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响的定义

合集下载

混响时间_精品文档

混响时间_精品文档

混响时间:当声源停止后声压级衰变60Db(相当于平均声能密度降为原来的1/606)所需的时间。

本定义假设之前提为:声衰变时,被测之声压级衰变量与时间呈线性关系,以及背景噪声足够低。

满场:正常使用(或演出)状况,管总占座率达80%以上。

排演状况:厅内只有必要的测量技术人员和参加演出的演员,以及必要的布景、道具,而这些都必须与相对应的满场正常使用时相同,但没有任何观众。

空场:除必要的测量技术人员外,厅内没有观众和演员,测量时,厅内设施与相应的满场正常使用时完全相同。

混响——一个稳定的声音信号突然中断后,厅堂内的声压级跌落60dB所需要的时间。

它的确定跟建筑结构和装饰材料有关,简略的由下式表示:T60=0.163V αS S式中:赛宾(吸声)因数:用Sabine混响时间公式算出的吸声材料的吸引量除以该材料的面积。

T——混响时间,s;V——房间体积,m3;αs——平均Sabine因数;S——房间表表面积,m2。

此公式适用于标准大气条件,1.013×105Pa,15℃。

单位:秒最佳混响时间混响时间是厅堂音质或称室内音质的重要评价指标,从混响时间的长短,大致可以判断厅堂音质的好坏。

在建声设计中,由于能对室内的混响时间进行定量计算,T60=0.16V/A(s),式中,V为房间容积(m3),A为室内总吸声量。

而且混响时间的测试方法简单,因此仍为音质设计最重要的内容。

事实上,房间混响是否适当,不仅仅关系到声音的清晰度,而且还直接关系到声音是否真实、自然的程度,是否动听悦耳。

主观听音评价的丰满、温暖、清晰、空间感等都与混响是否适当密切相关。

要把混响控制到适当的程度,首先要知道适当的混响时间是多少,又受什么因素的影响。

通过对厅堂音质及其混响时间的大量测试、统计分析,以及主观听音评价,声学家提出了“最佳混响时间“的概念,语言清晰度的高峰段就是最佳混响时间的范围。

最佳混响时间是对大量音质效果评价认为较好的各种用途的厅堂,如音乐厅、歌剧院、电影院、报告厅、会议室、录音室、演播室等实测的500Hz和1000Hz满场(指实际使用状态,如座椅坐有观众)混响时间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的。

混响与扩散

混响与扩散

混响与扩散室内声场的统计研究是以分析室内混响过程为其主要内容的。

将统计声学用于分析室内声场时,要满足的第一个条件则是这一声场必须是扩散声场。

可见,扩散与混响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可以对混响作以下描述:在室内声场达到稳定的情况下,声源停止发声,由于声音的多次反射或散射,而使其延续的现象即为混响。

这种现象是封闭空间中(室内)声场的一个重要特征。

试考虑一种极端的情况。

设想一束声波(可用一条声线代表)在一个形状不规则的刚性壁面的大房间中传播。

显然,这一声束在到达边界面(壁面、天花板或地面)之前;它是以直线方式传播的。

一且到达某一边界面,它就按照反射定律反射。

经反射后的这一声束将改变原来的传播方向继续传播。

经过某一传播距离之后,它又到达另一边界面,并再次反射,以新的传播方向又继续向前传播,依此类推。

对于形状不规则的大房间而言,任何方向的入射波经过若干次反射之后,总可以改变为沿某一特定方向传播的反射声。

由于声波在室内各反射面上连续反射,并不断改变其传播方向,这种能使室内任一位置上的声波可以沿所有方向传播的声场称为扩散声场。

这里所说的:“扩散”,具有明确的.物理意义。

严格意义上的扩散声场必须满足以下三个条件:(1)室内的声能密度均匀,即声能密度处处相等;(2)声能在室内各个方向传递的几率相等;(3)从室内各个方向到达任一点的声波,其相位是无规的。

