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节判断专题
等压线的判读专题

判读风力大小: 等压线密集,风力大;等压线稀疏,风力小 相邻两条等压线数值差越大,风力越大
C、D两点风力大小顺序为: (C> D )
判读风力大小: 等压线密集,风力大;等压线稀疏,风力小 相邻两条等压线数值差越大,风力越大
比例尺越大,风力越大
根据右图判断季节是什么?
1036 1032 1028
1020 1024
判断北京、首尔、武汉、福州近期的天气状况如何?
3.图中四城市中以多云和阴雨天气为主的是( ) A.扬州、长沙 B.石家庄、哈尔滨 C.石家庄、扬州 D.长沙、哈尔滨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C所示天气系统可能形成寒潮 B.D天气系统是反气旋 C.此季节我国北方容易产生沙尘天气 D.夏威夷高压达一年中最强盛状态
(1)西南和东南部 气压高,有高压中心,等压线稀疏, 气压梯度小;中部偏北气压低,有低压中心,等压线密 集,气压梯度大。
读4月某地天气图,虚线范围为图示天气系统引发的某种气象灾 害实时分布图。此前图示区域大部分地区表土解冻,地表干燥
(2)沙尘暴。天气条件:(4月)气温回升导致表土解 冻,蒸发加强、地表干燥,沙源丰富;冷锋锋前暖气团 干燥,难以形成降水,气旋势力强,气流上升,形成扬 沙;偏西风 风力强劲,形成大范围沙尘暴 1)描述图示区域气压分布特点。( 10分) 2)判断气象灾害种类,分析其形成的天气条件 (10分)
• • • • • • 判读气压场类型 判读气压高低 判读风向 判读风力大小 判读天气状况 判读季节
考 查 要 气压 等压线闭合,中心气压低:低气压
②由高气压向外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叫做高压脊 由低气压向外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叫做低压槽 ③相邻两个高压脊之间或低压槽之间的部位为鞍部 高
高考地理专题复习常见的天气系统

8.该天气系统过境温州时,不易出现的天气状况是( )
A.降温
B.气压升高
C.连续性降水
D.降雪
答案 7.A 8.C
下图为“浙江某地 4 月 21 日~5 月 5 日天气预报图”。完成 9~10 题。
5.强沙尘暴经过该地的时间段是( )
A.16 时~17 时
B.17 时~18 时
C.18 时~19 时
D.19 时~20 时
6.与正常情况相比,强沙尘暴经过时,该地( )
A.气温水平差异减小
B.水平气压梯度增大
C.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增多
D.大气逆辐射减弱
答案 5.C 6.B
解析 第 5 题,强沙尘暴属于冷锋天气系统,根据图示可知 18~19 时气温、气压变化最剧烈,因而判断强
教材金句 我国的降水和一些灾害性天气,大都与锋面有联系。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多是由冷锋形成的锋面雨。我国 冬季暴发的寒潮,也是冷锋南下形成的。我国夏季江淮流域的梅雨是由冷暖气团势力相当、锋面移动缓慢造 成的。 1.我国东部锋面雨带的推移规律
(1)锋面类型: ①北进过程主要是暖锋。 ②南退过程主要是冷锋。 ③6 月江淮流域主要是准静止锋。 (2)正常年份推移规律: ①5 月:南部沿海进入雨季。 ②6 月:长江中下游地区形成“梅雨”。 ③7~8 月:雨带移至华北、东北地区。 ④9 月:雨带南撤。 ⑤10 月:雨季结束。 (3)夏季风强弱对锋面进退影响: ①夏季风势力强,则锋面移动快,我国易出现南旱北涝。 ②夏季风势力弱,则锋面移动慢,我国易出现南涝北旱。 2.冷锋、暖锋活动的判断 “五看法”判断冷锋、暖锋: (1)看符号:
专题季节判断汇总

6.其它方面: 雪线升降 登山佳期 海洋晒盐 重要节日 日影长短。
(2008年北京卷)读图3,回答11-12题。 11.该作物 A.种植期的早晚取决于气候条件 B.灌浆期的早晚取决于成土母质 C.收割期的早晚取决于农业政策 D.一个生产周期至少为8个月
12.该作物处于开花期时,正值 A.赤道正午太阳高度最大 B.地中海沿岸炎热干燥 C.中国东北平原昼长夜短 D.潘帕斯草原草木茂盛
图2 12.在图2所示的4个地区中,它飞越的是 A.① B.② C .③ D.④ 14.该季节能够看到的景色是 A.长江流域寒梅绽放 B.巴黎盆地小麦黄熟 C.南极中山站终日斜阳 D. 赞比西河流域草木葱笼
