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25的治理方法
大烟囱排放的白雾是水蒸汽其实里面含PM25得治

大烟囱排放的白雾是水蒸汽其实里面含PM25得治在大烟囱排放出的白雾中,人们常常误以为这是水蒸汽,然而实际上其中也存在着PM2.5的污染物。
治理这一问题势在必行。
本文将从大烟囱排放的白雾的成分、对环境及健康的影响以及治理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大烟囱排放的白雾的成分大烟囱排放的白雾并非全然由水蒸汽构成,它还含有一定的污染物,特别是PM2.5。
PM2.5是指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其主要来源于工业排放、交通尾气等。
当烟囱排放物与周围环境中的水蒸汽结合时,白雾便形成了。
这使得人们误以为大烟囱排放的白雾只是水蒸汽,而忽视了其中PM2.5造成的环境与健康隐患。
二、大烟囱排放的白雾对环境及健康的影响1. 对环境的影响大烟囱排放的白雾中的PM2.5首先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这些微小颗粒物可以悬浮在空气中较长时间,被风吹散到周围地区,对水质、土壤以及植被造成不利影响。
同时,它们也会影响大气的透明度,导致雾霾天气的发生,给人们的出行和生活带来诸多不便。
2. 对健康的影响除了对环境的影响外,大烟囱排放的白雾中的PM2.5还对人们的健康构成了威胁。
由于颗粒物微小,易于进入人体呼吸系统,其对呼吸道和肺部的损害是十分严重的。
长期吸入PM2.5会引发各种呼吸系统疾病,如哮喘、支气管炎等,甚至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特别是老年人、儿童和患有慢性疾病的人群更容易受到影响。
三、治理方法针对大烟囱排放的白雾中的PM2.5污染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治理措施,以减少其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危害。
1. 加强排放源控制对大烟囱排放的企业进行严格的监管,加强排放源控制是治理的重要途径。
企业需要安装和使用高效的污染减排设备,如烟气脱硫、脱硝和除尘设备,以减少污染物的直接排放。
2. 推广清洁能源清洁能源的推广和利用是治理大烟囱排放的白雾的有效途径之一。
通过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对传统高污染能源的依赖,可以有效地降低大烟囱排放的PM2.5含量。
参考PM25的来源、危害和防治

PM2.5与PM10 颗粒物粒径大小不同,被吸入并沉积在呼吸系统的部位也就不同,对机体危害也有明显差异。
PM2.5的化学成分
PM2.5的化学组成十分复杂,不同时间和空间, PM2.5的化学成分是不同的,不同化学组分的颗粒物对人体健康和大气能见度的影响亦不相同,这些影响还与化学成分在颗粒物内部和表面存在状态有关。此外,不同来源的颗粒物,其化学组成有所不同,因此颗粒物的化学组成可用来进行颗粒物的来源分析。
PM2.5的质量浓度污染特征
PM2.5的危害
对PM2.5的防治对策
Company Logo
什么是PM2.5
PM2.5也称大气细粒子,指的是空气中空气动力学直径小于等于2.5μm的悬浮颗粒物,其粒径小、比表面积大,易于富集空气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并可以随着人的呼吸进入体内,甚至进入到肺泡和血液中,导致各种疾病,它还是能见度降低的罪魁祸首。
01
PM2.5的化学成分包括无机成分、有机成分、微量金属元素、元素碳 (EC)、生物物质 (细菌、病菌、霉菌等 )等。
02
大气中的含碳粒子是由有机碳(OC)和吸光的元素碳(EC)组成,元素碳的化学结构类似于不纯的石墨,有机碳是PM2.5中含量最高的组分。
PM2.5的化学成分
锌
有毒元素
铅
导致人群特别是儿童的严重的神经和血液的负效应
元素碳、有机物和硫酸根的重要性大, 它是燃煤的标志,则认为其来自燃煤。
Company Logo
我国PM2.5污染情况
PM2.5和PM10的关联
