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动物资源的现状及其展望

合集下载

野生动植物资源调查报告

野生动植物资源调查报告

野生动植物资源调查报告野生动植物资源调查报告野生动植物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野生动植物资源是十分珍贵的资源,具有生态、物质资源、遗传基因、文化四大功能,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同时,加强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大力培育、发展和合理利用野生动植物资源,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在我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我国野生动植物资源状况我国地域辽阔、地貌复杂、河流纵横、湖泊众多、气候多样化,为野生动植物提供了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环境,从而使得我国成为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

自古以来,中国就是领土广阔,全国有脊椎动物6000多种,约占世界脊椎动物种类的10%。

除此之外,我国有许多特有的野生动物,其中:特有的兽类86种,鸟类80种,两栖类163种,爬行类126种。

例如大熊猫、金丝猴、朱鹮、华南虎、羚牛、藏羚羊、褐马鸡、绿尾虹雉、白鳍豚、扬子鳄为我国特有动物;全国约有高等植物3万多种,仅次于世界植物最丰富的马来西亚和巴西,居世界前三位,其中特有植物种类约万余种,如水杉、银杉、台湾杉、百山祖冷杉、珙桐、银杏、香果树等,均为我国特有的珍稀濒危野生植物种类。

二、我国野生动植物资源困境虽然,我国在野生动植物数量上让世人瞩目、羡慕。

但是,如今中国的野生动植物的现状不容乐观。

特别是近年来,人类对野生动植物的过度开发利用,造成了野生动植物资源的极度减少,物种衰退灭绝的速度越来越快。

第一,不合理的经济活动和资源过度利用,特别是商业目的的贸易活动使大量野生动植物遭到捕杀、破坏。

第二,由于经济的繁荣带动着石油时代的继续发展,全球气候问题直接影响着地球生态类型的变异和瓦解。

第三,我国人口压力逐渐增大,大量占用了野生动植物的生存环境。

第四,我国公民的保护野生动植物意识普遍缺乏,与野生动物为敌并随意加以捕杀或者随意破坏其栖息地第五,生物入侵也是导致野生动植物物种濒危与消失的重要因素,我国主要是外来草本植物的入侵,影响当地的生态系统的和谐,使野生物种的栖息地逐渐破碎化与丧失。

我国动物资源的现状与展望

我国动物资源的现状与展望

我国动物资源的现状与展望摘要:我国是世界上野生动物种类最丰富的国家之一,约占世界总种数的10%。

我国野生动物资源不仅种类丰富,而且还具有特产珍稀动物多和经济动物多的两大特点。

我国有特产珍稀动物100多种;有经济动物400多种。

种类繁多的野生动物是我国一项宝贵的自然资源。

然而,我国野生动物濒危程度是严重的,已经绝迹的动物有麋鹿、野马和高鼻羚羊等。

另外,20 多种珍稀动物目前已濒临绝灭的边缘。

关键词:野生动物;动物保护;发展前景野生动物是指生存于自然状态下,非人工驯养的各种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两栖动物、鱼类、软体动物、昆虫及其他动物。

广义的野生动物泛指所有的动物,包括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狭义的野生动物仅指陆生的脊椎动物,通常人们所说的是狭义的野生动物○1。

全世界有794多种野生动物,它分为濒危野生动物、有益野生动物、经济野生动物和有害野生动物等四种。

野生动物是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持生态平衡,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1我国野生动物的多样性我国陆地国土面积占世界的6.5%,陆生脊椎推动物种类达2100多种(哺乳类450多种、鸟类1180多种、爬行类320多种、两栖类210多种),占世界这类动物种数的10%以上,是世界上拥有野生动物种类最多的国家之一。

我国野生动物资源不仅种类丰富,而且还具有特产珍稀动物多和经济动物多的两大特点。

据有关数字统计:我国有大熊猫、金丝猴、白鳍豚、扬子鳄、朱鳄、黑颈鹤、黄腹角雉、褐马鸡等特产珍稀动物100多种;有熊、猕猴、马鹿、麝、狍子、野猪、黄羊、环颈雉、雁鸭类经济动物400多种。

