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全国各语文课外文言文精选(19)

合集下载

中考课外文言文大全

中考课外文言文大全

未尝倦也。铨故不能荒于嬉,而母教由是益以严。
(选自 蒋士铨《忠雅堂集》)
【注释】①归:古代女子出嫁叫“归”。先府君:指作者已去世的父亲。②囊箧萧然: 这
里是“钱物都用空里”的意思。③铨:作者蒋士铨自称。④愁蹙状:愁眉苦脸的样子。 ⑤
戚党:亲威和乡邻。⑥吟哦 声:读诗的声调。⑦少痊:病体略微好转些。⑧扑之:责打我(铨
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大道之行也》)
B.守夜不失时,信.也
谓 为信.然(《隆中对》)
C.吾书.子之言
即书.诗四句(《伤仲永》)
D.臣闻食其.食者不毁其器
其.真不知马也(《马说》)
10.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2 分)
1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直线的句子。(2 分)
12.田饶给鲁哀公讲鸡和鸿鹄的故事,目的是表达
8.请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2 分)
当云行时急闭窗则留云一片挂窗牖间不去徐徐放之最可娱玩。
9.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2 分)
路坦如康庄,两边皆山,烟峦万变,应接不暇,如入画图。
10.请从每段中分别选用两个字,各组成一个最恰当的词,概括作者沿途的游历活动。(3
分)



11.根据示例,从文段中再找四种容美风物,并高度概括其特点。(2 分)
例句:母授以.《礼记》《周易》《毛诗》 A.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岳阳楼记》) B.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送东阳马生序》) C.咨臣以.当世之事 (《出师表》) D.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 (《隆中对》)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共 6 分,每小题 3 分)
(1)辄指壁间诗歌,教儿低吟之以为戏。(2)令跪读至熟乃已,未尝倦也。

2019年浙江省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汇编(word版,含答案)

2019年浙江省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汇编(word版,含答案)

2019浙江省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汇编(word版,含答案)【2019·湖州卷】【甲】楚王绝缨①楚庄王赐群臣酒,日暮酒酣,灯烛灭。

乃有引美人之衣者,美人援绝其冠缨,告王曰:“今者烛灭有引妾衣者妾援得其冠缨持之。

趣②火来上,视绝缨者。

”王曰:“赐人酒,使醉失礼,奈何欲显妇人之节而辱士乎?”乃命左右曰:“今日与寡人饮,不绝冠缨者不欢。

”群臣百有余人,皆绝去其冠缨而上火,卒尽欢而罢。

(节选自《说苑·复恩》)【乙】醉吐相茵③丙吉字少卿,鲁国人也。

为人深厚,不伐善。

地节三年,立皇太子,吉为太子太傅,数月,迁御史大夫。

后五岁,代魏相为丞相。

吉驭吏嗜酒,尝从吉出,醉呕丞相车上。

西曹主吏白欲斥之,吉曰:“以醉饱之失去士,使此人将复何所容?西曹但忍之,此不过污丞相车茵耳。

”遂不去也。

(节选自《汉书·丙吉传》)【注释】①缨:系在领下的帽带。

②趣:cù通“促”。

③茵:垫子。

13.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A.乃有引美人之衣者属引凄异(《三峡》)B.不绝缨者不欢往来而不绝者(《醉翁亭记》)C.不伐善陈康肃公善射(《卖油翁》)D.西曹主吏白欲斥之上下一白(《湖心亭看雪》)1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文字断句。

(限断两处)(2分)今者烛灭有引妾衣者妾援得其冠缨持之15.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横线句子的意思。

(2分)吉驭吏嗜酒,尝从吉出,醉呕丞相车上。

16.阅读【甲】【乙】两端文字,结合下面句中加点词,分析楚庄王和丙吉这两个人物形象的共同特点。

(4分)(1)奈何欲显妇人之节而辱士乎?(2)此不过污丞相车茵耳。

【答案】13.B14.今者烛灭有 / 引妾衣者 / 妾援得其冠缨持之(每处1分)15.丙吉的车夫非常喜欢喝酒,曾经跟随丙吉外出,(有一次)喝醉吐在了丞相的车上。

16.“乎”加强反问语气,表明楚庄王不想让“士”受辱的坚决态度。

“耳”是“罢了”的意思,表明丞相丙吉对车夫吐脏车垫的事情不以为意。

【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第十九篇《楚有养狙者》(陆续更新)