PM2.5与PM10显著相关,其比值与风速正相关,与湿度负相关。
城区的ρ值比近郊区要低,这可能是由于细粒子在大气中停留时间长,传输距离较远造成的。
室内pm2.5浓度标准及其控制策略

室内PM2.5浓度标准及其控制策略朱梅文远高(武汉科技大学环境工程)摘要:室内颗粒物中占有很大比例的PM2.5由于比表面积大,对多种有机物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可以直接进入肺泡,增加年总死亡率、心肺疾病死亡率以及肺癌的死亡率,进而对人体产生全方位的影响。
结合各国/组织的PM2.5标准及室内PM2.5检测标准可以为《室内空气质量标准》中PM2.5标准值的预测给予科学依据。
通过研究PM2.5的形成机理,分析影响室内PM2.5浓度的因素,针对采用不同空调系统的房间可以提出其室内PM2.5浓度的控制策略,从而达到进一步改善室内环境质量的目的,让人们拥有一个更加舒适健康的室内环境。
关键词:PM2.5形成机理浓度标准控制策略。
The concentration standard and control techniques of indoor PM2.5Zhu Mei Wen YuangaoAbstract: The PM2.5, which occupies a large proportion in indoor particulate matters, due to its large specific surface area and strong adsorption capacity for a variety of organic compounds , can directly access the alveoli and increase the total mortality, heart and lung disease mortality and the mortality of lung cancer. So it can make a full range of impact on the human body. The nations / organizations indoor PM2.5 standards and the testing standard can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for predicting PM2.5 standard values in "Indoor Air Quality Standards". Through the research on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PM2.5 and analyzing the factors affecting indoor PM2.5 concentrations, we can put forward control strategies on indoor PM2.5 for rooms using different air-conditioning systems and further improve the indoor environmental quality. For all of these, people can have a more comfortable and healthier environment.Keywords:PM2.5Formation Mechanism Concentration standard Control techniques1 前言2013年1月9日以来,全国中东部地区大范围的雾霾天气让颗粒污染物PM2.5从一个专业术语变成了切实的感受。
中国pm25标准(一)

中国pm25标准(一)中国的PM2.5标准是指对空气中PM2.5颗粒物的浓度限制。
PM2.5是指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它可以进入肺部并对健康造成危害。
制定背景PM2.5污染问题在中国近年来日益严重,政府于2012年起开始制定PM2.5标准,并于2016年正式实施。
标准的制定过程经历了多轮定稿和公开征求意见等步骤,旨在保护公众健康和环境。
