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测图实验报告
数字测图实习报告

数字测图实习报告实习报告:数字测图一、实习单位及时间实习单位:XXX公司实习时间:XXXX年X月-X月二、实习背景及目的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数字测图技术逐渐成为地理信息系统(GIS)和遥感技术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本次实习的目的是通过参与实际的数字测图项目,了解并掌握数字测图的工作流程和技术方法,提高自身的技术能力和实践经验。
三、实习内容1. 项目介绍:在实习期间,参与了一个土地利用调查的数字测图项目。
该项目的主要目标是绘制指定区域的土地利用分布图,为环境保护和城市规划提供决策依据。
2. 数据采集:首先,我们进行了实地考察,对研究区域进行了详细的调查,记录了区域内的土地利用情况。
同时,还利用遥感影像对该区域进行了高分辨率的影像采集,为后续的数字测图提供数据支持。
3. 数据处理:接下来,我们利用专业的地理信息软件,对采集到的遥感影像进行了预处理。
这包括影像的校正、配准和投影变换等操作,以保证影像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4. 特征提取:在数据处理的基础上,我们利用图像处理和模式识别技术,对影像进行了特征提取。
通过分析影像中不同的色彩和纹理信息,我们成功地将影像中的不同土地类型进行了区分,并提取出相应的特征参数。
5. 数字测图:最后,我们利用提取到的土地利用特征参数,绘制了完整的土地利用分布图。
在绘制过程中,我们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功能,对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进行了分类和标注,使得图像更具可读性和信息丰富度。
四、实习心得和体会通过本次实习,我对数字测图的工作流程和技术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我学会了如何利用地理信息软件和遥感影像进行数据处理和特征提取,以及如何应用 GIS 技术进行数字测图。
同时,我还通过参与实际的项目,提高了解决问题和合作的能力。
在这个过程中,我学到了很多理论知识的实践应用,也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和技术水平。
总之,通过这次实习,我对数字测图的工作流程和技术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在实践中得到了巩固和提高。
数字测图实习报告总结

数字测图实习报告总结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参与了数字测图的实习。
这是一次充满挑战和收获的经历,让我对测绘领域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实践经验。
实习的开始,我们首先接受了系统的理论培训。
了解了数字测图的基本原理、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以及数据处理的流程。
这为后续的实地测量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我们所使用的主要仪器设备包括全站仪、GPS 接收机等。
全站仪的操作相对复杂,但通过反复练习,我逐渐掌握了其测量功能,能够准确地获取角度和距离等数据。
而 GPS 接收机则在一些开阔区域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测量提供了便捷的定位信息。
在实地测量中,我们面临了各种各样的环境和条件。
有时候是炎热的天气,有时候是复杂的地形。
但这并没有阻挡我们前进的步伐。
我们按照预定的测量方案,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工作。
每一个测量点的选择都经过了仔细的考虑,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测量过程中,团队合作至关重要。