全世界鹤类共15种,我国就有9种;雁鸭类148种,我国就有46种;野生鸡类276种,我国有56种。

美国、原苏联、欧洲都没有灵长类动物,我国就有16种之多。

种类繁多的野生动物是我国一项宝贵的自然资源。

濒危物种保护的现状与展望

濒危物种保护的现状与展望

濒危物种保护的现状与展望保护濒危物种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任务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濒危物种是指生物物种数量极少,可能面临灭绝的状态。

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扩张,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和破坏越来越严重,也使得越来越多的动植物物种处于濒危状态。

如何有效保护濒危物种,已经成为当今社会所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

本文将从濒危物种保护的现状与展望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当前的现状目前,全球有数千个动植物品种处于濒危状态,其中一些物种已经濒临灭绝的边缘。

造成濒危物种的主要原因是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相互影响。

其中,人类活动对濒危物种的影响最为明显。

例如,森林开发和城市化进程导致了野生动植物栖息地的丧失和破坏。

同时,过度的狩猎和非法走私也成为濒危物种面临的最大威胁。

此外,人类的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导致了大量的废弃物和污染物,使得水、土、气等资源遭受到严重污染,这也进一步威胁着濒危物种的生存。

濒危物种保护的政策为了有效地保护濒危物种,各国政府和非政府组织纷纷出台了相应的政策措施。

例如,制定野生动植物保护法,制定全国性物种红色名录的评估规范,禁止非法捕猎和贩卖珍稀野生动物等。

这些政策在某种程度上减缓了濒危物种的减少和灭绝。

然而,政策的实施与执行仍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部分政府在野生动植物保护方面的重视程度不够,政策执行不力,导致保护工作落后。

同时,一些群体的不良行为仍然存在,野生动物的狩猎、贩卖、捕获、交易等非法行为仍在发生,对野生动植物的生存带来极大的威胁。

未来的展望随着社会的发展,网络科技的应用和普及,我们有更多的渠道,更多的方式去参与和支持濒危物种的保护。

网络平台如微博、微信等,一方面为濒危动植物的保护提供了新的路径,另一方面也借助了公众的力量,促进着濒危动植物保护的扩张与深化。

同时,大力扶持野生动植物的保护产业,培养保护人才,提升人们的保护意识,也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同时,需要建立完善的保护机制,加大对非法活动的打击力度,加强国际合作,共同保护全球的野生动植物群体。

畜牧业的现状与趋势

畜牧业的现状与趋势

畜牧业的现状与趋势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和食品需求的快速增长,畜牧业作为重要的农业产业,在全球范围内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本文将探讨当前畜牧业的现状,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畜牧业的现状1.1 全球畜牧业产值持续增长当前,全球范围内的畜牧业产值呈现稳步增长的趋势。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畜产品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同时,畜牧业产业链的发展和技术进步也为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1.2 养殖规模逐渐扩大为了提高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养殖规模逐渐扩大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大规模养殖场的兴起,减少了养殖成本,提高了养殖效益,同时也带来了一些环境和动物福利等方面的问题,需要得到进一步关注和解决。

1.3 畜牧业产业化程度加深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生产力的提高,畜牧业产业化程度逐渐加深。

传统的家庭农牧业模式正在向现代化、规模化、集约化的方向发展。

新型的养殖技术和管理模式的应用,提高了养殖效率,增强了农民的综合收益。

二、畜牧业的发展趋势2.1 科技促进畜牧业创新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畜牧业也迎来了诸多创新机遇。

现代畜牧业正向数字化、智能化、精细化的方向发展,养殖环境监测、饲料营养调控、疾病预防等方面的技术应用广泛推广。

同时,基因编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引入,也为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

2.2 畜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近年来,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畜牧业中得到广泛关注。

