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操术语

合集下载

自由体操有哪些专业的术语

自由体操有哪些专业的术语

自由体操有哪些专业的术语自由体操有哪些专业的术语手倒立体操中静止动作之一。

用手掌撑地,头部朝下,两臂和两腿均伸直的人体倒置动作。

按动作完成的姿态分为:屈臂屈体、屈臂直体、直臂直体、直臂屈体及双手倒立、单手倒立等。

对上肢力量及身体控制能力的要求较高。

手翻(beuypitch;handspring,semi—aerial tumbling;spring)体操翻腾动作之一。

指用手支撑于地面或器械上,人体径倒立,然后在手推撑的同时翻转的动作。

按翻转的方向,分向前、向后、向侧手翻三种。

也是技巧运动支撑跳跃等项目的`基本动作之一。

支撑体操动作之一。

指人体肩轴高于器械轴并对握点产生压力的一种静止动作。

分单纯支撑(只用手支撑器械)和混合支撑(手和身体的一部分同时支撑器械)。

是器械体操练习的基本动作之一。

水平支撑(front rest horizontal hanging scale lever)体操支撑动作之一。

指身体呈水平姿势的支撑或静用力动作。

力量素质要求较高。

是一种高难度的静止动作。

腾越体操动作之一。

指整个人体腾起后从器械上空越过的一类动作。

按人体运动的方向,分正腾越、背腾越、侧腾越三种;按腾起后人体的姿势,有分腿腾越、屈体腾越、挺身腾越等。

做此类动作时,人体腾起较高,飞行时间较长,具有惊险性。

静止动作体操动作的一种。

指通过肌肉的协调用力,维持身体的平衡与稳定,按规定要求,在空间停止一定时间来完成的静止姿势。

如各种悬垂、支撑和倒立动作。

在动作完成过程中,就肌肉工作特点而言,属于等长收缩;就呼吸特点而言,有腹式和胸式两种呼吸形式。

悬垂体操动作之一。

指人体肩轴低于器械轴并对握点产生拉力的一种静止动作。

只用手悬垂于器械的,称“单纯悬垂”。

如单杠上的悬垂。

手和身体的一部分同时悬垂于器械或接触地面的,称“混合悬垂”。

如单挂膝悬垂。

是器械体操练习的基本动作之一。

旋翻体操空翻动作之一。

指人体在腾空后沿横轴翻转两周的同时,绕纵轴转体的复合空翻动作。

体操名词、简答汇总

体操名词、简答汇总

一、名词解释。

体操:体操是通过徒手、持轻器械或在器械上完成不同类型与难度的单个动作、组合动作或成套动作。

水平面:指与铅垂线正交的平面。

队列队形:是以集体操练为主的列队和队形变化的演练。

技巧运动:是以徒手完成身体造型的体育运动竞赛项目。

屈:关节角度由大变小的动作。

矢状面:通过身体重心前后的连线。

绕环:移动围在360°或360°以上的圆形动作。

正握:两手与肩同宽、拇指向与其余4指相扣的握反握:两手与肩同宽、小臂外旋,拇指向外与其余4指相扣的握悬垂:身体某环节悬挂器械,肩轴低于器械轴并对支点产生拉力的一种姿势单纯悬垂:只用手或只用身体某部分悬挂器械的姿势。

单纯支撑:只用手或只用身体某部分撑器械的姿势。

正:肩轴与器械平行。

摆动:在悬垂或支撑中,身体围绕器械轴或某支点做往返、对称的弧形运动。

依次:在单个动作中,人体不同部位先后做相同的动作用“依次”表达。

他人保护:指保护者直接接触练习者进行保护的一种方式。

自我保护:指练习者在出现动作失败时,通过某种技巧缓冲或减少冲击力以避免伤害的一种保护方式。

帮助:在练习过程中及时给予练习者助力、信号或放标志物或限制物等,使其更快地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更好地掌握、改进和提高动作技术的措施叫帮助。

