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红滴翠记黄山》柯蓝
高一语文上学期月考试卷 高一必修一

高一语文上学期月考试卷高一必修一高一语文测试卷【教师版】【总分16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答题要求:选择题答案一律按顺序(不按题号)涂卡,表达题答案一律按题号写在答题纸上,作文写在作文纸上。
一、语言应用(19分)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唐诗和宋诗孰优孰劣,在后代引起了的争论。
对唐宋诗的评价,往往因个人爱好的不同而,其实两个朝代的诗歌,不应该用一种固化的标准评价不同风格的诗歌。
A.经年累月南辕北辙各有千秋B.旷日持久大相径庭各有千秋C.旷日持久南辕北辙半斤八两D.经年累月大相径庭半斤八两B(经年累月:指经历很长的时间。
旷日持久:指耗费时日,拖延得太久。
南辕北辙:指行动与目的相反。
大相径庭:指事物区别明显,意见、看法截然不同。
各有千秋:各有各存在的价值。
半斤八两:彼此一样,不相上下,多含贬义。
)2.下列诗句与“墙头雨细垂纤草”对仗工整的一项是(3分) A.水面风回聚落花B.数峰无语立斜阳C.楼上春容带雨来D.蝉曳残声过别枝A3.下面一段文字,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①我坐在柔和的灯雾里,听窗外的海涛和海鸥的鸣叫。
②人们无论走到哪里,都无法不时常感怀身后的一片热土,因为那里有他的亲友,至少也有他的过去。
③时光总是把过去的日子冲洗得熠熠闪光,引人回望。
④很想念家里——似乎有点没出息。
倒不是特别害怕孤寂,而是惦念亲人。
我知道我对她们来说是多么重要,我是她们的快乐和依靠。
⑤想象母亲、妻子、女儿现在熟睡的模样,隔着万里守候她们睡到天明。
A.①②④⑤③B.①④⑤③②C.④①③②⑤D.④①⑤②③D4.下列谚语哪一项与中国古典四大名著无关(3分)A.没有三两三,不敢上梁山。
B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黑脸的张飞叫喳喳C.成也萧何,败萧何。
D.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C5.填入下面空白处的句子恰当的一项是(3分)教育是儒家思想中的重要课题,谈到教育的方法,孔子注重启发,强调引发学生的创造力,他说:“____________”,由此可知,教育,与其把学生当作鸭子填入一些零碎知识,不如给他们几把钥匙,使之可以自动地去开发文化的金库和宇宙的宝藏。
【初中记叙文阅读】飞红滴翠记黄山 阅读答案

【初中记叙文阅读】飞红滴翠记黄山阅读答案飞红滴翠记黄山⑴明代徐霞客曾经说过:“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渤海内外无如徽之黄山,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⑵我可能是受了徐夫子的感染,汽车、火车,抵屯溪后鞍马未顿,就踏上了登黄山的路。
⑶乘黄山索道、攀始信险峰、登石猴观海,而后取道清凉台、莲花峰、天都峰回返。
⑷近视群峰巍巍,晴川历历;远眺天际耸秀,岗山隐隐。
黄山以它豁达的气度和悠闲的情致向游人洞开着。
⑸也可能我有一种先入为主的感觉,是跟着这“感觉”走的,我眼中的黄山不如意象中的黄山。
⑹我一直在想:古人将黄山冠以“天下第一名山”有没有它特定的含义?那么,怎么解释“峨眉天下秀”、“华山天下险”、“泰山天下雄”呢?又如何解释“桂林山水甲天下”呢?这些疑问一直在困惑着我。
⑺我说这话绝没有贬低黄山的意思。
黄山的确很美,很奇,尤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让.人心醉,让人着迷。