在这样的声场中,声波无论在空间位置上,还是在传播方向上都不会一成不变地“聚集”在一起,而是随着传播过程的进行逐渐扩展,并分散开来,直至充满全部空间并遍及所有方向。

在一般情况下,扩散声场的条件是难以满足的,但在一定条件下,把不规则的大房间中的声场近似地作为扩散声场处理,所得的结果与实际情况相差不大。

然而,如果房间的形状简单而规则,情况则不然。

这时在室内就可能出现声场的严重“不扩散”状况,声波就可能在某些位置或某些方向上特别加强,而在另一些位置或方向上特别削弱。

例如在圆形大厅中,声波将聚集在大厅中部;在正方形房间中,沿某些方向的驻波将较强等等。

室内混响时间测量规范

室内混响时间测量规范

室内混响时间测量规范:保持音质一致的重要流程在室内环境中,音响设备的表现表明多年的研究和发展实现了摆脱外部噪音的影响。

然而,进行演出或录音时,室内的声学环境会影响声音的感受。

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室内的混响时间是一个重要的视觉和感官指标。

为此,测量混响时间变得至关重要。

混响时间的定义混响时间定义为声音信号中的声音衰减程度。

一种清晰的声音,它很快就会消失,而一个略带混响质感的声音则会延长声音的停留时间。

与各种因素的影响相结合,混响时间的测量可以由室内的声波分析得出。

影响混响时间的因素许多因素可以影响混响时间的测量,包括室内装饰、墙面和地板类型、房间形状、声音处理和各种音响设备的性能。

但是,混响时间最大的影响因素是声学细节。

细节包括相对声波的有效密度, 转换效率和波动的衬托。

由于这些因素,测量混响时间可以变得不精确。

目标是能够提供具有可靠,准确的结果。

规范化测量混响时间规范化的混响时间测量通常包括产生具有常规均等声强的室内声场。

通常使用的方法是播放一段特定的声音,同时记录室内的反射和衰减。

测量时,这个过程会在相应的声学空间中重复多次,以确保精确测量混响时间。

这种测量方法,最大限度地保留了音质特性和准确性。

规定的混响时间标准由于混响时间的测量对音响设计的影响,定义了许多混响时间标准,适用于不同的场合和场地大小。

例如:餐厅和酒吧:1秒教室和礼堂:1秒至1.5秒图书馆和高级会议室:0.5秒剧院和音乐厅:1.5秒至2.5秒大教堂:6正,同样的情况下,混响时间的标准也会略有不同。

重要性规范而精确的混响时间测量对于音响设备设计和布置至关重要。

如果混响时间测量不准确,音乐很可能会被损坏,从而影响听众的感受和享受。

正确的混响时间测量能确保音乐在整个房间中保持一致的品质。

结论:测量混响时间不仅需要理解声波的自然属性和室内的声学环境,而且需要准确度、经验和专业知识。

无论是从事音响设计还是专业音乐制作,规范化的测量混响时间将确保音乐在整个房间中保持卓越的品质。

混响时间的作用描述

混响时间的作用描述

混响时间的作用描述混响时间的作用描述混响时间是指声音在空间中反射后逐渐消失的时间。

它是描述声音在空间中反射和衰减的一个重要参数。

混响时间对于音乐、电影、广播等领域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混响时间的定义和计算方法1.1 定义混响时间是指声音在空间中反射后逐渐消失的时间。

