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散数学的谓词逻辑详解
合集下载
《离散数学》谓词逻辑

§3.5 前束范式
§3.6 谓词逻辑的推理
4
谓词与量词
个体词(individual)是一个命题里表示思维
对象的词,表示独立存在的具体或抽象的客体
具体的、确定的个体词称为个体常项,一般用
a, b, c 表示
抽象的、不确定的个体词称为个体变项,一般
用 x, y, z 表示
个体变项的取值范围称作个体域或论域
那么在解释2下该命题是真命题。
24
谓词公式及分类
类似于命题逻辑,也可以对谓词逻辑
公式进行分类:
设 A 为一个谓词公式,若 A 在任何解
释下真值均为真,则称 A 为普遍有效
的公式或逻辑有效式(logically valid
formula)
例
(x)
(P(x)∨P(x))
(x) P(x) P(y)
第三章 谓词逻辑
《离散数学及应用》
第三章 谓词逻辑
苏格拉底三段论:
凡是人都是要死的。
苏格拉底是人。
所以苏格拉底是要死的。
p∧q r
重言式?正确的推理?
2
第三章 谓词逻辑
为了克服命题逻辑的局限性,引入了
3
谓词和量词对原子命题和命题间的相
互关系做进一步的剖析,从而产生了
为谓词。这是一元(目)谓词,以
P(x), Q(x), …表示。
例
Human
(Socrates)
Mortal (Socrates)
7
谓词与量词
如果在命题里的个体词多于一个,那
么表示这几个个体词间的关系的词称
作谓词。这是多元(目)谓词,有 n
个个体的谓词 P(x1, …, xn) 称 n 元(目)
离散数学的谓词逻辑详解

“存在x, ┐ P(x)是真”
如: “有些有理数是整数。” 令I(x):x是整数, 设x的个体域为有理数集合,则命题可表示为: x I(x)
2016/6/10 15
4. 论 域
含有量词的命题的表达式的形式,与论域有关。用量词量化 后的命题,其值也与论域有关。 例 1 x(x=0) 若论域为整数集,则此命题值为真, 若论域为正整数集,则命题的值为假。
2016/6/10
28
变元的约束
令 P(x, y):“ x<y ”, Q(x):x是有理数; F(x):x可以表示为分数。 判断下列式子那些是命题函数,那些是命题? 例1 :
P(x, y) P(x, y)∧Q(x) Q(x) → F(x) x(Q(x)→ F(x)) x Q(x)→ F(x)
为了方便,引入全总个体域,记为:U,简称全域: 定义:宇宙间所有的个体聚集在一起所构成的集合称为全域。
2016/6/10
16
特性谓词
后面的讨论中,除特殊说明外,均使用全域。而对个 体变化的真正取值范围,用特性谓词加以限制。
一般地,对全称量词,特性谓词作蕴含的前件引入;而 对存在量词,特性谓词常作为合取项引入。
2016/6/10 12
3. 量词
使用前面介绍的概念,还不足以表达日常生活中的 各种命题。 例如: “ 所有的正整数都是素数 ” “ 有些正整数是素数 ” 两种量词: 全称量词和存在量词.
2016/6/10
13
全称量词:
1.全称量词 : (任意,所有) x: “对一切x”,“对所有的x”, “对任一x”
定义:一个n元函词即是一个论域D上的一个n元函数.
2016/6/10
10
概念的讨论
离散数学第2章 谓词逻辑

命题“凡人要死。”符号化为:(x)F (x) ⑵ 令G(x):x是研究生。 命题“有的人是研究生。”符号化为:(x)G(x)
在命题函数前加上量词(x)和(x)分别叫做个体变元x 被全称量化和存在量化。一般地说,命题函数不是命题, 如果对命题函数中所有命题变元进行全称量化或存在量化, 该函数就变成了命题。这一结论在例2.3中得到验证。
为假。 ⑵ 如果5大于3,则2大于6。 解:设G(x,y): x大于y a:5,b:3,c:2,d:6 该命题符号化为:G(a,b)→G(c,d) G(a,b)表示5大于3,它是真命题。G(c,d)表示2大于6,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这是个假命题。所以G(a,b)→G(c,d)为假。
(3) 2 是无理数, 而 3 是有理数 解 :设F(x): x是无理数, G(x): x是有理数 符号化为 F( 2) G( 3) 真值为 0 (4) 如果2>3,则3<4 解:设 F(x,y): x>y, G(x,y): x<y, 符号化为 F(2,3)G(3,4) 真值为1
谓词:刻划个体性质或个体之间相互关系的模式叫做谓词。谓 词常用大写英文字母表示,叫做谓词标识符。