⑻我也曾游历过许多的名山大川,它们都是亿万斯天地造化之物,山山岭岭都涌腾着灵秀之气。
每一座名山大川都有它独特的韵致,蕴寓了无穷的自然之奥秘,是多少人多少代也难以读懂弄清的。
实在没法比较究竟哪个山该是第一。
我不能欺骗自己的感情。
“桃花、春雨、江南;骏马、秋风、塞北”不都是美吗?⒆下山了,我和几位不相识的人攀谈。
一位中知识分子模样的人说得更为直率:“只要是人们认可了的事,最好不要反对,否则,会被看作大逆不道的。
”⑽接着他给我讲了一个让人啼笑皆非的故事:他当在皖北插队的地方,一位老汉的孙子患病让当地的一位名医错诊而死了。
这位老汉却说,连最有名的医生都没有治好孩子的病,看来他该死。
⑾这则故事也许和黄山有点风马牛不相及,但却道出了一个深沉的事实:闭塞、守旧、迷信以及门户之见的封建意识,千百来一直束缚着炎黄子孙。
好的一俊遮百丑,猛吹猛捧;差的当头棒喝,没有一点是处。
这铁律一样的事实人们反而乐于接受。
冲破这种羁绊该是多么艰难啊!在这如诗如画的黄山,本来我不该想这么多沉淀了的伤感和已经被世人感叹过了的感叹。
飞红滴翠记黄山

二、检查预习: 地壳: (qiào) 温馨: (xīn)
瑰宝: (guī)
沟壑: (hè)
苍穹: (qióng):天空
不屑: (xiè)
妖娆: (ráo)娇艳妖娆
翘首: (qiáo)
倔强: (juéjiàng)
驾驭: (yù)
旭日: (xù)刚出来的太阳 屏住: (bǐng)
阴晦: (huì )阴暗,昏暗 螺蛳: (sī) 万仞: (rèn) 鳌鱼: (áo) 刀削: (xiāo) 屹立: (yì )
语段赏析
7段 破石而出,寿逾千年,一根长枝低垂伸展, 仿佛一位殷勤的主人伸出手臂在迎接远方来客,招 手致意。这就是驰名中外的黄山迎客松。
这段文字把黄山松描写得神形兼备,“殷 勤”,“招手致意”拟人手法用得很贴切。使 人看后对千年老松顿生亲切之感。寥寥数语把 黄山松的形态、气质全都展示了出来,令人顿 生敬佩之情,好一个黄山松!
黄山日出
黄山日落
温泉
奇峰 (1-3) 分 怪石 写 山 古松 上 烟云 (4--17)日出
(18)
三、浏览全文,作者介绍了黄山哪些景色(景点) 总写: 黄山地理位置,面积和形成。
奇峰 怪石
分写:
古松 云烟 日出
山上
温泉 ——山下
总结: 文章通过对黄山雄奇壮丽的景色的描写,揭 示黄山的特点,激发读者对祖国河山的热爱 感情,从而珍惜和爱护我们的环境。
解说词是借助于电视镜头展示画面来介 绍自然风光的。所以 第一,它能自由地变换角度来表现,或 全景、远景、近景、特写,或俯视,或 仰视,或平视; 第二,它要配合画面,要着眼于解释画 面,讲出画面中不为人注意或隐含的东 西,不宜过分发挥; 第三,它应该口语化,要使观众一听就 懂。
《话说长江》第十九回飞红滴翠记黄山

《话说长江》第十九回飞红滴翠记黄山《话说长江》第十九回飞红滴翠记黄山明代著名旅行家徐霞客曾经说过“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他把黄山列为我国名山之冠。
而黄山确实兼有各个名山的特点,如泰山之雄伟、华山之峻峭、桓山之云烟、庐山之飞瀑、峨眉之清凉。
黄山一直成为历代人们所向往的旅游胜地,不管是到过黄山和没有到过黄山的人,都对黄山充满梦幻般的依恋之情,更是历代骚人墨客留连难返之地。
在这一片万绿丛中,山水相间的所在,郁郁葱葱,飞红滴翠,谁能料想到,这座黄山是亿万年之前,从地壳中喷出的岩石凝固后形成了今天的花岗岩石群呢?其中大大小小的群峰不计其数,闻名于世的黄山七十二峰中最高的莲花峰,海拔1860米。
美丽的黄山在秦代叫黟山,到唐朝天宝六年才改名黄山,相传是轩辕黄帝在此山采药炼丹才取名黄山。
黄是钱塘江与长江的分水岭,位于安徽南部歙县西北,全山面积大约1200平方公里,成为我国大地上一块绮丽的瑰宝。
巍峨黄山,群峰挺拔,这是有名的天都峰,高1810米,鹤立于万峰之中,以它的高和险使游览它的人望而生畏,好像是天国的都会,所以取名天都峰。
七百年前,明代一位旅游家望山兴叹,写下了“何年白日骑鸾鹤,踏碎天都峰上云”的诗句。
