对我国的采矿业有哪些了不起的贡献?(3)李四光的爱国行为具体表现在什么地方?(4)李四光的故事对你有什么启发?(5)能否列举其他有志之士,讲述他们的事迹?(学生思考并回答以上问题,教师引题,完成以下研究内容)指名回答第(1)问:师总结:李四光几改志愿是因为他满怀一种忧国忧民之情,深怀一颗报国救民之心。
指名回答第(2)问,重点让学生明白李四光对祖国的贡献,初步树立热爱祖国的情感,明白好好研究的重要性。
指名回答第(3)问。
具体感知李四光的爱国行为。
学生小组讨论回答第(4)问:李四光志愿改革的故事告诉我们,在选择未来的道路时,要像李四光一样,把个人前途与祖国命运紧密联系起来,根据祖国的需要选择自己的志向。
说明这个道理:个人前途与祖国命运息息相关。
(1)祖国命运影响个人前途。
通过新中国成立前后中国人的命运比较来例证,事例可要求学生收集,也可老师举证。
四年级下数学校本课程教案例文

四年级下数学校本课程教案例文四年级下数学校本课程教案例文1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温度》(87~88页)教材分析:教材创设温度的情境,通过冷热之间差异的比较,来帮助理解正负数的意义。
温度计直观显现,就相当于一个竖直摆放的数轴,学生可比较容易的观察到零上与零下温度或正负数之间的差异。
学情分析:学生经常从实际生活、电视中接触温度,对温度不陌生,容易掌握,主要是引导学生理解零上与零下的区别,在实际中怎样表示温度以及零下温度的比较有一些难度。
教学目标:1、使学生利用温度的情境了解正负数的表达方法,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了解生活中零下温度的表示方法,并会正确读写。
2、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经历看一看、比一比、说一说、连一连、排一排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概括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学生掌握比较两个零下温度高低的方法。
3、通过小播报员等活动,使学生了解冬季我国南北方气温存在着较大差异。
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会成功的快乐,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利用温度的情境了解正负数的表达法,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会正确读写。
教学难点:会比较两个零下温度的高低。
资源利用:电子白板课件温度计温度计示意图一杯冰水一杯温水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知。
1.首先,大家听老师描述两幅情景,闭上眼睛在脑海中浮现这两种情景,听完后说说自己感受到了什么情景一:火辣辣的太阳炙烤着大地,知了不停地在树上吵着,尽管街上的行人撑着太阳伞,尽管人们已经穿的短袖、短裤,尽管人们嘴里还吃着冰淇淋,可是额头上的汗依然不停地在冒着。
情景二:寒风呼啸、雪花漫天飞舞,人们穿上了棉袄大衣,戴上了棉帽手套,还围上了厚实的围巾,但是街上的行人依然紧缩着脖子,瑟瑟发抖。
2.指名说感受。
3.引入课题:冷和热就是温度在发生变化,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温度(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一) 温度的表示方法1.听一段视频播报,明确要求:用彩笔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西安、新疆这两地的气温。
(完整)小学四年级校本课程教案

第一课热爱祖国教学时间一、教学目标:教学时间知识目标:正确认识个人年前途与祖国命运的关系,懂得报效祖国是大志。
能力目标:分析个人前途与祖国命运的关系,培养学生辨证思维能力;利用教材提供的材料设计活动,培养学生探究学习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和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心祖国命运的情感;自觉把个人前途与祖国命运联系起来,立报效祖国之大志。
二、教学重点:个人前途和祖国命运息息相关;立报效祖国之志。
三、教学难点:个人前途与祖国命运息息相关。
四、教学准备:学生收集热爱祖国的故事。
五、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观看建国六十年庆典录像师:观看完录像你有怎样的感受?祖国在发展,祖国在腾飞。
作为炎黄子孙,我们为祖国而骄傲,为祖国而自豪,我们要为祖国而歌唱!我们小学生从小就要热爱祖国,立志报效祖国。
板书课题。
(二)读课文李四光几改志愿,献身祖国的故事,并思考、探究、交流,回答问题:(1)试分析上述材料,探究李四光几改志愿的原因。
(2)李四光的理论,对我国的采矿业有哪些了不起的贡献?(3)李四光的爱国行为具体表现在什么地方?(4)李四光的故事对你有什么启迪?(5)你还能列举其他具有崇高志向的人物,并说说他们的事迹吗?(学生思考和回答上述问题,老师导入课题,并完成以下学习内容)指名回答第(1)问:师总结:李四光几改志愿是因为他满怀一种忧国忧民之情,深怀一颗报国救民之心。
指名回答第(2)问,重点让学生明白李四光对祖国的贡献,初步树立热爱祖国的情感,明白好好学习的重要性。
指名回答第(3)问。
具体感知李四光的爱国行为。
学生小组讨论回答第(4)问:李四光几改志愿的故事告诉我们,在进行未来道路选择时,应把个人前途和祖国的命运紧密地联系起来,像李四光那样,按祖国的需要来选择自己的志向。
这说明一个道理:个人前途和祖国命运息息相关。
(1)祖国命运影响个人前途。
通过新中国成立前后中国人的命运比较来例证,事例可要求学生收集,也可老师举证。
四年级 校本课程教案