例如可以用F,G,H表示上面三个命题中谓词: F:„是优秀共产党员。 G:„比„高。 H:„坐在„和„的中间。
第2章 谓词逻辑
一元谓词:与一个个体相关联的谓词。如上例中的F。 二元谓词:与两个个体相关联的谓词。如上例中的G。 三元谓词:与三个个体相关联的谓词。如上例中的H。
返回章目录
第2章 谓词逻辑
课外作业
• 教材P59-60页: 练习题(需要做在练习本上) (1) (2) a)、c) 、d)、e)、 f)、i)、k)、l)
返回章目录
在命题函数前加上量词(x)和(x)分别叫做个体变元x 被全称量化和存在量化。一般地说,命题函数不是命题, 如果对命题函数中所有命题变元进行全称量化或存在量化, 该函数就变成了命题。这一结论在例2.3中得到验证。
为假。 ⑵ 如果5大于3,则2大于6。 解:设G(x,y): x大于y a:5,b:3,c:2,d:6 该命题符号化为:G(a,b)→G(c,d) G(a,b)表示5大于3,它是真命题。G(c,d)表示2大于6,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这是个假命题。所以G(a,b)→G(c,d)为假。
(3) 2 是无理数, 而 3 是有理数 解 :设F(x): x是无理数, G(x): x是有理数 符号化为 F( 2) G( 3) 真值为 0 (4) 如果2>3,则3<4 解:设 F(x,y): x>y, G(x,y): x<y, 符号化为 F(2,3)G(3,4) 真值为1
谓词:刻划个体性质或个体之间相互关系的模式叫做谓词。谓 词常用大写英文字母表示,叫做谓词标识符。
例如可以用F,G,H表示上面三个命题中谓词: F:„是优秀共产党员。 G:„比„高。 H:„坐在„和„的中间。
第2章 谓词逻辑
一元谓词:与一个个体相关联的谓词。如上例中的F。 二元谓词:与两个个体相关联的谓词。如上例中的G。 三元谓词:与三个个体相关联的谓词。如上例中的H。
返回章目录
第2章 谓词逻辑
课外作业
• 教材P59-60页: 练习题(需要做在练习本上) (1) (2) a)、c) 、d)、e)、 f)、i)、k)、l)
返回章目录
离散数学 谓词逻辑

例1 给定解释I1如下:
(1)个体域为自然数集合N; (2)N中的特定元素a=0; (3)F(x,y):x大于或等于y. 在解释I1下,求下列各式的真值: (1)(∀x)F(x,a);(2)(∀x∃y)F(x,y) 解 在解释I1下,公式分别解释为: (1)任何自然数都大于或等于零, 为真命题.
(2)对任一自然数x,都存在一自然数y使得x≥y, 为真命题.
4
例子
[例2-1.1] 张明是位大学生。 解:设S(x):x是大学生,c:张明, 一元谓词:表 则原句的谓词形式为S(c)。 示客体性质 [例2-1.2]我坐在张三和李四中间。 解:设S(x,y,z):x坐在y和z之间,i:我,z:张 三,l:李四, 多元谓词:表 示客体间关系 则原句的谓词形式为S(i,z,l)。
★从以上两命题的符号化可以看出,同一命题在不同个体域下 符号化的形式可能不同。
11
这里,M(x)称为特性谓词。应该注意 的是,全称量词和存在量词符号化时,引入 特性谓词时的形式是不同的。 用全称量词 符号化时,特性谓词作为条 件式的前件; 用存在量词符号化时则作为合取式的一 项。
12
对于任一给定的实数x,都存在着一个实数y,使得 x+y=0。 如果取个体域为实数集合 ∀ x ∃ y H(x, y ) 然而 ∃ y ∀ x H(x, y ): 存在着一个少数y,对于任一实数x,使得x+y=0
3
谓词的表示
客体词有两种:客体常元和客体变元。客体常 元表示具体的或特定的客体,一般用小写字母 a、b、c等表示;表示抽象的或泛指的客体的 词称为客体变元,常用小写字母x、y、z等表 示。 谓词,通常用大写的字母A、B、C等表示。
谓词填式:单独一个谓词不是完整的命题, 把谓词字母后填以客体所得的式子。
《离散数学课件》谓词逻辑

A(a, H(b)) →F(a,b)
非一阶谓词 26/44
例3 符号化:我送他这本书。
解:令 A(e1,e2,e3)表示“e1送e3给e2”; B(e)表示“e为书”; a表示“我”; b表示“他”; c表示“这”;
则原句译为: A(a,b,c) B(c)
27/44
例4 符号化:这只大红书柜摆满了那些古书。
32/66
例 计算机学院的有些老师是青年教师
解: 设 C(e)表示e为计算机学院的人; T(e)表示e为教师; Y(e)表示e为青年.
