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述句改为转述句 小学 小升初 语文 六年级 课件
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2020年小学小升初语文试卷(2)(解析版)部编版

2020年小学六年级下册小升初语文试卷(2)一.填空题(共8小题,满分40分)1.读拼音,写词语。
chéng rèn sāng yèbácǎo suíyìtiěchǎnqīng tíng z hòu yègēng yún guàng jiēchútouchéng fánàhǎn xiōng táng dūdudùjìsūruǎn guǐjìwěi tuō2.用“√”画出句子中带点字的正确读音。
(1)他们的脸和胳臂.(bei bì)也镀上了一层金黄色。
(2)女孩不假.(jiǎjià)思索地说:“有了危险,应该让别人先出去。
”(3)老师是刚调.(diào tiáo)来的,她并不知道英子因小儿麻痹症.(zhèn zh èng)而落.(luòlào)下了残疾.(jíjǐ)。
3.补充成语。
随而安无声息鸦无声根到底横七八头气精力马追公法4.比一比,组成词语。
漂飘烛焰匆聪抖摆5.选词填空。
铁面无私大义凛然秉公执法精忠报告(1)在敌人的铡刀面前,刘胡兰宁死不屈,。
(2)包拯,是历史上有名的清官。
(3)我敬重的岳飞。
(4)我爸爸是一个的法官。
6.句型转换。
(1)妈妈对我说:“明天我去出差,你在家照顾好爷爷奶奶。
”(改为转述句)(2)我们守住了这片土地。
我们有了这棵树。
(用关联词语连成一句话。
)7.根据平时的积累填空。
(1)苟利于民,;苟周于事,。
(2)树欲静,而亲不待。
(3)路遥知马力,。
(4)方恨少,事非经过。
(5)听君一席话,。
8.根据所学内容填空。
他在一座无人岛上生活多年后,收得一野人为奴,取名“”,后因帮助一位船长制服叛变的水手,得以回到英国。
部编人教版2023年六年级下册小升初语文模拟试卷 4【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2023年六年级下册小升初语文模拟试卷一、基础知识与运用(45分)1.读拼音写词语,把字写端正、匀称。
biān pào nài héfáng yùpái huáiqīn wěn móguǐbō1i sǐdéqísuǒ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鞭炮领域万象更新翻箱倒柜B.通霄惊异焉知非福无独有偶C.书藉彻底不可思义五湖四海D.吻合惟恐见薇知著跃跃欲试3.每一本名著都是独一无二的花朵,你触摸它的那一刻,便是奇遇的开始。
《鲁滨逊漂流记》就像的梅花,《汤姆•索亚历险记》就像是的凌霄花,《骑鹅旅行记》就像的蒲公英。
A.志存高远B.凌寒独自开C.孕育生命4.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牲畜.畜.牧畜.养B.处.理处.境设身处.地C.羊圈.圆圈.圈.养D.吐露.露.面风餐露.宿5.“这是一本令人无限惊讶的书,它写了一个人如何在绝境中变成自己的国王。
”联系你的阅读知识判断,这本书是()A.《鲁滨逊漂流记》B.《骑鹅旅行记》C.《汤姆•索亚历险记》6.根据句子画线部分的意思写词语。
(1)这种独自在荒岛上求生的生活是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
(2)他们中间有几只扇着翅膀心里急切地想试试。
(3)我们班的同学来自全国各地。
(4)看到他呼吸微弱,临近死亡的样子,我心里很难受。
(5)李鼎铭先生提出了缩小机构,精简人员的意见。
7.按要求写句子。
(1)院子里各个角落和暗洞你不是都很熟悉吗?(改为陈述句)(2)汤姆•索亚是美国圣彼得斯堡小镇上一个淘气的机灵鬼。
(缩句)(3)父亲笑着对我说:“我给你看看表里是什么在响。