位于甲地的一支古代商船队, 利用风力,前往乙、丁两地 贸易之后顺利返回原地。 读图4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04广东地理 )
13.从甲地出发的最佳 季节应该是: A.夏季 B.春末 C.冬季 D.初秋 14.从乙地经丙地,前往丁地贸易必须: A.在北半球夏季出发,经丙地直航到丁地 B.在南半球夏季出发,经丙地直航到丁地 C.在北半球夏季出发,航行到丙地等候下一个风季 D.在南半球夏季出发,航行到丙地等候下一个风季 15.这支商船队完成整个航程至少需要: A.半年 B.一年半 C.二年半 D.三年半
(04上海地理卷) (六)下图为地球某日太阳光照示意图,图中阴影 部分为黑夜,其他地区为白昼,读图判断:
此日,会出现的地理 现象是(多项选择) A.黄赤交角略微变小 B.东京白昼时间比悉尼长 C.上海的日出时间比北京晚 D.上海的正午太阳高度一年中最小 E北印度洋季风洋流呈反时针方向流动 F地球自转线速度从北回归线向南、北递减
(07江苏地理卷)某地是我国重要的人工多层经济林区。 图1为该地“某日太阳处在最高位置时的示意图”,此 时北京时间为12:40,树影遮档地被植物的面积在一年 中达到正午时的最大。读图,回答。
2022年世界气象日“气候知识支持气候行动专题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

2022年世界气象日“气候知识支持气候行动专题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一、判断题(共10个题目,每个题目5分,满分50分。
)1.从气候上看,长江中下游区春暖秋凉,夏热冬寒,四季分明。
对2.西欧海洋性气候的形成直接得益于暖湿的北大西洋暖流。
对3.全球气候可大致划分为11个类型。
对4.气候以冷、暖、干、湿这些特征来衡量。
对5.气候的形成主要是由于热量的变化而引起的。
对6.全球变暖会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不但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而且威胁人类的生存。
对7.气候观测是指以获取气候特征和状况为目的的常规地面气象观测。
对8.在地球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西岸降水少。
对9.温室效应不断积累会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对10.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增多不会导致温室效应。
错11、全球气候变暖不是一种自然现象。
错12、暖流对沿岸地区气候起到增温、增湿的作用。
对13、在地球赤道地区降水少,两极附近降水多错14、《京都议定书》是独立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协议规定。
错15、亚热带季风气候十分适宜人类居住,主要位于太平洋边缘,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对16、《京都议定书》已于2005年2月16日开始强制生效。
对17、以“净排放量”计算温室气体排放量,是《京都议定书》允许采取的减排方式之一。
对18、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五份评估报告指出,自20世纪以来,地球的气温已经上升了0.89℃。
对19、某某市年平均降水量在1100~1600毫米之间,年雨日130~160天对二、单选题(共10个题目,每个题目5分,满分50分。
)1.依据《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发达国家同意在2000年之前将他们释放到大气层的二氧化碳及其它“温室气体”的排放量降至()年时的水平。
1960 1980 1990 19702.《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规定,()气象主管机构应当组织对城市规划、国家重点建设工程、重大区域性经济开发项目和大型太阳能、风能等气候资源开发利用项目进行气候可行性论证。
自然地理原理和规律

十、世界各地区、国家和我国的气候特征及形成原因
东亚——季风气候(海洋性向大陆性过渡)
