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全章测试题(含答案)

合集下载

(完整版)三角形的证明测试题(最新版含答案)

(完整版)三角形的证明测试题(最新版含答案)

第一章三角形的证明检测题(本试卷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下列命题:①等腰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重合;②等腰三角形两腰上的高相等;③等腰三角形的最短边是底边;④等边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都相等;⑤等腰三角形都是锐角三角形.其中正确的有()A.1个B.2个C.3个D.4个2.如图,在△ABC中,∠BAC=90°,AB=3,AC=4.AD平分∠BAC交BC于点D,则BD 的长为()A.157B.125C.207D.2153. 如图,在△ABC中,,点D在AC边上,且,则△A的度数为()A. 30°B. 36°C. 45°D. 70°4.(2015•湖北荆门中考)已知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2和4,则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A.8或10B.8C.10D.6或125.如图,已知,,,下列结论:①;②;③;④△≌△.其中正确的有()A.1个B.2个C.3个D.4个6. 在△ABC中,△A△△B△△C=1△2△3,最短边cm,则最长边AB的长是()A.5 cmB.6 cmC.5cmD.8 cm7.如图,已知,,下列条件能使△≌△的是()A. B.C. D.三个答案都是8.(2015·陕西中考)如图,在△ABC中,∠A=36°,AB=AC,BD是△ABC的角平分线,若在边AB上截取BE=BC,连接DE,则图中等腰三角形共有()A.2个 B.3个 C.4个 D.5个9.已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周长是26,斜边上的中线长为2,则这个三角形的面积为( ) A.5 B.2C.45D.110.如图,在△ABC 中,AB 的垂直平分线交AC 于点D ,交AB 于点E ,如果cm ,那么△的周长是( )A.6 cmB.7 cmC.8 cmD.9 cm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1.如图所示,在等腰△ABC 中,AB =AC , ∠BAC =50°, ∠BAC 的平分线与AB 的垂直平分线交于点O ,点 C 沿EF 折叠后与点O 重合,则∠OEC 的度数是 .12.若一个三角形的三条高线交点恰好是此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则此三角形是________三角形.13.(2015•四川乐山中考)如图,在等腰三角形ABC 中,AB =AC ,DE 垂直平分AB ,已知∠ADE =40°,则∠DBC =________°. 14.如图,在△ABC 中,,AM 平分△,cm ,则点M 到AB 的距离是_________.15.如图,在等边△ABC 中,F 是AB 的中点, FE △AC 于E ,若△ABC 的边长为10,则_________,_________.16.(2015•江苏连云港中考)在△ABC 中,AB =4,AC =3,AD 是△ABC 的角平分线,则△ABD 与△ACD 的面积之比是 . 17.如图,已知的垂直平分线交于点,则.18.一副三角板叠在一起如图所示放置,最小锐角的顶点D 恰好放在等腰直角三角板的斜边AB 上,BC 与DE 交于点M ,如果∠ADF =100°,那么∠BMD 为 度.三、解答题(共46分)19.(6分)如图,在△ABC中,,是上任意一点(M与A不重合),MD⊥BC,且交∠的平分线于点D,求证:.20.(6分)联想三角形外心的概念,我们可引入如下概念.定义:到三角形的两个顶点距离相等的点,叫做此三角形的准外心.举例:如图(1),若P A=PB,则点P为△ABC的准外心.应用:如图(2),CD为等边三角形ABC的高,准外心P在高CD上,且PD=AB,求∠APB的度数.探究:已知△ABC为直角三角形,斜边BC=5,AB=3,准外心P在AC边上,试探P A 的长.21.(6分)如图所示,在四边形中,平分∠.求证:.22.(6分)如图所示,以等腰直角三角形ABC的斜边AB为边作等边△ABD,连接DC,以DC为边作等边△DCE,B,E在C,D的同侧,若2,求BE的长.23.(6分)如图所示,在Rt△ABC中,,点D是AC的中点,将一块锐角为45°的直角三角板如图放置,使三角板斜边的两个端点分别与A,D重合,连接BE,EC.试猜想线段BE和EC的数量及位置关系,并证明你的猜想.24.(8分)(2015·陕西中考)如图,在△ABC中,AB=AC,作AD⊥AB交BC的延长线于点D,作AE∥BD,CE⊥AC,且AE,CE相交于点E.求证:AD=CE.第24题图25.(8分)已知:如图,,是上一点,于点,的延长线交的延长线于点.求证:△是等腰三角形.第一章三角形的证明检测题参考答案1.B 解析:只有②②正确.2.A 解析:②②BAC =90°,AB =3,AC =4,②5BC ===, ② BC 边上的高=123455⨯÷=. ② AD 平分②BAC ,②点D 到AB ,AC 的距离相等,设为h , 则111123452225ABC S h h ∆=⨯+⨯=⨯⨯,解得127h =,1121123 2725ABD S BD ∆=⨯⨯=⨯,解得157BD =.故选A . 3.B 解析:因为,所以.因为,所以.又因为,所以,所以所以4.C 解析:当等腰三角形的腰长是2,底边长是4时,等腰三角形的三边长是2,2,4,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不能构成三角形,所以不合题意,舍去;当等腰三角形的腰长是4,底边长是2时,等腰三角形的三边长是4,4,2,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能构成三角形,所以该三角形的周长为4+4+2=10.5.C 解析:因为,所以②②②(),所以,所以 ,即故②正确.又因为 ,所以②②②(ASA ), 所以 ,故②正确. 由②②②,知,又因为,所以②②②,故②正确.由于条件不足,无法证得②故正确的结论有:②②②.6.D 解析:因为②A ②②B ②②C =1②2②3, 所以②ABC 为直角三角形,且②C 为直角. 又因为最短边cm ,则最长边cm.7.D 解析:添加A 选项中条件可用“AAS”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 添加B 选项中条件可用“SAS”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 添加C 选项中条件可用“HL”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故选D . 8.D 解析:在②ABC 中,② ②A =36°,AB =AC , ② ②ABC 是等腰三角形,②ABC =②C =72°. ② BD 平分②ABC ,② ②ABD =②CBD =36°, ② ②A =②ABD ,②CDB =②A +②ABD =36°+36°=72°, ② ②C =②CDB ,② ②ABD ,②CBD 都是等腰三角形. ② BC =BD .② BE =BC ,② BD =BE , ② ②EBD 是等腰三角形, ② ②BED ===72°.在②AED 中,② ②A =36°,②BED =②A +②ADE ,② ②ADE =②BED -②A =72°-36°=36°,② ②ADE =②A =36°,② ②AED 是等腰三角形. ② 图中共有5个等腰三角形.9.B 解析:设此直角三角形为②ABC ,其中因为直角三角形斜边的长等于斜边上中线长的2倍,所以又因为直角三角形的周长是624+,所以62=+b a . 两边平方,得24)(2=+b a ,即24222=++ab b a . 由勾股定理知16222==+c b a , 所以4=ab ,所以221=ab . 10.D 解析:因为垂直平分,所以.所以②的周长(cm ).11.100° 解析:如图所示,由AB =AC ,AO 平分∠BAC ,得AO 所在直线是线段BC 的垂直平分线,连接OB ,则OB=OA=OC , 所以②OAB =②OBA =×50°=25°,得②BOA=②COA=1802525130,︒-︒-︒=︒②BOC=360°-②BOA -②COA =100°. 所以②OBC=②OCB=1801002︒-︒=40°.由于EO=EC ,故②OEC =180°-2×40°=100°.12.直角 解析:直角三角形的三条高线交点恰好是此三角形的一个顶点;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线交点在此三角形的内部;钝角三角形的三条高线交点在三角形的外部.13.15 解析:在Rt②AED 中,②ADE =40°,所以②A =50°. 因为AB =AC ,所以②ABC =(180°-50°)÷2=65°. 因为DE 垂直平分AB ,所以DA =DB , 所以②DBE =②A =50°. 所以②DBC =65°-50°=15°.14.20 cm 解析: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可得答案. 15.251②3 解析:因为,F 是AB 的中点,所以.在Rt②中,因为,所以.又,所.16.4②3 解析:如图所示,过点D 作DM ②AB ,DN ②AC , 垂足分别为点M 和点N . ② AD 平分②BAC ,② DM =DN . ②AB ×DM ,AC ×DN ,② . 第16题答图17.60︒ 解析:② ②BAC=120︒,AB=AC , ② ②B=②C=180********.22BAC ︒-∠︒-︒==︒② AC 的垂直平分线交BC 于点D ,② AD=CD . ② 30,C DAC ∠=∠=︒② 303060.ADB C DAC ∠=∠+∠=︒+︒=︒18. 85 解析:② ②BDM =180°-②ADF -②FDE =180°-100°-30°=50°,② ②BMD=180°-②BDM-②B =180°-50°-45°=85°.19.证明:②,② ②,② .又② 为②的平分线,② ,② ,② .20. 解:应用:若PB=PC,连接PB,则②PCB=②PBC.② CD为等边三角形的高,② AD=BD,②PCB=30°,② ②PBD=②PBC=30°,②②②与已知PD=AB矛盾,② PB≠PC.若P A=PC,连接P A,同理,可得P A≠PC.若P A=PB,由PD=AB,得PD=BD,② ②BPD=45°,②②APB=90°.探究:若PB=PC,设P A=x,则x2+32=(4-x)2,② x =,即P A=.若P A=PC,则P A=2.若P A=PB,由图(2)知,在Rt②P AB中,这种情况不可能.故P A=2或.21.证明:如图,过点D作DE②AB交BA的延长线于点E,过点D作于点F.因为BD平分②ABC,所以.在Rt②EAD和Rt②FCD中,所以Rt②EAD②Rt②FCD(HL).所以②=②.因为②②80°,所以②.22.解:因为②ABD和②CDE都是等边三角形,所以,②②60°.所以②②②②,即②②.在②和②中,因为所以②②②,所以.又,所以.在等腰直角②中,2,故.23.解:,BE②EC.证明:② ,点D是AC的中点,② .② ②②45°,② ②②135°.② ,② ②EAB②②EDC.② ②②.② ②②90°.② ②.24.证明:② AE②BD,② ②EAC=②ACB.② AB=AC,② ②B=②ACB.② ②EAC=②B.又② ②BAD=②ACE=90°,② ②ABD②②CAE(ASA).② AD=CE.25.证明:② ,② ②②.②于点,② ②②.② ②②②②.② ②②.② ②②,② ②②.② ②是等腰三角形.。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三角形》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三角形》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三角形》测试题(含答案)一、单选题1.三角形内角的度数相等,三角形内角是()度。