”(改为转述句)(4)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很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
(改为夸张句)8.课文积累。
(1)《寒食》中运用双重否定句的形式,有效地烘托出全城沉浸在浓郁的春意之中的诗句是:,。
小升初直述句改为转述句方法和练习(附答案)

小升初直述句改为转述句练习和方法(附答案)方法和要点提示一、直接叙述改为间接叙述的方法:1、把句中的第一人称(我、我们)改为第三人称(他、他们、她、她们)。
(注:若句中有第二人称“你”或“你们”,应该认真分辨“你”或”你们”在句中指的是什么人,而后用具体的人名来转述;若没有具体所指,则不用变换。
)2、把句中“说”字后的冒号改为逗号,句中的双引号去掉。
3、注意趋向动词“来、去”,和指示代词“这、那”有时需要更改。
4、提示语在中间或在句末的句子,把提示语调整到句首可按以上方法进行改动。
5、看句子的内容,有些句子中个别的和少量的文字可做改动,但不能改变意思。
例:张童说:“我一定要坚持长跑锻炼。
”改:张童说,他一定要坚持长跑锻炼。
二、间接叙述改为直接叙述的方法:1、把句中的第三人称(他、他们、她、她们)改为第一人称(我、我们)。
(注:若句中有具体人名或第一、三人称的,要将具体人名或第一、三人称改为第二人称(你、你们)。
)2、把句中“说”字后的逗号改为冒号并加上双引号。
三、转述的形式有(假定第一者、第二者、第三者):形式一:第一者(我)说的话,在他人的转述中,要把表示第一者的“我”改为“他”。
如:我说:“从今天起我要努力学习,取得好成绩。
”则可转述为:他说,从今天起他要努力学习,取得好成绩。
形式二:第二者对第一者说的话,由第一者转述,则转述中第一者“我”不变。
如:爸爸对我说:“我今天加班,晚上要晚些回来。
”这句话由“我”来转述给他人,则为:爸爸对我说,他今天加班,晚上要晚些回来。
形式三:第二者对第一者说的话,由第三者转述,则转述中“我”则要改为“他”。
如:爸爸对我说:“我今天加班,晚上要晚些回来。
”这句话由第三者来转述,则为:爸爸对他说,他爸爸今天加班,晚上要晚些回来。
(说明:在转述过程中,具体怎样把第一人称恰当地转为第三人称,要根据具体的语境,辨清人称所指,灵活进行转述。
)常见题型及练习一、把下面句子改变人称换个说法。
小升初语文总复习 陈述句与反问句的转换课件 25张幻灯片

如:我们的生活多幸福啊!
陈述句与反问句的转换
• 有时为了表达的需要,可以把 陈述句变为反问句,也可以把 反问句变为陈述句,它们的意 思相同,语气有所不同。
陈述句与反问句的转换
陈述句就是把要表达的思想内容平铺直叙的表达出来, 不带有任何感情色彩。
• 2、 看句子里的有没有否定词“不” ,有的给删去,没有的给加上。
• 3、 反问语气词删去“?”变 “。”
。
“。”变“?”
陈述句与反问句的转换
二、陈述句改成反问句 1、这三克镭体现了居里夫人伟大的人格。 _难__道__这__三__克__镭__不 —_—_能_—_体___现___居__里_夫__人__伟_ 大的人格吗– ? ?
4、看,海边上不—是—是还泛着白色的浪花—吗?–。
____看__,__海___边__上__是__还__泛___着__白__色__的___浪__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是
。
5、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____不__劳__动___,__连__棵__花__都___养__不__活__,___这__是__真__理__。______________
• 改:……难道我们能不 闻不问吗?
陈述句与反问句的转换
小结:
陈述句
反问句
陈述句与反问句的转换
练习:
一、陈述句改成反问句: 1、不好好学习,自然不能取得好成绩。 2、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是真理。
二、反问句改陈述句: 1、十万支箭,三天怎么造得成?