东南亚、南亚——热带季风
西亚、北非——热带沙漠为主
撒哈拉以南非洲——热带雨林、热带草原面积大
中亚——温带大陆性为主
欧洲西部——温带海洋性最典型,但温带大陆性面积大 北美洲——温带大陆性面积最大 澳大利亚——半环状分布 十一、大气环境问题:温室效应、臭氧层空洞、酸雨产生 的原因、后果及治理措施
昼长15小时
日出
正午12时
日落
读图,一艘由太平洋驶向大西洋的船经过p地(图中左上角)时,一名中国船员拍摄到海 上落日景观,洗印出的照片显示拍摄时间为9时0分0秒(北京时间)。据此判断4-5题。 4、该船员拍摄照片时,p地的地方时为( C ) A、22时 B、14时 C、20时 D、16时 5、拍摄照片的当天,漠河的夜长约为( A ) A、16小时 B、14小时 C、10小时 D、12小时 解析:由题意可知 120°E————9时 75°W————? 由此计算P点的日落时间 为20时。
6、太阳升落的方位问题
两分日日照图
北半球冬至日日照图
北半球夏至日日照图
1、太阳直射赤道(春、秋分),全球正东日出(日影朝向正西) 正西日落(日影朝向正东)。
2、北半球夏半年,太阳直射北半球,全球东北方向日出(日影朝 向西南);西北方向日落(日影朝向东南)。
3、北半球冬半年,太阳直射南半球,全球东南方向日出 (日影朝向西北);西南方向日落(日影朝向东北)。
时间
补给特点
分布地区
雨水补给 雨季 流量较大,流量随降 我国季风区和世界
水量的变化而变化, 上绝大多数河流 雨季形成汛期 季节性积雪 春季 流量变化小,形成春 温带和寒带地区、 融水补给 我国东北地区 为主 汛
判断季节的方法

要准确判断季节,实际上并不复杂,下面介绍几种直观而实用的方法:1,观察植物的生长状态:季节的更替对植物的生长速度和生长模式有显著的影响。
春天,大地回暖,各种植物纷纷开始发出嫩芽;随着春天的离去,夏日来临,植物的生长速度明显加快,枝繁叶茂,郁郁葱葱;而到了秋天,植物的叶子开始由绿变黄,再由黄变红,最终落叶归根;冬季则大部分植物进入休眠期,叶子凋零,等待来年的春天。
2,留意天气变化趋势:天气变化也是判断季节的关键线索。
春天时,气温逐渐回升,天空云彩增多,雨水也开始变得频繁;而夏季则是炎热的季节,高温多雨,天气多变;秋季时,气温逐渐下降,天空变得晴朗,气候宜人;冬季则寒冷干燥,降雪频繁,给人一种宁静而寒冷的感觉。
3,观察动物活动规律:动物的活动习性也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有所改变。
在冬季,许多动物为了度过寒冷的季节会选择冬眠,而在春天则会苏醒并开始活跃;夏季则是许多动物繁殖的季节,它们会利用这个季节的温暖和充足的食物资源来繁衍后代。
4,参考日历上的季节划分:日历上明确标注了每个季节的时间范围,这也是一个简单而直接的方法。
一般来说,3月至5月被划分为春季,6月至8月为夏季,9月至11月为秋季,而12月至2月则为冬季。
5,测量日照时间的长短:日照时间的长短也是判断季节的重要指标。
在夏季,日照时间最长,阳光照耀大地的时间也最长;而在冬季,日照时间则最短,阳光照耀的时间相对较少;春秋两季则处于中间状态,日照时间适中。
综上所述,判断季节的方法多种多样,既可以通过观察自然现象,如植物的生长状态、天气变化、动物活动规律等,也可以通过参考日历上的季节划分或测量日照时间的长短来得知。
选择哪种方法取决于个人的喜好和实际情况,只需选择最方便、最适合自己的方法即可。
微专题07 二十四节气与季节判定-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全国通用)

【二十四节气】
(3)二十四节气名称的含义可分为四类: ③第三类反映气候特征: 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反映气温变化和热量状况; 雨水、谷雨、小雪、大雪反映降水状况; 白露、寒露、霜降反映水汽凝结、凝华现象。 ④第四类反映物候现象: 小满、芒种反映麦类等作物的生长及成熟状况;惊蛰、清明反映自然 物候现象,惊蛰预示万物惊醒复苏,清明表示空气清新,草木返青, 是许多作物播种的大好时光。
8. 该城市可能是 A. 乌鲁木齐 C. 上海
B. 北京 D. 广州
结合图1分析,城区与郊区相对湿度的差异在冬夏季节较为明显,夏季小于冬季;且该区域夏季 时的相对湿度比较大,接近90%,说明该城市为四季分明且夏季降水较多的北京,故B项正确。
【题组四】
夜长
光伏白昼
夜长
