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科技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
电子科技大学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硕士培养方案

目录电子科技大学修订全日制学术型研究生培养方案的要求 (1)全日制研究生课程编号、课程分级及研究生获取课程学分计算说明 (4)电子科技大学博、硕士授权点一览表(2011.10) (6)应用经济学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
金融学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
金融工程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宪法学与行政法学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
政治学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国际政治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
应用心理学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
英语语言文学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
电子科技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

(2)开题报告方式。
开题报告应以报告会的形式,在教(科)研室或以上范围公开举行;开题报告会须有本学科及相近学科3位副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称以上的专家组成考评组,并作出考评意见。
(3)开题报告内容。
依据《开题报告表》的要求,做开题报告。
在开题报告会后,及时完成《开题报告表》,交学院研究生科保存,以备检查。
(4)若开题报告没能通过,在导师的指导下3个月后才能申请重新开题。
2次开题报告不过者,应终止硕士生的学业。
(5)因正当原因改变选题,须按上述要求重做开题报告。
(6)论文开题通过1年后方能申请学位论文答辩。
2.论文工作
硕士生在导师指导下按计划进行学位论文工作。
论文工作的时间应不少于1年,论文工作期间应每周一次向导师汇报研究进展。
硕士生到校外单位及委培硕士生回原单位做学位论文,要经导师、学院批准,并保证每月至少一次向导师汇报工作进展,按时完成论文工作。
3.学位论文撰写
硕士生在导师指导下,按照《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格式规范》的要求,独立完成学位论文,导师应对硕士生学位论文严格审查,把好质量关。
(三)学位论文的答辩申请、评阅、答辩与学位授予按《研究生学位授予实施细则》的规定执行。
电子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特别地,若为面向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所开设的专门课程,则对应专业领域代表的两位数,首位统一为“4”,次位是该领域的编号。
开课学院对应代码和学院包含的学科对应序号详见下表:
学院代码
学院名称
学科、专业领域名称及课程编号中对应的序号
01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
★
思想政治教育
030505
教育学
心理学
0402
应用心理学
040203
文学
外国语言文学
0502
英语语言文学
050201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050211
新闻传播学
0503
传播学
050302
理学
●
数学
0701
数学
070100
基础数学
070101
计算数学
070102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070103
★
应用数学
070104
研究生修读不同级别的课程,根据各级别的学分要求计算实得学分。具体规定如下:
硕士生学习400级课程不计学分,学习500级以上(含500级)课程按课程学分计算。
博士生选修400级、500级课程不计学分,学习600级以上(含600级)课程按课程学分计算,但博士生的专业选修课限选700、800级课程,不能用500、600级课程学分取代。
电子科学与技术是我国二十一世纪重点发展的学科之一,它的发展必将极大地推动信息社会的进步,对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提高人民生活的质量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培养目标
硕士学位获得者应具有坚实的数学、物理基础知识,掌握本学科坚实的理论基础及系统的专门知识,掌握相关的实验技术及计算机技术。掌握一门外语,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及独立从事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能胜任研究机构、高等院校和产业部门有关方面的教学、研究、工程、开发及管理工作。
电子科大通信工程培养方案

电子科大通信工程培养方案
培养目标
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为满足国家和地方信息化建设和发展的需要,培养掌握通信工程基本理论和应用技能,能在通信、信息等相关领域从事研究与开发、设计与制造、安装与维护、管理与应用等工作的人才。
培养要求
基本要求
本专业要求学生掌握扎实的数理基础知识,并重点培养一定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专业课程
本专业的必修课程包括:
•高频电子技术
•数字信号处理
•通信原理
•无线通信系统
•光纤通信
除此之外,本专业还设置了选修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自由选择。
实践教学
本专业注重实践教学,设置了多个实践教学环节,包括实验教学、实践课程、设计课程、毕业设计等。
科研训练
本专业注重科研训练,通过科研训练,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生可以参与指导老师的科研项目,积累科研经验。
学制与学位
本专业设置本科和硕士研究生两个层次,本科为4年制,硕士为3年制。
本专业本科毕业生可获得理学学士学位,硕士研究生可获得理学硕士学位。
就业与发展
本专业毕业生可以从事电信、移动通信、固定通信、宽带通信、卫星通信、光通信、通信系统集成、通信设备制造、通信软件开发等方面的工作。
也可以进入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从事研究与教学工作。
信息与通信工程培养方案