A. 30B. 60C. 90D. 1502.张叔叔不小心把一块三角形的玻璃摔成了三块,他想到玻璃店买一块一样大的玻璃,他应带第()块去。

A. 1B. 2C. 3D. 以上任意一块都行3.一个三角形如果有两条边一样长,下面描述不正确的是()A. 一定有两个角相等B. 一定是等腰三角形C. 一定是锐角三角形D. 有可能是等边三角形4.若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长的比是1:1:1,则这是一个()A. 钝角三角形B. 直角三角形C. 锐角三角形二、判断题5.三角形越大,它的内角和就越大。

()6.任意一个三角形,至少有两个角是锐角。

()7.等边三角形一定是等腰三角形。

()8.如果一个三角形每两个内角之差都等于0,这个三角形一定是等边三角形。

()三、填空题9.三角形的三个角∠A、∠B、∠C之和为180°,∠C=________°10.一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是72°,它的一个底角是________°.11.一根绳子长48厘米.(1)如果用这根绳子围成一个底为12厘米的等腰三角形,这个三角形的腰是________厘米?(2)如果用这根绳子围成一个等边三角形,这个三角形的边长是________厘米?四、解答题12.求下面角的度数.=________13.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30厘米,如果三角形的腰长是8厘米,那么这个三角形的底边长是多少厘米?五、应用题14.等腰三角形有一个角是70°,它的另外两个角是多少度?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答案】C【解析】【解答】解:180°÷(1+2+3)=180°÷6=30°,所以最大的内角是:3×30°=90°。

故答案为:C。

【分析】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先计算出每份的度数,再求出最大的内角的度数即可。

最经典《全等三角形》单元测试题卷(含答案)

最经典《全等三角形》单元测试题卷(含答案)

最经典《全等三角形》单元测试题卷(含答案)全等三角形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B。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C。

全等三角形的周长相等D。

全等三角形的高相等2.如图,△ABC≌△CDA,并且BC=DA,那么下列结论错误的是()A。

∠1=∠2B。

AC=CAC。

AB=ADD。

∠B=∠D3.如图,AB∥DE,AC∥DF,AC=DF,下列条件中不能判断△ABC≌△DEF的是()A。

AB=DEB。

∠B=∠EXXX=BCD。

EF∥BC4.长为3cm、4cm、6cm、8cm的木条各两根,XXX与XXX分别取了3cm和4cm的两根,要使两人所拿的三根木条组成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则他俩取的第三根木条应为()A。

一个人取6cm的木条,一个人取8cm的木条B。

两人都取6cm的木条C。

两人都取8cm的木条D。

B、C两种取法都可以5.△ABC中,AB=AC,三条高AD、BE、CF相交于O,那么图中全等的三角形有()A。

5对B。

6对C。

7对D。

8对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①三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②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③两角、一边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④两边、一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7.如图,已知△ABC中,∠ABC=45°,AC=4,H是高AD和BE的交点,则线段BH的长度为()A。

B。

4C。

D。

58.如图,ABC中,AD是它的角平分线,AB=4,AC=3,那么△ABD与△ADC的面积比是()A。

1:1B。

3:4C。

4:3D。

不能确定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24分)11.一个三角形的三边为2、5、x,另一个三角形的三边为y、2、6,若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则x+y=7.12.如图,∠1=∠2,CD=BD,可证△ABD≌△ACD,则依据是SSS。

13.在四边形ABCD中,已知CB=CD,∠XXX∠ADC=90°,∠BAC=35°,求∠BCD的度数。

全等三角形》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全等三角形》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全等三角形》单元测试题(含答案)全等三角形》单元测试题姓名。

班级:得分:一、填空题(4×10=40分)1、在△ABC中,AC>BC>AB,且△ABC≌△DEF,则在△DEF中,DE>EF>DF。

2、已知:△ABC≌△A′B′C′,∠A=∠A′,∠B=∠B′,∠C=70°,AB=15cm,则∠C′=70°,A′B′=15cm。

3、如图1,△ABD≌△BAC,若AD=BC,则∠BAD的对应角是∠XXX。

4、如图2,在△ABC和△FED,AD=FC,AB=FE,当添加条件BD=CE时,就可得到△ABC≌△FED。

5、如图3,在△ABC中,AB=AC,AD⊥BC于D点,E、F分别为DB、DC的中点,则图中共有全等三角形4对。

6、如图4,BE,CD是△ABC的高,且BD=EC,判定△BCD≌△CBE的依据是BD=EC。

7、如图5,△ABC中,∠C=90°,CD⊥XXX于点D,AE是∠BAC的平分线,点E到AB的距离等于3cm,则CF=6cm。

8、如图6,在△ABC中,AD=DE,AB=BE,∠A=80°,则∠CED=50°。

9、P是∠AOB平分线上一点,CD⊥OP于F,并分别交OA、OB于C、D,则CD=PD,P点到∠AOB两边距离之和等于AO或BO。

10、AD是△ABC的边BC上的中线,AB=12,AC=8,则中线AD的取值范围是6≤AD≤8.二、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30分)11、下列命题中:⑴形状相同的两个三角形是全等形;⑵在两个三角形中,相等的角是对应角,相等的边是对应边;⑶全等三角形对应边上的高、中线及对应角平分线分别相等。