(2021年全国甲卷高考真题) 2011年日本福岛核泄漏事件之 后,德国宣布逐步放弃核电而重 点发展光伏发电。下图示意 2014年某日德国电力总需求和 电力净需求的变化(电力净需求 量=电力总需求量一光伏发电量)。 据此完成下面题。
高考必胜
2.地球运动与二十四节气(1)概况:我国古代历法将地球绕日公转
的规律与地球上的气候变化、动植物生长等自然现象变化规律相结合, 将一年分为24个等份,并给每一个等份取了专有名称,合称为二十四节 气。在国际气象学界,二十四节气被称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二十四节气】
(2)划分: 二十四节气的形成与地球绕 太阳公转有着密切的关系。 “节”的意思是“段落”, “气”是指气象物候。节气 是根据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 位置划分的,并描述了由于 地球在公转轨道位置上的不 同而呈现出来的自然现象。
【题组三】
(2017·天津)我国A市某中学(下图所示)的旗杆影子在北京时间14:08为 一天中最短。冬至前后,师生们能在学校升国旗时(北京时间10:00)看到 日出。学生发现,日落时旗杆影子的指向随日期而移动。结合图文材料, 回答问题。
专题二《季节、时令》

《季节、时令》专题类一俗话说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这些诗句无不体现出季节变换的特点,高中地理课本知识处处闪现出季节变换的光芒,人们的衣食住行游与季节密切相连.并且高考选择题中也经常出现此类型.为此,熟悉季节判断的相关知识,重视地理素养的培养是地理教学的重要目标,也是高考备考的主要内容.下面有关季节、时令变化的知识:一.根据地理现象判断1. 根据日出日落方位判断太阳从东北方向升起,西北方向落下,北半球为夏半年,南半球为冬半年;太阳从东南方向升起,西南方向落下,北半球为冬半年,南半球为夏半年.太阳从正东方升起,正西方落下,为春分日或秋分日.2.根据日出日落的时刻判断日出地方时早于6时,日落晚于18时,为当地夏半年;日出地方时晚于6时,日落早于18时,为当地冬半年.全球各地地方时6时日出,18时日落,为春分日或秋分日.3.根据直射点纬度判断若已知直射点纬度为23°26ˊN和23°26′S,则分别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和冬至日.若已知太阳纬度为0,则为春分日或秋分日.4.根据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判断如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大值.为北半球夏至日;赤道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小值,为北半球冬至日;若当地昼长夜短,为夏半年,反之为冬半年.5.根据地球光照图判断根据地球光照图上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晨昏线与经纬线的位置关系,可以判定季节.例如,根据晨昏线与经线的关系,其判断方法是:晨昏线与经线斜交, 夹角接近23°26′,并且越往北昼越长,则北半球为夏季, 南半球为冬季; 晨昏线与经线重合,则为春分日或秋分日.6. 根据正午日影位置判断正午太阳高度的周年变化决定了正午日影的周年变化.例如我国海口市正午人影朝南时为北半球夏季, 正午人影最长时北半球为冬季.7.根据地球所处公转轨道位置或者公转速度判断地球公转至近日点时,速度最快,为1月初,是北半球的冬季;地球公转至远日点时,速度最慢,为7月初,是北半球的夏季.日地距离适中,公转速度越来越慢,为北半球的春季;日地距离适中,公转速度越来越快,为北半球的秋季.二.根据气候特征判断1.根据等温线分布疏密判断等温线分布密集表明温差较大,反之温差较小.如在我国1月或7月等温线分布图上,如等温线分布密集,南北温差较大,可判定北半球为冬季;反之北半球为夏季.2.根据海陆的气温差异判断同一纬度,若陆地上的等温线向低纬凸,海洋上的等温线向高纬凸,表明同纬度的陆地气温低于海洋,可判定当地为冬季,反之当地为夏季.3.根据海陆的气压差异判断亚洲高压强盛时北半球为冬季,夏威夷高压强盛时北半球为夏季.若陆地低空等压面向上凸,海洋低空等压面向下凸,可判定当地为冬季;反之当地为夏季.4.根据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判断气压带和风带向北移动,且位置偏北时为北半球夏季;气压带和风带向南移动,且位置偏南时为北半球冬季.5.