信息与通信工程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1. 培养目标:信息与通信工程人才旨在使学生获得扎实的数学、物理和通信网络知识,具备信息与通信系统、电子技术设计及应用能力,能在通信系统、互联网,数字电视、宽带多媒体、移动通信和多媒体通信等领域从事基础理论研究、技术研发、系统设计、工程实施与管理等方面工作,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课程设置1. 基础课程:包括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电路分析、信号与系统、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等基础课程。
2. 专业课程:包括信息与编码、通信原理、数字信号处理、移动通信、宽带网络、光纤通信等专业课程。
3. 实践课程:包括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数字电子技术实验、通信原理实验、数字信号处理实验等实践课程。
4. 拓展课程:包括计算机网络、无线通信、通信工程项目管理等拓展课程。
三、实践教学1. 实践课程设置:安排学生进行通信系统设计、信号处理实验、通信网络仿真等实践课程,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2. 实习实训:安排学生进行暑期实习,到通信设备厂商、通信运营商等单位进行实习,了解实际工作环境,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3. 实践教学环境:建立通信系统仿真实验室、通信网络实验室,为学生提供实践教学环境。
四、师资力量1. 教师队伍:建立一支结构合理、学历、学术水平和实际工作经验兼备的师资队伍,包括教授、副教授、工程技术人员等。
2. 学科带头人: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作为客座教授,推动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
3. 实践导师:邀请通信设备厂商、通信运营商等单位的专业人员担任学生的实习实训导师,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五、课程特色1. 综合实践课程:增加通信工程实践课程,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项目驱动教学:开设通信工程项目管理课程,引导学生进行项目实践,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管理能力。
3. 跨学科融合:在课程设置中融入新兴技术,如物联网、5G通信等,培养学生的学科交叉能力。
六、学科建设1. 实验室建设:加大实验室建设投入,更新实验设备,提供先进的通信工程实验平台。
电子信息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全日制硕士)