则原句译为:
x(C(x)T(x) Y(x))
此例中:x就取值于全总个体域U, 谓词C(x)限定x取值范围。
33/66
例 个体域I为人类集合,将下列命题符号化:
(1) 凡人都呼吸。 (2) 有的人用左手写字。
21/44
一元谓词变元
A(x)
其中x为变量符号项、A为谓词变元。 此式表示x具有性质A。 注意:x,A分别在两个域上变化。
22/44
二元谓词变元
A(x,y)
其中x, y为变量符号项、A为谓词变元。 此式表示x和y具有关系A。 注意:x,y,A分别在三个域上变化。
23/44
二、谓词语句的符号化
例1 将命题符号化 要求:先将它们在命题逻辑中符号化,再在一阶
1A(e)如下图所示: e A1 A2 a TF
2 谓词数目:
14/44
个体域{a,b}上的一元谓词
A(e)如下图所示: e A1 A2 A3 A4 a TFTF b TTFF
22
谓词数目:
15/44
个体域{a,b,c}上的一元谓词
A(e)如下图所示:
e A1 A2 A3 A4 A5 A6 A7 A8
离散数学第五章__谓词逻辑详述

(2) (x) H(x)∧L(x,y),量词(x)的辖域是H(x) ,x 为约束出现,L(x,y)中的x和y都为自由出现。 对于整个公式而言,x的约束出现1次,自由出 现1次,y自由出现1次。
(3) (x) (y) (P(x,y)∨Q(y,z))∧(x)R(x,y),在公 式(x) (y) (P(x,y)∨Q(y,z))中,量词(x)的辖 域是(y) (P(x,y)∨Q(y,z)),量词(y)的辖域是 (P(x,y)∨Q(y,z)),x和y为约束出现,z为自由 出现;在公式(x)R(x,y)中,量词(x)的辖域是 R(x,y),x为约束出现,y为自由出现。在整个 公式中,x为约束出现,y为约束出现又为自由 出现,z为自由出现。
自由变元,关键是要看它在A中是约束出现,还 是自由出现。
例 指出下列各合式公式中的量词辖域、个体变元 的约束出现和自由出现。
(1) (x) (P(x)→(y) Q(x,y)),量词(x)的辖域是 P(x) → (y) Q(x,y),量词(y)的辖域是Q(x,y),对 于(y)的辖域而言,y为约束出现,x为自由出 现。对于(x)的辖域而言,x和y均为约束出现, x约束出现2次,y约束出现1次。
对一元谓词P(x)前面加上x或者x叫做对
个体变元x进行量化。
如果在解答时,指明了个体域,便不用特性谓词, 例如在①、③中令个体域为全体大学生,②和④中的个 体域为全部自然数,则可符号化为:
①(x)L(x)
②(x)R(x)
③(x)I(x)
④(x)P(x)
谓词前加上了量词,称为谓词的量化。若 一个谓词中所有个体变元都量化了,则该谓词 就变成了命题。这是因为在谓词被量化后,可 以在整个个体域中考虑命题的真值了。这如同
例如,在全总论域中,用M(x)表示x是人;用R(x)表 示பைடு நூலகம்是实数等。
(3) (x) (y) (P(x,y)∨Q(y,z))∧(x)R(x,y),在公 式(x) (y) (P(x,y)∨Q(y,z))中,量词(x)的辖 域是(y) (P(x,y)∨Q(y,z)),量词(y)的辖域是 (P(x,y)∨Q(y,z)),x和y为约束出现,z为自由 出现;在公式(x)R(x,y)中,量词(x)的辖域是 R(x,y),x为约束出现,y为自由出现。在整个 公式中,x为约束出现,y为约束出现又为自由 出现,z为自由出现。
自由变元,关键是要看它在A中是约束出现,还 是自由出现。
例 指出下列各合式公式中的量词辖域、个体变元 的约束出现和自由出现。
(1) (x) (P(x)→(y) Q(x,y)),量词(x)的辖域是 P(x) → (y) Q(x,y),量词(y)的辖域是Q(x,y),对 于(y)的辖域而言,y为约束出现,x为自由出 现。对于(x)的辖域而言,x和y均为约束出现, x约束出现2次,y约束出现1次。
对一元谓词P(x)前面加上x或者x叫做对
个体变元x进行量化。
如果在解答时,指明了个体域,便不用特性谓词, 例如在①、③中令个体域为全体大学生,②和④中的个 体域为全部自然数,则可符号化为:
①(x)L(x)
②(x)R(x)
③(x)I(x)
④(x)P(x)
谓词前加上了量词,称为谓词的量化。若 一个谓词中所有个体变元都量化了,则该谓词 就变成了命题。这是因为在谓词被量化后,可 以在整个个体域中考虑命题的真值了。这如同
例如,在全总论域中,用M(x)表示x是人;用R(x)表 示பைடு நூலகம்是实数等。
离散数学---谓词逻辑推理

证明: (1). (x(P(x)S(x)))
(2). (3). 西 华 (4). 大 (5). 学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P规则