其中真命题的个数有2个。

12、如图7,已知点E在△ABC的外部,点D在BC边上,DE交AC于F,若∠1=∠2=∠3,AC=AE,则有△ABD≌△AFDB、△AFE≌△ADC。

13、下列条件中,不能判定△ABC≌△A′B′C′的是∠B=∠B′。

2022学年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2章《全等三角形》测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2学年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2章《全等三角形》测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2-2023学年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2章《全等三角形》测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如图,两个三角形为全等三角形,则∠α的度数是()A.72°B.60°C.58°D.50°第1题图第2题图第3题图2.如图,已知∠ABC=∠DCB,下列所给条件不能证明△ABC≌△DCB的是()A.∠A=∠D B.AB=DC C.∠ACB=∠DBC D.AC=BD3.如图,要测量河两岸相对两点A、B间的距高,先在过点B的AB的垂线上取两点C、D,使得CD=BC,再在过点D的垂线上取点E,使A、C、E三点在一条直线上,可以证明△EDC≌△ABC,所以测得ED的长就是A、B两点间的距离,这里判定△EDC≌△ABC的理由是()A.SAS B.SSS C.ASA D.AAS4.工人师傅常用角尺平分一个任意角.做法如下:如图所示,∠AOB是一个任意角在边OA,OB上分别取OM=ON,移动角尺,使角尺两边相同的刻度分别与M,N重合.过角尺顶点C的射线OC即是∠AOB的平分线.这种做法的道理是()A.HLB.SSSC.SASD.ASA第4题图第5题图第6题图5.如图,已知∠MAN=55°,点B为AN上一点.用尺规按如下过程作图:以点A为圆心,以任意长为半径作弧,交AN于点D,交AM于点E;以点B为圆心,以AD为半径作弧,交AB于点F;以点F为圆心,以DE为半径作弧,交前面的弧于点G;连接BG并延长交AM于点C.则∠BCM的度数为()A.70°B.110°C.125°D.130°6.小明不小心把一块三角形形状的玻璃打碎成了三块,如图①②③,他想要到玻璃店去配一块大小形状完全一样的玻璃,你认为应带()A.①B.②C.③D.①和②7.点P在∠AOB的平分线上,点P到OA边的距离等于5,点Q是OB边上的任意一点,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PQ≥5B.PQ>5C.PQ<5D.PQ≤58.如图,直线a、b、c表示三条公路,现要建一个货物中转站,要求它到三条公路的距离相等,则可供选择的地址有()A.一处B.两处C.三处D.四处第8题图第9题图第10题图9.如图,在Rt△ABC 中,∠C=90°,以顶点A 为圆心,适当长为半径画弧,分别交AC,AB 于点M,N,再分别以点M,N 为圆心,大于MN 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P,作射线AP 交边BC 于点D,若CD=4,AB=15,则△ABD 的面积是()A.15B.30C.45D.6010.两组邻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叫做“筝形”,如图,四边形ABCD 是一个筝形,其中AD=CD,AB=CB,詹姆斯在探究筝形的性质时,得到如下结论:①AC⊥BD;②AO=CO=AC;③△ABD≌△CBD,其中正确的结论有()A.0个B.1个C.2个D.3个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15分)11.如图,Rt△ABC 中,∠ACB=90°,∠A=50°,将其折叠,使点A 落在边CB 上A′处,折痕为CD,则∠A′DB 为.第11题图第12题图第13题图12.已知,如图,∠AOB=60°,CD⊥OA 于D,CE⊥OB 于E,若CD=CE,则∠COD+∠AOB=度.13.如图在等腰Rt△ABC 中,∠C=90°,AC=BC,AD 平分∠BAC 交BC 于D,DE⊥AB 于E,若AB=10,则△BDE 的周长等于.14.如图,在Rt△ABC,∠C=90°,AC=12,BC=6,一条线段PQ=AB,P、Q 两点分别在AC 和过点A 且垂直于AC 的射线AX 上运动,要使△ABC 和△QPA 全等,则AP=.第14题图第15题图15.如图,在△ABC 中,∠C=90°,AD 平分∠BAC,DE⊥AB 于E.则下列结论:①CD=ED,②AC+BE=AB,③∠BDE=∠BAC,④AD 平分∠CDE,⑤S △ABD :S △ACD =AB:AC,其中正确的是.三、解答题(本大题共8个小题,满分75分)16.(8分)如图,DE⊥AB,CF⊥AB,垂足分别是点E、F,DE=CF,AE=BF,求证:AC∥BD.17.(9分)已知,如图所示,AB=AC,BD=CD,DE⊥AB于点E,DF⊥AC于点F,求证:DE=DF.18.(9分)已知:如图,在△ABC、△ADE中,∠BAC=∠DAE=90°,AB=AC,AD=AE,点C、D、E三点在同一直线上,连接BD.求证:(1)△BAD≌△CAE;(2)试猜想BD、CE有何特殊位置关系,并证明.19.(9分)已知如图AD为△ABC上的高,E为AC上一点BE交AD于F且有BF=AC,FD=CD.