标准内容中国的PM2.5标准将PM2.5颗粒物浓度的监测和控制分为6个等级,分别为:•一级:年均值不超过15微克/立方米,24小时平均值不超过35微克/立方米•二级:年均值不超过35微克/立方米,24小时平均值不超过75微克/立方米•三级:年均值不超过50微克/立方米,24小时平均值不超过115微克/立方米•四级:年均值不超过75微克/立方米,24小时平均值不超过150微克/立方米•五级:年均值不超过100微克/立方米,24小时平均值不超过250微克/立方米•六级:年均值不超过150微克/立方米,24小时平均值不超过350微克/立方米实施效果自中国PM2.5标准实施以来,国家不断加大对环境污染的治理力度,PM2.5浓度逐年下降,城市空气质量得到了一定的改善。
展望未来虽然中国的PM2.5浓度逐年下降,但仍有待进一步的改善。
政府和社会各界要继续加大力度,采取更加切实有效的措施,实现更高水平的环保治理。
面临挑战中国的PM2.5治理工作仍面临一定的挑战,其中包括:•区域间不均衡:PM2.5浓度在不同区域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一些地区的PM2.5浓度较高,治理难度较大。
•外部因素干扰:中国的PM2.5治理也受到许多外部因素的影响,如气象条件、大气运动、环境污染物来源等。
•治理成本高:治理PM2.5污染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高成本是制约治理进程的重要因素之一。
应对措施为了应对这些挑战,中国政府需要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优化治理模式,加强技术支持,扩大国际合作等。
大气工程中PM2

大气工程中PM2.5的治理措施与意义大气工程中PM2.5的治理措施与意义近年来,PM2.5污染成为全球范围内的头号环境问题,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作为细颗粒物之一,PM2.5的直径不足2.5微米,可以在空气中长时间悬浮并被人体吸入,对人体呼吸系统和血液循环系统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对PM2.5的治理成为大气工程中的重要任务。
首先,要想有效治理PM2.5,就需要从源头上减少颗粒物的排放量。
工业、交通、能源消耗等行为都是PM2.5的主要排放源,而治理这些排放源势在必行。
在工业领域,采用洁净生产技术、提高燃烧效率、加强污染物治理装置的运行等措施可以有效减少颗粒物的排放。
在交通领域,限制高污染排放车辆的行驶、优化交通组织、推广节能环保交通工具等也可以降低PM2.5的排放。
在能源消耗方面,减少煤炭的使用、推广清洁能源等也是一种有效的治理手段。
其次,大气工程中治理PM2.5还需要注重空气质量的监测与预警系统的建立。
通过建立完善的监测网络,及时准确地测量和掌握PM2.5的浓度水平和时空分布规律,可以为治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建立预警系统,及时发布空气质量预警信息,可以提前做好防护措施,保障公众的健康和安全。
另外,大气工程中还需要加强科研力量,深入研究PM2.5的来源、形成机制以及其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
只有了解了PM2.5的特性,才能针对性地制定治理措施。
科研机构可以利用模拟实验、数值模型等手段,探究PM2.5的输送规律、化学成分等,为治理提供科学支撑。
此外,在大气工程中,宣传教育也需要起到重要的作用。
公众的环保意识和行为举止对治理PM2.5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政府和媒体可以通过举办宣传活动、发布环保信息等手段,提高公众对PM2.5污染的认知,引导公众改变不良生活习惯,从而减少PM2.5的产生。
最后,治理PM2.5不仅仅是对人体健康的保护,也是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PM2.5污染不仅会直接影响人类,同时也对植被、水体和土壤造成危害。
pm25的危害及预防措施

汇报人:
汇报时间:20XX/XX/XX
YOUR LOGO
目录
CONTENTS
