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文阅读诗中的数字美(2)
古诗里的数字(国学阅读指导课)教案

古诗里的数字(国学阅读指导课)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含有数字的诗,感受简单的数字,构成的美妙诗作。
2.体会数字入古诗的情趣和魅力。
3.初步培养学生诗歌的鉴赏能力。
教学重难点:体会数字入诗的多样美。
教学准备:群文文本《咏雪》《望庐山瀑布》《秋浦歌》《题秋江独钓图》《百鸟归巢图》《早发白帝城》《一去二三里》教学过程:一、梳理已知,导引视角1.回顾已知。
看图吟诵。
2.导引视角。
数字在数学的天地里无穷无尽,它进入诗海,便构成了巧妙的数字诗。
二、群诗共读,品味数字入诗的多样美。
1. 童诗引入,初品数字情趣。
咏雪[清] 郑板桥一片两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
千片万片无数片,飞入芦花总不见。
(1)齐读,读准字音,读出停顿,强调重音。
师范读,生趣读。
(2)你仿佛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3)指名汇报。
师适时点评、小结数字的趣味美。
2.赏析李(白)诗,感悟诗中夸张美。
望庐山瀑布[唐] 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1)生自由朗读,齐读,师指导读,男女生赛读。
(2)诗中含有哪些数字?从数字中你体会到了什么?(3)诵读《秋浦歌》,再次感悟诗中数字的修辞美。
3.再赏题画诗,领悟数字的别样意境。
(1)观察秋江独钓图,你看到了什么。
(2)师范读诗,生自读,诗中含有哪些数字?你仿佛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三、迁移阅读,强化数字入诗的妙趣和魅力。
1.出示三首诗,齐读。
出示表格,明确要求。
2.学生自读《一去二三里》《早发白帝城》《百鸟归巢图》三首诗,。
李白诗歌中的数字之美讲解学习

李白诗歌中的数字之美关于酒,关于月光,关于仗剑走天涯的李白,也许我们说得太多以致疲倦了。
余光中老先生在《寻李白》中对其人其诗的切割可谓尽得诗仙真传:“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剩下三分啸成了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小小几个数字“七”、“三”、“一”、“半”,就将李白简约成一个由酒、月光和剑气笼罩的世界。
每个诗人都有一个秘密宇宙,都有一套自己的话语,李白也不例外,他用来编织诗歌之布的经纬正是数字这条丝线。
本文试图从数字的装饰色彩和文化意义切入诗的神秘国度,以此凸现数字在诗歌创作中的作用,并进一步揭示被这块美丽面纱遮蔽的暗地。
一、数字的装饰之美(一) 简约艺术都有自己的表现形式,文学用文字说话,而诗歌则是用最节制的语言做减法。
诗歌的这一留白手法可以追溯到《诗经》之《七月》篇。
全诗凡八章八十八句,每一节均以数字领起,讲述农夫在一年中的农事劳作。
“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汉乐府民歌《陌上桑》描述罗敷的夫君“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郎中,四十专城居。
”数字的简约之风在我国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中亦有记载:“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
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
”李白数字的简约集中体现在《长干行》中:“同居长干里,两小无猜疑”,“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十五始展眉,愿同尘与灰”,“十六君远行,瞿塘滟滪堆”,“八月蝴蝶来,双飞西园草”。
①诗人将一位女子的童年嬉戏,妙龄青春,初婚时的甜蜜与别后的苦涩都浓缩在几组数字中,数字成为漫长时间的标识和空间变幻的风向标。
毫无疑问,叙事的简约与流畅背后则是大片丰富的空白,留待想象力丰富的读者去开垦。
(二) 对比诗歌中的数字有时是单独出现,更多的时候则是成双成对存在,以此形成结构上的前后呼应与封闭自足,使诗歌形式更工整,更具韵律美。
首先是数量上的对比,“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万”言极多。
剑门关栈道固若金汤,易守不易攻的特性一目了然。
美文赏析:数字与美