求证:(1)△ADC≌△BDF;(2)BE⊥AC.20.(9分)图为人民公园的荷花池,现要测量此荷花池两旁A、B两棵树间的距离(不能直接测量),请你根据所学三角形全等的知识,设计一种测量方案求出AB的长(要求画出草图,写出测量方案和理由).21.(10分)如图,已知△ABC中,AB=AC=10cm,BC=8cm,点D为AB的中点.如果点P在线段BC上以3cm/s的速度由B点向C点运动,同时,点Q在线段CA上由C点向A点运动.(1)若点Q的运动速度与点P的运动速度相等,经过1s后,△BPD与△CQP是否全等,请说明理由;(2)若点Q的运动速度与点P的运动速度不相等,当点Q的运动速度为多少时,能够使△BPD与△CQP 全等?22.(10分)如图,在△ABC中,AB=AC,DE是过点A的直线,BD⊥DE于D,CE⊥DE于点E;(1)若B、C在DE的同侧(如图所示)且AD=CE.求证:AB⊥AC;(2)若B、C在DE的两侧(如图所示),其他条件不变,AB与AC仍垂直吗?若是请给出证明;若不是,请说明理由.23.(11分)(1)如图1,以△ABC的边AB、AC为边分别向外作正方形ABDE和正方形ACFG,连接EG,试判断△ABC与△AEG面积之间的关系,并说明理由.(2)园林小路,曲径通幽,如图2所示,小路由白色的正方形理石和黑色的三角形理石铺成.已知中间的所有正方形的面积之和是a平方米,内圈的所有三角形的面积之和是b平方米,这条小路一共占地多少平方米.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单元测试卷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A2.D3.C 4.B5.B6.C7.A8.D9.B10.D 二、填空题11.10°12.90°13.1014.6或12.15.①②③④⑤.三、解答题16.证明:∵DE⊥AB,CF⊥AB,∴∠DEB=∠AFC=90°,∵AE=BF,∴AF=BE,在△DEB和△CFA中,,△DEB≌△CFA,∴∠A=∠B,∴AC∥DB.17.证明:连接AD,在△ACD和△ABD中,,∴△ACD≌△ABD(SSS),∴∠EAD=∠FAD,即AD平分∠EAF,∵DE⊥AE,DF⊥AF,∴DE=DF.18.(1)证明:∵∠BAC=∠DAE=90°∴∠BAC+∠CAD=∠DAE+CAD即∠BAD=∠CAE,又∵AB=AC,AD=AE,∴△BAD≌△CAE(SAS).(2)BD、CE特殊位置关系为BD⊥CE.证明如下:由(1)知△BAD≌△CAE,∴∠ADB=∠E.∵∠DAE=90°,∴∠E+∠ADE=90°.∴∠ADB+∠ADE=90°.即∠BDE=90°.∴BD、CE特殊位置关系为BD⊥CE.19.证明:(1)∵AD⊥BC,∴∠ADB=∠ADC=90°.又∵BF=AC,FD=CD,∴△ADC≌△BDF(HL).(2)∵△ADC≌△BDF,∴∠EBC=∠DAC.又∵∠DAC+∠ACD=90°,∴∠EBC+∠ACD=90°.∴BE⊥AC.20.解:分别以点A、点B为端点,作AQ、BP,使其相交于点C,使得CP=CB,CQ=CA,连接PQ,测得PQ即可得出AB的长度.理由:由上面可知:PC=BC,QC=AC,又∠PCQ=∠BCA,∴△PCQ≌△BCA∴AB=PQ.21.解:(1)△BPD≌△CQP,理由如下:∵t=1s,∴BP=CQ=3×1=3(cm),∵AB=10cm,点D 为AB 的中点,∴BD=5cm.又∵PC=BC﹣BP,BC=8cm,∴PC=8﹣3=5(cm),∴PC=BD.又∵AB=AC,∴∠B=∠C,在△BPD 和△CQP 中,∴△BPD≌△CQP(SAS);(2)∵v P ≠v Q ,∴BP≠CQ,又∵△BPD≌△CPQ,∠B=∠C,则BP=PC=4,CQ=BD=5,∴点P,点Q 运动的时间t==(s),∴v Q ===(cm/s),答:当点Q 的运动速度为cm/s,能够使△BPD 与△CQP 全等.22.解(1)证明:∵BD⊥DE,CE⊥DE,∴∠ADB=∠AEC=90°,在Rt△ABD 和Rt△ACE 中,∵,∴Rt△ABD≌Rt△CAE.∴∠DAB=∠ECA,∠DBA=∠ACE.∵∠DAB+∠DBA=90°,∠EAC+∠ACE=90°,∴∠BAD+∠CAE=90°.∠BAC=180°﹣(∠BAD+∠CAE)=90°.∴AB⊥AC.(2)AB⊥AC.理由如下:同(1)一样可证得Rt△ABD≌Rt△ACE.∴∠DAB=∠ECA,∠DBA=∠EAC,∵∠CAE+∠ECA=90°,∴∠CAE+∠BAD=90°,即∠BAC=90°,∴AB⊥AC.23.解:(1)△ABC 与△AEG 面积相等.理由:过点C 作CM⊥AB 于M,过点G 作GN⊥EA 交EA 延长线于N,则∠AMC=∠ANG=90°,∵四边形ABDE 和四边形ACFG 都是正方形,∴∠BAE=∠CAG=90°,AB=AE,AC=AG,∵∠BAE+∠CAG+∠BAC+∠EAG=360°,∴∠BAC+∠EAG=180°,∵∠EAG+∠GAN=180°,∴∠BAC=∠GAN,在△ACM 和△AGN 中,,∴△ACM≌△AGN,∴CM=GN,∵S △ABC =AB•CM,S △AEG =AE•GN,∴S △ABC =S △AEG ,(2)由(1)知外圈的所有三角形的面积之和等于内圈的所有三角形的面积之和.∴这条小路的面积为(a+2b)平方米.。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第11章三角形全章测试含答案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第11章三角形全章测试含答案