间接帮助:指帮助者不直接加助于练习者身上,而是采用语言提示、信号、标志物或限制物等首都手段,使练习者掌握正确的用力时机和节奏,感受身体所在的空间和方位。

直接帮助:指给练习者直接助力的帮助。

列:左右排成一条直线。

路:前后重叠成一行。

队列:组成队伍的行列。

间隔:左右相隔的间隙。

距离:前后相隔的间隙。

基准学生:指挥员指定的作为队伍看齐目标的学生。

徒手体操:徒手进行人体各关节的屈伸和绕环等动作的组合练习。

纵轴:指通过身体重心上下的连线。

镜面示:面对你做相反方向的动作。

背面示:背对你做相同方向的动作。

侧面示:身体侧对练习者做动作。

伍:成二列或二列以上横队时,前后重叠站立的队员为“伍”。

体操活动的名词解释有哪些

体操活动的名词解释有哪些

体操活动的名词解释有哪些体操是一项非常古老的运动项目,它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有着广泛的参与和热爱者。

体操运动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和高度技术性而闻名,其中涉及到许多专业术语和名词解释。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一些体操活动的名词解释,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此项运动的魅力。

项目一:自由体操(Floor Exercise)自由体操是体操项目中最具创意和个性化的项目之一。

运动员在一个特定的正方形比赛场地上进行表演,通过各种动作和技巧的组合来展示他们的力量、灵活性和控制能力。

自由体操的表演时间通常为70-90秒,其中必须包含一定数量的前后翻滚、旋转和平衡动作。

运动员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和风格定制和创作个人化的动作组合,从而吸引观众的注意。

项目二:高低杠(Uneven Bars)高低杠是女子竞技体操中的一项非常具有挑战性的项目。

该项目涉及到两个平行的水平杠,高杠和低杠。

运动员必须使用各种技巧和动作在这两根杠上展示他们的力量和优雅。

高低杠的动作包括摆动旋转、翻滚、杂技和倒立等。

运动员必须通过高度协调和控制自己的动作,以避免失误并获得高分。

项目三:平衡木(Balance Beam)平衡木是女子竞技体操中最具挑战性和技术性的项目之一。

平衡木是一根长约5米、宽约10厘米的木质横梁,运动员必须在其上进行各种平衡动作和技巧的表演。

平衡木上的动作包括跳跃、前后踱步、翻滚、扭曲和倒立等。

运动员不仅需要展示他们的平衡能力,还需要通过舞蹈和优雅的动作来吸引观众的注意。

项目四:蹦床(Trampoline)蹦床是体操项目中最令人惊叹和刺激的项目之一。

蹦床通过运动员在弹跳床上进行高高弹起和各种旋转动作来展示他们的技巧和空中稳定性。

蹦床的动作包括前后翻滚、旋转和震荡等。

运动员必须掌握正确的技巧和协调能力,以在空中完成各种高难度的动作,并确保安全着陆。

项目五:鞍马(Pommel Horse)鞍马是男子竞技体操中最具挑战性和技术性的项目之一。

鞍马是一种类似于马鞍的器械,运动员通过各种技巧和动作在其上表演。

小学体育《教学常用术语》课件

小学体育《教学常用术语》课件
小学体育教学学生常用体操术语
一、体操的起源与发展
1、体操的起源与发展
体操一词源于希腊语(Gymnastike)即赤 膊的意思。随着社会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不断 进步,现代体操的内容丰富多彩,练习形式多种 多样。由于完成动作的形式、方法和对人体的主 要作用不同一般将体操进行如下分类:
小学体育教学学生常用体操术语
小学体育教学学生常用体操术语
四、队列队形练习基本术语






