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妊娠15例临床诊治分析

合集下载

宫颈妊娠13例临床分析

宫颈妊娠13例临床分析

宫颈妊娠13例临床分析
罗小华
【期刊名称】《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年(卷),期】2008(13)2
【摘要】目的:探讨宫颈妊娠的诊断及保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08年4月我科收治的宫颈妊娠13例的临床资料.结果:1例误诊为稽留流产,在探宫腔时出现难以控制的阴道流血而行全子宫切除术,病理检查确诊为宫颈妊娠;余12例妇检示子宫增大,压痛,B超见宫颈管内混合性包块,周围血管丰富而宫腔空虚,经官腔镜检查并行宫颈妊娠物清除术,病理检查确诊为宫颈妊娠.只要早期及时正确诊断宫颈妊娠.保留子宫的治疗可获得良好的效果.结论:充分认识宫颈妊娠的临床特征,进行早期诊断,尤其是B超;并采取有效的保守治疗方法.有助于患者保留子宫.
【总页数】2页(P138-139)
【作者】罗小华
【作者单位】暨南大学医学院第五附属医院清远市人民医院妇产科,5115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1
【相关文献】
1.宫颈扩张球囊用于足月妊娠促宫颈成熟60例临床分析
2.妊娠期子宫脱垂与宫颈机能不全孕妇紧急宫颈环扎术后妊娠结局关系的临床分析
3.减胎术联合宫颈环扎
术治疗多胎妊娠并宫颈机能不全2例临床分析4.子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子宫颈环形电切除术后妊娠结局及分娩方式的临床分析5.宫颈双球囊用于足月妊娠促宫颈成熟的临床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3例宫颈妊娠的治疗与护理

13例宫颈妊娠的治疗与护理

13例宫颈妊娠的治疗与护理【摘要】目的:探讨宫颈妊娠的临床治疗与护理。

方法:回顾性分析宫颈妊娠病例13例,行全子宫切除2例,保守治疗11例,其中4例行选择性子宫动脉灌注MTX(氨甲喋呤)+栓塞术并均1周后在B超监视下行钳刮术,7例行MTX+米非司酮治疗,并适时行清宫术。

结果11例患者经保守治疗后血HCG明显下降,分别行钳刮术或清宫术,手术顺利,出血不多,效果满意,13例患者均康复出院。

结论:妊娠妇女体检时如确定为宫颈妊娠,应采取积极地治疗措施并给予周密细致的护理,可加快患者的康复进程。

【关键词】宫颈妊娠;氨甲喋呤;治疗;护理宫颈妊娠是异位妊娠中发病率很低但又很危险的妊娠类型。

宫颈妊娠占妊娠数的1:2500 ~1:18000,占异位妊娠数的1:100~1:50[1]。

宫颈妊娠如不及时诊治,延误到妊娠8~10周,可以发生大量阴道出血或是当误诊为一般先兆流产或难免流产而行刮宫术时,可引起致命性大出血,迫不得已而将子宫切除。

我院妇科自2001年至2010年共收治宫颈妊娠患者13例,经过我们准确及时的诊断治疗,严密的观察病情及周密细致的护理,患者全部康复出院,现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13例宫颈妊娠患者,年龄28~45岁,平均36.5岁。