它是一个量化声波在不同环境下传播特性的参数。

1.2 计算方法计算混响时间需要使用各种测试设备,如声学测试仪器、频谱分析仪器等。

通过这些设备可以得到各种参数,如吸声系数、回声时间等,然后将这些参数进行计算得出混响时间。

二、混响时间对于音乐制作的影响2.1 增加空间感在音乐制作中,通过调整混响时间可以增加歌曲或乐曲的空间感。

例如,在录制一首歌曲时,如果使用了较长的混响时间,则可以让听者感觉歌曲似乎演唱于一个大厅或教堂之中,从而增强了听者的沉浸感。

2.2 调整音色混响时间还可以用于调整音色。

在音乐制作中,通过调节混响时间可以改变声音的余响,从而影响声音的色彩和质感。

2.3 增加层次感在多轨录音制作中,通过不同的混响时间设置可以将不同乐器或人声分别放置于不同的空间之中,从而增加歌曲或乐曲的层次感。

三、混响时间对于电影制作的影响3.1 增强真实感在电影制作中,通过合理设置混响时间可以让听者更好地感受到场景的真实性。

例如,在拍摄一个室内场景时,如果使用了较长的混响时间,则可以让听者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该场景之中。

3.2 强化氛围效果通过调整混响时间还可以增强电影场景的氛围效果。

例如,在拍摄一个恐怖片时,如果使用了较长的混响时间,则可以让听者感觉自己置身于一个阴森恐怖、荒凉萧条的环境之中。

四、混响时间对于广播行业的影响4.1 增强听众体验在广播行业中,通过合理设置混响时间可以增强听众的沉浸感和体验感。

例如,在播放一段新闻时,如果使用了适当的混响时间,则可以让听众感觉仿佛自己置身于新闻现场之中,从而提高听众的收听率。

4.2 增加节目氛围通过调整混响时间还可以增加广播节目的氛围效果。

混响时间标准(一)

混响时间标准(一)

混响时间标准(一)混响时间标准简介•混响时间是什么?–定义–影响因素•混响时间标准–国际标准–国内标准–如何判断是否符合标准•混响时间的意义–对声学环境评估的影响–对音乐演出的影响–对语音信号处理的影响混响时间是什么?定义混响是指声源发出声音后在房间内反射、散射、折射,与墙壁、天花板、地面等物体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多次响声。

混响时间(RT,即Reverberation Time)是指自由衰减信号与声音反射信号在室内空气中混合的时间,它反映了声音衰减到原始声压的0.1倍所需的时间。

混响时间有利于评估在某个给定空间内所产生的音质。

影响因素混响时间主要由室内空间的形状、尺寸、吸声材料和墙壁材料等因素影响。

例如,开放式大厅因其空间大、形状简单、吸声材料少,混响时间较长;而小型录音棚因吸声材料多、墙壁采用吸音材料,混响时间较短。

混响时间标准国际标准国际上对混响时间有一定的标准。

ISO3382规定了混响时间、吸声时间、直达声和早期反射声比等参数的测试方法,其中混响时间的计算和规定是评估声学性能的最基本的,也是最广泛采用的参数。

国内标准我国对室内声学环境基本参数有明确要求,如GB50168-2006《建筑声环境》中提出了混响时间标准。

在室内,常用的混响时间应在0.7-1.5秒之间,不宜超过2秒,以确保声学质量达到标准要求。

如何判断是否符合标准一般来说,我们可以通过专业的声学测试进行混响时间测量,并根据国内外的标准进行评估,以确定其与标准接近程度及是否符合标准。

同时,在实践中,我们也可以根据不同的场景进行调整,以达到更好的声学效果。

混响时间的意义对声学环境评估的影响混响时间是一个重要的声学参数,它对于评价大型活动中的多媒体音效有着很大的影响。

合理的混响时间不仅能提供优美的音效,使听众能够感受到声音的魅力,同时也能为演出效果的实现提供充足的时间和空间。

对音乐演出的影响音乐演出中,混响时间的合理使用可以使演唱者声音更加清澈、洪亮,对于音乐演奏的各种细节也能够更加清晰地表现出来,同时还能产生类似于大型音乐厅的声音效果。

浅析混响时间

浅析混响时间

浅析混响时间张一川200827501067(烟台大学)[摘要] 混响时间的概念以及计算公式和如何调整最佳混响时间,以便更好的了解混响时间,合理的设计室内声,达到舒适的效果。