电子信息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全日制硕士)电子信息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全日制硕士)一、培养目标电子信息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具有较高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的电子信息专业领域的高级专门人才。
学生将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和实践训练,掌握电子信息领域前沿知识和技能,能够在相关领域进行独立的研究工作和应用创新,具备成为行业专家、科研骨干或高级管理人才的潜力。
二、课程设置1. 学术课程(1)电子信息理论基础该课程涵盖了电子信息领域的基本理论知识,包括电路理论、信号与系统、通信原理等内容。
学生将通过系统的学习,建立起对电子信息基础理论的牢固掌握,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2)数字信号处理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数字信号处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学生将学习数字滤波、离散傅里叶变换、自适应滤波等内容,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学生对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的应用能力。
(3)通信网络该课程主要介绍通信网络的基本原理和体系结构。
学生将学习局域网、广域网、无线通信等内容,了解网络拓扑结构、路由协议以及常用通信协议的设计与应用。
2. 实践课程(1)电子电路实验该实验旨在培养学生的电路实验操作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
学生将通过组网、测量电路参数、分析电路特性等实验内容,提高对电子电路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2)电子产品设计与开发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电子产品设计与开发能力。
学生将进行电子产品的整体设计和实际制作,学习硬件选型、原理图设计、PCB布局及焊接工艺等关键技术。
三、论文要求1. 论文选题学生在第一学年末确定论文选题,并于第二学年完成论文的选题申请。
选题应紧密围绕电子信息专业学科前沿和研究方向,具备一定研究价值和创新性。
2. 论文撰写学生在第二学年进行论文撰写工作,主要包括以下环节:(1)文献综述学生应对选题进行广泛的文献查阅和综述,全面了解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为后续的研究工作提供理论基础。
(2)实验设计与数据分析根据选题的需要,学生应进行实验设计和数据采集,对实验结果进行深入分析和讨论,以验证研究假设并得出科学结论。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信息与通信工程类专业培养方案(本科层次)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信息与通信工程类专业培养方案(本科层次)一、培养目标及培养模式1.培养目标电子信息与通信工程(大类)专业,设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网络工程等3个专业方向。
培养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基础厚、口径宽、能力强、素质高”的、从事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网络工程等应用领域的研究、开发、生产、管理、维护和技术支持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按照本方案培养的电子信息与通信工程领域本科工程型技术人才,可达到电子信息与通信工程师技术能力要求,具备成长为电子信息与通信工程领域卓越工程师的资格。
2.培养模式本科工程型,学制四年。
按照电子信息大类--电子信息与通信工程大类专业培养,学生前3年按大类进行基础理论学习和专业基础理论学习,在第6学期选择专业方向,然后按专业方向进行培养。
采用“3+1”培养方式,3年在校学习,累计1年到企业联合培养;具体按照“2.5+0.5+0.5+0.5”模式实施。
第1~5学期在校学习,第6学期与企业联合培养,第7学期回校学习,第8学期到企业进行联合培养。
与企业联合培养内容详见企业学习阶段联合培养方案。
3.能力要求3.1掌握一般性和专门性的工程技术知识,使用现有技术,了解新兴技术1.具有从事工程工作所需的工程科学技术知识以及一定的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
数学和相关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包括微积分、微分方程、线性代数、复变函数与场论、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离散数学和物理学中力学、热学、光学、电磁学、近现代物理等。
电子信息与通信领域的工程理论和技术基础知识:(1)电路分析与设计:包括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子线路设计、通信电子线路、数字逻辑与数字系统设计等知识。
(2)计算机系统、微处理器原理与系统设计方面的知识。
(3)信号、系统与信号处理方面的知识:包括信号的分析,确定信号通过线性和非线性系统、随机信号特征及通过线性系统和非线性系统、数字信号处理、自动控制等方面的知识。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通信工程学院 2018级电子与通信工程(专硕)培养方案

通信工程学院
学科:电子与通信工程(专硕)代码:085208
一、培养目标
培养基础扎实、身心健康、素质全面、工程实践能力强并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应用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
1.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有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
2.了解相关领域的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掌握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的基础理论、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在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的通信工程方向具有独立从事通信工程领域中设计与运行、分析与集成、研究与开发、管理与决策的能力。
3.能够胜任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工作。
4.熟练掌握一门外语。
二、专业设置及研究方向
1.电子与通信工程(学科代码:085208)研究方向:①嵌入式系统设计②信号与信息处理③大数据分析与应用④多媒体通信与技术⑤个人通信与移动通信⑥通信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⑦无线通信系统⑧光电检测与光通信系统⑨电信规划与信息管理⑩网络优化设计
三、学习年限
本学科学制为2.5年,其中课程学习时间一般为1年,专硕型硕士参加专业实践、科研、撰写学位论文和论文答辩的时间为1.5年。
四、培养方式与原则
1、学习各环节的设置与安排及学分要求
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心整理
?“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是国家重点学科、长江学者计划特聘教授设岗学科,具有博士、硕士授予权。
也是首批“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
该学科拥有一支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博士、硕士等实力雄厚,学历、职称和年龄结构合理的学术队伍。
学科点学术梯队是我国通信与信息系统领域的一支重要力量,并拥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多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一批“211工程”重点建设实验室,形成了雄厚的科研基础,在电子信息领域的综合优势和学科间的交叉、渗透和相互支撑,为本学科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条件;使教学和科研具有不竭的创新能力;尤其是通过“211工程”的重点建设,学科实力又得到了明显提高,在军事电子研究及高新技术研究领域取得了一大批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并保持着强劲的发展势头,科研经费充足,军事电子研究的规模和水平处于国内高校前列。
硕士生在导师指导下,按照《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格式规范》的要求,独立完成学位论文,导师应对硕士生学位论文严格审查,把好质量关。
(三)学位论文的答辩申请、评阅、答辩与学位授予按《研究生学位授予实施细则》的规定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