减少环境污染、提高动物福利、推广有机饲养等举措成为畜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通过改善养殖环境、合理利用资源、推广生态循环农业,畜牧业将逐步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

2.3 畜牧业进一步国际化随着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和贸易的自由化,畜牧业也逐渐迈向国际舞台。

国际间的畜牧业合作与交流日益增加,进出口贸易量不断扩大。

同时,一带一路倡议和畜牧业技术合作等也推动了畜牧业的国际化进程。

2.4 畜牧业融合创新应用广泛在畜牧业发展的过程中,畜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创新也愈发重要。

我国的海洋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我国的海洋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中国拥有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包括珊瑚礁、红树林、海草床等生态系统, 以及丰富的鱼类、贝类、甲壳类等物种。这些生物资源对于全球生态平衡和经济 发展都具有重要价值。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如过度捕捞、污染等,中国 的海洋生物多样性面临着严重的威胁。
三、《生物多样性公约》在中国 的应用
中国是《生物多样性公约》的签约国之一,积极履行公约义务,采取了一系 列措施来保护和恢复海洋生物多样性。首先,中国加强了对海洋生态系统的保护, 建立了多个海洋自然保护区,对重要生态系统进行严格保护。其次,中国加强了 对海洋污染的治理,通过实施严格的环保法规和加强污染源监管等手段,努力减 少污染对海洋生物的影响。此外,中国还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加强对海洋生物多 样性的认知和理解,为保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四、中国的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 实践
中国在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进行了大量实践。例如,中国实施了严格的 渔业管理制度,限制捕捞量和时间,保护重要渔业资源。此外,中国还开展了大 规模的海洋垃圾清理行动,恢复受损的海洋生态系统。同时,中国加强了对海洋 生态系统的监测和管理,及时发现和解决生态问题。这些实践行动对于保护海洋 生物多样性和维护海洋生态平衡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四、公众参与和教育
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不仅是政府和相关机构的责任,也需要公众的广泛参与 和支持。因此,我们需要加强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宣传和教育力度,提高公众 的环保意识和保护意识。例如,可以通过举办海洋生物多样性展览、开展海洋公 园活动、制作宣传教育片等方式,让公众更加深入地了解海洋生物多样性的重要 性和保护方法。参考内容二 Nhomakorabea引言
海洋生物多样性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物多样性之一,它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 生态服务和物质资源。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海洋生物多样性研究 取得了显著进展。本次演示将概述海洋生物多样性的研究进展和热点分析,旨在 强调海洋生物多样性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动物行业市场动物市场和需求分析

动物行业市场动物市场和需求分析

动物行业市场动物市场和需求分析动物行业市场是指以动物及与动物相关的产品和服务为核心的市场。

随着人们对宠物的需求增加,动物市场逐渐兴起,并涵盖了宠物养殖、宠物用品、宠物医疗等多个领域。

本文将对动物行业市场的状况进行分析,并探讨其需求的特点和趋势。

一、动物市场的现状分析动物市场目前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1. 宠物需求旺盛: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空闲时间的增加,宠物已成为很多家庭的一部分。

狗、猫、鱼、鸟等宠物种类的市场需求逐年增长。

2. 宠物用品市场繁荣:随着宠物市场的发展,宠物用品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猫砂、宠物食品、玩具等产品成为宠物主人们必不可少的购买品。

3. 宠物医疗服务需求增长:人们对宠物健康的关注度提高,宠物医疗服务需求大幅增长。

宠物医院、宠物保险等服务成为宠物主人们的重要选择。

二、动物市场需求的特点和趋势动物市场需求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和趋势:1. 多元化需求:宠物市场的发展带动了对宠物用品、宠物食品、宠物保健品等的需求增加。