根据气候特点判断许多地区的气温和降水在不同季节有明显的差异,据此可判断季节.如好望角炎热干燥时,北半球为冬季,温和多雨时,北半球为夏季.西欧西风最强时为冬季(冬季南北温差大,气压差异大,气压梯度力大),最弱时为夏季.6.根据特殊天气现象判断一些特殊天气只出现在特定季节,例如我国东南沿海出现台风时,为北半球夏秋季节;我国频繁受到寒潮侵袭时,为北半球冬季.三.根据水文现象判断1.根据季风洋流的流向或性质判断北印度洋季风洋流是受季风驱动而形成的,其流向随季节而变化.顺时针方向流动时北半球为夏季,逆时针方向流动时北半球为冬季.2.根据海水盐度的变化判断我国长江口及杭州湾地区,盐度最高时为北半球冬季,反之为北半球夏季.3.根据雪线高低判断雪线位置的升降有明显的季变化.夏季气温高,海拔较低处冰雪消融,雪线偏高;冬季雪线偏低.4.根据河川径流判断洪水期和枯水期的交替出现,是河川径流季变化的结果.如长江,塔里木河,密西西比河出现汛期时北半球为夏季.5.根据凌汛现象判断凌汛发生在冬季开始封冻,春节河流开始解冻的时节.黄河第一次凌汛时为北半球春季,第二次凌汛时为北半球冬季.四.根据生物及土壤判断1.据据植物景观判断植物景观随季节而有明显变化.例如赞比西河流域草木返青时为南半球春季,开始枯萎时为南半球秋季,一片枯黄时为南半球冬季.2.根据动物活动判断动物活动也深受季节变化的影响.例如我国舟山渔场出现鱼汛时为北半球冬季,出现墨鱼汛时为北半球夏季.3.根据土壤盐分判断土壤中盐分随气候而具有季节变化.黄淮海平原盐分最高时为春季,最低时为夏季. 五.根据人类活动判断1.根据农业活动判断农业生产的一切活动都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例如江南丘陵采摘新茶或播种早稻,长城以北播种小麦,华北平原小麦返青,此时为北半球春季.2.根据工业活动判断长芦盐场产量最大时为北半球春季,阿斯旺水电站发电量进入高期为北半球夏季,哈尔滨制糖厂开工生产时北半球秋季.3.根据科学考察活动判断极昼期间是极地科学考察活动的最佳季节.南极科学考察活动一片繁忙,北半球为冬季. 4.根据环境问题判断南极臭氧空洞出现时为南半球春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最严重以及西南地区泥石流多发时,均可判断为北半球夏季.《季节、时令》专题类二不同空间区域的地理环境有明显的季节变化,不同半球季节变化差异也明显,通过对各地地理环境季节差异的认识,有利于培养好的空间观念,养成比较好的思维习惯,强化地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季节信息提取的目的是判断季节的性质,以定冬半年(季)、夏半年(季)为主,终极目标是推定给定的条件是“1月前后”还是“7月前后”.(一).来自天文的季节信息提取:1.地球绕日公转轨道上的季节信息.(1).公转的远日点和近日点的认定来定季节.地球绕日公转时处于近日点即为1月初(北冬南夏).处于远日点即为7月初(北夏南冬).(2).公转速度快慢的认定来定季节.地球处于公转快的位置时为1月初(北冬南夏);地球处于公转慢的位置时为7月初(北夏南冬).2.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季节信息.(1).正午太阳高度角大的时候为当地夏半年,正午太阳高度角小的时候为当地冬半年;(2).正午太阳高度角公式:H=90-(Ф+/-σ).Ф为当地纬度,σ为此时直射点的纬度.已知条件代入,当σ前取“+”时为冬半年,即Ф与σ处于不同半球;反之为同一半球.3.太阳直射点位置的季节信息.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为夏至日(夏半年),即北夏南冬;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半球)为冬至日(冬半年),即北冬南夏.4.太阳升落方位的季节信息.一般情况下,日出于东北、落于西北时为北夏南冬;日出于东南、落于西南时北冬南夏.5.昼夜长短的季节信息.因春秋分时昼夜平分,故昼长于夜时为当地夏半年,昼短于夜时为当地冬半年.具体如下所述:A、昼长于夜或昼长大于12小时为夏半年,即北半球接近7月,南半球接近1月;B、昼短于夜或昼长小于12小时为冬半年,即北半球接近1月,南半球接近7月;C、日出早于6点(如5点),日落晚于18点(如19点)为夏半年;D、日出晚于6点(如7点),日落早于18点(如17点)为冬半年.6.晨昏线的季节信息.