四年级校本课程教案教案标题:四年级校本课程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校本课程的定义和重要性。
2. 掌握四年级校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和内容。
3. 设计适合四年级学生的教学活动和评估方法。
教学准备:1. 确定本课程的主题和目标。
2. 收集相关教学资源和教材。
3. 准备教学工具和学生活动材料。
教学活动:1. 导入:通过展示图片或故事引起学生对本课程主题的兴趣。
2. 介绍校本课程:向学生解释校本课程的定义和重要性,强调其与学生个体发展的关系。
3. 分析教学目标和内容:向学生介绍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和内容,让学生明确学习的重点和目标。
4. 教学活动: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设计适合四年级学生的教学活动,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实地考察等。
5. 教学资源利用:引导学生使用教学资源,如图书、互联网等,拓展他们的知识和理解能力。
6. 学生互动: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互动,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7. 总结归纳:帮助学生总结所学内容,梳理思路,加深对本课程的理解。
8. 评估方法:根据教学目标,设计适合四年级学生的评估方法,如小测验、作业等,检查学生对本课程的掌握情况。
教学延伸:1. 提供拓展资源:向学生提供相关的拓展资源,如书籍、网站链接等,让他们进一步深入学习本课程内容。
2. 分组合作:鼓励学生分组合作,展开小研究或项目实践,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和创造力。
3. 个性化学习: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能力,提供个性化的学习任务和资源,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
教学反思:1. 教学效果评估: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评估结果,评估教学效果,发现问题并改进教学方法。
2. 教学反思总结:总结本次教学的经验和教训,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参考。
教案撰写者:教案专家日期:[填写日期]。
小学四年级校本课程教案

小学四年级校本课程教案第一单元:敢于提问,善于提问教学目标:1.通过充分体验,让学生正确认识到有些事情不必害怕,树立自信心,争做大胆的孩子。
2.培养学生仔细听、认真看、大胆说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勇敢精神。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调查表。
教学过程:活动一:故事导入,体验胆小1.谈话导入老师: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好听的故事:《咕咚来了》。
2.课件出示画面,老师讲故事。
1)老师:请同学们一边听一边思考,故事里的咕咚是什么?小动物们为什么害怕?2)老师讲故事。
3.互动交流并小结。
1)老师:你们从故事中听懂了什么?2)学生交流。
4.揭题板书:1)谈话:我们小朋友平时都有害怕的时候,那也是因为我们对一些事物不了解。
但是只要我们找到害怕的原因,明白事情的真相,你就会变得勇敢多了!今天我们这堂课的活动主题是《克服胆怯心理》。
2)板书课题并齐读。
老师:小朋友们,让我们先一起为自己鼓鼓劲儿,大声说:“我不胆小!”活动二:敞开心扉,走近胆小1.看故事,了解胆小老师:我们在研究、生活中,会遇到哪些令人害怕的事呢?我们先来故事当中的小朋友,他们害怕什么?学生交流故事的内容:中国学生由于胆小而不敢提问。
2.联系实际,交流胆小老师:小朋友们,昨天我给每个小朋友发了一张调查表,写写自己害怕什么,小朋友们都完成得很好。
能敢于说出胆小,面对胆小,这就是勇敢的表现。
老师要表扬你们!3.学生交流。
老师:下面谁来说说自己害怕的事?活动三:引导体验,克服胆小1.引导提问出示调查统计表)看,这是老师根据你们填写的内容做的一个统计表,我们班大多数小朋友害怕……(依次板书)这么多让我们感到害怕的事,是不是我们就拿它们没办法了呢?下面我们来召开“勇敢者点子发布会”,一起来帮他们出主意,想办法,治一治胆小的毛病。
在黑板上贴上“勇敢者点子发布会”。
(好,大家先自由分组讨论讨论)2.小组内畅所欲言。
3.老师小结:相信小朋友们一定能变得更勇敢!老师等着你们的好消息。
小学四年级校本教案