(一)列:学生左右排成一条直线叫列。它是组成横队的要素,横队称“X列横 队”。(配图) (二)路:学生前后重叠成一条直线叫路。它是组成纵队的要素,纵队称“X路 纵队”。(配图) (三)横队:按列排成的队形称为横队。横队宽度大于纵深。 (四)纵队:按路排成的队形称为纵队。纵队纵深通常大于宽度。 (五)伍: 成横队时前后排列的学生称伍。人数等于列数的伍叫“满伍”人数少于列数的伍 叫“缺伍”。(配图) (六)排头/尾:位于纵队之首/尾或横队右/左翼的学生叫排头/尾。(例) (七)基准学生:指定作为看齐目标的学生叫基准学生。(举例) (八)间隔:学生或成队彼此之间左右相隔的间隙叫间隔。一般为一拳(约10 厘米),队与队之间相隔约两步。 (九)距离:学生或成队彼此之间前后相距的间隙叫距离。一般为一臂长(约 75厘米),队与队之间相隔约两步。(视频)
二、徒手体操动作方向术语

3、斜方向:是指三个基本 方向之间构成的方向。(斜 方向与三个基本方向的夹角 相等)如前、侧、上之间称 前侧,也称前斜上,以此类 推。

右(侧)
小学体育教学学生常用体操术语
三、徒手体操基本动作术语



(一)、立:人体脚接触地面并支撑体重的姿势称为立。立 有直立、并立、开立、点地立、起踵立。(画图或示范) 1、直立:与立正基本相同,但手五指并拢伸直。 2、并立:与直立相同,但两脚并拢。 3、开立:两脚左右分开同肩宽的立。其他的开立应指明。 (如大、小、前后等) 4、点地立:一脚侧出脚尖点地,重心落在另一腿上的立。 有前、后点地立等。 5、起踵立:两脚跟提起的立。

体操方法术语

体操方法术语

体操方法术语1.立:两腿站立的姿势.如立正,直立,并脚步,分腿立,交叉立,提踵立,单脚立等.2.蹲:屈膝站立的姿势.屈膝约90°的站立称半蹲;屈膝小于90°的站立谓全蹲.3.跪:屈膝以膝或(和)小腿前侧着地(器械上)的姿势.4.弓步:两腿分开约一大步,一腿屈膝,另一腿伸直的站立姿势.有前,后,侧弓步之分.5.坐;以臀部和(或)大腿后侧着地(器械)的姿势.如正坐,屈体坐,锐角坐,交叉屈腿坐,跪坐,双杠分腿坐等.6.卧:身体躺地或躺器械上的姿势.如仰卧,俯卧,侧卧,直角仰卧等.7.撑;手或手和身体其它部分同时着地的姿势.如俯撑,蹲撑,俯卧撑,分腿屈体立挥笔.8.平衡:一脚站立,另一腿举高(一般脚应超过肩的水平面),身体保持一定时间静止的姿势.如俯平衡,侧平衡等.9.劈腿:两腿分开成直线着地(器械)的姿势.如纵劈腿,横劈腿,半劈腿等.10.桥:身体尽量后屈成弓形,手(或前臂)与脚(或小腿)同时撑地(在器械上)的姿势.如分腿桥,前臂桥,跪桥等.11.举:臂或腿,固定在空间某一方位上的姿势;或臂或腿伸直由低向高举起至某一部位时停止不动的动作.12.屈:身体某一关节弯曲成一定的角度,在某一方位上停止不动的姿势;或者使身体某关节角度缩小的动作.13.伸:身体某关节伸展的动作.若屈与伸依次进行则称"屈伸",如俯撑臂屈伸等.14.波浪:身体或具体某一部分邻近的关节按顺序做柔和屈伸的动作.如臂侧举波浪等.15.摆:臂或腿在一平面内,自然地由某一部位较匀速地运动到另一部位的动作.如右腿前摆转体成俯平衡等.16.摆动:来回一次的摆,如臂侧摆动.17.振:臂或上体做最大幅度的加速摆,如臂上举后振等.18.踢:一腿站立,另一腿由低向高做加速有力的摆动动作.19.绕:身体某一部分摆过180°以上,但小于360°的动作,如臂后绕至前举等.20.绕环:身体某一部分摆到360°或360°以上的动作.如臂前线环;臂前举向上绕环至上举等.21.倾:上体伸直,偏离垂直面45°左右的动作.如右腿后弓步体后倾等.22.倒:身体直立,肩部由高向低做弧形运动,如前倒成俯撑等.单个动作由下面几方面构成:1.预备姿势(开始姿势):如正立,分腿站立等.2.动作部位:如上肢,下肢,头部等.3.动作方向:如前,后,左,右等.4.动作方法:如举,绕,绕环,屈等.5.结束姿势:最后的姿态如正立,叉腰分腿站立等.广播操每一节最后一拍多数还原成正立(或直立). 体操比赛中的专业术语解释:。