(1)E P(c)S(c) 全称量词消除规则 P(c) (3)I S(c) (3)I x(P(x)(Q(x)R(x))) P规则 P(c)(Q(c)R(c)) (6)全称量词消除规则,使用(3)中个体c Q(c)R(c) (4) (7)I x(P(x)(Q(x)S(x))) P规则 P(c)(Q(c)S(c)) 全称量词消除规则,使用(3)中个体c Q(c)S(c) (4) (11)I Q(c)S(c) (11)I Q(c) (12) (5)I R(c) (13) (8)I P(c) R(c) (4)和(14)的合取 x(P(x)R(x)) (15) 存在量词的引入
// 前提
(2). P(a)Q(a) // 全称量词消除规则
举例:全称量词消除规则
西 华 B 大 学
指出下列推导中的错误,并加以改正: (1). x P(x)Q(x) // 前提 (2). P(y)Q(y) // 全称量词消除规则
量词 x 的辖域为 P(x) ,而非 P(x)Q(x) ,所以不 能直接使用全称量词消除规则。
x(P(x)S(x))
前提:x(P(x)(Q(x)R(x)))、 x(P(x)(Q(x)S(x)))、 x(P(x)S(x))、 (x(P(x)S(x))) 结论:x(P(x)R(x))
一阶逻辑的永真蕴涵式
西 华 大 学
推理定律是一阶逻辑的一些永真蕴涵式,重要 的推理定律有: [1]. 附加律:A(AB) // 或称为析取的引入 [2]. 化简律: (AB)A, (AB)B // 或称为合取的消除 [3]. 假言推理: (AB)AB // 或称为分离规则 [4]. 拒取式: (AB)BA [5]. 析取三段论:(AB)BA [6]. 假言三段论:(AB)(BC)(AC) // 或称为传递规则
离散数学第二章谓词逻辑

一般来说,当多个量词同时出现时, 它们的顺序不能随意调换。
*
第二章 谓 词 逻 辑 命题函数与量词
当个体域为有限集合时,如D={a1, a2 …, an},对任意谓词A(x),有 xA(x)A(a1)∧A(a2)∧…∧A(an ) xA(x)A(a1)∨A(a2)∨…∨A(an )
特性谓词常作合取项,如x(M(x)∧ G(x))。
第二章 谓 词 逻 辑
命题函数与量词
*
第二章 谓 词 逻 辑 2.2 命题函数与量词
例如:在实数域上用H(x,y)表示x+y=5,则命题“对于任意的x,都存在y使得x+y=5”可符号化为:xyH(x,y),其真值为1。若调换量词顺序后为: yxH(x,y) , 其真值为0。
*
第二章 谓 词 逻 辑 2.2 命题函数与量词
*
令S(x): x吸烟。则符号化为:
(x)(M(x)∧S(x))
令D(x): x登上过木星。则符号化为:
令Q(x):x是清华大学的学生。H(x):x是高
第二章 谓 词 逻 辑 2.2 命题函数与量词
*
小结:本节介绍了n元谓词、命题函数、全称量词和存在量词等概念。重点掌握全称量词和存在量词及量化命题的符号化。
添加标题
x(M(x) F(x)).
添加标题
第二章 谓 词 逻 辑
添加标题
命题函数与量词
*
当个体域为全体学生的集合时:
01
令P(x): x要参加考试。则(2)符号化为
02
xP(x).
03
当个体域为全总个体域时:
04
令S(x): x是学生。则(2)符号化为
05
x(S(x) P(x)).
*
第二章 谓 词 逻 辑 命题函数与量词
当个体域为有限集合时,如D={a1, a2 …, an},对任意谓词A(x),有 xA(x)A(a1)∧A(a2)∧…∧A(an ) xA(x)A(a1)∨A(a2)∨…∨A(an )
特性谓词常作合取项,如x(M(x)∧ G(x))。
第二章 谓 词 逻 辑
命题函数与量词
*
第二章 谓 词 逻 辑 2.2 命题函数与量词
例如:在实数域上用H(x,y)表示x+y=5,则命题“对于任意的x,都存在y使得x+y=5”可符号化为:xyH(x,y),其真值为1。若调换量词顺序后为: yxH(x,y) , 其真值为0。
*
第二章 谓 词 逻 辑 2.2 命题函数与量词
*
令S(x): x吸烟。则符号化为:
(x)(M(x)∧S(x))
令D(x): x登上过木星。则符号化为:
令Q(x):x是清华大学的学生。H(x):x是高
第二章 谓 词 逻 辑 2.2 命题函数与量词
*
小结:本节介绍了n元谓词、命题函数、全称量词和存在量词等概念。重点掌握全称量词和存在量词及量化命题的符号化。
添加标题
x(M(x) F(x)).
添加标题
第二章 谓 词 逻 辑
添加标题
命题函数与量词
*
当个体域为全体学生的集合时:
01
令P(x): x要参加考试。则(2)符号化为
02
xP(x).