2、不劳动,连棵花也弄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小学六年级小升初语文复习题及答案(九)

小学六年级小升初语文复习题及答案(九)一、按要求写句子1.改为转述句。
父亲说:“对,这是我对你们的希望。
”父亲接下去说:“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蔺相如想了一会儿,说:“如果我们把和氏璧给了秦国,秦国却不给我们十五座城,那理亏的就是他们。
”蔺相如上前一步说:“秦王,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
”2.改为双重否定句。
秦王被逼得没办法,只好敲了一下缶。
课堂上,我们必须端正坐姿,认真听课。
3.把句子换个说法,意思不变。
信赖能够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但是白鹭本身不就是一首很优美的歌吗?秦王我都不怕,还会怕廉将军吗?8.花生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的挂在枝头,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
(学习运用对比手法写一句话)9.填关联词语。
小时候,我()对什么花,()不懂得欣赏。
()小鸟的胆子越来越大了,()它敢一点点挨近我。
()你这次考试考了满分,()不能骄傲。
这种解题方法()简便()快捷。
我()多花点时间想一想,()去看别人的答案。
()天气寒冷,我()要坚持外出锻炼身体。
()我们的演出队到哪里,()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
我们()挨冷受冻,()多穿点衣服。
一排排搭石联结着故乡的小路。
一排排搭石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用关联词语把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
)10修改病句。
(在原句上修改)外面下这么大的雨,我估计徒弟大概不会来了。
我班的项峨陆续三年获市跳绳比赛的冠军。
学校昨天开展了“卫生知识人人知”。
“六一”那天,我们唱着动听的歌曲和优美的舞蹈。
董霞非常爱看《故事大王》、《三国演义》和《语文报》这些书。
严红穿了一件红上衣和一顶白帽子,挺精神的。
开学初,程诚制定了学习计划和决心。
花园里盛开着五颜六色的红花。
公园里,各种各样、种类繁多的鲜花竞相开放。
桂花是我国的十大名花。
一进公园,我就看到了美丽的鲜花,淡淡的花香。
眼前的一切使继敏回忆出许多过去的往事。
全国通用六年级下册语文讲义小升初专题复习五:句子 第一讲 句式转换(含答案)

专题五句子第一讲句式转换【知识点拨】考点名称:句式转换考点解析:句式转换是小升初复习的要点,包括把字句与被字句的转换,肯定句与否定句(双重否定句)的转换,反问句与陈述句的转换,引述句与转述句的转换。
考查形式:填空、选择、判断等。
相关知识:多种句式间灵活转换【考点突破】例1:按要求写句子。
(1)西北风吹得院里的柳树哗哗作响。
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又烂又软的淤泥怎么能承受得住这样重的大象呢?(改为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3)为了得到一块面包,伏尔加河上的纤夫们只得贱卖自己的劳动力。
(改为双重否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答案:(1)西北风把院里的柳树吹得哗哗作响。
院里的柳树被西北风吹得哗哗作响。
(2)又烂又软的淤泥不能承受得住这样重的大象。
(3)为了得到一块面包,伏尔加河上的纤夫们不得不贱卖自己的劳动力。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句式变换的掌握能力。
(1)句是陈述句,把字句和被字句的变化关键是分清楚施力者与受力者。
(2)句是反问句,反问句与陈述句的转换,首先要明确题意,再去掉语气词和问号,不得改变原意。
(3)句是陈述句,它与双重否定句转换的关键是分析题意,找准放否定词的位置,与原意保持一致。
例2:判断下列每组句子的意思是否相同,相同的打“√”,不同的打“×”。
1.一切为了学生。
为了学生的一切。
( )2.破坏森林、采伐原木的光头强太狡猾了。
破坏森林、采伐原木的光头强难道不狡猾吗?( ) 3.这批大陆来的客人只能住在山顶的旅店。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小升初语文试卷 附答案 (6)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小升初试卷语文(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书写1.照样子,把下列词语抄写在田字格里。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二、填空题2.看拼音,写词语。
zhēng róng dǐ yùxiōng hàn cuǐ càn pái huái( )( )( ) ( )( )áo xiáng miǎo shìjìng mìdiāo liánɡ huà dònɡyang zūn chǔ yōu( )( )( )( )( )三、信息匹配3.依次找出下句话中整体认读音节的字。
知识是产生对人类自由的热爱和原则的唯一源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填空题4.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解释得点的字。
返( )归真_______纷至( )来______罪( )祸首______流光( )彩_______( )烛夜游______兴国安( )______ 5.把词语补充完整。
______不同莫_______妙___ ___残喘___ ___学步___ ___不绝三___ ___庐____故___新___ ___ 吞枣围___ ___ 赵闻____ ___舞6.指出下列诗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1)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 )(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 )7.火眼金睛。
(改正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穿流不息( )慢不经心( )阴谋鬼计( )换然一新( )坚苦奋斗( ) 再接再励( )深临其境( )长途拔涉( )8.查字典。
“乃、敛、允(yǔn)”三个字用什么查字法最好?选择填空:(1)用音序法查( )字最好,先查音序( ),再查音节( )(2)用数笔画查( )字最好,共( )画。
最全小学语文句式转换复习PPT课件

__松__鼠__喜__欢__把__窝__搭__在__高__大__的__树__上__。______
.