【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第十九篇《楚有养狙者》(陆续更新)
楚有养狙①以为生者,楚人谓之狙公。旦日,必部分②众狙于庭,使老狙率以 之山中,求草木之实,赋什一以自奉③。或不给,则加鞭棰焉。众狙皆畏苦之, 弗敢违也。
一日,有小狙谓众狙曰:“山之果,公所树与?”曰:“否也,天生也。” 曰:“非公不得而取与?”曰:“否也,皆得而取也。”曰:“然则吾何假于彼 而为之役乎?”言未既,众狙皆寤。
其夕,相与俟狙公之寝,破栅毁柙④,取其积,相携而入于林中不复归。狙公卒馁而死。郁离 子曰:“世有以术使民而无道揆者,其如狙公乎!惟其昏而未觉也。一旦有开之,其术穷矣”。
1.下面对文中实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或不给:有时候 有的猴子 B.山之果,公所树与:种植 C.然则吾何假于彼而为之役乎:伪托,假冒 凭借、假借 D.一旦有开之,其术穷矣:尽
其夕,相与俟狙公之寝,破栅毁柙④,取其积,相携而入于林中不复归。狙公卒馁而死。郁离 子曰:“世有以术使民而无道揆者,其如狙公乎!惟其昏而未觉也。一旦有开之,其术穷矣”。
1.下面对文中实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或不给:有时候 B.山之果,公所树与:种植 C.然则吾何假于彼而为之役乎:伪托,假冒 D.一旦有开之,其术穷矣:尽
其夕,相与俟狙公之寝,破栅毁柙④,取其积,相携而入于林中不复归。狙公卒馁而死。郁离 子曰:“世有以术使民而无道揆者,其如狙公乎!惟其昏而未觉也。一旦有开之,其术穷矣”。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3分) 众狙皆畏苦之,弗敢违也。
楚有养狙①以为生者,楚人谓之狙公。旦日,必部分②众狙于庭,使老狙率以之山中,求草木之 实,赋什一以自奉③。或不给,则加鞭棰焉。众狙皆畏苦之,弗敢违也。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3分) 众狙皆畏苦之,弗敢违也。
【参考翻译】所有的猴子都怕他,被他害苦了,却都不敢违抗他。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之30篇精选课内文言文考点《出师表》(原卷版+解析版)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之30篇精选课内文言文考点《出师表》(原卷版+解析版)

专题19 课内重点文言文篇——《出师表》(原卷版)⑴诸葛亮(181一234),字孔明,琅玡阳都(今山东沂南南)人,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发明家。

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还曾发明孔明灯、运输工具“木牛流马”。

⑵选自《诸葛亮集·文集》卷一。

公元227年,诸葛亮率军驻汉中,准备北上伐魏。

临行前,感到刘禅暗弱,颇有内顾之忧,故上表劝诫。

⑶表,是我国古代的一种特殊文体,它是臣子向帝王陈情言事的呈文。

表的主要作用就是表达臣子对君主的忠诚和希望。

“动之以情”可以说是这种文体的一个基本特征。

⑴〔崩殂〕指帝王之死。

⑵〔秋〕时候。

⑶〔内〕朝廷。

⑷〔外〕这里指疆场。

⑸〔追〕追念。

⑹〔殊遇〕特殊的礼遇。

⑺〔开张圣听〕扩大皇上听闻(的范围)。

意思是要后主广泛听取意见。

⑻〔光〕发扬光大。

⑼〔恢弘〕发扬,扩展。

⑽〔妄自菲薄〕随意地看轻自己。

⑾〔引喻失义〕说话不恰当。

⑿〔引喻〕称引、譬喻。

⒀〔失义〕不合道理。

⒁〔宫中府中]指皇宫和丞相府中。

⒂〔陟罚臧否,不宜异同)晋升、处罚,赞扬、批评,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在丞相府中而)不同。