人们对宠物的抚养和护理需求多样化,推动了市场的多元化发展。

2. 品质需求提升:宠物主人们对宠物产品的品质和安全要求越来越高。

对于宠物食品来说,主人们更倾向选择天然、营养丰富且无添加的产品。

这一趋势推动了市场中优质产品的销售。

3. 个性化定制需求:宠物主人们希望为自己的宠物打造独特的生活方式。

因此,个性化定制的宠物用品和服务逐渐受到追捧。

比如定制款项链、个性化照片墙等产品深受宠物主人喜爱。

4. 健康养生需求增加:随着人们对健康理念的关注,宠物主人们对宠物的健康养生也越来越重视。

因此,宠物保健品、健身器材等产品的需求不断增长。

5. 科技应用促进市场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应用,为动物行业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遇。

智能宠物用品、宠物监控设备等高科技产品受到人们的青睐。

三、动物市场存在的问题与挑战动物市场的发展也面临一些问题与挑战:1. 缺乏规范管理:动物市场缺乏统一的管理规范和标准,存在一些不法商贩和不合理竞争现象,需要政府和相关机构加强监管。

分析我国濒危野生动物保护现状与前景展望

分析我国濒危野生动物保护现状与前景展望

2018第09期下(总280期)ZHONG GUO NONG CUN JIAO YU展项目管理机制创新,满足社会对于工程建设的多元化服务需求,实现优化管理目标。

作为管理者与服务者,必须要从组织架构入手,加快推进建筑工程管理体系改革,从体系和管理层面实现管理格局的优化,推动项目管理在建筑工程管理中更好的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二)注重建筑工程管理细节,将项目管理贯穿其中在建筑工程管理过程中,由于施工方对于组织方案重视程度不够,进而导致工程管理控制困难的情况普遍存在,而在这种情况下,建筑工程质量的管理也常常被放在工程结算过程中进行,这对于建筑工程管理水平提升是十分不利的。

一般来讲,要想对建筑工程质量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施工设计阶段是比较适合的。

因此,在工程建设及施工之前,一定要重视施工组织方案的合理性,事先进行统筹和规划,注重施工细节,并且将项目管理贯穿到建筑工程管理的全过程中,找出其中可能存在的冲突和问题并制定相应的解决对策。

同时,应该重视人才建设,抽调具有专业知识的人员从事建筑工程管理工作,并且建立相应的责任机制,落实管理责任,强化管理水平。

另外,对于施工机械的使用和调配,一定要高效合理,因为这也是建筑工程管理过程中的一部分,这些都要在施工组织方案中有所体现。

只有做好充分的施工前准备工作,才能在施工过程中更加顺利的保证工程进度,实施项目管理的过程中也会更加顺畅,从而为建筑工程管理质量提升奠定坚实基础。

作者简介:程霞(1983.10—),女,四川彭州人,汉族,大学本科学历。

(通联:四川省彭州市统一建设集团有限公司)野生动物是自然的馈赠品,自然界是由许多不同的生态系统相互联系而组成的。

一种植物的消失会伴随着以这种植物为食的动物消失,从而影响整个生物链的安全。

所以,一种野生动物灭绝会引发蝴蝶效应,产生严重后果。

我国野生动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但是重视程度不够,保护工作不到位,引发野生动物生存危机,因此着手当前保护濒危野生动物刻不容缓。

国家野生动物保护名录2021

国家野生动物保护名录2021

国家野生动物保护名录20211. 背景介绍国家野生动物保护名录是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依据《野生动物保护法》和相关法律法规制定的,用以保护和管理国家特有、濒危和珍稀野生动物资源的一项重要政策措施。

该名录的发布旨在加强对野生动物资源的保护,维护自然生态平衡,促进野生动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 名录更新情况2021年,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经过严格筛选和评估,确定了一批国家级野生动物保护名录,包括陆生野生动物、水生野生动物和鸟类等各类野生动物资源。

其中,陆生野生动物包括大熊猫、东北虎、华南虎、雪豹、金丝猴等;水生野生动物包括华南虎、江豚、修图鱼、鳄鱼等;鸟类资源则包括黑颈鹤、白额雁、白头鹤、红嘴相思鸟等。

这些物种因生态环境恶化、人类活动干扰等原因,处于濒危和珍稀状态,亟需得到全社会的关注和保护。

3. 保护措施为了更好地保护这些野生动物资源,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提出了一系列保护措施。