13
• 表意不明 • 1、李红有时候经常和张明在一起打球。
___李__红__经__常_和__张__明__在__一__起__打__球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妹妹找不到爸爸妈妈心里很着急。
1、先删去反问词(怎能、怎么、难道、 哪里等等),有的句子可适当再加上 “很”“都”等,使句子表达的意思 更准确。
2、 看句子里的有没有否定词“不”, 有的给删去,没有的给加上。
3、 反问语气词删去“。”变“?” 。
.
5
• 1、 我们不能因为学习任务重而不参加体育活 动。
•我们__怎_能__因__为__学__习__任__务___重_而__不___参_加__体___育_活__动___呢_?
例如:大草原上的空气是那么的清新,天空 是那么的明朗。 (2)选择关系:
你是现在做作业,还是晚饭后再做? (3)递进关系:
老师不仅教我们知识,还教我们怎样做人。
.
21
❖ (4)转折关系:
虽然我没有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但是我欣 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
(5)条件关系:
只有你努力学习,才会取得好成绩。
不管刮风下雨,他都准时来到工作岗位上。
• ___全__班___同__学__都__参___加__了__这___次__公__益__活___动__。___________
.
14
• 搭配不当
• 1、今天联欢会上的音音乐和舞蹈真好看。
___今__天__联__欢__会__上__的__舞__蹈__真__好__看__。______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41. 外婆说:“今天我炒了很多好吃的。” • 42. 爸爸说:“如果明天是晴天,我们全家 去旅游。” • 43. 妈妈说:“我在北京。” • 44. 爸爸说:“我今天买了一辆车。” • 45. 外婆说:“我今天有事。”
• • • • •
46. 外公说:“今天你要写很多作业。” 47. 他说:“我参加了合唱队” 48. 他说:“我得了胃病。” 49. 外公说:“今天真热,我身上全是汗。” 50. 我说:“我明天看电影。”
• • • • •
71. 小伙伴说:“我拍球吧。” 72. 姨妈说:“我给你带来了牛肉干。” 73. 小明对小亮说:“老师让我去办公室。” 74. 桂毛说:“外公帮我打印乘法表。” 75. 外公对桂毛说:“我教你背乘法表”
• 76. 桂毛说:“我不会背乘法表。” • 77. 外公说:“我怎么知道这本书是谁的。” • 78. 齐威王对田忌说:“怎么,难道你不服 气。” • 79. 爸爸对妈妈说:“你去把行李拿来。” • 80. 小红说:“桂林山水太美了!你们想去 看吗?”