03
当个体域为全总个体域时:
04
令S(x): x是学生。则(2)符号化为
05
x(S(x) P(x)).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章中只介绍谓词逻辑中新出现的基本概念和符号, 其中主要的是个体词,谓词,量词以及函词。
2020/3/30
5
1.谓词与个体词
将简单命题分解成个体与谓词这样两个组成部分。谓词,通 常是用来描述个体的性质或特征,或者个体之间的关系。谓 词逻辑,是命题逻辑的扩充与发展 。
例1:下面两个命题 1. 张华是学生 2. 李明是学生
2020/3/30
17
例
(1) “所有的人都是要死的。”
(2) “有的人不怕死。”
1.当x的个体域为全体人组成的集合时,符号化上述命题。
解: 令D(x):x是要死的,令G(x):x怕死。
则(1)可表示为: x D(x)。
(2)可表示为: x ┐G(x)。
2020/3/30
18
论域为全域时
2. 当取x的个体域为全域时,必须引入一个特性谓词将 “人”从全域中分离出来。
21
例3:每个自然数都有后继数
若令:N(x):x 是自然数, H(x,y):y是x的后继 数
则 : x (有 N (x ) y (N (y ) H (x ,y ))).
例4:对平面上的任意两点,有且仅有一条直线通过这两点。
若令P(x): x是一个点, L(x):x是一条直线,
T(x,y,z):z通过x,yE,(x,y):x等于y
设x的个体域为全体人的集合,则可表示为 x D(x)
2020/3/30
14
存在量词:
2. 存在量词: (存在) x: “存在x“、 ”某些x“、 ”至少有一x”
如: x P(x) ┐x P(x)
样” x ┐ P(x)
“存在x, P(x)是真” “存在x, P(x)是真,并非这
“存在x, ┐ P(x)是真”
2020/3/30
13
全称量词:
1.全称量词 : (任意,所有) x: “对一切x”,“对所有的x”, “对任一x”
如: x P(x) ┐ x P(x) x ┐ P(x)
“对一切x,P(x)是真” “并非对一切x,P(x)是真” “对一切x, ┐ P(x) 是真”
如: “ 所有人都是要死的”
如: “有些有理数是整数。” 令I(x):x是整数,
设x的个体域为有理数集合,则命题可表示为: x I(x)
2020/3/30
15
4. 论 域
含有量词的命题的表达式的形式,与论域有关。用量词量化 后的命题,其值也与论域有关。
例 1 x(x=0) 若论域为整数集,则此命题值为真, 若论域为正整数集,则命题的值为假。
设张三为170cm,李四为180cm.
则: P(李四,张三)为真命题。 P(张三,李四)为假命题.
2020/3/30
11
命题的符号化
例1:武汉位于重庆与上海之间.
解:用个体词a,b,c分别表示武汉,重庆和上海,
谓词P(x,y,z)表示x位于y与z之间, 则该命题表示为:P(a,b,c).
例2:如果王英坐在李红的后面,则王英比李红高.
2020/3/30
27
前面各命题符号化的结果都是合式公式。
对于一个谓词,如果其中每一个变量都在一个量词的 作用之下,则它就不再是命题函数而是一个命题了。
但是,这种命题和命题逻辑中的命题还是有区别的。 因为这种命题中毕竟还有变量,尽管这种变量和命题 函数中的变量有所不同。因此,有必要区分这些变量。
(3)如果论述域不可数无限,则无法表达。
2020/3/30
25
练习
任何金属都可以溶解在某种液体中. 令J(x):x是金属; E(x):x是液体; S(x,y):x可以溶解在y中,
则可以 : x(J表 (x) 示 y(E (y为 )S(x,y)));
2020/3/30
26
原子与公式
设P(x1,…xn)是n元谓词,则称其为为原子公式,或 简称原子.
2020/3/30
32
有关公式中变元改名的两条规则:
1.约束变元改名规则: 将谓词公式中出现的约束变元 改为另一个约束变元。此改名必须在量词辖域内各 处以及该量词符号中进行,且改成的新约束变元要 与改名区域中的其它变元有区别。
公 式 xP (x,y)Q(x,z), 将 x改u成 ,得 u(P u,y)Q(x,z)
(1)对所有个体而言,如果它是人,则它是要死的。 (2)存在着个体,它是人并且它不怕死.
