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种子》亲子共读
亲子共读理论书-幸福的种子

平常在家,您最常对孩子说的话是什么?我们姑且称它为口头掸吧。
我曾经仔细聆听这些口头禅,发现这些话在无意间暴露了说话者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我想,大家实在有必要确认一下自己的口头禅,以了解自己。
“快去做功课!”孩子上小学以后,这句话突然变成许多母亲的口头禅。
母亲们说这句话并不是故意的,但正因为如此,所以这口头禅更代表了她们心里真正的想法。
孩子一天到晚都听到这句话,但是知道自己应该用功读书,所以也没有办法反驳,了不起没好气地回一句:“我知道啦!”或许孩子真正想说的是:“烦死人了!这么啰嗦!”可是一说出这些话,少不了又要和爸妈吵上一架,所以孩子只好心不甘、情不愿地忍了下来。
个性乖巧柔顺又认真的孩子,从早到晚听这句话,很容易被洗脑,顺从父母的要求,认为只要用功念书,所有的问题就都会迎刃而解。
父母看到孩子这么听话,也很放心。
可是,这样真的就可以放心了吗?用功读书是为了什么?那还用说?当然是为了获得好成绩!获得好成绩又为了什么?为了进好学校呀!进好学校以后呢?毕业以后就可以找到一份好工作呀!找到好工作,又能怎么样呢?当然就能拥有安定的生活和良好的社会地位啰。
为什么要有安定的生活和良好的社会地位呢?这个嘛,因为这样才能幸福呀!只要在经济上不虞匮乏,在社会上受到肯定,又建立了自己的家庭,就会很幸福的。
这样真的就会幸福吗?讦多表面上看起来幸福美满的家庭,家里的每个成员却不知道自己活着有什么意义,也没有尝过幸福的滋味,成天生活在不安和不满的痛苦深渊中。
还有不少家庭,全家人感情疏离,各自为政,过着孤独而寂寞的日子。
幸福到底是什么?有一些话,是父母必须对孩子说的,为了使他们健康地成长,将来能够靠自己的力量过活。
例如:人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该追求什么?“活着’’的真谛何在?从孩子很小的时候起,父母就应该向他们灌输这些道理,让它们深深地刻在孩子的心里。
念书给孩子听,也就是为了传达这些观念。
还有一些父母的口头禅是:“看书去!”这句话和“快去做功课”比较起来,意义非常含糊,充其量不过是在强调读书是一件好事,一定会对功课有帮助。
《幸福的种子—亲子共读图画书》读书分享 (2)

首先,我简要介绍一下书籍,《幸福的种子》是被誉为“日本图画书之父”的一部代表作。
作者以自己的童年成长、育儿经验、以及从事童书出版行业的深刻体认,系统介绍了图画书在儿童成长中的重要作用,打破了当今许多育儿迷思,并列举了许多生动的实例,教家长和教师如何为孩子挑选优秀的图画书、如何对孩子进行阅读指导。
《幸福的种子》使“亲子共读”的幸福画面,成为孩子成长过程中永难忘怀的温馨回忆。
适读人群:3-6岁。
在读书分享前,我想请大家跟我一起思考两个问题:问题1:你多久没有认真的读书了?很多人抱怨,读书变成了一件越来越没那么容易的事!碎片化信息充斥的今天,各种即时满足的内容消费塞满了每个人的眼帘,沉浸式阅读也变得尤为困难。
在浮躁的信息流影响下,现代人的生活仍然迫切需要传统阅读的点缀。
经济快速发展的现代,“读书无用论”总是每隔一段时间就悄悄在舆论思潮中探出头来。
但事实上,即使是在各种效率提升的今天,读书依然是一个人最容易达成的满足。
当你读书久了,你便会慢慢发现:阅读已经润物无声般,改变了你看待世界的方式。
它让你无惧、无惊与无忧,对未来充满美好想象。