首先是加强监测和调查,及时了解野生动物的数量、分布和生态习性,为保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其次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和野生动物救护站,提供安全的栖息地和繁衍场所,保障野生动物的生存和繁衍;再者是加强宣传和教育工作,提高公众对野生动物保护的意识和参与度;还要加强执法监管,打击非法猎捕、交易和利用行为,维护野生动物资源的合法权益。

4. 保护成效国家野生动物保护名录的实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通过加强保护措施和政策法规的倡导,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得到了有效改善,一些濒危物种的种群数量得到了显著增加;另保护名录的发布也引起了全社会对野生动物保护的高度重视,各界人士和机构纷纷参与到保护行动中,为野生动物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5. 下一步工作展望尽管国家野生动物保护名录的实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目前我国的野生动物资源保护仍面临着诸多挑战,如生态破坏、非法捕猎、栖息地丧失等问题依然存在。

下一步工作需要继续加大对野生动物资源的保护力度,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监测和调查,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促进生态保护,力争实现野生动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动物资源的现状及其展望
摘要:中国国土面积虽然辽阔,但由于人口众多,活动范围广,使许多珍贵的野生动物被迫退缩残存在边远的山区、森林、草原、沼泽、荒漠等地区,分布区已极其狭窄。

被分割成互不连接的独立群体,近亲繁殖,品种日益退化。

濒危动物的种群数量稀少,而且继续呈下降趋势。

大型动物种群个体数少,濒危程度高,数量减少较快;小型动物种群个体数较多,濒危程度尚低,野外数量减少稍慢。

动物分布区域或活动区域窄的,数量下降较快,分布区域或活动区域宽的,数量下低较慢。

我国是世界生物物种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但现在已经有1431种动植物处于濒危或接近濒危状态,《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名录》公布的珍稀濒危野生植物354种,《国家重点保护动物名录》公布的珍稀濒危野生动物405种。

由于野生资源的日益减少,造成全国经常使用的500多种药材每年约有20%的短缺,尤其是占药材市场80%供应量的野生药材严重短缺,对中药产业的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

同时,外来物种不断侵入我国,威胁到我国生物物种的安全。

如20世纪80年代初随木材贸易从美国侵入我国的红脂大小蠹,1999年在山西省大面积爆发,使大片油松林在数月间被毁灭,严重危及其他野生动植物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

而且由于这种外来物种适合该地区的生态环境,目前已经蔓延到河北、河南两省。

此外,还有大米草、腐鼠、豚草、紫茎泽兰、空心莲子草、美国白蛾等等外来物种,已经严重影响到我国许多地区,构成对我国生物多样性的巨大威胁,并已到了难以控制的局面。

我国地域辽阔,具有多种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动植物资源丰富,根据中国生物多样性公约保护计划的数据,我国的哺乳类动物有499种、鸟类1186种,爬行类动物376种,两栖类动物279种,鱼类2084种,分别占世界同类动物种类的12.5%、13.1%、6.0%、7.0%、12.1%。

由于各种原因,我国的野生动物资源同样呈下降趋势,有许多种类已处于灭绝或濒危状态。

如犀牛、高鼻羚羊、新疆虎、野马、豚鹿、叶猴、冠麻鸭等10多种珍贵动物已经灭绝或基本绝迹。

另外大熊猫、金丝猴、长臂猿、海南坡鹿、东北虎、华南虎、亚洲象、野骆驼、白鳍豚、朱缳、黑颈鹤、黄腹角雉、扬子鳄等二十多种珍稀动物濒临灭绝。

我国已参加《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该公约规定保护的700多个濒危野生动植物种(类)和亚种,我国就有100多个种(类)和亚种,占1/7.根据国际自然和自然资源保护同盟的红皮书,对受威胁的物种划为灭绝、濒危、渐危、稀有、未定等级别。