北半球晨线随纬度增大而西偏或昏线随纬度增大而东偏视为北夏南冬;北半球晨线随纬度增大而东偏或昏线随纬度增大而西偏视为北冬南夏.(二)、来自地面的季节信息的提取1、气候的季节信息:许多地区气候类型的特点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据此可以确定当地的季节.(1)、气温的季节信息:①.太阳辐射-----当地夏半年是高温季节,当地冬半年是低温季节.②.海陆热力性质差异----陆地气温高于海洋为当地夏半年,陆地气温低于海洋为当地冬半年.③.就我国而言:冬半年(1月前后)0℃等温线大致通过秦岭-----淮河一线;全国的低温中心位于漠河附近;南北温差大;东部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受纬度因素影响大.夏半年(7月前后),全国普遍高温;全国低温中心位于青藏高原,高温中心位于新疆吐鲁番盆地;东部等温线走向大致与海岸线平行,受海洋因素影响大.④.等温线的弯曲方向------陆地等温线向高纬突出为当地夏半年,陆地等温线向低纬度突出为当地冬半年.(2)降水的季节信息:①.当地以夏季降水为主的气候类型有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热带草原气候、温带草原气候、当地以冬季降水为主的只有地中海气候.注意:先判断其南北半球位置,否则答案将全部相反.熟记各种气候类型的典型分布区或代表性城市是应用此法的基础.②、位于沿海地区的冬季风,如果经过了海洋,会变暖変湿,经地形抬升后降水十分丰富,许多地区还多于夏季.如日本群岛的日本海沿岸(即里日本)、台湾的火烧寮、越南的长山山脉东坡、中国山东的烟台、威海等.(3)灾害性天气的季节信息:就我国而言冬半年常出现寒潮、暴风雪、沙尘暴、冻雨和雪灾.夏半年出现台风、暴雨洪涝、、伏旱、梅雨、冰雹、干热风、内陆地区的干旱. (4)、盛行风的季节信息:①风力(风浪):当地冬半年南北温差大,气压梯度力差异也大,风力也较大.当地夏半年南北温差小,气压梯度力也小,风力也较小,风浪也较小.如英吉利海峡风力、风浪大的季节为冬半年.②、风向:在季风区,盛行海风时为当地夏季,如当东亚盛行吹东南风,南亚盛行吹西南风,悉尼盛行吹东北风为夏季.盛行陆风时为当地冬季,如东亚盛行吹西北风,南亚盛行吹东北风;悉尼盛行吹西南风时为冬季.在地中海气候区,盛行西风时为当地冬季.(5)气压分布的季节信息:①从数值来看标准大气压为1013百帕.一般当地冬半年时大陆中纬度地带气压中心气压高于1013百帕时为高压区,性质属于冷高压,如亚欧大陆1月为西伯利亚高压(1036百帕);海洋上中纬度地区气压中心气压低于1013百帕为低压区,性质为暖低压,如北太平洋1月为阿留申低压(1006百帕).当地夏半年时大陆中纬度地带气压中心气压低于1013百帕为低压区,性质属于热低压,如亚欧大陆7月为印度低压(996百帕);海洋上中纬度地区气压中心气压高于1013百帕为高压区,性质属于凉高压,如北太平洋上7月为夏威夷高压(1026百帕).②气压带风带的移动----北移时北夏南冬;南移时北冬南夏.和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一致.2.水文(河水补给)的季节信息:(1).我国河流的补给大多处于夏季.东部季风区河流夏季以雨水补给为主;西北内陆盛夏高温季节处于高山冰雪融水补给期;东北河流春季为雪水补给季节;我国河流的苦水季节多数处于冬季.(2).地中海式气候区,河流雨水补给期为当地的冬季.(3).地下水、湖水补给河水的季节大多为当地的冬季(枯季);河水补给地下水、湖水季节大多为当地的夏季(雨季).(4).凌汛.由低纬度流向高纬度的河流在当地的冬季易出现凌汛.(5).河口的盐度.一般而言,河口盐度偏高为当地的冬季,偏低为当地的夏季.地中海气候区的情况则相反.(6).结冰期.河流结冰为当地的冬季.(7).季风流.在我国南海,北印度洋洋流冬夏季节流向变换最明显,1月前后向南向西流即逆时针流动,七月前后向北向东流即顺时针流动.3.自然景观变化的季节信息:植物生长发育受气候影响最大.植物景观变化,农事活动季节性明显,春花夏长秋实冬藏,冬夏季节变化分明.(1).植物景观:当地的夏半年多数地区是植物生长旺季.冬半年多数地区草木枯黄. (2).动物的迁徙:动物南迁北冬南夏;动物北迁北夏南冬;在山地放牧的羊群在夏季往上迁移山腰,冬季往下迁移到山麓.如西伯利亚驯鹿由苔原带迁往亚寒带针叶林时是冬半年,为一月前后.我国天山也是这样.舟山渔场夏季为墨鱼汛,冬季为带鱼汛.山地雪线的上移为当地的夏季,下移为当地的冬季.极地冰川面积变大的为当地的冬季,变小的为当地的夏季.