⒃〔陟〕提拔、晋升。

⒄〔臧否〕赞扬和批评。

⒅〔异同〕这里指不同。

⒆〔作奸犯科〕做奸邪事情,触犯科条。

⒇〔有司〕负责专职的官员。

(21)〔刑〕罚。

(22)〔平明之理]公平清明的治理。

(23)〔内外异法]宫内和丞相府的赏罚标准不同。

(24)〔良实〕忠良诚实的人。

(25)〔志虑忠纯〕志向和思虑忠诚纯正。

(26)〔简拔〕选拔。

(27)〔愚〕我,谦称。

(28)〔咨〕询问。

(29)〔裨补阙漏〕弥补缺失疏漏。

(30)〔有所广益〕这里指有启发和帮助。

(31)〔性行淑均〕性情品行善良公正。

(32)〔淑〕善。

(33)〔均〕公正、公平。

(34)〔行阵〕行伍,部队。

(35)〔先汉〕即西汉。

下文的“后汉”即东汉。

(36)〔所以〕这里表示原因。

(37)〔痛恨〕]痛心、遗憾。

(38)〔贞良死节〕忠正贤明,为保全节操而死(指以死报国)。

2025年中考语文复习之文言文阅读

2025年中考语文复习之文言文阅读

2025年中考语文复习之文言文阅读(一)《世说新语》二则词语解释(1)俄而雪骤俄而:不久,一会儿。

骤:急(2)撒盐空中差可拟差:大体。

拟:相比(3)未若柳絮因风起未若:不如,不及。

因:趁、乘(4)太丘舍去舍:舍弃。

(5)去后乃至乃:才(6)与儿女..讲论文义古义:泛指小辈今义:儿子女儿(7)与友期.行古义:约定今义:泛指等待或盼望;日期(8)太丘舍.去古义:离开今义:前往,与“来”相对(9)相委.而去古义:舍弃今义:委托(10)下车引.之古义:拉,牵拉今义:领(11)元方入门不顾.古义:回头看今义:顾忌;理睬翻译(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在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跟小辈谈论文章的义理。

(2)白雪纷纷何所似?白雪纷纷扬扬的像什么?(3)未若柳絮因风起。

不如比作柳絮乘风飞舞。

(4)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陈太丘与友人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是正午时分。

(5)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和我相约同行,却丢下我走了。

(6)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友人感到惭愧,下车来拉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就进门了。

(二)《论语》十二章词语解释(1)人不知而不愠愠:生气,恼怒(2)吾日三省吾身省:自我检查、反省(3)为人谋而不忠乎忠:竭尽自己的心力(4)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信:诚信(5)四十而不惑惑:迷惑,疑惑(6)不逾矩逾:越过。

矩:法度。

(7)学而不思则罔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8)思而不学则殆殆:疑惑(9)人不堪其忧堪:能忍受(10)逝者如斯夫逝:往、离去(11)匹夫不可夺志也夺:改变(12)博学而笃志笃:坚定(13)切问而近思切:恳切(14)富贵于我如浮云于:介词,对,对于(15)必有我师焉焉:于此,意思是在其中翻译(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人家不了解我,(我)并不因此恼怒,不也是有才德的人吗?(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可以凭借(这一点)做老师了。

中考必考文言文24篇

中考必考文言文24篇

中考必考文言文24篇1、《陋室铭》唐代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2、《爱莲说》宋代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3、《小石潭记》唐代柳宗元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4、《记承天寺夜游/记承天夜游》宋代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5、《送东阳马生序》明代宋濂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中考语文专题19课外文言文阅读(解析版)

中考语文专题19课外文言文阅读(解析版)

课外文言文阅读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一、(2022江苏镇江中考)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①节度使王忠嗣,少以勇敢自负,及守一方,专以持重①中安边为务,常曰:“太平之将,但当抚循②训练士卒而已,不可疲中国之力以邀功名。

"军中日夜思战,忠嗣多遣谍人何其间隙,见可胜,然后兴师,故出必有功。

每互市,高估马价,诸胡争卖马于唐,皆买之。

由是胡马少,唐兵益壮。

与吐蕃战,皆大捷。

以部将哥舒翰为副使,李光弼为兵马使。

②上③欲攻吐蕃石堡城,忠嗣上言:“石堡险固,非杀数万人不能克,所得不如所亡。

不如俟其有衅④,然后取之。

”上意不快。

将军董延光自请将兵取石堡域,上命忠嗣助之。

不得已奉诏,而不尽副⑤延光所欲,延光怨之。

李光弼曰:“大夫⑥虽迫于制⑦书,实夺其谋也。

然此天子意也,彼无功,必归罪于大夫。

”忠嗣曰:“忠嗣岂以数万人之命易一官乎!吾志决矣,子勿复言。

”光弼曰:“向者恐为大夫之累,故不敢不言。

今大夫能行古人之事,非光弼所及也。

”遂趋出。

延光过期不克,言忠嗣沮⑧挠军计。

上怒,贬忠嗣汉阳太守。

③上以哥舒翰帅兵,攻石堡域,获吐蕃四百人,唐士卒死者数万,果如王忠嗣之言。

(选自《资治通鉴·唐纪》,有改动)【注释】①持重;谨慎,稳重,②抚循;安托慰问,③上;指唐玄宗。

④衅:缝隙,间隙,破绽。

⑤副;相称,符合。

⑥大夫:中唐以前,称将帅为大夫。

⑦制:十王的命令,⑧沮:阻止。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唐兵益.壮( ) ②不如俟.其有衅( )③实夺.其谋也( ) ④向.者恐为大夫之累(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