我国按保护的级别区分为两级,分别称为国家一级保
护动物和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统称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我国目前公布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85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 91种。

由于这些被保护的濒危野生动物通常均处于食物链或食物网的顶位,其它野生动物是它们生存的食物,所以我国规定对其它野生动物也应保护、发展和合理利用其资源
一)国家重点野生动物保护名录
一类保护动物名录:
1.哺乳类:
蜂猴所有种熊猴台湾猴豚尾猴叶猴所有种金丝猴所有种长猿所有种大熊猫紫貂貂熊熊狸云豹豹虎雪豹儒艮白暨豚中华白海豚亚洲象黑麂野骆驼蒙古野驴西藏野驴野马鼷鹿白唇鹿坡鹿梅花鹿豚鹿麋鹿野牛野牦牛藏羚普氏原羚高鼻羚羊扭角羚台湾鬣羚赤斑羚塔尔羊北山羊河狸马来熊平顶猴
2.鸟类
短尾信天翁白腹军舰鸟白鹳黑鹳朱鹮中华秋沙鸭金雕白肩雕玉带海雕白鹤白尾海雕虎头海雕拟兀鹫胡兀鹫细嘴松鸡斑尾榛鸡雉鹑四川山鹧鸪绿孔雀海南山鹧鸪黑头角雉红胸角雉灰腹角雉黄腹角雉虹雉所有种褐马鸡白头鹤蓝鹇黑颈长尾雉白颈长尾雉黑长尾雉孔雀雉黑颈鹤丹顶鹤赤颈鹤鸨所有种遗鸥
3.爬行类
四爪陆龟鼋鳄蜥巨蜥蟒扬子鳄
4.昆虫纲
新疆大头鱼中华鲟达氏鲟白鲟金斑啄凤蝶肠鳃纲多鳃孔舌形虫黄岛长吻虫
二类保护动物名录:
1. 兽类
短尾猴猕猴藏酋猴穿山甲豺黑熊棕熊(包括马熊) 小熊猫石貂黄喉貂水獭(所有种) 小爪水獭斑林狸大灵猫小灵猫草原斑猫荒漠猫丛林猫猞猁兔狲金猫渔猫麝(所有种) 河麂马鹿(包括白臀鹿)水鹿驼鹿斑羚藏原羚鹅喉羚鬣羚黄羊盘羊岩羊海南兔雪兔塔里木兔巨松鼠鳍足目(所有种) 鲸目(除一类外其它鲸类)
2.两栖爬行动物
三线闭壳龟大鲵绿海龟凹甲陆龟玳瑁大壁虎山瑞鳖细痣疣螈镇海疣螈地龟细瘰疣螈虎纹蛙云南闭壳龟太平洋丽龟贵州疣螈大凉疣螈棱皮龟
3.鸟类
角赤颈鹈鹕(所有种) 鲣鸟(所有种) 海鸬鹚岩鹭海南虎斑小苇彩鹳白鹮白琵鹭黑脸琵鹭红胸黑雁白额雁天鹅(所有种) 隼科(所有种) 鹰科其它鹰类黑琴鸡柳雷鸟岩雷鸟雪鸡血雉红腹角雉藏马鸡蓝马鸡原鸡勺鸡
白冠长尾雉锦鸡(所有种) 灰鹤蓑羽鹤长脚秧鸡姬田鸡棕背田鸡花田鸡小青脚鹬灰燕小鸥黑浮鸥黄嘴河燕鸥黑腹沙鸡绿鸠(所有种) 黑颏果鸠皇鸠(所有种) 斑尾林鸽鸦鹃(所有种) 鸮形目灰喉针尾雨燕凤头雨燕橙胸咬鹃黑胸蜂虎绿喉蜂虎犀鸟科白腹黑啄木鸟阔嘴鸟鹤嘴翠鸟鹦鹉科(所有种) 小杓鹬白枕鹤花尾榛鸡黄嘴白鹭彩鹮白鹇黑颈鸬鹚八色鸫科(所有种) 黑鹮蓝耳翠鸟鹃鸠(所有种) 黑嘴瑞凤头燕鸥铜翅水雉沙秋鹤黑鹇镰翅鸟鸳鸯
二)分析其濒危的原因
1.自然灾害的直接破坏,使得某些数量较少动物种群中的个体大量死亡。