宋朝诗人黄山谷有一句名言:三日不读书,便觉语言无味,面目可憎;“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的人,有梦可做。
能够享有手不释卷的乐趣,是莫大的幸福。
问题2:幸福是什么?什么是幸福?从字面上来解释,幸福指的是快乐、美满、符合期待。
故事有千万个结局,有万千种感动,一本又一本的故事书里,记载了不同的幸福答案。
《幸福的大桌子》里兔妈妈盼望着有一天长大的孩子们能一起回来,重新坐在大桌子边上一起吃顿饭,那是她的幸福;《和爸爸一起读书》中的小姑娘,把阅读的美好传递给她的孩子,那是她的幸福;《幸福的种子》作者讲到:“如果你每天晚上抱起你的孩子开始为他读书,那么在他的心里就会种下一颗幸福的种子,最后长成一棵参天大树”我将从5个方面进行书籍分享,并进行分享总结。
1.孩子可以通过听图画书,收获幸福感对于孩子而言,他们总是很容易就能获得幸福感:可能是……,也可能是听妈妈读着图画书里的一个故事……作者先生说过:“图画书对幼儿没有任何‘用途’,不是拿来学习东西的,而是用来感受快乐的。
幸福的种子读后感

幸福的种子读后感幸福的种子读后感1最近小宝的幼儿园家长读书会正在共读松居直的这本《幸福的种子》,松居直久仰大名,但正儿八经的读他的著作还是第一次,读完有让人眼前一亮的感觉,这本书的内容轻松温暖有趣中透着智慧,相信每个关心孩子,喜欢亲子共读的`家长都能获益匪浅。
本篇文章笔者想结合亲子共读的经验和大家分享第一章中《传递亲情的桥梁》这个部分。
根据松居直先生的叙述和个人经验,笔者将图画书传递亲情的方式总结为两种:(1)通过身体的接触和语言的交流;(2)通过图画书的内容构建共同的情感基因。
身体的接触与语言的交流:还记得小宝1岁多到3岁多的时候,妈妈盘着腿,让他坐在妈妈的腿上,胳膊环抱着他给他读图画书,那种感觉对妈妈来说终身难忘,小小的人肉肉的暖暖的香香的,我们都很享受那种状态,现在有时候我也想那样,说:“儿子,坐到妈妈的腿上来!”孩子仍然欣然接受,但是还没一分钟,读后感.我就开始呲牙咧嘴了,“儿子儿子你快下来,妈妈的腿受不了了”,所以现在我们只能并排而坐,有时候也用胳膊将他拥住,但时间长了我们可能都感觉不太舒服,这时更需要距离和自由,但是家长的陪伴仍然很重要,孩子已经将每天晚上父母给他读图画书听当成了他生活的一部分,就像吃饭睡觉一样。
通过每天的这段时光,孩子感受到了亲情,感受到了爱和快乐。
亲子共读过程中或读完之后,孩子会就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提问或者发表意见,这是大人们了解孩子内心想法的大好机会,也是我们将自己的想法传递给孩子的好机会。
幸福的种子读后感2寒假里,看了松井奈绪老师的《幸福的种子》,感触良多。
本书是被誉为“日本绘本之父”的松井奈绪的代表作。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绘本在孩子成长中的重要作用,并列举了许多生动的例子,教会家长和老师如何为孩子选择优秀的绘本,如何引导孩子阅读。
非常实用和有指导意义。
通过阅读松井直洲先生的《幸福的种子》,我学会了如何引导孩子们通过一起阅读绘本来感受爱和幸福,成为一个内心充实、有亲情、有爱的人。
《幸福的种子》读后感

《幸福的种子》读后感同学向我推荐《幸福的种子》一书,我马上就到当当网上订购了,后来由于过年耽搁了,过完年才收到。
拿到后还没有开学,于是用了几个晚上的时间,仔细地看完了这本书,只能说受益匪浅,有一种茅塞顿开的感觉。
《幸福的种子》,这是一本让我和孩子都受益匪浅的图书。
它通过让家长和孩子共读图画书来架起亲子之间沟通的桥梁,让我懂得了如何去和孩子沟通,带领着孩子去感受这个世界上的爱与快乐。