体操术语

体操术语
体操术语
体操术语
体操基本术语 队列队形术语 徒手体操术语 器械体操和技巧术语
一、动作方向的术语
(一)徒手动作的方向术语
1、基本方向 以人体直立时做基准,分为前、后、左、右、上、下6 个基本方向。 四肢向人体中线运动称向内,离开中线运动称向外。 人与地面约成平行时,胸对地面称俯,背对地面称仰。 2、中间方向 两个基本方向成45°角的方向。有前上、前下、侧上、 侧下等。 3、斜方向 三个基本方向构成的中间方向。有前侧上、前侧下等。
一、动作方向的术语
(二)人体对器械的方向术语
3、人体与器械的关系 (1)正、侧 肩轴与器械轴平行的姿势为正。肩轴与器械轴平行 的姿势为侧。 (2)前、后 胸向器械为前,背向器械为后。身体倒置时则相反。 (3)左、右 左肩侧向器械为左,右肩侧向器械为右。 (4)内、外 人体在双杠或高低杠之间为内,人体在双杠或高低 杠之外为外。
一、动作方向的术语
(二)人体对器械的方向术语
3、人体与器械的关系 (5)远、近 器械远离人体的部位称远。器械靠近人体的部位称 近。如跳纵马时,远离身体的一端为远端,靠近身体的 一端为近端。 (6)纵、横 人体前后轴与器械轴成平行时为纵。人体前后轴 与器械轴成垂直时为横。 (7)斜 人体前后轴与器械轴约成45°角时称斜。
二、动作相互关系的术语
1、接 单个动作之间必须连续完成时用“接”。如技巧前 滚翻接头手倒立。 2、经 在完成动作过程中必须经过某一特定部位时用 “经”。如徒手体操两臂经前至上举。 3、至 在完成动作过程时必须到达某一特定部位时用 “至”。双杠杠端跳起支撑移行至远端。 4、成 在完成动作过程后,必须强调某一特定的结束姿势 时用“成”。如单杠翻上成支撑等。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体操名词解释