于是令 M(x):x是人。 (1) x(M(x)→D(x)) (2) x (M(x)∧ ┐G(x))
2020/3/30
19
命题符号化(翻译):
将汉语(或其他自然语言)语句翻译成逻辑表 达式,这在数学、逻辑编程、人工智能、软 件工程以及许多其他学科中都是一项重要的 任务。翻译的目的是生成简单而有用的逻辑 表达式。
L是二元谓词,表示个体之间的关系。
注: (1)常用大写拉丁字母表示谓词. (2)谓词是用来刻划个体的性质或者个体之间
的关系的。
2020/3/30
7
命题函数与命题
例: 令P(x)表示x为质数,则P(x)为一元谓词。 令 H(x,y)表示“x高于y”,则 H(x,y)为二元谓词。
则:H(张三,李四) 表示“张三高于李四”,是命题。
究它们的形式结构及逻辑关系,总结出正确的推理形式和 规则,这就是一阶逻辑所研究的内容.
一阶逻辑也称谓词逻辑。谓词逻辑是一种表达能力更强的
逻辑。
2020/3/30
4
谓词逻辑
我们将介绍谓词逻辑的基本概念和符号。关于命题、 命题的真值、命题词、命题常量和命题变元以及逻辑 五个联结词其含意和在命题逻辑中的基本相同,
命题符号化:
例1:没有不犯错误的人 令H(x): x是人, M(x): x犯错误
则 : ( x ( H 有 ( x ) M ( x ) ) x ) ( H ( x ) M ( x )).
例2:存在着偶质数 令E(x):x是偶数,P(x):x是质数 则有:x(E(x)∧P(x))
2020/3/30
2020/3/30
30
例3 指出下列各公式中的量词辖域及自由变元和约 束变元。
1.x y((P(x)∧Q(y))→zR(z)) yy
解: y((P(x)∧Q(y))→zR(z)) 是 x 的辖域。
(P(x)∧Q(y))→zR(z) 是y 的辖域.
R(z)是z的辖域。
x,y,z在公式中的所有出现均是约束出现,故它们均
是约束变元。
2020/3/30
31
例4: xP(x)∧Q(x)
这个公式中变元x既有约束出现,又有自由出现。为了 避免混淆,可以给约束变元改名。
上式等价于: (y)P(y)∧Q(x)
例5: x(P(x)yR(x,y))
量词x的辖域为: P(x) yR(x,y),同时,y 的 辖域为:R(x,y),x与y的出现,都是约束出现。
示.
2020/3/30
9
函词
例:张华的哥哥比李明高 a:张华 b:李明 L(x,y):x高于y f(x):x的哥哥 则上述符号化为: L(f(a),b) f称为函词
定义:一个n元函词即是一个论域D上的一个n元函数.
2020/3/30
10
概念的讨论
❖ 变元在谓词中的次序直接影响了谓词的取值 。 如:设谓词P(x,y)为“x比y高”,
谓词逻辑
2020/3/30
1
命题逻辑的局限性
苏格拉底三段论:
P:所有的人都是要死的。 Q:苏格拉底是人 。 R:所以苏格拉底要死 。
凭直觉知道这个结论是真的,推理是有效的。但是,借 助命题演算的推理理论,却不能推导出这个结论(无法 证明它的正确性)。Why ?
2020/3/30
2
此三段论的论断显然正确。 但是,在命题逻辑中无法得到正确性的反应: P∧QR 不是重言式!
谓词公式,简称为公式,其递归定义为:
(1)原子是合式公式; (2)若A是合式公式,则(﹁A)也是合式公式;
(3)若A,B是合式公式,则(A∧B), (A∨B), (A→B), (AB)也是合式公式;
(4)若A是合式公式,x是A中的变量符号, 则xA,xA也是合式公 . 式
(5)只有有限次地使用(1)—(4)所生成的符号串 才是合式公式。
(2)所有运动员都钦佩某些教练。
令:P(x):x是运动员;T(x):x是教练;Q (x,y):x钦佩y。 则该命题可表示为 :
2020/3/30
23
(3)凡是实数均能比较大小。
若令R(x):x是实数;G(x,y):x与y可比较大小. 则该命题可表示为:
例6 将苏格拉底三段论进行符号化:
令:M(x):x是人 D(x): x要死
2020/3/30
33
2.自由变元代替规则:对公式中某变元的所有自由出 现,用另一个与原公式中其它变元符号都不同的变元 符号来代替。
例:
对上例,可将自由 的x出 用u现 代替, 得xP(x, y)Q(u,z)
因此,通过使用改名规则和代替规则,可使谓词逻辑 中的公式不出现某变量既是约束变量又是自由变量的 情况。
则
2020/3/30
24
量化断言与命题的关系
(1)如果论述域是有限的,不妨设论述域是{1,2,3},则 x P(x)P(1)∧P(2)∧P(3) x P(x) P(1)∨P(2)∨P(3)
(2) 如果论述域是可数无限,例如自然数集合,我们可以这 样理解:
(x)P(x) P(1)∧P(2)∧P(3)… (x)P(x) P(1)∨P(2)∨P(3)…
29
自由变元与约束变元
[定义] 紧接于量词之后最小的子公式称为量词的辖 域.(量词的辖域是紧接其后的公式,除非辖域是个 原子公式,否则应在公式的两侧插入圆括号。)
在谓词公式中,在量词x、x的辖域内x 的一切出现 叫约束出现,这样的x,称为约束变元。
2020/3/30
5
1.谓词与个体词
将简单命题分解成个体与谓词这样两个组成部分。谓词,通 常是用来描述个体的性质或特征,或者个体之间的关系。谓 词逻辑,是命题逻辑的扩充与发展 。
例1:下面两个命题 1. 张华是学生 2. 李明是学生
2020/3/30
17
例
(1) “所有的人都是要死的。”
(2) “有的人不怕死。”
1.当x的个体域为全体人组成的集合时,符号化上述命题。
解: 令D(x):x是要死的,令G(x):x怕死。
则(1)可表示为: x D(x)。
(2)可表示为: x ┐G(x)。
2020/3/30
18
论域为全域时
2. 当取x的个体域为全域时,必须引入一个特性谓词将 “人”从全域中分离出来。
21
例3:每个自然数都有后继数
若令:N(x):x 是自然数, H(x,y):y是x的后继 数
则 : x (有 N (x ) y (N (y ) H (x ,y ))).