自然灾害所造成的食物严重缺乏使某动物种群大量饥饿致死。

如大熊猫种群在1983年因主食箭竹大面积开花枯死,严重威胁大熊猫种群的生存。

2.由于人类活动的直接或间接影响,使得动物种群在地理上形成隔离的小种群,而这样的小种群最容易成为特种而且难以适应生境的剧然变化,它们一般总是最先绝灭。

3.有些处于食物链顶端的某些大型动物,如华南虎、东北虎等,由于它们的种群数量本身就不多,所以一旦遇到食物和栖息地的破坏和急剧变化,很容易变成濒危种类。

4.有较高经济价值和商业价值的野生动物,如雪豹、梅花鹿等,被人类所大量猎捕而造成濒危。

5.由于动物残留种群基因交换机遇减少,近亲繁殖而损害种群繁衍。

6.人类经济活动和现代化生产,对自然环境造成的严重破坏和污染,导致了动物个体的受损和死亡,如白鳍豚、赤颈鹤。

三)展望:濒危动物的保护
野生动物在受到人类经济活动干扰以前,都是以它们各自特有的生存方式来适应自然界。

由于自然灾害和人类经济活动诸多影响,使得许多野生动物变为濒危动物,如何保护它们和它们赖以生存的栖息环境是拯救濒危动物的关键。

根据国家濒危动物的现状,保护濒危动物应当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保护野生动物种群
保护濒危动物首先是保护它们的野外种群和个体,使它们能够在各自的分布区内满足生存的基本要求(包括食物、水、隐蔽物、栖息环境、繁殖条件等)。


得惊忧和捕杀野生濒危动物,未经许可不能私自动物种群是保护濒危动物的关键,它直接关系到濒危动物能否生存和延续它们的种群。

2.栖息地的保护
保护濒危动物的生存环境、取食区域、繁殖条件、求偶或迁徙通道,是恢复濒危动物种群的重点工作。

中国已经建立了保护对象为野生动物的自然保护区100多处。

这些保护区的建立,对保护濒危动物种群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3.建立救护和繁殖种群
对很难在自然状态条件下繁衍或是种类数量已经达不到自然扩大种群的濒危动物。

应特别批准救护繁殖单位采取人工繁殖措施和饲养的自然繁殖,为濒危动物扩大种群创造条件。

对增殖后的濒危动物种群,应采取两种方法扩大种群;一是选择繁殖基群(亲本群)继续在当地繁殖后代,增加濒危动物的数量基数。

二是将新繁殖群(子代群)释放回原分布共栖息地,或适合它们栖息的其它地区,以恢复和扩大该濒危动物的野外数量。

4.减少和消除不利因
人口的增长,粮食产地的开垦,城市的扩大,湖泊、湿地的开发、森林的减少、河流的污染,这些人为因素和经济活动却无时不在干扰和影响着野生动物的繁衍生息。

应当采取必要和有效的措施,限制、减少和延缓这些不利因素对野生动物。

5.加强管理,严惩偷猎
应当严格执行国家颁布的《野生动物保护法》和各项保护野生动物法规,采取有力措施制止偷猎行为,坚决查处和打击各种偷猎、走私和贩运国家保护动物的犯罪分子,实行对濒危动物的重点保护。

保护濒危动物不单纯是一般地保留该动物物种,更重要的是如何保护濒危动物的生存和繁衍,它关系到野生动物这一可再源的财富持续利用、对正常生态系统的维持以及各种遗传物质的长久保存,造福当今人类和我们的子孙后代。

参考文献:
《国家重点野生动物保护名录》
《野生动物保护法》
《动物常识——中国儿童资源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