我们分工明确,有人负责操作仪器,有人负责记录数据,还有人负责现场的标记和草图绘制。
大家相互配合,及时沟通,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遇到的问题。
数据采集完成后,就进入了数据处理阶段。
这是一个需要耐心和细心的过程。
我们使用专业的软件对测量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生成了初步的地形图。
在这个过程中,任何一个小的错误都可能导致结果的偏差,所以我们必须认真检查每一个数据,确保其准确性。
通过这次实习,我深刻体会到了数字测图工作的严谨性和重要性。
一个小小的误差可能会在后续的工程中造成巨大的影响,因此我们必须始终保持高度的责任心和专注度。
同时,我也认识到了自己在专业知识和技能方面的不足之处。
例如,在仪器操作的熟练程度上还有待提高,在数据处理时对于一些复杂情况的应对能力还不够强。
这也让我明确了今后学习和努力的方向。
此外,实习还锻炼了我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在遇到困难时,我们不再是孤立无援的个体,而是一个团结协作的团队,共同寻找解决方案。
总的来说,这次数字测图实习是我学习生涯中的一次宝贵经历。
2023实用的数字测图实习报告三篇

2023实用的数字测图实习报告三篇数字测图实习报告篇1实习项目:大比例尺数字成图测区概况: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南校区前半面(图书馆门前到一饭后的一段路为界,前段校区)作业方法:一控制测量1.平面控制测量(选点、埋石、水平角测量、距离测量)2.高程控制测量(测站间偶数站、闭合平差、图根有符合、闭合、往返的方法等要求)3.碎步测量(准备控制测量成果表、采用测记法成图、包括建站定向、碎步点测量、数据导出、数字地形图编辑和输出成图质量检查。
)技术要求:1.测图比例尺为1:500,基本等高距为0.5.2.图上地物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中误差应不超过图上0.5mm;邻近地物点间距中误差应不超过图上0.4mm。
3.高程注记点相对邻近图根点的高程中误差不得大于0.15mm。
导线略图:控制点坐标数据:闭合差统计报告几何条件:闭合导线路径:[N18-N26-N7]角度闭合差=26(s),限差=42(s)fx=-0.010(m),fy=0.023(m),fd=0.025(m)[s]=312.723(m),k=1/12504,平均边长=104.241(m) 几何条件:闭合导线路径:[N7-GP01-N6-A-K1-1-B-N1-JD80-N18]角度闭合差=-69(s),限差=72(s)fx=-0.035(m),fy=0.034(m),fd=0.048(m)[s]=828.082(m),k=1/17108,平均边长=92.009(m) 几何条件:闭合导线路径:[G-F-A-N6-GP01-N7-N26-K0-H]角度闭合差=-58(s),限差=72(s)fx=0.018(m),fy=0.008(m),fd=0.019(m)[s]=670.378(m),k=1/34599,平均边长=74.486(m) 几何条件:闭合导线路径:[E-N3-B-N1-JD80-N18-N26-K0-N27-D]角度闭合差=-75(s),限差=76(s)fx=-0.010(m),fy=-0.001(m),fd=0.010(m)[s]=593.759(m),k=1/58833,平均边长=59.376(m)几何条件:闭合水准路径:[]高差闭合差=-11.0(mm),限差=15.4(mm)路线长度=0.594(km)实习总结为期两周的实习终于圆满结束,在此期间,我们都得到了不少收获巩固了从课本上学到的知识,也把以前零零碎碎学到的测量知识进行一次系统、全面的梳理,运用。
数字测图实习报告_4

数字测图实习报告第一部分前言实习时间:2012.9.3—2011.9.23实习地点:*****实习内容:1.实习动员、测区踏勘、选点2.水准测量3.图根控制测量4.碎部测量5.数字地图编辑6.测量成果的整理及文档、撰写实习报告实习任务:测出******的1:500数字地形图测区情况简述:*******,普通居民住宅楼,靠近山边,小区部分区域起伏较大。