①诸胡争卖马于唐,皆买之。

②忠嗣岂以数万人之命易一官乎!3.哪些事情表现了王忠嗣以“持重安边”为首要任务?请简要概括。

4.本文多处使用对比或衬托的写法来突出人物形象。

请举一例并加以说明。

二、(2022四川内江中考)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刘羽冲偶得古兵书,伏读经年,自谓可将十万。

中考必考文言文16篇

中考必考文言文16篇

中考必考文言文16篇1. 《论语十二章》(孔子及其弟子)-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2. 《陋室铭》(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3. 《爱莲说》(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4.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5. 《三峡》(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全国各语文课外文言文精选(19)
宜昌市〔09湖北省〕
观山水之美景〔16分〕
[甲文]
游太和山日记
□徐霞客
十一日,登仙猿岭……五里,越一小岭,仍为郧县境。

岭下有玉皇观、龙潭寺。

一溪滔滔自西南走东北,盖自郧中来者。

渡溪,南上九里冈,经其脊而下,为蟠桃岭,溯溪行坞中十里,为葛九沟。

又十里,登土地岭,岭南那么均州境。

自此连逾①山岭桃李缤纷山花夹道幽艳异常。

山坞之中,居庐相望,沿流稻畦,高下鳞次,不似山、陕②间矣。

但途中蹊径狭,行人稀,且闻虎暴,日方下舂③,竟止坞中曹家店。

注解:①逾:跳过,越过。

②山、陕:山西省、陕西省的简称。

③舂通冲,下坠。

[乙文]
庐山草堂记
□白居易
匡庐①奇秀,甲天下山。

山北峰曰香炉峰,北寺曰遗爱寺。

介峰寺间,其境胜绝,又甲庐山。

元和十一年秋,白乐天见而爱之。

因面峰腋寺,作为草堂。

是居也,前有平地,中有平台,台南有方池。

环池多山竹野卉,池中生白莲、白鱼。

又南抵石涧,夹涧有古松、老杉,大仅十人围,高不知几百尺。

修柯戛②云,低枝拂潭,如幢〔〕,如盖〔〕,如龙蛇〔〕……其四旁耳目、杖履可及者,春有锦绣谷花,夏有石门涧云,秋有虎溪月,冬有炉峰雪;阴晴显晦,昏旦含吐,千变万状,不可殚记,故云甲庐山者。

注解:①匡庐:指江西的庐山。

相传殷周之际有匡俗兄弟七人结庐于此,故称。

②戛〔jiá〕:摩,摩娑。

7.记是我国古代一种比较常见的散文体裁。

初中阶段,我们曾经学过不少的同类文章,请你根据回忆和比对,从写作内容和行文风格上,分别为[甲][乙]两文各找一篇最近似的课文。

将文题写在相应位置。

〔2分〕8.请用/线为下边的句子准确断句。

〔2分〕
自此连逾山岭桃李缤纷山花夹道幽艳异常。

9.分别解释[甲][乙]两文中加点的溯蹊及旦的意思。

〔4分〕
10.根据文意,将张、竖、走三个字准确还原到[乙文]的括号里。

〔2分〕
11.请用原文说出白居易的庐山草堂具体建在什么地方?〔限四字〕〔2分〕
12.[乙文]中加横线的句子,描写了庐山草堂旁的四季之景,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中也有一组描写四季之景的句子,请默写出这组句子。

〔2分〕13.翻译下边的句子。

〔2分〕
介峰寺间,其境胜绝,又甲庐山。

8、〔2分〕自此连逾山岭/桃李缤纷/山花夹道/幽艳异常。

〔错一处扣1分,扣完为止。

自此后断一处不扣分〕
9、〔4分〕溯:逆流而上。

蹊:小路。

及:到,达到。

旦:早晨。

10、〔2分〕竖、张、走
11、〔2分〕介峰寺间或面峰腋寺均可。

12、〔2分〕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

〔有山间之四时也一句不扣分。

错一处扣1分,扣完为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