美文赏析:数字与美美文赏析:数字与美我们国家是一个数学大国,也是一个数学古国,早在20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有“周三经一”的思想,也就是今天人们讲的圆周率π,而西方国家到了17世纪才有这样的概念,陈景润关于“哥德巴赫猜想”的卓越工作,令世界震惊。
实际上,我们每一个人,天天都在跟数字打交道。
一个人不识字完全可以生活,但是若不识数,就很难生活了,现代科技进步,对数学的要求越来越高,有一个著名科学家叫A.N.Rao,他前些年讲过一句话:“一个国家的科学的进步,可以用它消耗的数学来度量。
”近30年来获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专家的工作,绝大部分是因为他们在数学方面的重要成就而获奖。
人们都知道“黄金分割”的0.618,所谓“黄金分割”,实际上是一个比例的问题,符合这样的比例,人们就看着顺眼、舒服。
当然,“情人眼里出西施”那是另外一回事。
比如,人的肚脐,是人的身长的黄金分割点,你如果用从头到肚脐的长度去除以人的身高,接近0.618,一般讲是比较好看的黄金身段。
而膝盖又是人体肚脐以下部分的`黄金分割点,这方面的例子很多。
数字本身有深刻的美的内容。
数字和一些美好事物联系在一起,会给人以美的享受。
如十个数字:一元复始,一帆风顺;双喜临门、二度梅开;三阳开泰、三思而行;四通八通、四海为家;五世其昌、五官端正;六根清净、六艺、六韬、六合、六极;七情六欲、七曜、七略;八面玲珑、八面威风、八仙、八卦;九霄云外、九转金丹;十全十美。
中国古代的诗词中更不乏数字美的佳句。
如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是公认的长江漂流的名篇,展示了一幅轻快飘逸的画卷。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白发三千丈”,也是借助数字达到了高度的艺术夸张。
杜甫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同样脍炙人口,数字深化了时空意境。
他还有“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青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等,表现出强烈的夸张和爱憎。
数字入诗别样美论文

数字入诗别样美论文数字是枯燥的,但古诗人把它用入诗歌中,却含情带意,摇曳生姿,一时间涌现了许多传诵千古的“数字诗”。
若追溯起数字入诗的历史,真可谓源远流长。
早在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就有不少诗句使用了数字(据统计,单是《国风》中使用数词的诗就多达46首);而在《唐诗三百首》一书所收录的诗作中,含有数字的诗作更是多达130余首,几乎占了总数的一半。
以数字入诗,用处颇大,大体说来,有以下几点:一、绘景——展示背景,营造意境。
如:“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江雪》)这首诗以空廓寥落的茫茫雪原作背景,塑造了一位傲视尘俗的渔翁,不畏风寒,坚韧顽强,孤高自许的形象。
整个画面意境凄清,强化了主人公凛然不可侵犯的强大的生命意志与激情。
再如,“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刘禹锡《秋词》)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
二、言情——伸展想象,强化感受。
如:“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李白《秋浦歌》)这二句劈空而来,似大潮奔涌,似火山喷发,骇人心目。
白发怎能有“三千丈”?简直匪夷所思。
但是读到下句,方才明白,因愁而生白发,这白发使无形之愁有形化,仿佛可触可感,而且这“三千丈”之白发,将愁强化得如此的浓烈深重,使人深切地感到韶华流逝,在诗人身上与心灵刻下的.烙印。
诸如此类,南唐后主李煜在《虞美人》中有过“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的感慨,张祜在《宫词二首(其一)》中有过“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
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
”的伤痛,它们打动人心的力量,无不都是靠数字传第的。
三、记事——关连时空,感慨人生。
如:“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杜甫《登高》)面对这恢廓苍凉的秋景,诗人不禁感从中来,悲不能胜。
以“万里”写空间之阔远,突出漂泊天涯、离家日远的孤寂,用“百年”状人生之短暂,强化年至暮景,多愁多病的悲苦,时空交错,写尽了杜甫艰难潦倒、晚景凄凉的苦难人生。
古诗中数字的艺术魅力

古诗中数字的艺术魅力数字往往给人以单调、平淡、枯燥乏味的感觉,但诗人将其巧妙运用于诗句中时,就会文辞生辉,情趣盎然。
教师在进行古诗教学时,要通过对这些数字的分析,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加深对古诗的理解。
一、组成夸张“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夜宿山寺》)以“百尺”作虚指,形容山楼高峻,耸入云际的景象。
这种夸张的手法,能突出景物的特色。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望庐山瀑布》)想象新奇,景色壮观,气势磅礴,通过数字巧妙的表现,显示出李白“万里一泻,来势犹壮”的诗风。
二、合成比喻将数字运用于诗中与夸张合为一体,还可表示比喻,使景物更加生动形象,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汪伦》)。
感情本是抽象无形的,而作者以潭水的千尺之深比喻两人的情谊之深,就显得具体可感了。
三、形成对比“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早发白帝城》)“千里”是个虚数,形容白帝城至江陵路途遥远,“一日”是实指,形容时间之短。
诗歌通过“千里”和“一日”这一虚一实的对比,表现出舟行速度之快,同时也透露出诗人遇赦东归时的兴奋之情。
四、构成名句诗句中也常有一些用数字构成的立意深远的名句,如“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登鹳雀楼》)。
“千里”指辽阔广远的境界,“更上一层”指更高的地方。
此处的数字用于以景喻理,告诉我们在人生的征途中,要高瞻远瞩,不畏艰险,努力攀登。
整首诗的字里行间充满了昂扬向上的精神力量。
由此可见,数字运用在描写美景及表达诗人情感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另外,有的古诗中的数字还包含着深刻的哲理。
总之,上述诗歌中的数字都运用得十分贴切、自然,言简意赅,情趣盎然,显示了古诗独特的艺术魅力。
由数字探微古诗词里的“美”