实习成员:***************实习进度:9.3—9.4 测区踏勘、选点,9.5 水准测量,9.6—9.9测量,9.10—9.17 碎部测量,9.18—9.20 数字地图编辑,9.21—9.23 测量成果的整理及归档、撰写实习报告第二部分实习内容1.测区踏勘、选点布网2.四等水准测量水准测量是测定地面点高程的主要方法之一。
水准测量是使用水准仪跟水准尺,根据水平视线测定两点之间的高差,从而由已知点的高程推求未知点的高程。
测出高差h AB 的原理如下:在A、B两点上各竖一根水准尺,并在A、B两点之间安置一架水准仪,根据水准仪提供的水平视线在水准尺上的读数。
设水准测量的前进方向是由A点向B点,则规定A点为后视点,其水准尺读数为a,称之为后视读数,其水准尺读数为b,称之为前视读数,则A、B两点间的高差为:h AB =a – b四等水准测量作业限差仪器的操作程序:水准仪调平:调节三脚架腿到适合的高度——张开三脚架使架头大致水平——旋紧水准仪——转动角螺旋使圆水准泡大致居中——瞄准目标——制动螺旋将仪器制动——转动微动螺旋使十字丝对准目标——按下自动调平的按钮——进行测量。
水准尺读数顺序:黑面上丝,下丝,中丝,红面中丝全站仪调平:调节三脚架腿到适合的高度——张开三脚架使架头大致水平——使螺旋大致对准测站点——旋紧全站仪——伸缩架腿使圆水准泡大致居中——安调平水准按钮——旋松螺丝移动仪器使对中器十字丝对准测站点3. 导线测量导线测量的目的是获得导线点的平面直角坐标。
数字测图实习报告

数字测图实习报告目录一、实习内容与规范 (1)1.1、实习内容 (1)1.2、实习规范 (1)二、实习过程 (1)2.1、人员组织 (1)2.2、数据采集设备 (1)2.3、野外采集数据 (2)2.3.1控制测量 (2)2.3.2碎步测量 (2)2.3.3质量控制 (3)2.3.4注意事项 (3)2.4、数据传输及转换cass坐标文件 (3)2.5、展碎步点 (4)2.6绘制地物编码成图及图形输出 (4)三、实习总结 (4)一、实习内容与规范1.1、实习内容外业采用全站仪测量碎步点三维坐标,领图员绘制碎步点构成的地物形状和类型,记录下碎步点点号;内业将全站仪或电子手簿记录的碎步点三维坐标通过cass传输到计算机。
转换成cass坐标格式文件并展点根据野外绘制的草图在cass中绘制地物。
1.2、实习规范-《工程测量规范》-《城市测量规范》-《地籍测绘规范》-《房产测量规范》-《大比例尺地形图机助制图规范》-《1 : 500 1 : 1 000 1 : 2 000 地形图图式》-《1 : 5 000 1 : 10 000 地形图图式》-《地籍图图式》-《1 : 500 1 : 1 000 1 : 2 000 地形图要素分类与代码》二、实习过程2.1、人员组织1)观测员2人。
操作全站仪,观测并记录观测数据,应注意经常检查零方向及与领图员核对点号。
2)领图员1人。
指挥跑尺员,现场勾绘草图。
3)跑尺员2人。
现场跑尺,轮流进行。
4)内业制图员1人。
在cass上连线成图。
2.2、数据采集设备全站仪,直接记录观测数据2.3、野外采集数据2.3.1控制测量控制测量,包括等级控制与图根控制,它起着控制误差传递与积累的作用并为数据采集测图工作提供依据。
控制测量必须遵从“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部”的测量基本原则。
控制测量分平面控制测量和高程控制测量。
控制测量采用的坐标系统分为大地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两个部分。
由于采用光电测距,测站点到地物、地形点的距离即使在500米以内也能保证测量精度,故对图根点的密度要求已不很严格,视测区的地形情况而定.一般以在500米以内能测到碎部点为原则.通视条件好的地方,图根点可稀疏些;地物密集、通视困难的地方,图根点可密些(相对白纸测图时的密度).等级控制点尽量选在制高点。
数字化测图测量实习报告

数字化测图测量实习报告数字化测图测量实习报告数字化测图测量实习报告在测绘工程专业的课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实习的效果能影响学生在生产实践中的表现。