皆有停经史,最短41天,最长70天,平均59天。

流产2次4例,大于2次9例。

有剖宫产史9例。

阴道皆有不同程度的流血,3例伴有轻微下腹痛。

尿HCG阳性13例,血HCG850~9700mu/ml。

妇检:宫颈膨大、着色、变软11例,宫颈外口松弛8例。

超声检查:提示宫颈妊娠8例,误诊为难免流产、不全流产5例。

2治疗2.1全子宫切除2例宫颈妊娠患者因误诊为不全流产而行清宫术致阴道大出血,经纱布填塞及催产素治疗无效而行全子宫切除术,手术过程顺利。

术后继续给予输血、止血、补液、抗感染等对症治疗。

术后病理检查诊断为宫颈妊娠。

2.2选择性子宫动脉灌注MTX+栓塞术4例宫颈妊娠患者行选择性子宫动脉灌注MTX+栓塞术。

探究宫颈妊娠主要病例分析附23例报告

探究宫颈妊娠主要病例分析附23例报告

探究宫颈妊娠主要病例分析附23例报告摘要】目的:探究宫颈妊娠主要病例分析附23例报告。

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宫颈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3例因误诊致人工流产术中大出血,3例因大出血行全子宫切除,2例清除妊娠囊后局部缝合止血并注射氨甲喋呤;15例行甲氨喋呤胎囊局部注射治疗,其中9例单纯局部用药治疗成功,2例药物治疗后联合清宫术,2例治疗后2个月因阴道大出血行子宫动脉栓塞+清宫术;2例因大出血急诊行子宫动脉栓塞术+清宫术;23例患者均治愈。

结论: 宫颈妊娠的早诊断和早治疗是保守治疗成功的关键,对患者进行系统有效的护理取得了良好效果,有效地预防了并发症的发生,保留了患者的生育能力,提高了生活质量。

【关键词】宫颈妊娠;病例;分析【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8-107-02宫颈妊娠是一种罕见的异位妊娠,是指胚胎植入宫颈管内的宫颈黏膜,即孕囊在子宫颈内(组织学内口以下的宫颈内膜)着床和发育。

文献报道宫颈妊娠的发病率为 1 /2 500 ~ 1 /18 000 次妊娠,在所有的异位妊娠中所占比例不到 1%,一旦发病则病情严重,处理较困难,严重时可发生致命性大出血,因而早期正确的诊断及治疗尤为重要。

常见的临床表现为无痛性阴道大出血,如抢救不及时可危及生命。

选取我院自2013年1月到2015年1月的23例宫颈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收治确诊为宫颈妊娠的 23 例患者。

患者年龄为22 ~ 41 岁,平均 ( 27.5±6.1) 岁; 孕次 1 ~ 4 次,平均孕次 ( 2. 8 ± 1. 0) 次,产次 0 ~ 2 次,平均产次 ( 1. 2 ± 0. 6) 次; 7例有剖宫产史,停经时间43 ~82天,平均 ( 56.8±7.8) 天。

宫颈妊娠156例临床分析

宫颈妊娠156例临床分析

宫颈妊娠156例临床分析目的:总结分析宫颈妊娠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措施,为临床诊断本病提供线索。

方法:对156例确诊宫颈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在156例患者中初次确诊132例,准确度84.62%,误诊24例,误诊率15.38%;采取保守治疗68例,手术治疗50例,综合治疗38例;总体治疗有效140例,治疗有效率89.74%,死亡16例,死亡率10.26%。

结论:宫颈妊娠虽为临床较为罕见的异位妊娠,但误诊率高,容易因大出血而危及患者生命,临床需要加强对本病的诊断和治疗。

标签:宫颈妊娠;妇产科;异位妊娠子宫宫颈部妊娠是指受精卵种植于宫颈管内,其位置位于组织学内口水平以下,并在该处生长发育。

子宫颈妊娠是异位妊娠中发病率很低妊娠类型,相关文献报道宫颈妊娠在总妊娠数中约占1:1000~95000,在异位妊娠中发生率<1%[1];其临床表现其主以无痛性阴道出血或连续性阴道血性分泌物为主,在早期症状与先兆流产极为相似,证实由于这些原因,临床上容易造成误诊,并最终因为患者发生难以治疗的失血性休克而危及生命。

本文就笔者临床经历的156例宫颈妊娠患者诊治的体会心得分析如下,以期为同行们提高本病诊断真确率和治疗有效率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选取我院妇产科2001年1月至2011年12月间收治的总共156例最终确诊为宫颈妊娠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年龄在17-39岁间,平均(25.4±5.5)岁;所有病例均有尿妊娠试验阳性或血HCG升高;既往异位妊娠史者17例,占10.90%;初次妊娠者34例,占21.79%;直系亲属中有异位妊娠家族史者45例,占28.85%;急诊入院14例,占8.97%;入院时即发生休克者5例,占3.21%;有12例伴发子宫肌瘤,占7.69%。