由数字探微古诗词里的“美”发表时间:2019-01-24T10:45:59.153Z 来源:《素质教育》2019年3月总第302期作者:孙春梅[导读] 数字千秋,千秋数字,引我们进入不一样的古诗词世界,品其色调美、修辞美、情感美、文化美,文学素养之精髓自在其中,涵泳不倦,源远流长。
黑龙江省克山县第一中学161600摘要:数字千秋,千秋数字,引我们进入不一样的古诗词世界,品其色调美、修辞美、情感美、文化美,文学素养之精髓自在其中,涵泳不倦,源远流长。
关键词:数字魅力情感由渊明《归园田居》“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概数、“一去三十年”夸张的表述,一展其爱丘山的本性,一抒返自然的畅快,由此突出地感知了数字的魅力,故寻得资料研习落笔成文。
一、品诗词色调美如设色淡雅的“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八九”“十余”均为概数,陶渊明觉今是而昨非,心在尘网樊笼中禁锢良久,早恋旧林、思故渊,心恋他的田园,心性追求超脱不羁,根本不在乎有多少方宅、草屋的数量问题,而更在意有什么——田园的问题,不局限形式而更重其内容,守拙归园田,虚室有余闲,顺适本性,无所扭曲的生活,有方宅、有草屋,即使简朴亦淡雅,心之所往——但使无愿违,亦见高洁的品性,清纯、朴质若田居农者,所以体会出陶渊明是不愿同流合污,为保持完整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而甘受田园的苦辛,身返田园是其理想的故居,完成人格救赎的大道,故而成其“隐逸诗人之宗”的名声。
二、品诗词修辞美“一杯一杯复一杯”(李白《山中与幽人对酌》),反复中极言诗人与幽人饮酒量之多,一杯一杯不停地喝,有着东北人的豪爽,品出其痛饮狂歌的情境,恰如他在《将进酒》中“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喝酒喝到反客为主的豪迈超脱,以至率性到“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开怀畅饮,随心所欲,词采飞扬,更是凸显了诗人的浪漫情怀。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对仗工整,“万里”是空间概念,“百年”是时间概念,写出了时空交错之感,登楼为遣愁,触景生情,人生飘零多年羁旅,孤愁痛老来得“悲秋”沉痛,不亚于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作客异地他乡难返故里,漂泊不定,流落秋索,佳节登台又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抱病一身又无所依凭,半百之秋壮志难酬,忧国忧民的大情怀在沉郁顿挫中得以抒怀。
数字在古诗词中的妙用,有点意思

数字在古诗词中的妙用,有点意思数字给人的感觉总是枯燥且呆板的存在,很难与诗情画意的文学意境联系在一起。
然而,在古诗中有一类奇诗即数字诗,寓情景于数字,七七八八间写景抒情叙思,朗朗上口、妙趣横生。
【十数字令诗】将“一”到“十”十个数字嵌入诗中。
1、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这是宋代邵雍描写一路景物的诗,共20个字,把10个数字全用上了。
这首诗用数字反映远近、村落、亭台和花,通俗自然,脍炙人口。
2、一片二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
九片十片无数片,飞入梅中都不见。
这是明代林和靖写的一首雪梅诗,全诗用表示雪花片数的数量词写成。
读后就好像身临雪境,飞下的雪片由少到多,飞入梅林,就难分是雪花还是梅花。
3、相传苏轼与同窗赴京赶考,学友因为天气耽搁担心迟到,感叹成诗曰:一叶孤舟,做二三个骚客,启用四浆五帆,经由六滩七湾,历尽八颠九簸,可叹十分来迟。
苏轼劝勉道:十年寒窗,进九八家书院,抛却七情六欲,苦读五经四书,考了三番两次,今天一定要中。
4、吴承恩《西游记》中一段“红轮西坠”后天色已晚的景色描写:十里长亭无人走,九重天上现星辰。
八河船只皆收港,七千州县尽关门。
六宫五府回官宰,四海三江罢钓纶。
两座楼头钟声响,一轮明月满乾坤。
5、《归田琐记》中有一首诗,刻画的是过去的当官时作威作福,搜刮民脂民膏,而后“荣归故里”“赋闲在家”的丑恶嘴脸,淋漓尽致,值得玩味。
一命之荣称得,两片竹板拖得,三十俸银领得,四乡地保传得,五十嘴巴打得,六角文书发得,七品堂堂考得,八字衙门开得,九品补服借得,十分高兴不得。
【一字诗】1、唐代王建有这么一首《古谣》:一东一西垄头水,一聚一散天边路;一去一来道上客,一颠一倒池中树。
这里短短的28个字中有着矛盾的8个“一”,但都统一在一幅风景画里,可见“一”字有多么强的表现力。
2、元代无名氏有一首散曲:一年老一年,一日没一日,一秋又一秋,一辈催一辈。
一聚一离别,一喜一伤悲。
一榻一身卧,一生一梦里。
唐诗中的数字赏析