例4:对平面上的任意两点,有且仅有一条直线通过这两点。
若令P(x): x是一个点, L(x):x是一条直线,
T(x,y,z):z通过x,yE,(x,y):x等于y
设x的个体域为全体人的集合,则可表示为 x D(x)
2020/3/30
14
存在量词:
2. 存在量词: (存在) x: “存在x“、 ”某些x“、 ”至少有一x”
如: x P(x) ┐x P(x)
样” x ┐ P(x)
“存在x, P(x)是真” “存在x, P(x)是真,并非这
“存在x, ┐ P(x)是真”
2020/3/30
13
全称量词:
1.全称量词 : (任意,所有) x: “对一切x”,“对所有的x”, “对任一x”
如: x P(x) ┐ x P(x) x ┐ P(x)
“对一切x,P(x)是真” “并非对一切x,P(x)是真” “对一切x, ┐ P(x) 是真”
如: “ 所有人都是要死的”
如: “有些有理数是整数。” 令I(x):x是整数,
设x的个体域为有理数集合,则命题可表示为: x I(x)
2020/3/30
15
4. 论 域
含有量词的命题的表达式的形式,与论域有关。用量词量化 后的命题,其值也与论域有关。
例 1 x(x=0) 若论域为整数集,则此命题值为真, 若论域为正整数集,则命题的值为假。
设张三为170cm,李四为180cm.
则: P(李四,张三)为真命题。 P(张三,李四)为假命题.
2020/3/30
11
命题的符号化
例1:武汉位于重庆与上海之间.
解:用个体词a,b,c分别表示武汉,重庆和上海,
谓词P(x,y,z)表示x位于y与z之间, 则该命题表示为:P(a,b,c).
例2:如果王英坐在李红的后面,则王英比李红高.
2020/3/30
27
前面各命题符号化的结果都是合式公式。
对于一个谓词,如果其中每一个变量都在一个量词的 作用之下,则它就不再是命题函数而是一个命题了。
但是,这种命题和命题逻辑中的命题还是有区别的。 因为这种命题中毕竟还有变量,尽管这种变量和命题 函数中的变量有所不同。因此,有必要区分这些变量。
(3)如果论述域不可数无限,则无法表达。
2020/3/30
25
练习
任何金属都可以溶解在某种液体中. 令J(x):x是金属; E(x):x是液体; S(x,y):x可以溶解在y中,
则可以 : x(J表 (x) 示 y(E (y为 )S(x,y)));
2020/3/30
26
原子与公式
设P(x1,…xn)是n元谓词,则称其为为原子公式,或 简称原子.
2020/3/30
32
有关公式中变元改名的两条规则:
1.约束变元改名规则: 将谓词公式中出现的约束变元 改为另一个约束变元。此改名必须在量词辖域内各 处以及该量词符号中进行,且改成的新约束变元要 与改名区域中的其它变元有区别。
公 式 xP (x,y)Q(x,z), 将 x改u成 ,得 u(P u,y)Q(x,z)
(1)对所有个体而言,如果它是人,则它是要死的。 (2)存在着个体,它是人并且它不怕死.
于是令 M(x):x是人。 (1) x(M(x)→D(x)) (2) x (M(x)∧ ┐G(x))
2020/3/30
19
命题符号化(翻译):
将汉语(或其他自然语言)语句翻译成逻辑表 达式,这在数学、逻辑编程、人工智能、软 件工程以及许多其他学科中都是一项重要的 任务。翻译的目的是生成简单而有用的逻辑 表达式。
L是二元谓词,表示个体之间的关系。
注: (1)常用大写拉丁字母表示谓词. (2)谓词是用来刻划个体的性质或者个体之间
的关系的。
2020/3/30
7
命题函数与命题
例: 令P(x)表示x为质数,则P(x)为一元谓词。 令 H(x,y)表示“x高于y”,则 H(x,y)为二元谓词。
则:H(张三,李四) 表示“张三高于李四”,是命题。
究它们的形式结构及逻辑关系,总结出正确的推理形式和 规则,这就是一阶逻辑所研究的内容.