1.2 方法逐一查阅156分病历,对患者一般基本情况,入院症状、体征,所做的各项检查以及诊疗经过和预后等进行详细登记,归纳终结该病的总体特征和诊断特异性、治疗有效率等。

9例宫颈妊娠的临床分析

9例宫颈妊娠的临床分析

9例宫颈妊娠的临床分析宫颈妊娠是一种罕见的威胁生命的异位妊,占妊娠数的1/1 000~1/9 500,在全部异位妊娠数中的比例1%。

常导致误诊、漏诊。

随着辅助生育技术的应用,宫颈妊娠的发生率有着逐年增加的趋势。

为探讨宫颈妊娠的诊断和治疗方法,该研究对鼓楼医院2011年1月—2012年9月收治的9例宫颈妊娠作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江苏省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收治宫颈妊娠患者9例。

外院转入4例。

资料中患者年龄最小25岁,最大44岁,平均31.7岁,初孕妇2例,经产妇5例。

7例有宫腔操作史,(流产次数0~4次,流产次数2次共5 例)疤痕子宫史3例(剖宫产术,1例有2次剖宫产史)。

1例合并子宫肌瘤,1例合并宫内节育器。

2例IVF-ET术后随访B超提示:宫颈妊娠。

1例无阴道出血,其余8例有阴道出血史,出血时间:1 d~2+月。

3例无明显停经史。

停经时间最多83 d。

其中B超诊断不能确定2例,5例提示:宫颈管内不均质块,2例超声提示:宫颈管内活胎。

尿妊娠试验均阳性,血HCG117.1~*****.0 mIU/mL不等。

2 诊断和治疗主要依靠B超诊断,诊断标准:子宫体正常大小,内含较厚蜕膜,内膜线清晰;宫颈膨大如球,与宫体相连如沙漏,宫颈明显大于宫体;宫颈管内可见变形的胎囊,如胚胎死亡则结构紊乱,光团及小暗区相间但以实性为主;子宫内口关闭,胎物不超过内口,有时可见绒毛组织侵入宫颈组织;彩色多普勒超生检查可见高速低阻的动脉血流信号。

其次依靠术后病理(2例患者术前诊断不明确),全子宫切除标本病理显示:宫颈妊娠。

治疗有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全子宫切除,针对年龄较大,无生育要求,出血多患者。

要求保留生育能力者可行药物治疗+B超引导下清宫术,联合血管性介入治疗(子宫动脉栓塞术)更能有效的控制阴道出血并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药物保守治疗(排除保守治疗禁忌),予甲氨蝶呤25 mg肌注1次/d,同时口服米非司酮50 mg,2次/d,共5 d,为1个疗程;或单次肌注甲氨蝶呤50 mg/m2,配伍口服米非司酮50 mg,2次/d,共5 d,为1疗程。

探究宫颈妊娠主要病例分析

探究宫颈妊娠主要病例分析

探究宫颈妊娠主要病例分析摘要:目的:探讨经子宫动脉介入治疗宫颈妊娠的临床疗效及其优势。

方法:选取20例经子宫动脉介入治疗的宫颈妊娠患者,并对其诊断治疗及预后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20例宫颈妊娠患者行双侧子宫动脉MTX灌注加栓塞术后均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经双侧子宫动脉灌注MTX杀胚,再予以明胶海绵颗粒栓塞至血流停滞,双侧子宫动脉MTX灌注加栓塞术成功率为100%,达到彻底的止血效果并成功的保留了子宫。

结论:经双侧子宫动脉介入治疗在宫颈妊娠的治疗中可有效控制和预防阴道大量流血,并缩短治疗周期。

经双侧子宫动脉介入治疗对于治疗宫颈妊娠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疗效肯定,且能保留生育功能的治疗方法,值得推广。

关键词:宫颈妊娠;介入治疗;子宫动脉宫颈妊娠(cervical pregnancy,CP)是一种罕见的特殊类型的异位妊娠,它是指受精卵着床并发育在组织学内口至外口之间的宫颈管内,而未累及子宫全腔的一种病理妊娠。