• • • • •
31. 楚王说:“实话实说,我不生气。” 32. 桑恩喊道:“我在学校。” 33. 小高对我说:“你早就明白了嘛。” 34. 他说:“我不信你考了一百分。” 35. 他说:“我家有三只小狗。”
• 36. 她说:“昨天我爸爸给我买了一双新 鞋。” • 37. 小明骄傲的说:“我考了一百分。” • 38. 张东说:“我来帮你。” • 39. 李东说:“这是我新买的笔,很漂亮 吧!” • 40. 爸爸说:“今天我有事,你自己在家写 作业。”
• • • • •
61. 小红对妈妈说:“我明天去春游。” 62. 他说:“我的眼镜不见了。” 63. 爸爸说:“我把那改造成花坛了。” 64. 弟弟说:“我家电脑坏了。” 65. 爸爸说:“我在北京出差。”
Hale Waihona Puke • • • •66. 姨妈说:“他教桂毛打字。” 67. 外公说:“我买了一台新打印机。” 68. 爸爸说:“我给你买了DVD。” 69. 外婆说:“我今天炒了鱼香肉丝给你 吃。” • 70. 弟弟说:“我来你家住。”
• 11. 老师说:“你今天放学之前必须完成作 业。” • 12. 有句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 • 13. 楚王瞅了他一眼,冷笑一声,说:“难 道齐国没有人了吗?” • 14. 他惊讶地说:“原来是你!” • 15. 妈妈对我说:“你今天晚上不能看电 视。”
• 16. 爸爸说:“今天晚上你和妈妈先吃饭, 我有事。” • 17. 一个同学对我说:“借我一只笔。” • 18. 外婆问我:“你在干什么?” • 19. 老师解释说:“梦里飞行,说明你们是 在长身体呀。” • 20. 老汉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 “你还是个党员吗?”
• • • •
2.当引述内容涉及其他人称时的改法 。 如:姐姐说:“ 你说得对,我就这样做。” 改:姐姐说,我说得对,她就这样做 。 上面的例句中涉及了第二人称,在改为转 述句时就应改为第一人称。还应注意,冒 号和引号前的内容不变。
• 3.转述句改为引述句,第三人称“他”或 “她”应改为第一人称“我”,说话内容 涉及第一人称应改为第二人称。 • 如:老班长说:“ 我没有完成任务,没把 你们照顾好。” • 改:老班长说,他没有完成任务,没把我 们照顾好。
• 51. 爸爸说:“今天我们公司来了个新同 事。” • 52. 他说:“我家的一只母狗生了两只小 狗。” • 53. 张红说:“昨天晚上我家有小偷。” • 54. 李东说:“今天我家买了一个大花瓶。” • 55. 他说:“我还没吃早饭。”
• 56. 妈妈说:“今天晚上我有应酬,你和爸 爸先吃饭。” • 57. 周瑜长叹一声说:“我真不如诸葛亮。” • 58. 小伙子说:“我是一个党员。” • 59. 小林对王利说:“星期六我去你家做 客。” • 60. 他得意地说:“文章里数我最重要。”
直述句改转述句的类型:
• (一)从转述的那个人或者向谁转述上来分 析有大致2种情况 • 1、第二个人转述(转给第三个人) • A对B说话,然后B转述给第三个人听 • 妈妈对我说:“我明天还要去开会。” • 改为:妈妈对我说,她明天还要去开会。
2、第三个人转述(转给第四个人)
• • • • A对B说话,然后C转述给第四个人听。 妈妈对爸爸说:“我明天要去开会。” 改为:妈妈对爸爸说,她明天要去开会。 军官对夜莺说“要是路带对了,就把这东 西送给你。” • 改为:军官对夜莺说,要是路带对了,他 就把那东西送给夜莺。
• 21. 小伙子推了老汉一把说:“你先走。” • 22. 王强说:“老师,是我不对,您批评我 吧!” • 23. 我看祖父还在笑,就说:“你不信,我 到屋里拿来给你看。” • 24. 大孩子说:“爸爸,你看那树多高。” • 25. 爸爸说:“我星期天去旅游。”
• 26. 外公说:“这是向天椒,特别辣。” • 27. 我说:“我这个老班长下岗了。” • 28. 爸爸感冒了,他说:“明天我要去医院 看病。” • 29. 他说:“我明天去电影院看电影。” • 30. 房东太太说:“我的儿子今天回家,从 学校回来,我高兴得不得了……但我的儿 子一直没有回来。”
练习题:
• 1. 小红军对陈赓说:“我还要等我的同伴 呢。” • 2. 老师对我说:“我教你怎么写。”、 • 3. 雨来摇摇头说:“我在屋里什么也没看 见。” • 4. 李楠小声告诉我:“我家在少年宫附 近。” • 5. 小姑娘说:“我要去北京,我要去看看 北京的名胜古迹。”
• 6. 老师对王芳说:“学校让你明天出席区 小学生座谈会。” • 7. 罗蒙诺索夫摇摇头对爸爸说:“我也要 一本书!” • 8. 雷锋对大嫂说:“我送你一程吧!” • 9. 小鸟对青蛙说:“朋友,不信请你跳出 井口看一看!” • 10. 有一家外国报纸轻蔑地说:“能在南口 以北修筑铁路的中国工程师还没有出世 呢!”