下面是小编我为您准备的“数字化测图测量实习报告”3篇,欢迎参考,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数字化测图测量实习报告一不知不觉,三周的数字测图实习圆满的结束了。
无论是当时不满者,还是当初的跃跃欲试者,都不能否认自己从中得到了很多。
作为个人,专业的技巧在这次实习中都得到了诸多的锻炼。
作为团队,大家团结一致,合力攻克难题,这份情谊必将永存在我们之间,而这段光景也会成为我们人生中不可抹去的绚烂华章。
想当时,外面还是漆黑一片,一层的寝室就响起了洗漱的声音,虽然纷杂,但是依然可以感觉到每个人的急切。
说起来,大家都已经习惯了大学的节奏,不会再像高中那般热衷早起了,一时要起得那么早,大家都还有些不适应。
可是,就算有多少的劳累和疲惫,大家还是都起来了。
原因无它,大家都知道实习的意义,它绝不是一番走过场而已,平时我们只能接触到书本上的数据和图像,而实习提供给我们接触仪器的机会,它的重要性可想而知。
其实,早就从学长学姐那里得知实习的艰苦,寒冷的冬天,遥远陌生的东湖学院,这些都有理由成为我们屈服的对象,但是我们还是挺过来了。
我们早就做好了吃苦的打算,再苦再累我们都承受得起,只是因为我们觉得能从中学到那些平时学不到的东西,能够学到一生受用的东西,事实上,我们确实得到了这些。
当然,因为大家诸多的不同,学到的自然也很难完全一样,基础扎实的可以完全消除平时的疑惑,基础稍弱的则可以从他们那儿得到更多的教导,经过这次实习,也必然更深刻地了解到专业的技术和方法。
第一次到东湖学院的印象已经有些模糊了,只记得当时惊讶于校区的空旷,诺大的校园,宿舍几乎都集中在一地,其它的地方则仿佛人迹罕至。
有时会想这地方是否真的就是为我们这群测绘学者精心准备的呢?如武大一样的水准点,实在会让我们有种莫名的亲切感。
下车之后,我们就急忙赶赴了待测地点,位于食堂一侧的校区。
数字测图实习报告三篇

数字测图实习报告数字测图实习报告三篇在当下这个社会中,报告的用途越来越大,报告中涉及到专业性术语要解释清楚。
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报告感到非常苦恼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数字测图实习报告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数字测图实习报告篇1一、实习目的及意义通过这次实习,使我们对《数字化测图》这门课程有一个系统的了解和掌握,进一步加深我们对数字化测图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理解,提高我们实际操作的能力。
本次实习培养了我们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以及实地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要求我们在工作中要实事求是,严谨认真,吃苦耐劳,同时还要团结协作,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好小组的实习任务。
从各方面锻炼自己,为以后的测量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实习内容及要求1、实习的具体内容如下:1、数字地图测绘(1)练习和掌握全站仪的使用方法;(2)每组测绘一幅1:1000的数字地图;(3)熟悉和掌握南方CASS地形测图软件编辑地形图的基本方法。
2、数字地图的工程应用(1)完成测站改正;(2)完成设计路线的断面图绘制;(3)用DTM和断面法计算土方量。
3、MAPGIS扫描矢量化熟悉MAPGIS软件进行扫描矢量化的步骤和方法。
2、实习的具体要求如下(1) 掌握数字化测图的基本过程和基本方法。
(2) 掌握并熟练全站仪的使用。
(3) 掌握使用数字成图软件(南方CASS)进行数字地图编绘的方法。
(4) 掌握矢量化软件进行地图的扫描矢量化操作步骤和方法。
三、数字地形图测绘基本原理采用草图法进行数字化测图,主要作业过程分为三个步骤: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及地形图的数据输出。
在本次实习中利用中纬全站仪进行外业数据采集,在内业计算机上采用南方CASS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成图。