宫颈妊娠的发病率虽然很低,且各文献报道的发病率也不近相同,宫颈妊娠约占异位妊娠的1%左右[1]。

以往造成这种特殊类型异位妊娠的原因可能是由于盆腔炎症、生殖器发育不良、剖宫产术后瘢痕处内膜缺失以及宫内节育器的放置等因素。

近年来随着剖宫产率的明显上升,宫腔操作的增加造成子宫内膜的缺失或缺损以及辅助生殖技术的大量应用使宫颈妊娠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2]。

1材料与方法1.1材料临床资料选取经子宫动脉介入治疗的宫颈妊娠患者20例,年龄24~37岁,平均26.5岁。

20例宫颈妊娠患者均为多次受孕,平均为2.1次,3例有1次剖宫产史;前次剖宫产距本次妊娠时间最长7年,最短6个月,其中12例宫颈妊娠患者此次妊娠前有人工流产2次。

10例宫颈妊娠的患者中2例宫颈妊娠患者于入院前曾于外院误诊为宫内早孕,不全流产而行清宫术,其中1例曾清宫2次,术中出现大出血,至失血性休克,经常规输液、止血、输血、促宫缩、纱布条填塞等治疗后无明显好转,急诊入院行双侧子宫动脉MTX灌注加栓塞术;其余8例患者为入院后行双侧子宫动脉MTX灌注加栓塞术治疗。

宫颈妊娠治疗方法论文

宫颈妊娠治疗方法论文

宫颈妊娠治疗方法的探讨【中图分类号】r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628-01随着人工流产、胚胎移植及剖宫产率的增高,宫颈妊娠的发生日渐增多,此病若诊断不及时易发生急性大出血甚至危及生命,本文通过本院收治的16例病例进行分析,希望总结出一种有效且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本院共收治宫颈妊娠患者16例,其中5例先在外院就诊,诊断为宫内妊娠,人工流产时因大出血来我院就诊后确诊为宫颈妊娠。

16例患者年龄21-45岁,平均30.9岁,有人工流产及剖宫产史者14例,最多5次,平均2.6次。

1.2 临床特征:13例有35-75天停经史,16例均为不规则阴道出血史,5例因大出血急诊入院。

6例伴有轻微腹痛,妇科检查中10例子宫颈软,紫蓝着色膨大如桶状,宫体正常9例,增大7例。

1.3 辅助检查:超声检查发现宫颈膨大,宫颈内口以下有妊娠囊6例,发现宫颈内异常回声10例,16例均行b-hcg检查,130~10340u/l。

1.4 治疗方法及结果:3例颈管内吸刮时发生大出血,保守治疗无效而行全子宫切除术,7例行甲氨喋呤(mtx)50mg/m2,肌注或静注,其中5例治愈,2例化疗过程中出现阴道大出血而行全子宫切除术,6例在超声引导下行羊膜囊内注射mtx50mg保守治疗成功。

2 讨论2.1 病因宫颈妊娠的发病原因尚不清楚,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1)孕卵游走过快,是由于宫颈或宫体某些解剖或生理缺陷所致;(2)子宫内膜缺陷患者有多次宫腔操作史或有剖宫产史及宫内节育器存在,导致子宫内膜炎,影响孕卵宫腔内着床;(3)子宫发育不良、畸形、子宫肌瘤引起宫腔形状改变(4)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中若胚胎移植发生困难,可能导致孕卵较低位置着床。

2.2 诊断宫颈妊娠也有典型的临床表现(1)如停经史,早期反复出现阴道无痛性出血,以后逐渐增多(2)妇科检查宫颈管增粗如桶状,宫颈软,宫颈外口扩张,若进一步检查可发现宫颈内口仍闭合,但此检查可能导致难以控制的大出血(3)b-hcg水中低于正常妊娠,较低的hcg水平是由于宫颈血运较差导致(4)超声检查,子宫颈管异常回声,阴道超声在宫颈妊娠的诊断上可能优于腹式超声,但需注意的是动作应轻柔,以避免引起阴道大出血。