有了孩子以后,我都很羡慕那些小小年纪就识字很多,懂很多知识的孩子,也很佩服他们的家长。
更主要的是我希望我的宝宝也能那样。
儿子还没出生的时候我就曾经设想过怎样养育,儿子从出生开始我们全家就搬到外公外婆家住,后来先生和自己工作调动来到了宁波,儿子有一年的时间完全放养在外婆家。
因为错过了和儿子在一起的那一段时光,我心里一直对儿子很愧疚,总觉得自己对儿子没尽到妈妈的责任,每次他有什么不足的时候,我总觉得是自己的过错,因为在他小时候我没有陪他。
于是一家团聚之后,我尽可能的陪他,也更加注重对他的教育,甚至有时候严厉到了苛刻的地步。
但这也使我一点点的走进了一个误区。
其实一直以来都知道亲子阅读的重要性,而我从自己的成长学习经历得来的经验就是“多读书是件好事,至少不是一件坏事情”,于是我从自己的角度去考虑孩子应该看什么样的书,或者说我自己以为我是从孩子的心理去考虑他想看什么样的书。
但是说实话,每一次给儿子买书都是一件头疼的事情,因为很多次我觉得儿子会喜欢的书,他却没什么兴趣。
看了很多关于“读书”的文章,也听到很多家长谈到亲子阅读的体会,很多孩子都是从读书中认字、学到各种知识,但儿子有些不同。
一开始我也抱着这种想法,希望儿子能通过看书认字、学知识。
给儿子买的书也是图文并茂,其中一部分是各种各样的启蒙教育书籍,比如:思维起步训练、右脑开发等等这些以各种习题出现的书籍。
除了其中一本《走迷宫》儿子很喜欢外,其他训练类的图书儿子不是很有兴趣,对于我买的其他书籍,儿子也是喜恶参半。
《幸福的种子—亲子共读图画书》读后感

《幸福的种子—亲子共读图画书》读后感范文松居直老先生的书我有好几本,不知怎的唯独这本一直未曾拜读,在蓝鱼书店偶遇,承蒙老板慷慨借阅,激动翻阅果然受益匪浅。
为什么要从孩子出生时就要开始亲子阅读呢?想让孩子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想让孩子从书中获得更多的知识,还是借此让孩子多认识些字?来看看老先生的观点吧,“图画书的文字都经过精心挑选与整理,字字饱含艺术家丰富的情感与理性认识。
父母亲自用自己的口,将这些文字一句一句地说给婴儿听,就像一粒一粒地播下语言的种子。
当一粒种子在孩子的心中扎根时,亲子之间就建立起无法切断的亲密关系。
真正让父母与子女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不是户口簿或出生证明,而是温柔的、人性化的语言。
”面对如浩瀚海洋一般的图画书世界,父母们不知如何选择,或是已购绘本却不知如何开始共读,不妨看看这本书,松居直老先生用最亲切的语言介绍着你想知道的关于图画书的一切。
若无时间,不妨通过我的概述先一探究竟吧。
一、关于如何选择绘本首先,表现事物的真实面貌。
我们在最初为孩子选绘本时,总会去买一些色彩鲜艳的交通工具和动物的图画书,正常地认为这些就是给孩子看的,但这些书往往色彩过分夸张,外形欠缺棱角,表现得太过甜腻柔和,当动物人物都被刻画地像玩具一样可爱,便无法感觉到动物充满生命力的姿态和美丽的外形。
而事实上,幼儿应该看的是可以帮助他们用自己的眼睛掌握确认“事物”本质的书,因为,即使是幼儿,也希望看到真实的东西。
老先生介绍了一本最理想的认知动物图画书,《动物的妈妈》动物的妈妈如何背小宝宝呢?衔、抱、跟等和身体接触有关的字,搭配上正确、生动的插图,孩子看了,能和自己经验相结合,留下深刻的印象。
现在想来,悠悠一周岁左右偏爱的似乎也都是表现比较生动真实的动物绘本,像《打开打开》《起床了起床了》等,网上大红的《小熊宝宝》系列绘本,不知为何却总是引不起她的兴趣,我一直觉得很奇怪,这套书中的小动物们都是可爱的卡通形象,按理应该会很受偏爱呀,可能那时候的悠悠就是喜欢真实的动物,直到满了两周岁后,自己开始经历刷牙,穿衣等生活细节时,才开始比较喜欢看这套书。