小学四年级校本教案【篇一:四年级校本教案】学习目的1、让学生了解文明礼仪知识,语言上讲文明、待人上讲礼貌。
2、通过本次活动,体会文明礼貌的重要性。
3、通过本次活动,使学生提高讲文明、懂礼貌的意识,知道平时要微笑待人,特别是在公共场所更要讲文明、讲礼貌。
活动过程:一、导入1、班主任讲话:同学们,中国自古就是一个讲究礼仪的国度。
同学们要注意语言文明,不说粗话、脏话,语言上讲文明。
另外,同学们在和自己的老师、同学、朋友、家人交往时要有礼貌,要懂得尊重他人。
2、板书课题:文明礼貌微笑待人二、组织学习文明礼貌知识:首先是微笑1、a、播放课件:(在学校里见到老师主动问好、在课堂上见到老师问好、同学之间互相问好。
)出示课件b、微笑可以表现出温馨、亲切的表情,能有效地缩短双方的距离,给对方留下美好的心理感受,从而形成融洽的交往氛围,可以反映本人高超的修养,待人的至诚。
微笑有一种魅力,它可以时强硬者变得温柔,使困难变容易。
微笑是人际交往重的润滑剂,是广交朋友、化解矛盾的有效手段。
微笑要发自内心,不要假装。
2、老师导读、解析。
3、同位示范,微笑一下4、谈谈对为“微笑”的认识其次是礼貌用语1、提出问题:谁知道我国提倡的常用礼貌用语是哪几个字?2、集体交流、讨论这些字体现了说话文明的基本的语言形式。
礼貌是人们之间在频繁的交往中彼此表示尊重与友好的行为规范。
礼貌用语则是尊重他人的具体表现,是友好关系的敲门砖。
在日常生活中,尤其在社交场合中,礼貌用语十分重要。
多说客气话不仅表示尊重别人,而且表明白已有修养;多用礼貌用语,不仅有利于双方气氛融洽,而且有益于交际。
在交际时态度要诚恳、亲切;声音大小要适宜,语调要平和沉稳;尊重他人。
4、指导总结:5、拓展延伸:出示课件、表示尊敬和礼貌的词语。
如日常使用的“请”、“谢谢”、“对不起”,第二人称中的“您”字等。
初次见面为“久仰”;很久不见为“久违”;请人批评为“指教’;麻烦别人称“打扰”;求给方便为“借光”;托人办事为“拜托”等等。
四年级语文校本课程教案

在当前的教育改革中,校本课程教案被视作是对传统课程的重要补充和完善。
它可根据学校的特点、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符合学校实际需要的课程教案。
今天我想重点讲述的是我们学校四年级语文校本课程教案的情况。
作为学校最核心的学科,语文的教学一直是我校的重点,而四年级语文课程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非常大的影响,同时也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提高语言文学素养的重要一年。
本着“因材施教,注重实效”的教学方针,我们学校制定了一份针对四年级的校本课程教案。
下面我将从多方面介绍这份教案的具体内容。
是教学目标。
我们的教学目标不仅要求学习者掌握语文基础知识技能,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思维和语感,使学生在语言运用方面更具发言能力和表达能力。
说到课程知识点,语文知识的传承是四年级的主要任务。
在这个阶段,学生需要逐步掌握课文中的文字和常用词语,理解语文文化知识,培养语文综合运用能力,提高阅读和表达能力。
同时,我们也注重学生的情感和态度的培养,引导他们塑造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是教学内容。
我们四年级的语文教材是《小学语文》七年级上册,我们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形成了完整的教学计划。
从课文的选择到课堂教学的组织,我们做到了周密而不偏于教材,注重实际和生活,注重启发和巩固。
我们平衡了文本和非文本材料,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学生多方位地掌握学习内容,使他们在这个学习阶段学有所获。
在教学内容中,我们着重让学生了解自身的生活体验和情感体验,并基础上培养学生感悟和领悟文本中蕴含的人文精神和价值观念。
在教材选择方面,我们坚持以学生为本,注重情趣性和生命性,以考虑学生的内心需求为核心。
第三是教学方法。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了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除了书面语文教育外,我们还注重拓宽学生的视野和语言实践,采用了一系列案例分析、课外阅读和写作实践等方式,扩宽学生的视野和语境环境,从而促进学生快速提高语文能力,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