第11章 三角形 全章测试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以下列各组长度的线段为边,能构成三角形的是 ( )A .7,3,4B .5,6,12C .3,4,5D .1,2,3 2. 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外角是80°,则其底角是( )A .100°B .100°或40°C .40°D .80 3.一个多边形的每一个外角都等于40°,那么这个多边形的内角和为( )A .1260°B .1080°C .1620°D .360°4.用一批完全相同的多边形地砖铺地面,不能进行镶嵌的是( ) A.正三角形 B.正方形 C.正六边形 D.正八边形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及高都在三角形内B.直角三角形的高只有一条.C.三角形至少有一条高在形内D.钝角三角形的三条高都在形外. 6.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比它的外角的和的2倍还大180°,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 ) A .5 B .6 C .7 D .8 7.在下图中,正确画出AC 边上高的是( ).EBAC C A BCA BCA BE EE(A ) (B ) (C ) (D ) 8.如图所示,∠A 、∠1、∠2的大小关系是( ) A. ∠A >∠1>∠2 B. ∠2>∠1>∠A C. ∠A >∠2>∠1 D. ∠2>∠A >∠19. 给出下列命题:⑴三角形的一个外角一定大于它的一个内角.⑵若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之比为1:3:4,它肯定是直角三角形 ⑶三角形的最小内角不能大于60°⑷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其中真命题的个数是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10.如图1,把△ABC 纸片沿DE 折叠,当点A 落在四边形BCDE 内部时,则∠A 与∠1+∠2之间有一种数量关系始终保持不变.请试着找一找这个规律,你发现的规律是( )A .∠A=∠1+∠2B .2∠A=∠1+∠2C .3∠A=2∠1+∠2D .3∠A=2(∠1+∠2)E DA CB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30分)11.为了使一扇旧木门不变形,木工师傅在木门的背面加钉了一根木条,这样做的道理是 . 12.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是5cm 和11cm ,则它的周长是 _______13.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18,已知一边长为5,则其他两边长为 ____________. 14.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长为2、7、x ,则x 的取值范围是 _______. 15.如图所示,AB∥CD,∠ABE=66°,∠D=54°,则∠E 的度数为 . 16.如图,∠A +∠B +∠C +∠D +∠E +∠F= .17.在△ABC 中,在△ABC 中,∠A-∠B=∠B-∠C =15°则∠A 、∠B 、∠C 分别为 .18.如图,在△ABC 中,两条角平分线BD 和CE 相交于点O ,若∠BOC=116°,那么∠A 的度数是_______。