幸福的种子亲子共读图画书读后感

幸福的种子亲子共读图画书读后感家庭是每个人最重要的港湾,而亲子共读则是家庭中最为温馨的时刻。
在这个喧嚣繁忙的社会里,家长们往往都是匆忙地与孩子打个招呼,便匆匆忙忙地投入工作中。
而孩子们也在电视、游戏、手机等虚拟世界中度过大部分的时间。
这种情况下,为了让家庭变得更加温馨,亲子共读图画书便成为了一股新的潮流。
图画书,顾名思义,是以图像为主导的书籍。
其中奇妙的图画引人入胜,凝聚了图文并茂的魅力。
这不仅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想象力和创造力瞬间迸发的空间,还为亲子共读提供了最佳的载体。
图画书的故事情节生动有趣,文字简洁明了,既能满足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又能够对他们进行正向的价值观灌输。
而在亲子共读中,孩子也会不自觉地将书中的故事与自己的现实生活进行联系,从而加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悟。
亲子共读的过程中,家长们应该充当起引导者和陪伴者的角色。
他们可以与孩子们一起进入故事的世界,与他们一同品味书中的每一个字句。
同时,家长们也可以通过与孩子们共读图画书的方式,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增强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在亲子共读过程中,家长们还可以利用图画书引发孩子的思考,并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想象力。
幸福的种子是一本备受推崇的亲子共读图画书。
这本书讲述了一个小孩和他的妈妈在田地里种植幸福种子的故事。
故事主要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插图来展现。
在这个故事中,妈妈和孩子一起享受大自然的美丽,感受农田的辛勤劳作。
他们不仅与大自然建立起了紧密的联系,还培养了耐心和坚持的品质。
通过与孩子共同种植幸福种子,妈妈不仅传授了种植的技巧,更传递了珍视友情和亲情的重要性。
在故事的结尾,幸福种子终于长成了美丽的花朵,将快乐、友爱、家庭和谐等的种子播散在了整个世界。
读完这本书,我深深被所传达的情感所打动。
我想起了自己与母亲一起共读图画书的时光,那些温馨而难忘的瞬间。
在共读的过程中,我能时刻感受到母爱的陪伴和支持。
她用轻柔的语调为我讲述故事的每一个细节,引发我的好奇心和思考。
幸福的种子读书笔记

相信种子——读松居直《幸福的种子》的笔记一直敬仰“日本图画书之父”——松居直先生,那本《幸福的种子》一书,在我心里播下了种子。
趁双“十一”让女儿为我“抢”了此书。
寒冬里读完《童年的王国》就开始读《幸福的种子》,可惜去追徐健顺老师的吟诵课去了,因此此书读的时间跨度也有点长。
早就读完了,笔记还没整理出来。
读完此书我从亲子阅读图画书这个角度仿佛看到了一位慈祥的父亲,陪伴孩子成长,用图画书和爱在孩子心田播下了幸福的种子。
幸福到底是什么了?有一些话是父母必须对孩子说的,为了使他们健康地成长,将来能够靠自己的力量生活。
念书给孩子听,也就是为了传达这些观念。
念书给孩子们听,就好像和孩子们手牵手到故事国去旅行,共同分享同一段充满温暖语言的快乐时光。