四、数字地图测绘过程1、踏勘,选点本次实习地点是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南校区,地形十分熟悉。
老师带领我们在校区大门口选择一点作为已知点,根据一份小比例尺图,选出一条闭合导线,现场选出导线点,并均匀分布在校内,共计6个点。
工作报告 数字化测图实训报告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工作报告数字化测图实训报告工作报告:数字化测图实训报告一、前言数字化测图是现代测绘工作中的重要环节,通过使用先进的测图仪器和设备,将野外测量数据转换为数字化的图形和数据,以提高测绘工作的效率和精度。
本报告旨在总结和归纳我在数字化测图实训中的经验和收获,以及对数字化测图技术发展的展望。
二、实训内容1.实训目标本次实训的目标是让我们理解和掌握数字化测图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能,包括数据采集、数据处理与分析、地图绘制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通过实际操作,我们通过数字化仪器测绘了一片地区的地理特征和地形图,并将测绘数据进行了数字化处理,得到了一幅精确的地图。
2.实训过程在实训的第一阶段,我们学习了数字化测图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步骤。
我们了解到数字化测图的核心是将野外测量数据进行处理和转换,以生成精确的数字化地图。
在实际操作中,我们使用了全站仪、电子经纬仪等测量仪器,将地理特征的坐标进行测量并记录。
第1页/共3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在数据采集阶段,我们组织了小组成员进行野外测量工作,准确测量了地理特征的坐标,并记录了相关的属性信息。
在数据处理与分析阶段,我们使用专业的测绘软件将野外测量数据进行处理,对数据进行合理的剖分和拟合,以保证地图的准确性和精度。
在地图绘制阶段,我们使用了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将处理过的测量数据进行图层叠加和符号化,生成了一幅精确的地图。
同时,我们还进行了地理特征的空间分析,包括地势分析、地貌分析等,以进一步完善地图的内容和信息。
三、实训收获1.知识方面通过本次实训,我对数字化测图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步骤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
我学会了使用全站仪等测量仪器进行测量,并将测量数据进行合理的处理和转换,生成精确的数字化地图。
我还学习了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的使用,了解了地图绘制和空间分析的基本方法。
2.技能方面在实际操作中,我掌握了全站仪等测量仪器的使用技巧,能够准确测量地理特征的坐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篇实验报告共包括四个实验,分别是:◆闭合导线外业测量◆碎部测量◆数据采集◆内业数据处理小组成员:实验目的: 了解数字测图数据采集的作业过程,掌握用全站仪进行大比例尺地面数字测图数据采集的作业方法。
实验一:闭合导线外业测量(一)实验目的:(1)掌握闭合导线的布设方法。
(2)掌握闭合导线的外业观测方法。
(二)闭合导线设计:本实习根据两个起算点坐标,在江苏师范大学教育与技术学院周围布设4个控制点,要求各控制点之间要通视,利用全站仪测出未知控制点的坐标。
点号连接为T5——T01——1——2——3——4(三)控制点测量步骤:1用测回法测量角度先将经纬仪安置好,进行对中、整平,并在A、B两点树立标杆或测钎作为照准标志,然后即可进行测角。
一测回的操作程序如下:(1)盘左位置,照准左边目标A,对水平度盘置数,略大于0°,将读数a左记入手簿;(2)顺时针方向旋转照准部,照准右边目标B,读取水平度盘读数b左,记入手簿。