全等三角形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全等三角形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全等三角形单元测试题一、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已知:///≌,/ABC A B C∆∆∠=∠,70B B∠=∠,/A A=,则AB cmC∠=︒,15 /∠=_________,//CA B=__________.∆中,AB=AC,AD⊥BC于D点,E、F分别为DB、DC的中点,则图中共有全等三角2.如图1,在ABC形_______对.图1 图2 图33.已知△AB C≌△A′B′C′,若△ABC的面积为10 cm2,则△A′B′C′的面积为______ cm2,若△A′B′C′的周长为16 cm,则△AB C的周长为________cm.4.如图2所示,∠1=∠2,要使△ABD≌△ACD,需添加的一个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只添一个条件即可).5.如图3所示,点F、C在线段BE上,且∠1=∠2,BC=EF,若要使△ABC≌△DEF,则还需补充一个条件________,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6.三角形两外角平分线和第三个角的内角平分线_____一点,且该点在三角形______部.7.如图4,两平面镜α、β的夹角θ,入射光线AO平行于β,入射到α上,经两次反射后的出射光线CB平行于α,则角θ等于________.图4 图5 图68.如图5,直线AE ∥BD ,点C 在BD 上,若AE =4,BD =8,△ABD 的面积为16,则ACE △ 的面积为______.二、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4分)9.如图6,AE =AF ,AB =AC ,EC 与B F 交于点O ,∠A =600,∠B =250,则∠EOB 的度数为( )A 、600B 、700C 、750D 、85010.△ABC ≌△DEF ,且△ABC 的周长为100 cm ,A 、B 分别与D 、E 对应,且AB =35 cm ,DF =30 cm ,则EF 的长为( )A .35 cmB .30 cmC .45 cmD .55 cm11.图7是一个由四根木条钉成的框架,拉动其中两根木条后,它的形状将会改变,若固定其形状,下列有四种加固木条的方法,不能固定形状的是钉在________两点上的木条.( )A .A 、FB .C 、E C .C 、AD .E 、F12.要测量河两岸相对的两点A 、B 的距离,先在AB 的垂线BF 上取两点C 、D ,使CD =•BC ,再定出BF的垂线DE ,使A 、C 、E 在一条直线上,可以证明△EDC ≌△ABC ,•得到ED =AB ,因此测得ED 的长就是AB 的长(如图8),判定△EDC ≌△ABC 的理由是( )A .边角边公理B .角边角公理;C .边边边公理D .斜边直角边公理13.如图9,在△ABC 中,∠A :∠B :∠C =3:5:10,又△MNC ≌△ABC ,则∠BCM :∠BCN 等于( )A .1:2B .1:3C .2:3D .1:414.如图10,P 是∠AOB 平分线上一点,CD ⊥OP 于F ,并分别交OA 、OB 于CD ,则CD _____P 点到∠AOB N A M C B 图7 图8 图9 图10两边距离之和.( )A.小于B.大于C.等于D.不能确定三、解答题(共46分)中,∠ACB=90°,延长BC至B',使15.已知如图11,ABCC B'=BC,连结A B'.求证:△AB B'是等腰三角形.参考答案。