看来能够蹬上这天都峰顶的人是很少的,因为爬上那悬崖陡壁要冒生命的危险。
可是来到黄山的人,如果不蹬天都峰那简直是白来了,就千方百计要爬上去。
如今,从下到上,虽然都有蹬山的石阶,还安上了防护的栏杆,系上了铁链,但是,这蹬山的小道太险、太陡了。
在斧劈刀削的岩壁上凿石成级,当你踏在这光滑潮湿的台阶上,手里抓着摇晃的铁索如同是抓着一根垂直的绳梯,望着身后两侧的悬岩陡壁,万丈深渊,真是不能不叫人心惊胆颤。
我们从远处遥望,蹬山的男女老少一个接一个,鱼贯上升,如同一条悬空的彩带飘动在万绿丛中。
这条惊险的小路,全长约三里,坡度都在70度以上,最险处在85度以上,那是有名的鲫鱼背,它在快要到达山顶的地方只能通过一个人,人们来到这进而互相扶持,互相照应,互相鼓励。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3《飞红滴翠记黄山》课文解析 苏教版

柯蓝《飞红滴翠记黄山》课文解析说起黄山,人们很容易想起徐霞客对黄山的赞誉:“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段析】引用徐霞客对黄山的赞誉,开门见山地点出所写对象。
黄山是长江与钱塘江的分水岭,位于安徽省南部,南北长约40公里,东西宽约30公里,全山面积大约l 200平方公里。
号称方圆500里的黄山,是祖国大地上的一块瑰宝。
【段析】介绍黄山的地理位置、长度、宽度和面积,给读者以整体上的认识。
【品味】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将黄山比为祖国的瑰宝,强调黄山的奇特、珍贵。
从高空俯视,在一片山水相间的万绿丛中,千峰竞秀,万壑藏云,郁郁葱葱,飞红滴翠。
可谁能想到.....,眼前这座黄山,竟是亿万年前地壳中的岩浆凝固后形成的花岗石群;这大大小小、不计其数的群峰,竟是日晒雨淋、水流侵蚀这些大自然的能工巧匠“雕刻”“装饰”的结果!地质学家告诉我们,两亿多年前,黄山这一带是一片汪洋大海,过了一亿多年,海水退去,留下了一片丘陵。
以后在猛烈的地壳运动中,地层断裂,岩浆活动,形成了黄山的基础。
到了距今7000万年到6 500万年前,地质学上称为新生代第三纪的地质时期,地球上发生了“喜马拉雅运动”,黄山大约..是这个时期形成的。
在距今二三百万年时,地球进入了第四纪冰川时代。
由于长期受寒冷气候影响,黄山山体受到较大侵蚀,地形变化很大,形成种种奇特的造型:奇峰怪石林立。
真是峰峰有奇观,处处是仙境。
游人们来到黄山,自然要浮想联翩,寻根问底,神游天外了。
【段析】从地质学的角度介绍黄山的形成,赞颂大自然鬼斧神工的伟大创造力。
第一部分(1~3):总写黄山。
运用一系列数据准确地说明黄山的地理位置、概貌以及从地质学的角度介绍黄山形成的年代和原因。
【品味】“千峰竟秀,万壑藏云,郁郁葱葱,飞红滴翠”这些四宇词语,不仅句式整齐,而且有气势,写出了在俯视角度下黄山的整体概貌。
“可谁能想到”突出了地壳变化的难以预料。
“地质学家告诉我们”说明文章中所叙述的黄山的形成原因是有科学依据的。
九年级飞红滴翠记黄山知识点

九年级飞红滴翠记黄山知识点《飞红滴翠记黄山》是一篇介绍黄山的散文,作者柯蓝。
对于九年级的同学来说,学习这篇课文需要掌握以下知识点:一、文学常识1、作者柯蓝,原名唐一正,湖南长沙人,散文家、小说家。
2、本文是一篇解说词,通过对黄山雄奇壮丽景色的描绘,揭示了黄山独特的美。
二、字词积累1、字音瑰(guī)宝万壑(hè)藏云地壳(qiào)千仞(rèn)仙山琼(qióng)阁阴晦(huì)鳌(áo)鱼苍穹(qióng)崛(jué)起娇娆(ráo)屏住(bǐng)蹬(dēng)山蜿蜒(wān yán)苍穹(qióng)山峦(luán)不计其数(shù)浮想联翩(piān)2、字形峰峦悬崖攀登孔隙姊妹犀牛巍峨红彤彤郁郁葱葱如愿以偿驰名中外心往神驰若即若离登峰造极驰名天下浮想联翩寻根问底含苞欲放不计其数三、词语解释1、飞红滴翠:形容黄山的景色鲜艳多彩,翠色欲流。
2、不计其数:没法计算数目。