体操名词解释

体操名词解释
体操是一项综合性的体育项目,以柔韧性、力量、协调性、平衡性、节奏性和美感为特点,包括地面体操、跳马、高低杠、平衡木和自由操等。

以下是一些体操常用的术语解释:
1. 地面体操(Floor Exercise):在平坦的地面上表演各种技巧的动作,包括翻滚、跳跃和旋转等。

2. 跳马(Vault):在专用跳马器上完成各种动作,常见的有跳马翻腾和跳马碉堡等。

3. 高低杠(Uneven Bars):两根不同高度的水平杠,运动员需要完成各种悬挂、转体和摆动动作。

4. 平衡木(Balance Beam):一根宽度只有10厘米的木梁上进行各种平衡、跳跃和转体的动作。

5. 自由操(Floor Routine):在地面上进行的一段自创演练,常常包括翻滚、跳跃、旋转和舞蹈等。

6. 翻滚(Tumbling):在地面上进行的连续翻滚动作,包括前翻、后翻、侧翻等。

7. 前手翻(Front Handspring):身体向前翻滚时,用两只手撑地,将身体从俯卧位转为站立位。

8. 后手翻(Back Handspring):身体向后翻滚时,用两只手撑
地,将身体从站立位转为俯卧位。

9. 翻腾(Flip):身体在空中进行的翻滚动作,包括前翻空翻、后翻空翻等。

10. 半转体(Half Turn):身体绕着自身轴心旋转180度。

这些术语描述了体操运动员在各种装备和场地上表演的动作和技巧。

第二章体操术语

第二章体操术语

2、混合支撑:除手握器械外,身体其它部位也接触器械或地面。如单杠单挂膝悬垂 等。 (二)支撑:手、臂或身体其它部位撑器械(地面),但肩轴高于(或平于)器械轴 的一种姿势。 1、单纯支撑:只用手或只用身体某部分支撑器械或地面。如吊环十字支撑;双杠手 倒立等。 在器械上支撑时,没有说明握法和身体姿势等,就意味着两臂伸直,正握器械,两腿 并拢伸直,身体是直的。如单杠支撑。所有不同于上述的要求都应加说明。 2、混合支撑:用手与身体其它部分支撑器械或地面。如双杠分腿坐;单杠屈体立撑。 (三)摆动:在悬垂或支撑中多半以握点或肩关节为轴,身体向前后或左右做钟摆式 动作。 (四)摆荡:身体和器械(吊环)一同摆动的动作。有前荡、后荡、侧荡等。 (五)回环:身体绕器械轴或握点连线做的圆周的旋转动作,即由支撑经悬垂再回道 支撑的翻转动作。从方向上有前、后、侧等。从动作形式上可做团身、屈体、挺 身、挂膝,骑撑等回环动作。 (六)转体:绕身体纵轴转动的动作。 (七)倒立:在支撑中,头向下,脚向上的一种垂直姿势。如手倒立、头手倒
(八)从内握:两手从两杠的内侧握杠,手背相对。 (九)从外握:两手从两杠的外侧握杠,手背相对。 (十)全握(钩握):两手五指在一边握杠。通常在高低杠上使用。 三、动作方向术语 动作方向主要是指身体各部位运动的方向。运动方向一般根据人体直立时基本方 位来确定。 (一)向前:开始做动作时胸部所对的方向。如果动作是由倒立或倒悬垂开始,则 “向前”是指背对的方向。 (二)向后:开始做动作时背部所对的方向。如果动作是由倒立或倒悬垂开始,则 “向后”是指胸部所对的方向。 (三)内侧:指身体侧面向着做动作的方向。必须指明左(右)侧。 (四)向上:开始做动作时头所对的方向。如果动作是由倒立或倒悬垂开始,则 “向上”是指足所对的方向。 (五)向下:开始做动作时脚所对的方向。如果动作是由倒立或倒悬垂开始,则 “向下”是指头所对的方向。 (六)同侧:动作开始的方向与 做动作的上肢或下肢方向相同。 (七)异侧:动作开始的方向与 做动作的上肢或下肢方向相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操术语内容提要:本意主要介绍体操术语的要领概念和类型,概括和归纳了基本术语、器械体操和技巧术语、队开队形和徒手体操术语以及体操术语的实际应用。

教学目标:1.了解体操术语的构成。

2.学会体操术语的运用。

体操术语是正确说明体操动作的专门用语。

正确地运用体操术语,不仅有助于体操教学训练的顺利进行,而且对于体操运动的普及和提高、体操科学研究、体操教学经验的积累和交流,体操理论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体操术语不是对体操动作过程的"描绘",而是确切说明和界定动作结构特点的名称。