1 单击添加目录项标题 2 pm25的危害 3 预防pm25的措施 4 政府和社会的责任 5 个人可以采取的措施
单击此处添加章节标题
pm25的危害
对呼吸系统的危害
引起呼吸道炎症:PM2.5颗粒物 进入呼吸道后,会刺激气管和支 气管,导致炎症的发生,如支气 管炎、哮喘等。
关闭门窗
降低室内空气污染程度
减少室外PM25进入室内
有效防止PM25对呼吸系统 的危害
保护身体健康,提高生活质 量
安装空气净化器
过滤空气中的PM2.5颗粒物
有效去除室内空气中的细菌、 病毒等有害物质
提高室内空气质量,保护人体 健康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适用于家庭、办公室、学校等 场所
定期清洗空调滤网
定期清洗空调滤 网可以有效地减 少空气中的 PM2.5颗粒进 入室内
减少摄入可以降低PM2.5 的吸入
提倡健康饮食,选择新鲜、 无污染的食品
烧烤和烟熏食品含有大量 PM2.5
增强环保意识,从自身做起, 减少烧烤和烟熏食品的摄入
增加室内通风换气次数
定期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使用空气净化器,过滤空气中的PM2.5颗粒 减少吸烟等产生烟雾的行为,避免加重室内空气污染 种植绿植,如吊兰、绿萝等,有助于净化空气
加强政策引导: 政府出台相关 政策,鼓励企 业采取环保措 施,限制高污 染产业的发展, 从源头上减少 PM2.5的排放。
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
分享经验和技术:各国政府和相关机构应加强交流,分享在PM2.5治理方面的经验和技术成果, 共同提高全球环境治理水平。
pm2.5的预测和治理(数学建模)

-1-
第一章 问题重述
大气为地球上生命的繁衍与人类的发展提供了理想的环境。它的状态和变 化,直接影响着人类的生产、生活和生存。为更好的治理环境,研究环境,规 定空气质量指数 AQI 作为空气质量监测指标,它的分项监测指标为 6 个基本监 测指标(二氧化硫 SO2、二氧化氮 NO2、可吸入颗粒物 PM10、细颗粒物 PM2.5、 臭氧 O3 和一氧化碳 CO 等 6 项) 。 问题一: 依据给定的数据或自行采集数据,利用或建立适当的数学模型,对 AQI 中 6 个基本监测指标的相关与独立性进行定量分析,尤其是对其中 PM2.5(含量) 与其它 5 项分指标及其对应污染物(含量)之间的相关性及其关系进行分析。 问题二: 1、描述该地区内 PM2.5 的时空分布及其规律,并结合环境保护部新修订的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分区进行污染评估。 2、建立能够刻画该地区 PM2.5 的发生和演变(扩散与衰减等)规律的数学 模型,并利用该地区的数据进行定量与定性分析。 3、假设该地区某监测点处的 PM2.5 的浓度突然增至数倍,且延续数小时, 建立针对这种突发情形的污染扩散预测与评估方法。并以该地区 PM2.5 监测数 据最高的一天为例,在全地区 PM2.5 浓度最高点处的浓度增至 2 倍,持续 2 小 时,利用你们的模型进行预测评估,给出重度污染和可能安全区域。 4、采用适当方法检验你们模型和方法的合理性,并根据已有研究成果探索 PM2.5 的成因、演变等一般性规律。 问题三: 1、该地区目前 PM2.5 的年平均浓度估计为 280(单位为μg/m³) ,要求未 来五年内逐年减少 PM2.5 的年平均浓度, 最终达到年终平均浓度统计指标 35 (单 位为μg/m³) ,请给出合理的治理计划,给出每年的全年年终平均治理指标。 2、为研究区设计有效的专项治理计划,使得既达到预定 PM2.5 减排计划, 同时使经费投入较为合理,给出投入总经费和逐年经费投入预算计划,并论述 该方案的合理性。
PM25污染及防治.pptx

嵌入式电袋除尘器:电极与滤袋交替排列相嵌一体,使滤袋表 面形成疏松粉尘层,有利于提高滤速(2倍以上),这种排列方 式电袋存在互动作用,即电区振打清灰和袋区喷吹清灰产生的
二次扬尘各自被对方捕集,从而减少排气中PM2.5的成分。
除尘脱气一体化处理工艺(ESP+CFB+BF)
宝钢495m2大型烧结机脱硫除尘一体化处理流程图
一体化处理工艺性能参数
序号
项目
单 位 设计值 实际值 备 注
1 主轴风机入口烟气量(工况) Nm3/h 2520000 2520000