形容很多。
3、登峰造极:登上峰顶,到达最高处,比喻水平达到最高点。
4、心往神驰:心神飞到(向往的地方)。
5、若即若离:好像接近,又好像不接近。
形容跟人的关系不很紧密。
6、寻根问底:追究底细,寻求根源。
7、浮想联翩:许许多多的想象不断涌现出来。
四、课文内容理解1、文章结构第一部分(1-3 段):总写黄山。
概括介绍黄山的地理位置、面积、形成时间,突出其“险”“奇”的特点。
第二部分(4-17 段):分别介绍黄山的景观。
依次介绍了黄山的奇峰、古松、怪石、云海、温泉等景观。
第三部分(18 段):介绍黄山的日出,以“这是多么灿烂的景色啊”结尾,赞美黄山的壮丽。
2、写作特点移步换景:作者按照自己的行踪,不断变换观察点,依次描写了黄山的各种景观,使读者如同身临其境。
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本文综合运用了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生动形象地展现了黄山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黄山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美不胜收 奇伟俏丽--李威的《飞红滴翠记黄山》评析

美不胜收奇伟俏丽——李威的《飞红滴翠记黄山》评析《飞红滴翠记黄山》是当代散文家、小说家柯蓝为电视旅游风光片《话说长江》中黄山部分而写的解说词,语言铿锵,通过对黄山雄奇壮丽的景色描写,激发读者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认识大自然的伟大创造力和人类的审美感知在提升景物品格中所起的作用,从而珍惜和爱护我们的生存环境。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是展示教师如何指导学生读、议为主的课文,老师只作一点组织引导,作点提示,此课型不求面面俱到,但求每课有一得足矣。
而《飞红滴翠记黄山》一文很容易上成教读课,那么怎样在有限的时间内让足不出户的学生在油墨的清香中既领略到祖国大好河山的美景,又有所得?李威老师作了点有益的尝试。
虽然他仍按照目前流行的教学模式:激趣、感知,质疑、探究,拓展、创新进行教学,但是运用得较为灵活,有其独到之处,具体做法是:首先,激发兴趣、感知课文。
上课一开始,李老师就打破了常规,师生问好后就直奔主题,只说了一句话:“同学们,我们今天去黄山开开眼界好吗?请看大屏幕。
”同学们瞪着好奇喜悦的眼睛注视着大屏幕,随着李老师手指的弹拨,游览了黄山那绮丽的景观:奇异的山峰、热情的古松、灵秀的怪石、缭绕的云雾、壮观的日出、温柔的泉水------一遍看完后,李老师才用略带磁性的男音愉悦的说:“我从同学们的神态中发现了你们对此画面的喜爱和赞叹。
是啊,巍巍黄山雄奇瑰丽,历代多少文人墨客写诗撰文讴歌、赞美,如大诗人李白流连黄山时曾赞曰‘桃花流水曜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明代的旅行家徐霞客游罢黄山,也发出了‘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感叹,江泽民总书记饱览黄山美景后,欣然留诗一首《登黄山偶感》:‘遥望天都倚客松,莲花始信两飞峰。
且持梦笔书奇景,日破云涛万里红。
’现在请同学们也用生花妙笔,描绘出黄山奇伟俏丽、灵秀多姿的自然风光吧。
你们可以选一处之景,也可以总览黄山全貌,关键是要抓住景物的特征来写这一片段。
”一通煽情的语言,加上瑰丽的视觉刺激,引得同学们豪兴大发,个个都大文豪似的,提笔挥洒自己的思绪了。
飞红滴翠记黄山

柯蓝
人 使 山 水 灵
山 水 使 人 静
黄山有哪些美景?(用2字词语概括) 黄山的美景,是不是使人的思想得到 升华呢?(找出相关语句) 人类的想象力,作家的妙笔,是不是 使黄山的奇景更引人人胜了呢?