由此算得上半测回的角值:β左=b左-a左(3)盘右位置,先照准右边目标B,读取水平度盘读数b右,记入手簿;(4)逆时针方向转动照准部,照准左边目标A,读取水平度盘读数a右,记入手簿。
由此算得下半测回的角值:β右=b右-a右2 利用全站仪测量距离(1)量仪器高、棱镜高并输入全站仪。
(2)距离测量照准目标棱镜中心,按测距键,距离测量开始,测距完成时显示斜距、平距、高差。
3 控制测量结果根据已知点GIS03、GIS04坐标数据,并综合以上测量成果,进行平差处理,得出平差后各控制点坐标:实验二:碎部测量一测量步骤1建立控制点和碎部点文件,在控制点假设全站仪,棱镜放到与其邻近的控制点,在全站仪上输入测站坐标(采用调用的方式),然后调用后视点的坐标,瞄准棱镜,输入仪器高和棱镜高,进行检核和定向。
一切满足精度后,进行碎部测量;2全站仪测量或者放样需要有两个已知点。
一个是测站点(架设仪器的)一个是后视点(架设棱镜杆的)。
在全站仪中输入测站点坐标和后视点坐标,然后操作全站仪镜头,对准棱镜杆底部的杆尖处(如果由于现场障碍实在看不到可以选择对准冷镜头上方的顶尖处)。
然后确定。
刚才这个设置过程是给全站仪建立坐标系的过程。
3后视点定向,是为全站仪提供方位角的,(方位角:一条直线与北方向顺时针旋转所形成的夹角)只有有了方位角,全站仪才能确定其他各点的坐标。
4 测量碎部的各点,有很简单的方法,就是直接在要测量的点上架设棱镜,然后用全站仪直接对准棱镜提取坐标。
如果有全站仪看不到的点,那就换测站点,重复以上步骤.5建站检核,测量成功后,测量某已知点,一般为后视点,测出已知点坐标,然后对比测量值和已知点之间的差值,根据差值的大小判断建站是否成功,若X、Y>5cm,即失败,H的差值<10cm二地物特征点的选取所测目标为江苏师范大学教育与技术学院的俯视图,主要的碎部点为房屋的房角点三碎部测量中遇到的技术问题及处理方法在遇到一些测不了的点时,采用支导线的方法解决,测量房屋的房角点时,有时只能测量房屋的两个房角点,用支导线又太麻烦,采用卷尺量取房屋的宽度和长度,这样减少了工作量在导入数据的时候,出现导入数据的格式不对,在几台电脑上导入数据(所有的参数都正确的前提下)都不成功的前提下,各组先是讨论问题,然后问老师出现的问题的原因,最后只得在一定的时间测完后到老师办公室导数据。
在测量碎部点定向检核时出现了测量的坐标与输入的坐标差了太多,先是检查后视点的点位是否正确,如果正确再检查测站点的坐标调用是否正确,如果都不正确的话,让扶尺的人将尺子扶正。
实验三:数据采集此次实验室利用全站仪,选取两点、两线、两面,我们小组主要测得是江苏师范大学工学院前的操场、停车场、操场和13号楼之间的路、操场中的一条路、两颗树一前期准备:小组成员先观测我们要测的两点、两线、两面中所要测得点,进行编号1—14号二实验过程1.全站仪野外数据采集步骤①置仪:在控制点上安置全站仪,检查中心连接螺旋是否旋紧,对中、整平、量取仪器高、开机。
②创建文件:在全站仪中创建一个文件,一般根据测量日期确定文件名,用来保存测量数据。
③输入测站点:输入一个文件名,按提示输入测站点点号及固定坐标、仪高,后视点点号及、坐标、镜高,仪器瞄准后视点,进行定向检测。
④测量碎部点坐标:仪器定向后,即可进入“测量”状态,输入所测碎部点点号、镜高后,精确瞄准竖立在碎部点上的反光镜,按“回车”键,仪器即测量出棱镜点的坐标,并将测量结果保存到前面输入的坐标文件中,同时将碎部点点号自动加1返回测量状态。
再输入镜高,瞄准第2个碎部点上的反光镜,按“回车”键,仪器又测量出第2个棱镜点的坐标,并将测量结果保存到前面的坐标文件中。
按此方法,可以测量并保存其后所测碎部点的三维坐标。
三观测方法点:将棱镜立在测点上,全站仪十字丝对准棱镜中心,便可得到该点的坐标,然后保存该点坐标线:道路的测量只要测三点,道路的两个终点、垂直的两个点测宽度面:先画出面的俯视图,根据控制点的位置,得到要观测的点,进行编号,按照点的测量方法测得四草图绘制根据控制点的位置和实际的每天工作量,人工实地绘制草图,在草图上标明,每隔30个点和测站互通点号,防止出错。
测量毕竟是一个团队合作的项目,采用以上方法,要求队员之间要配合要默契,这一点测完了,下一点应测什么应心灵相通;对观测人员的输入数字及字母的熟练程度要求较高,一般应在10秒内完成。
草图绘制人员担负着室内绘图的工作,是测图过程中的主要人员,所以对于地物的综合取舍等要心中有数,并且应在跑尺员跑尺前确定好这一区域跑尺的线路,尽量避免走冤枉路。