松居直先生发现,通过念这些书,松居直先生已经在他们小时候,把一个做父亲的想对孩子们说的话说完了。
对一个人来说什么是真正的幸福,活着的意义到底在哪里?人应该靠什么活下去?这一本又一本的故事书,已经用不同的方式把答案说的一清二楚了。
重要的是父母要用自己的嘴,自己的声音告诉孩子书里所写的事情,这比起让孩子自己看更有意义。
书中有很多观点烛照我们的认识:儿童的读书生活从婴儿期开始,要使儿童了解书的世界的魅力,最好首先从图画书入手。
读书不是读字,而是理解书的内容,图画书对幼儿没有任何和用途,不是拿来学习的东西,而是用来感受快乐的。
对于所有的孩子来说,图画书不是用来读的书,它是请别人读,而他们用耳朵接受语言的书。
专家一致公认,日本战后教育的成功完全归功于图画书。
此书一共有五讲,阐述了亲子共读图画书的观点、实践。
整理群里打卡笔记如下:第一讲图画书与婴儿的世界。
婴儿进入图画书的世界之前,事实上,建立幼儿阅读能力的基础是从耳朵不断累积词汇开始,而不是让幼儿提早识字看书。
母亲抚育婴儿时,不论喂奶、洗澡、换尿布、逗弄、哄睡,都一定会对婴儿说话,而不是默默的照顾。
婴儿一定能感受到母亲的心情,亲子之间就产生了交流。
《幸福的种子》读后感(精选6篇)

《幸福的种子》读后感《幸福的种子》读后感(精选6篇)《幸福的种子》读后感篇1《幸福的种子》,这是一本让我和孩子都受益匪浅的图书。
它通过让家长和孩子共读图画书来架起亲子之间沟通的桥梁。
让我们懂得了如何去和孩子沟通,带领着孩子去感受这个世界上的爱与快乐。
这本书不同于平常,不是仅仅由孩子一味的去读,而是由家长与孩子共同分享,引导孩子感受爱和快乐,成为内在充实、有情有爱的人。
我想,这不仅能使孩子开阔视野,更重要的是,他教会了孩子如何去感受快乐和爱,我想这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无疑是非常重要的。
我和孩子都非常喜欢这本书,因为图画书可以提高孩子的想象力。
当孩子的想象力不够发达时,图画书可以弥补其不足,使孩子的想象力更丰富。
念书给孩子们听,就好像和孩子们手牵手到故事国去旅行,共同分享同一段充满温暖语言的快乐时光。
即使经过几十年,我们仍然以自己的方式,将这些宝贵的经验和美好的回忆珍藏在内心深处。
孩子们长大以后,我才真正了解到,当时我用自己的声音、自己的语言讲了这么多故事的意义在哪里。
我也发现,通过念这些书,我已经在他们小时候,把一个做母亲的想对孩子们说的话说完了。
《幸福的种子》读后感篇2很多时候有家长让我推荐给他图画书,目的是能够便于识字,字大图多的那些图画书。
他们读图画书只是为了识字,而不是通过图画书培养阅读的乐趣,读图能力和想象力。
图画书的插图本身就给孩子带来艺术的美感,特别是上等的插画,给孩子是一种视觉的享受。
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并鼓励他发挥,是对孩子一生有决定性影响的一个父母应该做的工作。
当我们孩子看到图画书里的动物,与实际看到的动物,就会有一个明显的对比,给孩子激动、兴奋和联想的感觉。
曾经读过的图画书里介绍的一些动物,植物等等的,都会让孩子开阔眼界,弥补现实生活中不能看到的东西。
如果父母想让孩子喜欢图画书。
最好的结局就是母亲自己先喜欢。
不过,如果母亲热心过度,而采取强迫的方式,可能会引起孩子的反抗。
这和过度赞美,让人恶心是同样的道理,唯有适当而由衷的感动,才能打动听者的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幸福的种子》读后感
暑假把松居直先生著的《幸福的种子》一书读完,感触颇深。
之前也读过一些有关家庭教育方面的书,但从来没有这么深的感触。