宫颈妊娠终止18例临床分析

宫颈妊娠终止18例临床分析

宫颈妊娠终止18例临床分析子宫颈妊娠是指孕卵在子宫颈管内着床和发育,故又称宫颈前置胎盘。

临床上较少见,其发生率为1∶1000,~1∶1 7450不等。

近10年来有增加的趋势,与人工流产病例增多有关,因人工流产常引起子宫内膜受损或疤痕形成,使受精卵延深至宫颈内着床。

诊断依据: 临床表现本病多见于经产妇或多次作人工流产者,有早孕症状和体征。

妊娠一般在3个月内中断,很少可继续至大月份。

主要症状有:①阴道出血及腹痛于妊娠早期即出现阴道出血,其量由少到多,有时可呈喷泉样出血。

大量而快速出血可引起休克,而反复出血常引起严重的贫血。

引起出血的原因为宫颈妊娠形成后,颈管被肿物膨胀而变薄,蜕膜反应差,宫颈肌组织收缩功能也差。

出血后血栓形成时,可有暂时性出血停止。

若绒毛侵蚀子宫颈肌层,破坏其血管及肌壁。

引起宫颈管破裂时,可致阴道大出血及血肿形成。

当血肿伸延至阔韧带底部时,可出现下腹部疼痛;延伸至膀胱附近,可致尿痛。

②感染子宫颈妊娠时,其胚胎和绒毛等组织因局部张力高常被挤压,供血不良,易引起变性、坏死,加上难于获得早期诊断,感染常不可避免。

患者表现为阴道分泌物多,呈脓血样、有恶臭,严重者伴发冷,发热。

由于孕妇的宫颈口较松,感染可向内扩散,引起盆腔脓肿(大多为局限性),甚至败血症。

体征子宫颈着色明显,呈圆锥体样;宫颈阴遭段扩张显著,形状不规则,软,伴有新生血管,尤其在胎盘附着部;孕卵组织可在宫颈外口显露或隐藏于宫颈管内:宫颈阴道段向颈管胎盘着床部位的对侧方向移位,颈管内可触到一如面粉团感的半球形肿物,常有粘稠的暗红色分泌物流出;宫颈变大,如僧帽样。

子宫体大小正常或略大,变软或硬度正常,形如不倒翁或平坛。

若在阴道子宫颈段发生破裂。

则可出现盆腔血肿。

颈管内突出物并发感染时.可见脓血性分泌物并有恶臭。

鉴别诊断:①难免流产组织嵌塞于宫颈口:此时亦可见胚胎组织子宫颈口处,酷似宫颈妊娠。

应加以区别。

其主要鉴别点在于难免流产者的子宫体大小与妊娠月份相符或稍小,宫颈外形正常,刮宫时宫腔内有绒毛、蜕膜及胚胎组织,宫颈处的组织极易被取出,出血量少;术后子宫收缩良好,腹痛减轻或消失,阴道出血减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宫颈妊娠15例临床诊治分析
发表时间:2013-06-09T11:24:11.687Z 来源:《医药前沿》2013年第12期供稿作者:蓝小梅
[导读] 宫颈妊娠采用药物保守治疗获得成功,关键在于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蓝小梅 (广西柳州市柳江县人民医院广西柳江 545100)
【摘要】目的:探讨宫颈妊娠的早期诊断方法及甲氨蝶呤配伍米非司酮联合保守治疗的效果方法:对2000年1月至2008年1月在我院妇产科收治的15例宫颈妊娠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初次就诊时超声检查明确诊断12例,另3例未做超声检查,误诊为难免流产。

采取药物联合保守治疗15例,成功14例,另1例失败而行全子宫切除术。

结论:超声检查对宫颈妊娠的早期诊断有重要价值,药物联合保守治疗是安全可靠的方法。

【关键词】宫颈妊娠甲氨喋呤米非司酮保守治疗
【中图分类号】R714.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12-0060-02 宫颈妊娠是一种临床上罕见的异位妊娠,发生率占妊娠的0.006%-0.01%,占异位妊娠的0.15%[1],虽然发生率低,但妊娠后易导致无法遏制的阴道大出血而危及生命,因此对宫颈妊娠的明确诊断,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案,预防因误诊而盲目的刮宫或延误病情,以致导致阴道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