为了节省时间要求要求两名草图绘制人员配合工作,即一名队员负责本测站的指挥协调,标记工作;另一名队员去规划下一侧站点的测量路线,和具体地物的草图速写。
另外全站仪是一个精确的测量仪器,只要在能通视的范围内都可以做到精确测量,所以在一个测站我们应尽量多的完成通视地物的测量,这就要求在距离较远的情况下使用通讯工具进行联络。
实验四:内业数据处理一.内业数据传输:1 格式转换:将保存的数据文件转换为成图软件(如CASS)格式的坐标文件格式。
执行下拉菜单“数据/读全站仪数据”命令,在“全站仪内存数据转换”对话框中的“全站仪内存文件”文本框中,输入需要转换的数据文件名和路径,在“CASS坐标文件”文本框中输入转换后保存的数据文件名和路径。
这两个数据文件名和路径均可以单击“选择文件”,在弹出的标准文件对话框中输入。
单击“转换”,即完成数据文件格式转换。
2 展绘碎部点、成图:执行下拉菜单“绘图处理/定显示区”确定绘图区域;执行下拉菜单“绘图处理/展野外测点点位”,即在绘图区得到展绘好的碎部点点位,结合野外绘制的草图绘制地物;再执行下拉菜单“绘图处理/展高程点”。
经过对所测地形图进行屏幕显示,在人机交互方式下进行绘图处理、图形编辑、修改、整饰,最后形成数字地图的图形文件。
二、内业成图方法:在外业无码作业数据采集的基础上,内业将利用外业草图,采用南方CASS 5.1软件进行成图。
成图比例尺为1:500。
地貌与实地相符,地物位置精确,符号利用要正确。
所成的电子地图进行了严格分层管理,可出各种专题地图的要求。
图形格式为DWG格式。
内业成图具体过程1.DAT文件的建立:通过软件将全站仪数据文件输出为.dat格式2.展点(高程点或点号):在绘图处理的下拉菜单中选择“展点”项的“野外测点点号”在打开的对话框中选择自己所需要的文件,然后单击确定便可以在屏幕展出野外测点及点号。
3,绘图,根据草图,选择南方cass软件下提供的地物类型描绘4.加图幅的方法:CASS5.1—绘图处理----标准图幅,输入图名测量员,绘图员,检查员左下角坐标。
三、注意事项1控制点数据由指导教师统一提供。
2 在作业前应做好准备工作,全站仪的电池、备用电池均应充足电。
3 用电缆连接全站仪和计算机时,应选择与全站仪型号相匹配的电缆,小心稳妥地连接。
4 采用数据编码时,数据编码要规范、合理。
5 外业数据采集时,记录及草图绘制应清晰、信息齐全。
不仅要记录观测值及测站有关数据,同时还要记录编码、点号、连接点和连接线等信息,以方便绘图。
6数据处理前,要熟悉所采用软件的工作环境及基本操作要求。
实验总结在这次实习中我担任了组长的工作,我觉得这一次实习中在团结,组织,和发挥每一个队员的特长方面我做的还算是大有进步,但还有一些问题如纪律、果断决策上以及分工合作之间的关系处理上有待完善。
相比于课堂教学,真正的实习,显然能够更好的体会所学到的知识。
事实也确实是如此,通过这次实习,我真正的体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
在学习理论时,总感觉摸不着头脑,通过此次的实验对课堂知识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同时也培养了遇到问题解决问题的好习惯。
在刚开始测图时,甚至连导线怎么布设都不知道,但是身为组长的我,一定要解决这个问题,于是我和组员一起向其他人同学请教,星期天加班,观察地形确定控制点和碎部点,做到通视,虽然前期工作做足了,但是在测量中频频出错,总是少测某一项,人员安排混乱,导致第一节课没有任何成果,有了第一节课的教训,第二节课前我们就安排好每个人的任务,这样我们的测量速度明显加快。
对理论知识有了清晰的认识。
此外,通过这次实习,锻炼了很多测绘的基本能力。
首先,是熟悉了全站仪的用途,熟练了全站仪的各种使用方法,掌握了仪器的检验和校正方法。
其次,在对数据的检查和矫正的过程中,明白了各种测量误差的来源总的来说,这次实习让我体会到了外业的艰辛,内业的耐心,工作的细心,锻炼了实际的能力,明白了理论知识的重要和大学时光的珍贵,在学校余下的时间里,我要安心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梳理和回顾,努力学习更多的新知识新技术,为以后实际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让我在面对今后的选择时更有勇气和信心。