[关键词] 混响时间舒适度混响计算合理利用声的丰满性扩声清晰度(一)概念:1混响:混响是围蔽空间里的声学现象。

人们所熟知的在室内声源停止发声后,可以听到声音的延续就是混响。

2混响时间:在声音停止发声后,室内的声能立即开始衰减,声音自稳定声压级衰减有用的60dB 所经历的时间称为混响时间。

混响是房间中声音被界面不断反射而积累的结果,混响可以使室内的声音增加15dB,同时会降低语言清晰度。

对于音乐演奏的空间,如音乐厅、剧场等,需要混响效果使乐曲更加舒缓而愉悦。

对于语言使用的空间,如电影院、教室、礼堂、录音室等需要减少混响使讲话更加清晰。

因此,不同使用要求的房间需要不同的混响效果。

描述混响效果的指标是混响时间,它是室内声源停止发声后,声压级衰减60dB所经历的时间,单位是秒。

混响时间与室内吸声存在数学关系,也就是建筑声学中著名的塞宾公式:T=0.161V/(S×a) ,其中T是混响时间,V是房间体积,S是房间墙面的总表面积,a是房间表面的平均吸声系数。

由塞宾公式可以看出,房间体积越大混响时间越长;平均吸声系数越大,混响时间越短。

如体育馆等体积巨大的空间,如果不进行吸声处理的话,混响时间会很长,将严重影响语言清晰度。

由于室内吸声与频率有关,不同频率的混响时间也有所不同,房间音质指标常指的是中频混响时间。

据研究,就较理想的混响时间而言(中频),音乐厅为1.8-2.2秒,剧院为1.3-1.5秒,多功能礼堂为1.0-1.4秒,电影院为0.6-1.0秒,教室为0.4-0.8秒,录音室为0.2-0.4秒,体育馆为低于2.0秒。

在建筑设计中正确地应用吸声材料可以控制混响时间,保证音质效果满足使用要求。

混响它反映了室内声能的衰变,这衰变与室内的吸声,反射和散射等有关。

混响时间计算

混响时间计算

混响和混响时间是室内声学中最为重要和最基本的概念。

所谓混响,是指声源停止发声后,在声场中还存在着来自各个界面的迟到的反射声形成的声音“残留”现象。

这种残留现象的长短以混响时间来表征。

混响时间公认的定义是声能密度衰减60dB所需的时间。

根据声能密度的衰减公式(11-8)可知,其衰减率(每秒的衰减量)是e-4v/ca , 以dB表示,衰减率可写为d=10lge-4v/ca(dB/s)。

根据混响时间定义,则混响时间:上式称为赛宾(sabine)公式。

式中,A是室内的总系音量,是室内总表面积与其平均吸声系数的乘积。

室内表面常是有多种不同材料构成的,如每种材料的,对应表面积为s i,则总吸声量A=Σs i a i。

如果室内还有家具(如桌、吸声系数为ai椅)或人等难以确定表面积的物体,如果每个物体的吸声量为A,则室内的总i吸声量为:A=Σs i a i+Σa iA=Sā+ΣA i上式也可写成式中S—室内总表面积,㎡S=S1+S2+......+Sn=Σs i在室内总吸声量较小、混响时间较长的情况下,根据赛宾的混响时间计算公式计算出的数值与实测值相当一致。

而在室内总吸声量较大、混响时间较短的情况下,计算值比实测值要长.在ā=1,即声能几乎被全部吸收的情况下,混响时间应当趋近于0,而根据赛宾的计算公式,此时T并不趋近于0,显然与实际不符。