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妇产科2000年1月至2008年1月收治的15例宫颈妊娠患者的诊治情况,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选择2000年1月至2008年1月我院妇产科收治的宫颈妊娠患者15例,年龄22~40岁,平均29岁。

分娩1~3次,有剖宫产史6例,阴道分娩史9例。

流产1~5次,15例均有宫腔手术操作史。

1.2 临床表现 15例患者均有停经及不规则阴道流血史,除2例伴有腹痛外,其余均为无痛性阴道流血。

停经5~7周者8例(53.3%),7~10周者7例(46.7%),阴道出血量少不等,少于月经量者11例(73.%),多于月经量者4例(26.7%)。

妇科检查:宫颈管膨大增粗者12例(80%),宫口松弛但宫颈无膨大者3例(20%)。

15例患者尿、血HCG均阳性,血β-HCG升高程度不一,为1 260~15390 u/L。

1.3 诊断标准停经后有不规则阴道流血史,其特点为反复发作,出血量多少不一,如行刮宫术中可有出血不止,多无腹痛,亦可因宫颈扩张伴轻微下腹坠痛。

妇科检查:宫颈显著膨大,呈桶状,变软变蓝,宫颈外口扩张,边缘很薄,内口紧闭,子宫体大小及硬度正常。

血或尿β-HCG均阳性;超声检查符合以下标准可以明确诊断:①子宫正常大小或轻度增大,宫内无妊娠囊显示,孕囊位于以子宫动脉交叉为标记的子宫颈内口以下。

②子宫颈膨大,整个子宫呈“葫芦”状,子宫颈内口关闭,在子宫颈纵切或横切图上可见妊娠囊或紊乱回声团块,有时可见胚芽或胎心管搏动。

③膀胱位置明显上移。

另外分段诊刮宫腔内未见胚胎组织,宫颈管刮出物或宫颈标本送病理检查有绒毛组织。

本组15例患者初次就诊经超声检查明确诊断12例,另3例未做超声检查,误诊为难免流产3例,11例患者的宫颈管刮出物及1例全子宫标本均经病理学证实为宫颈妊娠。

1.4 治疗方法及结果 15例中明确诊断的12例患者立即行药物保守性治疗,10例予甲氨蝶呤(MTX)20 mg,肌肉注射,每天1次,连用5天,2例因孕囊较大,在B超引导下经宫壁穿刺,将甲氨蝶呤100 mg注入妊娠囊内,12例均同时口服米非司酮50 mg,每天2次,5天为1疗程,治疗1~3个疗程,复查B超孕囊明显缩小,无心血管搏动后停药观察。

在治疗过程中有2例发生阴道大量流血,立即行宫颈管搔刮后用Foleg导管水囊压迫宫颈管止血,术后阴道流血逐渐减少,持续2~5天后停止,7例患者治疗后出血量少于月经量,但持续时间长,检查血β-HCG降至接近正常水平时,行宫颈搔刮宫后流血停止。

另3例单纯药物治疗后胚胎自然排除,肉眼可见绒毛组织。

3例误诊患者中,2例因阴道流血量大来不及超声检查,误诊为难免流产,而行清宫术时发生阴道大量流血,而宫腔未刮出组织,考虑宫颈妊娠即迅速搔刮宫颈管后用Foleg导管水囊压迫宫颈管,同时行MTX肌肉注射配伍米非司酮口服(用法同前)治疗1个疗程治愈,另1例停经48天在院外未行超声检查,亦误诊为难免流产行清宫术,术中阴道流血不多,术后阴道持续少量流血20天,增多2h来我院住院,行保守治疗失败并出现失血性休克,急诊手术切除子宫,术中见病灶已达宫颈筋膜层。

本组联合保守治疗成功率93.3%,子宫切除率为6.7%。

本组药物保守性治疗中未发生严重肝功能损害、骨髓抑制不良反应。

1.5 随访术后随访3个月~2年,治愈并保留子宫的14例患者,月经30~50天恢复正常,未发生宫颈管黏连,复查超声宫颈管恢复正常,其中2例在药物保守治疗后1年成功自然妊娠。