对体操术语的界定有3个基本要求:(1)正确:要确切地说明动作的性质形式。

(2)简练:语言要简明。

(3)易懂:要使人容易理解。

第一节体操术语的类型目前,体操术语主要分结构术语和命名术语两种类型一、结构术语结构术语是指描述动作形式及其本质特征的专门用语。

这一类术语称为标准性或规范性术语,是体操术语运用的主流。

但是,由于结构术语中有的高难动作术语文字描述较长,教学训练时使用起来比较困难,在实践中常被一些简化了的术语所代替。

1.完整术语完整术语是结构完整、书写规范的用语。

完整术语典范的体操术语,它是其他术语的基础。

完整术语的构成包括:开始和结束姿势、动作方向、动作形式、动作做法和动作类型。

2.简化术语为方便起见,在平时教学、训练中使用的将某些结构术语简化了的专门用语。

随着体操技术水平的日益发展,这类术语也有不断增加的趋势,其共同特点是表达方法与动作有紧密联系,易引起动作联想,使用简单方便,如单杠、反转正、空翻动作、屈两周等。

二、命名术语命名术语是指根据动作形态和国名、地名、人名对动作进行描述的专门用语。

这类动作术语的特点是便于记忆,分为形意术语和人名术语。

1、形意术语形意术语是用形象、形意来描述体操动作的一类术语,是广大体操工作者从歌舞、戏剧、杂技中代用而来的,具有浓厚的民族传统性。

这类术语由于有形象、形意等特点,简明易记,很容易被人们接受。

有一部分形意术语,一直在体操教学训练中得到运用,并有发展的趋势,如跺子、蛇腰、拉拉提等。

2.国名、地名、人名术语国名、地名、人名术语是指国际体联依照动作形式和创造该动作并在世界体操大赛中率先使用的国家、地区和运动员的名字命名的一类术语。

如捷克腾跃、阿拉伯空翻、高低杠马燕红下等。

第二节体操基本术语体操术语是随着体操技术的发展而不断丰富的完善的。

体操动作很多,体操术语也很多。

下面列举的基本术语,是一些主要的概括性的术语。

一、人体运动轴和器械轴1.人体运动轴(1)纵轴:通过身体重心上下的连线。

(2)横轴:通过身体重心左右的连线。

(3)肩轴:通过两肩的连线。

(4)前后轴:通过身体重心前后的连线。

2.器械轴器械轴是指器械最长的工作部分。

例如,单杠的器械轴是沿杠的线;吊环的器械轴是通过握点假设的连线等。

二、身体部位与器械关系术语(1)正:肩轴与器械轴平行的姿势,如前正立("前"字可省略)、后正立、左(右)正立、内正立。

(2)侧:肩轴与器械轴垂直的姿势,如前侧立("前"字可省略)、后侧立、奩(右)侧立、内侧立。

(3)前、后:胸向器械为前,背向器械为后;但身体倒置(倒立或倒悬垂)时则相反,背部所向为前,胸部所向为后。

(4)左、右:肩侧对器械的方向。

左右不是固定的,是依照人的位置来确定的。

当练习者做转体180°以后,原来的左就变成右了。

(5)内、外:如果人在双杠的两杠之间,叫做"杠内";如果在双杠的两杠之外叫做"杠外"。

(6)远、近:指身体和器械的距离。

例如,在与双杠成正立时,靠近身体的一杠为近杠,远离身体的一杠为远杠;支撑跳跃的纵器械,靠近起跳点一端为近端,远离起跳点一端为远端。

(7)纵器械、横器械:器械轴与练习者助跑方向一致时叫纵器械要,器械轴与练习者助跑方向垂直时叫横器械。

三、握器械的方法(1)正握:两手大拇指相对握杠。

(2)反握:两臂旋外,两手大拇指向外握杠。