2 脱硫入口烟气温度
3 入口粉尘浓度 4 设计效率 5 布袋除尘器前温度 6 吸收塔入口SO2 7 Ca/S(设计品质条件下) 8 生石灰耗量 9 耗电量 10 设备可用率
PM2.5 污染及防治
近十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大中城市频发灰霾天气
在气象学上,大气中悬浮大量微细尘粒、烟粒的集合体, 使空气混浊、水平能见度降到10 km以下的气候现象,称 为灰霾天气。
2001~2005年我国灰霾形势图
PM2.5是造成灰霾天气的罪魁祸首
全球PM2.5卫星遥测状态图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环境大气PM粒径分布
PC008:PPS毡料,烧毛整理 RY025:PPS/P84混合纤维,带PTFE涂层 QR033:PPS纤维,带BHA-TEX(ePTFF)覆膜
项目 PM10 PM2.5
级别
一级 二级 一级 二级
浓度限值(μg/m3)
年均
日均
40
50
70
150
15
35
35
75
PM2.5浓度限值国际标准
制定者
修改年份 (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M2.5的治理方法
PM2.5的成因
PM2.5的主要物质
PM2.5是粒径小于2.5μm的空气中的悬浮物。
微小的可溶性固体、可溶性气体是形成PM2.5的首要因素。
例如SOx(硫的氧化物)、NOx(氮的氧化物)、xCl、xBr、xCO3等物质形成的水的微小液滴,微小液滴和微小颗粒是形成灰霾的主要物质。
成因分析
灰霾的成因与天气有着重要的关系,一是风速、二是气温、三是湿度,风速加速灰霾的扩散和稀释速度,而气温和湿度则是控制灰霾的主要因素。
例如:相对湿度为90%,温度在5℃时,可溶性固体溶入水中降低了水的蒸汽压,微小水滴因为曲率半径变小其蒸汽压又得到提高,形成了微小的溶液液滴与气体的动态平衡。
这些微小液滴的粒径从纳米至微米级别,在这个级别上微观效应的化学反应更为突出,形成很多亚稳态的有毒物质。
由于液滴的存在,形成了光的吸收、折射与散射现象,降低了空气的透明度。
汽车等分散式污染是形成灰霾的主要原因,汽车尾汽、轮胎磨损、路面磨损等形成了大量的可溶性固体的大气污染物,特别是硫和氮的污染物。
现代火电厂虽然增加了污染物去除装置,但排除的污染物仍就增加了大气污染的浓度,造成浅碟式污染,少量的外加污染就会造成较严重的污染。
PM2.5的转换关系
TSP<->PM10<->PM2.5:大于PM2.5粒径的悬浮物主要受空气相对湿度的影响,当湿度增加时,污染物表面富含水份,通过相互凝聚成较大颗粒发生沉降;当相对湿度变小时,污染物表面吸附力小,不易凝聚沉降,风力作用下已凝聚的颗料会分解,由于粒径变小更易悬浮造成持续的污染。
PM2.5<->光化烟雾:PM2.5对视觉的影响较大,特别是0.1-1μm(相当于PM1)之间的颗粒是形成灰霾的祸首,在这一级别上,电化学、纳米结构、表面化学等微观现象更为突出,颗粒物粒径与可见光波长相似,极易形成光的折射、散射、吸收等现象,大幅度降低大气的光感觉。
PM2.5的毒
性更强,其易侵入人体的肺泡,在呼吸系统上产生堆积,诱发哮喘和肺癌,有毒的可溶物进入血液,诱发多种疾病,例如高血铅疾病。
湿度、温度对大气的影响更为突出,湿度下降时,易形成光化学烟雾,湿度上升时形成PM2.5的灰霾天。
例如SO2,湿度大时形成亚硫酸的酸雾,湿度较小时形成SO2的气体,湿度适中时与空气中的臭氧、CO形成硫酸和复杂的化合物,由于空气湿度不是处处相同,PM2.5不是一个固定的形态和质量,而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PM2.5的颗粒物富含水分,采用固体测量法得到数据往往偏低)
PM2.5的治理方法
PM2.5主要的污染源是汽车污染,特别是冬季和初春,北方植物的自净化作用几乎为零,很多水面结冰,水域自净化能力也很低,必需采用人工的方法来处理。
取暖需要用到大量的煤,经济发展离不开电,因此减少污染源的方式面临较多的问题。
灰霾主要集中于相对湿度较低的天气,特别是冬春季,雨后和潮湿的天气则大幅缓解。
对大气增湿成本低、效果好,采用喷淋和喷雾的方法可以水冼空气,治理城市大气污染。
主要的治理方法
采用水喷雾系统,其构造方式如下:
1、布置PM2.5、PM10、TSP监控网,布置风速、温度、湿度等气象监测网(可采用现有监测网);
2、在广场、小区、天桥、路灯、高层建筑区域架设喷雾设备,喷雾设备可以采用荷电水雾方法。
景观区域采用雾粒粒径可调的设备,水雾平均粒径从5μm-50μm可调,粒径越大,耗能越小,粒径20μm以上时采用自来水压力即可实现喷雾。
3、喷雾设备装载GSM、CDMA等无线数据控制设备和GPS等空间定位设备,对喷雾量、粒径、喷雾影响范围等实现控制;
4、建立区域的计算控制系统和数据库系统,通过合理的程序自动控制,编造人工影响模型。
传统治理方法的缺陷
植树种草:灰霾天主要发生在相对湿度较低的冬春季,此时植物的自净化能力很有限;
火电厂污染源控制:燃煤电厂等基本上已安装脱硫除尘装置,若进一步提升排放标准,将大幅度提高火电成本,当成本转嫁时会导致社会成本大幅增加,而且火电厂所占的污染源在城市PM2.5已是很小一部份;
农作物的燃烧处理:控制燃烧农作物会导致政府成本大幅增加且难以控制,为保障农民利益,政府难以制定限制性的条款,即使制定,也难以实施。
而对农作物废物(如桔杆)的处理实现补贴也不是长久之计。
对于农田,燃烧农作物的好处大于坏处,即使造成污染,其毒性也较低。
农业不能大规模集成化生产之前,农作物的废物处理依然是难以解决的问题。
例如:政府投入了很多的钱修沼池,但其维护的人工成本高,致使很多人放弃,而采用液化气。
工业排放污染的控制:工业区的外迁和控制工业污染虽然能解决集中的污染,一个区域到另一个区域使得污染更加分散,大气本底污染浓度值更高。
技术的改进会控制污染源,但短时间内提升排放标准会使得众多小型企业难以承受,强制推行会导致区域性的经济问题。
汽车污染源的控制:提升排放标准只能逐步的淘汰旧汽车,这使得三至五年内汽车污染源的控制难以实现,而汽车污染已成为城市PM2.5的主要污染源。
经济技术可行性分析
技术可行性分析
按200μg/m3的污染浓度计算,1000km2的离地面500m高的空间内的总污染物是100吨,这相当于处于中度污染的北京市的总污染物,一辆重型汽车即可将这些污染物全部拖走。
10℃ 时饱和湿度的空气中含水约9.4g/m3,即使处于400μg/m3的重度污染中,污染物与水蒸汽的比例不超过万分之二。
水雾除尘安全可靠,技术相对成熟。
现有的喷雾和水处理技术较为成熟,这些设备已大量应用。
自动控制设备与计算机设备也属于成熟的技术方案。
喷雾之后形成大量的润湿表面,这些润湿表面大量吸附尘埃,吸附可溶性气体和固体;
荷电的水雾特性:微米级别以下,电除尘的效果好于过滤和吸附系统,均匀弥散的荷电细水雾能高效去除带电微细尘埃,加速降解有毒物质;
喷雾可以在夏天降温和净化空气;
有浓雾时可以喷撒粒径较大的水雾除雾,相对湿度处于过饱和状态时出现浓雾,由于雾粒直径小,不易形成降雨,但在雾中喷洒较大的水雾时,水雾会快速凝聚成大颗粒水滴降落而除雾;
空气干燥时可以增湿,大气污染较严重时用于空气净化;
经济可行性分析
城市中10%的面积分散增加喷雾设备可以满足城市空气净化。
每平方公里每天的用水量不到500吨。
将设备布控于车流量大的重点污染区域时,相对成本更低,效果更好。
适合中国国情的可行性分析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对环境和健康的要求越来越高。
各级政府的花钱的欲望也越来越大,采用BT方式建设各级城市的空气净化与调节系统有利于政绩的提升;
城市空气净化系统综合环保、电子、通讯、控制、人工气候影响,是一门综合性强的高新技术产业,有利于政府的产业升级与转型;
BT建设城市空气净化系统将是未来5年内中国的热门项目。
潜在技术与专利
城市PM2.5的治理的潜在技术与可能形成的专利技术主要集中在:监测、治理两个领域,主要分布在以下几个方面:
监测:与PM2.5相关的大气、尾汽监测,与PM2.5演化有关的SOx、NOx 等污染物监测、大气污染运移与演化的数据模型;
治理:喷雾系统(典型的专利02151992.7《一种喷雾降温除尘系统》)、光触媒系统、表面催化与建筑装饰系统、大气污染数据库(监测点、污染演化与分布、治理优化模型)、楼顶系统(雨水回用、太阳能、喷水喷雾润湿、大气净化系统)、路面材料优化、道路雨水及中水回用系统、通讯与控制系统、集成在路灯装置上的污染降解系统。
布谷、布谷长鸣、农业百科、布谷新闻
XY47aDC1k46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