唐诗中的数字赏析欣赏唐诗,常常发现许多含有数字的句子,这些简单的数字就它本身来说,既无形象,也不能抒情言志,但经诗人妙笔点化,却能创造出各种美妙的艺术境界,表达出无穷的妙趣。
1、数字的连用“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
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这是李白的《山中与幽人对酌》。
诗得首句写“两人对酌”,对酌者是意气相投的“幽人”,于是乎“一杯一杯复一杯”地开怀畅饮了,接连重复三次“一杯”,不但极写饮酒之多,而且极写快意之至,读者仿佛看到了那痛饮狂歌的情景,听到了“将进酒,杯莫停”(《将进酒》)那兴高采烈的劝酒的声音,以至于诗人“我醉欲眠卿且去”,一个随心所欲,恣情纵饮,超凡脱俗的艺术形象挥之欲出。
2、数字的搭配“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这是杜甫的即景小诗《绝句》。
“两个”写鸟儿在新绿的柳枝上成双成对歌唱,呈现出一派愉悦的景色。
“一行”则写出白鹭在“青天”的映衬下,自然成行,无比优美的飞翔姿态。
“千秋”言雪景时间之长。
“万里”言船景空间之广,给读者以无穷的联想。
这首诗一句一景,一景一个数字,构成了一个优美、和谐的意境。
诗人真是视通万里,思接千载,胸怀广阔,让读者叹为观止。
3、数字的对比“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这是王之涣《凉州词》。
这首诗通过对边塞景物的描绘,反映了戍边将士艰苦的征战生活和思乡之情,表达了作者对广大战士的深切同情。
首联的两句诗写黄河向远处延伸直上云天,一座孤城坐落在万仞高山之中,极力渲染西北边地辽阔、萧疏的特点,借景物描写衬托征人戍守边塞凄凉忧怨的心情。
千岩迭障中的孤城,用“一”来修饰,和后面的“万”形成强烈对比,愈显出城地的孤危,勾画出一幅荒寒萧索的景象。
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
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疑是银河落九天。
--唐 李白
诗中的数字美
--修辞美
题秋江独钓图
suō lì piān
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寸钩。
zūn
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
zhēn
--清 王士祯
①蓑笠(suō lì):蓑衣、笠帽。扁(piān)舟:小船。
②丝纶:丝织编成的钓鱼的绳子。
③樽(zūn):酒杯。
题秋江独钓图
千一两万 船快、喜悦 修辞
一二三四五 六七八九十
景美
意境
再读四首诗,体会诗中数字的美妙之处。
风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
--唐 李峤
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唐 李白
一去二三里(又名 山村咏怀)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dàn
石: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
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唐 李白
一去二三里 (山村咏怀) 一一去二三里, 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 八九十枝花。
--宋 邵康节
读这四首诗,小组合作交流,填写表格。
一三四五六 七八千万
凤凰少、杂鸟多
趣味
群文阅读三年级上册
诗中的数字美
东关回民小学 徐思楠
数字虚指: 有些数字在诗歌中并不是实际数量。
数字虚指,有时会比使用实际数字更有感 染力。
咏雪 一片二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 千片万片无数片,飞入芦花总不见。
--清 郑板桥
诗中的数字美
--趣味美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宋 邵康节
试着仿写一两句。
秋浦歌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唐 李白
一 萧瑟、孤寂 意境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唐 李白
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唐 李白
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唐 杜甫
zhuó
dàn
融
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寸钩。情于
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景
--清 王士祯
《题秋江独钓图》中,通过数字“一”,
我仿佛看到了 一人身穿蓑衣头戴斗笠,在江上
垂钓、饮酒、歌唱的情景。 令人感受到了 独钓者逍遥中深藏几许瑟和孤寂。
诗中的数字美
--意境美
一二三四五六 七八九十千万
雪大
趣味
三千九 瀑布极高 修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