(3)翻握:两臂旋内,两手大拇指向外面握杠。

(4)交叉握:两臂交叉握杠。

应指明哪一臂在上面。

(5)正反握:一手正握,另一手反握。

(6)反翻握:一手反握,另一手翻握。

(7)深握:在靠近腕关节的掌根上握杠或环,通常在吊环上使用。

(8)从内握:两手从两杠的内侧握杠,手背相对。

(9)从外握:两手从两杠的外侧握杠,手掌相对。

四、动作关系术语(1)同时:在一个动作中身体的不同部位或两个动作必须做成一个完整动作时用"同时"表示,如在双杠上做支撑后摆同时转体90°成正手倒立。

(2)依次:在单个动作中,身体某些动作部位有先后动作时,用"依次"来表示。

例如,做侧手翻时,两手依次落地,成分腿手倒立,两臂依次顶肩推地,两脚依次落地,成分腿站立。

又如,鞍马单腿依次摆越成后撑。

(3)接:两个单个完整动作之间要求连续完成时用"接"字把他们连接起来,如单杠支撑后加环接后倒弧形下,技巧前滚翻接头手翻。

(4)成:在做完动作之后的结束姿势,如单杠翻上成支撑,吊环上摆动翻上成直角支撑。

(5)破折号:在记写成套动作时,每一个随后的单独动作和联合动作要用"--"的符号使它和前一个动作隔开,如低单杠,经直角悬垂摆动屈伸上--支撑后回环--弧形下。

第三节器械体操和技巧动作术语(1)悬垂:身体某(些)环节悬挂器械,低于器械轴,分为单纯悬垂和混合悬垂。

①单纯悬垂。

只用身体某环节来做悬垂。

在器械上做悬垂时,一般指正握、直臂、腿并拢、身体伸直自然下垂,如单杠悬垂。

除此之外,还有吊环倒悬垂、屈体悬垂等。

②混合悬垂。

除手握器械外,还有身体其他部位接触器械或地面,如单挂膝悬垂。

(2)支撑:身体某(些)环节撑于器械,肩轴高于(或平于)器械轴,分为单纯支撑和混合支撑。

①单纯支撑。

只用身体的某部分支撑器械或地面。

在器械上做单纯支撑时,没有说明两臂状态、握法及身体姿势时,都意味着两臂伸直,正握器械,两腿并拢伸直,身体伸直,如双杠上的支撑、吊环十字支撑等。

其他应加以说明。

②混合支撑。

用手与身体其他的部分同时支撑器械或地面,如垫上屈体支撑,单杠骑撑等。

(3)摆动:在悬垂或支撑中做向前、向后或向左右钟摆动式的摆动动作,如单杠悬垂摆动。

(4)摆荡:身体和器械一同摆动的动作,如吊环或吊绳上的前荡、后荡、侧荡等。

(5)振浪:利用髋关节有节奏地急速屈伸(甩腿或踢腿)、加速摆动的动作。

振浪又称为鞭打式摆动。

(6)弧形:由支撑或悬垂开始,利用髋关节的屈伸使身体重心沿抛物线轨迹运动的动作,如单杠支撑后倒弧形下、双杠弧形上成支撑等。

(7)极点:身体做摆动动作达到最大幅度的那一点。

(8)转体:绕身体纵轴转动的动作。

(9)回环:身体绕器械轴或握点的连线做由支撑经悬垂再到支撑或由悬垂经支撑再到悬垂的圆形动作,如单杠支撑后回环、骑撑前回环、向前大回环等。

(10)腾越:腿从身体腾起后从器械上越过,如跳马分腿腾越,单杠直角腾越。

(11)摆越:腿从器械的上面或下面越过的动作,如单杠支撑单腿摆越成骑撑。

(12)同侧:动作开始时的方向与做动作的上肢或下肢方向相同的动作,如鞍马单腿同侧全旋。

(13)异侧:动作开始时的方向与做动作的上肢或下肢方向相反的动作,如鞍马单腿异侧全旋。

(14)交叉:两腿在器械上同时做相反方向方向摆越的动作。