依琳提出的混响理论认为,反射声能并不像赛宾公式所假定的那样,是连续衰减的,而是声波与界面每碰撞一次就衰减一次,衰减曲线呈台阶形。

假定经过第n次放射后的放射声声强为I,那么I=IO(1-ā)n。

ā室内界面的平均吸声系数。

为了计算在一封闭空间中单位时间内的反射次数,引起“平均自由程”的概念。

平均自由程就是反射声在于内表面的一次反射之后,到下一次反射所经过的距离的统计平均值。

在常规形状的室内。

平均自由程p=s/4v。

V为房间容积(m3)s为房间内表面积(m2)。

所以在单位时间里,声波与室内表面的碰撞次数(反射次数)为N=p/c=4v/4s式中c—声速,m/s。

海洋中混响

海洋中混响
体积混响的等效平面波混响级: (3)根据散射强度定义,则可得在返回声源方向单位距离处 的散射声强度为 I 0b( , ) / r 2 SV dV ; SV I scat / I inc
水声学
第6章 海洋中的混响
16
6.2 体积混响
2、体积混响理论
体积混响的等效平面波混响级: (4)在入射声波作用下,由dV产生的返回声源处的散射声强 dV / r 4 ; 度为 I 0b( , )SV
水声学
第6章 海洋中的混响
14
6.2 体积混响
2、体积混响理论
体积混响的等效平面波混响级:
(2)考虑 ( , ) 方向上r处有一体积为dV的体积散射体,假设 遵循球面波衰减规律, 则dV处的入射声强度为 I 0b( , ) / r 2 ;
水声学
第6章 海洋中的混响
15
6.2 体积混响
2、体积混响理论
c 2 RL SL SV 40 lg r 10 lg r 2
发射声信 号声源级 散射强度
散射体到接收 器之间的距离
产生混 响体积
r ct / 2
水声学 第6章 海洋中的混响 23
6.2 体积混响
2、体积混响理论
体积混响等效平面波混响级的理论公式:
ct c RL SL SV 20 lg 10 lg 2 2
(7)假设每个散射体元有相同贡献,则总散射声强绝对值:
I s I 0 SV 1 b( , )b( , )dV 4 r
V
(8)根据等效平面波混响级定义,体积混响等效平面波混响级:
1 I0 4 b( , )b( , )dV RL 10 lg SV V r I ref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混响(reverb)效果
• 什么叫做混响?
• 我们知道声音是具有可反射的特性的,当我们身 处在一个房间说话,听到的声音除了从嘴巴传出 直接进入耳朵的之外,还有来自房间里面各种物 体表面反射过来的生意这个反射的过程。并不像 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从嘴巴出来,到墙上,在 反射到耳朵里。而是从嘴巴、到墙面、再到桌面、 再到天花板、再到地面、再到。。。最后才到耳 朵,房间中所有物体的表面都可以进行声音的反 射通过这种复杂的反射传到耳朵里的声音就是混 响。
混响的定义
混响能够直接的描述声音所处的环 境 混响效果器就是通过各种参数的 调节来模拟出一个接近于真实的混
响环境的工具
www. 58yhk .com
• 混响(reverb):是音频应用技术中不可缺 少的也是入门的一种效果。学习好混响技 术不管是录音师,调音师,混音师,或者 音乐制作人都是需要掌握好的。
www. 58yhk .com
• 如果把从嘴巴直接到耳朵的声音认定为没 有延迟的基础音的话 ,那么其他的经过复
杂反射才到达耳朵的声音一定会比这个基 础音到达得晚。也就是有延迟这些带有延 迟感觉的声音叠加在一起 就让我们有了 “声音湿润”的感觉 。说得通俗一点,混
响就是通过各种反射途径到达耳朵的声音 混在一起响 在房间中有混响在其他地方一 样有混响。
• 为什么要在后期制作中使用混响效果器呢? • 你会说为了让声音更好听,这只是最表面
的描述。 • 混响效果器的作用是:重建或模拟一个声
学环境 混响效果器里面的各种参数就是用 来重建或模拟一个环境的混响特点的。
www. 58yhk .co响是音频应用技术领域不可缺少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