极地海洋的浮冰增多为当地的夏季,减少为当地冬季.坦桑尼亚热带草原羚羊、斑马大量北迁时,是7月前后.青海湖鸟岛赏鸟的季节是春季(3—5月),因为北半球大陆自南向北逐渐变暖,北迁的鸟在此繁殖.鄱阳湖赏鸟的季节是冬季(10月—次年的2月),因水鸟类多在此越冬.4.农业活动的季节信息:受当地的气候影响,农业生产季节性强,多以果树和大田农作物生产为例认识季节性变化特点.小麦:播种期在秋季,收获期(忙碌季)在春末夏初.如:华北收麦季节在5—6月(江淮地区冬种春收、华北平原秋种夏收、东北平原春种秋收);澳大利亚在11—12月收割.油菜:我国江南的典型作物,是越冬作物,不与粮棉争地,腊肥施用于冬初;春暖时花开(2—3月).果业:苹果、柑橘收获在秋季;蔬菜、茄果类为喜温作物,多在夏季;叶菜类为喜凉作物,多在冬季;夏季,我国南方天气炎热,易落花落果,而北方光照充足,果菜生长良好,为北菜南运期;冬季,我国北方天寒地冻,为南菜北运期.在春初换羊毛是剪羊毛的季节.澳大利亚1—2月犁地,3—5月播种,5—7月给羊配种,8—9月剪羊毛,11—12月收获小麦.5.来自服务业活动的季节信息:“气象经济”近几年成为热门话题,商家准确地把握气候的季节变化,为冬夏时令商品的生产、进货采购提供依据.①.旅游业:北京的旅游旺季是夏季;海南的旅游旺季是冬季;江南名山宜夏季游览、避暑;水景区旅游旺季是夏季;鄱阳湖观鸟在冬季;东北观鸟在夏季;拉萨观光旺季是夏季;农历8月中旬观潮;4—6月湖海观鸟;哈尔滨冰雕、吉林雾凇在冬季;②.商业:冬装生产夏季是忙季,冬季是销售旺季;制冷家电销售旺季是热季,中国食品销售旺季是春节前.6.其他季节变化特征信息:黄淮海平原夏季淋盐、春秋返盐、冬季盐分稳定.三峡夏季排沙、冬季蓄水.钉螺夏季水栖、冬季陆栖.南极科考观光是北半球的冬季,北极科考观光是北半球的夏季.对流层大气对流旺盛且厚度变大为当地的夏季,反之为当地的冬季.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于当地的夏季,冬季相对较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季节判断专题
季节是地理试题中的重要信息,准确判断季节往往是解题的必要条件。
1、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位于北半球为北半球夏季(夏半年);位于南半球为北半球冬季(冬半年)。
2、太阳高度的变化
北半球夏季(夏半年):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较大,6月22日北回归线以北的各地达一年中的最大值;
北半球冬季(冬半年):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较大,12月22日北回归线以北的各地达一年中的最小值。
3、昼夜长短的变化
北半球夏季(夏半年):北极地区有极昼,南极地区有极夜,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南半球反之;
北半球冬季(冬半年):南极地区有极昼,北极地区有极夜,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北半球反之。
4、天文四季的定义
从天文现象看,四季变化就是昼夜长短和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
在一年中,白昼最长、太阳高度最高的季节就是夏季,白昼最短、太阳高度最低的季节就是冬季,冬、夏两季的过渡季节就是春、秋两季。
为此,天文划分四季法,就是以春分(3月21日)、夏至(6月21日)、秋分(9月21日)、冬至(12月21日)作为四季的开始。
即:春分到夏至为春季,夏至到秋分为夏季,秋分到冬至为秋季,冬至到春分为冬季。
5、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
7月在公转道上远日点附近,公转速度较慢;1月在公转轨道上近日点附近,公转速度较快。
6、日出日落的方向、时间
北半球夏季(夏半年):北半球各地日出时间早于6点,日落时间晚于18点;北半球冬季(冬半年):北半球各地日出时间晚于6点,日落时间早于18点。
7、太阳升落方位
北半球夏季(夏半年):东北升西北落(极昼除外);北半球冬季(冬半年):东南升西南落(极昼除外)。
二、水文方面
1、汛期