觉得哪篇文章写得更好呢?
鼎湖山听泉
飞红滴翠记黄山
游记散文 不必全面 允许个人见解 更文学化
静谧美丽的荷塘,秋莲撑开田田的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缤纷的幻梦中,莲蓓蕾了,叶却恪守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古典的美德,在荷塘之间静默着。多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莲绽开娇艳的花,却忘了将目光投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可你无怨无悔,只是在太阳毒辣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将莲荫护在你浓浓的情意之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又可惜,我没有在池边稍作停留, 于是,错过了莲的妖艳,和叶的奉献。
解说词 内容全面 比较客观 口语化
轰轰烈烈的夏落下帷幕,秋带着一身 宝物悄然降临,我漫步丛林,踏着落叶, 呼吸清新,却不曾发现,那么多晶莹的 露珠心碎在我的身后和脚下。 露,至纯至清,她在夜幕中现形, 太阳下隐匿。她滋润着秋风中斑驳的落 叶,饱满了庄稼地里贪婪的稻谷,金黄 了大山里那一行行青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她的存在无声,她只求默默奉献出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渴望太多的赞美。 她太渺小,却又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伟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奇峰 分 古松 (1-3) 写 景 怪石 观 烟云 (4--17)日出
(18)
2、本文在整体组合上,设置了三条线索,你能通过 研读课文分析出来,并作具体的解说吗?
时间线: 黄山地质的形成
空间线: 从上山到出山,历群峰,或观黄山
景物,或体验黄山生活。
体现黄山特点的景物(奇峰、古松、 怪石、云海、日出和温泉)逐一带出, 彼此间相对独立
• “……当我们登上……真是‘无限风光在 险峰’啊!” 从峰顶俯视
• “沿‘百步云梯而下’……驮着一只金龟。”
翘首昂视
• “西海中的‘飞来峰’……称它为仙桃 峰。” 如听导游解说
• “黄山著名的巧石 ……‘猴子观太平’了。” 如听导游解说
便于观众将黄山看得淋漓尽致
解说词和一般的游记散文的区别
• 在选材的全面性上,游记散文只写自己的所见所 闻,不全面,而解说词一般都把描写景物的各方 面都加以概括; • 在主客观上,游记散文反映作者自己的见闻感受, 而解说词一般都是客观介绍。
黄山“是祖国 大地上的一块瑰宝” 的深刻含义。那么, 黄山这种独特的美 究竟是怎样形成的 呢?
日晒雨淋,水流侵蚀——“雕刻”“装饰” 气候变冷,冰川侵蚀—— 造型奇特
主题 本文通过对黄山的雄奇壮丽的景色 的描写,提示了黄山的特点,激发读者 对祖国山河的热爱的感情;认识大自然 的伟大的创造力和人类的审美感知在提 升景物品格中所起的作用,从而珍惜和 爱护我们的生存环境。
3、本文写作角度变化很多,有从空中俯 视山景的,有让你身临山中边攀登、 边观赏的,也有如听导游解说的。
俯视 ) • “从高空俯视……神游天外了。”( 仰望 • “巍峨黄山……取名天都峰。”( ) • “当你踏在这光滑潮湿的台阶上……登山 的集体。” 起先置身于旅人之中,边攀登,边观赏, 然后改从远处遥望
解释词义
• 心往神驰:心神飞到(向往的地方)。 • 瑰宝:特别珍贵的东西。 • 喷薄:形容水涌起或太阳上升的样子。 • 苍穹:天空也说穹苍。 • 崛起:(山峰等)突起。 • 阴晦:阴暗,昏暗。 • 旭日:刚出来的太阳。 • 壑:山沟。
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边读边 思考:这篇课文向我们 介绍了黄山的哪些内容?