故事:在乾隆年间,为了使国家安康太平,每年各 国之间都要相互上贡。这一年乾隆皇帝召集大臣们 商议有关上贡的事,可是最终也没有商量个结果, 留下一句话:“今年上贡的事你们自己想办法解决, 我不管了”。大臣们面面相觑不知该怎么办。有一 位使者自以为很聪敏,就自告奋勇的去向东夷、南 蛮、西戎、北狄 几位首领通报了情况并对他们说: “我们皇上发令,今年我们不上贡了,上贡的事由 你们自己想办法解决。”这些番夷的首领听了心里 很不是滋味,并决定发起进攻。乾隆皇帝听到这个 消息后一怒之下杀了这位使臣。聪敏的你知道乾隆 皇帝为何要杀掉这位使臣吗?
3、指示代词的变化(这,那)
• A 叔叔在信里对我说:“有时间我一定到 你那儿玩。” • 改为:叔叔在信里对我说,有时间他一定 到我这儿玩。 • B、他对我说:“这是我的铅笔。” • 改为:他对我说,那是他的铅笔。
4、没有代词的情况
• • • • • 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改为: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5、趋向动词的情况(去,来) 妈妈对我说:“我来给你烧饭。” 改为:妈妈对我说,她去给我烧饭。
(二)从被转述的人(说话的那个 人)来分析大致有3种情况
• • • • • 1、直述句提示语在前面。 妈妈说:“我明天还要去开会。” 改为:妈妈说,她明天还要去开会。 2、直述句提示语在中间或者在后面。 “工作太多了。”妈妈说,“我明天还要 去开会。” • 改为:妈妈说,工作太多了,她明天还要 去开会。
• 含义: • 把别人说的话转达出来(不直接引用别人 的话) • 标点符号的改变 • 直述句改为转述句,冒号和引号要改为逗 号。 • 转述句改直述句,要加上冒号和引号。
• 人称的变化 • 1.引述是直接引用别人的话,而转述则是 转达别人说的话。因此,引述句改为转述 句时,说话人即第一人称“ 我 ”要改为第 三人称“他”或“她”。 • 如:张童说:“我一定要坚持长跑锻炼。 ” • 改:张童说,他一定要坚持长跑锻炼。
• • • •
“我明天还要去开会。”妈妈说。 改为:妈妈说,她明天还要去开会。 (三) 代词响应变化的分析 1、第二个人转述(转给第三个人)中的人 称代词的变化。 • A、妈妈对我说:“我明天要去开会。” • 改为:妈妈对我说,她明天要去开会。
• B、妈妈对我说:“你要好好学习。” • 改为:妈妈对我说,让我好好学习。 • 2、第三个人转述(转给第四个人)中人称 代词的变化。 • 妈妈对爸爸说:“你去买点菜。” • 改为:妈妈对爸爸说,让爸爸去买点菜。
• 4.在把引述内容改为转述句中,引述内容中 如果有“这”,务必在改为转述句中把 “这”改为“那”。 • 如:周总理对何其芳说:“我今天要批这 些文件。” • 改:周总理对何其芳说,他今天要批那些 文件。
• 例如(1)妈妈对我说:“今天我要开会, 你自己做饭吃。” • 妈妈对我说,今天她要开会,我自己做饭 吃。 • (2)张老师对小明说:“这件事情,你冤 枉了小红。” • 老师对小明说,这件事情,小明(他)冤 枉了小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