全等三角形测试题含答案

全等三角形测试题含答案

《全等三角形》整章水平测试题(一)一、认认真真选,沉着应战!1.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A .全等三角形的高相等B .全等三角形的中线相等C .全等三角形的角平分线相等D .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的平分线相等 2.下列各条件中,不能作出惟一三角形的是() A .已知两边和夹角 B .已知两角和夹边 C .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 D .已知三边4.下列各组条件中,能判定△ABC ≌△DEF 的是( ) A .AB =DE ,BC =EF ,∠A =∠D B .∠A =∠D ,∠C =∠F ,AC =EFC .AB =DE ,BC =EF ,△ABC 的周长= △DEF 的周长D .∠A =∠D ,∠B =∠E ,∠C =∠F5.如图,在△ABC 中,∠A :∠B :∠C =3:5:10,又△MNC ≌△ABC , 则∠BCM :∠BCN 等于() A .1:2B .1:3C .2:3D .1:4 6.如图, ∠AOB 和一条定长线段A ,在∠AOB 内找一点P ,使P到OA 、OB 的距离都等于A ,做法如下:(1)作OB 的垂线NH , 使NH =A ,H 为垂足.(2)过N 作NM ∥OB .(3)作∠AOB 的平 分线OP ,与NM 交于P .(4)点P 即为所求. 其中(3)的依据是( )A .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处处相等B .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C .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D .到线段的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7.如图,△ABC 的三边AB 、BC 、CA 长分别是20、30、40,其三条角平分线将△ABC 分为三个三角形,则S △ABO ︰S △BCO ︰S △CAO 等于( ) A .1︰1︰1 B .1︰2︰3 C .2︰3︰4 D .3︰4︰5 8.如图,从下列四个条件:①BC =B ′C , ②AC =A ′C ,③∠A ′CB =∠B ′CB ,④AB =A ′B ′中,任取三个为条件, 余下的一个为结论,则最多可以构成正确的结论的个数是( )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9.要测量河两岸相对的两点A ,B 的距离,先在AB 的垂线B F 上 取两点C ,D ,使CD =BC ,再定出B F 的垂线DE ,使A ,C ,E 在同 一条直线上,如图,可以得到EDC ABC ≅,所以ED =AB ,因 此测得ED 的长就是AB 的长,判定EDC ABC ≅的理由是( ) A .SAS B .ASA C .SSS D .HL10.如图所示,△ABE 和△ADC 是△ABC 分别沿着AB ,AC 边 翻折180°形成的,若∠1∶∠2∶∠3=28∶5∶3,则∠α的度ACB DFEN AMCB FCEABD数为( )A .80°B .100°C .60°D .45°. 二、仔仔细细填,记录自信!11.如图,在△ABC 中,AD=DE ,AB=BE ,∠A=80°, 则∠CED=_____.12.已知△DE F ≌△ABC ,AB =AC ,且△ABC 的周长为23cm ,BC =4cm ,则△DE F 的边中必有一条边等于______.13. 在△ABC 中,∠C =90°,BC =4CM ,∠BAC 的平分线交BC 于D ,且BD ︰DC =5︰3,则D 到AB 的距离为_____________.14. 如图,△ABC 是不等边三角形,DE =BC ,以D ,E 为两个顶点作位置不同的三角形,使所作的三角形与△ABC 全等,这样的三角形最多可以画出_____个.D E15. 如图,AD A D '',分别是锐角三角形ABC 和锐角三角形A B C '''中,BC B C ''边上的高,且AB A B AD A D ''''==,.若使ABC A B C '''△≌△,请你补充条件___________.(填写一个你认为适当的条件即可)17.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两条边和其中一条边上的高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的第三边所对的角的关系是__________.19. 如右图,已知在ABC 中,90,,A AB AC CD ∠=︒=平分ACB ∠,DE BC ⊥于E ,若15cm BC =,则DEB △ 的周长为cm .20.在数学活动课上,小明提出这样一个问题:∠B =∠C =900,E 是 BC 的中点,DE 平分∠ADC ,∠CED =350,如图,则∠EAB 是多少度?大家一起热烈地讨论交流,小英第一个得出正确答案,是______. 三、平心静气做,展示智慧!21.如图,公园有一条“Z ”字形道路ABCD ,其中AB ∥CD ,在,,E M F 处各有一个小石凳,且BE CF =, M 为BC 的中点,请问三个小石凳是否在一条直线上?说出你推断的理由.22.如图,给出五个等量关系:①AD BC =②AC BD =③CE DE =④D C ∠=∠EA B C D'A 'B 'D 'CC B⑤DAB CBA ∠=∠.请你以其中两个为条件,另三个中的一个为结论,推出一个正确 的结论(只需写出一种情况),并加以证明. 已知: 求证: 证明:23.如图,在∠AOB 的两边OA ,OB 上分别取OM =ON ,OD =OE , DN 和EM 相交于点C .求证:点C 在∠AOB 的平分线上. 四、发散思维,游刃有余!24. (1)如图1,以ABC △的边AB 、AC 为边分别向外作正方形ABDE 和正方形ACFG ,连结EG ,试判断ABC △与AEG △面积之间的关系,并说明理由.(2)园林小路,曲径通幽,如图2所示,小路由白色的正方形理石和黑色的三角形理石 铺成.已知中间的所有正方形的面积之和是a 平方米,内圈的所有三角形的面积之和 是b 平方米,这条小路一共占地多少平方米?参考答案一、1—5:DCDCD 6—10:BCBBA 二、 11.100°12.4cm 或9.5cm13.1.5cm 14.4 15.略16.15AD << 17. 互补或相等 18. 180 19.15 20.350三、 21.在一条直线上.连结EM 并延长交CD 于'F 证'CF CF =.22.情况一:已知:AD BC AC BD ==,求证:CE DE =(或D C ∠=∠或DAB CBA ∠=∠) 证明:在△ABD 和△BAC 中AD BC AC BD ==∵, AB BA =ABDC EOM NAGFC BDE(图1)∴△ABD ≌△BAC∴CAB DBA ∠=∠AE BE =∴ ∴AC AE BD BE -=-即CE ED =情况二:已知:D C DAB CBA ∠=∠∠=∠,求证:AD BC =(或AC BD =或CE DE =) 证明:在△ABD 和△BAC 中D C ∠=∠,DAB CBA ∠=∠AB AB =∵∴△ABD ≌△BAC ∴AD BC =23.提示:OM =ON ,OE =OD ,∠MOE =∠NOD ,∴△MOE ≌△NOD ,∴∠OME =∠OND ,又DM =EN ,∠DCM =∠ECN ,∴△MDC ≌△NEC ,∴MC =NC ,易得△OMC ≌△ONC (SSS )∴∠MOC =∠NOC ,∴点C 在∠AOB 的平分线上.四、24. (1)解:ABC △与AEG △面积相等过点C 作CM AB ⊥于M ,过点G 作GN EA ⊥交EA 延长线于N ,则AMC ∠=90ANG ∠=四边形ABDE 和四边形ACFG 都是正方形90180BAE CAG AB AE AC AG BAC EAG ∴∠=∠===∴∠+∠=,,180EAG GAN BAC GAN ∠+∠=∴∠=∠ACM AGN ∴△≌△1122ABCAEG CM GN S AB CM S AE GN ∴===△△,ABC AEGS S ∴=△△(2)解:由(1)知外圈的所有三角形的面积之和等于内圈的所有三角形的面积之和∴这条小路的面积为(2)a b +平方米.BD。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三角形全章测试题
班级
姓名 成绩
说明:本试题满分100分,时间100分钟。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计24分)
1.如果在一个顶点周围用两个正方形和n 个正三角形恰好可以进行平面镶嵌,则n 的值是( ).A.3 B.4 C .5 D.6 2.下面四个图形中,线段BE 是⊿ABC 的高的图是( )
3.已知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4cm 和9cm,则下列长度的四条线段中能作为第三边的是( ) A.13cm
B.6cm ﻩ
C.5cm ﻩ D.4c m
4.三角形一个外角小于与它相邻的内角,这个三角形是( ) A.直角三角形 B .锐角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 D .属于哪一类不能确定 5.如图,在直角三角形ABC 中,AC ≠AB,AD 是斜边上的高, DE ⊥AC,DF ⊥AB,垂足分别为E 、F,则图中与∠C (∠C除外)相等的角的个数是( )
A 、3个
B 、4个 C、5个 D 、6个
6.如图,将一副三角板叠放在一起,使直角的顶点重合于O, 则∠AOC +∠DOB=( )
A 、900
B、1200
C 、1600
D、1800
7.以长为13c m、10cm 、5cm 、7c m的四条线段中的三条线段为边,可以画出三角形的个数是(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8.给出下列命题:①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叫三角形 ②三角形相邻两边组成的角叫三角形的内角 ③三角形的角平分线是射线 ④三角形的高所在的直线交于一点,这一点不在三角形内就在三角形外 ⑤任何一个三角形都有三条高、三条中线、三条角平分线
第5题图
第6题图
⑥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一点,且这点在三角形内。