由骑撑开始后腿向同侧摆越的称正交叉,向异侧摆越的称反交叉,如鞍马上的正、反交叉等。

(15)全旋:腿做一周或一周以上的绕环式动作,如鞍马单腿同侧全旋、双腿全旋、分腿全旋等。

(16)横向移位:身体横轴与器械轴平行的左、右移位动作,又称平移,如鞍马环上全旋平移至一手撑环,另一手撑马身等。

(17)纵向移位:身体横边与器械轴垂直的前、后移位动作,又称纵移,如鞍马的马乔尔纵向前移或纵向后移等。

(18)倒立:头在下,脚在上的一种支撑姿势,如手倒立、单臂倒立、头手倒立等。

(19)滚动:身体不同部位依次支撑器械或地面并经过头部翻转所弧形动作,如团身滚动、挺身滚动和滚动等。

(20)滚翻:身体的不同部位依次支撑器械或地面工经过头部的翻转动作,如团身前滚翻、屈体后滚翻,双杠挂臂挺身后滚翻等。

(21)手翻:用手或头手支撑经过头部翻转的动作,如技巧前手翻、后手翻、侧手翻、头手翻等。

(22)空翻:身体腾空时做围绕横轴或前后轴、经过头部翻转的动作,如团身后空翻、屈体前空翻、直体分腿侧空翻等。

(23)空翻团体:把空翻和转体同时做成一个动作(以人体横轴或前后轴)为轴的空翻,同时完成以人体纵轴为轴的转体),如直体后空翻一周转体360°,屈体前空翻团体180°,团身后空翻两周转体360°等。

(24)上:由悬垂转为支撑或由较低的支撑改为较高的支撑吧及由地面跳上器械成支撑的动作,如单杠翻上、双杠挂臂前摆上、鞍马直角上等。

(25)下、由支撑转为悬垂或由较高的支撑转为较低的支撑以及从器械上到地面的动作。

其中肩部由上而下做弧形运动称倒下、肩部由下做垂直运动称落下,如双杠支撑后倒成屈体挂臂撑,手倒立落下成肩倒立等。

(26)转肩:以肩关节为轴做的两臂旋外的动作,如吊环直体前转肩。

(27)平移:进行移位时,身体的横轴与器械轴平行。

第四节队列队形和徒手体操动作术语一、队列队形术语(1)列:学生左右排成一条直线称为列,一般由右向左按高矮排列。

(2)路:学生前后重叠成一行称为路,一般从前到后按高矮顺序排列。

(3)横队:按"列"组成的队形称为横队,一般横队的宽度大于纵深。

(4)纵队:按"路"组成的队形称为纵队,一般纵队的纵深大于宽度。

(5)排头:位于纵队之首或横队右翼者称为排头。

(6)排尾:位于纵队最后或横队左翼者为排尾。

(7)翼:队列的左右两端称为翼,左端为左翼、右端为右翼,多列行进变换方向时,转弯内侧一翼为轴翼,另一侧为外翼。

(8)伍:在数列(路)站立时,前后(左右)排列成一行(列)的学生称为伍。

各伍人数与列(路)数相等称为满伍,人数少于列(路)数称为缺伍。

(9)间隔:学生或成队彼此之间左右的间隙称为间隔,横队之间左右间隔一般为一拳(约10厘米),队与队之间的间隔约两步。

(10)距离:学生或成队彼此之间前后的间隙称为距离,纵队学生之间前后距离一般为一臂长(约75厘米),队与队之间的距离约两步。

(11)基准学生:被指定作为看齐目标的学生称为基准学生。

(12)步幅:一步的长度(前后脚脚跟之间的距离)称为步幅。

(13)步速:每分钟走的步数叫步速。

二、徒手体操术语(1)立:人体站立的姿势,有直立、并立、开立、点地立和起踵立等。

①直立。

与立正基本相同,但五指并拢伸直。

②并立。

与直立相同,但两脚并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