北半球夏季(夏半年):北半球流经季风气候,热带草原气候区的河流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进入汛期,北半球流经干旱、半干旱区的河流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进入汛期;
北半球冬季(冬半年):北半球流经地中海气候区的河流进入汛期;流经温带季风气候区、温带大陆性气候区、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区的河流且自低纬流向高纬的河流有凌讯现象(发生时间各纬度不同,结冰时高纬早低纬晚,融冰时低纬早高纬晚)。
2、结冰期
北半球冬季(冬半年):北半球流经温带季风气候区、温带大陆性气候区、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区的河流有结冰(解冻时期)现象。
3、河口盐度
北半球夏季(夏半年):北半球季风区河口盐度较低,同值等盐度线离河口位置处于较远位置(等值线分布特征用海洋地理的课本语言回答);
北半球冬季(冬半年):北半球季风区河口盐度较高,等盐度线向河口收缩,我国东南部河口可能出现减潮。
4、北印度洋洋流
北半球夏季(夏半年):洋流呈顺时针方向;北半球冬季(冬半年):洋流呈逆时针方向。
三、气候方面
1、气候特征
地中海气候、热带草原气候、季风气候等季节变化明显的气候类型能指示季节。
例如,当罗马(洛杉矶、雅典、塔兰托、马赛)炎热干燥时,或珀斯(开普敦)多雨时,或南亚盛行西南季风时,北半球为夏季;当北京寒冷干燥时,或巴西高原东南部多雨时,北半球为冬季。
2、雪线高度
雪线是高山上积雪、冰川分布的下限。
夏季温度较高,海拔较低处的冰雪消融,雪线偏高;冬季雪线偏低。
3、海陆气压分布状况
夏季,大陆上的气温比海洋高,形成低压;冬季,大陆上气温低,形成高压。
夏威夷高压最强盛时,北半球为夏季;西伯利亚高压最强盛时,北半球为冬季。
4、海陆等温线的弯曲方向
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海陆等温线发生弯曲。
1月份大陆上等温线向南凸出,海洋上向北凸出;7月份相反。
5、风向
北半球夏季(夏半年):南亚吹西南风,东亚吹东南风,澳大利亚北部吹东南风;
北半球冬季(冬半年):南亚吹东北风,东亚吹西北风,澳大利亚北部吹西北风。
6、气压带和风带
北半球夏季(夏半年):北移,300N—400N大陆西岸为副高控制,300N副热带高压带被大陆低压切断;
北半球冬季(冬半年):南移,300N—400N的大陆西岸为西风带控制,600N副极地低压带被大陆高压切断。
7、气象、地质等灾害的发生规律:
我国北方冬半年寒潮多发。
台风、暴雨、洪涝和西南地区滑坡、泥石流多发时,为夏、秋季节。
黄土高原夏季暴雨时,水土流失严重。
冬春季节我国北方气候干旱,有冷空气活动,多大风,沙尘暴多发。
初夏江南有伏旱和梅雨。
8、高山雪线,极地冰川范围
北半球夏季(夏半年):北半球高山雪线上移,北极极地冰川范围缩小,南半球反之;
北半球冬季(冬半年):北半球高山雪线下移,北极极地冰川范围扩大,南极反之。
四、生物方面
1、天山牧场
北半球夏季(夏半年):云杉林带以上放牧;
北半球冬季(冬半年):云杉林带下放牧。
2、农业生产活动:
农业生产活动有季节性特点。
华北平原的小麦收割时为6月初,种植时为9月底;澳大利亚的小麦播种时为北半球春季;江南丘陵地区采摘新茶为春季。
澳大利亚混合农场;养羊较忙:5—7忙配种,8—9月剪羊毛;农业:3—5月忙播种,6—7月中旬农闲;养羊较闲,在麦田上放牧;农业11—12月忙收割,1—2月忙犁地。
3、舟山渔场鱼讯
北半球夏季(夏半年):墨鱼汛;
北半球冬季(冬半年):带鱼汛。
4、根据植被景观的变化或动物的迁移:
植物的生长和动物的活动都受到季节变化的影响。
当巴西高原东南部草木枯黄时为当地冬季,青海湖鸟岛候鸟汇集时为4月—6月,又如:
北半球夏季(夏半年):非洲热带草原动物北迁,苔原带驯鹿北迁;
北半球冬季(冬半年):非洲热带草原动物南迁,苔原带驯鹿南迁。
北半球候岛春季北飞,秋季南飞。
五、其它方面
1、极地活动
科学家赴南极考察主要在11月到次年3月;南极上空的臭氧空洞扩大时为北半球的秋季(9月—11月)。
2、厄尔尼诺现象
厄尔尼诺现象出现在圣诞节前后。
3、特殊天气与旅游景观欣赏
钱塘江观潮(农历8月15—18日);青海湖观岛(4—6月,5月最佳);我国江南名山以夏季欣赏最宜;观赏哈尔滨冰雕,吉林雾淞的较好时期。
4、黄淮海平原盐度
夏季较低(淋盐)春秋较高(返盐);冬季盐分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