正确的命题有( )
A.1个
B.2个 C .3个ﻩﻩ D.4个
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计24分)
9.如图,一面小红旗其中∠A=60°, ∠B =30°,则∠BC D= 。

10.为了使一扇旧木门不变形,木工师傅在木门的背面加钉了一根木条这样做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
11.把一副常用的三角板如图所示拼在一起,那么图中∠ADE 是 度。

12.如图,∠1=_____.
13.若三角形三个内角度数的比为2:3:4,则相应的外角比是 . 14.如图,⊿ABC 中,∠A = 40°,∠B = 72°,CE 平分∠ACB ,C D⊥A B于D,DF ⊥CE, 则∠C DF = 度。

15.如果将长度为a-2、a+5和a+2的三根线段首尾顺次相接可以得到一个三角形,那么a 的取值范围是
16.如图,△A BC 中,∠A =1000,BI 、CI 分别平分∠ABC,∠ACB,则∠B IC= ,若BM 、CM 分别平分∠ABC,∠ACB 的外角平分线,则∠M= 三、解答题(每题6分,共计30分)
17.有人说,自己的步子大,一步能走三米多,你相信吗? 用你学过的数学知识说明理由。

C D
B
A
第9题图
第10题图
A
B
C
D
E
第11题图
140
80
1
第12题图
第14题图
1
2
B
A
E
C
D
I 16题图
18.(小颖要制作一个三角形木架,现有两根长度为8m和5m的木棒。

如果要求第三根木棒的长度是整数,小颖有几种选法?第三根木棒的长度可以是多少?
19.小华从点A 出发向前走10m,向右转36°然后继续向前走10m,再向右转36°,他以同样的方法继续走下去,他能回到点A 吗?若能,当他走回到点A 时共走多少米?若不能,写出理由。

20.⊿AB C中,∠AB C、∠A CB 的平分线相交于点O。

(1)若∠ABC = 40°,∠ACB = 50°,则∠BOC = 。

(2)若∠ABC +∠ACB =116°,则∠BOC = 。

(3)若∠A = 76°,则∠BO C = 。

(4)若∠BOC = 120°,则∠A = 。

(5)你能找出∠A 与∠BOC 之间的数量关系吗?
21.一个零件的形状如图,按规定∠A =90º ,∠ C=25º,∠B=25º,检验已量得∠BCD=150º,就判断这个零件不合格,运用三角形的有关知识说明零件不合格的理由。

A C
D
第21题图
四、拓广探索
22.(7分)已知,如图,在△ AB C中,AD,AE 分别是 △ ABC 的高和角平分线, 若∠B=30°,∠C=50°. (1)求∠DAE 的度数。

(2)试写出 ∠DAE 与∠C-∠B 有何关系?(不必证明)
23.(7分)如图,已知D 为△AB C边BC 延长线上一点,DF ⊥A B于F 交 A C于E,∠A=35°,∠D=42°,求∠ACD 的度数.
24.(8分)如图,在△ABC 中,∠B=∠C,∠BA D=40°,且∠AD E=∠A ED , 求∠CDE 的度数.
A
C
第22题图
F
D
C
B
E
A 第23题图
D C
B
E
A
第24题图
参考答案
一、1.A;2.A;3.B;4.C;5.B;6.D;7.A;8.D;9.C;10.B
二、11.9;12.三角形的稳定性;13.135;14.1200;15.7:6:5;16.74;
17.a>5;18.720,720,360;19.1400,400;20.6;
三、
21.不能。

如果此人一步能走三米多,由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得,此人两腿的长大于3米多,这与实际情况不符。

所以他一步不能走三米多。

22.小颖有9种选法。

第三根木棒的长度可以是4cm,5cm,6cm,7cm,8cm,9cm,10cm,11cm,12cm。

23.小华能回到点A。

当他走回到点A时,共走1000m。

24.(1)135°;(2)122°;(3)128°;(4)60°;(5)∠BOC = 90°+ 1
2
∠A
25.零件不合格。

理由略
四、26.(1) ∠DAE=10°
(2)∠C -∠B=2∠DAE
27.解:因为∠AFE=90°,所以∠AEF=90°-∠A=90°-35°=55°.所以∠CED=•∠AEF=
55°,
所以∠ACD=180°-∠CED-∠D=180°-55°-42=83°.
28.解:设∠DAE=x,则∠BAC=40°+x. 因为∠B=∠C,所以2∠2=180°-∠BAC,
∠C=90°-1
2
∠BAC=90°-
1
2
(40°+x). 同理∠AED=90°-
1
2
∠DAE=90°-
1
2
x.
∠CDE=∠AED-∠C=(90°-1
2
x)-[90°-
1
2
(40°+x)]=2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