2 讨论
2.1 临床表现子宫颈妊娠是一种异位妊娠,是指受精卵种植在宫颈管内并在该处生长发育。

它是一种发病率低、危险性大的异位妊娠类型,如果发生自然流产或误诊刮宫时,由于子宫颈收缩力很差,不能迅速排出胚胎组织,同时开放的血管不易闭锁,因而常引起大出血,或出血不止,严重威胁孕妇生命与健康。

宫颈妊娠在临床上极罕见,多见于经产妇及有宫腔操作史,本组病例均为经产妇及有剖宫产及刮宫史。

临床表现可有停经及早孕反应,主要症状为阴道流血,流血量一般是由少到多,也可为间歇性阴道大流血。

主要体征为宫颈显著膨大,变软变蓝,宫颈外口扩张边缘很薄,内口紧闭,而宫体大小及硬度正常。

2.2 治疗以往宫颈妊娠多数采用全子宫切除术。

随着诊疗技术的进步,为了减少刮宫时出血并避免切除子宫,近10年来我院采用甲氨蝶呤配伍米非司酮联合保守治疗,经药物治疗后,胚胎死亡,其周围绒毛组织坏死,刮宫时出血量明显减少。

宫颈妊娠不及时诊断,妊娠周数不断增加,可以发生大量阴道出血,或误诊为一般先兆流产或不可避免流产而行刮宫术时,引起致命性大出血,甚至将子宫切除。

宫颈妊娠采用药物保守治疗获得成功,关键在于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超声特别是阴道超声在宫颈妊娠的早期诊断上具有重要价值,对有停经史及合并阴道流血者应常规行B超检查,可避免误诊并为保守治疗成功提供机会。

本组12例初诊时超声检查均明确诊断,保守治疗失败1例,系未行超声检查误诊而延误了治疗时机,虽经MTX及米非司酮治疗及水囊压迫宫颈管等积极治疗,仍未能保住子宫。

目前宫颈妊娠的治疗手段很多[2],(1)药物治疗:全身用MTX+米非司酮,局部在阴道B超引导下通过宫颈壁穿刺,将MTX直接注入宫颈妊娠包块内,杀灭胚胎组织;(2)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术结合刮宫术;(3)经腹子宫颈切开缝合术;(4)宫腔镜下胚胎吸取及切除术,适于保留生育能力的年轻妇女;(5)经腹子宫全切除术,适于有子女,年龄偏大,宫颈妊娠时间长,出血风险大或已发生失血性休克者。

子宫颈肌肉组织少,较坚硬,无收缩能力,采取强行搔刮胚胎组织被拉伤、血管破裂,血窦开放不能自动止血,会发生大流血,甚至危及生命。

MTX是抗代谢、抗肿瘤药物,能抑制滋养细胞增生,破坏绒毛组织,使胚胎组织坏死、脱落或吸收。

米非司酮是一种具有甾体结构的抗孕激素药物,在分子水平与内源性孕酮竟争结合受体,使绒毛及蜕膜变性、坏死,同时能释放内源性前列腺素,导致促黄体生成
素下降,使黄体萎缩,致孕囊坏死、吸收[3]。

另一方面宫颈胶原纤维丰富,肌层组织少,米非司酮具有使宫颈胶原纤维发生降解作用,使刮宫手术创伤小,加之对滋养细胞的凋亡作用,其双重影响使刮宫手术出血明显减少。

米非司酮联合MTX比单纯用MTX治疗宫颈妊娠成功率高且不良反应小[4]。

我们采用MTX配伍米非司酮联合治疗取得较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王舍必.宫颈妊娠的诊断与治疗.中华妇产科杂志,1999,34(5):315-317.
[2]秦海霞,任艳芳等.32例宫颈妊娠治疗的临床分析.中国妇幼保健,2012,26:4053
[3]余景芳. 宫颈妊娠5例分析. 中外妇儿健康,2011.19(5)
[4]刘菁,王跃莲,赵丽.米非司酮辅助甲氨蝶呤保守治疗宫颈妊娠的临床观察.实用妇产科杂志,2006,22(4):22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