一阶逻辑也称谓词逻辑。谓词逻辑是一种表达能力更强的
逻辑。
2020/3/30
4
谓词逻辑
我们将介绍谓词逻辑的基本概念和符号。关于命题、 命题的真值、命题词、命题常量和命题变元以及逻辑 五个联结词其含意和在命题逻辑中的基本相同,
命题符号化:
例1:没有不犯错误的人 令H(x): x是人, M(x): x犯错误
则 : ( x ( H 有 ( x ) M ( x ) ) x ) ( H ( x ) M ( x )).
例2:存在着偶质数 令E(x):x是偶数,P(x):x是质数 则有:x(E(x)∧P(x))
2020/3/30
2020/3/30
30
例3 指出下列各公式中的量词辖域及自由变元和约 束变元。
1.x y((P(x)∧Q(y))→zR(z)) yy
解: y((P(x)∧Q(y))→zR(z)) 是 x 的辖域。
(P(x)∧Q(y))→zR(z) 是y 的辖域.
R(z)是z的辖域。
x,y,z在公式中的所有出现均是约束出现,故它们均
是约束变元。
2020/3/30
31
例4: xP(x)∧Q(x)
这个公式中变元x既有约束出现,又有自由出现。为了 避免混淆,可以给约束变元改名。
上式等价于: (y)P(y)∧Q(x)
例5: x(P(x)yR(x,y))
量词x的辖域为: P(x) yR(x,y),同时,y 的 辖域为:R(x,y),x与y的出现,都是约束出现。
示.
2020/3/30
9
函词
例:张华的哥哥比李明高 a:张华 b:李明 L(x,y):x高于y f(x):x的哥哥 则上述符号化为: L(f(a),b) f称为函词
定义:一个n元函词即是一个论域D上的一个n元函数.
2020/3/30
10
概念的讨论
❖ 变元在谓词中的次序直接影响了谓词的取值 。 如:设谓词P(x,y)为“x比y高”,
谓词逻辑
2020/3/30
1
命题逻辑的局限性
苏格拉底三段论:
P:所有的人都是要死的。 Q:苏格拉底是人 。 R:所以苏格拉底要死 。
凭直觉知道这个结论是真的,推理是有效的。但是,借 助命题演算的推理理论,却不能推导出这个结论(无法 证明它的正确性)。Why ?
2020/3/30
2
此三段论的论断显然正确。 但是,在命题逻辑中无法得到正确性的反应: P∧QR 不是重言式!
谓词公式,简称为公式,其递归定义为:
(1)原子是合式公式; (2)若A是合式公式,则(﹁A)也是合式公式;
(3)若A,B是合式公式,则(A∧B), (A∨B), (A→B), (AB)也是合式公式;
(4)若A是合式公式,x是A中的变量符号, 则xA,xA也是合式公 . 式
(5)只有有限次地使用(1)—(4)所生成的符号串 才是合式公式。
(2)所有运动员都钦佩某些教练。
令:P(x):x是运动员;T(x):x是教练;Q (x,y):x钦佩y。 则该命题可表示为 :
2020/3/30
23
(3)凡是实数均能比较大小。
若令R(x):x是实数;G(x,y):x与y可比较大小. 则该命题可表示为:
例6 将苏格拉底三段论进行符号化:
令:M(x):x是人 D(x): x要死
2020/3/30
33
2.自由变元代替规则:对公式中某变元的所有自由出 现,用另一个与原公式中其它变元符号都不同的变元 符号来代替。
例:
对上例,可将自由 的x出 用u现 代替, 得xP(x, y)Q(u,z)
因此,通过使用改名规则和代替规则,可使谓词逻辑 中的公式不出现某变量既是约束变量又是自由变量的 情况。
则
2020/3/30
24
量化断言与命题的关系
(1)如果论述域是有限的,不妨设论述域是{1,2,3},则 x P(x)P(1)∧P(2)∧P(3) x P(x) P(1)∨P(2)∨P(3)
(2) 如果论述域是可数无限,例如自然数集合,我们可以这 样理解:
(x)P(x) P(1)∧P(2)∧P(3)… (x)P(x) P(1)∨P(2)∨P(3)…
29
自由变元与约束变元
[定义] 紧接于量词之后最小的子公式称为量词的辖 域.(量词的辖域是紧接其后的公式,除非辖域是个 原子公式,否则应在公式的两侧插入圆括号。)
在谓词公式中,在量词x、x的辖域内x 的一切出现 叫约束出现,这样的x,称为约束变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