这本书是被誉为“日本图画书之父”的松居直先生的一部代表作。
书中系统介绍了图画书在儿童成长中的重要作用,并列举了许多生动的实例教家长和教师如何为孩子挑选优秀的图画书、如何让孩子在读书中感受到快乐和爱从而建立起无法切断的亲子关系。
这本书使我开阔了眼界,改变了我对儿童读书、对如何教育孩子的很多看法。
让我明白了“读书不等于识字。
如果识字就能读书,那么只要是中文,再艰涩、再专业的书,我们应该都能从头读到尾。
问题是,读完整本书并不表示看懂了这本书。
能够真正理解书中的内容才算是读书。
识字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
”“读书不是修行,而是享受。
尤其在孩子小的时候,大人更要多花心思,让他们高高兴兴地读书。
”
现实生活中,我们却恰恰相反,往往更多的关注孩子认识了多少字,读过了多少本书,至于孩子是否在读书中获得了快乐,很少有家长关心和在意。
跟孩子一起读书、给孩子读书,更是很少有家长做到。
自己之前就做得很不好,每次都是让孩子自己读书,当孩子拿着正在读的书兴致勃勃跑到自己面前准备滔滔不绝讲给自己听的时候,自己还非常不耐烦的打断孩子,让孩子自己玩去。
读罢此书,忍不住反思,自己以后一定抽出时间跟孩子一起读书,用最慈爱的声音为孩子读书。
正如松居直先生在书中所说“父母亲用自己的口,将这些文字一句一句地说给婴儿听,就像一粒一粒地播下语言的种子。
当一粒种子在孩子的心中扎根时,亲子之间就建立起无法切断的亲密关系。
”“父母若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有涵养的人,就必须通过孩子的耳朵,向他们传输感情丰沛的丰富语言。
从耳朵获得的丰富体验,能成为未来学习的基础。
单是教孩子认字,教他们看图画书,是无法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的。
”
松居直先生在书中还告诉我们,父母在给孩子读书的时候,一定要怀着愉快的心情去读,一定也要从心里喜欢这本书,只有这样,读书的人才能够把这种心情传递给孩子,让孩子也从书中体会到乐趣。
松居直先生还特别强调图画书的作用,图画书不是为了让孩子学习知识,更不是为孩子以后的学习做准备,它唯一
的作用是带给孩子乐趣,让孩子真正体会到读书的快乐!是的,只有有了快乐的体会,孩子才会更加喜欢读书。
书中有一章让我印象特别深:握着孩子的手念图画书。
“电视机里的叔叔不会抱我”……“我有一个五岁的孩子,正在上幼儿园。
每天晚上睡觉前,我一定会握着他的手,念图画书给他听”。
读完这段话,我深受感动,脑海中不由得浮现出这个男孩的幸福模样。
所以,我感觉孩子需要的不只是书和故事,还有一种情感交流分享的期待。
亲子共读不只是读书,更是一种亲情的交流和幸福感。
一个拥有幸福感的孩子,必定是一个善良、热爱生活的孩子,也必定是一个追求上进爱学习的孩子。
我们所孜孜追求的,不正是如此吗?自己以后一定尽量做到把孩子拥在怀里,跟孩子一起快乐读书,让孩子在读书中获得更多的幸福感。
读书不是修行,而是享受。
充分享受了图画书乐趣的孩子们,不久将进入下一个读书阶段。
孩子身边应该布满有趣的书,而不是父母认为对孩子有用的书。
这样,孩子才能充分享受阅读的乐趣。
尽可能去制造大人和小孩一齐读书的快乐气氛,因为这是最好的阅读指导。
总之,对孩子而言,阅读应该是一种享受。
这真是一本值得读了再读的好书,很幸运,让我遇到它。
感谢它在我心中播撒了幸福的种子,亲子共读的路上,我会继续努力。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