这篇解说词运用描写的表达方式,重点介绍了哪 两种景观? 文章题目是“飞红滴翠记黄山”。
飞红——黄山日出
滴翠——青山苍松
黄山那么多美景,为什么作者特别青睐黄山的 日出和苍松呢? 请同学们把相关的自然段再读一遍,边读边画 出表示作者感情的语句,并从中归纳出作者特别偏 爱黄山日出苍松的原因。
• 黄山的日出“瑰丽、壮观、辉煌”,它“给 天下万物以无限的生机和柔美的抚爱”“给 那些勇于在困难中奋斗的人们以新的启迪。” 也正因此,作者在黄山如许景色中也就对日 出青睐了。 • 文中描写苍松道“无论何种姿态,都显示出 顽强的万古常青的生命力,不怕长年的风吹 雨打,冰雪欺压,屹立于悬岩危石之上,昂 首苍穹”,这是一种不屈的精神,一份顽强 的意志,一种倔强的生命力!
游记散文 作者上 体裁上 选材上 1、作者出现 2、文学体裁 3、不必全面 解说词 作者隐形 文艺性说明文 全面反映
• 小结:课文是电视解说词,是为多部电视旅
游风光片《话说长江》中黄山部分而写的。 它借助于电视镜头展示画面来介绍自然风光 的,使用了现代影视的表现手法,第一,它 能自由地变换角度来表现,或环景、全景, 或中近景,特写,或俯视,或仰视,或平视; 第二,它要配合画面,要着眼于解释画面, 讲出画面中不为人注意或隐含的东西,不宜 过分发挥;第三,它应该口语化,要使观众 一听就懂。本文对于这三个特点体现得比较 充分
黄山二湖、三瀑、十六泉、二十 四溪相映争辉,尤以“奇松、怪石、 云海、温泉”四绝称著于世。明代地 理学家徐霞客曾两游黄山,留下“五 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 赞誉。
仙人背包 怪石1 黄山飞来石怪石2
猪八戒吃西瓜怪石3
梦笔生花及笔架峰怪石4
山在虚无飘渺间 云海
云海
日出
温泉
读准下列字的注音:
逻辑线:
逻辑顺序:即按照事物或事理的内部联系成人们
认识事物的过程来安排说明顺序,这种顺序常用 于事理说明文。事物的内部联系包括因果关系、
层递关系、主次关系、总分关系、并列关系等;
认识事物或事理的过程则指由浅人深、由具体到 抽象等等。
精读课文
1、本文写了黄山的奇峰、古松、怪石、烟云、 日出、温泉,结合具体文句说说他们有什么特 点。尽量用文中的四字短语概括
2、表达: 根据归纳出来的景物及特点,用连贯的 语言有序地向同学们简要介绍一下黄山的美 丽。
Hale Waihona Puke 老师是这样介绍黄山的: 黄山之美,美在奇峰:“天都峰”刀辟斧削, 险峻万分;“莲花峰”鹤立群峰,含苞跃放。 黄山之美,美在古松:“迎客松”破石而出, 展枝招客;无名松傲雪凌霜,昂首苍穹。 黄山之美,美在石怪:“飞来峰”侧视成峰, 正看似桃;“猴子观海”阴观云海,晴眺太平。 黄山之美,美在云海:或千里烟海,澜翻絮涌; 或皎洁柔美,静中有动。 黄山之美,美在日出:瑰丽辉煌,令人神往。 黄山之美,美在温泉:冷热适宜,温馨解乏。
柯蓝
黄山风景区被誉为国 之 瑰宝、世界奇观,已成为中华 民族壮丽山河的象征。集泰山 之雄伟、华山之险峻、恒山之 烟云、庐山之飞瀑、雁荡之巧 石、峨嵋之秀丽于一体。号称 “天下第一奇山”。自然分布有原生种质植物1450种, 是中国南方的植物资源宝库。黄山的高山密林溪流中, 还栖息着大量的野生动物,其中鱼类有24种,两栖类 20种,爬行类38种,脊椎动物300种。1990年被联合 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自然遗产地和世界文化遗产 地,
• 地壳(qiào) • 挺拔(tǐng) • 虬枝(qiú) • 瑰宝(guī) • 犀牛(xī)
澎湃(pài) 崛起(jué) 翘首(qiáo) 沟壑(hè) 巍峨(é)
读准下列字的注音
• 千仞(rèn) 云霄(xiāo) • 妖娆 (ráo) 温馨(xīn) • 浮想联翩(piān) • 苍穹(qióng) 阴晦(hu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